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末字词组
自励鼓励切励谯励勖厉,勖励惕励劝励磨砻淬励
勉励修励发扬蹈励训励泣励敦励褒励祗励
奋励感励责励谨励儆励振励申励率励
凌励勖励饬励匡励并励悫励奖励 
磨励激励风励讽励扬励笃励督励 
戒励策励肃励克励慰励精励砥励 
诱励贬励鞭励邀励淬励警励坚励 
勤励诫励课励雕励改励刻励矫励 

词语解释:自励  拼音:zì lì
勉励自己。《后汉书·袁安传》:“闻之者皆感激自励。”《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 昪 独好学,接礼儒者,能自励为勤俭,以宽仁为政,民稍誉之。” 明 方孝孺 《茹荼斋记》:“因闢一室以居,而以茹荼名之,既以志悲苦,亦以自励也。”《红楼梦》第五六回:“ 探春 笑道:‘虽也看过,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那里真是有的?’”
词语解释:勉励  拼音:miǎn lì
(1).劝勉鼓励。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懃懃勉励,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 尧 、 舜 、 孔子 之道,利安元元为务。”《老残游记》第八回:“却説那日 东造 到府署禀辞,与 玉公 见面,无非勉励些‘治乱世用重刑’的话头。”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纯哥 亦就不说什么,勉励我到 俄国 后研究学问,不要半途而辍。”
(2).尽力;努力。《太平广记》卷七一引《玄门灵妙记·窦玄德》:“公衔命既重,勉励为作。法之效验,未敢悬知。”
词语解释:奋励  拼音:fèn lì
奋厉。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 樊噲 为上将,云‘愿得十万众横行 匈奴 中’,愤激奋励未失臣节也,不顾计之当与不当耳。” 宋 苏轼 《论特奏名》:“朝廷所放恩榜,几千人矣,何曾见一人能自奋励,有闻於时?” 明 张居正 《答宣大巡抚》:“然今后亦须奋励自检,以保晚节。” 郭沫若 《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但我们目前的 中国 是当以精神奋励为前提的。”参见“ 奋厉 ”。
词语解释:奋厉  拼音:fèn lì
(1).激励;振奋。《后汉书·第五伦传》:“有贼,輒奋厉其众,引彊持满以拒之。”《晋书·苟晞传》:“自奉明詔,三军奋厉,卷甲长驱,次于 仓垣 。” 宋 曾巩 《都官员外郎胥君墓志铭》:“君少孤,能自奋厉,力学问,工为文章。”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奋厉朝气,内量资望,外审时势。”
(2).激愤貌。《隋书·房陵王勇传》:“太子奉詔,乃作色奋厉,骨肉飞腾。”
词语解释:凌励  拼音:líng lì
凌空高飞。 唐 高适 《赠别王十七管记》诗:“浩歌方振荡,逸翮思凌励。”
词语解释:磨励  拼音:mó lì
见“ 磨礪 ”。
词语解释:磨砺  拼音:mó lì
(1).在磨刀石上磨擦。《书·费誓》“礪乃锋刃” 孔 传:“磨礪锋刃。” 汉 王充 《论衡·率性》:“消鍊五石,铸以为器,磨礪生光。”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一:“石麤肆磨礪,波恶厌牵挽。” 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添薪加火,磨砺刀山,使地狱全体改观,一洗先前颓废的气象。”
(2).亦作“ 磨厉 ”、“ 磨励 ”。磨练。 汉 王充 《论衡·率性》:“世称 子路 无恒之庸人…… 孔子 引而教之,渐渍磨礪,闔导牖进。”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业。” 宋 叶适 《蕲州到任谢表》:“磨厉钝顽,收其敏达之効。” 明 归有光 《浙省策问对》:“ 舒燐 刻苦磨励,改过迁善。” 清 曾国藩 《台州墓表》:“穷年磨厉,期于有成。”
