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匠石 拼音:jiàng shí
古代名 石 的巧匠。《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慢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后亦用以泛称能工巧匠或擅长写作的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夫山木为良匠所度,经书为文士所择,木美而定於斧斤,事美而制於刀笔,研思之士,无惭 匠石 矣。” 唐 韩愈 《为人求荐书》:“及至 匠石 过之而不睨, 伯乐 遇之而不顾,然后知其非栋梁之材、超逸之足也。” 金 元好问 《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之三:“斯文要栋梁,頽圮可力撑。 匠石 殊未来,破屋鐙青荧。” 陈三立 《次韵再答董卿》:“我早支离嗤 匠石 ,会曾问难窥津涯。”词语解释:匠手 拼音:jiàng shǒu
技艺高明的能手。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二三:“颠倒五行凭匠手,不逢匠手莫施为。” 宋 林逋 《诗匠》诗:“诗流有匠手,万象片心通。山落分题目,花摇刻句风。” 明 杜濬 《一杯叹》诗:“哥窰定窰谈不易,醉红鷄缸走权贵。匠手争夸 天寳斋 ,不贪岂识金银气。”词语解释:匠者 拼音:jiàng zhě
木工;工匠。《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先是震于外寝,匠者以为不祥,将加治葺。”词语解释:匠人 拼音:jiàng rén
(1).木工;工匠。《墨子·天志上》:“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 南朝 梁 沉约 《上建阙表》:“宜詔匠人,建此象闕,俯藉爱礼之心,以申子来之愿。” 唐 韩愈 《题木居士》诗之二:“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恨地者,恨他树木生得不凑趣;若是凑趣,生得齐整如意,树本就好做屋柱,枝条大者,就好做梁,细者就好做椽,却不省了匠人工作。” 赵树理 《三里湾》二:“他什么匠人也不是,可是木匠、铁匠、石匠……差不多什么匠人的活儿也能下手。”
(2).主管载灵柩下葬的人。《仪礼·既夕礼》“遂匠纳车於阶间” 汉 郑玄 注:“遂匠,遂人匠人也。遂人主引徒役,匠人主载柩窆,职相左右也。”
(3).指古代巧匠 匠石 。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若乃匠人輟成风之妙巧, 伯子 息流波之雅引, 范 张 款款於下泉, 尹 班 陶陶於永夕。”
(4).指擅长写作的人。 唐 贾岛 《送令狐绹相公》诗:“苦拟修文卷,重擎献匠人。”词语解释:匠伯 拼音:jiàng bó
即 匠石 。《庄子·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於 曲辕 ,见櫟社树……观者如市, 匠伯 不顾,遂行不輟。” 陆德明 释文:“伯, 匠石 字也。 崔 本亦作石。” 郭庆藩 集释:“《文选》 何平叔 《景福殿赋》注、 王子渊 《洞簫赋》注、 嵇叔夜 《琴赋》注、 司马绍统 《赠山涛诗》注、 张景阳 《七命》注,并引 司马 云: 匠石 ,字 伯 。” 清 戴名世 《黄崑圃稿序》:“虽工师匠人,无不睨睨聚观,而况 匠伯 者乎!”词语解释:匠氏 拼音:jiàng shì
木匠;工匠。《左传·哀公十七年》:“公使匠久,公欲逐 石圃 ,未及而难作。辛巳, 石圃 因匠氏攻公。公闔门而请,弗许。” 唐 韩愈 《进学解》:“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宋 梅尧臣 《鱼琴赋》:“始其遇匠氏也,有幸不幸焉,故未得尽厥宜。”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如今见俺老来不能结实,老圃剗地裡发怒,伐去俺条枚,芟落俺枝叶,又要卖俺与匠氏。”词语解释:匠心 拼音:jiàng xīn
