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屋入声 鹿宿[sù,住宿][qū,酒曲][dú,读书][fù][fú][yù][pù][cù][pǔ pò][chù xù][fú fù][zhòu][pù][详注1][niǔ][详注2][详注3][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cù][xù chù][详注4][zhú][详注5][lù][fù,音覆。剖也,判也,裂也。动词][chù][zhuó,激水声也。][cù][详注6][音珿。《广韵》廉谨貌。]


注1:浊 《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注2:踧 cù,音蹴。踧踖,行而谨敬也。互详踖字注。又与蹙同。《后汉·陈蕃传》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扬子·法言》或人踧尔。《木华·海赋》噏波则洪涟踧缩。
注3:菔 音服。《韵会》芦菔一名来服,言来麰之所服也。字亦与服通。《诗·小雅》象弭鱼服。《笺》服当作菔。《周礼·素服注》服当作菔,刀剑衣也。
注4:缪 音穆。与穆同。《礼·大传》序以昭缪。《注》缪,读如穆。《公羊传·隐三年》葬宋缪公。《释文》缪,左氏作穆。《史记·鲁世家》太公召公乃缪卜。《注》徐广曰:古书穆字多作缪。又通勠。
注5:囿 《唐韵》于六切,音哊。《诗·大雅》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又《刘向·九叹》莞芎弃於泽洲兮,瓟蠡橐於筐簏。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罴荤而逸囿。
注6: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首字词组
卜筑卜人卜葬卜洛卜课卜禘卜卢卜名
卜邻卜林卜师卜食卜落卜问卜宇卜夜卜昼
卜居卜筮卜士卜占卜算子卜辞卜尹卜卦
卜宅卜地卜数卜相卜通卜骨卜官卜楞
卜夜卜室卜吉卜揆卜簭卜郊卜正卜昼卜夜
卜年卜日卜征卜筊卜老卜工卜儿卜旦
卜世卜钱卜算卜者卜稽卜数只偶卜卜卜一课
卜肆卜祝卜凤卜鼎卜相工卜数师卜珓 
卜度卜岁卜巧卜第卜甲卜右卜浪鼓 

词语解释:卜筑  拼音:bǔ zhù
择地建筑住宅,即定居之意。《梁书·外士传·刘訏》:“﹝ 刘訏 ﹞曾与族兄 刘歊 听讲於 钟山 诸寺,因共卜筑 宋熙寺 东涧,有终焉之志。” 唐 孟浩然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诗:“卜筑依自然, 檀溪 不更穿。”《明史·唐顺之传》:“﹝ 唐顺之 ﹞卜筑 阳羡山 中,读书十餘年。” 清 赵翼 《华峒》诗:“他年拟抽簪,卜筑於此寄。”
词语解释:卜邻  拼音:bǔ lín
(1).选择邻居。《左传·昭公三年》:“且谚曰:‘非宅是卜,唯邻是卜。’二三子先卜邻矣。” 杜预 注:“卜良邻。” 唐 杜甫 《寄赞上人》诗:“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
(2).向他人表示愿为邻居。 宋 王安石 《送陈谔》诗:“乡閭孝友莫如子,我愿卜邻非一日。” 宋 徐铉 《稽神录·陆洎》:“惟君与我有缘,他日必当卜邻。”
词语解释:卜居  拼音:bǔ jū
(1).谓以占卜择定建都之地。《史记·秦本纪》:“ 德公 元年……以牺三百牢祠 鄜畤 。卜居 雍 。”
(2).择地居住。《艺文类聚》卷六四引 南朝 齐 萧子良 《行宅》诗:“访宇北山阿,卜居西野外。” 唐 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诗:“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据 日 译本……看起语气来,似较妥,因 托尔斯泰 之至 莫斯科 ,其实不过卜居,并非就职的。”
词语解释:卜宅  拼音:bǔ zhái
(1).占卜决定建都的地方。《书·召诰》:“太保朝至于 洛 ,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
(2).选择住地。 唐 杜甫 《为农》诗:“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潘飞声 《移居横浜桥》诗之四:“ 陶潜 爱卜宅, 沉约 赋郊居。”
(3).占卜选择墓地。《礼记·杂记上》:“大夫卜宅与葬日,有司麻衣……占者皮弁。” 孔颖达 疏:“宅谓葬地。” 清 顾炎武 《送归高士之淮上》诗:“卜宅已安王考兆,携书还归故人斋。”
词语解释:卜夜  拼音:bǔ yè
