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月入声 [cù zú,士卒][gú hú][详注1][gē hé][yuě][详注2][hú][fú][chù]鼿[《集韵》乌没切。心闷貌。][kū]


注1:滑 音骨。乱也。《晋语》置不仁以滑其中。 又治也。《庄子·缮性篇》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 又滑稽,谓俳谐也。《楚辞·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 又混也。《楚辞·渔父》滑其泥而扬其波。 又与汩同。滑滑,水流貌。《焦氏·易林》涌泉滑滑。
注2:崒 《广韵》《集韵》《韵会》昨没切,音捽。崒屼,山貌。《韵会》山危峻貌。《张衡·西京赋》隆崛崔崒。或作崒。
共165,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仓卒练卒散卒兵卒逃卒探卒出卒贩夫驺卒
士卒狱卒锐卒中卒列卒小卒脱卒贩夫走卒
吏卒苍卒王卒舆卒亡卒养卒侦卒从卒
卒卒羸卒边卒悍卒戎卒应卒众卒仆卒
戍卒门卒甲卒步卒骑卒击卒阵卒介卒
走卒暴卒吴门卒逻卒挽卒水卒选卒貙卒
市卒始卒武卒劲卒退卒游卒防送卒负卒
健卒营卒卫卒迾卒候卒见卒赤卒駃卒
一卒更卒马前卒输卒骄卒犀卒军卒为德不卒
战卒隶卒人卒田卒鳞卒贱卒军下卒马下卒

词语解释:仓卒  拼音:cāng cù
亦作“ 仓猝 ”。
(1).匆忙急迫。《汉书·王嘉传》:“今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养可成就者……临事仓卒迺求,非所以明朝廷也。” 汉 王充 《论衡·逢遇》:“仓猝之业,须臾之名。”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取而自铸,遂致怨咨,以为破坏两州,事起仓猝。”《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个事不比别样的事,仓卒不得。”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如何俳语笑仓猝, 潁 滨一老犹相詆。” 巴金 《家》二八:“他仓卒间抓住一块木片飘浮在水上。”
(2).非常事变。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遭巫蛊仓卒之难。”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岂知秋禾登,贫窶有仓卒。”《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四年》:“平东将军 蔡祐 下马步鬭,左右劝乘马以备仓猝。”
词语解释:士卒  拼音:shì zú
甲士和步卒。后泛指士兵。《管子·立政》:“兼爱之説胜,则士卒不战。”《后汉书·皇甫嵩传》:“ 嵩 温卹士卒,甚得众情,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帐。” 唐 韩愈 《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军中皆曰,此军司徒所树,必择其骨肉为士卒所慕赖者付之。”《三国演义》第七二回:“披坚执鋭,临难不顾,身先士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这位大帅因为办过军务,与士卒同过甘苦,所以除了这班戈什哈之外,无论何等兵丁的説话,都信是真的。”
词语解释:吏卒  拼音:lì zú
(1).官兵。《孙子·地形》:“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下》:“又东涇 汉武帝 茂陵 南……《汉武帝故事》曰:‘帝崩后见形,谓陵令 薛平 曰:吾虽失势,犹为汝君,奈何令吏卒上吾陵磨刀剑乎?’”