工巧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中创造性的构思。 唐 王士源 《〈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两 汉 之诗,所以冠古絶今,率以得之无意。不惟里巷歌謡,匠心信口,即 枚 、 李 、 张 、 蔡 ,未尝锻鍊求合,而神圣工巧,备出天造。”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各词调皆三十三字,并与字母双声恰合,无一復音。作者必倚声专家,即亦煞费匠心矣。” 周克勤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五:“精巧的安排,不浪费一个小角落,细心的管理,全见主人的匠心。”词语解释:匠意 拼音:jiàng yì
犹措意;刻意。 唐 许孟容 《〈穆公集〉序》:“诵六经得其研深,閲百代得其英华,属词匠意,必本於道。” 宋 黄伯思 《东观余论·跋盘线图后》:“匠意简古,势若一手。” 明 袁宏道 《吼山观石壁》诗:“知不是天造,良工匠意成。千年云气老,七日浑沌生。” 清 汪懋麟 《题修来画像》诗:“ 娄东 顾老 七十六,匠意摹画如双鉤。”词语解释:匠成 拼音:jiàng chéng
培养造就。《淮南子·泰族训》:“入学庠序,以修人伦,此皆人之所有於性,而圣人之所匠成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振天惠以广埽,鼓九阳之洪炉,运大钧乎皇极,开玄模以轨物,陶冶庶类,匠成翘秀,荡汰积埃,革邪反正。”词语解释:匠斲 拼音:jiàng zhuó
工匠。 晋 左思 《魏都赋》:“葺墙幂室,房廡杂袭,剞劂罔掇,匠斲积习。”词语解释:匠营 拼音:jiàng yíng
指土木工。《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序》:“﹝妓人﹞今老无所依,随孙就食匠营间。”词语解释:匠化 拼音:jiàng huà
教化。 前蜀 贯休 《赠抱麻刘舍人》诗:“生徒希匠化,寰海仰经纶。”词语解释:匠世 拼音:jiàng shì
治世。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若以所短弃所长,则逸儕拔萃之才不用矣;责具体而论细礼,则匠世济民之勋不著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若乃求千里之迹於縶维之骏,责匠世之勋於剧碎之贤,谓之不惑,吾不信也。”词语解释:匠师 拼音:jiàng shī
(1).主管众工匠的官员。 周 代始设,相当于 汉 以后的将作大匠。《国语·鲁语上》:“ 庄公 欲丹 桓宫 之楹,而刻其桷。匠师 庆 言於公曰:‘臣闻圣王公之先封者,遗后之人法,使无陷於恶……今先君俭而君侈,令德替矣。’”《周书·儒林传·卢光》:“六官建,授小匠师下大夫,进授开府仪同三司、匠师中大夫,进爵为侯,增邑五百户,转工部中大夫。”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 钱氏 据两 浙 时,於 杭州 梵天寺 建一木塔,方两三级, 钱 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2).泛指工匠。 周恩来 《在加德满都市民大会上的讲话》:“在历史上, 尼泊尔 曾经是 中国 的学者和匠师寻求知识和技术的地方。”词语解释:匠郢 拼音:jiàng yǐng
匠石 和 郢 人的并称。 匠石 郢 人相配合,才能表演“运斤成风”的绝技。见《庄子·徐无鬼》。后用以称相知之人。《文选·江淹〈谢仆射〉诗》:“舟壑不可攀,忘怀寄匠郢。” 刘良 注:“此言忘怀於相知。” 唐 李白 《李居士赞》:“彼质我斤,挥风是骋。了物无二,皆为匠郢。”参见“ 匠石 ”。
词语解释:匠石 拼音:jiàng shí
古代名 石 的巧匠。《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慢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后亦用以泛称能工巧匠或擅长写作的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夫山木为良匠所度,经书为文士所择,木美而定於斧斤,事美而制於刀笔,研思之士,无惭 匠石 矣。” 唐 韩愈 《为人求荐书》:“及至 匠石 过之而不睨, 伯乐 遇之而不顾,然后知其非栋梁之材、超逸之足也。” 金 元好问 《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之三:“斯文要栋梁,頽圮可力撑。 匠石 殊未来,破屋鐙青荧。” 陈三立 《次韵再答董卿》:“我早支离嗤 匠石 ,会曾问难窥津涯。”词语解释:匠工 拼音:jiàng gōng