见“ 卜昼卜夜 ”。
词语解释:卜昼卜夜  拼音:bǔ zhòu bǔ yè
春秋 时 齐 陈敬仲 为工正,请 桓公 饮酒, 桓公 高兴,命举火继饮, 敬仲 辞谢说:“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晏子春秋·杂上》、 汉 刘向 《说苑·反质》以为 齐景公 与 晏子 事。后称尽情欢乐昼夜不止为“卜昼卜夜”。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吸鸦片者﹞荧荧一灯,卜昼卜夜,吞吸无厌。”亦作“ 卜夜卜昼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又冶荡殊常,蛊惑万状,卜夜卜昼,靡有已时。” 沉昌眉 《颍若有寄亚子红豆之作步原韵和之》:“当日故人情,卜夜復卜昼。”亦省作“ 卜夜 ”。 唐 张登 《冬至夜郡斋宴别前华阴卢主簿》诗序:“ 登 与宾客僚吏,会别於郡斋,驪(釃)酒卜夜,夜艾酒酣而不能自已。”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乃邀至其家,具酒食,卜夜尽懽。” 清 黄宗羲 《黄复仲墓表》:“北海南馆,投壶卜夜,广求异伎。”
词语解释:卜年  拼音:bǔ nián
占卜预测统治国家的年数。亦指国运之年数。《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晋 刘琨 《劝进表》:“三叶重光,四圣继轨。惠泽侔于 有虞 ,卜年过于 周氏 。”《旧唐书·郭子仪传》:“中兴之功,旬月可冀,卜年之期,永永无极矣。”参见“ 卜世 ”。
词语解释:卜世  拼音:bǔ shì
占卜预测传国的世数。亦泛指国运。《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南史·宋武帝纪》:“ 晋 以卜世告终,歷数有归,钦若景运,以命于 裕 。”《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敌去之后,脩德政以息民,若卜世未穷,何忧旧业之不復!”参见“卜年”。
词语解释:卜年  拼音:bǔ nián
占卜预测统治国家的年数。亦指国运之年数。《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晋 刘琨 《劝进表》:“三叶重光,四圣继轨。惠泽侔于 有虞 ,卜年过于 周氏 。”《旧唐书·郭子仪传》:“中兴之功,旬月可冀,卜年之期,永永无极矣。”参见“ 卜世 ”。
词语解释:卜世  拼音:bǔ shì
占卜预测传国的世数。亦泛指国运。《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南史·宋武帝纪》:“ 晋 以卜世告终,歷数有归,钦若景运,以命于 裕 。”《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敌去之后,脩德政以息民,若卜世未穷,何忧旧业之不復!”参见“卜年”。
词语解释:卜年  拼音:bǔ nián
占卜预测统治国家的年数。亦指国运之年数。《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晋 刘琨 《劝进表》:“三叶重光,四圣继轨。惠泽侔于 有虞 ,卜年过于 周氏 。”《旧唐书·郭子仪传》:“中兴之功,旬月可冀,卜年之期,永永无极矣。”参见“ 卜世 ”。
词语解释:卜肆  拼音:bǔ sì
卖卜的铺子。《史记·日者列传》:“﹝ 宋忠 、 贾谊 ﹞二人即同舆而之市,游於卜肆中。” 唐 岑参 《严君平卜肆》诗:“ 君平 曾卖卜,卜肆荒已久。” 清 方文 《喜左又錞见访即送其归里》诗之二:“怀人寻卜肆,附艇泊江干。”
词语解释:卜度  拼音:bǔ dù
推测;臆断。 明 袁宏道 《嘉祥县志序》:“而舅氏极论纵谈,不翅千言,似数家藏,无事卜度。” 清 龚自珍 《法性即佛性记》:“於无相中,而发互相,即立即破,无前无后,不容商量,不受脣吻,不堕卜度。”
词语解释:卜人  拼音:bǔ rén
(1). 周 代协助大卜、卜师行事的官员。《周礼·春官·序官》:“太卜下大夫二人,卜师上士四人,卜人中士八人。” 贾公彦 疏:“此大卜有卜师及卜人,皆士官,而卜人无别职者,以其助大卜、卜师行事故也。”《礼记·玉藻》:“卜人定龟,史定墨,君定体。”
(2).擅长占卜的人;卖卜者。《太平广记》卷一六○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灌园婴女》:“乃诣善《易》者以决之。卜人曰:‘伉儷之道,亦系宿缘。君之室,始生二岁矣。’” 宋 范仲淹 《送河涉秀才》诗:“贤良詔下先生起,休向 成都 问卜人。”
