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8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协气协洽协泰协同协策协商协正协作
协律协比协晨协契协私罔上协爱协济协佐
协风协趣协辅协翼协序协饷协治协光纪
协力协庆协韵协睦协定协服协事协力同心
协赞协一协穆协解协同作用协议协领协党
协心协顺协相协计协情协附协判协意
协和协调协中协规协心同力协谐协从协助
协谋协日协义协统协宁协音协亮协心戮力
协奏协恭协台协约协揆协理协任协奏曲
协应协用协合协约国协句协畅协会协时

词语解释:协气  拼音:xié qì
和气。《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协气横流,武节猋逝。” 李善 注:“协气,和气也。” 宋 陆游 《天申节贺表》:“协气熏为太平,华夷衔莫报之德。”《宋史·乐志八》:“灵光下烛,协气斯陈。” 明 张居正 《轩皇问道治世长生颂》:“湻化浹虫蛾,协气蒸舆盖。”
词语解释:协律  拼音:xié lǜ
(1).调和音乐律吕,使之和谐。《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协律则 李延年 ,运筹则 桑弘羊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延年 以曼声协律, 朱 马 以骚体製歌。”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惜乎协律之署已墟,正音之谱不续。”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十节:“ 丘仲 造笛,作为协律的乐器。”
(2).协律都尉、协律校尉、协律郎等乐官的省称。 唐 韩愈 有《赠别元十八协律》诗。 唐 刘禹锡 有《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诗。 唐 司空图 《成均讽》:“名编协律之籍,妙軼总章之观。”
(3).符合音律或格律。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九:“儒士闻而竞观之,以为协律之词。” 宋 刘克庄 《贺新郎·生日用实之来韵》词:“老去山歌尤协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尝读时髦所撰,惜其惨澹经营,用心良苦,而不得被管絃,副 优孟 者,非审音协律之难,而结搆全部规模之未善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九言诗》:“九言诗,最难自然协律。”
(4).配以音乐声律,犹言谱曲。《汉书·王褒传》:“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古诗皆咏之,然后以声依咏以成曲,谓之协律。”
词语解释:协风  拼音:xié fēng
春天温和的风。《国语·周语上》:“先时五日,瞽告有协风至。” 韦昭 注:“协,和也,风气和,时候至也。” 宋 苏轼 《春贴子词·皇帝阁之二》:“ 暘谷 宾初日,清臺告协风。” 王文诰 辑注引 郑若庸 《类隽》:“协风,立春融风也。” 明 徐渭 《代元旦贺礼部某公启》:“告协风於史氏,钦哉行夏之时。”
词语解释:协力  拼音:xié lì
合力;共同努力。《宋书·柳元景传》:“今餘东岸万人,贼军数倍,强弱不敌,谓宜还就节下协力当之。” 唐 陆贽 《诛李怀光招谕淮西诏》:“协力同谋,举城归顺。” 清 李渔 《比目鱼·攀辕》:“同心做好事,协力諫清官。” 郭沫若 《念奴娇·怀念周总理》词:“与导师协力、同心、共命。”
词语解释:协赞  拼音:xié zàn
亦作“ 协讚 ”。 协助;辅佐。《三国志·蜀志·来敏传》:“﹝ 来忠 ﹞与尚书 向充 等并能协赞大将军 姜维 。”《宋书·武帝纪中》:“皆社稷辅弼,协讚所寄。” 宋 司马光 《为庞相公谢官表》:“监边则尽护羣师,侍幄则协赞万几。” 钱基博 《辛亥革命运动中之蔡锷》:“ 世凯 之出也,遣 唐绍仪 赴 沪 媾和,而命 度 ( 杨度 )南下协赞。”
词语解释:协心  拼音:xié xīn
同心,齐心。《书·毕命》:“ 周公 克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终,三后协心,同底于道。”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协心辅齐圣,政理同毛輶。” 宋 范仲淹 《宋故太子宾客谢公神道碑铭》:“ 李 公,时之端人也,与公协心发其( 赵諫 )家,尽得兇状。”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一折:“想 晋国 卿相,惟我居首,兵多人盛,又得 韩 魏 二子,协心助翊。” 明 唐顺之 《阅视军情首疏》:“皆因文武职官、水陆兵将,不肯协心效力,以致日久财费。”
词语解释:协和  拼音:xié hé
