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质入声 [详注1][cù zú,终也][详注2][详注3][nǐ][动词][详注4][详注5]


注1:侄 zhí,《广韵》之日切《集韵》职日切,音质。坚也。又痴也,侄仡不前也。 又驺吾。《大传》谓之侄兽。 俗误以侄为姪字。
注2:节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注3:茁 《韵会》厥律切,音橘。《广韵》草芽也。又《集韵》竹律切。义同。又《集韵》之出切。草名。葫䔞也。
注4:暨 音讫。姓也。吴有尚书暨艳。 又戟乙切,音疙。已也。
注5:鬻 叶余律切,音矞。《扬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 又叶职律切。《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閒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鬻。
共8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匹马匹帛匹侣匹丢扑搭匹夫僮妇匹夫之谅匹丢扑答匹马丘牛
匹夫匹偶匹庶匹力扑六匹夫小谅匹嫡匹夫不可夺志匹马单枪
匹练匹雏匹居匹马只轮匹双匹手匹乐匹马一麾
匹似匹士匹纸匹驰匹处匹夫贩妇匹先里匹段
匹配匹休匹裂匹群匹头匹夫沟渎匹人匹游
匹如匹敌匹好匹禽匹夫怀璧匹妇不获匹耦匹比
匹俦匹侪匹亚匹竖匹夫庶妇匹妇沟渠匹诸匹然
匹妇匹夫勇匹扑匹聘匹夫有责匹娄匹郑匹溢
匹如闲匹鸟匹植匹马当先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匹制匹遇匹概
匹素匹合匹夫匹妇匹畴匹夫之勇匹似闲匹马北方匹头匹脑

词语解释:匹马  拼音:pǐ mǎ
一匹马。后常指单身一人。《仪礼·觐礼》:“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龙驾帝服,鸣钟传鼓於 清渭 之上,南面而朝单于, 朔 、 易 无復匹马之踪,六十餘年矣。” 唐 杜甫 《曲江三章章五句》诗之三:“短衣匹马随 李广 ,看射猛虎终残年。” 宋 陆游 《诉衷情》词:“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 梁州 。”《花月痕》第四七回:“ 李稷如 匹马捉狗头, 颜卓然 单刀盟倭目。”
词语解释:匹夫  拼音:pǐ fū
(1).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左传·昭公六年》:“匹夫为善,民犹则之,况国君乎?”《韩非子·有度》:“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汉 班固 《白虎通·爵》:“庶人称匹夫者,匹,偶也,与其妻为偶,阴阳相成之义也。” 唐 刘德仁 《长门怨》诗:“早知雨露翻相误,只插荆釵嫁匹夫。”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若国朝之制, 满 汉 平等, 汉 人有才者,匹夫可以为宰相。”
(2).独夫。多指有勇无谋的人,含轻蔑意味。《孟子·梁惠王下》:“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宋 苏轼 《留侯论》:“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书光显寺战事》:“余素以豪杰待王,今乃知王直匹夫耳!”
(3).指平常的人。《晋书·刘隗传》:“夫嫡妻长子皆杖居庐,故 周景王 有三年之丧,既除而宴,《春秋》犹讥,况 龕 匹夫,暮宴朝祥,慢服之愆,宜肃丧纪之礼。请免 龕 官,削侯爵。”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记》:“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叶君健 《自由》三:“这倒不是单纯为了友谊和对您的敬佩,也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桑梓的利益,为了匹夫的责任。”
(4).詈词。犹言家伙,东西。常用来指斥无知无识的人。多见于早期白话。 元 刘时中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堪笑这没见识街市匹夫,好打那好顽劣江湖伴侣。”《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匹夫,造言欺我,合当斩首!”《说唐》第十六回:“这老匹夫,合当要死,待我出去斩了他。”
