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高卧 拼音:gāo wò
(1).安卧;悠闲地躺着。《晋书·隐逸传·陶潜》:“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颯至,自谓 羲皇 上人。”《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张飞 大怒,谓 云长 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 巴金 《家》十二:“高卧在箱子里的历代祖先的画像也拿出来。”
(2).指隐居不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卿( 谢安 )屡违朝旨,高卧 东山 ,诸人每相与言:‘ 安石 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次子 察 ,进士及第,累佐使府,后高卧 庐山 。” 许地山 《狐仙》:“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 祁山 。”
(3). 汉 汲黯 任 东海 太守时,因多病,“卧闺閤内不出。岁餘, 东海 大治。”后 汉武帝 又召拜 汲黯 为 淮阳 太守, 汲黯 不受印。 武帝 说:“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黯 居郡如故治, 淮阳 政清。事见《史记·汲郑列传》。后以“高卧”为无为而治之典。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 淮阳 股肱守,高卧犹在兹。”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陈大绶授中宪大夫制》:“十年高卧,一旦升华。”词语解释:坐卧 拼音:zuò wò
坐和卧;坐或卧。常指日常起居。《汉书·杜周传》:“ 延年 居父官府,不敢当旧位,坐卧皆易其处。”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独居不御酒肉,坐卧泣涕霑衣。”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閒房春草深。”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十二:“有一小楼,面山,楼中置笔砚,弟偷闲暂坐卧於是。”词语解释:归卧 拼音:guī wò
谓辞官还乡。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 贾耽 、 郑珣瑜 ﹞二相皆天下重望,相次归卧。” 唐 李山甫 《山中寄梁判官》诗:“归卧东林计偶谐,柴门深向翠微开。”词语解释:独卧 拼音:dú wò
(1).古代养生家谓不与妇女同眠为“独卧”。 晋 葛洪 《神仙传·彭祖》:“故有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
(2).泛指一人独眠。 明 徐祯卿 《在武昌作》诗:“高斋今夜雨,独卧 武昌城 。”
(3).古指高人、隐士遗世独居。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独卧 嵩阳 客,三违 潁水 春。” 赵次公 注:“此言 张山人 自 潁水 而隐 嵩阳 。”词语解释:闲卧 拼音:xián wò
悠闲地躺着词语解释:云卧 拼音:yún wò
高卧于云雾缭绕之中。谓隐居。 南朝 宋 鲍照 《代升天行》:“风餐委松宿,云卧恣天行。” 唐 杜甫 《游龙门奉先寺》诗:“天闕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元 倪瓒 《答徐良夫》诗:“云卧雨声集,庭树颯以秋。”词语解释:龙卧 拼音:lóng wò
喻高士隐居。 唐 卢纶 《奉和曹叔夏》:“龙卧人寧识,鹏摶鷃岂知?” 宋 王安石 《诸葛武侯》诗:“ 武侯 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清 王士禛 《定军山诸葛公墓下作》诗:“知公抱遗憾,龙卧成千古。”词语解释:病卧 拼音:bìng wò
卧病,因病躺下。《史记·酷吏列传》:“ 謁居 病卧閭里主人, 汤 自往视疾,为 謁居 摩足。”《汉书·郊祀志上》:“ 秦穆公 立,病卧五日不寤。”词语解释:僵卧 拼音:jiāng wò
(1).躺卧不起。 汉 贾谊 《新书·淮难》:“天子使者奉詔而弗得见,僵卧以发詔书。”《后汉书·袁安传》“后举孝廉” 李贤 注引 晋 周裴 《汝南先贤传》:“时大雪积地丈餘, 洛阳 令自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 袁安 门,无有行路。谓 安 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 安 僵卧。” 宋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之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 轮臺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2).指物体横躺着。 宋 欧阳修 《菱溪石记》:“ 菱溪 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最大者,偃然僵卧於谿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 宋 苏轼 《雪浪石》诗:“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词语解释:偃卧 拼音:yǎn wò