(3).比喻作好准备,以便反击或及时一试。 宋 苏轼 《大雪论差役不便札子》:“臣闻差役之法,天下以为未便,独臺諫官数人者主其议,以为不可改,磨礪四顾,以待言者,故人畏之而不敢发耳。” 清 曹寅 《送亮生江阴补试》诗之二:“不信日华迷五色,老拳磨礪自当场。”
词语解释:戒励  拼音:jiè lì
告诫勉励。 宋 范仲淹 《答手诏五事》:“詔旨谓将臣不和如何制?枢密院先因 许怀德 、 张亢 不协,曾指挥戒励。”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通判 ﹞故尝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 太祖 闻而患之,下詔书戒励,使与长吏协和。”
词语解释:诱励  拼音:yòu lì
劝导勉励。 宋 王令 《赠刘成父》诗:“探窥古人心,愤懣世俗败,常思得英奇,肝肺想诱励。”
词语解释:勤励  拼音:qín lì
见“ 勤厉 ”。
词语解释:勤厉  拼音:qín lì
亦作“ 勤励 ”。 勤劳奋勉。《荀子·富国》:“诛而不赏,则勤厉之民不劝。”厉,一本作“ 属 ”。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念孙 曰:“作厉者是也。厉,勉也。《羣书治要》作勤励,励即厉之俗书。”《宋书·王韶之传》:“ 韶之 在郡,常虑为 弘 所绳,夙夜勤厉,政绩甚美。”《旧唐书·令狐楚传》:“每遣退藏,更令勤励。”《明史·黄凤翔传》:“察《月令》篇以四时敷政,法天行健,则见圣治之当勤励。”
词语解释:鼓励  拼音:gǔ lì
亦作“ 鼓厉 ”。
(1).激发;勉励。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臣惟亲列行伍,鼓厉官兵,水陆督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户头总催说》:“分别奬赏,以鼓励其餘。” 梁启超 《论湖南应办之事》:“乃从而摩激其热力,鼓厉其忠愤。”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 万人敌 受此鼓励,倍加勇猛。”
(2).指振作精神。
词语解释:修励  拼音:xiū lì
见“ 修厉 ”。
词语解释:修厉  拼音:xiū lì
亦作“ 修励 ”。
(1).砥砺,磨砺。《魏书·崔亮传》:“而舅属当銓衡,宜须改张易调,如何反为停年格以限之?天下士子谁復修厉名行哉!”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序》:“余何为者也,累忝臺郎,思勤坟典,用自修励。”
(2).谓尽力修行。 前蜀 杜光庭 《洋州宗夔令公本命醮词》:“荷乾坤覆载之慈,均气运陶甄之力,惟精修励,寅奉真灵。”
词语解释:感励  拼音:gǎn lì
见“ 感厉 ”。
词语解释:感厉  拼音:gǎn lì
亦作“ 感励 ”。 犹言感奋激励。《晋书·苻坚载记上》:“ 坚 挥剑捶马,志气感厉,士卒莫不惮服焉。” 宋 曾巩 《与刘沆龙图启》:“自非土石,岂不激昂。粗知古今,可胜感励。”《宋史·隐逸传下·魏掞之》:“ 掞之 既就职,日进诸生教诲之,又增葺其舍,人人感励。” 明 李东阳 《敦本堂记》:“苟名兹石者,皆感厉奋发,以廉能忠节为天下用。”
词语解释:勖励  拼音:xù lì
亦作“勗励”。 勉励。《南史·梁纪上》:“ 齐明 每称帝清俭,勗励朝臣。” 清 周亮工 《〈理信存稿〉序》:“不以予为朴陋,每过从商,质游心千载,以风雅为勗励。”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其次是互诉关于教育实施的一切,充满了讨论和勖励的语调。”
词语解释:激励  拼音:jī lì
(1).激发鼓励。《六韬·王翼》:“主扬威武,激励三军。”《英烈传》第十四回:“ 太祖 又説:‘此举非独崇奬 常将军 ,正以激励诸将。’” 杨朔 《潼关之夜》:“她的丈夫几次激励她说:‘勇敢点吧!你该作大众的母亲,不要作一个小孩的母亲。’”
(2).犹斥责。《后汉书·袁安传》:“司徒 桓虞 改议从 安 。太尉 郑弘 、司空 第五伦 皆恨之。 弘 因大言激励 虞 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
词语解释:策励  拼音:cè lì