词语解释:匹练  拼音:pǐ liàn
白绢。常以形容奔驰的白马、光气、瀑布、水面、云雾等。《太平御览》卷八一八引《韩诗外传》:“ 孔子 、 颜渊 登 鲁 东山 ,望 吴 昌门 , 渊 曰:‘见一匹练,前有生 蓝 。’子曰:‘白马,芦芻也。’”《艺文类聚》卷九三引作“疋练”。 汉 王充 《论衡·吉验》:“ 虞子大 , 陈留 东昏 人也,其生时以夜。适免母身,母见其上若一匹练状,经上天。” 宋 苏轼 《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醉归呈景纯》诗:“巔头匹练兼天浄,泉底真珠溅客忙。” 宋 陈造 《县西》诗:“坡头嘉树千幢立,烟际 长江 匹练横。”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醳负》:“骑来匹练穿花影,偎将双袖临妆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 宁 惧,方欲呼 燕 ,忽有物裂篋而出,耀若匹练,触折窗上石櫺,歘然一射,即遽敛入,宛如电灭。” 程善之 《自芜湖至徽州道中》诗:“仰观雾气升,半峯亘匹练。”
词语解释:匹似  拼音:pǐ sì
好似;比如。 宋 徐铉 《离歌辞》之五:“拂匣收珠佩,迴灯拭薄妆。莫嫌春夜短,匹似 楚襄王 。”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彭门留别》词:“如今未见,归去东园花似霰。一语相开,匹似当初本不来。”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和咏荼蘼》词:“恼人匹似中狂药。凭危栏,烛光交映,乐声遥作。”
词语解释:匹配  拼音:pǐ pèi
(1).配合。婚配。《后汉书·赵咨传》:“昔 舜 莽 苍梧 ,二妃不从。岂有匹配之会,守常之所乎?”《易·姤》“﹝彖曰﹞:刚遇中正” 唐 孔颖达 疏:“一女而遇五男,既不可取;天地匹配,则能成品物。”《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你快回家引儿子过来。我差人去唤 徐雅 带女儿来当堂匹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宫女四万》:“三年一选,择其幽嫻贞静者入后宫,及配近支宗室,其餘者任其自相匹配。”川剧高腔《拉郎配》第五场:“我那 彩凤 女儿,与你匹配,刚刚合适。”
(2).配偶。《古今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若得此女以为匹配,足矣。”
(3).搭配。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近世妇人晕澹眉目,綰约头鬢,衣服修广之度,及匹配色泽,尤剧怪艷。”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谣言》:“自中原至于 江 之南,府县村落,凡品官庶人家,但有男女年十二三以上,便为婚嫁,六礼既无,片言即合……自后有贵贱贫富、长幼、妍丑,匹配之不齐者,各生侮怨。”
(4).犹分配。 唐 顾非熊 《妙女传》:“﹝ 妙女 ﹞遂起支分兵马,匹配几人於某处检校,几人於病人身上束缚邪鬼。”
词语解释:匹如  拼音:pǐ rú
比如;好似。 唐 元稹 《酬乐天醉别》诗:“好住 乐天 休悵望,匹如元不到京来。” 唐 白居易 《偶吟》之一:“匹如身后有何事,应向人间无所求。” 宋 苏轼 《答李寺丞书》之二:“僕虽遭忧患狼狈,然匹如当初不及第,即诸事易了。”
词语解释:匹俦  拼音:pǐ chóu
(1).伴侣;配偶。 汉 王褒 《九怀·危俊》:“步余马兮飞柱,览可与兮匹儔。” 王逸 注:“歷观羣英,求妃合也。” 三国 魏 曹植 《赠王粲》诗:“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儔。” 明 刘基 《隔谷歌》:“相彼鸿与鴈,亦各顾匹儔。”
(2).配得上的;比得上的。 晋 陶潜 《游斜川》诗:“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儔。” 逯钦立 注:“无匹俦,没有配得上的。” 唐 韩愈 《驽骥》诗:“騏驥生絶域,自矜无匹儔。” 清 高其倬 《碧云寺》诗:“规制骇心目,宏丽无匹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庚娘》:“至如谈笑不惊,手刃仇讐,千古烈丈夫中,岂多匹儔哉!”
