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药入声 [yuè,哀乐][ě è,善恶][yuē][同着][jiáo jiào jué][ruò][sháo][jué xué][duó,测度][mò][zhuó bó][lüè][gě gè]崿[chāo chuò chuo][háo hé][肉膜,名词][tuò][bó][zé zuó][nüè yào][zhuó][屐、鞋][bó bo][lào luò][详注1][chāo zhuō,明亮][详注2][gè luò][详注3][nuò][lì luò][zuò]礿[sháo][hè][cuò,名词][gē kǎ luò][zhuó què][luò gé][详注4][详注5][zhuó jué][详注6][同托][详注7][音鹊。馺也。《类篇》行貌。]笿


注1:穫 音濩。《说文》刈谷也。草曰刈,谷曰穫。《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诗·豳风》八月其穫。 又陨穫,困迫失志貌。《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注》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注2:格 《唐韵》古落切《集韵》《韵会》《正韵》葛鹤切,音各。树枝也。《集韵》《韵会》历各切,音洛。篱落也。《前汉·鼌错传》谓之虎落。《扬雄·羽猎赋》谓之虎路。通作格。 又《类篇》曷各切,音鹤。格泽,妖星也。见《史记·天官书》。
注3:熇 《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郝。与謞同。《尔雅·释训》謞謞,崇谗慝也。《疏》引《诗》多将熇熇,多行惨毒之恶。謞熇音义同。《释文》謞虚各切。
注4:泽 《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注5:昔 《集韵》仓各切,音错。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粗理错也。 又《韵补》叶息约切。《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注6:躇 《集韻》《韻會》敕略切,音鄀。《公羊傳·宣七年》躇階而走。《註》躇,猶超遽不順以次。《釋文》與踱同。
注7:嫋 《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弱。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妩媚姌嫋。
共176,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博山博大博取博罗博习博鸡博极博练
博士博塞博览博齿博通博进博落博羊
博望博识博陆博闻博观博赡博衍博艺
博物博山炉博文博戏博换博謇博究博览会
博浪博洽博局博采博望苑博负博富博证
博得博硕博浪沙博投博达博掩博求博览五车
博学博徒博望槎博长博咨博劳博荡博覈
博雅博厚博爱博棋博考博名博综博访
博约博弈博簺博临博见博枭博茨瓦纳博识洽闻
博古博带博施博议博腯博涉博裕博石

词语解释:博山  拼音:bó shān
博山炉的简称。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二:“ 洛阳 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斲復万鏤,上刻 秦 女携手仙。” 宋 杨万里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之七:“共听茅屋雨,添炷博山云。” 清 赵翼 《七十自述》诗:“半篝残火听譙鼓,一缕名香裊博山。”
词语解释:博士  拼音:bó shì
(1).博通古今的人。《战国策·赵策三》:“ 郑同 北见 赵王 , 赵王 曰:‘子南方之博士也。’” 宋 王巩 《随手杂录》:“九重之内,安知有 英州 、 新州 ,此必有博士。”
(2).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 秦 因之,诸子、诗赋、术数、方伎皆立博士。 汉文帝 置一经博士, 武帝 时置“五经”博士,职责是教授、课试,或奉使、议政。 晋 置国子博士。 唐 有太学博士、太常博士、太医博士、律学博士、书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明 清 仍之,稍有不同。《史记·循吏列传》:“ 公仪休 者, 鲁 博士也,以高第为 鲁 相。” 宋 苏轼 《乞医疗病囚状》:“若医博士助教有闕,则比较累岁等第最优者补充。”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今之议者,莫不知此,多设博士,增置生徒,学校之盛百倍曩时。” 吴晗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 还跟当时著名的学者受学,例如 孔子 的后代 孔安国 作博士的时候, 司马迁 向他学习古文《尚书》。”
(3).古代对具有某种技艺或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尊称,犹后世称人为师傅。《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学音乐,屈博士,弄鉢调絃浑舍喜。”《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胜 回头看时,是一个酒博士。”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一折:“磨博士云:‘唤我做甚么?误我打罗也’。”《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家里一箇茶博士,姓 陶 ,小名叫做 铁僧 。” 明 黄省曾 《吴风录》:“至今称呼椎油作麵佣夫皆为博士。”
(4).学位名。学位的最高一级。 苏曼殊 《焚剑记》:“其人望族也,尝游学 大鹿国 ,得博士衔,人称洋状元。” 巴金 《灭亡》第八章:“前年我得到 巴黎大学 文学博士。”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二四章:“家父是医学博士,耳鼻喉专家。”
词语解释:博望  拼音:bó wàng
(1).古山名。即今 安徽 当涂 西南 东梁山 ,与 和县 南 西梁山 隔江相对如门,故又称 天门山 。历来为攻守要地。《文选·陆倕〈石阙铭〉》:“乃假天闕於 牛头 ,託远图於 博望 。” 李善 注:“ 孝武 大明 七年 博望 梁山 立双闕。”
(2).苑名。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诗:“登贤 博望 ,献赋 清漳 。”详“ 博望苑 ”。
(3). 汉 张骞 的封号。《汉书·张骞传》:“ 騫 以校尉从大将军击 匈奴 ,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 騫 为 博望侯 。” 明 刘基 《题陈大初画扇》诗之二:“争似乘槎随 博望 ,玉绳光裹看山河。”参见“ 博望槎 ”。
词语解释:博望苑  拼音:bó wàng yuàn
