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午夜 拼音:wǔ yè
半夜。 唐 戴叔伦 《重游长真寺》诗:“蒲间千年雨,松门午夜风。” 宋 高似孙 《纬略·五夜》:“所谓午夜者,为半夜时如日之午也。” 陈毅 《广州花市》诗:“花市过午夜,春浓风更吹。”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三章:“那辆花轱辘马车赶到 凤凰堡 村南,已是午夜时分。”词语解释:午枕 拼音:wǔ zhěn
午睡的枕头。多指午睡。 宋 王安石 《独卧》诗之三:“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鉤。” 明 文徵明 《四月》诗:“抛书寻午枕,新暖梦依微。”词语解释:午阴 拼音:wǔ yīn
中午的阴凉处。常指树荫下。 宋 苏舜钦 《寄题赵叔平嘉树亭》诗:“午阴闲淡茶烟外,晓韵萧疏睡雨中。” 宋 陆游 《散策至湖上民家》诗:“农事正看春水白,客途渐爱午阴凉。”词语解释:午睡 拼音:wǔ shuì
午饭后睡觉休息。 宋 范仲淹 《萧洒桐庐郡十绝》之四:“萧洒 桐庐郡 ,公餘午睡浓。” 元 陈爱山 《绝句》:“牕畔香云暗碧纱,平分午睡不禁茶。” 清 周亮工 《送王将军还里暂迟湖上》诗:“土墻苇屋枣床遮,午睡方浓日又斜。”词语解释:午时 拼音:wǔ shí
(1).古代计时法将一天一夜分为十二时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亦泛指中午前后。 唐 白居易 《昼寝》诗:“不作午时眠,日长安可度?”《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这一个可着了我一药箭,只要到午时,他这条命,可就交代了。”
(2).半夜。 宋 王禹偁 《中秋月》诗:“何处见清辉,登楼正午时。”词语解释:午桥 拼音:wǔ qiáo
见“ 午桥庄 ”。
词语解释:午桥庄 拼音:wǔ qiáo zhuāng
唐 宰相 裴度 的别墅名。至 宋 为 张齐贤 所有。其地在今 河南 洛阳 。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诗:“只添丞相阁,不改 午桥庄 。”《宋史·张齐贤传》:“归 洛 ,得 裴度 午桥庄 ,有池榭松竹之盛,日与亲旧觴咏其间,其意旷适。”亦省称“ 午桥 ”。 唐 刘禹锡 《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诗:“君过 午桥 回首望, 洛城 犹自有残春。” 宋 陈与义 《临江仙》词:“忆昔 午桥 桥上饮,坐中都是豪英。”参见“ 午桥泉石 ”。词语解释:午日 拼音:wǔ rì
(1).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 晋 周处 《风土记》:“午日烹鶩,又以菰叶裹粽黍,以象阴阳相包裹未分也。” 宋 梅尧臣 有《午日》诗。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宜忌》:“午日冰和土粉晒乾,擦小儿热疿。”
(2).干支逢午的日子。《后汉书·陈宠传》“犹用 汉 家祖腊” 李贤 注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汉 家火行盛於午,故以午日为祖也。” 宋 曾慥 《类说·燕北杂记·午日大喊》:“番兵每遇午日,如不逢兵,亦须排阵望西大喊七声,言午是番家大王之日。”
(3).中午。 唐 张籍 《江南行》:“ 长干 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词语解释:午漏 拼音:wǔ lòu