(3).同类。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 天池 之滨,大 江 之濆,曰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儔也。” 清 方文 《送侯赤社北归》诗:“我欲从此鸟,惜哉非匹儔。”
词语解释:匹妇  拼音:pǐ fù
(1).古代指平民妇女。 汉 班彪 《王命论》:“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机,全宗祀於无穷,垂册书於春秋,而况大丈夫之事乎?”《宋书·范泰传》:“ 谢晦 妇女,犹在尚方,始贵后贱,物情之所甚苦,匹妇一至,亦能有所感激。” 明 袁宏道 《程母义行述》:“归见斯文而死,此与匹妇被垢而雉经者何异?”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邦有叛臣,匹妇羞之。”
(2).一个妇女。《孟子·尽心上》:“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汉书·杜钦传》:“爱宠偏於一人,则继嗣之路不广,而嫉妒之心兴矣。如此,则匹妇之説,不可胜也。” 颜师古 注:“匹妇,一妇人也。” 清 方文 《送姜如农明府擢仪部》诗:“匪直为匹妇,实乃扶頽纲。”
词语解释:匹如闲  拼音:pǐ rú xián
等闲,平常。 宋 杨万里 《月夜阻风泊舟太湖石塘南头》诗:“过湖未得匹如闲,何幸湖心泊画舩。” 宋 刘克庄 《水调歌头·十三夜同官载酒相别不见月作》词:“ 嫦娥 老去孤另,离别匹如闲。”
词语解释:匹素  拼音:pǐ sù
白色的绢。常用以形容天光云气等。 唐 杜牧 《自贻》诗:“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宋 苏轼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宋 陆游 《衡门感旧》诗:“苍烟屯不散,匹素横郊原。”
词语解释:匹帛
泛指纺织品
词语解释:匹偶  拼音:pǐ ǒu
(1).配偶。《吕氏春秋·壹行》:“盗贼大姦也,而犹所得匹偶,又况於欲成大功乎?”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家乡又远,若要别求匹偶,一时也未有其人。” 章炳麟 《定复仇之是非》:“求匹偶者,本以逐欲,乃适足以长子孙。”
(2).婚配。《隋书·东夷传·流求国》:“﹝ 流求国 ﹞嫁娶以酒肴珠贝为娉,或男女相悦,便相匹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家无半间屋,南北流寓,何足匹偶?” 姚华 《论文后编》:“犹之匹偶,得雌雄而相应。”
词语解释:匹雏  拼音:pǐ chú
小鸡。《孟子·告子下》:“有人於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 赵岐 注:“人言我力不能胜一小雏,则谓之无力人。” 阮元 校勘记引 孙奭 孟子音义:“匹, 丁 ( 丁公著 )作疋……音节盖与疋字相似,后人传写误耳。” 梁启超 《知耻学会叙》:“兵惟无耻,故老弱羸病,苟且充额,力不能胜匹雏耳。”一说,幼鸭。 宋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匹’字本作‘鴄’,鸭也。从省作匹。《礼记》説‘匹’为鶩是也。”又《答汪尚书》:“是犹先察秋毫,而后睹山岳;先举万石,而后胜匹雏。”一说,一只鸡。‘匹’为量词。见 杨伯峻 《孟子译注》
词语解释:匹士  拼音:pǐ shì
即士。以其地位低微,故称。《礼记·礼器》:“君子大牢而祭,谓之礼;匹士大牢而祭,谓之攘。” 孔颖达 疏:“匹士,士也……言其微贱,不得特使为介乃行,故谓之匹也。”《新唐书·元稹传》:“夫以匹士之爱其子,犹求明哲慈惠之师,岂天下元良而反不及乎?”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道下》:“赏罚不厌一,好恶不厌岐;一者以为羣众,岐者以优匹士。因道全法,则君子乐而大姦止。”
词语解释:匹休  拼音:pǐ xiū
媲美;比配。《书·洛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宅,其作周 匹 休。” 孔 传:“其作 周 以配天之美。” 明 罗敬汝 《〈覆瓿集〉序》:“﹝ 刘先生 伯温 ﹞卒拜 诚意伯 ,盖匹休 伊 吕 者几二十年。”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四:“ 宋 诗信不及 唐 ,然其中岂无可匹休者,在选者之眼力耳。”
词语解释:匹敌  拼音:pǐ dí
(1).相比;相当;对等。《左传·成公二年》:“ 萧同叔子 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 晋君 之母也。”《三国志·魏志·郭皇后传》:“诸亲戚嫁娶,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不得因势彊与他人婚也。” 唐 杜甫 《郑典设自施州归》诗:“时虽属丧乱,事贵当匹敌。” 宋 叶适 《上殿札子》:“赖陛下威灵远畅,使得以匹敌往来尔。” 清 陈鳣 《对策》卷一:“若夫匹敌者,但偁顿首,或偁再拜而已。” 郁达夫 《杭州》:“一位醉酒吟诗携妓的郡守的力量,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和帝王匹敌的。”