(2).指胥吏与衙役。《史记·滑稽列传》:“﹝ 西门豹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之 河 中。”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
词语解释:卒卒  拼音:cù cù
匆促急迫的样子。《汉书·司马迁传》:“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 颜师古 注:“卒卒,促遽之意也。”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岂一人卒卒能纪而传之邪?” 宋 陈亮 《祭杨子固县尉文》:“俄兇问之卒卒,惊去我之堂堂。”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序》:“官事牵扰,卒卒尠暇,不知何日能賡此志。”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小说目录两件》:“时我方将走 厦门 避仇,卒卒尟暇,乃托 景宋 君钞其前者之传奇演义类,置之行箧。”
词语解释:戍卒  拼音:shù zú
戍守边疆的士兵。 宋 苏轼 《策断二》:“今 河 西之戍卒,惟患其多,而莫之适用。” 清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謫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於戍卒宜。”
词语解释:走卒  拼音:zǒu zú
(1).供使唤奔走的隶卒、差役。《汉书·胡建传》:“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荐走卒,甚得其心。”《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 师范 遣走卒齎书至 大梁 , 迪 问以东方事,走卒色动。” 胡三省 注:“走卒,谓卒之备趋走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只因得罪罢职,补粮 昌平 。幸遇军门 侯恂 ,拔於走卒,命为战将。” 老舍 《四世同堂》八:“净凭耳熏目染,也可以得到许多见识。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
(2).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 陈荒煤 《〈蒋子龙短篇小说集〉序》:“他的大刀必然会遇到‘四人帮’那一伙走卒制造的派性干扰,也未必能处理得那末干净。”
词语解释:市卒  拼音:shì zú
看守市门的小吏。《汉书·梅福传》:“变名姓,为 吴 市门卒。” 晋 郭璞 《客傲》:“ 严平 澄漠於尘肆, 梅真 隐沦乎市卒。” 唐 元稹 《估客乐》诗:“市卒酒肉臭,县胥家舍成。”
词语解释:健卒  拼音:jiàn zú
健壮的军卒。 宋 苏轼 《问答录·佛印因坡见罪》:“ 佛印 后至一州,太守怜之,使健卒二人肩舆以送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户部·西北水田》:“余观 徐 疏……惟选健卒分屯及招南人占籍二説可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诚》:“一人如官长,年四十已来,健卒怒马,腾踔前后。”
词语解释:一卒  拼音:yī zú
(1).古代军队编制,百人为一卒。见《周礼·夏官·诸子》 郑玄 注。又古以兵车三十乘为一卒。《左传·宣公十二年》:“我曲 楚 直,不可谓老。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 杨伯峻 注:“广有一卒者,谓每部之车数有一卒耳。其数为偏之两,即两偏,故又云卒偏之两…… 楚 以三十乘为一卒,以一卒为一广。説详 江永 《群经补义》。”《六韬·练士》:“军中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曰冒刃之士。”
(2).一个步兵。亦泛指一个兵士。《战国策·赵策三》:“不鬪一卒,不顿一戟,而解二国患者, 平原君 之力。”《淮南子·修务训》:“ 申包胥 竭筋力以赴严敌,伏尸流血,不过一卒之才,不如约身卑辞,求救於诸侯。” 高诱 注:“在车曰士,步曰卒,如此者一人之功也。” 宋 杨万里 《千虑策·国势中》:“不葺一垒,不置一卒,使寇之去来,如入无人之境。”
词语解释:战卒  拼音:zhàn zú
兵士,战士。《管子·形势解》:“古者 武王 地方不过百里,战卒之众不过万人。”《商君书·算地》:“方土百里,出战卒万人者,数小也。”《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备 乃乘单舸往见 瑜 曰:‘今拒 曹公 ,深为得计。战卒有几?’”