督促勉励。 南朝 齐 萧子良 《与孔中丞释疑惑书》:“孜孜策励,良在於斯。” 唐 李德裕 《谢赐让官批答状》:“陛下特降纶言,再加褒饰,德音抚慰,自合忘生,睿奬至深,岂敢言病,谨当策励疲蹇,上副天慈,竭尽肝肺,以修官业。” 宋 叶适 《上殿札子》:“今环视诸臣,前者后者,迭进迭退,其知此事本而可以反覆议论者谁乎?其抱此志意而可以策励期望者谁乎?”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 寧 绍 参将 戚继光 先登敢勇,立有新功,见监原任 通 泰 参将 黑孟阳 遭蹶悔过,尚餘勇气,皆堪策励立功赎罪者也。” 清 刘大櫆 《吏部侍郎博野尹公行状》:“申明小学之教:以孝弟、忠信、安详、恭教,平生所以自策励者,与诸生共相劝勉。” 续范亭 《悼关向应同志》:“ 延安 养疴,互相策励。”
词语解释:贬励  拼音:biǎn lì
谦逊振奋。《新唐书·陆贽传》:“今乘舆播越,大憝未去,此人情向背,天意去就之隙,陛下宜痛自贬励。”
词语解释:诫励  拼音:jiè lì
亦作“ 诫厉 ”。 告诫勉励。《晋书·后妃传上·武悼杨皇后》:“后又数诫厉妃,妃不知后之助己,因以致恨。”《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下》:“在京盐麴税官、两官巡即许中谢,新除令、録并中谢,次日门辞,兼有口敕诫励。”《明史·外国传一·朝鲜》:“帝曰:‘曾留将士教习,成法具在,无容再遣。’因命其使臣齎敕诫励。”
词语解释:切励  拼音:qiē lì
见“ 切厉 ”。
词语解释:切厉  拼音:qiē lì
亦作“ 切励 ”。 切磋砥砺。 宋 司马光 《贤良策问》:“至治之世,耕者让畔,渔者让泽。今国家修明礼仪以切励天下久矣。” 清 吴敏树 《业师两先生传》:“而先兄实攻苦制艺,与先生相切厉。”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録其三事,以与同志相切厉。”
亦作“ 切励 ”。 严厉。《后汉书·窦武传》:“ 武 每数切厉相戒,犹不觉悟,乃上书求退 绍 位。”《晋书·陶侃传》:“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訶辱,还其所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恭 始与 王建武 甚有情,后遇 袁悦 之间,遂致疑隟” 刘孝标 注引《晋安帝纪》:“ 悦 每欲间 恭 ,乃於 王 坐责让 恭 曰:‘卿何妄生同异,疑误朝野?’其言切厉。”
词语解释:发扬蹈励  拼音:fā yáng dǎo lì
见“ 发扬蹈厉 ”。
词语解释:发扬蹈厉  拼音:fā yáng dǎo lì
亦作“ 发扬蹈励 ”。亦作“ 发扬踔厉 ”。 本指舞蹈时动作的威武。《礼记·乐记》:“发扬蹈厉, 大(太)公 之志也。” 孔颖达 疏:“言武乐之舞,发扬蹈厉象 大公 威武鹰扬之志也。”《史记·乐书》:“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 张守节 正义:“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隋书·音乐志下》:“发扬蹈厉,威而不残也。”后用以形容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明 唐顺之 《寄赵浚谷》:“ 伊尹 将则将,相则相,浑然无跡可言;至若 老吕 ,以鹰扬称,以发扬蹈励称,未免露出将才气象,此 老吕 不及 老伊 处也。” 清 黄遵宪 《西乡星歌》:“人不能容此嶔崎磊落之身,天尚与之发扬蹈厉之精神。”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
词语解释:责励  拼音:zé lì
督责和策励。《梁书·王僧辩传》:“及 僧辩 免出,夫人深相责励,辞色俱儼。”《南史·王僧辩传》作“责厉”。
词语解释:饬励  拼音:chì lì
(1).亦作“ 飭厉 ”。谓使思想言行合礼制规范。 宋 曾巩 《徐复传》:“为人倜儻有大志,内自飭励,不求当世之誉。” 王闿运 《李仁元传》:“ 李仁元 之父 李子墀 、母 陈氏 、妻 金氏 勇义蹈礼,晈焉飭厉。”
(2).犹激励。 郭沫若 《归去来·前线归来》:“自己所愁着的身体,为兴奋、惭恧、感激种种精神上的活动所饬励、鞭挞、鼓舞,却反而振作起来了。”
词语解释:风励  拼音:fēng lì