午时的滴漏。亦指午时。 唐 姚合 《夏日书事寄丘亢处士》诗:“树里鸣蝉咽,宫中午漏长。” 宋 欧阳修 《下直呈同行三公》诗:“午漏声初转,归鞍路偶同。”《新唐书·李德裕传》:“ 德裕 在位,虽遽书警奏,皆从容裁决,率午漏下还第,休沐輒如令,沛然若无事时。”《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五年》“午际” 元 胡三省 注:“午际,方交午漏初刻,非正午时也。”词语解释:午暑 拼音:wǔ shǔ
夏季中午的暑热、炎气。 宋 范成大 《慈姥岩与送客酌别风雨大至》诗:“山灵知我厌尘土,唤起蛰雷鏖午暑。” 宋 陆游 《残暑得小雨颇凉》诗:“午暑不可触,忽惊如许凉。”词语解释:午后 拼音:wǔ hòu
下午。《北齐书·萧放传》:“所居庐室前有二慈乌来集,各据一树为巢,自午以前,驯庭饮啄,午后更不下树。” 唐 白居易 《慵不能》诗:“午后恣情寝,午时随事餐。”《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次日午后, 安太太 便先回来。”词语解释:午饭 拼音:wǔ fàn
(1).中午的饭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开出午饭来,便有几个同事都过来同着吃饭。” 巴金 《家》二十:“ 鸣凤 恰恰在这时候揭起门帘进来请他们去吃午饭。”
(2).指吃午饭。 唐 白居易 《咏闲》诗:“朝眠因客起,午饭伴僧斋。” 唐 姚合 《秋日寄李支使》诗:“晓眠离北户,午饭尚生衣。” 冰心 《南归》:“到那里蒙他们夫妇邀去午饭。”词语解释:午节 拼音:wǔ jié
端午节的省称。 明 王屋 《辛酉端阳日》诗:“午节今朝是,开尊召酒徒。” 清 焦循 《忆书》五:“督家人治角黍为午节用。”词语解释:午天 拼音:wǔ tiān
中午。 宋 程颢 《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望花,一本作“傍花”。 清 曹寅 《集馀园看梅同人限字赋诗追忆昔游有感而作》:“午天一梦空花碎,处处飞鸿印爪泥。”词语解释:午影 拼音:wǔ yǐng
中午日光下的投影。亦借指午时。 宋 王安石 《独卧》诗:“茅檐午影转悠悠,门闭青苔水乱流。” 元 柳贯 《龙峰孤塔》诗:“玉函舍利朝光现,珠斗阑干午影过。”词语解释:午前 拼音:wǔ qián
上午。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点心》:“今以早饭前及饭后、午前、午后、晡前小食为点心。”词语解释:午斋 拼音:wǔ zhāi
(僧人)中午的斋食。 唐 白居易 《晚起闲行》诗:“午斋何俭洁,饼与蔬而已。” 宋 陆游 《初春书喜》诗:“两犊掀春泥,一鉢随午斋。”参见“ 午供 ”。
词语解释:午供 拼音:wǔ gòng
寺庙中所供的午斋。 宋 赵蕃 《章坞庵》诗:“午供随斋鉢,留题陟上方。”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一:“﹝ 莫子山 ﹞屡欲舍去,僧意以为檀施,苛留作午供。”词语解释:午香 拼音:wǔ xiāng
旧俗阴历五月每日中午用以祭祀的香。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宜忌》:“五月昼长,神祠祖堂供净水,焚午香。”词语解释:午潮 拼音:wǔ cháo
正午时的潮水。 宋 朱松 《送沉昌时赴宁海令兼叙别》诗之二:“午潮平处落归帆,已觉离情两不堪。”《元史·五行志二》:“﹝ 至正 七年﹞八月壬午, 杭州 上海 浦中 ,午潮退而復至。”词语解释:午月 拼音:wǔ yuè
夏历以寅月为岁首(正月),所以称五月为午月。词语解释:午朝 拼音:wǔ cháo