词语解释:练卒  拼音:liàn zú
(1).精兵。《六韬·略地》:“中人以为先出者,得其径道,其练卒材士必出。”《吕氏春秋·处方》:“ 章子 甚喜,因练卒以夜奄 荆 人之所盛守,果杀 唐蔑 。” 清 唐甄 《潜书·受任》:“善用兵者,生卒亦胜;不善用兵者,练卒亦败。”
(2).操练兵卒。 唐 杜甫 《新安吏》诗:“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词语解释:狱卒  拼音:yù zú
旧时在监狱里看管囚犯的差役。《后汉书·廉范传》:“ 范 於是东至 洛阳 ,变名姓,求代廷尉狱卒。”《三国演义》第二三回:“﹝ 曹操 ﹞遂唤二十个精壮狱卒,执 平 至后园拷问。” 周立波 《麻雀》:“记得一年多以前,上海革命互济会用了许多钱设法买通了狱卒,带了一封慰劳信进来。”
词语解释:苍卒  拼音:cāng zú
匆忙;慌张。 晋 葛洪 《西京杂记》卷四:“有苍卒客,无苍卒主人。” 唐 柳宗元 《咏荆轲》:“长虹吐白日,苍卒反受诛。”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令人感嗟千万绪,不忍苍卒回驂騑。”
词语解释:羸卒  拼音:léi zú
疲弱的士兵。《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蜀 诸葛亮 《正议》:“昔 世祖 之创迹旧基,奋羸卒数千,摧 莽 彊旅四十餘万於 昆阳 之郊。”《北史·孙搴传》:“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璵弟》诗:“羸卒不可兴,磧地无足爱。”
词语解释:门卒  拼音:mén zú
守门的隶卒。《汉书·梅福传》:“其后,人有见 福 於 会稽 者,变名姓,为 吴 市门卒云。”《新唐书·李昭德传》:“ 鄃 令 裴仁轨 私役门卒, 太宗 欲斩之。” 明 袁宏道 《京洛篇》:“怀刺謁恩门,门卒相轻眇。”
词语解释:暴卒  拼音:bào zú
(1).突然死亡。 汉 焦赣 《易林·蒙之明夷》:“奄忽暴卒,痛伤我心。”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 白环九 司寇,无疾暴卒。”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五章:“ 马刹空 暴卒的消息到第四天才传到 福州 。”
(2).指突然进犯之士卒。《艺文类聚》卷四九引 汉 扬雄 《卫尉箴》:“闕为城衞,以待暴卒。”
词语解释:始卒  拼音:shǐ zú
犹始终。开始和终止。《庄子·寓言》:“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禪,始萃若环,莫得其伦。”《后汉书·傅毅传》:“密勿朝夕,聿同始卒。” 李贤 注:“卒,终也。言朝夕黽勉,终始如一也。”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是故每立一会,每建一事,未闻其有始卒。”
词语解释:营卒  拼音:yíng zú
士兵。《宋史·贾昌朝传》:“今营卒骄惰,临敌无勇。”《明史·兵志一》:“营卒素骄,有疑其为变者。”
词语解释:更卒  拼音:gēng zú
古代轮番服役的兵卒。《汉书·食货志上》:“至 秦 则不然,用 商鞅 之法,改帝王之制……又加月为更卒,已復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於古。” 颜师古 注:“更卒,谓给郡县一月而更者也。正卒,谓给中都官者也。”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西凉伎》:“乡人不识离别苦,更卒多为沉滞游。” 章炳麟 《大夫五祀三礼辩》:“五级大夫,财加四级,不更一等。不更者,始免为更卒耳。”
词语解释:隶卒  拼音:lì zú
差役。 清 袁枚 《续新齐谐·阴阳山》:“忽见一隶卒执牌来呼曰:‘且带三十六人去。’”《镜花缘》第十一回:“説话间,来到闹市,只见一隶卒在那里买物。”
词语解释:散卒  拼音:sàn zú
(1).指被击溃了的士兵。《战国策·魏策一》:“臣闻 越王 勾践 以散卒三千禽 夫差 於 干遂 。”《史记·朝鲜列传》:“将军 杨朴 失其众,遁山中十餘日,稍求收散卒,復聚。”《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绣 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宋 秦观 《谋主》:“昔 张綉 以精卒追 魏 师, 贾詡 以为不可,已而果败;既又请收散卒而攻之,已而果胜。”