仰卧,睡卧。《孙子·九地》:“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高坐道人 於丞相坐,恒偃卧其侧。” 宋 王巩 《闻见近录》:“已而使至, 威敏 大啟其门,设矮榻,偃卧堂上,鼓笛自若。” 清 方文 《白下移居》诗之一:“一室容偃卧,三时恣盘桓。”词语解释:倒卧 拼音:dǎo wò
(1).横卧;横倒。 唐 李贺 《江南弄》诗:“鱸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緑。” 巴金 《灭亡》五:“他分明记得这是尸首倒卧处,但血痕已经看不见了。”
(2).指因冻饿而倒毙街头的人。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余见都城之贫民,饥寒而死者,名曰倒卧。” 萧乾 《往事三瞥》:“有时会顺口说一声:‘今儿个桥头有个倒卧。’”词语解释:起卧 拼音:qǐ wò
起床与就寝。亦借指日常生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慎节起卧,均适寒暄。”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上於诸王友爱特甚,常思作长枕,与诸王同起卧。”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景贤·乡贤二》:“饮食起卧,必躬自扶持,未敢稍怠。”词语解释:坚卧 拼音:jiān wò
(1).谓按兵不动。《汉书·周勃传》:“夜,军内惊,内相攻击扰乱,至於帐下。 亚夫 坚卧不起。顷之,復定。”《后汉书·王霸传》:“贼復聚众挑战, 霸 坚卧不出,方饗士作倡乐。 茂 雨射营中,中 霸 前酒樽, 霸 安坐不动。”
(2).谓坚不出仕,隐居。 宋 王禹偁 《西京谢上表》:“虑坚卧以要君,遂力疾而受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一·宰相出山》:“近年 王太仓 ,甲午以首揆得请,丁未再召当国,坚卧者五年,终不出,以至殁。”《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小弟坚卧烟霞,静听好音。”词语解释:安卧 拼音:ān wò
(1).安稳卧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年三十当疾步,年四十当安坐,年五十当安卧。”
(2).比喻无忧无虑。《梁书·贺琛传》:“恶人日滋,善人日蔽,欲求安卧,其可得乎!”词语解释:侧卧 拼音:cè wò
侧体而卧。 唐 韩偓 《懒起》诗:“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云笈七籤》卷三二:“凡人睡,欲得侧卧,益人气力。” 清 魏源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惟有 天台 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词语解释:仰卧 拼音:yǎng wò
脸朝上躺着
头仰起又俯下词语解释:东山卧 拼音:dōng shān wò
见“ 东山高卧 ”。
词语解释:东山高卧 拼音:dōng shān gāo wò
谓安然隐居。 唐 李白 《梁园吟》:“ 东山 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元 王恽 《望海潮·为故相云叟公寿》词:“见 东山 高卧,一念苍生,谈笑金华,故事六合海波平。”亦省作“ 东山卧 ”。 唐 李白 《送梁四归东平》诗:“莫学 东山 卧,参差老 谢安 。” 元 关汉卿 《四块玉·闲适》曲:“南亩耕, 东山 卧,世态人情经歷多。”参见“ 东山 ”。
词语解释:东山 拼音:dōng shān
(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朱熹 集传:“ 东山 ,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玉汝 有爱妾 刘氏 ,将行,剧饮通夕…… 刘贡父 , 玉汝 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 嫖姚 不復顾家为,谁谓 东山 久不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 东山 又 北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
(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赵岐 注:“ 东山 ,盖 鲁 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 鲁 地。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 齐 鲁 ,位下名高人比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 东山 一抔土。”