(2).指彼此相当的人。 明 彭士望 《冬心》诗:“敢遂薄高曾,自矜无匹敌。”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五:“若 李沧溟 者,诸体俱少完善,惟七絶差胜,祇堪与 谢四溟 之五律等量齐观, 弇州 反引以为匹敌,不过欲与 北地 、 信阳 两两相配耳。”
(3).配偶。《汉书·晁错传》:“其亡夫若妻者,县官买予之。人情非有匹敌,不能久安其处。” 唐 柳宗元 《永州司功参军谭随亡母毛氏志文》:“ 周 之列国, 谭子 毛伯 。合是二姓,从其匹敌。”
(4).婚配,结为夫妻。 宋 江洵 《灯下闲谈·鲤鱼变女》:“﹝女子﹞曰:‘幸覯清风,故来匹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妾烟花下流,不堪匹敌;既蒙繾綣,义即至重。”
词语解释:匹侪  拼音:pǐ chái
同类;同伴。 唐 韩愈 《猛虎行》:“猛虎虽云恶,亦各有匹儕。” 唐 韩愈 《猛虎行》:“匹儕四散走,猛虎还孤栖。” 清 孙枝蔚 《题王金铉明府琴趣轩》诗:“曰余师 宓子 , 陶公 亦匹儕。”
词语解释:匹夫勇  拼音:pǐ fū yǒng
匹夫之勇。 唐 王昌龄 《杂兴》诗:“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 宋 梅尧臣 《项羽》诗:“ 羽 以匹夫勇,起于陇亩中。”详“ 匹夫之勇 ”。
词语解释:匹夫之勇  拼音:pǐ fū zhī yǒng
谓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勇气。《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王 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 晦菴 解‘小不忍’之义曰:‘……慈爱而无断,妇人之仁也;果敢而轻发,匹夫之勇也。’”《水浒后传》第三三回:“不可使匹夫之勇,懊悔无及。”
词语解释:匹鸟  拼音:pǐ niǎo
成对的鸟。特指鸳鸯。《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 毛 传:“鸳鸯,匹鸟。” 郑玄 笺:“匹鸟,言其止则相耦,飞则为双,性驯耦也。” 晋 陆机 《燕歌行》:“白日既没明灯辉,夜禽赴林匹鸟栖。”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鸳鸯》:“鸳鸯:水鸟,鳧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其一思而死。故谓之匹鸟也。”《醒世姻缘传》引起:“关关匹鸟下河洲, 文后 当年应好逑。”
词语解释:匹合  拼音:pǐ hé
(1).婚配。《楚辞·天问》:“閔妃匹合,厥身是继。”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下妾不幸,垂髫而孤。中间为媒妁所欺,遂匹合於琐类。” 清 钮琇 《觚賸·燕觚集》:“﹝ 陈圆圆 ﹞皈依上将,匹合大藩。”
(2).配偶。《隋书·裴矩传》:“驍果之徒,尽无家口,人无匹合,则不能久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汝是罗刹,我乃是人,人鬼异路,非其匹合,若苦相逼,当断汝命。”
(3).谓匹偶而相合。《楚辞·九辩》:“ 太公 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淮南子·原道训》:“所谓一者,无匹合於天下者也,卓然独立,块然独处。”
词语解释:匹侣  拼音:pǐ lǚ
同伴。 三国 魏 曹植 《名都篇》:“鸣儔啸匹侣,列坐竟长筵。”一本作“匹旅”。
词语解释:匹庶  拼音:pǐ shù
平民。 汉 王符 《潜夫论·论荣》:“ 幽 、 厉 之贵,天子也,而又富有四海。 颜 、 原 之贱,匹庶也,而又冻馁屡空。”《后汉书·张纯传》:“陛下兴於匹庶,荡涤天下,诛鉏暴乱,兴继祖宗。”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纸钱》:“纸乃 后汉 蔡伦 所造,其纸钱 魏 、 晋 以来始有其事。今自王公逮于匹庶,通行之矣。”《金史·斜卯爱实传》:“二族衰微,无异匹庶。”
词语解释:匹居  拼音:pǐ jū
雌雄同居。《朱子语类》卷八一:“王鳩,尝见 淮 上人说 淮 上有之……人未尝见其匹居而乘处,乘处,谓四箇同处也,只是二箇相随,既不失其偶,又未尝近而相狎。”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子二十》“乖居”:“乖当为乘字之误也。乘者,匹也。言雌雄有别,不匹居也。”
词语解释:匹纸  拼音:pǐ zhǐ
我国古代一种供作画写字用的优质纸。 宋 陆游 《跋为子遹书诗卷后》:“子 遹 持匹纸求録诗,期年矣,以乃翁衰疾,不忍迫蹙。予更以此念之,为写终此卷。” 明 屠隆 《考槃余事·纸笺·宋纸》:“有匹纸长三丈至五丈, 陶穀 家藏数幅,长如匹练,名‘鄱阳白’。”《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马二先生 举眼一看,楼中间掛着一张匹纸,上写冰盘大的二十八个大字。”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七:“ 明 时大内白笺,磁青纸、 高丽 茧纸,皮纸、 新安 玉牋,谭笺、观音帘,匹纸,皆可珍者也。”