(2).零散的士卒。《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发 江 淮 下军散卒及募民以充役,每屯十人,人给牛一头,治田五十亩。”
词语解释:锐卒  拼音:duì zú
精锐的士卒。《孙子·军争》:“鋭卒勿攻,饵兵勿食。” 陈皞 注:“盖言士卒轻鋭,且勿攻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今 梁 赵 相攻,轻兵鋭卒必竭於外,老弱罢於内。”《后汉书·董卓传》:“ 卓 遣疑兵挑战,而潜使鋭卒从 小平津 过津北,破之。”
词语解释:王卒  拼音:wáng zú
(1).称 周 天子亲率的部队。《左传·桓公五年》:“ 蔡 、 卫 、 陈 皆奔,王卒乱。 郑 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
(2).称 春秋 楚国 王族组成的军队。《左传·成公十六年》:“ 楚 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请分良以击其左右,而三军萃於王卒,必大败之。”
词语解释:边卒  拼音:biān zú
守边的军士。《明史·徐阶传》:“ 阶 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 居庸 输 宣府 , 紫荆 输 大同 。”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 武宗 在 南京 , 江提督 所领边卒,躯干頎硕,膂力拳勇,皆西北劲兵也。”
词语解释:甲卒  拼音:jiǎ zú
(1).披甲的士卒。泛指士兵。《淮南子·览冥训》:“是故质壮轻足者,为甲卒。” 高诱 注:“甲,鎧也。在车曰士,步曰卒。” 晋 潘岳 《西征赋》:“ 超 遂遁而奔 狄 ,甲卒化为京观。” 唐 杜甫 《白帝城放船四十韵》:“甲卒身虽贵,书生道固殊。”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二节:“ 王莽 在 始建国 二年(公元10年)从各地征发囚徒、丁男、甲卒三十万人,并搜刮了大量军粮。”
(2).执刑的役卒。 宋 洪迈 《夷坚丙志·九圣奇鬼》:“甲卒以木驴、石砭、火印、木丸之属列廷下,吏具成案,律书盈几,呼军正案法。”
词语解释:吴门卒  拼音:wú mén zú
见“ 吴市隐 ”。
词语解释:吴市隐  拼音:wú shì yǐn
亦作“吴门卒”。 指 汉 梅福 避 王莽 专政,变姓名,隐于 会稽 ,为 吴市 门卒。《汉书·梅福传》:“至 元始 中, 王莽 顓政, 福 一朝弃妻子,去 九江 ,至今传以为仙。其后,人有见 福 於 会稽 者,变名姓,为 吴市 门卒云。”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二:“ 西汉 梅福 自 九江 尉去,隐为 吴门 卒。” 清 曹寅 《过叶星期二弃草堂留饮即和见赠原韵》之一:“不同 吴市 隐,初罢 杞 人忧。”
词语解释:武卒  拼音:wǔ zú
(1). 战国 时 魏国 按规定标准选拔的步兵。
(2).指军队、士兵。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及其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都城屠於 勾践 ,武卒散於 黄池 。” 唐 李白 《大猎赋》:“又命建夔鼓,励武卒。” 明 唐顺之 《重修泾县儒学记》:“ 汉 兴,立博士,置辟雍,桥门观听,縉绅动色,蕃夷武卒莫不受经。”
词语解释:卫卒  拼音:wèi zú
护卫的兵卒。《汉书·贾山传》:“陛下即位,亲自勉以厚天下,损食膳,不听乐,减外徭卫卒,止岁贡。”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准备好入宫券,同进 克莱摩 ;经过两重卫卒,到宫里,巍然高大的城墙,古旧壮丽的建筑,令人神爽。”
词语解释:马前卒  拼音:mǎ qián zú
(1).在马车前供奔走使役的人。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宋 文天祥 《不睡》诗:“眼不识丁马前卒,隔牀鼾鼻正陶然。”
(2).比喻为别人效力的人。 王旡生 《中国历代小说史论》:“苟幸而一日不死者,必殫精极思,著为小説,借乎以救国民,为小説界中马前卒。” 鲁迅 《三闲集·革命军马前卒和落伍者》:“他在 满清 时,做了一本《革命军》,鼓吹排 满 ,所以自署曰‘革命军马前卒‘邹容’。’” 朱剑 《青石堡·明灯在前》:“为什么要让 耿嘉全 当马前卒,一而再,再而三的上窜下跳?”