(3).据《晋书·谢安传》载, 谢安 早年曾辞官隐居 会稽 之 东山 ,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 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 东晋 重臣。又, 临安 、 金陵 亦有 东山 ,也曾是 谢安 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远!” 宋 沉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 东山 去,还期 宣室 来。” 清 赵翼 《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 东山 丝竹渺前尘。”
(4).代指 谢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 东山 姿,缅怀 右军 言。”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 征虏 投壶暇, 东山 赌墅优。”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赵翼 《唐荆川先生读书处》诗之一:“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 东山 。” 赵朴初 《何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 东山 。花事绸繆风又雨,更兼蜂妒鶯谗。”按,《人民文学》1977年第一期发表时附注云:“时见 江青 爪牙讲话,矛头指向 周总理 ,赋此书愤。”
(6).泛指东面的山。 宋 苏轼 《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 清 郑燮 《道情》之一:“一霎时波摇金影,驀抬头月上东山。” 杨朔 《雪浪花》:“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
(7). 春秋 时少数民族 赤狄 别种 东山 皋落氏 的省称。《国语·晋语一》:“﹝ 晋献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东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韦昭 注:“ 东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别称。《南史·何胤传》:“初, 胤 二兄 求 点 并栖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隐。世号 点 为‘大山’, 胤 为‘小山’,亦曰‘东山’。”词语解释:酣卧 拼音:hān wò
熟睡。《新唐书·李大亮传》:“﹝ 李大亮 ﹞每番直,常假寐。帝劳曰:‘公在,我得酣卧。’”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佟襄毅伯》:“﹝直宿者﹞至 圆明园 诸宫门,乃竟日裸体酣卧宫门之前。”词语解释:眠卧 拼音:mián wò
(1).入睡;睡眠。 唐 杜甫 《夜归》诗:“夜半归来衝虎过,山黑家中已眠卧。” 宋 苏轼 《夜过舒尧文戏作》诗:“先生骨清少眠卧,长夜默坐数更皷。”
(2).躺着。《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铁生 终日耽於酒色,如醉如梦过了日子,不觉身子淘出病来,起床不得,眠卧在家。”词语解释:寝卧 拼音:qǐn wò
睡眠息止。《庄子·天运》:“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芻狗,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六:“ 苏端明 平生寝卧时,已就枕,则安然不復飜动,至於终夕。”词语解释:恶卧 拼音:è wò
睡相不好。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词语解释:袁安卧 拼音:yuán ān wò
见“ 袁安高卧 ”。
词语解释:袁安高卧 拼音:yuán ān gāo wò
汉 时 袁安 未达时, 洛阳 大雪,人多出乞食, 安 独僵卧不起, 洛阳 令按行至 安 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 阴平 长、 任城 令。见《后汉书·袁安传》 唐 李贤 注引《汝南先贤传》。后因以“袁安高卧”为典,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看路径行人絶跡,我可便听园林冻鸟时啼,这其间 袁安 高卧将门闭。” 柳亚子 《消寒一绝》:“ 袁安 高卧太寒酸, 党尉 羊膏未尽欢。”亦省作“ 袁安卧 ”。 宋 苏舜钦 《答宋太祝见赠》诗:“穷冬三日雪,旅肠迫枯饿。不免 东郭 行,难效 袁安 卧。”《西游记》第十八回:“那里得 东郭 履, 袁安 卧, 孙康 映读;更不见 子猷 舟, 王恭 币, 苏武 餐氊。”或作“袁安睡”。 宋 梅尧臣 《次韵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晚归》:“闭门我作 袁安 睡,呵笔君为谢客謡。”词语解释:鼾卧 拼音:hān wò
