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三觉入声 [jué jiǎo][jué,知觉][ké qiào][lè,音乐][shuò,频数][详注1]涿[bào bō][同确][详注2][详注3][zhuō bó][详注4]


注1:药 《广韵》於角切,音渥。《博雅》白芷,其叶谓之药。《山海经》崃山,其草多韭薤,多药。《楚辞·九歌》辛夷楣兮药房。
注2:瞀 《广韵》莫角切。《集韵》墨角切,尨入声。目不明也。
注3:棹 音浊。树枝直上貌。《尔雅》梢棹,见梢字注。
注4:飑 音璞。《广韵》众多貌。《班固·西都赋》飑飑纷纷,矰缴相缠。风毛雨血,洒野蔽天。《注》言弓矢众发,获禽兽多也。又《集韵》音雹。飑飑,物自空堕貌。
末字词组
卓卓散卓高卓谨卓条卓烜卓峭卓猗卓
毕卓奇卓英卓匾打侧卓款卓循卓恢卓坚卓
超卓磔卓锡卓傀卓闳卓挺卓无心散卓看卓
倒卓陟卓辽卓雄卓鸿卓殊卓特卓 
董卓清卓食卓魁卓廉卓峻卓瑰卓 

词语解释:卓卓  拼音:zhuó zhuó
(1).高远貌。 汉 严忌 《哀时命》:“处卓卓而日远兮,志浩荡而伤怀。” 王逸 注:“卓卓,高貌。” 唐 孟郊 《峡哀》诗:“月魄高卓卓,峡窟清沉沉。”
(2).特立;高超出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延祖 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羣。”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 明 徐渭 《赠沉母序》:“ 伯子 又知书,能操笔,而比於分隶,行卓卓为乡人表。” 鲁迅 《准风月谈·中国文坛的悲观》:“我们现在大抵只知道 嚣俄 和 霍普德曼 是卓卓的文人。”
词语解释:毕卓  拼音:bì zhuó
晋 吏部郎 毕卓 ,常饮酒废职。邻舍酿熟, 卓 夜至其瓮间盗饮,为人所缚,明旦视之,乃 毕吏部 。旋解缚,遂与主人饮瓮侧,致醉而去。事见《晋书·毕卓传》。后常以指嗜酒成癖的人。 北周 庾信 《答王司空饷酒》诗:“未能扶 毕卓 ,犹足舞 王戎 。” 宋 苏轼 《白鹤峰新居》诗之二:“瓮间 毕卓 防偷酒,壁后 匡衡 不点灯。” 明 刘兑 《娇红记》:“不觉的烂醉在佳人锦瑟边,可知道 毕卓 在瓮头眠?”
词语解释:超卓  拼音:chāo zhuó
高超卓越。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唐 韩愈 《上襄阳于相公书》:“閤下负超卓之奇材,蓄雄刚之俊德。” 宋 陆游 《跋佛智与升老书》:“议论超卓,殆非世儒所及。”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八·玉华山樵》:“仪容俊伟,趣识超卓。” 邹韬奋 《经历》二九:“在这种地方,我们不得不敬佩职业教育社诸先生眼光的远大,识见的超卓,态度的光明。”
词语解释:倒卓  拼音:dǎo zhuó
犹倒立、倒竖。 宋 王禹偁 《酬安秘丞歌诗集》诗:“又似赤晴乾撒一阵雹,打折琼林枝倒卓。”《宋史·苏绅传》:“ 绅 与 梁适 同在两禁,人以为险詖,故语曰‘草头木脚,陷人倒卓’。”《水浒传》第八三回:“可怜 耶律国珍 ,金冠倒卓,两脚蹬空,落於马下。”
词语解释:董卓  拼音:dǒng zhuó