词语解释:人卒  拼音:rén zú
民众。《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
词语解释:兵卒  拼音:bīng zú
士兵的旧称。 晋 傅玄 《晋鼓吹曲·顺天道》:“兵卒练,将如闞虎。” 宋 陈亮 《与王季海丞相书》:“边陲之急慢,粮草之虚实,兵卒之强弱,城壁之坚脆,歷然在目,朗然在心。”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本朝开国时, 江阴 城最后降。有女子为兵卒所得。”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兵卒纯善如平民,与人无侮无扰。”
词语解释:中卒  拼音:zhōng zú
中军的兵卒。《商君书·境内》:“国尉分地,以中卒随之。” 朱师辙 解诂:“中卒,中军之卒。”
词语解释:舆卒  拼音:yú zú
驾车的役夫。 明 何景明 《七述》:“舆卒骏奔,猎师起喜。”
词语解释:悍卒  拼音:hàn zú
强悍的士兵。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闻者,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感激。” 清 刘大櫆 《窦祠记》:“ 成 本武夫悍卒,然能知大义。”
词语解释:步卒  拼音:bù zú
徒步作战的士兵。《六韬·均兵》:“ 武王 问 太公 曰:‘以车与步卒战,一车当几步卒?几步卒当一车?’”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且 李陵 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歷王庭,垂饵虎口。” 唐 白居易 《汉将李陵论》:“观其始,以步卒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以劳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
词语解释:逻卒  拼音:luó zú
亦作“ 逻倅 ”。 巡逻的士兵。《新唐书·温庭筠传》:“丐钱 扬子院 ,夜醉为逻卒击折其齿。” 宋 洪迈 《夷坚支志景·王武功妻》:“久而稍听其出入,遂伺隙告逻卒,执僧到官,伏其辜。” 清 顾炎武 《河上作》诗:“今年暂寝兵,逻卒犹讥訶,手持一尺符,予钱方得过。”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半夜敲门不喫惊,始可日间睡觉,不则一闻剥啄,即是逻倅到门矣。”
词语解释:劲卒  拼音:jìng zú
精壮的士兵。《三国志·魏志·杜恕传》:“武士劲卒愈多,愈多愈病耳。”《晋书·苻坚载记下》:“ 晋 龙驤将军 刘牢之 率劲卒五千,夜袭 梁成 垒,克之。”
词语解释:迾卒  拼音:liè zú
担任警戒的士卒。 汉 张衡 《西京赋》:“迾卒清候,武士赫怒。” 清 钱谦益 《张进谏传》:“公每夕,变服为迾卒,周廵城垒。”
词语解释:输卒  拼音:shū zú
指专务运输的士卒。 宋 梅尧臣 《庙子湾辞》:“输卒引繂兮,蓬首躶体剧縲囚。”
词语解释:田卒  拼音:tián zú
屯田戍边的士兵。《史记·大宛列传》:“ 仑头 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汉书·西域传序》:“ 轮臺 、 渠犂 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词语解释:逃卒  拼音:táo zú
逃兵。《周书·武帝纪下》:“聊示兵威,应时崩溃, 那肱 则单马宵遁, 建业 则面缚军和,尔之逃卒,所知见也。” 宋 叶适 《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除左曹郎 湖广 总领,逃卒千人入 大冶 ,因铁铸钱乱币法,劫掠为变。”
词语解释:列卒  拼音:liè zú
(1).犹军队。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列卒满泽,罘网弥山。” 汉 班固 《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2).陈兵布阵。 唐 李白 《出自蓟北门行》:“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词语解释:亡卒  拼音:wáng zú
(1).溃逃的士兵。《史记·吴王濞列传》:“ 东越 兵可万餘人,乃使人收聚亡卒。”《新五代史·杂传·朱宣》:“﹝ 梁太祖 ﹞乃驰檄 兗 鄆 ,言 宣 瑾 多诱 宣武 军卒亡以东,乃发兵收亡卒。”
(2).战死的士兵。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亡卒遗骸散帛收,飢人卖子分金赎。”