词语解释:匹裂  拼音:pǐ liè
亦称“ 匹製 ”。 小口大腹的木罐。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 刁约 使 契丹 ,戏为四句诗曰:‘押燕移离毕,看房贺跋支,饯行三匹裂,密赐十貔貍。’皆纪实也……匹裂,似小木罌,以色綾木为之,加黄漆。”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匹製,小木罌。”一说即套杯。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匹製,即今之沓杯,俗名套杯。外大内小。古人不过五六。《古今诗话》:‘ 刁约 使 契丹 诗曰:饯行三匹製。’”
词语解释:匹好  拼音:pǐ hǎo
夫妇间的情谊。《隋书·元寿传》:“﹝ 萧摩訶 ﹞远念资财,近忘匹好,又命其子捨危惙之母,为聚敛之行。”
词语解释:匹亚  拼音:pǐ yà
(1).彼此相当的;不相上下的。 宋 韩奇 《和袁陟节推龙兴寺芍药》诗:“仙家冠子鏤红云,金线粧治无匹亚。” 宋 张戒 《岁寒堂诗话》卷上:“﹝ 刘随州 ﹞与 杜子美 并时,其得意处, 子美 之匹亚也。”
(2).配偶。 宋 黄庭坚 《寄陈适用》诗:“新晴百鸟语,各自有匹亚。”
词语解释:匹扑  拼音:pǐ pū
象声词。《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 杨元礼 ﹞听得匹扑的跳响,慌忙跳起道:‘不好了,不好了!中了贼僧计也。’”
词语解释:匹植  拼音:pǐ zhí
谓成对成行地种植。 清 曹寅 《思仲轩》诗:“今年移丛竹,匹植当涟漪。”
词语解释:匹夫匹妇  拼音:pǐ fū pǐ fù
平民男女。泛指普通百姓。《书·咸有一德》:“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宋 王安石 《上相府书》:“某闻古者极治之时,君臣尽道以业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预其泽者,为之焦然耻而忧之。” 闻一多 《人民诗人--屈原》:“有人说他的死是‘匹夫匹妇自经于沟壑’,对极了,匹夫匹妇的作风,不正是人民革命的方式吗?”
词语解释:匹丢扑搭  拼音:pǐ diū pū dā
1.象声词。
词语解释:匹力扑六  拼音:pǐ lì pū liù
形容连续的声音。《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掇开房门,见头便割。这班酒透的人,匹力扑六的好像切菜一般,一齐杀倒,血流遍地。”
词语解释:匹马只轮  拼音:pǐ mǎ zhī lún
一匹战马,一只车轮。形容极少的兵马。《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 晋 人与 姜戎 要之 殽 而击之,匹马隻轮无反者。” 何休 注:“匹马,一马也;隻,踦也。皆喻尽。” 唐 高迈 《济河焚舟记》:“昔 孟明 之载战载北也,空山肉填,平地血流,匹马隻轮,荡然不收。”《东周列国志》第四五回:“ 晋 兵四下围裹将来,如馒头一般,把 秦 家兵将,做个餤子,一个个束手受擒。杀得血污溪流,尸横山径,匹马隻轮,一些不曾走漏。”
词语解释:匹驰  拼音:pǐ chí
并驰。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夫驥不可与匹驰,日月不可并照。”
词语解释:匹群  拼音:pǐ qún
犹伴侣,伙伴。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二八:“焉见孤翔鸟,翩翩无匹羣。” 宋 叶适 《厉领卫墓志铭》:“亦既豹变,刚柔蔚文,曷履虎尾,丧其匹羣。”
词语解释:匹禽  拼音:pǐ qín
成对的鸟。 元 王逢 《宫中行乐词》之五:“芍药为离草,鸳鸯是匹禽。”
词语解释:匹竖  拼音:pǐ shù
童仆。《后汉书·左雄传》:“今之墨綬,犹古之诸侯,拜爵王庭,舆服有庸,而齐於匹竖,叛命避负,非所以崇宪明理,惠育元元也。”
词语解释:匹聘  拼音:pǐ pìn
婚配。《元典章·户部四·乐人婚》:“承应乐人呵,一般骨头休成亲。乐人内匹聘者,其餘官人、富户休强娶。” 清 洪昇 《长生殿·情悔》:“敢仍望做 蓬莱 座的仙班,只愿还 杨玉环 旧日的匹聘。”
词语解释:匹马当先  拼音:pǐ mǎ dāng xiān
一马当先。谓冲锋在前。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刀横宇宙三军丧,匹马当先战百合。”
词语解释:匹畴  拼音:pǐ chóu
同类。 汉 班昭 《大雀赋》:“嘉大雀之所集,生 崑崙 之 灵丘 。同小名而大异,乃凤皇之匹畴。”
词语解释:匹夫僮妇  拼音:pǐ fū tóng fù
同“ 匹夫匹妇 ”。 《后汉书·冯衍传》:“四垂之人,肝脑涂地,死亡之数,不啻太半,殃咎之毒,痛入骨髓,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李贤 注:“僮犹贱也。”
词语解释:匹夫小谅  拼音:pǐ fū xiǎo liàng