(1).和睦,融洽。《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孔颖达 疏:“能使九族敦睦,百姓显明,万邦和睦。”《周书·齐炀王宪传》:“辑睦我君臣,协和我骨肉。”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太祖 闻而患之,下詔书戒励,使与长吏协和。”《明史·西域传四·哈烈》:“亲者尚尔乖戾,疏者安得协和。” 毛泽东 《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着 陈代军长 等悉心整饬该军,团结内部,协和军民。”
(2).调和;和谐;配合得当。《后汉书·刘恺传》:“协和阴阳,调训五品。”《三国志·蜀志·后主传》:“上下交畅,然后万物协和,庶类获乂。” 元 贡师泰 《送国字张教授》诗:“黄鐘大吕都协和,铁画银鉤谩摹録。”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四:“有时数种音波,过于杂乱,彼此冲突,在人耳中发生跳动或触犯的效果,永不相协和。”
词语解释:协谋  拼音:xié móu
共同谋划。《三国志·魏志·程昱传》:“又 兗州 从事 薛悌 与 昱 协谋,卒完三城。”《宋书·武帝纪中》:“谅以协谋乎人鬼,而以百姓为心者也。” 明 唐顺之 《三沙报捷疏》:“此实圣明玄威广远……督抚协谋,诸将用命之所致也。”
词语解释:协奏  拼音:xié zòu
合奏。《宋史·乐志三》:“律吕协奏,是谓和声。”《宋史·乐志七》:“篪簧协奏,簠簋毕陈。”
词语解释:协应  拼音:xié yìng
(1).谓应时,应运而生。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勾合曲》:“秋风协应,生殿閤之微凉。”《宋史·乐志五》:“比岁休祥协应,灵芝产於庙楹,瑞麦秀於留都。”
(2).配合呼应。《明史·西域传一·土鲁番》:“又或 牙兰 包藏祸心,构变於内,内外协应,何以御之?”
词语解释:协洽  拼音:xié qià
未年的别称。《尔雅·释天》:“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未曰协洽。” 郝懿行 义疏:“协洽者,《占经》引 李巡 云:‘言阴阳化生,万物和合,故曰协洽。协,和也;洽,合也。’ 孙炎 云:‘物生和洽含英秀也。’”《淮南子·天文训》:“太阴在未,岁名曰协洽……协洽之岁,岁有小兵,蚕登稻昌,菽麦不为,民食三升。” 高诱 注:“协,和;洽,合也。言阴欲化,万物和合。”
词语解释:协比  拼音:xié bǐ
(1).勾结;依附。《书·盘庚下》:“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 孔 传:“汝勿共怒我,合比凶人而妄言。” 陆德明 释文:“比,毗志反。”《三国志·蜀志·姜维传》:“而宦官 黄皓 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 阎宇 与 皓 协比。”《旧唐书·李渤张仲方等传论》:“ 南纪 ( 李汉 )有良史才,足以自立,而协比权幸,颠沛终身。”《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 丁谓 与 雷允恭 协比专恣,内挟太后,同列无如之何。”
(2).谓与人和睦、融洽。《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诗》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 杨伯峻 注:“《诗·小雅·正月》句。‘协比’今《诗》作‘洽比’,义同。比,去声,协比,协和亲附也。”
(3).调和,使和谐。《史记·乐书论》:“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4).犹言比方,比拟。
词语解释:协趣  拼音:xié qù
志趣相同。《宋书·隐逸传·宗炳》:“妻 罗氏 ,亦用高情,与 炳 协趣。”
词语解释:协庆  拼音:xié qìng
共同庆贺。 南朝 梁简文帝 《吴郡石像碑》:“道俗侧塞,人祗协庆。”《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一·唐昭德皇后庙乐章》:“昌时协庆,理内成功。”
词语解释:协一  拼音:xié yī
犹言协力同心。 宋 范仲淹 《上吕相公书》:“赖相公坐筹於内,某辈竭力於外,内外协一,奉安宗庙社稷。”
词语解释:协顺  拼音:xié shùn
谓和使如意。 宋 曾巩 《〈洪范〉传》:“天不言而默定下民,相助协顺其所居。”
词语解释:协调  拼音:xié tiáo
和谐一致;配合得当。 徐迟 《牡丹》八:“而这时她和整个舞台取得了最美妙的协调。” 草明 《乘风破浪》第三章:“ 唐绍周 认为自己刚来,和 老宋 的关系一直不是那么协调。”《花城》1981年第2期:“上下级通气,甲乙方协调。”
词语解释:协日  拼音:xié rì
干支和合的日子。古代处决罪犯,要选择干支和合的吉日。《周礼·秋官·乡士》:“狱讼成,士师受中,协日刑杀。” 郑玄 注:“协,合也,和也。和合支干善日,若今时望后利日也。”