工匠。《尉缭子·原官》:“程工人,备器用,匠工之功也。” 清 李渔 《巧团圆·试艰》:“当此之时,只有三等人好做。第一等是术士,第二等是匠工,第三等是商贾。”词语解释:匠籍 拼音:jiàng jí
匠人的户籍。 明 王琼 《双溪杂记》:“北征之马聚於马房,营造之兵终归匠籍。” 吴晗 《先元璋传》第五章二:“在 明代 户籍中,军籍和民籍、匠籍是主要的户口。”参见“ 匠户 ”。
词语解释:匠户 拼音:jiàng hù
(1).世业的工匠。《新唐书·百官志二》:“陪陵而葬者,将作给匠户,卫士营冢。”
(2). 元 代统治者为便于强制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至 明 改为轮班轮作,除分班定期服役外,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出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 清 顺治 二年(1645)废除匠籍,匠人才获自由身份。《清会典·户部五·尚书侍郎职掌》:“凡户之别,有民户,有军户,有匠户。”原注:“原编丁册,各省皆有匠户轮班供役。”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六章二:“匠户是 元 明 两代的一种特殊制度, 元朝 把有技艺的工匠俘获,征调编为匠户。”参阅《明会典·工匠二》。词语解释:匠画 拼音:jiàng huà
工匠用界尺作的图画。后指缺乏艺术特色的作品。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至 盛唐 以后,始有即物达情之作…… 宋 人於此茫然,愈工愈拙,非但‘认桃无緑叶,道杏有青枝’为可姗笑已也。嗣是作者益趋匠画,里耳喧传,非俗不赏。”词语解释:匠班 拼音:jiàng bān
指从外地轮班征调到京师官办手工业中服徭役的工匠。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颜料匠班》:“颜料、药材、历日、榜纸、狐皮、牛角、匠班等项,载在全书,岁有定额。”词语解释:匠笔 拼音:jiàng bǐ
(1).谓写作文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夫裁文匠笔,篇有大小;离章合句,调有缓急。”
(2).谓板滞、不生动的诗文。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 李嶠 称‘大手笔’,咏物尤其属意之作,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亦匠笔耳。”参见“ 匠气 ”。
词语解释:匠气 拼音:jiàng qì
工匠习气。谓创作缺乏艺术特色。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徵故实,写色泽,广比譬,虽极鏤绘之工,皆匠气也。”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若留枝盘如寳塔、扎枝曲如蚯蚓者,便成匠气矣。”词语解释:匠作 拼音:jiàng zuò
工匠。《三国演义》第一○二回:“﹝ 孔明 ﹞令唤集随军匠作一千餘人,入 葫芦谷 中,别造‘木牛’‘流马’应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他平生有三恨:一恨天地,二恨爹娘,三恨杂色匠作。”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且有一兴作,而一切工料,一切匠作,无不仰给之於彼,彼之士民得以养焉。”
指缺乏艺术特色的作品。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咏物诗, 齐 、 梁 始有之。其标格高下,犹画之有匠作,有士气。”参见“ 匠气 ”。
词语解释:匠气 拼音:jiàng qì