词语解释:戎卒  拼音:róng zú
兵士。《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戎卒十餘万,旌旗数百里。”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 勾践 曲躬於怒鼃,而戎卒轻死。”《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 坚 发 长安 ,戎卒六十餘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
词语解释:骑卒  拼音:qí zú
骑兵。《史记·孝文本纪》:“郎中令 张武 为车骑将军,军 渭北 ,车千乘,骑卒十万。”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一旦高车駟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駢肩累迹,瞻望咨嗟。” 明 邵璨 《香囊记·点将》:“临阵不许却顾,步兵骑卒不许淆混。”
词语解释:挽卒  拼音:wǎn zú
纤夫。 宋 梅尧臣 《五月二十四日过高邮三沟》诗:“柁师为我叹,挽卒为我愁。”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杨靖偿冤》:“有纲舩挽卒醉相殴,破鼻出血。”
词语解释:退卒  拼音:tuì zú
退伍的兵士。 宋 刘克庄 《老马》诗:“身同退卒支残料,眼见新驹鞁宝鞍。”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孙承宗》:“﹝ 承宗 ﹞年三十餘为举子,仗剑游塞下,歷亭障,穷阨塞,访问老将退卒,通知边事要害。”
词语解释:候卒  拼音:hòu zú
(1).军中巡夜的士兵。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 晞 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2).侍候长官的士兵。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师説 忽叱候卒退曰:‘此神御殿也!’”
词语解释:骄卒  拼音:jiāo zú
骄横不听指挥的士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采薇翁》:“翁不时乘马出,遨游部伍间,而军中悍将骄卒,輒首自堕地,不知何因。”
词语解释:鳞卒  拼音:lín zú
犹言虾兵蟹将。 唐 皮日休 《太湖诗·投龙潭》:“左右列介臣,纵横守鳞卒。”
词语解释:探卒  拼音:tàn zú
探兵。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自从受事以来,探卒时时报警,飢军日日呼庚。”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侦探不明,便至误事,而探卒最难得其人。”
词语解释:小卒  拼音:xiǎo zú
(1).士兵。《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下西川传续集》:“厅前小卒心欢喜,我共 张林 定假真。”
(2).引申为起不了大作用的人。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十:“我自然只能当一很小很小无足轻重的小卒。”
(3).官家仆役自称。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边愁写意》:“禀参军爷,小卒是京师 卢太尉 府中 王哨儿 便是。”
(4).称攀附权势而为之效力的小人物。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第三种人”》:“甚至于化为民族主义文学的小卒。”
词语解释:养卒  拼音:yǎng zú
犹仆役。《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燕 将以为然,乃归 赵王 ,养卒为御而归。”
词语解释:应卒  拼音:yìng zú
亦作“ 应猝 ”。 犹应急。《墨子·七患》:“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陈忌问垒》:“用此者,所以应猝窘处隘塞死地之中也。”《东观汉记·冯衍传》:“备不豫具,难以应卒。” 唐 刘禹锡 《唐故朝散大夫崔公神道碑》:“处繁应卒,鋩刃不顿。”《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 士衡 应卒有材,然事多忽略。”
词语解释:击卒  拼音:jī zú
谓辰星(水星)当出现而不出现。《史记·天官书》:“﹝辰星﹞当出不出,是谓击卒,兵大起。”
词语解释:水卒  拼音:shuǐ zú
