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末字词组
良医名医蛇医高医行医三折股为良医带下医疾医
神医卢医俗医谢医兽医俗不可医死病无良医痹医
庸医世医就医讳疾忌医乳医保外就医明医病笃乱投医
求医太医天医军医延医法医恒医病急乱投医
大医上医解医凡医凉医市医御医 
国医三医中医食医校医牙医君子医 
秦医众医死马医久病成医铃医游医缺医 
巫医儒医宣医久病成良医先医施医西医 
马医俚医侍医蓐医三折肱为良医投医疡医 

词语解释:良医  拼音:liáng yī
(1).医道高明的医生。《左传·定公三十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汉 王充 《论衡·率性》:“古贵良医者,能知篤剧之病所从生起,而以针药治而已之。” 清 姚鼐 《良医行》:“自古良医多出 秦 ,孝廉晚出当其伦。”
(2).犹上医。比喻贤能的政治家。 唐 罗隐 《送溪州使君》诗:“兵寇伤残国力衰,就中南土藉良医。”参见“ 上医 ”。
词语解释:上医  拼音:shàng yī
(1).高明的医生。《魏书·彭城王传》:“ 徐謇 当世之上医也。”《新唐书·方技传·许胤宗》:“古之上医,要在视脉,病乃可识。” 明 王文禄 《〈医先〉序》:“上医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易而无迹,治已病劳而罔功。” 康有为 《大同书》癸部第二章:“若其气尽,呻吟太苦,众医脉之,上医脉之,知其无救,则电气尽之,俾其免临死呻吟之奇苦焉。”
(2).比喻贤能的政治家。《国语·晋语八》:“ 文子 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上医医国;其次,下医医疾。” 清 钱谦益 《范司马参机奏疏序》:“三折肱知为良医,上医医国,岂不信哉!”
词语解释:神医  拼音:shén yī
医术精妙的人。《列子·力命》:“ 季梁 得疾,七日大渐……﹝医﹞ 卢氏 曰:‘汝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由鬼;禀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药石其如汝何?’ 季梁 曰:‘神医也。’重貺遣之。” 唐 元稹 《阳城驿》诗:“神医不言术,人瘼曾暗瘳。”
词语解释:庸医  拼音:yōng yī
医术不高明的医生。 宋 苏轼 《策略一》:“此庸医之所以为无足忧,而 扁鹊 、 仓公 之所望而惊也。” 清 唐甄 《潜书·任相》:“一饮之而不良,再饮之而无效,三饮之而疾不去者,必庸医也。” 清 龚自珍 《饮少宰王定九丈宅少宰命赋诗》:“杀人何必尽砒附?庸医至矣精消亡。”
词语解释:求医  拼音:qiú yī
请求医治。《庄子·天地》:“ 有虞氏 之药疡也,秃而施髢,病而求医。”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参寥求医》:“ 参寥子 病,求医於 胡 。”《羊城晚报》1983.1.13:“﹝ 张云 ﹞由哥哥陪伴着,从 江苏省 宝应县 来到 广州 求医。”
词语解释:大医  拼音:dà yī
太医。《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皇后免身后, 衍 ( 淳于衍 )取附子,并合大医大丸,以饮皇后。”
词语解释:国医  拼音:guó yī
(1).国内最杰出的医生。《宋史·高若讷传》:“ 若訥 彊学善记,自 秦 汉 以来诸传记无不该通……因母病,遂兼通医书,虽国医皆屈伏。”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譬之诊脉者,标病环集,举不足顾,惟以攻虚邪而固根本为上,斯国医也哉!” 阳兆鲲 《感近事赠亚子》诗:“此身不合投人界,到此良难觅国医。”
(2).指御医。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医卜》:“国医,此名医中选差,充诊御脉,内宿祗应,此是翰林金紫医官。”
(3).中医的旧称。 郑振铎 《论武侠小说》:“于是,‘国’字号的东西,又蜂然的遭逢时会,一时并起,自国学以至国医,自国术以至武侠小说。”
词语解释:秦医  拼音:qín yī
(1).指 扁鹊 。古之良医。《尸子·治天下》:“弱子有疾,慈母之见 秦 医也,不争礼貌。”《韩非子·说林下》:“ 秦 医虽善除,不能自弹也。”
(2).泛指良医。 唐 颜真卿 《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南中污下,遂得气疾,先大夫怜其寖剧,命访 秦 医。”