用委婉的言辞鼓励、劝勉。 明 唐顺之 《答江五坡提学书》:“ 闽 固多文少实之域也。非兄孰能振之,而欲振之,岂在声色文字之间哉,固有道矣,若其次则莫切於风励学官。”《明史·萧近高传》:“御史 黄尊素 因言 近高 暨侍郎 余懋衡 、 曹于汴 、 饶伸 ,太僕少卿 刘弘謨 、 刘宗周 并辞荣养志,清风袭人,亟宜褒崇,风励有位。”
词语解释:肃励  拼音:sù lì
亦作“ 肃厉 ”。 犹整饬。多指法纪。《周书·长孙俭传》:“於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隋书·刘昉传》:“﹝ 刘昉 ﹞身昵酒徒,家为逋藪,若不纠绳,何以肃厉。”
词语解释:鞭励  拼音:biān lì
鞭策激励。 唐 沉亚之 《上使主第三书》:“ 亚之 幸蒙过意,提在宾阶,虽无分銖之能以事万一,然誓将鞭励孱勤以效终身。”
词语解释:课励  拼音:kè lì
见“ 课厉 ”。
词语解释:课厉  拼音:kè lì
亦作“ 课励 ”。 督促勉励。《晋书·孝友传·颜含》:“ 含 课励家人,尽心奉养。”《宋书·南郡王义宣传》:“ 义宣 至镇,勤自课厉,政事修理。” 唐 柳宗元 《碑阴文》:“农事课励,厚生克勤,征赋首人,而其人益赡。”
词语解释:谯励  拼音:qiáo lì
督责策励。 宋 文同 《文安县君刘氏墓志铭》:“督诸子学,昼夜不废,改詰捡问,使中程律,一或不及,譙励不贷。”
词语解释:训励  拼音:xùn lì
教诲勉励。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破贼表》:“臣训励士马,今月尅行。” 宋 曾巩 《乞赐〈唐六典〉状》:“非圣虑所存,规模宏远,则何以训励羣臣,委曲至此。”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鼎甲同为庶常》:“以少詹兼读学 王直 有训励劳,赐钞千贯。”
词语解释:谨励  拼音:jǐn lì
同“ 谨厉 ”。 《北史·恩幸传·赵黑》:“转选吏部尚书,能自谨励。”
词语解释:匡励  拼音:kuāng lì
纠正勉励。 三国 魏 曹操 《转邴原为五官长史令》:“子弱不才,惧其难正,贪欲相屈,以匡励之。”
词语解释:讽励  拼音:fěng lì
见“ 讽厉 ”。
词语解释:讽厉  拼音:fěng lì
亦作“ 讽励 ”。
(1).暗示、督促。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 竇后 诬言欲咒诅。上信之,出贵人姊妹於丙舍,使小黄门 蔡伦 考之。 竇后 讽厉考者,皆致以巫蛊事送暴室。”
(2).教诲勉励。《宋书·刘劭传》:“上时务在本业,劝课农桑,使宫内皆蚕,欲以讽励天下。” 宋 欧阳修 《荐布衣苏洵状》:“往时自国家下詔书,戒时文,讽励学者以近古,盖自 天圣 迄今二十餘年。”《明史·杨靖传》:“帝製《大誥》,举通政使 蔡瑄 、左通政 茹瑺 、工部侍郎 秦逵 及 靖 以讽厉之。”
词语解释:克励  拼音:kè lì
见“ 克厉 ”。
克制私欲,力求上进。《北史·穆罴传》:“﹝ 穆羆 ﹞频以不法致罪, 孝文 以其勋德之旧,让而赦之。转 吐京 镇将,深自剋励。”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古人云:‘膏粱难整。’以其为骄奢自足,不能剋励也。”《隋书·循吏传·梁彦光》:“ 彦光 欲革其弊……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於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於是人皆剋励,风俗大改。”
词语解释:克厉  拼音:kè lì
亦作“ 克励 ”。 刻苦自励。《魏书·张普惠传》:“随父之县,受业 齐 土,专心坟典,克厉不息。”《周书·叱罗协传》:“又深自克励, 太祖 颇委任之。”
词语解释:邀励  拼音:yāo lì
竭力劝阻。《新唐书·吴兢传》:“﹝ 吴兢 ﹞初与 刘子玄 撰定《武后实録》,叙 张昌宗 诱 张説 诬证 魏元忠 事,颇言‘ 説 已然可,赖 宋璟 等邀励苦切,故转祸为忠,不然,皇嗣且殆’。”
词语解释:雕励  拼音:diāo lì
犹砥砺,磨练。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 魏武 於诸子中独爱 植 ……而 植 狂性不自雕励。”
彫勵:谓砥砺言行。《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而 植 任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
