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首字词组
医国医手医缓医学医署医济医圣医缘
医王医经医生医嘱医谱医案医婆医药局
医治医工医士医无闾医德医理医妇医家有割股之心
医方医门医巫医隐医道医学博士医护 
医药医卜医闾医算医话医匠医禳 
医师医和医疗医草医药博士医剂医疗体育 
医书医家医院医巫闾山医部医务医科 
医人医术医流医官医方明医博士医养 

词语解释:医国  拼音:yī guó
(1).谓为国除患祛弊。《国语·晋语八》:“上医医国,其次疾人。” 宋 苏轼 《端午帖子词·太皇太后阁之四》:“愿储医国三年艾,不作沉 湘 《九辩》文。” 明 唐寅 《秦楼月·谢医》词:“刀圭信手就囊拈,能事在医人医国。”
(2).指医术高明。《西游记》第六八回:“高徒既不知医,他怎肯揭我榜文,教寡人亲迎?断然有医国之能也。” 清 钱谦益 《赠建昌痔医黄岐彬》诗:“疡医本是天官属,医国方须肘后传。”
词语解释:医王  拼音:yī wáng
医术极精的人。多用以比喻诸佛或高僧等。 唐 陈子昂 《谢药表》:“室殊方丈,同问疾之荣;施等医王,感 能仁 之惠。”《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寧肯江湖逐舟子,肯从宝地礼医王。医王本慈悯,慈悯怜羣品。” 清 龚自珍 《与江居士笺》:“人小疾痛,医以方药,亦感恩力,况足下教我求无上医王乎?”
词语解释:医治  拼音:yī zhì
治疗。《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 淳于意 ﹞即告其人曰:‘死,不治。适其共养,此不当医治。’” 宋 陆游 《快晴》诗:“新阳苏醒春前柳,轻暖医治雪后梅。” 巴金 《要不要制订“文艺法”》:“我们是在一面医治创伤、一面奋勇前进的时候,我们应当鼓足干劲,充满信心,但是绝不能够自我陶醉,忘记昨天。”
词语解释:医方  拼音:yī fāng
(1).医生和方士。《史记·货殖列传》:“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
(2).医术,医道。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医方之事,取妙极难。”《通志·总序》:“医方则有脉经,有灸经,有本草,有方书,有炮炙,有病源,有妇人,有小儿。”
(3).医书;医疗处方。《北史·艺术传下·许智藏》:“祖 道幼 ,常以母疾,遂览医方,因而究极,时号名医。”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太宗 閲医方,见《明堂图》,人五臟之系咸附於背……乃詔不得笞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六回:“人家请了 上海县 官医来,评论他的医方,指出他药不对症的凭据,便要去告他。”
词语解释:医药  拼音:yī yào
(1).医术与药物。《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自 意 少时,喜医药,医药方试之多不验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医药攻病,各有所主。”《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一来见他医药神效如旧,二来容颜不老,也如旧日。”
(2).医治,治疗。《司马法·仁本》:“敌若伤之,医药归之。” 宋 岳飞 《乞解军务第二札》:“伏望陛下……特许退休,就营医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顾生》:“ 江 南 顾生 ,客 稷下 ,眼暴肿,昼夜呻吟,罔所医药。”
词语解释:医师  拼音:yī shī
(1).古代执掌医务的官。《周礼·天官·医师》:“医师,掌医之政令。”《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便唤医师寻妙药,即求方术拟案(安)魂。”《元典章·礼部五·医学》:“各处有司广设学校,为医师者,命一通晓经书良医主之。”
(2).医生。今指受过高等医学教育或长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经卫生部门审查合格的高级医务卫生人员。 汉 应劭 《风俗通·穷通·司徒中山祝恬》:“诸生曰:‘今君所苦沉结,困无医师,闻 汲 令好事,欲往语之。’” 宋 梅尧臣 《闻刁景纯侍女疟已》诗:“医师尤饮食,冷滑滞在脾。”
词语解释:医书  拼音:yī shū
关于医学的书。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伎术医卜·医书》:“ 黄帝 命 雷公 、 岐伯 教制九鍼,著《内外经》《素问》之书咸出焉。” 明 刘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 若愚 ﹞废儒业,读医书,习养生家言。”