词语解释:巫医  拼音:wū yī
(1).古代以祝祷为主或兼用一些药物来为人消灾治病的人。《逸周书·大聚》:“乡立巫医,具百药以备疾灾。”
(2).巫师和医师。《论语·子路》:“ 子 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恆,不可以作巫医。善夫!’” 邢昺 疏:“巫主接神除邪,医主疗病。”《汉书·郊祀志上》:“ 文成 死明年,天子病 鼎湖 甚,巫医无所不致。” 唐 韩愈 《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词语解释:马医  拼音:mǎ yī
专治马病的兽医。《列子·说符》:“从马医作役而假食。”《汉书·货殖传》:“ 张里 以马医而击钟。” 清 黄景仁 《定风波·和余少云》词:“任马医脂贩,鸣鐘列鼎,那觅牛心炙。”
词语解释:名医  拼音:míng yī
著名的医生。《汉书·杜延年传》:“ 昭帝 末,寝疾,徵天下名医。”《红楼梦》第九六回:“无奈这个地方没有名医,误用了药,一剂就死了。”《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八回:“ 龙中丞 更是急的了不得,令人出去遍访名医,争奈总没有一个看的对的。”
词语解释:卢医  拼音:lú yī
(1). 春秋 时名医 扁鹊 的别称。 唐 杨玄操 《〈难经〉序》:“《黄帝八十一难经》者,斯乃 勃海 秦越人 之所作也……以其与 轩辕 时 扁鹊 相类,乃号之为 扁鹊 ,又家於 卢国 ,因命之曰 卢医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都来四十字,治病赛 卢医 。”
(2).泛称良医。《说郛》卷七四引 南朝 齐 褚澄 《褚氏遗书》:“ 尼父 删经,三坟犹废, 扁鹊 卢 出, 卢医 遂多。” 明 卢象昇 《与少司成吴葵庵书》之八:“使庸医妄投药剂,嗜慾朘其元神, 卢医 望而却走,然后再从而往治,其能几倖万一乎!”
词语解释:世医  拼音:shì yī
世代行医的人。语出《礼记·曲礼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汉书·游侠传·楼护》:“父世医也, 护 少随父为医 长安 。”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沉孟端》:“ 沉孟端 先生 方学 ,虽本世医,而通知古今,有儒者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 南朝 士人重视医学,往往世代相传,名医辈出, 许智藏 就是为 隋炀帝 治病的南方著名世医。”
词语解释:太医  拼音:tài yī
古代宫廷中掌管医药的官员。 周 官有医师, 秦 汉 有太医令丞, 魏 、 晋 、 南北朝 沿置。 隋 置太医署令。 宋 有医官院, 金 改称太医院,置提点为长官。 明 清 相沿,长官称为院使。亦以泛称皇家医生。 宋 元 以后用为对一般医生的敬称。《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 永平 元年, 彊 病, 显宗 遣中常侍鉤盾令将太医乘驛视疾。”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请箇好太医,看他证候咱。”《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许多太医下药;病只有增无减。”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皓 (启目,摇头):‘不, 罗太医 好用 唐 朝的古方,那种金石虎狼之药,我的年纪、体质--’(不愿说下去,叹口气,闭眼轻咳)。”
词语解释:上医  拼音:shàng yī
(1).高明的医生。《魏书·彭城王传》:“ 徐謇 当世之上医也。”《新唐书·方技传·许胤宗》:“古之上医,要在视脉,病乃可识。” 明 王文禄 《〈医先〉序》:“上医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易而无迹,治已病劳而罔功。” 康有为 《大同书》癸部第二章:“若其气尽,呻吟太苦,众医脉之,上医脉之,知其无救,则电气尽之,俾其免临死呻吟之奇苦焉。”
(2).比喻贤能的政治家。《国语·晋语八》:“ 文子 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上医医国;其次,下医医疾。” 清 钱谦益 《范司马参机奏疏序》:“三折肱知为良医,上医医国,岂不信哉!”