汉 宫苑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 汉武帝 为 戾太子 建,以供其交接宾客。《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及冠就宫,上为立 博望苑 ,使通宾客。” 颜师古 注:“取其广博观望也。”《三辅黄图·苑囿》:“ 博望苑 , 武帝 立子 据 为太子,为太子开 博望苑 以通宾客…… 博望苑 在 长安 城南 杜门 外五里有遗址。”参阅《元和郡县图志》卷一。
词语解释:博望槎  拼音:bó wàng chá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六》引 南朝 梁宗懔 《荆楚岁时记》:“ 张华 《博物志》: 汉武帝 令 张騫 穷 河 源,乘槎经月而去,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 騫 问云:‘此是何处?’答曰:‘可问 严君平 。’织女取榰机石与 騫 而还。” 张骞 曾封 博望侯 。后因以指 张骞 乘槎至天宫事。 元 吴莱 《浦阳十景·湥褭江源》诗:“清澄灌或 於陵 圃,窈窕寻犹 博望 槎。” 清 李渔 《笠翁对韵·六麻》:“ 志和 宅, 博望 槎;秋实对春华。”
词语解释:博物  拼音:bó wù
(1).通晓众物。 汉 桓宽 《盐铁论·杂论》:“ 桑大夫 据当世,合时变,推道术,尚权利,辟略小辩,虽非正法,然巨儒宿学,恶然大能自解,可谓博物通士矣。” 宋 欧阳修 《笔说·博物说》:“草木虫鱼,《诗》家自为一学,博物尤难。” 清 徐发 《〈蚓庵琐语〉序》:“ 姬公 多艺, 子产 博物,自古而然。”
(2).指通晓各种事物的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於是客游后进,详论艺能,其退走者固十七八矣。二三博物,众中次詰,莫不挫其鋭,頽其名。”
(3).指万物。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昔此邑中,有 婆罗门 ,生知博物,学冠时彦,内外典籍,究极幽微。” 宋 苏轼 《以石易画晋卿难之复次韵》:“欲观博物妙、故以求马卜。”
(4).旧时对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统称。
词语解释:博浪  拼音:bó làng
(1).地名。即 博浪沙 。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一》:“ 张良 以五世相 韩 ,椎 秦始皇 于 博浪 之中。”详“ 博浪沙 ”。
(2).轻佻,风流。《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妇人便慌忙陪笑,把眼看那人,也有二十五六年纪,生的十分博浪。”
(3).谓放荡,放浪。《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那儿子却是风流博浪的人,专要结识朋友,觅柳寻花。”
词语解释:博浪沙  拼音:bó làng shā
地名。在今 河南省 阳武县 东南。 张良 与力士狙击 秦始皇 于此。《史记·留侯世家》:“ 良 与客狙击 秦始皇帝 博浪沙 中。” 唐 李白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 沧海 得壮士,椎 秦 博浪沙 。” 明 何景明 《游猎篇》:“桥边孺子如妇人, 博浪沙 中铁椎吼。”参阅《史记·秦始皇本纪》
词语解释:博得  拼音:bó de
换来;取得。 宋 陆游 《春雨》诗之一:“长贫博得身强健,久矣无心咎化工。” 明 袁宏道 《答友人》:“到处努眼张牙,浩浩谈説,博得学道之名,招得泥犁之实,则何益矣。” 毛泽东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采。”
词语解释:博学  拼音:bó xué
(1).广泛地学习。《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汉书·燕刺王刘旦传》:“ 旦 壮大就国,为人辩略,博学经书杂説,好星历数术倡优射猎之事。”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世谓诗有别才,是固然矣。然亦须博学,亦须精思。”
(2).学识渊博。《论语·子罕》:“大哉 孔子 !博学而无所成名。”《北史·韦阆传》:“﹝ 荣亮 ﹞博学有文才,德行仁孝,为时所重。”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刘景文梦代晋文公》:“ 东坡 先生称 刘景文 博学能诗,凛凛有英气。”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阎王》:“我主人闻君博学,请往课其子耳。”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词语解释:博雅  拼音:bó yǎ
(1).谓学识渊博,品行端正。《后汉书·杜林传》:“博雅多通,称为任职相。”《明史·李默传》:“ 默 博雅有才辨,以气自豪。”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不知海内博雅君子,以为如何?”
(2).指文章内容丰富、文辞优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 崔駰 《七依》,入博雅之巧。” 明 刘刚 《日损斋笔记·后序》:“自 汉 以下,各纯萃羣见而发一义,故博雅可观者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其所以致病之由亦有三:借典核以明博雅,假脂粉以见风姿,取现成以免思索。”
(3).亦作“ 博邪 ”。长在屋瓦或墙头上的青苔。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草》:“博雅,在屋曰昔耶,在墙曰垣衣,《广志》谓之兰香,生於久屋之瓦。”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部十·屋游》﹝释名﹞:“瓦衣、瓦苔、瓦鲜、博邪。”
(4).书名。即《广雅》的别称。因避 隋炀帝 ( 杨广 )讳而改称。
词语解释:博约  拼音:bó yuē
(1).指文章内容广博,言简意明。《文选·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李善 注:“博约,谓事博文约也。” 明 沉鲸 《双珠记·师徒传习》:“连年请 冯先生 在家教习举业,喜得功深博约,理极精微,从此奋发,取青紫如拾芥。”
(2).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酬韩仲文昆季联句见谢》:“次第极言笑,左右排图书,终日欣博约,贬异正则扶。”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论语》之博约,《孟子》之尽心知性,皆有所证据。” 陈去病 《自兖州过曲阜谒圣庙孔林》诗之三:“循循知善诱,博约能折中。”参见“ 博文约礼 ”。
词语解释:博文约礼  拼音:bó wén yuē lǐ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约,约束。语本《论语·雍也》:“ 子 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明 归有光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孔 之教曰,博文约礼,精以归一,义以全礼,博以致约,千圣相传之秘,其在兹乎!” 王闿运 《〈八代文粹〉序》:“共学适道,既洗於昏矇;博文约礼,詎穷于钻仰也?”
