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冬平声 [chóng,重复][cóng,服从][gōng,供给][féng][chōng,交通要道、冲击][详注1][详注2][yóng][gōng][与雍通。周礼壅氏,汉书沟洫志壅皆作雍。][详注3][通颙]


注1:纵 从衡。《诗·齐风》衡从其亩。《类篇》东西曰衡,南北曰从。《贾谊·过秦论》合从缔交。《注》从,与纵同。
注2:笼 《广韵》《集韵》力钟切《正韵》卢容切,音龙。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籦笼䈽篾。
注3:憃 音舂。《集韵》騃昏也。或作憧。《礼·哀公问》寡人憃愚冥顽。《注》憃,蔽於气质也。 又《集韵》昌容切,音冲。义同。
首字词组
匈奴匈匈匈忍匈横匈濭匈臆匈惧匈磕

词语解释:匈奴  拼音:xiōng nú
称 胡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战国 时游牧于 燕 、 赵 、 秦 以北地区。其族随世异名,因地殊号。 战国 时始称 匈奴 和 胡 。 东汉 光武 建武 二十四年(公元48年)分裂为南北二部, 北匈奴 在公元一世纪末为 汉 所败,部分西迁。 南匈奴 附 汉 , 西晋 时曾建立 汉国 和 前赵国 。
词语解释:匈匈  拼音:xiōng xiōng
(1).讻讻。喧哗;吵嚷。《庄子·在宥》:“自 三代 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 成玄英 疏:“匈匈,讙譁也。”《汉书·佞幸传·石显》:“ 显 闻众人匈匈,言己杀前将军 萧望之 。”《三国志·魏志·锺会传》:“时方给与 姜维 鎧杖,白外有匈匈声,似失火。”
(2).讻讻。动乱;纷扰。《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谓 汉王 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南史·循吏传·沉瑀》:“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 唐 苏颋 《奉和圣制行次成皋》:“皇威正赫赫,兵气何匈匈。”
(3).凶凶。凶暴貌。 清 陈廷敬 《记女奴景事》:“其家诸 柴 数逼 景 嫁,不从,朝夕虐酷之。居二年,愈匈匈。”
词语解释:匈忍  拼音:xiōng rěn
凶恶残忍。 晋 潘岳 《西征赋》:“忲淫嬖之匈忍,勦皇亲之孕育。”
词语解释:匈横  拼音:xiōng héng
凶恶蛮横。《周书·柳庆传》:“ 广陵王 元欣 , 魏 之懿亲,其甥 孟氏 ,屡为匈横。”
词语解释:匈濭  拼音:xiōng ǎi
见“ 匈礚 ”。
词语解释:匈磕  拼音:xiōng kē
亦作“ 匈濭 ”。 象声词。形容大声。《文选·枚乘〈七发〉》:“訇隐匈礚,轧盘涌裔,原不可当。” 刘良 注:“訇隐、匈濭,皆大声也。” 汉 马融 《广成颂》:“风行云转,匈礚隐訇,黄尘勃滃,闇若雾昏。”
词语解释:匈臆  拼音:xiōng yì
胸臆,胸怀。《汉书·循吏传·朱邑》:“直 敞 远守剧郡,驭於绳墨,匈臆约结,固亡奇也。” 汉 蔡琰 《悲愤诗》:“念我出腹子,匈臆为摧败。”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序》:“书生匈臆,每患迂愚,即使考之已详,而议论褒贬,犹恐未当,况其考之未确者哉!”
词语解释:匈惧  拼音:xiōng jù
恐惧。《新唐书·杜如晦传》:“京师匈惧,日数千人守闕下。”
词语解释:匈磕  拼音:xiōng kē
亦作“ 匈濭 ”。 象声词。形容大声。《文选·枚乘〈七发〉》:“訇隐匈礚,轧盘涌裔,原不可当。” 刘良 注:“訇隐、匈濭,皆大声也。” 汉 马融 《广成颂》:“风行云转,匈礚隐訇,黄尘勃滃,闇若雾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