词语解释:三医  拼音:sān yī
指古名医 矫氏 、 俞氏 、 卢氏 。《列子·力命》:“ 季梁 得疾,七日大渐……终謁三医:一曰 矫氏 ,二曰 俞氏 ,三曰 卢氏 ,诊其所疾。”后泛指良医。 唐 黄滔 《祭南海南平王》:“胡二竖之亟攻,竟三医之莫救。” 宋 陆游 《羸疾》诗:“但当名百药,那更謁三医。”
词语解释:众医  拼音:zhòng yī
一般医生;庸医。《列子·力命》:“ 矫氏 谓 季梁 曰:‘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病由飢饱色欲。精虑烦散,非夭非鬼。虽渐,可攻也。’ 季梁 曰:‘众医也。亟屏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众医不知,以为大虫,不知伤脾。”《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齐 北宫司空命妇 出於 病,众医皆以为风入中。”
词语解释:儒医  拼音:rú yī
旧时称儒生之行医者。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谢与权医》:“有 蘄 人 谢与权 ,世为儒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刘大成》:“ 文登 生员 刘大成 以儒医耆德,为乡党所推,董修学宫。” 邹韬奋 《无所不专的专家》:“医生原是一种很专门的职业,但在医字之上却加一个‘儒’字,称为‘儒医’,儒者是读书人也。于是读书人不但可以‘出将入相’,又可以由旁路一钻而做‘医’。”
词语解释:俚医  拼音:lǐ yī
医术粗浅的民间医生。 宋 陆游 《游昭牛图》诗:“俚医灌药美水草,老巫訶禁祓不祥。”
词语解释:蛇医  拼音:shé yī
亦作“虵医”。
(1).蝾螈的别名。《方言》第八:“守宫…… 南楚 谓之蛇医,或谓之蠑螈。”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蝘蜓,一曰守宫,一曰龙子,善於树上捕蝉食之,其五色长大者,名为蜥蜴,其短而大者名为蠑螈,一曰蛇医。” 宋 苏轼 《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长笑虵医一寸腹,衔冰吐雹何时足。”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击瓮》:“ 王彦威 镇 汴 ,夏旱, 李玘 过 汴 ,因宴, 王 以旱为言, 李 醉曰:欲雨甚易耳,可求蛇医四头,石瓮二枚。每瓮实以水,浮二蛇医,以木盖密泥之,分置於闹处……旧説,龙与蛇医为亲家焉。”
(2).指专治蛇咬伤的医生。如:许多部队的医疗队还主动登门向有经验的中医、草医、蛇医求教,搜集了大量的秘方、偏方。
词语解释:俗医  拼音:sú yī
庸医,医道平庸的医生。 宋 陆游 《省事》诗:“心安闲梦少,病去俗医疏。”
词语解释:就医  拼音:jiù yī
求医治病。《史记·黥布列传》:“ 布 所幸姬疾,请就医。”《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佗 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 巴金 《灭亡》第八章:“最近她患了病,她底婶母带她到 巴黎 就医。”
词语解释:天医  拼音:tiān yī
(1).太医,御医。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圣情忧軫,起坐失次。天医内官,相继旁午。”
(2).仙医。亦指迷信所言天医日。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我瞻而思,是其天医者邪?”《协纪辨方书·义例二·成》:“天医者,天之巫医,其日宜请药避病,寻巫祷祀。”
词语解释:解医  拼音:jiě yī
亦作“ 解翳 ”。 解开装弓弩矢的器具。谓检查其弓箭。《说文·匚部》“医”字下引《国语》:“兵不解医。”今本《国语·齐语》作“兵不解翳”。 韦昭 注:“翳,所以蔽兵也。”
词语解释:中医  拼音:zhōng yī
(1).指中等的医术或医生。 唐 柳宗元 《愈膏肓疾赋》:“夫上医疗未萌之兆,中医攻有兆之者。”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不服药,胜中医。’此语虽不可通行,然疾无甚苦,与其为庸医妄投药,反害之,不得为无益也。” 清 唐甄 《潜书·除党》:“何必 扁鹊 ?苟达其故,中医皆能治之。”
(2). 中国 传统的医学。 郑观应 《盛世危言·医道》:“ 日本 素学中医,今亦参用西法,活人无算。” 毛泽东 《书信选集·致杨尚昆》:“今后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学习班,由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领导负责办理。”
(3).指用 中国 医学理论和医疗方法治病的医生。 邹韬奋 《潘老太太与中医》:“仅就 上海 一埠而论,中医有二千人,药铺有三百家。”
符合医理。《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於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传奇中宾白之繁,实自予始……与其留餘地以待增,不若留餘地以待减。减之不当,犹存作者深心之半,犹病不服药之得中医也。”