工匠习气。谓创作缺乏艺术特色。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徵故实,写色泽,广比譬,虽极鏤绘之工,皆匠气也。”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若留枝盘如寳塔、扎枝曲如蚯蚓者,便成匠气矣。”词语解释:匠军 拼音:jiàng jūn
在军籍的匠人。《元史·世祖纪一》:“ 陕西 行省言 西京 、 宣德 、 太原 匠军困乏,乞以民代之。有旨:‘军籍已定,不宜动摇。宜令贫富相资,果甚贫者,令休息一岁。’”词语解释:匠学 拼音:jiàng xué
界画的别称。因其渊源于工匠,故称。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山水树石》:“国初,二 阎 擅美匠学, 杨 、 展 精意宫观。”二 阎 指 阎立德 、 立本 兄弟; 杨 、 展 指 杨子华 、 展子虔 。参见“ 界画 ”。
词语解释:界画 拼音:jiè huà
(1).指以界划法画的画。 元 汤垕 《古今画鉴·唐画》:“ 卫贤 , 五代 人,作界画可观。” 明 杨慎 《画品·晴雨历》:“画有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二:“画家界画最难,如 卫贤 、 马远 、 夏珪 、 王振鹏 ,皆以此专门名家,不足贵也。 郭忠恕 画山水入逸品,乃工界画,斯足异耳。”
(2).见“ 界划 ”。
词语解释:界划 拼音:jiè huà
亦作“ 界画 ”。
(1).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 清 钱泳 《履园丛话·书画·画中人》:“ 马冈千 , 陕西 乾州 人,能传真,工于界划。”《红楼梦》第四二回:“这些楼臺房屋,是必要界划的,一点儿不留神,栏杆也歪了,柱子也塌了……岂不倒成了一张笑话儿了!”
(2).划分界线;划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聚则难周,分则易守,则界画不可不明也。” 郭沫若 《序我的诗》:“等到山骨呈露,雪沟界画得非常鲜明。” 叶圣陶 《游临潼》:“ 渭河 和它的支流,界划着远处的平原,安安静静的。”词语解释:匠宰 拼音:jiàng zǎi
主持考核铨叙官吏的高级官员。《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閭阎之议,以意裁处,而使匠宰失位,众人驱骇,欲风俗清静,其可得乎?”词语解释:匠费 拼音:jiàng fèi
施工的费用。《文苑英华》卷七七九引 唐 乔琳 《巴州化成县新移文宣王庙颂序》:“﹝ 庐沔 ﹞出家财以资匠费,督门吏以勤役工。”词语解释:匠理 拼音:jiàng lǐ
精心整治。 清 方文 《湖上喜遇黎美周》诗:“千山归匠理,片月吐禪心。”词语解释:匠班银 拼音:jiàng bān yín
清 代对匠户征收的代役金。《清会典·户部五·尚书侍郎职掌》“有匠户”原注:“原编丁册,各省皆有匠户轮班供役,嗣改为按户徵银解京代班,曰匠班银。后各省渐次摊入地丁徵收。”《清会典事例·户部·丁银摊征》:“ 康熙 四十一年覆准, 山东 匠班银归入地丁徵收。”词语解释:匠气 拼音:jiàng qì
工匠习气。谓创作缺乏艺术特色。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徵故实,写色泽,广比譬,虽极鏤绘之工,皆匠气也。”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若留枝盘如寳塔、扎枝曲如蚯蚓者,便成匠气矣。”词语解释:匠资 拼音:jiàng zī
施工的费用。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倘造成一架而后而筹一架,则便于前者不便于后,势必改而就之;未成先毁,犹之筑舍道旁,兼数宅之匠资,不足供一厅一堂之用矣。”词语解释:匠门弃材 拼音:jiàng mén qì cái
比喻无用之人。自谦之称。 清 冯桂芬 《林文忠公祠记》:“ 桂芬 受公知最早,所以期之者甚厚。公驰驱絶域,犹手牋酬答无间。匠门弃材,累公之明。”词语解释:匠质 拼音:jiàng zhì
《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慢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 闻之,召 匠石 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 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成玄英 疏:“质,对也。 匠石 虽巧,必须不动之质。”后因以“匠质”指知己友人。 王闿运 《丁文诚诔》:“未五旬而告终,何匠质之独存。”词语解释:匠衙 拼音:jiàng yá