犹鼾睡。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而室中之人,犹然酣嬉鼾卧,漠然无所闻见。” 柔石 《血在沸》诗:“疯狂的夜,白色恐怖的夜。鼾卧的人们是--豪绅,买办,资产阶级。”词语解释:熟卧 拼音:shú wò
熟睡。 晋 葛洪 《神仙传·焦先》:“ 先 熟卧於雪下,颜色赫然,气息休休,如盛暑醉卧之状。”词语解释:吟卧 拼音:yín wò
谓朗吟高卧。形容闲适。 唐 孟浩然 《宿立公房》诗:“能令 许玄度 ,吟卧不知还。” 宋 苏舜钦 《呈王尉》诗:“虚堂吏事稀,吟卧欲忘机。”词语解释:罴卧 拼音:pí wò
《北史·王罴传》:“ 神武 遣 韩轨 、 司马子如 从 河东 宵济袭 羆 , 羆 不觉。比晓, 轨 众已乘梯入城。 羆 尚卧未起,闻閤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羆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后以“羆卧”喻有志之士虽退处草野而意气犹盛。 宋 陆游 《晓出至湖桑埭》诗:“老气犹能作羆卧,壮怀谁復记鸿轩。”参见“ 老羆当道 ”。
词语解释:老罴当道 拼音:lǎo pí dāng dào
《北史·王罴传》载: 王罴 除 华州 刺史,“尝修州城未毕,梯在城外。 神武 遣 韩轨 、 司马子如 从 河 东宵济袭 羆 , 羆 不觉。比晓, 轨 众已乘梯入城。 羆 尚卧未起,闻閤外汹汹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羆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按, 宋 王安石 《輒次公辟韵书公戏语申之以助发一笑》诗:“老羆岂得长高卧,雏凤仍闻已间生。”即用此典。后亦喻猛将坐镇要冲。亦作“ 老熊当道 ”。 清 钱谦益 《元日杂题长句》之五:“老熊当道踞津门,一旅师如万骑屯。”词语解释:被卧 拼音:bèi wò
睡眠用的被子。《水浒传》第十回:“只説 林冲 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到得庄上,五个人多是醉的,看着被卧,倒头便睡。” 鲁迅 《彷徨·弟兄》:“ 普大夫 不作声,略略按一按脉,又叫 沛君 擎高了洋灯……又叫揭去被卧,解开衣服来给他看。”词语解释:晏卧 拼音:yàn wò
谓安居。 宋 王安石 《马死》诗:“恩宽一老寄松筠,晏卧东窗度几春。”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巢穴尽空,海民晏卧,盖数千年所未有。”词语解释:避卧 拼音:bì wò
谓避世隐居。 宋 王安石 《和冲卿雪并示持国》:“衝游谢少壮,避卧甘閒冗。”词语解释:挛卧 拼音:luán wò
蜷曲而卧。 唐 孟郊 《吊卢殷》诗之四:“挛卧岁时长,涟涟但幽噫。”词语解释:沉卧
久卧词语解释:弃卧 拼音:qì wò
弃世高卧。谓隐居。 宋 苏舜钦 《和菱磎石歌》:“苟非高贤独赏激,终古弃卧于穷津。世人爱憎逐兴废,使我吟叹伤精神。”词语解释:房卧 拼音:fáng wò
(1).卧房。《后汉书·宦者传序》“出入卧内,受宣詔命” 李贤 注引 汉 仲长统 《昌言》:“宦竖傅近房卧之内,交错妇人之閒。”《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变文》:“每相(想)夫人辝家出,夜夜寻看房卧路。”
(2).泛称铺盖衣饰。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良久,降指挥:自某人以下三十人,尽放出宫,房卧所有,各随身不得隐落。”《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万员外 底女儿 万秀娘 死了夫壻,带着一箇房卧,也有数万贯钱物,到晚归来。”
(3).引申为嫁妆。《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那廝姓 王 名 兴 ,浑名唤做 王酒酒 ,又喫酒,又要赌。 迎儿 嫁将去,那得三箇月,把房卧都费尽了。”词语解释:蛹卧 拼音:yǒng wò
蚕蛹蜷伏茧中。比喻隐居不出。 宋 叶适 《送陈漫翁》诗:“ 笠泽 老 龟蒙 蛹卧丝自裹。”词语解释:睡卧 拼音:shuì wò
睡觉;躺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昭王 读法十餘简而睡卧矣。”《三国演义》第一○八回:“是夜, 恪 睡卧不安,忽听得正堂中声响如霹靂。 恪 自出视之,见中樑折为两段。”《红楼梦》第七七回:“因 晴雯 睡卧警醒,故夜间一应茶水,起坐呼唤之事,悉皆委他一人。”词语解释:顿卧 拼音:dùn wò
止息卧宿。《隋书·食货志》:“吏在贪残,官无攸次,咸资鏹货,动移旬月,顿卧墟野,欲返不能,死人如积,不可胜计。”词语解释:买山归卧 拼音:mǎi shān guī wò
谓退隐。 清 查慎行 《秋怀诗》之二:“买山归卧谈何易,始觉 巢 由 是盛时。”参见“ 买山 ”。
词语解释:买山 拼音:mǎi shān