词语解释:协恭  拼音:xié gōng
勤谨合作。《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 孔 传:“以五礼正诸侯,使同敬合恭而和善。” 明 宋濂 《进〈元史〉表》:“於是命翰林学士臣 宋濂 、待制臣 王禕 协恭刊裁。”《儒林外史》第七回:“你我都是天榜有名。将来‘同寅协恭’,多少事业都要同做。”
词语解释:协用  拼音:xié yòng
(1).谓正确使用。《书·洪范》:“次四曰协用五纪。” 孔 传:“协,和也。和天时,使得正用五纪。”
(2).即协韵。音韵学用语。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一》:“观古人谐声,有不可解者,如‘玖’字、‘有’字多与‘李’字协用,‘庆’字、‘正’字多与‘章’字、‘平’字协用。如《诗》:‘或羣或友,以燕天子’。”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古诗之韵,如《三百篇》协用者,‘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是也。”参见“ 协韵 ”。参阅 清 段玉裁 《六书音均表三》、 王力 《汉语诗律学》第二章第二五节。
词语解释:协泰  拼音:xié tài
协和安泰。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惟帝念功,宠命光大;考謚典謨,崇荣协泰。”
词语解释:协晨  拼音:xié chén
和谐美好的晨景,道家用以称仙人居住的地方。 唐 皮日休 《伤开元观顾道士》诗:“协晨宫上启金扉,詔使先生坐蜕归。”
词语解释:协辅  拼音:xié fǔ
协助辅佐。《宋书·武帝纪中》:“所以协辅皇家,永隆藩屏。”
词语解释:协韵  拼音:xié yùn
(1).押韵,符合韵律。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 安禄山 亦好作诗,作《樱桃诗》云:‘樱桃一篮子,半青一半黄,一半寄 怀王 ,一半寄 周贄 。’或请以‘一半寄 周贄 ’句在上,则协韵。”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蜀音押韵》:“然则 顾亭林 谓《毛诗》有以方音协韵者。如《小戎》之‘参’与‘中’。” 鲁迅 《集外集·通讯(复张逢汉)》:“译诗就更其难,因为要顾全音调和协韵。”
(2).音韵学用语。一种因不知古今音异而随意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和谐的作法。开始于 南北朝 ,盛行于 宋朝 , 朱熹 是代表。 明 末 陈第 始用语音演变的道理反对这种不科学的作法,认为所协之音实即古本音,每字只有一个古音,而不应随文改读。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协韵,《楚辞》《选》诗,多用协韵。” 郭绍虞 校释:“盖由时人不知古音,故创为协韵之説。《楚辞》《选》诗犹合古音,故 沧浪 谓‘多用协韵’。” 清 钱大昕 《音韵问答》:“《邶风》:‘寧不我顾。’《释文》:‘ 徐 音古。’此亦协韵也,后放此。 陆元朗 之时,已有韵书,故于今韵不收者,谓之协韵。”参见“ 叶韵 ”。
词语解释:叶韵  拼音:xié yùn
亦作“ 叶韵 ”。
(1). 南北朝 时,学者因按当时语音读《诗经》,韵多不和,便以为作品中某些字需临时改读某音,称为叶韵。后人并以此应用于其他古代韵文。此风至 宋 代而大盛。 明 陈第 始建立“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历史语言观,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参阅 明 陈第 《毛诗古音考序》
(2).作韵文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点化故事》:“借君衔以叶韵耳。”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夫叶韵乃词中最要之处。”
词语解释:协穆  拼音:xié mù
见“ 协睦 ”。
词语解释:协睦  拼音:xié mù
亦作“ 协穆 ”。 和睦。《书·周官》“﹝司徒﹞扰兆民” 孔 传:“以安和天下众民,使小大皆协睦。”《三国志·蜀志·马良传》:“今衔国命,协穆二家。”《北齐书·魏收传》:“ 收 先副 王昕 使 梁 ,不相协睦。”《新唐书·王处存传》:“协穆 太原 以自助,远近同心。”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五二:“弼亮惟寅而万姓协睦。” 郭沫若 《宿楚雄》诗之一:“民族塤篪真协睦,农田禾黍好收成。”
词语解释:协相  拼音:xié xiāng
协助。 宋 曾巩 《太平州与本路转运状》:“享神明之协相,具福禄之来成。” 明 李东阳 《明故袭封衍圣公以和墓志铭》:“时復有修庙之役,公协相规画,劳勩甚殷。”