旧时县府管理工匠的机构。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繇赋》:“门子,正堂二名,粮衙一名,匠衙一名,屯衙一名,捕衙一名,共六名。”词语解释:匠役 拼音:jiàng yì
旧指给官府或官宦人家服役的工匠。《清会典事例·盛京工·匠役》:“司匠管下,匠役七十九名,家属共三百八十七口。每匠岁给布、棉与黄瓦厂匠同,每家口岁给米、稗、盐与 崇政殿 壮丁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升迁·辞乡绅》:“製扁匠役,亦给饭资。”《红楼梦》第二五回:“ 小红 便走向 瀟湘馆 去,到了 翠烟桥 ,抬头一望,只见山坡高处都拦着帷幕,方想起今日有匠役在此种树。”词语解释:匠丽 拼音:jiàng lì
亦作“ 匠驪 ”。亦作“ 匠黎 ”。 复姓。 春秋 时有 匠丽氏 ,见《左传·成公十七年》。《史记·晋世家》作“匠驪”;《大戴礼记·保傅》作“匠黎”。词语解释:匠指 拼音:jiàng zhǐ
工匠。语本《庄子·胠箧》:“毁絶鉤绳,而弃规矩,攦 工倕 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词语解释:匠思 拼音:jiàng sī
犹匠心。 冯牧 《不断革命的战歌和颂歌》:“这种深情在作品中……有时则是通过对于斗争生活独具匠思的描绘,生动地流涌出来的。”词语解释:匠户 拼音:jiàng hù
(1).世业的工匠。《新唐书·百官志二》:“陪陵而葬者,将作给匠户,卫士营冢。”
(2). 元 代统治者为便于强制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至 明 改为轮班轮作,除分班定期服役外,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出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 清 顺治 二年(1645)废除匠籍,匠人才获自由身份。《清会典·户部五·尚书侍郎职掌》:“凡户之别,有民户,有军户,有匠户。”原注:“原编丁册,各省皆有匠户轮班供役。”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六章二:“匠户是 元 明 两代的一种特殊制度, 元朝 把有技艺的工匠俘获,征调编为匠户。”参阅《明会典·工匠二》。词语解释:匠心独运 拼音:jiàng xīn dú yùn
工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缥锦廛文筑上·王弇州文》:“至匠心独运之作,色韵古雅,掌故淹通,实足与 荆川 方驾。” 茅盾 《尚未成功》:“我那惨淡经营--嗯,匠心独运--独运的创作还不是要被那班什么批评家笑骂,或者,抹煞?--所以,所以,他朝我扁扁嘴,我就不客气,我骂他!” 秦牧 《花城》:“望着那一片花海,端详着那发着香气、轻轻颤动和舒展着叶芽和花瓣的植物中的珍品,你会禁不住赞叹,人们选择和布置这么一个场面来作为迎春的高潮,真是匠心独运!”词语解释:匠心独具 拼音:jiàng xīn dú jù
工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柯岩 《奇异的书简·阳光和风雨谱写的歌》:“编导和演员们匠心独具地从生活出发……成功地刻划了以 小强 为主角的一代少年儿童形象。”词语解释:匠骊 拼音:jiàng lí
见“ 匠丽 ”。
词语解释:匠丽 拼音:jiàng lì
亦作“ 匠驪 ”。亦作“ 匠黎 ”。 复姓。 春秋 时有 匠丽氏 ,见《左传·成公十七年》。《史记·晋世家》作“匠驪”;《大戴礼记·保傅》作“匠黎”。词语解释:匠黎 拼音:jiàng lí
见“ 匠丽 ”。
词语解释:匠丽 拼音:jiàng lì
亦作“ 匠驪 ”。亦作“ 匠黎 ”。 复姓。 春秋 时有 匠丽氏 ,见《左传·成公十七年》。《史记·晋世家》作“匠驪”;《大戴礼记·保傅》作“匠黎”。词语解释:匠人铺
制造或修理物品或机械的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