词语解释:博古  拼音:bó gǔ
(1).通晓古代的事情。 汉 张衡 《西京赋》:“有 凭虚公子 者,心奓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 南朝 梁 沉约 《与何胤勑》:“吾虽不学,颇好博古。”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扣其声,与 王朴 夷则清声合,而其形不圆侧垂,正与 朴 鐘同。然后知 朴 博古好学,不为无据也。”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 陈枫崖 光禄,初以孝廉入 懋勤殿 编校《西清古鑑》,其博古多识,世咸推之。”
(2).谓图绘古器物或模仿古代款式。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如 宋 人《考古》《博古》《古玉》三图。”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五:“她的衣裳,也有风致,藕褐色的大脚裤子,滚了一道青洋缎宽边,又镶了道淡青博古辫子。”
词语解释:博大  拼音:bó dà
宽广;广大。《管子·权修》:“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土地博大,野不可以无吏。”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 孝章皇帝 ,至孝烝烝,仁恩博大。” 明 方孝孺 《赠周履素序》:“圣人之道虽高深博大,然其要不过乎修己以治人。” 草明 《乘风破浪》第六章:“一望无际的绿色的地毯把他包围了。他陶醉在这种具有潜移默化力量的雄伟博大的田园景色里。”
词语解释:博塞  拼音:bó sāi
亦作“ 博簺 ”。 即六博、格五等博戏。《管子·四称》:“流於博塞,戏其工瞽。”《庄子·骈拇》:“问 穀 奚事,则博塞以游。” 成玄英 疏:“行五道而投琼(即骰子)曰博,不投琼曰塞。”《新唐书·郁林王恪传》:“坐与乳媪子博簺,罢都督,削封户三百。”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常梦锡 , 凤翔 人。 岐王 李茂贞 临镇,惟喜狗马博塞,驰逐声伎。”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今之所乐者,其业在博塞以为生。” 清 陈维崧 《念奴娇·徐孚若招同诸子过饮余以怯酒先归赋此言谢》词:“华堂鲸吸,看羣公,轰饮投琼博簺。”
词语解释:博识  拼音:bó shí
(1).学识广博。《子华子·晏子》:“昔先大夫 随武子 之在位也,明睿以博识, 晋国 之雋老也。”《南史·裴松之传》:“时人服其博识。”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海上渔人得一鐸,击之声如霹靂,问博识者云, 始皇 驱山鐸也。” 鲁迅 《野草·雪》:“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2).指学识渊博的人。 宋 岳珂 《愧郯录·先庙后郊》:“折衷古今,以俟博识。”
(3).通晓。 鲁迅 《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胡先生 原是南菁书院的高材生,不但深研旧学,并且博识前朝掌故的。”
(4).增广见识。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在赏玩者却只以为世间有这一类人物,聊资博识,或满足好奇心而已。”
词语解释:博山炉  拼音:bó shān lú
古香炉名。因炉盖上的造型似传闻中的海中名山 博山 而得名。一说象 华山 ,因 秦昭王 与天神博于是,故名。后作为名贵香炉的代称。《西京杂记》卷一:“ 长安 巧工 丁缓 者……又作九层 博山 香炉,鏤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 博山 炉中百和香,鬱金苏合及都梁。” 唐 李白 《杨叛儿》诗:“ 博山 炉中沉香火,双咽一气凌紫霞。”《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中间客坐上面,掛一幅名人山水,香几上博山古铜炉,烧着龙涎香饼。” 闻一多 《秋色》诗:“在七宝烧的博山炉里,我还要听着你的色彩嗅着你的色彩!”
词语解释:博洽  拼音:bó qià
(1).广博。多谓学识广博。《文子·下德》:“覆露皆道,博洽而无私。”《后汉书·杜林传》:“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李贤 注:“博,广也。洽,徧也。言其所闻见广大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伪中》:“ 洪 ( 葛洪 )以博洽名 江 左,身所著书,殆六百餘卷。” 郭沫若 《庄子与鲁迅》:“ 鲁迅 这位承先启后的代表一个新时代的作家,把他的博洽的学识和经验融化在他那千锤百炼的文体里。”
(2).通晓。《元史·儒学传·梁益》:“博洽经史,而工于文辞。”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制科议》:“如前代制科之类,必兼通诸经,博洽子史词赋,乃得预焉。”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諫、博洽坟典,足以通达军谋、详明政术者,均可入翰林之选。”
词语解释:博硕  拼音:bó shuò
(1).宽大;粗大。《北史·恩倖传·赵脩》:“ 脩 素肥壮,腰腹博硕,堪忍楚毒,了不转动。”
(2).指牲畜肥壮。《宋史·乐志七》:“展诚致荐,牲用博硕。”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元氏封龙山颂》:“黍稷既馨,牺牲博硕。”参见“ 博硕肥腯 ”。
词语解释:博硕肥腯  拼音:bó shuò féi tú
肥壮。多指六畜肥壮。《左传·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 杜预 注:“博,广也;硕,大也……则六畜既大而滋也。” 晋 向秀 《难养生论》:“博硕肥腯,上帝是饗。”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家有水牛一,博硕肥腯,爱之特甚。”亦省作“ 博腯 ”。《宋史·乐志八》:“牲牷博腯,以炰以烹。”
词语解释:博徒  拼音:bó tú
(1).赌徒。《史记·魏公子列传》:“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 唐 白居易 《悲哉行》:“朝从博徒饮,暮有倡楼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高适》:“ 适 字 达夫 ,一字 仲武 , 沧州 人。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跡博徒,才名便远。”《初刻拍案惊奇》卷九:“交游的人,总是此剑客博徒杀人不偿命的亡赖子弟。” 叶圣陶 《穷愁》:“赌窟既破,全市喧传,羣来聚视博徒何如人。”