(~-192)东汉末年军阀。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和羌人起义。公元189年,应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兵进京诛灭宦官。不久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残暴专横,胁迫献帝迁都长安,纵火焚烧洛阳宫室,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后被王允、吕布所杀。
词语解释:散卓  拼音:sàn zhuó
即散卓笔。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 宣州 诸葛 氏,素工管城子,自 右军 以来世其业。其笔制散卓也。” 宋 黄庭坚 《林为之送笔戏赠》诗:“ 李庆 缚散卓,含墨能不洩。”参见“ 散卓笔 ”。
词语解释:散卓笔  拼音:sàn zhuó bǐ
毛笔的一种。其笔毫约长寸半,藏一寸于管中,一笔可抵他笔数支,为世所重。 宋 代 宣州 诸葛高 以善制散卓笔名世。 宋 苏轼 《东坡题跋·书诸葛散卓笔》:“散卓笔惟 诸葛 能之,他人学者,皆得其形似而无其法,反不如常笔。”
词语解释:奇卓  拼音:qí zhuó
卓越突出。《后汉书·李固传》:“ 厚 ( 杨厚 )等在职,虽无奇卓,然夕惕孳孳,志在忧国。”
词语解释:磔卓  拼音:zhé zhuó
陡削高耸的样子。 唐 韩愈 《南山》诗:“秋霜喜刻轢,磔卓立癯瘦。” 清 顾我錡 《九日登缥缈峰》诗:“就中一峰起天半,孤撑磔卓无朋仇。”
词语解释:陟卓  拼音:zhì zhuó
远行。 唐 孟郊 《冬日》诗:“冻马四蹄吃,陟卓难自收。短景仄飞过,午光不上头。”参见“ 陟遐 ”。
词语解释:陟遐  拼音:zhì xiá
远行。《书·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 孔 传:“言善政有渐如登高升远,必用下近为始,然后终致高远。”
词语解释:清卓  拼音:qīng zhuó
清高不凡。《法苑珠林》卷六九引 唐 道宣 《续高僧传》:“释 宝琼 ……小年出家,清卓俭素。”《法苑珠林》卷八二引 唐 道宣 《续高僧传》:“释 僧实 ……幼怀雅亮,清卓不羣。” 清 徐士銮 《宋艳·傅会》:“ 魏 人 王山 ,能为诗,标韵清卓。”
词语解释:高卓  拼音:gāo zhuó
(1).指高超卓越的人物。 汉 王充 《论衡·答佞》:“ 太史公 记功,故高来禩,记録成则著效明验。揽载高卓,以 仪 秦 功美,故列其状。”
(2).高超卓越。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 宋 末 严仪卿 识最高卓,而才不足称; 谢皋羽 才颇纵横,而识无足取。”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三)》:“也许是一做批评家,眼界便极高卓,所以我只见到对于青年作家的迎头痛击,冷笑,抹杀。”
(3).矗立。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岳王论》:“ 吴穀人 祭酒《岳忠武论》结句云:‘人间之铁案无私,语质东南山行者;天半之神旗高卓,试看大小眼将军。’”
词语解释:英卓  拼音:yīng zhuó
才智卓越的人。 宋 石介 《安道登茂材异等科》诗:“我贺吾君明,取士得英卓。” 明 杨守陈 《重锓〈诚意伯文集〉序》:“及达而施之朝庙,播之华夷,垂之百世之下,焯乎不可朽也,三代之英卓矣!”