语本《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於沟瀆而莫之知也。”后以“匹夫小谅”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 清 无名氏 《王氏复仇记》:“﹝ 祝举人 ﹞情极自縊死。遗笔嘱其子曰:‘……含冤自经,虽类匹夫小谅,实出万不得已。’”
词语解释:匹双  拼音:pǐ shuāng
匹偶,配偶。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羽族之长,名为凤凰。一日失雄,三年感伤。虽有众鸟,不为匹双。”
词语解释:匹处  拼音:pǐ chǔ
雌雄同处。 汉 刘向 《列女传·魏曲沃负》:“夫雎鳩之鸟,犹未尝见乘居而匹处也。”参见“ 匹居 ”。
词语解释:匹居  拼音:pǐ jū
雌雄同居。《朱子语类》卷八一:“王鳩,尝见 淮 上人说 淮 上有之……人未尝见其匹居而乘处,乘处,谓四箇同处也,只是二箇相随,既不失其偶,又未尝近而相狎。”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子二十》“乖居”:“乖当为乘字之误也。乘者,匹也。言雌雄有别,不匹居也。”
词语解释:匹头  拼音:pǐ tou
(1).当头;迎头。《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 陈巡检 大怒,拔出所佩宝剑,匹头便砍。”《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都头赶上,使一棒匹头打下来。”《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张二 ﹞连忙脱了衣服,把被匹头兜了,道:‘哥哥,好冷!’”
(2).开头;起首。 元 尚仲贤 《三夺槊》第二折:“你心自量度,匹头上把他标写在 凌烟阁 。”
(1).指布匹。 清 王韬 《兴利》:“西人贸易於 中 土者,不过以匹头为大宗。若我自织,则物贱而工省,且无需乎轮船之转运,其价必贱,西人又何能独专其利歟?”一本作“ 疋头 ”。
(2).方言词。指布或绸缎等剪好的成件或成套的衣料。
词语解释:匹夫怀璧  拼音:pǐ fū huái bì
见“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
词语解释:匹夫庶妇  拼音:pǐ fū shù fù
同“ 匹夫匹妇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匹夫庶妇,謳吟土风。”
词语解释:匹夫有责  拼音:pǐ fū yǒu zé
谓国家兴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章炳麟 《革命之道德》:“匹夫有责之説,今人以为常谈,不悟其所重者,乃在保持道德,而非政治经济之云云。” 续范亭 《抗战六周年七七感言》:“区区之见,借作漫谈,贡献国人,倘能有四万万分之一之效果,亦匹夫有责之大义微忱,岂敢默而无语。”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十三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内除国贼,外抗强权,正是今天祖国当务之急。”
词语解释: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拼音:pǐ fū wú zuì , huái bì qí zuì
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财宝能致祸。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左传·桓公十年》:“初, 虞叔 有玉, 虞公 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 周 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飢乏,不如以穀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 中英杰 《罗浮山血泪祭》:“天之苍苍,正色何色?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万能的真理你为什么无动于衷?”亦省作“ 匹夫怀璧 ”。 清 叶廷琯 《鸥波渔话·藏书画沽祸》:“书画之癖,往往沽祸,古今皆然,亦匹夫怀璧之义。”
词语解释:匹夫之勇  拼音:pǐ fū zhī yǒng
谓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勇气。《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王 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 晦菴 解‘小不忍’之义曰:‘……慈爱而无断,妇人之仁也;果敢而轻发,匹夫之勇也。’”《水浒后传》第三三回:“不可使匹夫之勇,懊悔无及。”
词语解释:匹夫之谅  拼音:pǐ fū zhī liàng
同“ 匹夫小谅 ”。 宋 朱熹 《答董叔重》:“ 箕子 岂固欲自经於沟瀆,而为匹夫之谅哉?”