词语解释:勖厉,勖励
勉励
词语解释:泣励
哭着激励
词语解释:儆励  拼音:jǐng lì
警戒策励。《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帝﹞谓宰相曰:‘ 汉 制,刺史以天条问事, 诸葛亮 有武臣七戒,朕今参求要道以儆励羣臣。’”《“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工界诸公﹞应当随学商二界之后,以消极罢工手段,儆励政府。”
词语解释:并励  拼音:bìng lì
由并联绕组进行励磁
词语解释:扬励  拼音:yáng lì
见“ 扬厉 ”。
词语解释:扬厉  拼音:yáng lì
亦作“ 扬励 ”。
(1).犹言意气风发。语本《礼记·乐记》:“揔干而山立, 武王 之事也;发扬蹈厉, 太公 之事也。” 明 李东阳 《封孺人杨母墓志铭》:“教诸子必厉辞色,每食后令背诵所授书。曰:‘吾以隙时课汝,庶不妨本业,且动盪扬厉,不为食困。’” 孙犁 《秀露集·〈善闇室纪年〉序》:“总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跟在队伍的后面,还幸而没有落荒。虽然缺少扬厉的姿态,所迈的步子,现在听起来,还是坚定有力的。”
(2).发扬光大。 唐 韩愈 《潮州刺使谢上表》:“铺张对天之閎休,扬厉无前之伟绩。” 清 刘大櫆 《〈朱东发诗集〉序》:“夫诗之为用广矣,其达而在上者,登歌清庙,扬厉朝廷之盛德。”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是故颂以扬励休功,而美述盛德。”
词语解释:慰励  拼音:wèi lì
抚慰鼓励。《三国志·魏志·赵俨传》:“行三十里止,放马息,尽呼所从人,喻以成败,慰励恳切。”
词语解释:淬励  拼音:cuì lì
激励;鞭策。 宋 苏轼 《策略五》:“昔之有天下者,日夜淬励其百官。” 明 归有光 《伯妣徐孺人权厝志》:“孺人新来为妇,而伯父为县学弟子有声,方淬励进取,孺人未尝得一日乐也。” 清 周亮工 《倪母朱太夫人七十序》:“而士亦乐以此,尽其精微,鋭意攻苦,交相淬励,以务合古先圣贤之所言。”
词语解释:改励  拼音:gǎi lì
亦作“ 改厉 ”。 改过自勉。《晋书·周处传》:“ 处 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宋书·庐陵孝献王义真传》:“案车骑将军 义真 ,凶忍之性,爰自稚弱, 咸阳 之酷,丑声远播。先朝犹以年在紈綺,冀能改厉,天属之爱,想闻革心。”
词语解释:惕励  拼音:tì lì
见“ 惕厉 ”。
词语解释:惕厉  拼音:tì lì
亦作“ 惕励 ”。 警惕谨慎;警惕激励。语出《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任贤惕厉,宵衣旰食,詎追三五之遐轨,庶绍祖宗之鸿绪。” 宋 王禹偁 《右卫将军秦公墓志铭》:“公谨俭惕厉,卒以无咎。”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邇年以来,邦家多故,庙乏善策,外有强邻,正君子惕励之时。” 清 魏源 《〈简学斋诗集〉序》:“乃今读其诗,清深肃括之际,常有忧勤惕厉之思。”
词语解释:敦励  拼音:dūn lì
见“ 敦厉 ”。
词语解释:敦厉  拼音:dūn lì
亦作“ 敦励 ”。 劝勉,勉励。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旧唐书·孝友传·宋兴贵》:“弘长名教,敦励风俗,宜加褒显,以劝将来。”《明史·乔允升张玮等传赞》:“其贤者敦厉名检,居官有所执争,即清议翕然归之。”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 光武 、 明 、 章 ,尊崇节义,敦励名实,风俗为之一变,而文学为之一新。”
词语解释:振励  拼音:zhèn lì
见“ 振厉 ”。
词语解释:振厉  拼音:zhèn lì
(1).凌厉;迅猛。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云电相干,长风振厉,萧条太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岑顺》:“俄然鼓角四起,声愈振厉。”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国势尊隆,兵威振厉。”
