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屋入声 鹿宿[sù,住宿][qū,酒曲][dú,读书][fù][fú][yù][pù][cù][pǔ pò][chù xù][fú fù][zhòu][pù][详注1][niǔ][详注2][详注3][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cù][xù chù][详注4][zhú][详注5][lù][fù,音覆。剖也,判也,裂也。动词][chù][zhuó,激水声也。][cù][详注6][音珿。《广韵》廉谨貌。]


注1:浊 《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注2:踧 cù,音蹴。踧踖,行而谨敬也。互详踖字注。又与蹙同。《后汉·陈蕃传》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扬子·法言》或人踧尔。《木华·海赋》噏波则洪涟踧缩。
注3:菔 音服。《韵会》芦菔一名来服,言来麰之所服也。字亦与服通。《诗·小雅》象弭鱼服。《笺》服当作菔。《周礼·素服注》服当作菔,刀剑衣也。
注4:缪 音穆。与穆同。《礼·大传》序以昭缪。《注》缪,读如穆。《公羊传·隐三年》葬宋缪公。《释文》缪,左氏作穆。《史记·鲁世家》太公召公乃缪卜。《注》徐广曰:古书穆字多作缪。又通勠。
注5:囿 《唐韵》于六切,音哊。《诗·大雅》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又《刘向·九叹》莞芎弃於泽洲兮,瓟蠡橐於筐簏。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罴荤而逸囿。
注6: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末字词组
匍匐颠匐匉匐邯郸匍匐扶匐   

词语解释:匍匐  拼音:pú fú
(1).爬行。《诗·大雅·生民》:“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 朱熹 注:“匍匐,手足并行也。”《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於 邯郸 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金川之战》:“二酋战慄无人色,匍匐而出。”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二章:“洞口外十几个敌人,都挟着大炸药包,继续向坑道口匍匐逼进。”
(2).谓倒仆伏地;趴伏。《礼记·问丧》:“孝子亲死,悲哀志懣,故匍匐而哭之。” 郑玄 注:“匍匐,犹颠蹷。” 汉 王逸 《九思·悯上》:“庇阴兮枯树,匍匐兮巖石。” 唐 元稹 《寄吴士矩》诗:“强起相维持,翻成两匍匐。” 曹禺 《王昭君》第五幕:“ 休勒 衣服破碎,头青脸肿,绳捆索绑,一下子被推在地上,匍匐在单于脚下。”
(3).比喻屈服,顺从。 秦牧 《花城·土地》:“那时候人们匍匐在大自然的威力之下,风雨雷霆,电光野火,都曾使他们畏惧颤栗。” 巴金 《亡命》:“我每一想到蓝天的 意大利 ,想到匍匐在法西斯铁腕下的人民……我的整个心都要燃烧起来了。”
(4).尽力。《诗·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郑玄 笺:“匍匐,言尽力也。” 唐 柳宗元 《叔父殿中侍御史墓表》:“行军司马侍御史 韦重规 等,匍匐救助,事用无闕。” 宋 苏轼 《祭欧阳文忠公文》:“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救。” 清 魏源 《傅巡抚祠碑铭》:“其羞如何?匡我王服,紓难毁家,救民匍匐。”
(5).劳顿;颠沛。 宋 苏舜钦 《送韩三子华还家》诗:“ 子华 勇此行,东下甚匍匐,入门未及言,相向且慟哭。” 宋 文天祥 《集杜诗·杜大卿浒序》:“匍匐 淮 甸,卫护艰虞,忠劳备尽。” 王闿运 《陈景雍传》:“且 湖北 糜烂,再遇寇荼毒,羣吏匍匐气尽。”
词语解释:颠匐  拼音:diān fú
颠仆,倾覆。《梁书·王僧孺传》:“盖基薄墙高,涂遥力躓,倾蹷必然,颠匐可俟。”
词语解释:匉匐  拼音:pēng fú
也作“砰訇”、“匐匉”。形容大声
词语解释:邯郸匍匐  拼音:hán dān pú fú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后因以“邯郸匍匐”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 金 元好问 《刘君用可庵》诗之二:“著脚绳桥已足忧, 邯郸 匍匐更堪羞。”参见“ 邯郸学步 ”。
词语解释:邯郸学步  拼音:hán dān xué bù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郭象 注:“以此效彼,两失之。” 成玄英 疏:“ 寿陵 , 燕 之邑。 邯郸 , 赵 之都。弱龄未壮,谓之餘子。 赵 都之地,其俗能行,故 燕国 少年远来学步。既乖本性,未得 赵国 之能;捨己效人,更失 寿陵 之故。”《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於 邯郸 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后因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 宋 姜夔 《送项平甫倅池阳》诗:“论文要得文中天, 邯郸 学步终不然。”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为文必师古,使人读之不知所师,善师古者也……若拘拘规傚,如 邯郸 之学步,里人之效顰,则陋矣。”《歧路灯》第一○一回:“‘什么古迹?’ 娄朴 道:‘学步桥。’ 盛希瑗 道:‘是 邯郸 学步,失其故步么?’”
词语解释:扶匐  拼音:fú fú
见“ 扶服 ”。
词语解释:扶服  拼音:fú fú
亦作“ 扶伏 ”。亦作“ 扶匐 ”。同“ 匍匐 ”。
(1).伏地爬行。形容急遽,竭力。《礼记·檀弓下》:“《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诗·邶风·谷风》作“匍匐救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扶伏而击之,折軫。”《南史·隐逸传上·剡县小儿》:“因自投下牀,扶匐至母尸侧,顿絶而死。” 元 揭傒斯 《临川女》诗:“闻汝即赴死,扶服到河滨。” 王闿运 《熊氏墓表》:“睋而有间,恭人暴卒,同官命妇,扶服救丧。”
(2).趴伏于地。《汉书·霍光传》:“ 中孺 扶服叩头曰:‘老臣得託命将军,此天力也。’”《汉书·匈奴传下》:“ 呼韩邪 携国归化,扶伏称臣。”《南齐书·王敬则传》:“夜着青衣,扶匍道路,为 太祖 听察 苍梧 出来。” 宋 王禹偁 《大阅赋》:“俾遁逃兮无地,咸扶服兮朝天。”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阑斑被绣縵,扶服拜赤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