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五翰去声 [kān kàn][guàn,楼观][nàn,灾难][sǎn sàn,解散][gàn,树干,干练][guàn,冠军][dàn,名词][名词][音軟。弱也。同愞。][详注1][zuàn][àn][同案][详注2][详注3][详注4]溿[义与寒旱韵同,又通判。][难去声。按也。]


注1:谩 màn,《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半切,音缦。《类篇》欺语也。又《增韵》且也。通作漫。 形词
注2:钎 音干。器也。又急也。《庄子·列御寇》有缓而焊。《注》焊,胡旦反。又音干。急也。
注3:酇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子旰切,音赞。地名。《玉篇》南阳有酇县。《前汉·萧何传》封为酇侯。
注4:谚 《集韵》鱼旰切《正韵》鱼干切,音岸。《类篇》䛀谚,自矜也。《增韵》畔谚,刚猛也。《韵会》叛谚,不恭也。或作谚。引《论语注》子路失於畔谚。正义曰:旧注作𠯘谚。失言也。言子路性行刚强,常𠯘谚失於礼容也。
末字词组
夜半酒半多半霄半十半软半事倍功半巴拉半
一半大半中半两半各半折半二尺半寅半
强半秋半路半参半对半少半毁誉相半文选烂,秀才半
过半山半夏半思过半小半一大半两尺半柯半
月半太半逾半一人半七月半八斤半黑半力倍功半
天半云半余半尺半鼓半倍半鹤知夜半白半
春半相半减半后半科半二斤半泰半多一半

词语解释:夜半  拼音:yè bàn
(1).半夜。《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 关 。夜半至 函谷关 。” 唐 白居易 《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一·地震定数》:“一日,宿 孙村 马铺中,风电阴黑,夜半有急叩门者。”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是不会掉下去的。”
(2).古代十二时之一。相当于后来的子时。《素问·三部九候论》:“病水者,以夜半死。”参见“ 十二时 ”。
词语解释:十二时  拼音:shí èr shí
(1).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左传·昭公五年》 杜预 注有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名目,虽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时。至以十二支记时,《南齐书·天文志》始有之。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一日十二时始于汉》、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昭公五年》“十时”注。
(2).犹言一昼夜,全天。 唐 王维 《送杨长史赴果州》诗:“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宋史·葛邲传》:“十二时中,莫欺自己。”
(3).词牌名。亦称“ 十二时慢 ”。 宋 鼓吹四曲之一,双调或三段,有平韵、仄韵两调,四体。又为《忆少年》的别名,双调四六或四七字两体。
(4).曲牌名。属南曲商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引子。另南曲曲牌《尾声》一般为十二板,故亦有《十二时》之称。
词语解释:一半  拼音:yī bàn
二分之一。亦以表示约得其半。 唐 李白 《短歌行》:“ 麻姑 垂两鬢,一半已成霜。”《宋史·河渠志七》:“故 秦淮 无泛滥之患。今一半淤塞为田,水流不通,若不惜数亩之田,疏导之以復古跡,则其利尤倍。” 曹禺 《日出》第一幕:“ 竹均 ,我看你这两年的生活已经叫你死了一半。”
一大片。《汉书·李陵传》:“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 遮虏鄣 者相待。” 颜师古 注:“半读曰判。判,大片也。时冬寒有冰,持之以备渴也。”
词语解释:强半  拼音:qiáng bàn
大半;过半。 隋炀帝 《忆韩俊娥》诗之一:“须知 潘岳 鬢,强半为多情。” 宋 范成大 《玉麟堂会诸司观牡丹酴醿三绝》之三:“浮生满百今强半,岁岁看花得几回?”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万里 阴山 万里沙,谁将緑髩鬭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靠着殷墟的发现,我们得到一大批研究 殷 代的第一手资料,是我们现代考古者的最幸福的一件事。就靠着这一发现, 中国 古代的真面目才强半表露了出来。”
词语解释:过半  拼音:guò bàn
超过一半。《易·繫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宋书·王敬弘何尚之传论》:“民户境域,过半於天下。”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君看一时人,几辈先腾驰。过半黑头死,阴虫食枯骴。” 元 赵复 《〈杨紫阳文集〉序》:“学者当自得於过半之思,非尺喙所能尽也。” 茅盾 《子夜》十五:“女工中间的进步分子已经损失过半,目下群众基础是比较的薄弱了。”
词语解释:月半  拼音:yuè bàn
(1).指农历每月十五日。《仪礼·士丧礼》:“月半不殷奠。”《晋书·温峤传》:“ 嶠 重与 侃 书曰:‘僕谓军有进而无退,宜增而不可减。近已移檄远近,言於盟府,剋后月半大举。’”《书·胤征》“先时者杀无赦” 唐 孔颖达 疏:“当月之中,日月相望,故以月半为望,望去晦朔皆不满十五日也。”《金瓶梅词话》第五四回:“那 韩金釧 吃素,再不用荤,只吃小菜, 伯爵 道:‘今日又不是初一月半,乔作衙甚的?’”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月半》:“今人谓十五为月半。”
(2).借指“十五”。 宋 辛弃疾 《蝶恋花·席上赠杨济翁侍儿》词:“小小年华才月半。罗幕春风,幸自无人见。”
