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七洽入声 [详注1][详注2][与歃同。尝也。][《集韵》直甲切,音霅。水貌。义同。]


注1:筴 音夹。针箭具。又与栅同。《庄子·达生篇》祝宗人元端以临牢筴。《注》牢,豕室。筴,木栏。同栅。
注2:哈 hā,音喢。《玉篇》以口歃饮。《淮南子·泛论训》尝一哈水,而甘苦知矣。《集韵》本作歃。又姓。《正字通》杨慎希姓有哈永森。动词
共8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劫火劫掠劫会劫营劫贼劫鼠仓劫打劫买
劫灰劫烬劫杀劫花劫路劫抢劫机劫制
劫劫劫难劫取劫缚劫迫劫掎劫窃劫剂
劫尘劫迁劫余灰劫钞劫簸劫战劫牢劫击
劫数劫风劫夺劫鞘劫舍劫掳劫略劫剥
劫石劫后灰劫盗劫内劫药劫悟劫禅劫劫巴巴
劫运劫贝劫盟劫剞劫胁劫执劫摽劫律草
劫余劫外天劫质劫磷劫遌劫狱劫婚劫叛
劫波劫轮劫请劫磨劫道劫束劫争劫后余生
劫烧劫初铃劫持劫人劫剽劫洗劫主劫帅

词语解释:劫火  拼音:jié huǒ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
(1).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 唐 张乔 《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 宋 李纲 《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 清 龚自珍 《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 康 昭 二明楼,并遭劫火亡。” 清 纳兰性德 《南歌子·古戍》词:“何年劫火賸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 龙堆 。”
词语解释:劫灰  拼音:jié huī
亦作“刧灰”。亦作“刦灰”。亦作“刼灰”。 本谓劫火的馀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昔 汉武 穿 昆明池 底,得黑灰,问 东方朔 。 朔 云:‘不知,可问 西域 胡人。’后 法兰 既至,众人追以问之, 兰 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后因谓战乱或大火毁坏后的残迹或灰烬。 宋 陆游 《数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后始见》诗:“陈迹关心己自悲,劫灰满眼更增欷。” 明 赵诒琛 《〈逸老堂诗话〉跋》:“癸丑夏六月,遭乱,所有藏书数万卷,一旦尽失,而是书原本亦遭刦灰。” 清 吕留良 《〈赖古堂集〉序》:“忽焉,天地震荡,刦灰昼飞,猿鹤虫沙,苍黄类化。” 清 金农 《褚先生老毁儒服寄赠》诗:“歷尽刧灰人隔世,飈轮辗破法轮升。” 清 黄遵宪 《铁汉楼歌》:“頽垣败瓦不可踏,刼灰昏黑堆成隅。” 陈三立 《书感》诗:“八骏西游问刧灰,关河中断有餘哀。” 陈毅 《偷渡梅关》诗:“攀藤附葛君须记,万载 梅关 著劫灰。”
词语解释:劫劫  拼音:jié jié
(1).犹汲汲。匆忙急切貌。 唐 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铭》:“人皆劫劫,我独有餘。” 宋 苏轼 《醉僧图颂》:“人生得坐且稳坐,劫劫地走觅甚么。” 清 惠周惕 《从赤城至国清寺》诗:“念昔平生俱道长,行驂劫劫无停鞭。”
(2).犹世世。 唐 白居易 《画水月菩萨赞》:“生生劫劫,长为我师。” 唐 贾岛 《赠无怀禅师》诗:“身从劫劫修,果以此生周。” 明 方以智 《东西均·三徵》:“如此而原始要终,三世之故莫明於此。曰过去者,昨日而已;曰未来者,明日而已。更元其元,犹时其时也。刼刼如是,尘尘如是。”
词语解释:劫尘  拼音:jié chén
亦作“刧尘”。亦作“刼尘”。
(1).凡尘,人世。 清 黄宗羲 《陈定生先生墓志铭》:“贞元朝士无多,劫尘冷落。”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药捣长生离刼尘,清妍面目本来真。”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轶事一》:“觉当时尚有秋水一泓,兹则尽成平陆,亦刧尘之小变也夫。”
(2).谓兵火战乱之馀烬。 元 耶律楚材 《过沁园有感》诗:“垣頽月榭经兵火,草没诗碑覆劫尘。”
词语解释:劫数  拼音:jié shù
亦作“刧数”。亦作“刦数”。亦作“刼数”。 原为佛教语。指极漫长的时间。后亦指厄运,灾难,大限。 五代 齐己 《勉送吴国三五新戒归》诗:“法王遗制付仁王,难得难持劫数长。”《敦煌变文集·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个个延经刼数,日日不离寳树。”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三折:“那两个船家是将钱觅到,也都在刦数里不能逃。”《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襄刼七十七万七千七百年,释教已尽,此是刼数。”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如蝗蝻非人力所能捕尽,惟委于刧数之未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述流寇事颇悉,相与嘆劫数难移。”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八篇:“封国以报功臣,封神以妥功鬼,而人神之死,则委之于劫数。”