词语解释:医人  拼音:yī rén
医生。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一日后宫有疾,召医人侍汤药。”《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医人未必尽知医,却是将机便就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董生》:“至友人所,坐有医人,善太素脉,遍诊诸客。”
词语解释:医手
医术高明者
词语解释:医经  拼音:yī jīng
中医学理论的经典著作。《汉书·艺文志》:“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明 吴承恩 《〈诸史将略〉序》:“夫兵家之法,犹奕旨医经,而史氏所载,则棋之势,药之方也。”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医经《素问》,当属 秦 汉 之间。”
词语解释:医工  拼音:yī gōng
原为官名,指官医。后泛指一般医生。《后汉书·第五伦传》:“ 建武 二十七年,举孝廉,补 淮阳国 医工长,随王之国。”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生附子之毒能杀人,人固知之矣。而医工或劝人服者,惟生黑豆和合,可以紓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医术》:“ 沂 故山僻,少医工。”
词语解释:医门  拼音:yī mén
犹医家。《庄子·人间世》:“ 回 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唐 罗隐 《丁亥岁作》诗:“病想医门渴望梅,十年心地仅成灰。”
词语解释:医卜  拼音:yī bǔ
(1).医生和卜人。 宋 梅尧臣 《读〈司马季主传〉赠何山人》诗:“日闻古贤哲,必与医卜邻。”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农家者流,专言实业,食货利用,以重养生之本;而工商之经营,医卜之方术属焉。”
(2).医疗和卜筮。 宋 陈亮 《陈元嘉墓志铭》:“ 縉云 陈君 元嘉 ,以其读书之餘,凡山经地志医卜方技之书, 黄帝 、 岐伯 之所答问, 郭璞 、 吕才 之所论注,无不熟復而究切之。” 明 罗日褧 《咸宾录·西夷志一·天竺》:“阴阳、医卜、艺技大类中国。” 康有为 《〈日本杂事诗〉序》:“自《水经注》外,惟方伎医卜歌诀,尚有见者。”
词语解释:医和  拼音:yī hé
春秋 时 秦国 良医。医为职业称谓, 和 是名字。据《左传·昭公元年》载,他曾倡论阴、阳、风、雨、晦、明为“六气”,谓“六气”太过,可引起不同疾病。曾为 晋平公 治病,以为其疾不可治。 赵孟 以为良医。见《左传·昭公元年》。后借指良医。《旧唐书·懿宗纪》:“自秋已来,忽尔婴疹,坐朝既闕,踰旬未瘳。六疾斯侵,万机多旷, 医和 无验,以至弥留。” 宋 黄庭坚 《古诗上苏子瞻》之二:“ 医和 不并世,深根且固蔕。”
词语解释:医家  拼音:yī jiā
(1).医生。《汉书·黥布传》:“ 布 有所幸姬病,就医。医家与中大夫 賁赫 对门。”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医家有五运六气之术。”《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 严监生 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2).指医学家。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
词语解释:医术  拼音:yī shù
医疗技术。《晋书·裴頠传》:“ 頠 通博多闻,兼明医术。”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方君墓志铭》:“其上世业医,其尊府或口授以医术,即能窥见其精微。” 叶圣陶 《祖母的心》:“至于医术被轻视的愤愤,随即完全消释;这原是干本以外的枝叶,自不足数。”
词语解释:医缓  拼音:yī huǎn
(1). 春秋 时 秦国 良医。《左传·成公十年》:“公( 晋侯 )疾病,求医於 秦 。 秦伯 使 医缓 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2).泛指良医。 唐 温庭筠 《上杜舍人启》:“陋容须托於媒扬,沉痼宜蠲於 医缓 。” 元 刘詵 《霰雪和彭经历琦初》之一:“坐悯民瘼深,谁与觅 医缓 。”
词语解释:医生  拼音:yī shēng
(1).古代从官学中学医肄业的人。《唐六典·太医署》:“医生四十人,典学二人。” 李林甫 注:“ 后周 医正有医生三百人, 隋 太医有生一百二十人,皇朝置四十人。”《元典章·礼部五·医学》:“各处有司广设学校,为医师者,命一通晓经书良医主之,集后进医生讲习《素问》《难经》、 仲景 、 叔和 脉诀之类。”