侍奉君主以赞助礼仪的人。卜,通“ 僕 ”。《礼记·檀弓上》:“扶君,卜人师扶右,射人师扶左,君薨以是举。” 陆德明 释文:“卜人师,依注音僕;师,长也,谓大僕也。”
词语解释:卜林  拼音:bǔ lín
汉 京房 著《周易占》十二卷、《周易守林》三卷、《周易集林》十二卷、《周易飞候》九卷,后世合称“卜林”。今皆佚。 北周 庾信 《小园赋》:“问 葛洪 之药性,访 京房 之卜林。”参阅《隋书·经籍志三》
词语解释:卜筮  拼音:bǔ shì
(1).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易·繫辞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礼记·曲礼上》:“龟为卜,筴为筮。卜筮者,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时日、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与也。”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古者卜筮,先布六虚之位,然后揲蓍而置六爻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树勋》:“又假扶乩、卜筮诸异术,京师士大夫多崇信之。”亦作“ 卜簭 ”。《周礼·春官·占人》:“凡卜簭,君占体,大夫占色,史占墨,卜人占坼。” 郑玄 注:“簭,音筮。”
(2).推测,估计。 汉 王充 《论衡·齐世》:“使上世下世,民人无有异,则百岁之间,足以卜筮。”
(3).以占卦为业的人。《后汉书·彭宠传》:“其( 彭宠 )妻数恶梦,又多见恠变,卜筮及望气者皆言兵当从中起。”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杂引图讖,断简残篇,仅仅见於道家者流,非祝史之辞,即卜筮之繇,荒诞不经。”
词语解释:卜地  拼音:bǔ dì
(1).选择居地。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唐 虞 卜地, 夏 殷 封国, 古公 营城 周雒 。” 唐 皇甫冉 《送窦叔向》诗:“卜地会为邻,还依 仲长 室。”
(2).特指选择葬地。 唐 刘言史 《北原情》诗之三:“卜地起孤坟,全家送葬去。” 宋 岳珂 《桯史·望江二翁》:“﹝ 陈国瑞 ﹞尝为其母卜地,青乌之徒辐集,莫适其意。”参见“ 卜吉 ”。
词语解释:卜吉  拼音:bǔ jí
谓占问选择吉利的婚期或风水好的葬地等。 唐 李复言 《续幽怪录·郑虢州騊夫人》:“ 弘农 令女既筓,将适 卢氏 ,卜吉之日,女巫有来者。”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一:“ 永昌陵 卜吉,命司天监 苗昌裔 往相地 西洛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不数日, 姚 夫妇俱至,卜吉成礼乃去。”
词语解释:卜室  拼音:bǔ shì
选择居室。 宋 沉辽 《奉送世美归阳羡》诗:“飘飘数年如一梦,尔来卜室 齐山 西。”《明史·张可大传》:“ 可大 约束旗尉,捐俸助之,卜室处其妻子。”
词语解释:卜日  拼音:bǔ rì
(1).占卜时日的吉凶。《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新唐书·礼乐志一》:“凡祭祀之节有六……一曰卜日,凡大祀、中祀无常日者卜,小祀则筮。”
(2).指选择吉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有马氏者,家忽见变异……有老儒不信其事,以贱价得之。卜日迁居,竟寂然无他。”
词语解释:卜钱  拼音:bǔ qián
卜术的一种。掷铜钱,以钱的反正代阴阳,看其变化以定吉凶。 唐 刘采春 《囉唝曲》:“莫作商人妇,金釵当卜钱。” 明 张鼎思 《琅琊代醉编·卜钱》:“筮,《易》以蓍,古法也。近世以钱掷爻,欲其简便,要不能尽卜筮之道。”
词语解释:卜祝  拼音:bǔ zhù
专管占卜、祭祀的人。《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僕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閒,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张铣 注:“ 迁 父为太史,掌知天文律历卜筮祠祝之事。”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犹惧隐鳞卜祝,藏器屠保。物色关下,委裘 河 上。”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自天下不官,文书专司於卜祝,取天下之私著,审辨而淘汰之。”