神话传说中的水中兵卒。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二折:“今有 钱塘 火龙到来,要和我鬭胜,大小水卒,听吾神旨,摆开阵势,火龙这早晚敢待来也。” 清 李渔 《蜃中楼·献寿》:“今日是小圣的诞日,他毕竟同二弟来称觴,叫水卒们请娘娘公主出来料理筵席。”
词语解释:游卒  拼音:yóu zú
未做官的人。卒,通“ 倅 ”。《礼记·燕义》:“国子存游卒,使之脩德学道。” 郑玄 注:“游卒,未仕者也。” 陆德明 释文:“卒,七内反。”《周礼·夏官·诸子》作“国子存游倅”。
词语解释:见卒  拼音:jiàn zú
现有的兵卒。《战国策·韩策一》:“为除守徼亭鄣塞,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矣。”《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元年》:“时二 浙 久安,人不习战,甲兵朽钝,见卒不满三百。”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今营、屯、厢、禁,见卒至六十万,羣校贵将,廪禄无算,外虚州县,内困朝廷,盖兵以多而遂至於弱矣。”
词语解释:犀卒  拼音:xī zú
强兵。 宋 梅尧臣 《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且缓须时励犀卒,终期拉朽功莫当。”
词语解释:贱卒  拼音:jiàn zú
士卒。以其身分微贱,故称。 清 朱之瑜 《答安东守约书》之一:“且 子牙 之圣,不过於 周公 ,尝为 文 武 之 师尚父 ;贱卒之智,不逮於 安平君 ,亦为 田单 之神师。”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惟少年壮力,贱卒怀赏,故敢轻万死以求一生。”
词语解释:出卒  拼音:chū zú
出兵;派出军队。 唐 柳宗元 《唐故岭南经略副使御史马君墓志》:“其善事,凡管 岭南 五府储跱,出卒致穀,以谋叶平 哥舒晃 。”
词语解释:脱卒  拼音:tuō zú
谓漏服更卒徭役者。《史记·酷吏列传》:“是时天子方欲作 通天臺 而未有人, 温舒 请覆中尉脱卒,得数万人。” 明 刘基 《通天台赋》:“发脱卒于 温舒 ,景 雍 上之高明。”
词语解释:侦卒  拼音:zhēn zú
刺探机密或侦查案件的人员。 陶成章 《浙案纪略·敖嘉熊传》:“ 清 道府等员闻 嘉熊 至,如临大敌,日遣侦卒伺 嘉熊 於逆旅。”
词语解释:众卒  拼音:zhòng zú
一般兵士。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众卒者,所以分功有胜也。”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明主、知道之将,不以众卒几功。” 张震泽 校理:“众卒,一般兵卒。”
词语解释:阵卒  拼音:zhèn zú
战士。《史记·张仪列传》:“大王尝与 吴 人战,五战而三胜,阵卒尽矣;偏守新城,存民苦矣。”
词语解释:选卒  拼音:xuǎn zú
挑选出来的兵卒,精兵。《战国策·齐策一》:“ 楚 大胜 齐 ,其良士选卒必殪,其餘兵足以待天下。”《吕氏春秋·爱类》:“王也者,非必坚甲利兵选卒练士也。”《新唐书·薛收传》:“其兵皆 江 淮 选卒,正苦乏食尔,是以求战不得,为我所持。”
词语解释:防送卒  拼音:fáng sòng zú
押送犯人的差役。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及出狱,赂防送卒,使缓其行。”
词语解释:赤卒  拼音:chì zú
亦称“ 赤弁丈人 ”。亦称“ 赤衣使者 ”。 赤色的小蜻蜓。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蜻蛉﹞小而赤者曰赤卒,一名絳騶,一名赤衣使者,好集水上,亦名赤弁丈人。”
词语解释:军卒  拼音:jūn zú
兵卒。《墨子·备梯》:“敢问客众而勇,烟资吾池,军卒并进,云梯既施,攻备已具,武士又多,争上吾城,为之柰何?”《商君书·徕民》:“论竟内所能给军卒车骑,令故 秦 兵,新民给芻食。”
词语解释:军下卒  拼音:jūn xià zú
指县令出行时充当护卫和开道的士兵。 汉 王充 《论衡·初禀》:“ 光武 生於 济阳宫 ,夜半无火,内中光明。军下卒 苏永 谓功曹史 充兰 曰:‘此吉事也,毋多言。’”
词语解释:贩夫驺卒  拼音:fàn fū zōu zú
小商贩和隶役。泛指地位低下的人。 清 龚自珍 《王仲瞿墓表铭》:“以故 大江 之南, 大河 之北,南至 闽 粤 ,北至 山海关 、 热河 ,贩夫騶卒,皆知 王举人 。”亦作“ 贩夫走卒 ”。 阿英 《吃茶文学论》:“若夫乡曲小子,贩夫走卒,即使在疲乏之馀,也要跑进小茶馆去喝点茶。” 徐兴业 《金瓯缺》第二五章:“﹝龙翔队﹞向来眼高于顶,岂可与这些贩夫走卒为伍?”