据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载:“ 支道林 因人就 深公 买 印山 , 深公 答曰:‘未闻 巢 由 买山而隐。’”后以“买山”喻贤士的归隐。亦用以形容人的才德之高。 晋 戴逵 《贻仙城慧命禅师书》:“故以才堪买山,德迈同辈;崇峯景行,墻仞悬絶。”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四:“论者以妄责四皓,而欲买山於 浯溪 之间,不徒言哉。” 陈三立 《陈次亮户部以去岁五月卒于京师追哭》诗:“下榻琴尊来旧梦,买山徒侣泣先几。”词语解释:躺卧 拼音:tǎng wò
躺下睡觉或休息词语解释:软卧 拼音:ruǎn wò
火车卧车上舒适柔软的铺位;软席卧车。例如:如果在软卧,她就会用另一种口气说话。词语解释:蜷卧 拼音:quán wò
蜷卧:蜷缩卧倒。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 阿艾 蜷卧在干草地铺上。”
踡卧:曲身躺卧。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七:“一匹黄牛,远远的踡卧在一家茅屋前,熟睡似的一动也不动。” 林斤澜 《头像》:“ 梅大厦 踡卧在外间的沙发上。”词语解释:踣卧 拼音:bó wò
犹伏卧。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得夫地》:“人畜疲乏,踣卧道途。”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疲极踣卧,天已向曙矣。”词语解释:行住坐卧 拼音:xíng zhù zuò wò
指一举一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行住坐卧,受诸苦恼。”《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你只看那猴儿,无论行住坐卧,他总把个脑袋扎在胸坎子上,倒把脖儿扛起来。”词语解释:假卧 拼音:jiǎ wò
谓和衣而睡。《后汉书·文苑传·边韶》:“ 韶 口辩,曾昼日假卧。”参见“ 假寐 ”。
词语解释:假寐 拼音:jiǎ mèi
谓和衣打盹。《诗·小雅·小弁》:“假寐永叹,维忧用老。” 郑玄 笺:“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 高亨 注:“假寐,不脱衣帽打盹。” 汉 应瑒 《正情赋》:“还幽室以假寐,固展转而不安。”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补编·李全质》:“假寐于 沂州 城横门东庭前。”《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思温 认得是故乡之人,感慨情怀,闷闷不已,因而困倦,假寐片时。” 巴金 《家》九:“ 觉慧 定睛望着这个在假寐中的老人。”词语解释:俯卧 拼音:fǔ wò
脸朝下躺着:战士一动也不动地~在地上。词语解释:歇卧
睡觉,过夜词语解释:踡卧
曲身卧倒词语解释:高枕安卧 拼音:gāo zhěn ān wò
见“ 高枕而卧 ”。
词语解释:高枕而卧 拼音:gāo zhěn ér wò
安然而卧。谓无所顾虑。《战国策·齐策四》:“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史记·张仪列传》:“无 楚 韩 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和尚﹞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亦作“ 高枕安寝 ”、“ 高枕安卧 ”。《汉书·匈奴传下》:“故 北狄 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 汉 王充 《论衡·顺鼓》:“久雨不霽,试使人君高枕安卧,雨犹自止。止久至於大旱,试使人君高枕安卧,旱犹自雨。何则?暘极反阴,阴极反暘。”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三:“与妇共视被中人,高枕安寝,正是其形,了无一异。”词语解释:高枕而卧 拼音:gāo zhěn ér wò
安然而卧。谓无所顾虑。《战国策·齐策四》:“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史记·张仪列传》:“无 楚 韩 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和尚﹞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亦作“ 高枕安寝 ”、“ 高枕安卧 ”。《汉书·匈奴传下》:“故 北狄 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 汉 王充 《论衡·顺鼓》:“久雨不霽,试使人君高枕安卧,雨犹自止。止久至於大旱,试使人君高枕安卧,旱犹自雨。何则?暘极反阴,阴极反暘。”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三:“与妇共视被中人,高枕安寝,正是其形,了无一异。”词语解释:东山高卧 拼音:dōng shān gāo wò
谓安然隐居。 唐 李白 《梁园吟》:“ 东山 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元 王恽 《望海潮·为故相云叟公寿》词:“见 东山 高卧,一念苍生,谈笑金华,故事六合海波平。”亦省作“ 东山卧 ”。 唐 李白 《送梁四归东平》诗:“莫学 东山 卧,参差老 谢安 。” 元 关汉卿 《四块玉·闲适》曲:“南亩耕, 东山 卧,世态人情经歷多。”参见“ 东山 ”。