词语解释:卜岁  拼音:bǔ suì
在一年的开始占卜全年的吉凶。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六:“ 楚 俗,过元夕第三夜,多以更阑时微行听人语言,以卜一岁之通塞。”《宋史·乐志七》:“卜岁之初,我迎春祗。”
词语解释:卜葬  拼音:bǔ zàng
古代埋葬死者,先占卜以择吉祥之葬日与葬地,称为“卜葬”。《礼记·杂记下》:“卜葬其兄,弟曰‘伯子某’。” 孔颖达 疏:“谓卜葬择日而卜人祝龟之辞也。”后即为择时地安葬之代称。 宋 岳珂 《桯史·望江二翁》:“ 陈氏 卜葬,环数百里莫不闻。” 廖仲恺 《致蒋介石函》:“渠( 邓铿 )生前至爱 赣园 ……故拟卜葬于此。”
词语解释:卜师  拼音:bǔ shī
周代 管占卜的官员,其职位在大卜之下,卜人之上。《周礼·春官·卜师》:“卜师掌开龟之四兆。”参见“ 卜人 ”。
词语解释:卜人  拼音:bǔ rén
(1). 周 代协助大卜、卜师行事的官员。《周礼·春官·序官》:“太卜下大夫二人,卜师上士四人,卜人中士八人。” 贾公彦 疏:“此大卜有卜师及卜人,皆士官,而卜人无别职者,以其助大卜、卜师行事故也。”《礼记·玉藻》:“卜人定龟,史定墨,君定体。”
(2).擅长占卜的人;卖卜者。《太平广记》卷一六○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灌园婴女》:“乃诣善《易》者以决之。卜人曰:‘伉儷之道,亦系宿缘。君之室,始生二岁矣。’” 宋 范仲淹 《送河涉秀才》诗:“贤良詔下先生起,休向 成都 问卜人。”
侍奉君主以赞助礼仪的人。卜,通“ 僕 ”。《礼记·檀弓上》:“扶君,卜人师扶右,射人师扶左,君薨以是举。” 陆德明 释文:“卜人师,依注音僕;师,长也,谓大僕也。”
词语解释:卜士  拼音:bǔ shì
(1).用占卜选士。《左传·桓公六年》:“九月丁卯, 子同 生。以大子之礼举之:接以大牢,卜士负之。” 杨伯峻 注:“占卜士人之吉者使抱负此子。”参阅《礼记·内则》
(2).从事占卜的术士。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吕圣功》:“卜士 吕圣功 , 顺天 人,善卜筮。”
词语解释:卜数  拼音:bǔ shù
占卜等类术数。《史记·日者列传》:“ 贾谊 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二人即同舆而之市,游於卜肆中。”《汉书·元后传》:“ 禁 ( 王禁 )独怪之,使卜数者相 政君 ( 王政君 ),‘当大贵,不可言。’”《宋书·周朗传》:“復假医术,託杂卜数。”
词语解释:卜吉  拼音:bǔ jí
谓占问选择吉利的婚期或风水好的葬地等。 唐 李复言 《续幽怪录·郑虢州騊夫人》:“ 弘农 令女既筓,将适 卢氏 ,卜吉之日,女巫有来者。”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一:“ 永昌陵 卜吉,命司天监 苗昌裔 往相地 西洛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不数日, 姚 夫妇俱至,卜吉成礼乃去。”
词语解释:卜征  拼音:bǔ zhēng
占卜巡狩之吉凶。古时帝王五年一巡狩,先卜问吉凶,五年五卜,都得吉兆才出行。《左传·襄公十三年》:“先王卜征五年,而岁习其祥,祥习则行,不习则增,修德而改卜。” 汉 张衡 《东京赋》:“卜征考祥,终然允淑。” 南朝 宋 颜延年 《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岳滨有和会,祥习在卜征。”
词语解释:卜算  拼音:bǔ suàn
占卜以推度吉凶。《初刻拍案惊奇》卷五:“ 李老 卜算一卦,笑道:‘今年求之不得,来年不求自得。’”
词语解释:卜凤  拼音:bǔ fèng
春秋 齐 懿仲 想把女儿嫁给 陈敬仲 ,占卜时得到“凤皇于飞,和鸣鏘鏘”等吉语。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后因以“卜凤”为择婿的典故。 唐 白居易 《得乙女将嫁于丁既纳币而乙悔判》:“况卜凤以求士,且靡咎言;何奠雁而从人,有乖宿诺。”
词语解释:卜巧  拼音:bǔ qiǎo