(3).月亮之半。指弦月,半圆之月。《释名·释天》:“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施弦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月半》:“然亦有以上下弦为月半者……所谓月半者,弦也。《礼》经之所谓月半者,望也。弦曰半以月体而言之,望曰半以日数而言之也。”
词语解释:天半  拼音:tiān bàn
犹言半空中。《艺文类聚》卷三九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侍宴》诗:“蔓草亘巖垂,高枝起天半。”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惟有 匡庐 ,数百里外望之,天半若芙蓉焉。”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那白气到天半便变成白云,罩住了这处所。”
词语解释:春半  拼音:chūn bàn
谓春季已过半。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昨夜閒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唐 柳宗元 《柳州二月》诗:“宦情羈思共悽悽,春半如秋意转迷。” 南唐 李煜 《清平乐》词:“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词语解释:酒半  拼音:jiǔ bàn
犹酒次。指宴饮间酒至数巡的时刻。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公( 王仲舒 )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阁子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宋史·陈规传》:“ 规 大饗将士,酒半,问曰:‘ 兀术 拥精兵且至,策将安出?’” 元 戴表元 《喜友堂赋》:“与客饮酒,酒半,有客离席而叹。”
词语解释:大半  拼音:dà bàn
(1).过半数;大部分。《史记·淮阴侯列传》:“ 龙且 军大半不得渡。”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中寂寥。”《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但我虽不曾中那进士,却也教育了无数英才,看去将来大半都要青云直上。” 巴金 《春》五:“这折戏里唱词不多,大半是对话。”
(2).表示较大的可能性。 鲁迅 《且介亭杂文·阿金》:“自然,这是大半为了我的胆子小,看得自己的性命太值钱。” 老舍 《二马》第四段二:“ 英国 的强盛,大半是因为 英国 人不呐喊,而是低着头死干。”
词语解释:秋半  拼音:qiū bàn
秋季过半之时;中秋。 唐 韩愈 《独钓》诗之四:“秋半百物变,溪鱼去不来。” 唐 元稹 《酬乐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独直玩月见寄》诗:“一年秋半月偏深,况就烟霄极赏心。” 唐 姚合 《酬李廓精舍南台望月见寄》诗:“远色当秋半,清光胜夜初。”
词语解释:山半  拼音:shān bàn
山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三》:“呼山下人令上山半,与语溪中。” 唐 杜荀鹤 《登山寺》诗:“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 何其芳 《忆昔》诗:“试登山半望田垄,麦色青青早吐芽。”
词语解释:太半  拼音:tài bàn
大半,多半。《管子·国畜》:“千乘衢处,壤削少半。万乘衢处,壤削太半。”《史记·项羽本纪》:“ 汉 有天下太半。”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凡数三分有二为太半,一为少半。” 晋 陆机 《辩亡论下》:“强寇败绩宵遁,丧师太半。” 宋 叶适 《故吏部侍郎刘公墓志铭》:“既而大雪数尺,冻饥太半死。”
词语解释:云半  拼音:yún bàn
犹天半。半空中。 唐 宋之问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凤刹侵云半,红旌倚日边。”
词语解释:相半  拼音:xiāng bàn
各半;相等。《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 ﹞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浄,因书之,真草相半。”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上:“知雇役之害,欲復行差役,不知差、雇之弊,其实相半。”《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不则一日, 贺司户 家人送 吴衙内 到来,父子一见,惊喜相半。”
词语解释:多半  拼音:duō bàn
(1).超过半数;大半。 唐 方干 《送孙百篇游天台》诗:“更有仙花与灵草,恐君多半不知名。” 宋 林逋 《小隐自题》诗:“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那军多半向火内烧,三停在水上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此时,我想起小时候读书,多半是 继之 教我的。” 杨朔 《百花山》:“偶然间碰见他那个团的同志,打听起他的消息,人家多半不知道。”
(2).大概;很可能。 明 施绍莘 《浣溪沙》词:“密约不明浑梦境,佳期多半待来生,凄凉情况是孤灯。” 曹禺 《雷雨》第一幕:“天气这样闷热,回头多半下雨。”
词语解释:中半  拼音:zhōng bàn
对半。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梔子》:“正须平量,中半分取。”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为人憎爱中半,佛也不得人道是哩!”