(2).指低下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固知《楚辞》者,体慢於 三代 ,而风雅於 战国 ,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
词语解释:博厚  拼音:bó hòu
(1).广大深厚。《礼记·中庸》:“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 明 韩畕《荷兰使舶歌》:“但可嘆博厚,安能测深邃。” 清 方东树 《书惜抱先生墓志后》:“侍郎( 方苞 )之文,静重博厚,极天下之物賾而无不持载。”
(2).宽宏朴厚。《新唐书·崔汉衡传》:“ 崔汉衡 , 博州 博平 人。沉懿博厚,善与人交。”
词语解释:博弈  拼音:bó yì
(1).局戏和围棋。《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朱熹 集注:“博,局戏;弈,围棋也。”《汉书·游侠传·陈遵》:“祖父 遂 ,字 长子 , 宣帝 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弈,数负进。” 颜师古 注:“博,六博;弈,围碁也。” 唐 韩愈 《郑公神道碑文》:“公与宾客朋游,饮酒必极醉,投壶博弈,穷日夜,若乐而不厌者。”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艺主书计射御,而博弈绘画诸工附之。”
(2).指赌博。 宋 苏轼 《策别》十七:“出为盗贼,聚为博弈,羣饮於市肆,而叫号於郊野。” 清 戴名世 《财神问对》:“聚为博弈,出为盗贼。” 郑振铎 《埃娥》五:“好像博弈负了一场似的,他耸耸肩走了。”
词语解释:博带  拼音:bó dài
(1).宽大的衣带。用于礼服。《管子·五辅》:“博带梨,大袂列,文綉染,刻鏤削。”《汉书·雋不疑传》:“﹝ 不疑 ﹞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新唐书·刘子玄传》:“博带褒衣,革履高冠。” 清 恽敬 《重建东湖书院记》:“于是深衣博带之士,揖让弦诵于其中,而书院復兴。”
(2).雌蟹名。
词语解释:博取  拼音:bó qǔ
(1).多方面吸取或广泛听取。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 青莲 《擣衣曲》……皆脉络分明,句调婉畅,既自成家,然后博取。” 伧父 《清廷预备立宪·议会及政党》:“各省亦有博取舆论之所。” 苏晨 《落霞》:“他博取了 赵之谦 的清遒, 黄牧甫 的庄整, 吴昌硕 的朴厚,治印出入于 赵 、 黄 、 吴 之间,更有自己的发展与创进,卓然自成一家。”
(2).取信;换取。指用言行取得对方的信任、赞赏或同情等。《国语·吴语》:“夫 吴 ,良国也,能博取於诸侯。” 沉从文 《新与旧》:“人在马上显本事,便用长矛杀球,或回身射箭,百步穿杨,看本领如何,博取彩声和嘲笑。” 郭小川 《保卫我们的党》:“是的,党决不会以顺从博取资产阶级门徒的可耻赞赏。”
词语解释:博览  拼音:bó lǎn
广泛阅览。《汉书·成帝纪赞》:“博览古今,容受直辞。”《明史·陈遇传》:“ 遇 天资沉粹,篤学博览,精象数之学。” 孙犁 《读〈蒲柳人家〉》:“读书,博览之外,还要有选择。”
词语解释:博陆  拼音:bó lù
(1).即双陆。古代博戏之采名。《说郛》卷十引 五代 马鉴 《续事始》:“《声谱》云:‘博陆,采名也。 魏 陈思王 曹子建 制双陆局,置骰子二。至 唐 末有叶子之戏,未知谁置,遂加骰子至於六。’按 乌曹 始置六博之戏,乃行十二棋者。”
(2).指 霍光 。《后汉书·李固传》:“自非 博陆 忠勇, 延年 奋发,大 汉 之祀,几将倾矣。”《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才非 博陆 ,而受 姬公 负图之託。”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王室不造,职臣之由。何者?亲则 东牟 ,任惟 博陆 。”
词语解释:博文  拼音:bó wén
(1).《论语·雍也》:“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后以“博文”指通晓古代文献。 汉 赵岐 《孟子题辞》:“诸经通议,得引《孟子》以明事,谓之博文。”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他如博文者,即约礼之功。” 清 恽敬 《读孟子二》:“ 孔子 之教,曰博文、曰约礼、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谓冗长的言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径省其辞,则不知而屈之;汎滥博文,则多而久之。” 司马贞 索隐:“谓人主志在简要,而説者务於浮辞汎滥,博涉文华。” 张守节 正义:“博文,广言句也。”
词语解释:博局  拼音:bó jú
(1).棋盘。《史记·吴王濞列传》:“ 吴太子 师傅皆 楚 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 吴太子 ,杀之。”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皇甫自牧》:“ 自牧 在舟中与同行者皆袒裼不冠屨,以象戏遣日,忽博局倾侧,以为适然,对弈不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五年》:“ 继恩 握重兵,久留 成都 ,专以宴饮为务,每出入,前后奏音乐,又令骑兵持博局、棋枰自随。”
(2).聚赌之所。 清 赵翼 《青山庄歌》:“博局筹偿旧帑钱,缠头锦出新花样。”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倡楼买笑,博局呼庐。”
词语解释:博浪沙  拼音:bó làng shā
地名。在今 河南省 阳武县 东南。 张良 与力士狙击 秦始皇 于此。《史记·留侯世家》:“ 良 与客狙击 秦始皇帝 博浪沙 中。” 唐 李白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 沧海 得壮士,椎 秦 博浪沙 。” 明 何景明 《游猎篇》:“桥边孺子如妇人, 博浪沙 中铁椎吼。”参阅《史记·秦始皇本纪》
词语解释:博望槎  拼音:bó wàng chá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六》引 南朝 梁宗懔 《荆楚岁时记》:“ 张华 《博物志》: 汉武帝 令 张騫 穷 河 源,乘槎经月而去,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 騫 问云:‘此是何处?’答曰:‘可问 严君平 。’织女取榰机石与 騫 而还。” 张骞 曾封 博望侯 。后因以指 张骞 乘槎至天宫事。 元 吴莱 《浦阳十景·湥褭江源》诗:“清澄灌或 於陵 圃,窈窕寻犹 博望 槎。” 清 李渔 《笠翁对韵·六麻》:“ 志和 宅, 博望 槎;秋实对春华。”