词语解释:劫石  拼音:jié shí
亦作“刼石”。 《大智度论》卷五:“佛以譬喻説劫义。四十里石山,有长寿人,每百岁一来,以细软衣拂拭此大石尽,而劫未尽。”后因以“劫石”指时间之久远。 唐 李白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诗:“留欢节可尽,劫石乃成灰。”《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淑妃伏愿:灵椿比寿,刼石齐年。” 宋 陆游 《会庆节明庆寺丞相率百僚启建道场疏》:“至尊寿皇圣帝陛下,伏愿福等河沙,寿逾劫石。”
词语解释:劫运  拼音:jié yùn
亦作“刧运”。亦作“刼运”。 灾难;厄运。《南宫词纪·懒画眉·送别》套曲:“玉销香断,花残月孤,这的是五行劫运,合受催促。” 清 黄钧宰 《金壶七墨·鬼劫》:“俗以水火刀兵为生人刧运。”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名臣宿将先后骑箕,而醉梦白面之徒,相继任封疆而持节鉞,殆刼运将临,非人力所能挽救与?”《老残游记》第十一回:“此二乱党,皆所以酿劫运,亦皆所以开文明也。”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我不负此 中国 , 中国 即不负此河山,是在吾国民之善用其秉彝,以造福邦家,以之挽回刧运。” 闻一多 《神话与诗·文学的历史动向》:“ 中国 是勇于‘予’而不太怯于‘受’的,所以还是自己的文化的主人,然而也只仅免于没落的劫运而已。”
词语解释:劫余  拼音:jié yú
亦作“刦餘”。 谓灾难之后。 周咏 《感怀》诗之六:“举目 新亭 挥掬泪,刦餘谁是济时才?” 徐迟 《火中的凤凰》:“劫馀藏书还是那末多,拖住了他的腿。”
词语解释:劫波  拼音:jié bō
亦作“ 劫簸 ”。 简称“劫”。梵语Kalpa的译音。佛教分劫为大劫、中劫、小劫。谓世上人的寿命有增有减,每一增(人寿自十岁开始,每百岁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及一减(人寿自八万四千岁开始,每百岁减一岁,减至十岁),各为一小劫。合一增一减为一中劫。一大劫包括“成”、“住”、“坏”、“空”四个时期,通称“四劫”。各包括二十中劫,即一大劫包括八十中劫。
词语解释:劫烧  拼音:jié shāo
亦作“刧烧”。 佛教谓世界毁灭时大火燃烧至二禅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经云:‘天地大刧将尽,则刧烧。’”
词语解释:劫掠  拼音:jié lüè
亦作“刼掠”。亦作“刦掠”。
(1).抢劫;掠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欒盈 过於 周 , 周 西鄙掠之” 晋 杜预 注:“劫掠财物。” 唐 皎然 《诗式·三不同语意势》:“ 劗侯 务在匡佐,不暇采诗。致使弱手芜才,公行刼掠。”《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诸川 吐蕃 兵马还来刼掠 沙州 。姧人探得事宜,星夜来报僕射。”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詗知 嵎 等于二日起兵,有众二千餘人,刦掠村社族帐。”《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 江 南草贼生发,刼掠平民子女、财物。”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他们扼守住这个山口的目的,就是不让 凤山 这边和山那边的以劫掠老百姓为生活的坏军队的连成一气。” 冰心 《怀念老舍先生》:“一九○○年,八国联军侵入 北京 ,大肆劫掠。”
(2).指劫掠者。《宋书·孝义传·张进之》:“时劫掠充斥,每入村抄暴,至 进之 门,輒相约勒,不得侵犯,其信义所感如此。”
词语解释:劫烬  拼音:jié jìn
劫灰。佛教谓坏劫之末有水、风、火大三灾,劫烬即劫灾后的馀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设 重云 之讲,开 士林 之学,谈劫烬之灰飞,辨常星之夜落。” 唐太宗 《冬日临昆明池》诗:“石鲸分玉溜,劫烬隐平沙。” 唐 李绅 《题法华寺》诗:“色尘知有数,劫烬岂无年。”
词语解释:劫难  拼音:jié nàn
(1).佛教语。谓宿世恶业所致的灾难。 清 洪昇 《长生殿·密誓》:“只是他两人劫难将至,免不得生离死别。”
(2).泛指灾难。 王西彦 《静水里的鱼》:“乡民们把他们看作凶神,看作劫难。”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一场:“昨夜晚 黑龙沟 又遭劫难, 座山雕 心狠手辣罪恶滔天。”
词语解释:劫迁  拼音:jié qiān
劫持;胁迫迁徙。 明 李东阳 《读唐》之十九:“自 玄宗 启祸 禄山 ,遗患 力士 ,遂失万乘之尊……故不终 玄宗 之身,遂有挟禁兵以行刧迁之计,为军将而擅废置之权者。”
词语解释:劫风  拼音:jié fēng
佛教语。坏劫之末有水、风、火三劫灾。劫风即劫灾中的风灾。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佛光乃定果之光,虽劫风不可动,岂常风能摇哉!”