词语解释:路半  拼音:lù bàn
半路;中途。 唐 武元衡 《题嘉陵驿》诗:“路半 嘉陵 头已白, 蜀 门西上更青天。” 宋 赵抃 《惊涛诗》:“路半狂飇起,江心巨浪横。”
词语解释:夏半  拼音:xià bàn
夏季过半,指夏历五月半后。 唐 韩愈 《送刘师服》诗:“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词语解释:逾半  拼音:yú bàn
犹过半。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兴尼寺》:“ 逸 云:‘吾不闲养生,自然长寿。 郭璞 尝为吾筮,云寿年五百岁。今始逾半。’”一本作“ 餘半 ”。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稗乘有补正史》:“ 逸 自言:‘吾不闲养生, 郭璞 为筮五百岁,今始逾半。’”
词语解释:余半  拼音:yú bàn
其馀一半。《晋书·嵇康传》:“ 烈 尝得石髓如飴,即自服半,餘半与 康 ,皆凝而为石。”
词语解释:减半  拼音:jiǎn bàn
减少一半。 晋 潘岳 《西征赋》:“忍生民之减半,勒东岳以虚美。”《晋书·邓粲传》:“ 尚公 等无以难之,然 粲 亦於此名誉减半矣。”《南史·何点传》:“兄 求 亦隐 吴郡 武丘山 。 求 卒, 点 菜食不饮酒,讫于三年,衣带减半。”《宋史·河渠志一》:“併为一则劳费自倍,分二流则劳费减半。”
词语解释:霄半  拼音:xiāo bàn
半天空。 唐 李德裕 《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潭黛入海底,崟岑耸霄半。”
词语解释:两半  拼音:liǎng bàn
道家指阴、阳。 唐 吕岩 《赠乔二郎》诗:“水火都来两半间,卦候翻成地天泰。” 唐 无名氏 《度世古玄歌》:“始青之下月与日,两半同升合为一。”《黄庭内景经·脾长》“道父道母对相望” 唐 梁丘子 注:“阴阳两半成一,故曰相望。”
词语解释:参半  拼音:cān bàn
(1).半数;半。《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对扬我 高祖 之休命”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魏书》:“今 魏国 虽有十郡之名,犹减於 曲阜 ,计其户数,不能参半。”《宋书·刘道产传》:“死伤参半,壮志不衰。” 清 方苞 《弟椒涂墓志铭》:“日入诵书,夜参半不寐。”
(2).各占一半。 清 冯桂芬 《变捐例议》:“国家用科目,君子小人参半也。”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城中居人,民兵约参半。” 冰心 《最后的安息》:“昨天 惠姑 虽然很恳挚的慰问她的疾苦,她也只拿这疑信参半的态度,自己走开了。”
词语解释:思过半  拼音:sī guò bàn
(1).谓已领悟大半。《易·繫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孔颖达 疏:“思虑有益,以过半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序》:“盖麤言较略,以示一隅,冀悱愤之徒省之,可以思过半矣。” 隋 王通 《中说·事君》:“子谓 荀悦 ,史乎,史乎!谓 陆机 ,文乎,文乎!皆思过半矣。”
(2).指事情已获大部解决。 清 钱谦益 《兵科给事中李遇知授徵仕郎制》:“兵垣得人,而疆事思过半矣。”
词语解释:一人半  拼音:yī rén bàn
《晋书·习凿齿传》:“ 坚 ( 苻坚 )素闻其名,与 道安 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 晋氏 平 吴 ,利在二 陆 ;今破 汉南 ,获士裁一人有半耳。’”后用以为人才难得的典实。 宋 苏轼 《往在东武与人往反作粲字韵诗四首今黄鲁直亦次韵见寄复和答之》诗:“ 苻坚 破 荆州 ,止获一人半。”
词语解释:尺半  拼音:chǐ bàn
(1).一尺之半,即半尺。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瓦亭联句》:“ 阳羡 溪光逗苍玉,尺半健鯽烟中跳。” 清 鲁一同 《拉粮船》诗:“红白绣鞵尺半长,三年辞家别爷娘。”
(2).一尺半。 宋 洪适 《渔家傲》词:“波心举网星光乱,跃出鲤鱼长尺半。”
词语解释:后半  拼音:hòu bàn
事物分成两部分的后面一部分。例如:后半场球赛。
词语解释:十半  拼音:shí bàn