词语解释:博爱  拼音:bó ài
谓广泛地爱一切人。《孝经·三才章》:“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 三国 魏 曹植 《当欲游南山行》:“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 宋 欧阳修 《乞出表》之二:“臣闻愚诚虽微而苟至,可以动天;大仁博爱而无私,未尝违物。”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博爱云者,为公爱而非私爱,即如‘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之意。”
词语解释:博簺  拼音:bó sài
见“ 博塞 ”。
词语解释:博塞  拼音:bó sāi
亦作“ 博簺 ”。 即六博、格五等博戏。《管子·四称》:“流於博塞,戏其工瞽。”《庄子·骈拇》:“问 穀 奚事,则博塞以游。” 成玄英 疏:“行五道而投琼(即骰子)曰博,不投琼曰塞。”《新唐书·郁林王恪传》:“坐与乳媪子博簺,罢都督,削封户三百。”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常梦锡 , 凤翔 人。 岐王 李茂贞 临镇,惟喜狗马博塞,驰逐声伎。”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今之所乐者,其业在博塞以为生。” 清 陈维崧 《念奴娇·徐孚若招同诸子过饮余以怯酒先归赋此言谢》词:“华堂鲸吸,看羣公,轰饮投琼博簺。”
词语解释:博施  拼音:bó shī
普遍施与;多多给予。《礼记·祭义》:“博施备物,可谓不匱矣。”《旧唐书·代宗纪》:“故爱人之礼,先以博施;富国之源,必均节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真生》:“蒙君博施,今以功德消罪。”
词语解释:博罗  拼音:bó luó
(1).芋头的异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蔬穀上》:“博罗,《蔬谱》:大者谓之芋头, 嘉定 名之博罗,旁生小者谓之芋嬭。”
(2).蒙古语boru音译。青色;灰褐色。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孛罗者,青也。亦作博罗。”
词语解释:博齿  拼音:bó chǐ
即骰子。 唐 刘禹锡 《观博》:“有博齿二,异乎古之齿。其制用骨,觚稜四,均鏤以朱墨。耦而合数,取应期月,视其转止,依以争道。”《新唐书·逆臣传下·董昌》:“凡民讼,不视狱,但与掷博齿,不胜者死。” 宋 陆游 《风雨旬日春后始晴》诗:“诗囊属稿惭新思,博齿争豪悔昔狂。”
词语解释:博闻  拼音:bó wén
多闻,见闻广博。《汉书·东方朔传》:“自以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宋 陈亮 《书家谱石刻后》:“犹记 湖州 尚书一人,以待博闻者参考。”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寿序》:“﹝先生﹞生平无他嗜好,以著述为性命,强识博闻,达於国家掌故。”
词语解释:博戏  拼音:bó xì
(1).古代的一种棋戏。《史记·货殖列传》:“博戏驰逐,鬭鷄走狗。”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八:“﹝ 王母 ﹞与 紫阳真官 博戏,则以一二百枚递分胜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市人有以博戏取人财者,每博,必大胜,号松子量。”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博戏自 三代 已有之, 穆天子 与 井公 博三日而决。”
(2).赌输赢、角胜负的游戏。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五:“ 三山 谿中产小鱼,斑纹赤黑相间,里中儿豢之,角胜负为博戏。”
(3).杂戏。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博戏则骑竹马、扑蝴蝶、跳白索、藏矇儿、舞龙灯、打花棍、翻觔斗、竖蜻蜓……﹝踢毽子﹞亦博戏中之絶技矣。”
词语解释:博采  拼音:bó cǎi
亦作“ 博採 ”。 广泛地搜集采纳。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諫,必开不讳之门,蹲节安静以藉之,諫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后汉书·郎顗传》:“招求幽隐,举方正,徵有道,博採异谋,开不讳之路。” 唐 韩愈 《与凤翔邢尚书书》:“欲求士之贤愚,在于精览博采而已。”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吏部见客》:“既以进贤去不肖为职,自应博采众论。” 郑观应 《盛世危言·道器》:“宪章王道,抚辑列邦,总览政教之权衡,博採泰西之技艺。” 秦牧 《蜜蜂的赞美》:“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
词语解释:博投  拼音:bó tóu
指博戏中掷骰子。 唐 刘禹锡 《观博》:“先人者,制人博投是已;从人者,制於人枯棊是已。”
词语解释:博长  拼音:bó cháng
高大。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 文王 形体博长,有四乳而大足。”
词语解释:博棋  拼音:bó qí
指围棋子。 宋 陆游 《暴雨》诗:“黑云如龙爪,白雨如博棋。”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僧绰采蜡烛作凤凰》:“ 僧虔 累十二博棋,既不坠落,亦不重作。”
词语解释:博临  拼音:bó lín
谓广泛惠临、惠顾。《汉书·武帝纪》:“上帝博临,不异下房,赐朕弘休。” 颜师古 注:“博,广也……言天广临,不以下房为幽侧而隔异之。”
词语解释:博议  拼音:bó yì
全面详尽地讨论或评议。《汉书·沟洫志》:“且水势各异,不博议利害而任一人,如使不及今冬成,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南齐书·神武纪下》:“ 神武 乃集在州僚佐,令其博议,还以表闻。” 宋 王得臣 《麈史·国政》:“议者以为祖宗时,凡建一事,施一令,必下侍臣博议。”
词语解释:博习  拼音:bó xí
(1).广泛地学习,多方面地学习。《礼记·学记》:“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梁启超 《变法通议三》:“余于 光绪 十年回 英 ,默念 华 人博习西学之期,必已不远。”