词语解释:东山 拼音:dōng shān
(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朱熹 集传:“ 东山 ,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玉汝 有爱妾 刘氏 ,将行,剧饮通夕…… 刘贡父 , 玉汝 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 嫖姚 不復顾家为,谁谓 东山 久不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 东山 又 北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
(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赵岐 注:“ 东山 ,盖 鲁 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 鲁 地。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 齐 鲁 ,位下名高人比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 东山 一抔土。”
(3).据《晋书·谢安传》载, 谢安 早年曾辞官隐居 会稽 之 东山 ,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 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 东晋 重臣。又, 临安 、 金陵 亦有 东山 ,也曾是 谢安 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远!” 宋 沉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 东山 去,还期 宣室 来。” 清 赵翼 《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 东山 丝竹渺前尘。”
(4).代指 谢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 东山 姿,缅怀 右军 言。”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 征虏 投壶暇, 东山 赌墅优。”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赵翼 《唐荆川先生读书处》诗之一:“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 东山 。” 赵朴初 《何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 东山 。花事绸繆风又雨,更兼蜂妒鶯谗。”按,《人民文学》1977年第一期发表时附注云:“时见 江青 爪牙讲话,矛头指向 周总理 ,赋此书愤。”
(6).泛指东面的山。 宋 苏轼 《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 清 郑燮 《道情》之一:“一霎时波摇金影,驀抬头月上东山。” 杨朔 《雪浪花》:“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
(7). 春秋 时少数民族 赤狄 别种 东山 皋落氏 的省称。《国语·晋语一》:“﹝ 晋献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东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韦昭 注:“ 东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别称。《南史·何胤传》:“初, 胤 二兄 求 点 并栖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隐。世号 点 为‘大山’, 胤 为‘小山’,亦曰‘东山’。”词语解释:幄卧 拼音:wò wò
卧于帐帷之内。 汉 王充 《论衡·顺鼓》:“欲令人君高枕幄卧,以俟其时,无惻怛忧民之心。”词语解释:铺卧 拼音:pù wò
指铺盖卧具。 元 施惠 《幽闺记·皇华悲遇》:“驛丞不曾準备得铺陈,把自己的铺卧拿出来了。”词语解释:槁卧 拼音:gǎo wò
如枯木般不动地躺着。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近仍在就医,要而论之,终较夏间差胜矣。我鉴于世故,本拟少管闲事,专事翻译,借以糊口,故本年作文殊不多,继婴大病,槁卧数月。”词语解释:横倒竖卧 拼音:héng dào shù wò
见“ 横躺竖卧 ”。
词语解释:横躺竖卧 拼音:héng tǎng shù wò
竖,亦作“ 竪 ”。躺卧凌乱貌。《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两个和尚反倒横躺竖卧血流满面的倒在地下丧了残生。” 郭小川 《拍石头》诗:“一批批的小伙子,偏在石头上横躺竖卧。”亦作“ 横倒竖卧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满院横倒竖卧七长八短的一地死和尚。”词语解释:横躺竖卧 拼音:héng tǎng shù wò