词语解释:匹嫡  拼音:pǐ dí
(1).谓庶子地位同于嫡子。《左传·桓公十八年》:“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杜预 注:“庶如嫡。” 杨伯峻 注:“匹嫡,庶子同於嫡子。”《晋书·礼志中》:“两后匹嫡,自谓违礼,不谓非常之事而以常礼处之也。”《宋书·后纪传论》:“ 太祖 之倾惑 潘嫗 ,谋及妇人; 大明 之沦溺 殷姬 ,并后匹嫡,至使多难起於肌肤,并命行於同产,又况进於此者乎。”
(2).谓缔结婚姻。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礼乐》:“自 有魏 失御, 齐氏 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 燕 、 赵 古姓,多失衣冠之绪, 齐 、 韩 旧族,或乖礼义之风。名不著於州閭,身未免於贫贱,自号高门之胄,不敦匹嫡之仪,问名唯在於窃貲,结褵必归於富室。”
词语解释:匹手  拼音:pǐ shǒu
形容手的动作异常迅速,使人来不及防备。《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武松 匹手夺过来,泼在地下。”《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 秋菊 问他要棒槌使使,他不与,把棒槌匹手夺下了,説道:‘前日拿了个去不见了,又来要。’”
词语解释:匹夫贩妇  拼音:pǐ fū fàn fù
同“ 匹夫匹妇 ”。 宋 沉括 《秀州崇德县建学记》:“治天下国家,其上至於无以加,下至於匹夫贩妇。”
词语解释:匹夫沟渎  拼音:pǐ fū gōu dú
《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於沟瀆而莫之知也。”后因以“匹夫沟瀆”谓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节。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张司封庙》:“江之所恃者隄,安有 伯起 不知以石代薪之便,功未及成,效匹夫沟瀆之为?”
词语解释:匹妇不获  拼音:pǐ fù bù huò
《书·咸有一德》:“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孔颖达 疏:“匹夫匹妇不得自尽其意,则在下不肯亲上,在上不得下情,如是,则人主无与成其功也。”后因以“匹妇不获”谓平民妇女向上反映意见。 明 张居正 《为故大学士高拱乞恩疏》:“其妻冒昧陈乞,实亦知皇仁天覆,圣度海涵,故敢以匹妇不获之微情,仰干鸿造也。”
词语解释:匹妇沟渠  拼音:pǐ fù gōu qú
谓拘守普通妇女的小节。 清 李渔 《蜃中楼·望洋》:“我偷生不为求瓦全,念玉碎,须明声价,怎肯做个匹妇沟渠没帐查。”参见“ 匹夫沟瀆 ”。
词语解释:匹夫沟渎  拼音:pǐ fū gōu dú
《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於沟瀆而莫之知也。”后因以“匹夫沟瀆”谓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节。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张司封庙》:“江之所恃者隄,安有 伯起 不知以石代薪之便,功未及成,效匹夫沟瀆之为?”
词语解释:匹娄  拼音:pǐ lóu
1.复姓。北魏有疋娄内干。见《通志。氏族五》
词语解释:匹制  拼音:pǐ zhì
见“ 匹裂 ”。
词语解释:匹裂  拼音:pǐ liè
亦称“ 匹製 ”。 小口大腹的木罐。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 刁约 使 契丹 ,戏为四句诗曰:‘押燕移离毕,看房贺跋支,饯行三匹裂,密赐十貔貍。’皆纪实也……匹裂,似小木罌,以色綾木为之,加黄漆。”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匹製,小木罌。”一说即套杯。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匹製,即今之沓杯,俗名套杯。外大内小。古人不过五六。《古今诗话》:‘ 刁约 使 契丹 诗曰:饯行三匹製。’”
词语解释:匹似闲  拼音:pǐ sì xián
犹言等闲,平常。《朱子语类》卷十三:“不赴科举,也是匹似闲事。” 元 金人杰 《追韩信》第二折:“且相逢,覷英雄如匹似闲,堪恨无端四海苍生眼。” 元 乔吉 《乔牌儿·别情》套曲:“忆宫额似芙蓉瓣,见桃花呵似见他容颜,覷得 越 女 吴 姬匹似闲。”
词语解释:匹丢扑答  拼音:pǐ diū pū dá
1.见"匹丢扑搭"。
词语解释:匹夫不可夺志  拼音:pǐ fū bù kě duó zhì
谓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语出《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后汉书·李陈庞等传论》:“ 任棠 、 姜岐 ,世著其清。结瓮牖而辞三命,殆 汉阳 之幽人乎……语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词语解释:匹乐  拼音:pǐ lè