(2).谓知识渊博,技艺全面。《韩非子·八说》:“博习辩智如 孔墨 。” 宋 叶适 《胡夫人薛氏墓铭》:“夫人之弟 常州 君,博习综练,号有 管 葛 事业,天下所谓 薛士隆 者。”
(3).谓杂而不专。《明史·周述周叙王英等传赞》:“二 周 、 王英 ……谦和直谅,各著其美,盖皆异於浮华博习之徒矣。”
词语解释:博通  拼音:bó tōng
(1).广泛地通晓。亦谓广具各种知识。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国有博通之士,则人主尊。” 宋 叶适 《惠州姜公墓志铭》:“二公博通古事。” 清 王士禛 《居易录》:“女子博通百家二氏(释道)之书,不仅诸经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 司马迁 继承 司马谈 家学,又博通古今经学。”
(2).高大挺直。 汉 陆贾 《新语·资质》:“﹝楩柟豫章﹞精捍直理,密緻博通,虫蝎不能穿,水湿不能伤。”
词语解释:博观  拼音:bó guān
广泛地观察或观览。《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臣闻明主不恶切諫以博观,忠臣不敢避重诛以直諫。” 唐 韩愈 《祭田横墓文》:“余既博观乎天下,曷有庶几乎夫子之所为。” 清 曾国藩 《孙芝房侍讲芻论序》:“著书之多,与 茮云 异,而其博观而慎取则同。”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我们试来博观和内省,便可以知道这话并不过于刻毒。”
词语解释:博换  拼音:bó huàn
谓多变化。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下》:“ 宋 诗则能事益精,诸法变化,非浓淡远近层次所得而该,刻画博换,无所不极。”
词语解释:博望苑  拼音:bó wàng yuàn
汉 宫苑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 汉武帝 为 戾太子 建,以供其交接宾客。《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及冠就宫,上为立 博望苑 ,使通宾客。” 颜师古 注:“取其广博观望也。”《三辅黄图·苑囿》:“ 博望苑 , 武帝 立子 据 为太子,为太子开 博望苑 以通宾客…… 博望苑 在 长安 城南 杜门 外五里有遗址。”参阅《元和郡县图志》卷一。
词语解释:博达  拼音:bó dá
博学通达。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叶令祠》:“《周书》称:‘ 灵王 太子 晋 ,幼有盛德,聪明博达, 师旷 与言,弗能尚也。’” 唐 元结 殷璠 等《贺兰进明诗序》:“员外好古博达,经籍满腹。其所著述一百餘篇,颇究天人之际。” 宋 王禹偁 《济州众等寺新修大殿碑》:“我先大师,斯郡人也,世姓 徐 氏,法名 玄应 ,师号 衍正 ,幼而聪悟,长而博达。”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左图右书,古今博达。”
词语解释:博咨  拼音:bó zī
谓广泛征求意见。 元 姚燧 《浙西廉访副史潘公碑》:“剖白羣疑,商订时才,自其口出,人所畏缩,皆身任为,无少顾让,然不专己,博咨之人。” 明 唐顺之 《答翁东厓总制》:“公广询而博咨之,使文武长材尽在幕下。”
词语解释:博考  拼音:bó kǎo
普遍广泛地查考。《〈书〉序》:“博考经籍,採摭羣言,以立训传。”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三:“增此三字,文义始明,书所以贵乎博考也。”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我是不薄‘庸俗’,也自甘‘庸俗’的,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焉。”
词语解释:博见  拼音:bó jiàn
(1).见得多,看得远。《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谓广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一患:理鬱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词语解释:博腯  拼音:bó tú
见“ 博硕肥腯 ”。
词语解释:博硕肥腯  拼音:bó shuò féi tú
肥壮。多指六畜肥壮。《左传·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 杜预 注:“博,广也;硕,大也……则六畜既大而滋也。” 晋 向秀 《难养生论》:“博硕肥腯,上帝是饗。”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家有水牛一,博硕肥腯,爱之特甚。”亦省作“ 博腯 ”。《宋史·乐志八》:“牲牷博腯,以炰以烹。”
词语解释:博鸡
斗鸡。 明 高启 《书博鸡者事》:“博鷄者, 袁 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鷄呼少年博市中。”
词语解释:博进  拼音:bó jìn
赌博所用的钱。《汉书·游侠传·陈遵》:“祖父 遂 , 宣帝 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弈,数负进。及 宣帝 即位,用 遂 ,稍迁至 太原 太守,乃赐以璽书曰:‘制詔 太原 太守,官尊禄厚,可以偿博进矣。’” 颜师古 注:“进者,会礼之财也,谓博所赌也。”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未几女之银钱渐以供博进,不敷挥霍,则饰服亦质长生库中。”按,《汉书·高帝纪》“ 萧何 为主吏、主进” 颜师古 注:“进者,会礼之财也。字本作贐,音皆同耳。故字假借,故转而为进。”
词语解释:博赡  拼音:bó shàn
渊博;丰富。《宋书·范晔传》:“ 班氏 最有高名……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南史·刘勔传》:“辞章博赡,玄黄成采。”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著书之难》:“ 程文简 著《演繁露》初成, 高文虎 炳如 尝假观,称其博赡。”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 魏伯阳 ﹞通贯诗律,文词博赡。”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李氏 之《南北史钞》与后之 沉炳震 《新旧唐书合钞》,皆博赡过人。”
词语解释:博謇  拼音:bó jiǎn
谓知无不言,正直之极。《楚辞·离骚》:“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游国恩 纂义:“ 王夫之 曰:‘博,过其幅量之谓,犹言过也。’ 马其昶 曰:‘博謇,谓謇諤之甚。’”