词语解释:死马医  拼音:sǐ mǎ yī
谓病已无望,犹姑试医治。常喻最后的尝试。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世俗无可奈何,尚欲救之者,谓之死马医。”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死马医》:“有名士为 泗 倅者,卧病既久。其子不慧。郡有太医生 杨介 ,名医也。适自都下还,众令其子謁之……其子曰:‘大人疾势虽淹久,幸左右一顾,且作死马医也。’闻者无不絶倒。”
词语解释:宣医  拼音:xuān yī
皇帝宣旨派遣的医生。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宣医丧命敕葬破家》:“京师语曰:‘宣医丧命,勑葬破家。’盖所遣医官云:某奉勑来,须奏服药加减次第,往往必令饵其药,至死而后已。”
词语解释:侍医  拼音:shì yī
为帝王及皇室成员治病的宫廷医师。《战国策·燕策三》:“ 荆軻 逐 秦王 ……是时,侍医 夏无且 以其所奉药囊提 軻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唐安 来学,臣 意 教以五诊上下经脉……未成,除为 齐王 侍医。”《后汉书·李固传》:“﹝ 梁冀 ﹞遂令左右进鴆,帝苦烦甚……语未絶而崩。 固 伏尸号哭,推举侍医。”
词语解释:高医  拼音:gāo yī
良医。《新唐书·方技传·甄权》:“以母病,与弟 立言 究习方书,遂为高医。”
词语解释:谢医  拼音:xiè yī
谢绝医疗。 宋 苏轼 《盖公堂记》:“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气完而食美矣。”
词语解释:讳疾忌医  拼音:huì jí jì yī
(1).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清 钱谦益 《第五问》:“夫庸医之诊病也,一言而中,则病者改容而听之,何也?以为庸医不足信,而讳疾忌医者,其病必不可为也。”
(2).比喻掩饰缺点错误,害怕批评,不愿改正。 元 胡助 《月食遇雨》诗:“市人闻此言,开口笑咍咍,或疑上天公,讳疾忌医深閟埋。”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中》:“西报谓:‘ 中国 固守成法,科目政治决难更改。纵深知积弊,择泰西之善者行之,然讳疾忌医,不肯实心实力。’” 巴金 《探索与回忆·再谈探索》:“我说未治好的伤痕比所谓伤痕文学更厉害,更可怕,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不能讳疾忌医。”
词语解释:军医  拼音:jūn yī
军队中担任卫生医疗工作的军官。一般由受过系统的军医教育或具有军队卫生医疗工作经验的人员充任。 耿龙祥 《入党》:“那时我当师部的军医,他当一团的团长。”
词语解释:凡医  拼音:fán yī
平庸的医生。《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凡医咸言背及匈藏之间不可妄针,针之不可过四分,而 阿 针背入一二寸,巨闕匈藏乃五六寸,而病皆瘳。”
词语解释:食医  拼音:shí yī
周 代掌管宫廷饮食滋味温凉及分量调配的医官。《周礼·天官·食医》:“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 孙诒让 正义:“此云百羞百酱,亦举成数也。此并庖人共其物,内饔割亨煎和之,膳夫馈之,食医唯掌其调和齐量而已。”
词语解释:久病成医  拼音:jiǔ bìng chéng yī
病久了,对药性和病理了解得较多,好像医生一样
词语解释:久病成良医  拼音:jiǔ bìng chéng liáng yī
谓人病久,熟悉病理药性,就能成为好医生。语本《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楚辞·九章·惜诵》:“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乃知其信然。” 王逸 注:“言人九折臂,更歷方药,则成良医,乃自知其病。” 李潮 《春寒》:“久病成良医,我现在比心脏病专家还高明。”
词语解释:蓐医  拼音:rù yī
产科医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有一蓐医,适在其家,见其事,后至御史之家,因语及之。”
词语解释:行医  拼音:xíng yī
从事医业,做医生。《元典章·吏部三·医官》:“除医学生员外,应有係隶籍医户,及但有行医之家,皆是医业为生。”《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他家祖上几十代行医,广积阴德,家里也挣了许多田产。”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他先前行医也还赚几个额外的钱。”
词语解释:兽医  拼音:shòu yī
古指掌疗兽病之官。后泛指治疗家畜家禽疾病的医生。《周礼·天官·兽医》:“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旧唐书·职官志三》:“兽医掌疗马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兽医》:“世以疗马者曰兽医,疗牛者曰牛医。《周礼·天官·冢宰篇》‘兽医下士八人’注:‘兽,牛马之属。’按此,则疗牛者亦当曰兽医矣。”《水浒传》第七十回:“ 张清 在 宋公明 面前,举荐 东昌府 一个兽医。” 沉从文 《牛》:“它希望它的脚快好,就是让凶恶粗暴不讲理的兽医揉搓一阵也很愿意。”