(2).掌握医药知识、以治病为业的人。 宋 范成大 《书事》诗之二:“门外虽无车辙,医生卜叟犹来。”《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以后, 王氏 的病渐渐重将起来。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并不见效。” 曹禺 《雷雨》第二幕:“ 周蘩漪 :你跟老爷说,说我没有病,我自己并没要请医生来。”
(3).指医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一章:“大夫原不会医生,误被都人唤此名。”
词语解释:医士  拼音:yī shì
(1).医生。 宋 唐容 《真仙岩题名》:“ 零陵 唐容可大 ,以 端平 丙申,清明日携二子 亮 元 ,游 真僊巖 ,同来者医士 蒋劼 。”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浑家 李氏 ,是 华州 华阴县 人氏,他是箇医士人家女儿。”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伊孛生 ﹞假《社会之敌》以立言,使医士 斯托克曼 为全书主者,死守真理,以拒庸愚,终获羣敌之謚。”
(2).受过中等医学教育或具有同等能力、经国家卫生部门审查合格的负医疗责任的医务工作者。
词语解释:医巫  拼音:yī wū
治病的人。古代医生往往兼用巫术治病,故称。《汉书·晁错传》:“为置医巫,以救疾病。”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地无医巫,药石万里,病者有百死一生之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我岂医巫厌胜者?汝自欲捧心傚 西子 耳。”
词语解释:医闾  拼音:yī lǘ
见“ 医巫閭山 ”。
词语解释:医巫闾山  拼音:yī wū lǘ shān
山名。在 辽宁省 北镇县 西,人呼为 广宁山 ,主峰名 望海山 。为 阴山 山脉分支。 清 魏源 《题〈东丹王射鹿图〉》诗:“ 东丹 有国号 人皇 , 医巫閭山 万卷堂。”亦省称“ 医閭 ”。 清 严沆 《怀季天中辽左》诗:“ 鸭緑 流澌春水下, 医閭 积雪暮寒餘。”《广阳杂记》卷二引 清 钱驭少 《居庸关》诗之二:“餉输沧海千艘粟,门接 医閭 万仞天。”
词语解释:医疗  拼音:yī liáo
(1).医治。《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 玉 仁爱不矜,虽贫贱廝养,必尽其心力,而医疗贵人,时或不愈。” 宋 苏轼 《乞医疗病囚状》:“专掌医疗病囚,不得更充他役。”
(2).疾病的治疗。 毛泽东 《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 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如:医疗队;公费医疗。
词语解释:医院  拼音:yī yuàn
(1).即太医院。掌医药的官署。 隋 置太医署, 宋 改太医局, 元 改太医院, 明 清 因之。《再生缘》第二一回:“又召那,医院诸人跪奉觴。”
(2).以治疗病人为主要任务并设有病房的医疗机构。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英吉利考》:“城外为大医院,国中就医者以千计。”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我不信!’ 石得富 直到这里还不想进医院。”
词语解释:医流  拼音:yī liú
指医生,医家。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 武肃王 左右筭术、医流,无非名士。”
词语解释:医学  拼音:yī xué
(1).古代培养医药人才的机构。《旧唐书·太宗纪上》:“﹝ 贞观 三年﹞九月癸丑,诸州置医学。”《宋史·选举志三》:“医学,初隶太常寺, 神宗 时始置提举判局官及教授一人,学生三百人。” 元 揭傒斯 《增城三皇庙记》:“然后三皇之祀始尊,医学之教始行。”
(2).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商太医》:“ 商 院判 景霨 , 浙江 人,为 文毅公 十世孙,工医学,用方精粹,每多奇效。”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 中国 ,就是希望 中国 有新的医学。”
词语解释:医嘱  拼音:yī zhǔ
医师根据病情的需要,对病人在饮食、用药、化验等方面的指示。
词语解释:医无闾  拼音:yī wú lǘ