旧时民俗。七月七日夜捉蜘蛛藏盒中,天明启盒以视蛛网稀密,密者为巧多,稀者为巧少。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蛛丝卜巧》:“帝与贵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又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词语解释:卜洛  拼音:bǔ luò
《书·洛诰》:“我乃卜 涧水 东、 瀍水 西,惟 洛 食。” 周公 卜择 洛邑 得吉兆而建为东都,后因称经营新都为卜 洛 。 南朝 梁 谢瞻 《张子房》诗:“卜 洛 易隆替,兴乱罔不亡。”参见“ 卜食 ”。
词语解释:卜食  拼音:bǔ shí
《书·洛诰》:“我乃卜 涧水 东, 瀍水 西,惟 洛 食。”谓 周 时以占卜择地建都,惟有卜 洛邑 时,甲壳裂纹食去墨迹,认为吉利,即建都 洛邑 。后用“卜食”作择地建都的代称。 晋 陆云 《祖考颂》:“卜食 东夏 ,元龟既袭。”《隋书·高祖纪上》:“ 龙首山 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
词语解释:卜食  拼音:bǔ shí
《书·洛诰》:“我乃卜 涧水 东, 瀍水 西,惟 洛 食。”谓 周 时以占卜择地建都,惟有卜 洛邑 时,甲壳裂纹食去墨迹,认为吉利,即建都 洛邑 。后用“卜食”作择地建都的代称。 晋 陆云 《祖考颂》:“卜食 东夏 ,元龟既袭。”《隋书·高祖纪上》:“ 龙首山 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
词语解释:卜占  拼音:bǔ zhàn
占卜。《书·大禹谟》“帝曰:‘禹,官占’” 孔 传:“帝王立卜占之官,故曰官占。”《后汉书·方术传下·许曼》:“祖父 峻 ,字 季山 ,善卜占之术。”
词语解释:卜相  拼音:bǔ xiāng
(1).占卜看相以断吉凶。《汉书·张禹传》:“ 禹 为儿,数随家至市,喜观於卜相者前。久之,颇晓其别蓍布卦意,时从旁言。卜者爱之,又奇其面貌。”《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帝自晓占候卜相,好为 吴 语。”
(2).选择相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黑头爰立纪略附》:“ 甘罗 十二为丞相,我朝卜相亦曾不次用人,不拘资俸云。”
词语解释:卜揆  拼音:bǔ kuí
测度谋划。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故知经始之义,卜揆之功,经百王而不易,无一日而可废也。”
词语解释:卜筊  拼音:bǔ jiǎo
见“ 卜珓 ”。
词语解释:卜珓  拼音:bǔ jiào
亦作“ 卜筊 ”。 占卜术的一种,用杯形器物,投掷于地,视其仰覆以占吉凶。 宋 潘若同 《郡阁雅言》:“ 孟宾 于 华山 神前卜珓,一年乞一珓,凡六掷珓,皆上吉,后六举及第。” 元 姚桐 《乐郊私语·鲁公祠》:“謁所谓 鲁公祠 ,祠旁有 思鲁桥 ,壁端有卜筊祠,州民有疑輒问,凶吉如响,公之精灵不昧。”
词语解释:卜者  拼音:bǔ zhě
以龟占卜的人。《吕氏春秋·制乐》:“其吏请卜其故, 汤 退卜者曰:‘吾闻祥者福之先也。’”《淮南子·说林训》:“卜者操龟,筮者端策。”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李相回 ﹞尝之 洛桥 ,有二术士,一卜者一筮者。”
词语解释:卜鼎  拼音:bǔ dǐng
九鼎是古代传国重器,政权的象征。择定置放九鼎之所在,即意味定都于其地。后即沿用为定都之称。《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国家粗定, 高宗 卜鼎 临安 ,改元 绍兴 。”
词语解释:卜第  拼音:bǔ dì
选择宅第。 唐 杨巨源 《胡二十拜户部兼判度支》诗:“为爱山前新卜第,不妨风月事琴罇。”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卜第於尹居之侧,遇入府,前舆后马,犹以为迟,乃杖策徒行。”
词语解释:卜课  拼音:bǔ kè
即起课。占卜方法的一种。或用六壬课,或摇铜钱看正反,或掐指推算干支,以推断吉凶。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主人们有时在这里作画吟诗,有时在这里读经清谈,有时在这里卜神课。”
词语解释:卜落  拼音:bǔ luò
象声词。形容物件连续着地的碎响。常迭用。 茅盾 《天窗》:“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
词语解释:卜算子  拼音:bǔ suàn zǐ