词语解释:乳医  拼音:rǔ yī
古代称产科医生。《汉书·霍光传》:“ 显 爱小女 成君 ,欲贵之,私使乳医 淳于衍 行毒药杀 许 后。” 颜师古 注:“乳医,视产乳之疾者。”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盱眙道人》:“妇将就蓐, 恂 出外唤人呼乳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猪嘴道人》:“后访乳医尝出入太守家者,使密扣。”
词语解释:延医
请医生
词语解释:凉医
凉甜酒
词语解释:校医  拼音:xiào yī
在学校中工作的医生。
词语解释:铃医  拼音:líng yī
旧时游走各处,手摇串铃召唤病家治病的医生。又称走方郎中。
词语解释:先医  拼音:xiān yī
古代传说 太昊 伏羲氏 、 炎帝 神农氏 和 黄帝 轩辕氏 曾发明医药,故旧时祀为先医。《清会典·太医院·御医以下职掌》:“祭先医则分献。”原注:“每年二月、十一月上甲日,於本院之 景惠殿 祭先医。”
词语解释:三折肱为良医  拼音:sān zhé gōng wéi liáng yī
《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谓多次折断手臂,就能懂得医治折臂的方法。后多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孔丛子·嘉言》:“夫三折肱为良医, 梁丘子 遇虺毒而获疗,诸有与之同疾者,必问所以已之之方焉。” 宋 陈善 《扪蝨新话·文贵精工》:“大抵文以精故工,以工故传远。三折肱始为良医,百步穿杨始名善射,其可传者,皆不苟者也。” 清 钱谦益 《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世有好学深思之君子,必不敢易视 太史公 之史以为可学,必不敢薄视公以后之史而以为不足学;三折肱知为良医,而喟然三叹也。”
词语解释:三折股为良医  拼音:sān zhé gǔ wéi liáng yī
同“ 三折肱为良医 ”。 唐 欧阳詹 《送洪孺卿赴举序》:“三折股为良医。予五升词场,四遭掎摭,是以窃知乎文则。”
词语解释:俗不可医  拼音:sú bù kě yī
人若庸俗,则不可救药。语出 宋 苏轼 《于潜僧绿筠轩》诗:“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词语解释:保外就医  拼音:bǎo wài jiù yī
在押的未决犯(罪大恶极的除外),被判处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严重疾病者,找人担保,并经批准,暂不羁押,可在外医疗。保外就医期间,可以折抵刑期。
词语解释:法医  拼音:fǎ yī
法院中专门负责用法医学知识检验并鉴定涉及法律问题的人体组织及有关物证材料,协助审理案件的专业医务人员。
词语解释:市医  拼音:shì yī
市井中行医者。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北方人市医皆称衙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这个人絶没有一点 上海 市医习气,如果要请,兄弟再加个条子,包管即刻就来。”
词语解释:牙医  拼音:yá yī
牙科医生。
词语解释:游医  拼音:yóu yī
无固定诊所四方行医的人
词语解释:施医  拼音:shī yī
(1).进行医治。《太平御览》卷七二○引《老子养生要诀》:“是以志人上士当施医於未病之间,不追修施於既败之后。”
(2).谓免费给人治病。
词语解释:投医  拼音:tóu yī
就医。《红楼梦》第五七回:“ 紫鹃 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 宝玉 笑道:‘所谓病急乱投医了。’”
词语解释:带下医  拼音:dài xià yī
指妇科病医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 名闻天下。过 邯郸 ,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 雒阳 ,闻 周 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 咸阳 ,闻 秦 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参见“ 带下 ”。
词语解释:带下  拼音:dài xià
(1).古代称妇科疾病。中医学以为带脉环绕人体腰部一周,犹如腰带。凡带脉以下,名曰“带下”,故妇科病统称之为“带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妇人之病……此皆带下,非鬼神。” 尤在泾 纂注:“带下者,带脉之下,古人列经脉为病,凡三十六种,皆谓之带下病,非今人所谓赤白带下也。”
(2).特指妇女阴道中流出黏腻液体的病症。因颜色不同,而有白带、赤带、赤白带、黄带、青带、黑带、五色带之别。多由阴道炎、宫颈糜烂、宫颈炎或盆腔炎引起。
词语解释:死病无良医  拼音:sǐ bìng wú liáng yī
比喻无法挽救。《孔丛子·执节》:“ 新垣固 谓 子顺 曰:‘……子何去之速也。’答曰:‘以无异政,所以自退也。且死病无良医。今 秦 有吞食天下之心,以义事之,固不获安;救亡不暇,何化之兴?’”