(2).亦作“ 振励 ”。奋勉;振作。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精择一人之沉鷙有谋,开豁无他者,委以 荆 襄 之任,宽其文法,听其废置,抚摩振厉,于三数年之间,则国家之势成矣。” 明 张居正 《请谕戒边臣疏》:“亦以见皇上临御之初,留心边事,盖鼓舞振励之一机也。” 清 吴敏树 《与朱伯韩书》:“是以区区思自振励,将尽披其愚陋而求简择焉。”《“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青岛潮附录一》:“ 蔡先生 文章道德,中外推崇,自长大学,全国学界,始有发皇振厉之气。”
词语解释:悫励  拼音:què lì
亦作“慤励”。 笃诚奋勉。《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两僧尤加慤励,远近皆来钦仰。”
词语解释:笃励  拼音:dǔ lì
专一奋勉。
词语解释:精励  拼音:jīng lì
亦作“ 精厉 ”。 精勤奋勉。《后汉书·朱浮传》:“是以博举明经,唯贤是登,学者精励,远近同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学者有凭,益不精励。”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儒教》:“復以诸生多不精励,遂废州县学,京师惟留国子生七十二人。” 宋 戴埴 《鼠璞·士气》:“於此时欲振起之以致精厉之治,可乎?”
词语解释:警励  拼音:jǐng lì
亦作“ 警厉 ”。 告戒勉励。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臣伏度圣心,必不以为谋虑深长,可委以栋梁之任,将以其无所避忌,欲以警厉羣臣。”《旧唐书·张建封传》:“ 建封 又献诗一篇,以自警励。”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潘良贵 ﹞晚年力量尤凝定。 秦檜 势正炎炎,冷处一角,笑傲泉石,作《三戒説》,深以在得之规,痛自警励。” 梁启超 《新民议·叙论》:“使国民知受病所在,以自警厉。”
词语解释:刻励  拼音:kè lì
(1).刻苦勤勉。《新唐书·陆贽传》:“今生乱失序之事不可追矣,其资治兴邦之业,在刻励而勤脩之。” 宋 曾巩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刻励就学,并日夜,忘寝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天下后进读公之集,始知刻励为文。”
(2).琢磨推敲。励,同“ 厉 ”、“ 礪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郭功甫》:“ 潘子真 《诗话》云:‘…… 功甫 既壮,颇恃其才力,下笔曾不经意。论者或惜其造语无刻励之功。’”
词语解释:劝励  拼音:quàn lì
亦作“ 劝厉 ”。 激励,勉励。《孔丛子·儒服》:“‘古之贤圣无不能饮也’……此言何生? 子高 曰:‘生於嗜酒者,盖其劝厉奬戏之辞,非实然也。’”《周书·寇洛传》:“见危授命,推贤而奉,此而不赏,何以劝励将来?” 宋 陈亮 《廷对策》:“士大夫,风俗之倡也,朕所以劝励其志者不为不勤,而偷惰之习犹未尽革。” 黄兴 《黄花岗之役》:“并愿年年此日,永永举行纪念,追思既往,劝励方来,谅亦诸君所表同情者。”
词语解释:褒励  拼音:bāo lì
褒奖勉励。《后汉书·儒林传论》:“跡衰敝之所由致,而能多歷年所者,斯岂非学之效乎?故先师垂典文,襃励学者之功,篤矣切矣。”
词语解释:申励  拼音:shēn lì
犹勉励。《新唐书·崔彦昭传》:“ 杨收 、 路巖 、 韦路衡 皆坐朋比贿赂得罪死……帝因下詔暴 收 等过恶,申励丁寧,以成其美。”
词语解释:奖励  拼音:jiǎng lì
亦作“ 奬厉 ”。亦作“ 奬礪 ”。
(1).犹勉励。《汉书·哀帝纪》:“所以奬厉太子,专为后之谊。”《晋书·苻坚载记上》:“黜陟幽明,躬亲奬励。” 清 王夫之 《显妣谭太孺人行状》:“极衰年不可忍之苦,而一意奬礪,俾全蠭螘之节,怡然顺受。”