十分之五,一半。《汉书·枚乘传》:“今大王还兵疾归,尚得十半。不然……大王虽欲反都,亦不得已。” 颜师古 注:“十分之中可冀五分无患,故云尚得十半。”
词语解释:各半  拼音:gè bàn
各得一半;各占一半。例如:愤怒与畏惧各半。
词语解释:对半  拼音:duì bàn
(1).两边各一半。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葵》:“深掘,以熟粪对半和土覆其上,令厚一寸餘。” 清 李渔 《蜃中楼·点差》:“那河边水价,网畔鱼租,处处堪归袖。直把地皮卷到海边头,满载回来对半抽。” 老舍 《四世同堂》六二:“我跟她对半分账。这笔钱可并不归我,我是替 冠所长 收账。”
(2).一半。《红楼梦》第五五回:“ 平儿 一来时已明白了对半。”
(3).一对半。即三个。 清 李渔 《合影楼》第三回:“又有许多侍妾,拥了对半新人,早已步出画堂。”
词语解释:小半  拼音:xiǎo bàn
谓少于一半。 宋 杨万里 《过长峰径遇雨遣闷十绝句》之七:“ 猿藤 、 陂子 枉惊吁,未抵 长峯 小半途。” 清 唐甄 《潜书·食难》:“鬻田之金,子怀大半,以寄食于 王氏 之壻;我怀小半,游诸名山,寄食于僧舍。”
词语解释:七月半  拼音:qī yuè bàn
指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旧俗于此日设祭超度亡故亲人,称盂兰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於汝也。”
词语解释:鼓半  拼音:gǔ bàn
五鼓之半。谓夜深。 唐 李商隐 《公子》诗:“一盏新罗酒,凌晨恐易销。归应衝鼓半,去不待笙调。” 冯浩 笺注:“衝鼓半,谓夜深始归。”
词语解释:科半  拼音:kē bàn
谓依刑律减半判罪。《晋书·刑法志》:“﹝ 魏武帝 ﹞又嫌 汉 律太重,故令依律论者得科半,使从半减也。”
词语解释:软半  拼音:ruǎn bàn
犹小半,对“强半”言。 唐 白居易 《会昌元月春五绝句·题朗之槐亭》:“春风可惜无多日,家醖唯残软半瓶。”
词语解释:折半  拼音:zhé bàn
减半;对折。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三停来是闺怨相思,折半来是尤云殢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阁下,三万折半,不是有了一万五千了吗?” 梁启超 《论金银涨落》:“通用之币额可节减,以折半计之,亦当贮存金镑五千万镑乃可。”
词语解释:少半  拼音:shǎo bàn
古谓三分之一。后谓不到一半。《管子·海王》:“终月,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史记·项羽本纪》“ 汉 有天下太半” 裴駰 集解引 三国 吴 韦昭 曰:“凡数三分有二为太半,一为少半。”《西游记》第五三回:“师父吃了有一少半,还剩了多半。” 清 姚鼐 《登泰山记》:“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
词语解释:一大半  拼音:yī dà bàn
大多数;大部分。《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时同 安老爷 一班儿拣发的十二人,早有一大半各自找了门路,要了书信,先赶到河工。”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我们这个聚餐会的成员一大半是上海工商界的核心人物。”
词语解释:八斤半  拼音:bā jīn bàn
头的俗称。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准是个江湖上亡命之徒,豁着一条性命来的,把八斤半卖给 孙传庭 啦。”
词语解释:倍半  拼音:bèi bàn
超出一倍和仅有其半。谓一多一少,差距甚大。《晋书·蔡谟传》:“又是时 袞州 、 洛阳 、 关中 皆举兵击 季龙 ,今此三处反为其用,方之於前,倍半之觉也。若 石生 不能敌其半,而征西( 庾亮 )欲当其倍,愚所疑也。”
词语解释:二斤半  拼音:èr jīn bàn
方言。指脑袋。 李南力 《姜老三入党》:“谁给工作队说了真话,要他安全负责,小心二斤半保不住。”
词语解释:事倍功半  拼音:shì bèi gōng bàn
谓费力大而收效小。 明 吴本泰 《帝京篇》诗:“名盛实则衰,事倍功乃半。” 胡适 《诗三百篇言字解》:“他日欲求教育之普及,非有有系统之文法,则事倍功半,自可断言。” 王蒙 《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现在下边支部里各类问题很多,你如果一一用手工业的方法去解决,那是事倍功半的。”