词语解释:协中  拼音:xié zhōng
符合中庸之道;适中,合适。《书·大禹谟》:“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 孔颖达 疏:“民皆合於大中,言举动每事得中,不犯法宪,是合大中。” 宋 叶适 《徐德操〈春秋解〉序》:“其能本末相顾,隐显协中,如 潮州 殆鲜焉。” 明 张居正 《奏请圣母裁定大婚吉期疏》:“今若定以春时,则既有合於天地交泰、万物化醕之意,且当圣龄十六,又率遵乎累朝列圣之规,不迟不早,最为协中。”《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自是决徒者差减,帝尝称其( 王曾 )协中。” 清 林则徐 《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摺》:“若逕坐死罪,是与十恶无所区别,即於五刑恐未协中。”参见“ 大中 ”、“ 中道 ”。
词语解释:协义  拼音:xié yì
符合礼义。 唐 李邕 《鹘赋》:“何至德而能制,每协义而不争。”
词语解释:协台  拼音:xié tái
清 代副将的别称。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副将》:“《皇朝通考》:‘副将为提镇,分守险要者曰协标。’案,今人称副将为协臺,由此。”《官场现形记》第六回:“抚院来的三月个头里,这协臺得了文书,就是心下一个疙瘩。”
词语解释:协合  拼音:xié hé
(1).互助,合作。 李大钊 《阶级竞争与互助》:“自虫鸟牲畜乃至人类,都是依互助而进化的,不是依战争而讲化的。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的进化,是由个人主义向协合与平等的方面走的一个长路程。”
(2).和谐,协调。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三:“还有我们家里的习惯和城里的风气不大协合的。”
词语解释:协同  拼音:xié tóng
(1).谐调一致;和合共同。《汉书·律历志上》:“咸得其实,靡不协同。”《后汉书·桓帝纪》:“内外协同,漏刻之閒,桀逆梟夷。”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誓书之外,各无所求,必务协同,庶存悠久。”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六》:“太特别,便难与种种人协同生长,挣得地位。”
(2).指团结统一。《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艾 性刚急,轻犯雅俗,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二·北齐元会大飨歌皇夏三》:“我应天历,四海为家。协同内外,混一戎华。”
(3).协助;会同。《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卿父劝吾协同 曹公 ,絶婚 公路 。”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三折:“勾头文书元着我协同着你拿这 胡道人 。” 清 李渔 《比目鱼·奏捷》:“若果然是他,只消协同地方,拿来就是了。” 毛泽东 《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协同 朝鲜 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4).指互相配合。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遇有战事,召集各部落长共同商议,调发兵众,协同作战。” 郭光 《英雄列车》一:“我们的英雄乘务员和旅客协同动作,又从洪水里抢救出来了九个灾民。”
词语解释:协契  拼音:xié qì
犹同心,一致。《晋书·简文帝纪》:“羣后竭诚,协契断金。”《南史·宋纪上·武帝》:“同力协契,所在蠭起。”《周书·贺拔岳传》:“ 齐神武 既忌 岳 兄弟功名, 岳 惧,乃与 太祖 协契。”《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 守贞 自谓天人协契,乃自称 秦王 。”
词语解释:协翼  拼音:xié yì
赞助;辅佐。《旧五代史·晋书·刘处让传》:“ 少帝 即位之初, 处让 与宰臣言,有协翼之论。”
词语解释:协睦  拼音:xié mù
亦作“ 协穆 ”。 和睦。《书·周官》“﹝司徒﹞扰兆民” 孔 传:“以安和天下众民,使小大皆协睦。”《三国志·蜀志·马良传》:“今衔国命,协穆二家。”《北齐书·魏收传》:“ 收 先副 王昕 使 梁 ,不相协睦。”《新唐书·王处存传》:“协穆 太原 以自助,远近同心。”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五二:“弼亮惟寅而万姓协睦。” 郭沫若 《宿楚雄》诗之一:“民族塤篪真协睦,农田禾黍好收成。”