(1).词牌名。 唐 骆宾王 作诗喜用数字,人称“卜算子”,词家遂取以为名。双调四十四字,仄韵。又名《缺月掛疏桐》《百尺楼》《楚天遥》《眉峰碧》等, 宋 教坊演为《卜算子慢》,双调八十九字,仄韵。参阅《词律》卷三、《词谱》卷五。
(2).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数与词牌半阕同。用作引子。
词语解释:卜通  拼音:bǔ tōng
象声词。常用来形容钝响或心跳。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出一身热汗,卜通一声跳到碧清的河里去凫水,那有多舒服呀!” 康濯 《光荣的小老头儿》:“ 柳立 刚一走出村子,刚一抬起脑袋,刚一觉着心里头卜通卜通跳了起来,就见两只麻雀扑楞楞飞走了。”
词语解释:卜簭  拼音:bǔ shì
见“ 卜筮 ”。
词语解释:卜筮  拼音:bǔ shì
(1).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易·繫辞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礼记·曲礼上》:“龟为卜,筴为筮。卜筮者,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时日、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与也。”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古者卜筮,先布六虚之位,然后揲蓍而置六爻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树勋》:“又假扶乩、卜筮诸异术,京师士大夫多崇信之。”亦作“ 卜簭 ”。《周礼·春官·占人》:“凡卜簭,君占体,大夫占色,史占墨,卜人占坼。” 郑玄 注:“簭,音筮。”
(2).推测,估计。 汉 王充 《论衡·齐世》:“使上世下世,民人无有异,则百岁之间,足以卜筮。”
(3).以占卦为业的人。《后汉书·彭宠传》:“其( 彭宠 )妻数恶梦,又多见恠变,卜筮及望气者皆言兵当从中起。”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杂引图讖,断简残篇,仅仅见於道家者流,非祝史之辞,即卜筮之繇,荒诞不经。”
词语解释:卜老  拼音:bǔ lǎo
选择住地养老。 宋 米芾 《净名斋记》:“ 襄阳 米芾 ,字 元章 ,将卜老 丹徒 。”
词语解释:卜稽  拼音:bǔ jī
占卜以求问。《书·盘庚上》:“重我民,无尽刘,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 蔡沉 集传:“稽之於卜。”
词语解释:卜相工  拼音:bǔ xiāng gōng
以占卜、看相为职业的人。《后汉书·翟酺传》:“ 酺 好《老子》,尤善图纬、天文、歷等。以报舅讎,当徙 日南 ,亡於 长安 ,为卜相工,后牧羊 凉州 。”
词语解释:卜甲  拼音:bǔ jiǎ
古代占卜用的龟甲。多用龟的腹甲,用背甲较少。
词语解释:卜禘  拼音:bǔ dì
占卜择定禘祭的日期。禘为天子五年一度合祭祖先的大祭。《礼记·学记》:“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 郑玄 注:“禘,大祭也。” 孔颖达 疏:“禘是大祭,必先卜。”
词语解释:卜问  拼音:bǔ wèn
占卜以问事。《三略·中略》:“军势曰:禁巫祝,不得为吏士卜问军之吉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元普 见是相士,正要卜问子嗣,便延他到家中来坐。” 魏巍 《我的老师》:“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
词语解释:卜辞  拼音:bǔ cí
殷 人占卜,常将占卜人姓名,占卜所问之事及占卜日期、结果等刻在所用龟甲或兽骨上,间或亦刻有少量与占卜有关的记事,这类纪录文字通称为卜辞。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由于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故称之为甲骨文。又由于主要是占卜的纪录,故有时也称之为‘卜辞’。” 陈原 《社会语言学》11.5:“所根据的材料主要系卜辞,即刻在龟壳或兽骨上的文字。”
词语解释:卜骨  拼音:bǔ gǔ
古代占卜用的兽骨,多为牛、羊、猪的肩胛骨。
词语解释:卜郊  拼音:bǔ jiāo
用占卜选定郊祭的日期。《礼记·郊特牲》:“卜郊,受命于祖庙,作龟于禰宫,尊祖亲考之义也。”《穀梁传·成公十年》:“夏,四月,五卜郊,不从。乃不郊。”