词语解释:博负  拼音:bó fù
赌博所输的钱。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二》:“ 杜陵 陈遂 ,字 长子 。上微时,与游戏博弈,数负 遂 。上即位,稍见进用,至 太原 太守,乃赐 遂 璽书曰:‘制詔 太原 太守:官尊禄重,可以偿 遂 博负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后数日,乃知其子鬻宅偿博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此印现藏 潘德舆 比部家,盖 定庵 荒於博,以此偿博负矣。”
词语解释:博掩  拼音:bó yǎn
亦作“ 博揜 ”。 古代六博、意钱一类的博戏,角胜负以取人财物。泛指赌博。《后汉书·王符传》:“或以游博持掩为事。” 李贤 注:“博,六博;掩,意钱也。”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五九:“博掩:博,博戏也,用六著六棊,谓之六博。掩,围棊也,《纂文》云:扑掩,跳钱戏也,俗人谓之射意,一曰射数,或云博戏,掩取人财物也。” 清 袁枚 《新齐谐·赌钱神号迷龙》:“《汉书·公卿表》,以博揜失侯者十餘人。”
词语解释:博劳  拼音:bó láo
(1).鸟名。即伯劳。《礼记·月令》“鵙始鸣” 汉 郑玄 注:“鵙,博劳也。” 晋 赵整 《琴歌》之二:“博劳旧父是仇绥,尾长翼短不能飞。” 清 黄遵宪 《五禽言》诗:“博劳无父鸚无母。”
(2).人名。即 伯乐 。《韩诗外传》“使驥不得 伯乐 ,安得千里之足” 清 周廷寀 注:“伯读曰博,《广韵》以 伯乐 为 博劳 ,云古有 博劳 ,善相马也。”
词语解释:博名  拼音:bó míng
获取好名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禁卫·昼夜用刑》:“史谓 以尚 探知上无杀 瑞 意,故上此疏钓奇博名。”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纪》:“人以为极缓事,不知 安石 文章、气节,俱借此物以博名。”
词语解释:博枭  拼音:bó xiāo
古代一种角胜负的游戏。以五木为子(即今之骰子),分别刻枭、卢、雉、犊、塞为胜负之采,枭为胜采。后亦泛指赌博。 清 姚燮 《岁暮四章》诗:“埋盐窖冷饥逃崔,防汛兵闲醉博梟。”
词语解释:博涉  拼音:bó shè
广泛地涉猎、阅读。《后汉书·陈敬王羡传》:“ 羡 博涉经书,有威严,与诸儒讲论於 白虎殿 。” 唐 杜甫 《郑典设自施州归》诗:“羣书一万卷,博涉供务隙。”《明史·郭景祥传》:“ 景祥 性谅直,博涉书史,遇事敢言, 太祖 亲信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孙灵晖》:“博涉群书,有辞藻。”
词语解释:博极  拼音:bó jí
犹言博通。谓遍览群书,知识渊博。 宋 王安石 《孙君墓碑》:“盖数年而具众经,后遂博极天下之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二》:“今博极之士,罕能知其略者。” 清 薛福成 《庸庵笔记·桃花夫人示梦》:“某生因思 刘向 博极羣书,其言必有根据。”
词语解释:博落  拼音:bó luò
广疏貌。《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既櫛比而欑集,又宏璉以丰敞。兼苞博落,不常一象。” 李周翰 注:“櫛,梳;宏,大;璉,美;敞,高也。博落,广疎也。言殿宇相连接如梳齿相比而欑集,大美敞广而且疎。丹青奇异,故不常一象也。”
词语解释:博衍  拼音:bó yǎn
(1).广远。《楚辞·远游》:“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 王逸 注:“五音安舒靡有穷也。” 洪兴祖 补注:“衍,广也,达也。” 汉 班固 《白虎通·号》:“谓之 尧 者何? 尧 犹嶤嶤也;至高之貌,清妙高远,优游博衍,众圣之主,百王之长也。”
(2).指宽泛。 郭沫若 《儒家八派的批判》:“例如象‘问仁’和‘问从政’两条,在《论语》中比较博衍,而和 子张 的精神却十分合怕,可能也就是出于傅益的例子。”
(3).广为引荐。《后汉书·安帝纪》:“二千石长吏明以詔书博衍幽隐,朕将亲览。” 李贤 注:“衍,犹引也。”
词语解释:博究  拼音:bó jiū
广泛深入地查考研究。《晋书·郑冲传》:“﹝ 郑冲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至那仆底国》:“学説一切有部,众仪肃穆,德行清高,小乘之学特为博究。”《明史·卓敬传》:“ 敬 立朝慷慨,美丰姿,善谈论,凡天官、舆地、律历,兵刑诸家无不博究。”
词语解释:博富  拼音:bó fù
广博丰富。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毛诗》者,华彩之辞也,然不及《上林》《羽猎》《二京》《三都》之汪濊博富也。”
词语解释:博求  拼音:bó qiú
广求。《史记·孝文本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禪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河内太守司徒颍川韩演》:“盖人君者,闢门开窗,号咷博求,得贤而赏,闻善若警。”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姓氏之学…… 汉 以后,精力博求,不难考其渊源至今也。” 清 龙启瑞 《送吕介存南游序》:“士之有志於学者,或不得所师承,於是始执业远出,思以博求当世之名人,聆其所传之緖。”
词语解释:博荡  拼音:bó dàng
放荡。《三国志·吴志·潘璋传》:“博荡嗜酒,居贫好赊酤,债家至门,輒言后豪富相还。”
词语解释:博综  拼音:bó zōng
亦作“ 博纵 ”。 犹博通。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总角入学,治《孟氏易》《欧阳尚书》《韩诗》。博综古文,周览篇籍,言语造次,必以经纶加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大伽蓝国》:“博综众经,研究异论。” 明 徐渭 《自为墓志铭》:“及悔学,志又迂阔,务博综,取经史诸家,虽琐至稗小,妄意穷极。”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定相 ﹞博综天文地纪,人官物典兵农水利之学,皆淹贯。”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郑苏年师》:“博纵羣书,规模宏远。”
词语解释:博茨瓦纳  拼音:bó cí wǎ nà
南非内陆国。面积582万平方千米。人口142万(1994年)。首都哈博罗内。地处卡拉哈里盆地,地势东高西低。高温少雨,中南部沙漠广布。采矿业为经济主要支柱。钻石生产居世界前列。畜牧业为重要经济部门,以养牛为主。