1.雅乐。古代所谓正乐。
词语解释:匹先里  拼音:pǐ xiān lǐ
1.劈头;首先。
词语解释:匹人  拼音:pǐ rén
独特的人。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明野史汇皇明名臣琬炎录弇山堂识小录》:“稗官小乘,类出匹人畸畯手,修怨之音与耳传之譌半之。”
词语解释:匹耦  拼音:pǐ ǒu
(1).投合。《诗·大雅·假乐》“率由羣匹” 汉 郑玄 笺:“循用羣臣之贤者,其行能匹耦己之心。” 唐 孔颖达 疏:“循用羣臣之匹耦己志者。”
(2).指雌雄的一方。后多指配偶,夫妻。《诗·齐风·南山》“雄狐绥绥” 汉 郑玄 笺:“雄狐行求匹耦於南山之上。”《左传·成公十一年》“己不能庇其伉儷而亡之” 唐 孔颖达 疏:“伉儷者,言是相敌之匹耦。” 宋 苏舜钦 《谘目四》:“幽闭怨旷之人,皆得匹耦,攄散积阴之愤,以召至和之气。”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婚姻亦以氏别,虽 崔 、 郭 、 唐 、 杜 ,灼然知出于一姓,犹相与为匹耦。”
(3).雌雄配对。多喻指婚配。《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 唐 孔颖达 疏:“相匹耦而扰驯,则易得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打鸭惊鸳鸯,分飞各异方;天生应匹耦,罗列自成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窦氏》:“﹝ 南三復 ﹞转念农家岂堪匹耦?姑假其词以因循之。”
(4).谓相当于。《明史·魏元传》:“传闻宫中乃有盛宠,匹耦中宫。”
词语解释:匹诸  拼音:pǐ zhū
犹言譬之于。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花木之流,可以悦目,徒有春花,而无秋实,匹诸浮伪,盖不足存。”
词语解释:匹郑  拼音:pǐ zhèng
1.雅乐和郑声。借指文章的雅俗、优劣。
词语解释:匹遇  拼音:pǐ yù
遇合。《封神演义》第八三回:“离龙坎虎相匹遇,炼就神丹成不朽。”
词语解释:匹马北方  拼音:pǐ mǎ běi fāng
指 唐肃宗 于 安史 之乱中在北方即位,独立维持局面事。 唐 元结 《大唐中兴颂》:“天将昌 唐 ,繄晓我皇,匹马北方。独立一呼,千麾万旟,我卒前驱。” 宋 杨万里 《浯溪赋》:“惟彼 中唐 ,国已膏肓;匹马北方,仅获不亡。”
词语解释:匹马丘牛  拼音:pǐ mǎ qiū niú
春秋 时 鲁国 交纳田赋,规定每丘出戎马一匹,牛三头,谓之“匹马丘牛”。《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 唐 孔颖达 疏:“《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有戎马一匹,牛三头,是曰匹马丘牛。’”
词语解释:匹马单枪  拼音:pǐ mǎ dān qiāng
亦作“ 匹马单鎗 ”。 一匹马,一杆枪。比喻独自行动,没有别人帮助。《景德传灯录·汝州南院和尚》:“问:‘匹马单枪来时如何?’师曰:‘待我斫棒。’”《朱子语类》卷一二○:“须是勇猛向前,匹马单鎗做将去看如何,只管怕箇甚么?” 聂绀弩 《论乌鸦》上:“人当年轻力壮,匹马单枪时,厕身今日社会,只要不聋不哑,谁无大志?”
词语解释:匹马一麾  拼音:pǐ mǎ yī huī
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辽史·仪卫志四》:“ 辽太祖 匹马一麾,斥地万里,经营四方,未尝寧居。”
词语解释:匹段  拼音:pǐ duàn
泛指布帛等纺织品。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请令州府差人自糶官盐,收实估匹段。” 唐 元稹 《处分幽州德音制》:“共赐钱一万贯,以内库及户部见在匹段支送,充赏给 幽州 、 庐龙 并 瀛 、 莫 等州将士。”
词语解释:匹游  拼音:pǐ yóu
亦作“ 匹游 ”。 结伴而游。《文选·张华〈鹪鹩赋序〉》:“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 李善 注引《列女传》:“ 姜后 曰:雎鳩之鸟,犹未常见其乘居而匹游。”按,今本《列女传》作“匹处”。
词语解释:匹比  拼音:pǐ bǐ
比。 王西彦 《鱼鬼》:“年轻的时候他是邻近几个村子里最出色的石匠,手艺可以和县城里最好的石匠相匹比。”
词语解释:匹然  拼音:pǐ rán
犹突然,猛然。《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教授看见,大叫一声,匹然倒地。”《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 秀秀 ﹞道罢起身,双手揪住 崔寧 ,叫得一声,匹然倒地。”
词语解释:匹溢  拼音:pǐ yì
四处播散。《文选·王褒〈洞箫赋〉》:“故吻吮值夫宫商兮,龢纷离其匹溢。” 李善 注:“纷离、匹溢,声四散也。”
词语解释:匹概  拼音:pǐ gài
谓个人的意气。
词语解释:匹头匹脑
对准头脸
共8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