词语解释:卜工  拼音:bǔ gōng
专事占卜者。 汉 王充 《论衡·吉验》:“时夜无光,室内自明。皇考怪之,即召功曹史 充兰 ,使出问卜工。”《太平广记》卷一三七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汉 袁安 父亡,母使 安 以鷄酒诣卜工,问葬地。”
词语解释:卜数只偶  拼音:bǔ shù zhī ǒu
屡次占卜,偶然应验。《后汉书·桓谭传》:“其事虽有时合,譬犹卜数隻偶之类。” 李贤 等注:“言偶中也。”
词语解释:卜数师  拼音:bǔ shù shī
以占卜为业者。《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瓚 遂骄矜,记过忘善,多所贼害” 裴松之 注引《英雄记》:“﹝ 公孙瓚 ﹞所宠遇者,类多庸儿,若故卜数师 刘纬臺 、贩繒 李移子 、贾人 乐何当 等三人,与之定兄弟之誓。”
词语解释:卜右  拼音:bǔ yòu
以占卜选择在战车右侧陪乘的人。《左传·僖公十五年》:“卜右, 庆郑 吉,弗使。” 汉 崔骃 《车右铭》:“择御卜右,採德用良。”
词语解释:卜卢  拼音:bǔ lú
古代民族名。
词语解释:卜宇  拼音:bǔ yǔ
谓择定居宅。 南朝 梁 任昉 《齐司空曲江公行状》:“爰乃卜宇 金陵 ,营带林壑。”
词语解释:卜尹  拼音:bǔ yǐn
协助卜人占卜的官员。《左传·昭公十三年》:“召 观从 ,﹝ 楚 ﹞王曰:‘唯尔所欲?’对曰:‘臣之先,佐开卜。’乃使为卜尹。” 杜预 注:“佐卜人开龟兆。”
词语解释:卜官  拼音:bǔ guān
(1).掌管占卜的官员。《汉书·王莽传上》:“置宗官、祝官、卜官、史官,虎賁三百人。”
(2).古人出仕前往往占卜吉凶,故称赴任做官为卜官。 华伟生 《开国奇冤·约叙》:“蓄深意,卜官 皖水 ,惨剧起仓皇。”
词语解释:卜正  拼音:bǔ zhèng
即太卜, 周 时卜官之长。《左传·隐公十一年》:“ 滕侯 曰:‘我,周之卜正也。’” 杜预 注:“卜正,卜官之长。” 孔颖达 疏:“《周礼·春官》:‘太卜下大夫二人,其下有卜师、卜人、龟人、筮人,大卜为之长。正训长也,故谓之卜正。’”
词语解释:卜儿  拼音:bǔ ér
(1). 元 代戏曲里老娘或老妇人的俗称。 宋 元 时“娘”字俗写成左“女”右“卜”,进而省作“卜”。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一折:“卜儿云:‘孩儿也,便好道父母在堂,不可远游也。’” 元 无名氏 《玩江亭》第一折:“卜儿上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老身无甚事,且回后堂中去也。’” 清 焦循 《剧说》一:“末、旦、浄、丑之外,又有孤、倈儿、孛老、邦老、卜儿等目……《金线池》,搽旦扮卜儿;《秋胡戏妻》《王粲登楼》,并老旦扮卜儿;《合汗衫》,浄扮卜儿;是扮卜儿者,无一定也……卜儿者,妇人之老者也。”
(2).妓母的俗称。卜儿当即鸨儿的音转。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二折:“卜儿哭上: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自家 宋引章 (妓女)的母亲是也。” 元 刘庭信 《醉太平·走苏卿》曲:“老卜儿接了鸦青纱。俊 苏卿 受了金花誥。”
词语解释:卜卜  拼音:bǔ bǔ
象声词。形容低沉而连续发出的声音。 宋 韩琦 《啄木》诗:“剥剥復卜卜,意若念良木。”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一条大管子象一条黑蟒一样从坑底下吸水,一个芦席搭的水泵房里机器卜卜--卜卜紧响。”
词语解释:卜珓  拼音:bǔ jiào
亦作“ 卜筊 ”。 占卜术的一种,用杯形器物,投掷于地,视其仰覆以占吉凶。 宋 潘若同 《郡阁雅言》:“ 孟宾 于 华山 神前卜珓,一年乞一珓,凡六掷珓,皆上吉,后六举及第。” 元 姚桐 《乐郊私语·鲁公祠》:“謁所谓 鲁公祠 ,祠旁有 思鲁桥 ,壁端有卜筊祠,州民有疑輒问,凶吉如响,公之精灵不昧。”
词语解释:卜浪鼓  拼音:bǔ làng gǔ
带把的手鼓,鼓身两旁有短绳系槌,来回转动时,鼓槌击鼓作声。 陈伯吹 《小珍看蛟去》:“卖货郎一边揩着头上的汗,一边还摇着卜浪鼓。” 杜鹏程 《记一位年轻的朋友》:“ 王军 头摆得象摇卜浪鼓似的,很不满意自己。”
词语解释:卜名  拼音:bǔ míng
古时王族生子,由卜官命名,并占卜吉凶,称卜名。《大戴礼记·保傅》:“太子生而泣,太师吹铜曰:‘声中某律。’太宰曰:‘滋味上某。’然后卜名。上无取于天,下无取于墬,中无取于名山通谷,无拂于乡俗。”