词语解释:贩夫走卒  拼音:fàn fū zǒu zú
见“ 贩夫騶卒 ”。
词语解释:贩夫驺卒  拼音:fàn fū zōu zú
小商贩和隶役。泛指地位低下的人。 清 龚自珍 《王仲瞿墓表铭》:“以故 大江 之南, 大河 之北,南至 闽 粤 ,北至 山海关 、 热河 ,贩夫騶卒,皆知 王举人 。”亦作“ 贩夫走卒 ”。 阿英 《吃茶文学论》:“若夫乡曲小子,贩夫走卒,即使在疲乏之馀,也要跑进小茶馆去喝点茶。” 徐兴业 《金瓯缺》第二五章:“﹝龙翔队﹞向来眼高于顶,岂可与这些贩夫走卒为伍?”
词语解释:从卒  拼音:cóng zú
(1).谓率领徒众。《庄子·盗跖》:“ 盗跖 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
(2).部下的士卒。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汝不若散遣三千人而选心腹从卒二千人以往。”
词语解释:仆卒  拼音:pú zú
仆隶差役。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神尧皇帝破龙门贼》:“将军,贵人也,某僕卒之贱,分不当逾。”
词语解释:介卒  拼音:jiè zú
甲兵。 汉 贾谊 《新书·匈奴》:“窃料 匈奴 控弦大率六万骑,五口而出介卒一人。”
词语解释:貙卒  拼音:chū zú
犹言精兵锐卒。 清 魏源 《寰海》诗之十一:“ 黄盖 获舟供贼炬, 王匡 貙卒但民仇。”
词语解释:负卒  拼音:fù zú
古称从事肩挑背负等搬运工作的人。 唐 元稹 《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兼太子少傅赠太保郑国公食邑三千户严公行状》:“及为大官,益自劳谨。贵贵尊尊而哀贱。下於己者,虽走胥负卒,幼子童孙,终不得闻辱詬之言,而窥怠惰之容矣。”
词语解释:駃卒  拼音:kuài zú
犹驶卒。 明 陆粲 《庚巳编·户婚亲中司》:“﹝ 吴照 ﹞尝夜梦駃卒捧一牌,其上署朱字数行,跪于前曰:‘奉命请相公作户婚亲中司官,愿速行。’”
词语解释:为德不卒  拼音:wéi dé bù zú
好事没有做到底。《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 ﹞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 下乡 南昌 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唐纪·代宗》:“ 光弼 为德不卒,令人益恨 元振 。”亦作“ 为德不终 ”。 叶圣陶 《乡里善人》:“ 钱康侯 叹一口气,蹙着眉头说:‘……唉,为德不终,我想起来非常之难过!’”
词语解释:马下卒  拼音:mǎ xià zú
旧时官员出行时随从的士卒。 汉 王充 《论衡·吉验》:“皇考怪之,即召功曹史 充兰 ,使出问卜工。 兰 与马下卒 苏永 俱之卜 王长孙 所。”
共165,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