词语解释:博裕  拼音:bó yù
广阔富饶。 汉 刘向 《说苑·敬慎》:“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
词语解释:博练  拼音:bó liàn
(1).渊博练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是以 桓谭 疾其虚伪, 尹敏 戏其深瑕, 张衡 发其僻谬, 荀悦 明其诡诞,四贤博练,论之精矣。”
(2).深谙。《南史·王弘传》:“ 弘 博练政体,留心庶事,斟酌时宜,每存优允。”
词语解释:博羊  拼音:bó yáng
以羊角斗决胜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 吴门 治平寺 ,重阳日游人竞集,繫羊千百相与博,谓之‘博羊’,满山如雪者竟日。”
词语解释:博艺  拼音:bó yì
博通艺文。《孔子家语·弟子行》:“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 冉求 之行也。”《后汉书·张衡传》:“吾子性德体道,篤信安仁,约己博艺,无坚不钻。”
词语解释:博览会  拼音:bó lǎn huì
组织许多国家参加的大型产品展览会。亦指一国举办的大型产品展览会。 清 孙诒让 《周礼政要·观新》:“有博览大会,或数十年,或数百年而一举,则全球五洲无不毕萃以广见闻。” 郭沫若 《残春》一:“我从 博多驿 下车的时候,听说这儿在开工业博览会,我是学工的人,我便先去看博览会来。”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 李娥英 的刺绣﹞却做为祖国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留在国家美术馆里,各国博览会上,而今,又东渡到一衣带水的 日本 了。”
词语解释:博证  拼音:bó zhèng
广泛地引用证据。 梁启超 《清朝学术概论》四:“﹝ 炎武 研究之方法﹞二曰博证……盖 炎武 研学之要诀在是,论一事必举证,尤不以孤证自足,必取之甚博,证备然后自表其所信。”
词语解释:博览五车  拼音:bó lǎn wǔ chē
谓读书多,学识渊博。《初刻拍案惊奇》卷十:“真个是:才过 子建 ,貌赛 潘安 。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参见“ 五车 ”。
词语解释:五车  拼音:wǔ chē
(1).见“ 五车书 ”。
(2).星名。亦称五潢,属毕宿,共有五星。《史记·天官书》:“軫南众星曰天库楼;库有五车。” 张守节 正义:“天库一星,主太白, 秦 也,在五车中。”《晋书·天文志上》:“五车五星,三柱九星,在毕北。五车者,五帝车舍也,五帝坐也,主天子五兵,一曰主五穀丰秏……其中五星曰天潢。” 郭沫若 《星空》诗:“你看那双子正中,五车正中。”
(3).古代统治者使用的五种车子。《南齐书·礼志上》:“五车玉輅为上,金輅次之。”《宋史·舆服志一》:“万乘一出,五车必载,所以警众也。”参见“ 五輅 ”。
(4).古代的五种兵车。即戎路、广车、阙车、苹车、轻车。 唐 贾至 《燕歌行》:“五车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参阅《周礼·春官·车仆》
词语解释:五车书  拼音:wǔ chē shū
《庄子·天下》:“ 惠施 多方,其书五车。”后用以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呈茂中》词:“算胸中,除却五车书,都无物。” 明 沉鲸 《双珠记·假恩图色》:“人读五车书,偏我无一句。” 清 高昌寒食生 《乘龙佳话·下第》:“问世休矜三尺剑,骄人还是五车书。”亦省作“ 五车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二:“两説穷舌端,五车摧笔锋。” 唐 知玄 《答僧澈》诗:“五车外典知谁敌,九趣多才恐不如。” 清 孙枝蔚 《溽暑过汪舟次园中留饮分得鸦字萝字》诗:“有客寻三径,因君破五车。”
词语解释:五辂  拼音:wǔ lù
见“ 五路 ”。
词语解释:五路  拼音:wǔ lù
(1).亦作“ 五輅 ”。(1)古代帝王所乘的五种车子,即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锡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金路,钓,樊缨九就,建大旂以宾,同姓以封;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木路,前樊鵠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文选·潘岳〈藉田赋〉》:“五輅鸣鑾,九旗扬斾。” 李善 注:“《周礼》曰:王之五路,一曰玉路,二曰金路,三曰象路,四曰革路,五曰木路。”(2)古代王后所乘的五种车子,即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辇车。《周礼·春官·巾车》:“王后之五路,重翟,锡面朱緫;厌翟,勒面繢緫;安车,彫面鷖緫,皆有容盖;翟车,贝面组緫,有握;輦车,组輓,有翣羽盖。”《旧唐书·儒学传下·祝钦明》:“《三礼义宗》明王后五輅,谓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輦车也。”
(2).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墨子·经说下》:“知而不以五路,説在久。”
词语解释:博覈
丰富正确。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后夫人进御》:“ 梁 国子博士 清河 崔灵恩 撰《三礼义宗》,其説博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 陈晦伯 亦 嘉 、 隆 间人,所为《正杨》,殊博覈可观。”
词语解释:博访  拼音:bó fǎng
广泛地寻查访求。《晋书·儒林传序》:“傍求蠹简,博访遗书,创甲乙之科,擢贤良之举。”《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臣博访前坟,远稽昔典。”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抄·经》:“初建议者何人,后废格不行者又何人,当建与否,博访民间之论,一一修入。”
词语解释:博识洽闻  拼音:bó shí qià wén
见多识广,学识博大
词语解释:博石  拼音:bó shí
石名。可做棋具。《山海经·南山经》:“东五百里,曰 漆吴之山 ,无草木,多博石,无玉。” 郭璞 注:“可以为博棊石。” 郝懿行 义疏:“《中次七经》云:‘ 休与之山 有石,名曰帝臺之棋。’是知博棋古有用石者也。”一说为大石。参阅 清 毕沅 《山海经新校正》
共176,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