指皇帝中午登朝议事。多行于 明 朝。 明 黄瑜 《双槐岁钞·午朝奏事》:“ 景泰 中,午朝许大臣造膝奏事,面决可否,即施行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请午朝》:“闻禁中近习划龙船,朝下即事射鱼,酣笑为乐,或日昃始休。奈何,予因有午朝之请。”词语解释:午茶 拼音:wǔ chá
(1).午饭后的茶水。 唐 白居易 《府西池北新葺水斋偶题十六韵》:“午茶能散睡,卯酒善销愁。”
(2).指 欧美 人习惯在傍晚时吃的茶点。 叶君健 《小仆人》:“这件事发生在 苏理安夫人 吃午茶的时候。”词语解释:午酒 拼音:wǔ jiǔ
午饭前的酒席。《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 安公子 便预先吩咐了厨房预备了一桌盛饌,又叫备了桌午酒。”词语解释:午夜钟 拼音:wǔ yè zhōng
古代寺庙夜半报时的钟声。 唐 陈羽 《梓州与温商夜别》诗:“迎风骚屑千家竹,隔水悠扬午夜鐘。”词语解释:午餐 拼音:wǔ cān
午饭。 唐 白居易 《夏日闲放》诗:“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宋 范成大 《光福塘上》诗:“指点炊烟隔莽苍,午餐应可寄前庄。” 茅盾 《色盲》:“今天午餐后和 李蕙芳 分手时的一件小事揉进了他的乐观的眼睛,使他陡然觉得前途又朦胧了。”词语解释:午供 拼音:wǔ gòng
寺庙中所供的午斋。 宋 赵蕃 《章坞庵》诗:“午供随斋鉢,留题陟上方。”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一:“﹝ 莫子山 ﹞屡欲舍去,僧意以为檀施,苛留作午供。”词语解释:午正 拼音:wǔ zhèng
正午十二时。《旧五代史·晋书·马重绩传》:“刻漏之法,以中星考昼夜为一百刻,八刻六十分刻之二十为一时,时以四刻十分为正,此自古所用也。今失其传,以午正为时始,下侵未四刻十分而为午,由是昼夜昏晓,皆失其正。”《花月痕》第十三回:“﹝ 采秋 ﹞便过 贾氏 这边来,坐到午正才自囬去。”词语解释:午寝 拼音:wǔ qǐn
午睡。 唐 郑谷 《咏怀》诗:“溪鶯喧午寝,山蕨止春飢。” 宋 赵抃 《村居》诗:“午寝忘讥刺,閒居杜送迎。”词语解释:午饷 拼音:wǔ xiǎng
午饭。 宋 陆游 《杂赋》诗:“櫛髮晨兴后,宽腰午餉餘。” 宋 陆游 《夏日》诗:“米粣解包供午餉,萍齏傍枕析朝酲。”词语解释:午门 拼音:wǔ mén
亦称“ 午朝门 ”。 帝王宫城的正门,是群臣待朝或候旨的地方。 唐 王建 《春日午门西望》诗:“百官朝下午门西,尘起春风过玉堤。” 明 徐霖 《绣襦记·策射头名》:“三叩头,平身,试士退班午门之外。”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众卿且退,午门候旨。”《中国民间故事选·孟姜女的故事》:“大家都跑到午朝门外。”词语解释:午桥庄 拼音:wǔ qiáo zhuāng
唐 宰相 裴度 的别墅名。至 宋 为 张齐贤 所有。其地在今 河南 洛阳 。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诗:“只添丞相阁,不改 午桥庄 。”《宋史·张齐贤传》:“归 洛 ,得 裴度 午桥庄 ,有池榭松竹之盛,日与亲旧觴咏其间,其意旷适。”亦省称“ 午桥 ”。 唐 刘禹锡 《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诗:“君过 午桥 回首望, 洛城 犹自有残春。” 宋 陈与义 《临江仙》词:“忆昔 午桥 桥上饮,坐中都是豪英。”参见“ 午桥泉石 ”。
词语解释:午桥泉石 拼音:wǔ qiáo quán shí
唐 宰相 裴度 因不满宦官擅权,于 洛阳 郊外建 午桥庄 别墅,日以泉石诗酒自娱。后因以“午桥泉石”为山林隐居之典实。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 谢方叔 惠国 ,自 寳祐 免相,归 江西 寓第,从容午桥泉石凡一纪餘。”参见“ 午桥庄 ”。词语解释:午市 拼音:wǔ shì