词语解释:卜夜卜昼  拼音:bǔ yè bǔ zhòu
见“ 卜昼卜夜 ”。
词语解释:卜昼卜夜  拼音:bǔ zhòu bǔ yè
春秋 时 齐 陈敬仲 为工正,请 桓公 饮酒, 桓公 高兴,命举火继饮, 敬仲 辞谢说:“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晏子春秋·杂上》、 汉 刘向 《说苑·反质》以为 齐景公 与 晏子 事。后称尽情欢乐昼夜不止为“卜昼卜夜”。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吸鸦片者﹞荧荧一灯,卜昼卜夜,吞吸无厌。”亦作“ 卜夜卜昼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又冶荡殊常,蛊惑万状,卜夜卜昼,靡有已时。” 沉昌眉 《颍若有寄亚子红豆之作步原韵和之》:“当日故人情,卜夜復卜昼。”亦省作“ 卜夜 ”。 唐 张登 《冬至夜郡斋宴别前华阴卢主簿》诗序:“ 登 与宾客僚吏,会别於郡斋,驪(釃)酒卜夜,夜艾酒酣而不能自已。”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乃邀至其家,具酒食,卜夜尽懽。” 清 黄宗羲 《黄复仲墓表》:“北海南馆,投壶卜夜,广求异伎。”
词语解释:卜卦  拼音:bǔ guà
占卜卦象以视吉凶。 清 袁枚 《新齐谐·吕城无关庙》:“有以卜卦行道者借宿土地庙中,夜间雷雨作闹,屋瓦皆飞,及旦不解其故。”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其实卜卦的事老早就不灵了。”
词语解释:卜楞  拼音:bǔ léng
(1).极快地晃动。 梁斌 《播火记》八:“ 李德才 把脑袋一卜楞。”
(2).象声词。时常迭用,形容不紧不慢连续不断的钝响。 端木蕻良 《三月夜曲》:“卖布的泼浪鼓卜楞卜楞响着。”
词语解释:卜昼卜夜  拼音:bǔ zhòu bǔ yè
春秋 时 齐 陈敬仲 为工正,请 桓公 饮酒, 桓公 高兴,命举火继饮, 敬仲 辞谢说:“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晏子春秋·杂上》、 汉 刘向 《说苑·反质》以为 齐景公 与 晏子 事。后称尽情欢乐昼夜不止为“卜昼卜夜”。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吸鸦片者﹞荧荧一灯,卜昼卜夜,吞吸无厌。”亦作“ 卜夜卜昼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又冶荡殊常,蛊惑万状,卜夜卜昼,靡有已时。” 沉昌眉 《颍若有寄亚子红豆之作步原韵和之》:“当日故人情,卜夜復卜昼。”亦省作“ 卜夜 ”。 唐 张登 《冬至夜郡斋宴别前华阴卢主簿》诗序:“ 登 与宾客僚吏,会别於郡斋,驪(釃)酒卜夜,夜艾酒酣而不能自已。”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乃邀至其家,具酒食,卜夜尽懽。” 清 黄宗羲 《黄复仲墓表》:“北海南馆,投壶卜夜,广求异伎。”
词语解释:卜旦  拼音:bǔ dàn
即卜儿。因 元 明 戏曲中呼老妇人为卜儿,故名。详“ 卜儿 ”。
词语解释:卜儿  拼音:bǔ ér
(1). 元 代戏曲里老娘或老妇人的俗称。 宋 元 时“娘”字俗写成左“女”右“卜”,进而省作“卜”。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一折:“卜儿云:‘孩儿也,便好道父母在堂,不可远游也。’” 元 无名氏 《玩江亭》第一折:“卜儿上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老身无甚事,且回后堂中去也。’” 清 焦循 《剧说》一:“末、旦、浄、丑之外,又有孤、倈儿、孛老、邦老、卜儿等目……《金线池》,搽旦扮卜儿;《秋胡戏妻》《王粲登楼》,并老旦扮卜儿;《合汗衫》,浄扮卜儿;是扮卜儿者,无一定也……卜儿者,妇人之老者也。”
(2).妓母的俗称。卜儿当即鸨儿的音转。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二折:“卜儿哭上: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自家 宋引章 (妓女)的母亲是也。” 元 刘庭信 《醉太平·走苏卿》曲:“老卜儿接了鸦青纱。俊 苏卿 受了金花誥。”
词语解释:卜一课
算一卦。课:一种占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