竖,亦作“ 竪 ”。躺卧凌乱貌。《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两个和尚反倒横躺竖卧血流满面的倒在地下丧了残生。” 郭小川 《拍石头》诗:“一批批的小伙子,偏在石头上横躺竖卧。”亦作“ 横倒竖卧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满院横倒竖卧七长八短的一地死和尚。”词语解释:伏卧 拼音:fú wò
趴着;卧倒
头伏在前爪上躺下词语解释:元龙高卧 拼音:yuán lóng gāo wò
东汉 陈登 ,字 元龙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载, 许汜 与 刘备 论 陈元龙 , 汜 曰:“昔遭乱过 下邳 ,见 元龙 。 元龙 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牀卧,使客卧下牀。”后以“元龙高卧”为怠慢客人之典实。词语解释:龙跧虎卧 拼音:lóng quán hǔ wò
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宋 范成大 《小峨眉》诗:“龙跧虎卧起且伏,旁睨 沫水 沱江 潮。”词语解释:龙跳虎卧 拼音:lóng tiào hǔ wò
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语本 张彦远 《法书要录》引 南朝 梁 袁昂 《古今书评》:“ 萧思话 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四:“ 香雪 《兰陵王》一闕,句句从对面写来,直至结处云:‘这般情景,怎教我,不念著。’一笔叫醒,戛然而止,用笔亦有龙跳虎卧之奇。”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取隋》:“ 裴镜民 匀粹秀整,态度安和; 灵庆池 则有腾掷之势,略见龙跳虎卧气象,尤为妙品。”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异日者龙跳虎卧,磨崖 崑崙 之巔,波涌云垂,张乐 洞庭 之泽。”词语解释:据卧 拼音:jù wò
安卧。 汉 王充 《论衡·顺鼓》:“夫水旱,犹雷风也,虽运气无妄,欲令人君高枕据卧,以俟其时,无惻怛忧民之心。”据,一本作“ 幄 ”。词语解释:一向卧 拼音:yī xiàng wò
一向眠。《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南朝汉儿争得一向卧耶?”详“ 一向眠 ”。
词语解释:一向眠 拼音:yī xiàng mián
睡卧时不翻来复去。谓安睡。《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 汉 儿何得一向眠!” 胡三省 注:“人寝不安席,则辗转反侧而不成寐;一向眠,则其眠安矣。”词语解释:炙地卧 拼音:zhì dì wò
见“ 炙地眠 ”。
词语解释:炙地眠 拼音:zhì dì mián
贴地而睡。形容穷困。 唐 孟郊 《寒地百姓吟》:“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亦作“ 炙地卧 ”。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每日家烧地眠,炙地卧,怎么过那日月?”词语解释:宿卧 拼音:sù wò
住宿,睡眠。《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酈生 留宿卧,夜半时斩 陈留 令首,踰城而下报 沛公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烦恼稍重者,来抱我身,其我口子,便成仏果;烦恼极重者,共我宿卧,便成道果。”《元典章·刑部七·主奴奸》:“ 刘提举 那厮十二三年不曾来我行宿卧,我跟你去。”《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时已深夜,方就竹榻上施衾褥,命 程元玉 宿卧。”词语解释:恬卧 拼音:tián wò
(1).安卧。指清静无为。《邓析子·无厚》:“为君当若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万物自归,莫之使也。恬卧而功自成,优游而政自治。”《淮南子·主术训》:“昔 孙叔敖 恬卧,而 郢 人无所害其锋。”
(2).谓高枕无忧。 汉 桓宽 《盐铁论·地广》:“故边民百战,而中国恬卧者,以边郡为蔽扞也。”词语解释:带刀卧 拼音:dài dāo wò
佛教语。谓右胁卧。《禅林象器笺·带刀卧》:“僧传带刀卧,即《传灯》‘右胁吉祥睡也’。盖带刀者於左脇,故不得左脇而卧,因名右脇卧为带刀卧也。”词语解释:沈卧 拼音:shěn wò
久卧。《南史·萧叡明传》:“母病风。积年沉卧。”词语解释:烧地眠,炙地卧 拼音:shāo dì mián , zhì dì wò