(1).中午的集市。语本《易·繫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明 高启 《送李使君镇海昌》诗:“人杂岛夷争午市,潮随山雨入秋城。” 宋炎 《燃烧的心》:“前面不远便是一个午市。”
(2).旧时 上海 交易所中分上下午两场进行交易。上午称早市,下午称午市。词语解释:午转 拼音:wǔ zhuǎn
午时刚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你看天才午转,几时到点灯也。”《醒世姻缘传》第四回:“将近午转,两个吃了饭。”词语解释:午午 拼音:wǔ wǔ
交错杂沓的样子。 宋 梅尧臣 《泊昭亭山下得亭字》诗:“云中峯午午,潭上树亭亭。”词语解释:午岁 拼音:wǔ suì
干支纪年法逢“午”之年。十二生肖午属马,即马年。《魏书·崔浩传》:“今兹害气在 扬州 ,不宜先举兵,一也;午岁自刑,先发者伤。”词语解释:午上 拼音:wǔ shàng
(1).南方的上空。《宋书·天文志二》:“《星传》曰:‘日阳,君道也。星阴,臣道也。日出则星亡,臣不得专也。昼而星见午上者为经天,其占为不臣,为更王。’”
(2).中午。《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 夏老爹 説:‘我到午上还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午上我给 周 少大人硬灌了七八大钟,到此刻还没醉得了呢。”词语解释:午梵 拼音:wǔ fàn
谓僧人中午的诵经赞唱之声。 宋 王安石 《游钟山》诗之二:“午梵隔云知有寺,夕阳归去不逢僧。”词语解释:午间 拼音:wǔ jiān
中午。《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就筐子里这个人,也是这日午间来打尖的;那和尚把他关锁在屋里,扣在大筐底下。” 高延昌 《我的朋友》:“我看见他躺在床上看书,午间也没去吃饭。”词语解释:午初 拼音:wǔ chū
午时初刻。 明 张居正 《拟日讲仪注疏》:“近午初时,进讲《通鑑》节要。”词语解释:午际 拼音:wǔ jì
即午初。《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五年》:“午际,左常侍 崔玄亮 ……等復请对於 延英 ,乞以狱事付外覆按。” 胡三省 注:“午际,方交午漏初刻,非正午时也。”词语解释:午衙 拼音:wǔ yá
午时官吏集于衙门,排班参见上司。亦用以形容午间群蜂飞集蜂房之状。 元 金涓 《春日过绣湖》诗:“茅菴兀坐无餘事,静看游蜂报午衙。”词语解释:午达 拼音:wǔ dá
(1).古代女子的发髻式样。《礼记·内则》“男角女羈” 汉 郑玄 注:“午达曰羈也。” 孔颖达 疏:“今女剪髮留其顶上,纵横各一,相交通达,故云午达。”
(2).谓融汇贯通。 清 刘大櫆 《翰林侍讲张君墓志铭》:“研究诸经,而于《周礼》,尤为交通午达。”词语解释:午刻 拼音:wǔ kè
正午,中午。《老残游记》第十九回:“ 宫保 酷愿一见,请明日午刻到文案为要。” 王统照 《沉船》:“午刻的晴光罩着一簇簇柞树林。” 茅盾 《春蚕》二:“一切都准备齐全了时,太阳也近午刻了,饭锅上水蒸气嘟嘟地直冲。”词语解释:午休 拼音:wǔ xiū
午饭后休息。 张英 《老年突击队》:“利用午休时间, 武大炮 向各车间的老工人一一动员。”《山东文学》1982年第12期:“真老了吗?前几年,还经常不午休,有时候忙起来,白黑连轴转。”词语解释:午馔 拼音:wǔ zhuàn
犹午餐。 唐 皮日休 《雨中游包山精舍》诗:“道人摘芝菌,为予备午饌。”词语解释:午道 拼音:wǔ dào