词语解释:协解  拼音:xié jiě
清 制,一省的地丁银不够支用,朝廷可使别省拨款协助,此项协助经费的解送称“协解”。《清会典·户部七·尚书侍郎职掌》:“凡动款有坐支,有给领,有协解,有估拨,皆按其实而销焉。”
犹和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列强态度》:“﹝ 英 俄 两国﹞谓彼等对於 中国 问题,当俟在华关係列强彼此协解,方才进行。”
词语解释:协计  拼音:xié jì
共同计议。《隋书·荣毗传》:“ 义明 驰马追 和 ,将与协计。”
词语解释:协规  拼音:xié guī
(1).共同谋划。《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 豫州 协规同力,破 操 军必矣。”
(2).犹言协助、辅佐。《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协规 太祖 ,身以遇害。”《隋书·柳裘皇甫绩卢贲传论》:“ 柳裘 、 皇甫绩 、 庐賁 因人成事,协规不二。”
词语解释:协统  拼音:xié tǒng
清 末军队一协的首领。 清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篇一》:“ 湖南 新军编制为第二十五混成协,协统 萧良臣 。”
词语解释:协约  拼音:xié yuē
国家间协商订立的条约。如一九○四年的《英法协约》。亦指协商订立条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云南河口起义清方档案》:“目前 滇 、 粤 边务,与 法 、 日 协约,息息相关。”
词语解释:协约国  拼音:xié yuē guó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两个对抗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之一。初由英、法、俄三国组成。1914年,战争爆发后,先后有美、意、日等二十五国加入。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战后,协约国集团曾三次向苏俄发动武装干涉,均告失败。
词语解释:协策  拼音:xié cè
犹协助。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曹参 ﹞协策 淮阴 ,亚跡 萧公 。”
词语解释:协私罔上  拼音:xié sī wǎng shàng
怀抱私情,欺骗君上。协,通“ 挟 ”。《南史·何尚之传》:“御史中丞 张綰 奏 敬容 协私罔上,合弃市。”
词语解释:协序  拼音:xié xù
调和使有规律。《后汉书·顺帝纪》:“朕以不德,统奉鸿业,无以奉顺乾坤,协序阴阳。”
词语解释:协定  拼音:xié dìng
(1).协商后订立的共同遵守的条款。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任何光荣的协定对他来说都是要得的。”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六:“双方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2).经过协商而订立(共同遵守的条款)。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外交大臣 巴麦尊 ﹞提出了一系列的侵略要求,包括……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等等。”如:应该协定一个共同的纲领。
词语解释:协同作用  拼音:xié tóng zuò yòng
各种分散的作用在联合中使总效果优于单独的效果之和的相互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协作作用,它比一种药物单独使用的作用更大
词语解释:协情  拼音:xié qíng
怀抱私情。协,通“ 挟 ”。《世说新语·政事》“ 亮 亦寻为贿败”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涛 ( 山涛 )以 亮 ( 陆亮 )将与己异,又恐其协情,不允。”
词语解释:协心同力  拼音:xié xīn tóng lì
见“ 协心戮力 ”。
词语解释:协心戮力  拼音:xié xīn lù lì
思想一致,并同努力。《新唐书·韦陟传》:“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嘉定宝玺》:“我辈当念祖父沦亡之痛,协心戮力,仰扣庙堂。”亦作“ 协心同力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讨满洲檄》:“协心同力,併復中原。”
词语解释:协宁  拼音:xié níng
使和合安宁。《汉书·宣帝纪》:“朕未能章先帝休烈,协寧百姓。”
词语解释:协揆  拼音:xié kuí