即 医巫闾山 。《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北曰 幽州 ,其山镇曰 医无閭 。” 郑玄 注:“ 医无閭 ,在 辽东 。”《旧唐书·礼仪志四》:“﹝四镇﹞北镇 医无閭山 ,於 营州 。” 清 丘逢甲 《答庄柳汀孝廉用与竹坪唱和韵》之二:“雄师百万春听令,梦绕 医无閭 外山。”参见“ 医巫閭山 ”。
词语解释:医巫闾山  拼音:yī wū lǘ shān
山名。在 辽宁省 北镇县 西,人呼为 广宁山 ,主峰名 望海山 。为 阴山 山脉分支。 清 魏源 《题〈东丹王射鹿图〉》诗:“ 东丹 有国号 人皇 , 医巫閭山 万卷堂。”亦省称“ 医閭 ”。 清 严沆 《怀季天中辽左》诗:“ 鸭緑 流澌春水下, 医閭 积雪暮寒餘。”《广阳杂记》卷二引 清 钱驭少 《居庸关》诗之二:“餉输沧海千艘粟,门接 医閭 万仞天。”
词语解释:医隐  拼音:yī yǐn
退隐为医的人。 元 耶律楚材 《赠高善长一百韵》:“先生乃医隐,退身慕 羲皇 。”
词语解释:医算  拼音:yī suàn
犹医卜。医生和卜人。《水浒传》第八二回:“原称公侯伯子的,应諳朝仪;谁知尘舞山呼,亦许园丁、医算、匠作、船工之辈。”
词语解释:医草  拼音:yī cǎo
艾的别名。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四:“艾,一名冰臺,一名医草。”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艾》
词语解释:医巫闾山  拼音:yī wū lǘ shān
山名。在 辽宁省 北镇县 西,人呼为 广宁山 ,主峰名 望海山 。为 阴山 山脉分支。 清 魏源 《题〈东丹王射鹿图〉》诗:“ 东丹 有国号 人皇 , 医巫閭山 万卷堂。”亦省称“ 医閭 ”。 清 严沆 《怀季天中辽左》诗:“ 鸭緑 流澌春水下, 医閭 积雪暮寒餘。”《广阳杂记》卷二引 清 钱驭少 《居庸关》诗之二:“餉输沧海千艘粟,门接 医閭 万仞天。”
词语解释:医官  拼音:yī guān
(1).掌管医务的官。《国语·晋语八》:“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一:“大率边将多带 雄州 ,戚里多带 荣州 ,医官多带 康州 。”
(2).对医生的尊称。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那医官还笑着摩摩我的头顶。”
词语解释:医署  拼音:yī shǔ
古代掌医药的官署。《魏书·世宗纪》:“严敕医署,分师疗治,考其能否,而行赏罚。”
词语解释:医谱  拼音:yī pǔ
即医书。 明 徐渭 《论中》四:“吾医也,医有谱,尽医谱而医止矣。”参见“ 医书 ”。
词语解释:医书  拼音:yī shū
关于医学的书。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伎术医卜·医书》:“ 黄帝 命 雷公 、 岐伯 教制九鍼,著《内外经》《素问》之书咸出焉。” 明 刘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 若愚 ﹞废儒业,读医书,习养生家言。”
词语解释:医德  拼音:yī dé
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文汇报》1985.3.3:“长海医院医务人员医德高尚,去年谢绝病人送礼三百多次。”
词语解释:医道  拼音:yī dào
医术。治病的本领。 唐 王勃 《〈黄帝八十一难经〉序》:“授 黄公 之术,洞明医道。”《红楼梦》第一○九回:“ 贾政 道:‘医道却是极难的,越是不兴时的大夫倒有本领。’” 张天翼 《清明时节》三:“﹝ 程三先生 ﹞说得十四分用力,连脸都皱起来:叫人知道他一半是用了那种医道很精的人的身分,一半是好朋友的身分。”
词语解释:医话  拼音:yī huà
中医的随笔记录。内容记载读书体会、临症心得、学术评论、见闻掌故等。 清 陆以湉 撰有《冷庐医话》, 王士雄 撰有《潜斋医话》
词语解释:医药博士  拼音:yī yào bó shì
即医学博士。《新唐书·百官志四下》:“ 贞观 三年,置医学,有医药博士及学生。 开元 元年,改医药博士为医学博士。”参见“ 医学博士 ”。
词语解释:医学博士  拼音:yī xué bó shì
(1).官名。 唐 置,州府属官。《新唐书·百官志四下》:“医学博士一人,从九品上。掌疗民疾。”
(2).医学上的最高学位。由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按规定手续授予。
词语解释:医部  拼音:yī bù
指医学书籍。《宋书·王微传》:“吾实倦游医部,颇晓和药,尤信《本草》。”
词语解释:医方明  拼音:yī fāng míng
医学学科。古 印度 学生所习五明之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七岁之后,渐授五明大论……三曰医方明,禁呪闲邪,药石针艾。”
词语解释:医济  拼音:yī jì
医治。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二折:“列香案虔诚拜,设奠祀专意祷,但能彀那树上发柔条,结几箇桑椹子,摘将来医济的好。”