以地为床,烧地取暖。形容非常穷困。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母子二人,别无眷属。家中穷窘,朝趁暮食。烧地眠,炙地卧。”《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我 贾仁 也是一世人,偏我衣不遮身,食不充口,烧地眠,炙地卧,兀的不穷杀了小人!”亦作“ 烧地卧,炙地眠 ”。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三折:“我不肯吃,不肯穿,烧地卧,炙地眠,谁曾受这般贫贱。”词语解释:觉卧 拼音:jué wò
张目而睡。比喻虽处迷境,可以致悟。《管子·宙合》:“大揆度仪,若觉卧,若晦明……若 敖 之在 尧 也。” 尹知章 注:“言人君材质虽不慧,但大揆度仪法、有疑则问之贤。若觉而卧,若从晦而视明,可以成大也。”词语解释:袁安高卧 拼音:yuán ān gāo wò
汉 时 袁安 未达时, 洛阳 大雪,人多出乞食, 安 独僵卧不起, 洛阳 令按行至 安 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 阴平 长、 任城 令。见《后汉书·袁安传》 唐 李贤 注引《汝南先贤传》。后因以“袁安高卧”为典,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看路径行人絶跡,我可便听园林冻鸟时啼,这其间 袁安 高卧将门闭。” 柳亚子 《消寒一绝》:“ 袁安 高卧太寒酸, 党尉 羊膏未尽欢。”亦省作“ 袁安卧 ”。 宋 苏舜钦 《答宋太祝见赠》诗:“穷冬三日雪,旅肠迫枯饿。不免 东郭 行,难效 袁安 卧。”《西游记》第十八回:“那里得 东郭 履, 袁安 卧, 孙康 映读;更不见 子猷 舟, 王恭 币, 苏武 餐氊。”或作“袁安睡”。 宋 梅尧臣 《次韵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晚归》:“闭门我作 袁安 睡,呵笔君为谢客謡。”词语解释:一房一卧 拼音:yī fáng yī wò
指嫁娶时卧房里应用的器物,即通常所说的妆奁。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俺姐姐将着锦绣衣服,一房一卧来嫁你,你倒打我!”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二折:“ 吕岩 去了,我收拾一房一卧,嫁 魏舍 去来。”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三折:“你两个可也有爷和娘在家里,不如收拾了一房一卧,各自归宗去罢。”词语解释:环卧 拼音:huán wò
曲身侧卧。 南朝 梁 元帝 《金楼子·箴戒》:“ 齐武帝 尝於内殿环卧,合歌姬舞女奏乐於帷幔之前。”词语解释:牛衣病卧 拼音:niú yī bìng wò
形容贫病交迫。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再和林卿韵》词:“便羊裘归去,难留 严子 ;牛衣病卧,肯泣 王章 ?”参见“ 牛衣对泣 ”。
词语解释:牛衣对泣 拼音:niú yī duì qì
汉 代 王章 在出仕前家里很穷,没有被子盖,生大病也只得卧牛衣中,他自料必死,哭泣着与妻子诀别。妻子怒斥之,谓京师那些尊贵的人谁能比得上你呢,“今疾病困戹,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见《汉书·王章传》。后以“牛衣对泣”、“牛衣夜哭”谓因家境贫寒而伤心落泪。 唐 温庭筠 《上裴舍人启》:“今则 阮 路兴悲,商歌结恨;牛衣夜哭,马柱晨吟。” 明 叶宪祖 《鸾鎞记·京晤》:“也只为牛衣对泣怜同病,一向鱼书久絶谁堪倩。”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义猫》:“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已尽,搔首踟蹰,牛衣对泣而已。”亦省作“ 牛衣泪 ”、“ 牛衣泣 ”。 五代 刘兼 《中春登楼》诗:“ 王章 莫耻牛衣泪, 潘岳 休惊鹤鬢霜。” 宋 陆游 《和范待制秋兴》:“一生不作牛衣泣,万事从渠马耳风。” 清 归庄 《庚辰生日》诗:“从今莫堕牛衣泪,策马长途日月新。”词语解释:安枕而卧 拼音:ān zhěn ér wò
安安稳稳地睡眠。喻指无忧无虑。《史记·黥布列传》:“使 布 出於上计,山东非 汉 之有也;出於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於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汉书·东方朔传》:“上知计出於足下也,则安枕而卧,长无惨怛之忧。” 宋 苏辙 《元祐会计录序》:“而数年之后,国用旷竭,臣恐未可安枕而卧也。”《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韩 今不能保,大国之危其可安枕而卧乎?望陛下发兵救应。”词语解释:瞑卧 拼音:míng wò
昏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兰》:“富翁止此女,甚珍惜之,能医者愿以千金酬报。 张 请视之,从翁入室,见女瞑卧;启其衾,抚其体,女昏不觉。”词语解释:硬卧 拼音:yìng wò
指列车上的硬席卧铺词语解释:目卧 拼音:mù wò
瞌睡;打盹。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越王 念復 吴 讎,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