清 代对协办大学士的称呼。意谓协助百揆(指大学士)管理政务。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内阁大学士》:“案今以大学士协办为古之参知政事。故有称参知者,有称协揆者。”
词语解释:协句  拼音:xié jù
即协韵。音韵学用语。 清 钱大昕 《音韵问答》:“ 沉重 作《毛诗音》,于今韵有不合者,谓之协句,如《燕燕》首章:‘远送于野’,云:‘协句宜音时预反’……协句亦谓之协韵。”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卷一:“协句即古音也,自 陆德明 剏为古人韵缓,不烦改字之説,於 沉 ( 沉重 )所云协句者,皆如字读。”参见“ 协韵 ”。
词语解释:协韵  拼音:xié yùn
(1).押韵,符合韵律。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 安禄山 亦好作诗,作《樱桃诗》云:‘樱桃一篮子,半青一半黄,一半寄 怀王 ,一半寄 周贄 。’或请以‘一半寄 周贄 ’句在上,则协韵。”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蜀音押韵》:“然则 顾亭林 谓《毛诗》有以方音协韵者。如《小戎》之‘参’与‘中’。” 鲁迅 《集外集·通讯(复张逢汉)》:“译诗就更其难,因为要顾全音调和协韵。”
(2).音韵学用语。一种因不知古今音异而随意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和谐的作法。开始于 南北朝 ,盛行于 宋朝 , 朱熹 是代表。 明 末 陈第 始用语音演变的道理反对这种不科学的作法,认为所协之音实即古本音,每字只有一个古音,而不应随文改读。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协韵,《楚辞》《选》诗,多用协韵。” 郭绍虞 校释:“盖由时人不知古音,故创为协韵之説。《楚辞》《选》诗犹合古音,故 沧浪 谓‘多用协韵’。” 清 钱大昕 《音韵问答》:“《邶风》:‘寧不我顾。’《释文》:‘ 徐 音古。’此亦协韵也,后放此。 陆元朗 之时,已有韵书,故于今韵不收者,谓之协韵。”参见“ 叶韵 ”。
词语解释:叶韵  拼音:xié yùn
亦作“ 叶韵 ”。
(1). 南北朝 时,学者因按当时语音读《诗经》,韵多不和,便以为作品中某些字需临时改读某音,称为叶韵。后人并以此应用于其他古代韵文。此风至 宋 代而大盛。 明 陈第 始建立“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历史语言观,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参阅 明 陈第 《毛诗古音考序》
(2).作韵文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点化故事》:“借君衔以叶韵耳。”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夫叶韵乃词中最要之处。”
词语解释:协商  拼音:xié shāng
共同商量。 柯岩 《奇异的书简》五:“他们今后能在一个单位工作吗?这要根据今后的需要与可能,看各有关方面协商的结果。”
词语解释:协爱  拼音:xié ài
共同热爱。 晋 陆云 《盛德颂》:“天人允嘉,民神协爱,历数在身,有命将集。”
词语解释:协饷  拼音:xié xiǎng
清 代对地方贫瘠、收支不能平衡的省份,规定由税收富裕的省份拨款协助,叫做“协餉”。《清会典·户部七·江西清吏司》:“凡各省之协餉,则稽其数。”原注:“每年 直隶 …… 贵州 不敷兵餉银,由北档房覈明,在邻省协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 山东 藩库里存了一笔银子,是预备支那里协餉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协餉银子未必是现银,是打滙票的,他如何骗得去?”参见“ 协解 ”。
词语解释:协解  拼音:xié jiě
清 制,一省的地丁银不够支用,朝廷可使别省拨款协助,此项协助经费的解送称“协解”。《清会典·户部七·尚书侍郎职掌》:“凡动款有坐支,有给领,有协解,有估拨,皆按其实而销焉。”
犹和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列强态度》:“﹝ 英 俄 两国﹞谓彼等对於 中国 问题,当俟在华关係列强彼此协解,方才进行。”
词语解释:协服  拼音:xié fú
悦服,顺从。《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思虑审定则教令不烦,亲用忠良则远近协服。”
词语解释:协议  拼音:xié yì
(1).共同计议;协商。《隋书·律历志中》:“二人协议,共短 孝孙 。”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 弼 ( 富弼 )与 韩琦 协议,制以三年为率,不得復有干请。” 田汉 《卢沟桥》第四幕:“军长为着保持和平,还是委屈求全跟敌人协议,彼此撤兵。”