词语解释:明医  拼音:míng yī
(1).通晓医学。《辽史·萧胡笃传》:“曾祖 敌鲁 ,明医。人有疾,观其形色即知病所在。”
(2).高明的医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书凡一卷, 金 易州 明医 张元素 所著。”《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若请个明医来看,或者还有救星,也不可知。”
(3). 清 末维新派提出的考试科目名。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明医一科,以能通全体学,识万国药方,知中西病名证治者为及格。”
词语解释:恒医  拼音:héng yī
一般的医生。 汉 王充 《论衡·恢国》:“是故微病恆医皆巧,篤剧 扁鹊 乃良。”亦特指庸医。 明 宋濂 《赠郑院判序》:“法宜鍼而责我以砭,法宜实而责我以虚,乖迕拘执,卒之与恆医无异,是岂医之罪哉,势使然也。”
词语解释:御医  拼音:yù yī
宫廷医师。又称太医。《晋书·齐献王攸传》:“帝遣御医诊视。” 唐 张说 《夏州大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詔御医 孟默 朝夕诊视。” 明 唐顺之 《旸谷吴公传》:“自医士十日而迁御医,自御医三月而迁院判。” 巴金 《长生塔》:“有几个很出色的御医给他诊断。”
词语解释:君子医  拼音:jūn zǐ yī
术精德高的名医。 清 魏禧 《姜贞毅先生传》:“名医 吕邦相 夜视公曰:‘杖青痕过膝者不治。吾以刀割创处,七日而痛,为君贺矣。’半月,去败肉斗许乃甦。 邦相 曾活 黄公 道周 廷杖,京师号君子医也。”
词语解释:缺医  拼音:quē yī
缺乏医师;没有医师到场。例如:缺医少药的农村。
词语解释:西医  拼音:xī yī
(1).从 欧 美 各国传入的医学。与中医学相对而言。 巴金 《寒夜》十四:“妻相信西医,主张请大川银行的医药顾问。”
(2).运用西医学的理论与技术治病的医生。
词语解释:疡医  拼音:yáng yī
(1). 周 代医官之一。后世指治疮伤的外科医生。《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南皮 疡医某,艺颇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毛大福》:“ 太行 毛大福 ,疡医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九节:“《周礼·天官》冢宰属官有医师(大医生)、食医(掌调饮食)、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又有兽医,这是官医的分类。”
(2).喻不敢直言帝王过失的臣子。 清 唐甄 《潜书·抑尊》:“其下焉者,攻帝族,攻后族,攻宠贵,是疡医也,君何赖乎有此直臣,臣何贵乎有此直名?”
词语解释:疾医  拼音:jí yī
古代医官名。约略相当于后世的内科医生。《周礼·天官·疾医》:“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 孙诒让 正义:“疾医,若今之内科医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九节:“《周礼·天官》冢宰属官有医师(大医生)、食医(掌调饮食)、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又有兽医,这是官医的分类。”
词语解释:痹医  拼音:bì yī
诊治痹病的医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过 雒阳 ,闻 周 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
词语解释:病笃乱投医  拼音:bìng dǔ luàn tóu yī
同“ 病急乱投医 ”。 鲁迅 《二心集·知难行难》:“做牢靠的时候是‘偃武修文’,粉饰粉饰;做倒霉的时候是又以为他们真有‘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再问问看,要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见于《红楼梦》上的所谓‘病笃乱投医’了。”
词语解释:病急乱投医  拼音:bìng jí luàn tóu yī
病情危急不审医术善否即求诊治。亦以喻事势危急盲目求援。《红楼梦》第五七回:“‘昨日夜里咳嗽的可好些?’ 紫鹃 道:‘好些了。’ 寳玉 笑道:‘阿弥陀佛!寧可好了罢!’ 紫鹃 笑道:‘你也唸起佛来,真是新闻!’ 寳玉 笑道:‘所谓病急乱投医了。’” 茅盾 《尚未成功》:“但是好像病急乱投医,他姑且把这‘老生常谈’看下去。” 鲁彦周 《廖仲恺》:“先生身上也产生了对前一阶段我们革命方略的怀疑,有一种病急乱投医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