词语解释:医案  拼音:yī àn
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 淳于意 所云诊籍,当为医案的起源。后世医家的处方,前面书写症状、病机、脉象、舌苔和治法,后列药名、剂量、炮制法及服用法等,称为医案,体现了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 明 江瓘 《名医类案》、 清 吕留良 《东庄医案》、今人 袁焯 《丛桂草堂医案》,皆此类。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三:“《史记·扁鹊传》所载 赵简子 、 虢太守 、 齐桓侯 三则,及《仓公传》 齐 侍御史 成 以下二十二则,乃后世医案之祖。” 徐特立 《卫生展览会的重要意义》:“我认为西医有读中医的医案的必要。”
词语解释:医理  拼音:yī lǐ
医学道理或理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原来尊夫人懂得医理,明日就请来看看罢。” 康有为 《〈大同书〉绪言》:“略能小瘳,无有全愈者,或扶东而倒西,扶头而病足,岂医理之未精歟?抑医术之未至耶?” 杨朔 《平常的人》:“老大娘还懂点医理,天天弄些草药给我治伤。”
词语解释:医学博士  拼音:yī xué bó shì
(1).官名。 唐 置,州府属官。《新唐书·百官志四下》:“医学博士一人,从九品上。掌疗民疾。”
(2).医学上的最高学位。由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按规定手续授予。
词语解释:医匠  拼音:yī jiàng
犹医工。治病的人。《急就篇》卷四:“篇癃衰废迎医匠。” 颜师古 注:“医匠,疗病之工也。” 清 厉鹗 《病中以满城风雨近重阳为首句得诗》之一:“僮奴决意辞贫主,医匠收功试古方。”
词语解释:医剂  拼音:yī jì
药剂。《新唐书·李逢吉传》:“父 颜 ,有痼疾, 逢吉 自料医剂,遂通方书。”
词语解释:医务  拼音:yī wù
医疗事务。 丁玲 《在医院中》:“院长是一个 四川 人,种田的出身,后来参加了革命,在军队里工作得很久。他对医务完全是外行。”
词语解释:医博士  拼音:yī bó shì
官名。负责教授医学知识。 隋 始置, 唐 沿之。《隋书·百官志下》:“太医署有主药,二人……医博士,二人。”《新唐书·百官志三》:“医博士一人,正八品上;助教一人,从九品上。掌教授诸生以《本草》《甲乙》《脉经》。”
词语解释:医圣  拼音:yī shèng
古代对医学上有极高成就的人的美称
词语解释:医婆  拼音:yī pó
在宫廷中供职的女医务人员。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三婆》:“民间妇有精通方脉者,由各衙门选取,以至司礼监御医会选,中者著名籍以待詔,妇女多荣之,名曰医婆。”
词语解释:医妇  拼音:yī fù
皇宫的女医。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收生妇、医妇进宫出宫,或乳妇有疾更换,皆礼仪房职掌事也。”
词语解释:医护  拼音:yī hù
(1).治疗护理。《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策 阴欲袭 许 ,迎 汉 帝”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母谓 策 曰:‘ 于先生 亦助军作福,医护将士,不可杀之。’”
(2).医生、护士的并称。如:医护人员。
词语解释:医禳  拼音:yī ráng
用向鬼神祈祷的方法解除病痛。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盲郭璞》:“ 路巖 幼病,有人称善医禳之术, 巖 用之不效。”
词语解释:医疗体育  拼音:yī liáo tǐ yù
也称“体育医疗”。运动医学名词。指采取体育手段或机体功能锻炼的方法预防、治疗疾病,矫正体格缺陷和改善生理功能的一种主动的、全身的、自然的疗法。有气功、导引以及各种专门的医疗体操、运动和自然力锻炼等。急性疾病不宜进行医疗体育。
词语解释:医科  拼音:yī kē
教学上对有关医疗、药物、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学科的统称。
词语解释:医养  拼音:yī yǎng
犹疗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斫蟒》:“﹝ 胡兄 ﹞医养半年,方愈。”
词语解释:医缘
迷信的人认为疾病好坏与医药有命定的关系,称作医缘
词语解释:医药局
集防疫、治疗、司药为一体的医疗机构
词语解释:医家有割股之心
喻医生有治病救人的虔诚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