(2).统一意见。 宋 崔公度 《感山赋》:“同德一心,齐力协议。”
(3).经过谈判、协商而制定的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文件。《新华文摘》1981年第8期:“根据协议,停战线将以……实际控制线来划。”
(4).泛指双方经协商取得的一致意见。《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她从知青点参军后,和父亲达成过协议,对自己的出身绝对保密。”
词语解释:协附  拼音:xié fù
犹依附、依傍。《后汉书·孔融传》:“时 袁曹 方盛,而 融 无所协附。”《后汉书·窦宪传》:“所以内外协附,莫生疑异。”《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近日颇协附有位,久则便成朋党。”
词语解释:协谐  拼音:xié xié
调和。 宋 曾巩 《谢熙宁六年历日表》:“兢慎万几,协谐五纪。”
词语解释:协音  拼音:xié yīn
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使声韵和谐;也指需临时改读的韵脚。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焦贡 《易林》……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福喜入门,与君相索。’伯音博,协音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四皓名》:“《韩诗》:‘虎有爪兮牛有角,虎可搏兮牛可触。’ 蔡 氏註:‘角、触,协音也。’”参阅 王力 《诗经韵读·对叶音说的批判》
词语解释:协理  拼音:xié lǐ
(1).合理,正确。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三:“适有所谈,而诸学士发笑,必某言不协理也。”
(2).协助办理。《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卿既为僧,即委卿协理斋事。” 清 刘大櫆 《湖南按察司副使朱君墓志铭》:“﹝ 朱陵 ﹞考选 贵州 道监察御史,协理 山东 道事。”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 日本 初聘西人协理,今则全换土人,不用西人矣。” 王闿运 《诰授光禄大夫衡阳彭公行状》:“公自奉统率之命,调和倍难于协理时矣。”
(3). 清 代官职,职责是协助主要大臣处理事务。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 叶尔羌 办事大臣一人,协理大臣一人。”
(4).旧时规模较大的银行、企业中协助经理主持业务的人,地位仅次于经理。
词语解释:协畅  拼音:xié chàng
和谐流畅。《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
词语解释:协正  拼音:xié zhèng
调整而使之正确。《宋史·律历志十四》:“ 舜 协时月正日,正为积久不能无差,故协正之。”
词语解释:协济  拼音:xié jì
(1).同心协力,互相支持。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三:“更相调护,协济於朝。”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且诸将不能协济,反自相忌嫉。”
(2).友援;救济;接济。 明 徐渭 《贺兵侍江公擢户书启》:“转餉 关 中 ,伫待 萧何 之协济。”《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六年》:“协济户十八万,自入籍至今十三年,止输半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欧人之中国观》:“而各省亦以款项协济中央。”
(3).旧时地方政府按中央命令将所征税款协助其他地方政府的部分。 清 顾炎武 《郡县论七》:“若尽一县之入用之而犹不足,然后以他县之赋益之,名为协济。” 清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军政府财政纪要》:“ 贵州 夙号贫国,然协济实惠,亦祇承平时有之。”参见“ 协餉 ”、“ 协解 ”。
词语解释:协治  拼音:xié zhì
辅佐。
词语解释:协事  拼音:xié shì
同心合力地办事。《周礼·春官·大史》:“戒及宿之日,与羣执事读礼书而协事。” 郑玄 注:“协,合也,合谓习録所当共之事也。” 孙诒让 正义:“羣执事所共为之事并习録之,使合一,无有差舛也。”
词语解释:协领  拼音:xié lǐng
(1). 清 代武官名,位在副都统下,佐领上。《清会典·兵部三·尚书侍郎职掌》:“ 盛京 、 吉林 、 黑龙江 、 福州 水师别为营,将军辖焉,凡总管二人,协领二人。”