(2).现指给予荣誉或财物以资鼓励。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五:“﹝ 小二黑 ﹞有一次反‘扫荡’打死过两个敌人,曾得到特等射手的奖励。”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场:“你作战勇敢,工作积极,这支笔就作为给你的奖励吧。”
词语解释:督励  拼音:dū lì
见“ 督厉 ”。
词语解释:督厉  拼音:dū lì
亦作“ 督励 ”。 督率策励;督导勉励。《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不能躬相督厉,陈答万一。”《北齐书·杨愔传》:“因以督厉诸子曰:‘汝辈但如 遵彦 谨慎,自得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食。’” 宋 陈亮 《上光宗皇帝鉴成箴》:“亲征 河东 ,督励士卒,人百其勇,城无全堞。”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裴伦 之所督励,力直及於后日,起 马志尼 ,起 加富尔 ,於是 意 之独立成。”
词语解释:砥励  拼音:dǐ lì
磨练,激励劝勉。 明 归有光 《六音六蔽》:“故夫求至于中者,莫如学也。疏之则通,拭之则明,矫之则直,砥励之则精密,培养之则成遂。” 清 侯方域 《送何子归金陵序》:“天下之士亦莫不砥励节行,唱和声气,相聚於 丰镐 旧京之地,以文学为贄而修同人之业。”
词语解释:坚励  拼音:jiān lì
见“ 坚厉 ”。
词语解释:坚厉  拼音:jiān lì
(1).坚固锐利;使坚固锐利。 汉 袁康 《越绝书·内经九术》:“坚厉甲兵,以承其弊。”
(2).亦作“ 坚励 ”。犹坚贞。《再生缘》第十八回:“若是伊,岁寒松柏真坚励,下官还要奏明君。”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学校者使人知识精明,道行坚厉。”
词语解释:矫励  拼音:jiǎo lì
同“ 矫厉 ”。 《晋书·刘琨传》:“﹝ 琨 ﹞素奢豪,嗜声色,虽暂自矫励,而輒復纵逸。”参见“ 矫厉 ”。
词语解释:矫厉  拼音:jiǎo lì
(1).矫情厉色。假装严厉。《逸周书·官人》:“矫厉以为勇,内恐外夸,亟称其説,以诈临人。” 朱右曾 校释:“矫厉,矫情厉色也。”
(2).造作勉强。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3).勉力磨练。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矫厉才智,竞逐纵横。”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荐杨诚斋》:“若朝廷之亦得如此三数辈,可以逆折奸萌,矫厉具臣,为益非浅。” 清 吴敏树 《与朱伯韩书》:“其才之与学,虽已薄陋,而其矫厉自直之气,差欲不后於古人。”
(4).高昂激越。《文选·成公绥〈啸赋〉》:“时幽散而将絶,中矫厉而慨慷。” 李善 注:“矫,举也。” 吕向 注:“厉,高也。”
词语解释:磨砻淬励  拼音:mó lóng cuì lì
切磋琢磨,反复研讨。 宋 李纲 《与潘子贱龙图书》:“思得卓识博闻之士相与讲习,磨礲淬励,证其是而黜其非,增益其所未至。”
词语解释:祗励  拼音:zhī lì
敬慎而奋勉。《大戴礼记·五帝德》:“日月所照,莫不祗励。” 唐 白居易 《杨嗣复可库部郎中知制诰制》:“尔宜兢兢祗励,无陨其名。”
词语解释:率励  拼音:lǜ lì
见“ 率厉 ”。
词语解释:率厉  拼音:lǜ lì
亦作“ 率励 ”。
(1).率领督促。《东观汉记·窦融传》:“﹝ 融 ﹞率厉五郡精兵, 羌 胡 毕集,兵不血刃,而虏土崩瓦解。”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忠勇果毅,率厉有方,固守孤城,危逼获济。”《陈书·鲁广达传》:“ 广达 躬擐甲胄,手执桴鼓,率励敢死,冒刃而前。”
(2).激励,勉励。《后汉书·祭肜传》:“ 肜 乃率励 偏何 ,遣往讨之。” 宋 司马光 《所举孙準有罪自劾第二札子》:“乞如臣所奏,从贡举非其人律施行,所贵率厉羣臣,审慎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