词语解释:二尺半  拼音:èr chǐ bàn
(1).方言。军装。 孙犁 《风云初记》十三:“换上二尺半了,真像个大兵了!” 张笑天 《逝水流年》:“﹝ 温铁柱 ﹞穿一身肥大的‘二天半’,小脸瘦成了一条条。”
(2).方言。指搧火用的风箱。 王老九 《张玉婵》诗:“割了一片又一片,回家忙拉二尺半。”
词语解释:毁誉相半
毁谤和称誉各半
词语解释:两尺半  拼音:liǎng chǐ bàn
旧指军装。 朱道南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广州起义》:“警察见我穿着两尺半,后面还跟着两个人,朝我看看。”
词语解释:黑半  拼音:hēi bàn
犹黑分。 宋 洪迈 《容斋四笔·白分黑分》:“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白前黑后合为一月。又曰:日随月后行,至十五日覆月都尽,是名黑半;日在月前行,至十五日具足圆满,是名白半。”
词语解释:鹤知夜半  拼音:hè zhī yè bàn
鹤夜半而鸣。比喻各有专长。《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於鼎俎。”亦比喻偏知一隅。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适偶有所偏解,犹鹤知夜半,燕知戊己,而未必达于他事也。”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二折:“[旦]鹤知夜半,燕识戊己,蒭蕘之言,圣人择焉。”
词语解释:泰半  拼音:tài bàn
大半;过半。《汉书·食货志上》:“至於 始皇 ,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閭左之戍。” 颜师古 注:“泰半,三分取其二。”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元遗山 ﹞《鷓鴣天》三十七闋,泰半晚年手笔。” 冯自由 《长沙华兴会》:“ 瀏阳 普集市 於每月某某等日,例开牛马大会……与会羣众,泰半隶哥老会籍,故哥老会亦规定是日为拜盟宣誓之佳节。”
词语解释:巴拉半  拼音:bā lā bàn
俄 音译词。鼓。 蒋光慈 《新梦·十月革命的婴儿》诗:“手里敲着巴拉半。”
词语解释:寅半  拼音:yín bàn
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辰。每辰分上、中、下,后分为初、正。寅半即寅正,相当于清晨四点钟。《汉书·律历志》:“天统之正,始施於子半……人统受之于寅初,日孽成而黑,至寅半,日生成而青。”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谓分十二辰,各有上中下,言半,谓在中也。”
词语解释:文选烂,秀才半  拼音:wén xuǎn làn , xiù cái bàn
宋 代俗语。谓熟读《文选》,考取秀才有望。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士子至为之语曰:‘《文选》烂,秀才半。’”
词语解释:柯半  拼音:kē bàn
新罗语裤的音译。《梁书·诸夷传·新罗》:“其冠曰遗子礼,襦曰尉解,袴曰柯半,靴曰洗。”
词语解释:力倍功半  拼音:lì bèi gōng bàn
犹事倍功半。形容费力大,收效小。 明 刘基 《赠陈伯光诗序》:“防微遏几,百病不生。几动形见,力倍功半。”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坟籍之始,肇自 羲 黄 ,盛於 周 汉 ,衍於 梁 晋 ,极於 隋 唐 …… 宋氏 徵求,力倍功半。”
词语解释:白半  拼音:bái bàn
见“ 白分 ”。
词语解释:白分  拼音:bái fēn
亦称“ 白半 ”。亦称“ 白月 ”。 古 印度 历法。指阴历每月的上半月。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 宋 永亨 《搜采异闻录》卷二:“日在月前,行至十五日,俱足圆满,是名白半。” 清 钱谦益 《觉浪和上挽词》之一:“莫道三生隔眉宇,琉璃白月自分明。” 钱曾 注:“禪家以初一至十五日为白月,十六至大尽为黑月。”
词语解释:多一半  拼音:duō yī bàn
多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