(2). 清 末革命团体光复会领导人员名称,犹言副首领。 清 陶成章 《浙案纪略·列传三》:“分‘光復会’职员为十六级……例如黄字为首领,首领五人,即以推 锡麟 ( 徐锡麟 )等。祸字为协领,无定员, 瑾 ( 秋瑾 )自居协领。”
词语解释:协判  拼音:xié pàn
共同决定。《新唐书·房玄龄传》:“﹝ 房玄龄 ﹞乃引 杜如晦 协判大计。”
词语解释:协从  拼音:xié cóng
和合,顺从。《书·大禹谟》:“鬼神其依,龟筮协从。” 孔颖达 疏:“鬼神其依我矣,龟筮復合从矣。”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五》:“故助 汉 者协从,背 刘 者众乖。”《北齐书·文宣纪》:“ 显祖 因循鸿业,内外协从。” 宋 陆游 《谢赦表》:“观人心之鼓舞,知天意之协从。”
词语解释:协亮  拼音:xié liàng
协助,辅助。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宜登论道,协亮天工。”《后汉书·徐稺传》:“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词语解释:协任  拼音:xié rèn
为协理某种工作而任某职务。《清会典·兵部·武选》:“凡武职官之任,有兼任,有协任,有派任,有试任,以辅於额缺。”
词语解释:协会  拼音:xié huì
(1).会合。《清史稿·礼志五》:“我朝庙制,祖宗神灵,协会一室。”
(2).为促进某种共同事业的发展而组成的群众团体。 徐迟 《火中的凤凰》三:“他参加了文化界救亡协会。”
词语解释:协作  拼音:xié zuò
谓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柯岩 《奇异的书简·船长》:“你是一个不合格的引水员,不能给船舶提供良好的协作。”
词语解释:协佐  拼音:xié zuǒ
辅助。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故尚书左僕射前军将军臣 穆之 ,爰自布衣,协佐义始,内竭谋猷,外勤庶政。”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庆历 初, 杜祁公 、 韩 、 富 、 范 四人在朝,欲有所为, 文忠 为諫官协佐之。”
词语解释:协光纪  拼音:xié guāng jì
古代神话中五天帝之一 黑帝 的名字。《文选·张衡〈东京赋〉》“四灵懋而允怀” 李善 注引《河图》:“ 黑帝 神名 协光纪 。”按,“协”与“叶”同音,又作“叶光纪”。“叶”与“汁”形近,又作“汁光纪”。参见“ 叶光 ”、“ 五帝 ”。
词语解释:协力同心  拼音:xié lì tóng xīn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下》:“协力同心,安邦定国。”《水浒传》第六三回:“众军摩拳擦掌,诸将协力同心。”
词语解释:协党  拼音:xié dǎng
(1).结党。《宋书·武帝纪中》:“附丽协党,扇荡王畿。”
(2).指勾结。《周书·文帝纪上》:“协党国贼,共危本朝。”
词语解释:协意  拼音:xié yì
(1).合成一种意义。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中:“掌兵则忠果、雄勇、宣力;外臣则纯诚、顺化。每以二字协意,或造或因,取为美称。”
(2).犹同心。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庆元二年戒饬场屋付叶翥已下御笔》:“惟赖卿辈协意悉心,精加衡鉴,网罗实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日本》:“ 丁 为此谋,与勘事科臣 徐涵碧 者协意。”
词语解释:协助  拼音:xié zhù
帮助;辅助。 毛泽东 《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关于经济民主,必须使士兵选出的代表有权协助(不是超过)连队首长管理连队的给养和伙食。”
词语解释:协心戮力  拼音:xié xīn lù lì
思想一致,并同努力。《新唐书·韦陟传》:“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嘉定宝玺》:“我辈当念祖父沦亡之痛,协心戮力,仰扣庙堂。”亦作“ 协心同力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讨满洲檄》:“协心同力,併復中原。”
词语解释:协奏曲  拼音:xié zòu qǔ
指由一个独奏者(奏小提琴、钢琴等)和一个管弦乐队合作演奏的大型器乐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
词语解释:协时  拼音:xié shí
犹按时。《逸周书·谥法》:“协时肇享曰孝。”
共8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