纵横交贯的要道。《战国策·赵策二》:“ 韩 守 成皋 , 魏 塞午道。”《史记·张仪列传》:“今 秦 发三军,其一军塞午道。” 司马贞 索隐:“此午道,当在 赵 之东, 齐 之西也。午道,地名也。 郑玄 云:‘一纵一横为午,谓交道也。’”《史记·楚世家》:“夜加 即墨 ,顾据午道。” 司马贞 索隐:“一纵一横为午道。” 清 吴伟业 《高邮道中》诗之三:“柳营当午道,水栅算丁男。”词语解释:午膳 拼音:wǔ shàn
午饭。 严既澄 《不遇》:“出门呢,还得在午膳之后。”词语解释:午讲 拼音:wǔ jiǎng
古代经筵讲官于秋季中午为帝王进讲经史。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一》:“春讲开於二月,暂輟於五月;秋讲开於八月,暂輟於十月,然犹有日讲,又午讲於煖阁。”词语解释:午贯 拼音:wǔ guàn
十字形交叉贯穿。《周礼·秋官·壶涿氏》:“若欲杀其神,则以牡橭午贯象齿而沉之。” 贾公彦 疏:“以象牙从橭贯之为十字,沉之水中。”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十字》:“ 白乐天 诗:‘十字津头一字行。’十字,即古人所云午贯也。” 钱基博 《无锡光复志》:“ 无锡 非用武地,然陆路四闢……川河午贯。”词语解释:午错 拼音:wǔ cuò
刚过午;午后。《红楼梦》第二四回:“你到午错时候来领银子,后日就进去种花儿。”《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此时不过午错时分,我早则三更,迟则五更必到。”词语解释:午牌 拼音:wǔ pái
揭报正午的时牌。借指正午。《三国演义》第四十回:“是日午牌时分,来到 鹊尾坡 。” 明 沉鲸 《义侠记·秘计》:“岁暮天寒难早起,午牌方始披衣。”《官场现形记》第一回:“那时候已有午牌过后,家里人摆上饭来。”词语解释:午觉 拼音:wǔ jiào
午睡。《红楼梦》第五七回:“正值 黛玉 才歇午觉, 寳玉 不敢惊动。” 冰心 《寂寞》:“妈妈和婶婶都睡着午觉,你不要乱翻了。”词语解释:午盹 拼音:wǔ dǔn
谓午饭后的瞌睡。《红楼梦》第八十回:“ 寳玉 、 焙茗 都大笑不止,駡:‘油嘴的牛头!’ 王一贴 道:‘不过是闲着解午盹罢了。’”词语解释:午安 拼音:wǔ ān
午后相见或分别时的礼貌用语词语解释:午宴 拼音:wǔ yàn
指在中午时分举行的宴会词语解释:午季 拼音:wǔ jì
(1).指夏季。《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怎样制定一年的增产计划》:“午季作物……普遍施了一交底肥。”
(2).借指午季农作物。如:收午季;午季登场了。词语解释:午日仙人 拼音:wǔ rì xiān rén
老树的异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午日……称仙人者,老树也。”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树木·总名》:“午日仙人:《抱朴子》,山中午日称仙人者,老树。”词语解释:午日三公 拼音:wǔ rì sān gōng
马的异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午日称三公者,马也。”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兽畜·马》:“午日三公:《抱朴子》,山中午日称三公者,马也。”词语解释:午割 拼音:wǔ gē
交叉切割。《仪礼·特牲馈食礼》:“肵俎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 郑玄 注:“午割,从横割之。”《仪礼·少牢馈食礼》:“心皆安下切上,午割。”词语解释:午歊 拼音:wǔ xiāo