词语解释:劫后灰  拼音:jié hòu huī
亦作“刧后灰”。 劫后所剩的灰烬。 苏曼殊 《为调筝人绘像》诗:“湘弦洒遍胭脂泪,香火重生刧后灰。”
词语解释:劫贝  拼音:jié bèi
即吉贝。木棉科植物。 东南亚 广泛栽培,古代即已传入我国。棉毛可为纺织原料和床垫、枕心等的填料。 唐 皮日休 《孤园寺》诗:“巾之劫贝布,饌以栴檀饵。”
词语解释:劫外天  拼音:jié wài tiān
亦作“刼外天”。 谓未遭受灾难之天地,犹净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一:“小别湖山刼外天,生还如证第三禪。”
词语解释:劫轮  拼音:jié lún
亦作“刦轮”。 犹灾难。《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五四--六三爱国大事日录》:“六月二十二日乃近跡诸人,气焰愈张,吾民何罪,竟陷刦轮,抢地呼天,无可告诉。”
词语解释:劫初铃  拼音:jié chū líng
亦作“刼初铃”。 佛教传说成劫之初 善顺菩萨 所拾之阎浮金铃。 宋 黄庭坚 《赠王环中》诗:“囊中收得刼初铃,夜静月明狮子吼。” 任渊 等注:“《寳积经》云: 善顺菩萨 得刧初时阎浮金铃,於四衢中高声言:‘此舍卫中谁最贫穷,当以此铃而施与。’时有耆旧 最胜 长者云:‘我於此城最为贫穷,可施与我。’菩萨曰:‘汝非贫者,有 波斯匿王 最为贫者,而施与之。今齎此铃愿以相奉。’復説偈言:‘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者,名为最贫人。’”
词语解释:劫会  拼音:jié huì
俗以五百年当一小劫,灾难并生,称“劫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乌山媪》:“非汝所知,汝不合来此。皆是劫会中人,五百年当一小劫……尔有善心,脱此劫会,吾为尔喜。”
词语解释:劫杀  拼音:jié shā
劫持并加以杀害。《韩非子·二柄》:“故劫杀拥蔽之主,非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则未尝有也。”《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九年,有盗劫杀后母 邓氏 及弟 訢 ,帝甚伤之。”
词语解释:劫取  拼音:jié qǔ
亦作“刦取”。 夺取;强取。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一:“许百姓与北兵市易,城中人以所餘金帛,易北来米麦食之,然多为北兵刦取,莫敢语。” 清 侯方域 《宁南侯传》:“一日见傍驼橐,驰马刦取之,乃 锦州 军装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解放了的堂·吉诃德〉后记》:“但倘非战士,而只劫取这一个理由来自掩他的冷酷,那就是用一毛不拔,买得心的平安了。”
词语解释:劫余灰  拼音:jié yú huī
亦作“刼餘灰”。 劫火的馀灰。 清 黄遵宪 《述闻》诗:“荆棘铜驼心上泪,觚稜金爵刼餘灰。”
词语解释:劫夺  拼音:jié duó
亦作“刧夺”。亦作“刦夺”。亦作“刼夺”。 抢劫夺取。《史记·日者列传》:“君子内无飢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 唐 高适 《同河南李少尹毕员外宅夜饭洛阳告捷遂作春酒歌》:“ 彭门 劒门 蜀山 里,昨逢军人刼夺我。”《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 元弘 本使 王瑞章 ,奉勅持节北入 单于 ,充册立使。行至 雪山 南畔,遇逢背逆 迴鶻 一千餘骑,当被刧夺国册及诸勅信。”《元典章新集·刑部·防盗》:“﹝ 江 淮 ﹞濒 江 靠海水面阔达,内有船户十万餘户,其间逃役结党成羣,以揽载为由,中途将客杀死,刧夺财物。”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叶公滑釐子合传》:“染其习者,即亲如骨肉,亦互相刦夺。” 李大钊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他们有了资本,于是也有机会去劫夺劳动的结果。”
词语解释:劫盗  拼音:jié dào
(1).强盗;劫贼。《南史·赵伯符传》:“﹝ 伯符 ﹞为政苛暴,吏人畏惧如与虎狼居,而劫盗远迸,无敢入境。”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瓦卜》:“盖此人乃劫盗,事露将逃匿,故隐姓来卜。”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远猷辰告而不能治一水门,长驾远驭而不能捕一劫盗。”