词语解释:锡卓  拼音:xī zhuó
(1).植立锡杖。传说古代高僧法力神奇,禅杖下端触地,有泉水涌出。 宋 唐庚 《卓锡泉记》谓 南朝 梁 景泰禅师 植立禅杖于 罗浮 宝积寺 而有 卓锡泉 , 宋 苏轼 《卓锡泉铭并叙》谓六祖 慧能 植立禅杖于 曹溪 而有 卓锡泉 ,《明一统志》谓 大鉴禅师 植立禅杖于 大庾岭 云封寺 东而有泉水涌出。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二》:“余忆 甘泉 之名,旧志有之,而唧唧细流实溢於岭上,或僧疏引至此,不为无功;若神之如锡卓龙移,则不然也。”
(2).谓佛教徒居停。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怜奴锡卓京华,本拟偕完果諦,奈彼槎浮 楚 水,堪悲又隔风尘。”参见“ 卓锡 ”。
词语解释:卓锡  拼音:zhuó xī
卓,植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因谓僧人居留为卓锡。 元 张伯淳 《楞伽古木》诗:“ 道林 卓锡旧种此,髣髴於今八百年。” 明 郑仲夔 《耳新·梵胜》:“师卓锡 岑山 ,苦心实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西僧自西域来,一赴 五臺 ,一卓锡 泰山 。”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发蛟》:“山之麓有古寺,曰 清浄庵 ,地仅半弓,编茅为屋,一老僧卓锡其中。”
词语解释:辽卓  拼音:liáo zhuó
犹辽远。 王闿运 《莫姬哀词》:“子虽在贱,顾瞻辽卓。”
词语解释:食卓  拼音:shí zhuó
见“ 食桌 ”。
词语解释:食桌  拼音:shí zhuō
亦作“ 食卓 ”。 饭桌。 宋 邵伯温 《易学辨惑》:“ 伊川 同 朱公掞 访先君,先君留之饮酒,因以论道。 伊川 指向前食卓曰:‘此卓安在地上不还馆?’” 沙汀 《丁跛公》:“乡约十分气闷地离开了食桌,在一张圈椅上坐下。” 杨朔 《潼关之夜》:“他的脚步又轻又快,走向小饭馆里独一无二的食桌前,坐在我的对面。”
词语解释:谨卓  拼音:jǐn zhuó
谨慎卓特。 宋 刘攽 《皇兄故右金吾卫大将军单州防御使令儇可赠安化军节度观察留后追封高密郡王制》:“具官某赋性惇篤,治身谨卓。”
词语解释:匾打侧卓  拼音:biǎn dǎ cè zhuó
犹言旁敲侧击。《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这巡道又贪又酷,又不讲体面;恼着他性子,眼里不认得人;不拘甚么事由,匾打侧卓,一味倒边。”
词语解释:傀卓  拼音:guī zhuó
卓异。 章炳麟 《訄书·王学》:“故持一説者傀卓於当年,其弟子无由缘循干条,以胜其师,即稍久而浸朽败。”
词语解释:雄卓  拼音:xióng zhuó
宏伟卓异。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 郑毅夫 谓 唐太宗 功业雄卓。然所为文章,纤靡浮丽,嫣然妇人小儿嘻笑之声。”
词语解释:魁卓  拼音:kuí zhuó
卓特。 宋 苏舜钦 《杜公求退第五表》:“以兹重柄,别授奇才,必有魁卓之贤,可赞隆平之化,恢復 艺祖 、 神宗 之业。”
词语解释:条卓  拼音:tiáo zhuó
即条桌。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经费下》:“条卓一张,价四钱。”
词语解释:款卓  拼音:kuǎn zhuó
感情恳挚,立意不凡。 明 徐渭 《奉师季先生书》:“顷得见老先生所撰 韩氏 祠堂碑文,意又款卓,真可传也。”
词语解释:闳卓  拼音:hóng zhuó
高远。 明 杨慎 《王逸少经济》:“ 王逸少 其在 东晋 时,盖 温太真 , 蔡謨 、 谢安石 一等人也。直以抗怀物外,不为人役,故功名成就无一可言;而其操履识见,议论閎卓,当世亦少其比。”
词语解释:鸿卓  拼音:hóng zhuó
高尚卓越。 汉 王充 《论衡·定贤》:“鸿卓之义,发於颠沛之朝;清高之行,显於衰乱之世。”
词语解释:廉卓  拼音:lián zhuó
指为官清廉而政绩优异。《明史·循吏传序》:“ 嘉 隆 以后,资格既重甲科,县令多以廉卓被徵,梯取臺省,而 龚 黄 之治,或未之覯焉。”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癸未,举天下廉卓十人,余与 陈大樽 、 夏彝仲 诸君同被举。”
词语解释:烜卓  拼音:huǐ zhuó
卓著。 清 李颙 《学髓》:“若无故起念,便是无风兴波,即所起皆善,发而为言,见而为行,可则可法,事业烜卓,百世尸祝,究非行所无事,有为之为,君子不与也。”
词语解释:循卓  拼音:xún zhuó
谓吏治清明,政绩卓著。 清 朱鹤龄 《愚庵杂著·书赵公蹇卿事》:“ 赵公蹇卿 ……令 会稽 ,甚有循卓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乡饮酒礼》:“夫循卓贤侯,诚能于型民化俗起见,而实意举行,安在善良之不应聘,而众庶之羣胥悦慕乎!”