中午的炎气。 清 赵翼 《同安道中遇雨》诗:“方延朝爽舆搴帷,已炙午歊衣透綌。”词语解释:午尘 拼音:wǔ chén
纵横飞扬的尘土。 清 曹寅 《南轩种竹》诗之一:“西堂南闢市为邻,拟种檀欒障午尘。”词语解释:午灵 拼音:wǔ líng
旧俗守丧之家于中午祭奠亡灵。 梁斌 《播火记》四七:“不一会工夫,妇女们又吵午灵,阖家大小在灵堂里一齐哭起来。”词语解释:午炮 拼音:wǔ pào
正午的号炮。旧时有的都市于每天正午鸣炮一响,作为定时的标准。 王统照 《生与死的一行列》:“天气冷得厉害……虽然听到午炮放过,日影可没曾露出一点。”词语解释:午火 拼音:wǔ huǒ
谓正午烈日。 唐 黄滔 《杨状头赞图》:“且午火烧空,一阴司月,面泉石或病乎炎毒,处城池而奈彼鬱蒸。”词语解释:午楹 拼音:wǔ yíng
殿堂正门的前柱。 清 曹寅 《谒孟庙》诗:“殿陛肃乔木,鑪烟开午楹。”词语解释:午时茶 拼音:wǔ shí chá
中医常用成药。用苍术、藿香、苏叶、神曲、麦芽、红茶等制成,主治感冒、食积等症。《恨海》第一回:“幸得带有 广东 的午时茶, 白氏 亲身和他热了一碗,吃下去。到了下午,才好些。”词语解释:午桥泉石 拼音:wǔ qiáo quán shí
唐 宰相 裴度 因不满宦官擅权,于 洛阳 郊外建 午桥庄 别墅,日以泉石诗酒自娱。后因以“午桥泉石”为山林隐居之典实。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 谢方叔 惠国 ,自 寳祐 免相,归 江西 寓第,从容午桥泉石凡一纪餘。”参见“ 午桥庄 ”。
词语解释:午桥庄 拼音:wǔ qiáo zhuāng
唐 宰相 裴度 的别墅名。至 宋 为 张齐贤 所有。其地在今 河南 洛阳 。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诗:“只添丞相阁,不改 午桥庄 。”《宋史·张齐贤传》:“归 洛 ,得 裴度 午桥庄 ,有池榭松竹之盛,日与亲旧觴咏其间,其意旷适。”亦省称“ 午桥 ”。 唐 刘禹锡 《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诗:“君过 午桥 回首望, 洛城 犹自有残春。” 宋 陈与义 《临江仙》词:“忆昔 午桥 桥上饮,坐中都是豪英。”参见“ 午桥泉石 ”。
词语解释:午桥泉石 拼音:wǔ qiáo quán shí
唐 宰相 裴度 因不满宦官擅权,于 洛阳 郊外建 午桥庄 别墅,日以泉石诗酒自娱。后因以“午桥泉石”为山林隐居之典实。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 谢方叔 惠国 ,自 寳祐 免相,归 江西 寓第,从容午桥泉石凡一纪餘。”参见“ 午桥庄 ”。词语解释:午校 拼音:wǔ xiào
中午上课的学校。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为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所办的补习学校之一。词语解释:午朝门 拼音:wǔ cháo mén
见“ 午门 ”。
词语解释:午门 拼音:wǔ mén
亦称“ 午朝门 ”。 帝王宫城的正门,是群臣待朝或候旨的地方。 唐 王建 《春日午门西望》诗:“百官朝下午门西,尘起春风过玉堤。” 明 徐霖 《绣襦记·策射头名》:“三叩头,平身,试士退班午门之外。”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众卿且退,午门候旨。”《中国民间故事选·孟姜女的故事》:“大家都跑到午朝门外。”词语解释:午晌
晌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