词语解释:挺卓  拼音:tǐng zhuó
卓越。 明 刘基 《〈写情集〉序》:“呜呼,千载之前,千载之后,英迈挺卓,能几人哉!”
词语解释:殊卓  拼音:shū zhuó
异于寻常;卓越。 汉 王充 《论衡·佚文》:“ 汉 氏浩烂,不有殊卓之声!”
词语解释:峻卓  拼音:jùn zhuó
高峻特出。 宋 陈舜俞 《庐山记》卷三:“庵之前路,左右叠石,虽非峻卓,固自奇伟。”
词语解释:峭卓  拼音:qiào zhuó
高峻陡直。 宋 吕祖谦 《卧游录》:“《巩氏耳目志》:海山微茫而隐见,江山严厉而峭卓。”
词语解释:恢卓  拼音:huī zhuó
广阔高远。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其政恢卓,恢卓可以为卿相;其政察察,察察可以为匹夫。” 清 顾炎武 《岁暮西还时李生云霑方读〈盐铁论〉》诗:“ 桓生 书一编,恢卓有深旨。” 章炳麟 《五朝法律索隐》:“‘ 周 道如砥,其直如矢’,恢卓乐易之至也。”
词语解释:无心散卓  拼音:wú xīn sàn zhuó
宋 时的一种毛笔。 宋 黄庭坚 《书吴无至笔》:“﹝ 吴无至 ﹞今乃持笔刀行卖笔於市。问其居,乃在 晏丞相 园东。作无心散卓,小大皆可人意。”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 歙 本不出笔,盖出於 宣州 。自 唐 惟 诸葛 一姓世传其业。 治平 、 嘉祐 前有得 诸葛 笔者,率以为珍玩,云一枝可敌它笔数枝。 熙寧 后,世始用无心散卓笔,其风一变。”
词语解释:特卓  拼音:tè zhuó
犹卓绝。 元 虞集 《〈会上人诗〉序》:“浮屠氏之入中国也……以其超诣特卓之见,樽节隐括以为辞,固有浩博宏达大过人者,则固诗之别出者也。”
词语解释:瑰卓  拼音:guī zhuó
亦作“瓌卓”。 瑰异卓越。《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三年》:“今用贤如倚孤栋,拔士如转巨石,虽有奇特瓌卓之才,不得一行其志,甚可叹也。”
词语解释:猗卓  拼音:yī zhuó
战国 时大富商 猗顿 和 卓氏 的并称。 猗顿 经营盐铁, 卓氏 以铁山鼓铸,皆富拟王侯。后以“猗卓”为富户的通称。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吾 崑山 顾瑛 、 无锡 倪元镇 俱以 猗卓 之资,更挟才藻,风流豪爽,为东南之冠。” 明 徐复祚 《一文钱》第一出:“小生又百道营求,千方省俭,遂至财帛如山,门庭如市, 陶 白 难称独步, 猗 卓 甘拜下风。”参阅《史记·货殖列传》
词语解释:坚卓  拼音:jiān zhuó
(1).犹坚贞。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 范希文 、 司马君实 ,遭时差隆,然坚卓诚信,各有孤诣。”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不能受刑至死,就非卖友不可,于是坚卓者无不灭亡,游移者愈益堕落。”
(2).谓准确卓绝。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释宫》:“﹝ 何子贞 ﹞先生精通小学,故立义坚卓,足纠 许君 之失如此,今请为申证之。”
词语解释:看卓  拼音:kàn zhuó
亦作“ 看桌 ”。 指有果盘的上等酒席。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贤达高风》:“﹝ 轩輗 ﹞后陞都御史总理粮储,清声愈励。僚友设宴,或有看卓,即拒不受。第以廉自矜。”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二:“今讌神用看席,亦曰‘看桌’。”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看桌》:“ 越 人呼 满 汉 酒席为喫桌、看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