(2).指从事抢劫活动。《百喻经·劫盗分财喻》:“昔有羣贼共行劫盗,多取财物,即共分之。”《宋书·黄回传》:“ 回 拳捷果劲,勇力兼人,在 江 西与诸 楚 子相结,屡为劫盗。”
词语解释:劫盟
以暴力逼人缔结盟约
词语解释:劫质  拼音:jié zhì
(1).谓挟持人以为人质。《后汉书·董卓传》:“ 多 又劫质公卿。所为如是,而君苟欲左右之邪!”《新唐书·田令孜传》:“ 遘 恶 令孜 劫质天子,生方镇之难,使 玫 进迎乘舆。”
(2).指被挟持的人质。《后汉书·桥玄传》:“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姦路。”
词语解释:劫请  拼音:jié qǐng
谓以胁迫手段实现其要求。《庄子·盗跖》:“内则疑劫请之贼,外则畏寇盗之害。” 成玄英 疏:“请,求也……故在家则恐求财盗贼之灾。”
词语解释:劫持  拼音:jié chí
亦作“刦持”。 要挟;挟持。《汉书·赵广汉传》:“司直 萧望之 劾奏:‘ 广汉 摧辱大臣,欲以劫持奉公。’”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諠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此事能任得其人,则速弭山右之乱,次抚 关中 之师,危局尚可支拄。且以查办为名,更不致为众议所刦持。”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 崇祯 叫大家起来,又戒他们不要受 黄道周 和 刘宗周 二人劫持,同他们一样目无君父,诽谤朝廷。”
词语解释:劫营  拼音:jié yíng
劫寨。 明 屠隆 《綵毫记·救主出围》:“分付大小三军:‘这劫营贼子,不过二人……活擒拿此二贼便了。’” 明 徐渭 《女状元》第四出:“他从军辈本是裙釵,你上梁文细描英迈。比 曹娥 孝女,多一段劫营攻寨。”
词语解释:劫花  拼音:jié huā
亦作“刧花”。 凋谢之花。《花月痕》第十四回:“痴梦醒时,深秋小院。刧花堕处,春隔天涯。”
词语解释:劫缚  拼音:jié fù
犹绑架。用武力把人劫走。《后汉书·班超传》:“ 虑 因其无备,遂前劫缚 兜题 。” 唐 柳宗元 《童区寄传》:“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词语解释:劫钞  拼音:jié chāo
犹劫掠。《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贼帅 董嗣 负阻劫钞, 豫章 、 临川 并受其害。”《晋书·汝南王亮传》:“ 羕 放纵兵士劫钞,所司奏免 羕 官,詔不问。”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 祖 于时恆自使健儿鼓行劫钞,在事之人,亦容而不问。”
词语解释:劫鞘
抢劫鞘银
词语解释:劫内
在大难、厄运之中
词语解释:劫剞
抢劫掠夺
词语解释:劫磷
劫难;灾难。磷:薄;损伤
词语解释:劫磨
灾难;折磨
词语解释:劫人  拼音:jié rén
强盗。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有神下其家曰:‘我 史云 也。为劫人所杀。疾取我衣於 陈留 大泽中。’家取得一幘。”
词语解释:劫贼  拼音:jié zéi
强盗;土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陈留志》称: 阮简 ,字 茂弘 ,为 开封 令,县侧有劫贼,外白甚急,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五》:“ 东魏 孙敬德 ……后为劫贼所引,不胜拷楚。” 清 姚燮 《双鸩篇》诗:“三城多劫贼,劫贼凶咆哮。”
词语解释:劫路  拼音:jié lù
亦作“刼路”。 拦路抢劫。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山上不是有大兵刼路吗?”
词语解释:劫迫  拼音:jié pò
胁迫。《荀子·大略》:“劫迫於暴国而无所辟之。”《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曹丕 篡弑,湮灭 汉室 ,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
词语解释:劫簸  拼音:jié bò
见“ 劫波 ”。
词语解释:劫波  拼音:jié bō
亦作“ 劫簸 ”。 简称“劫”。梵语Kalpa的译音。佛教分劫为大劫、中劫、小劫。谓世上人的寿命有增有减,每一增(人寿自十岁开始,每百岁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及一减(人寿自八万四千岁开始,每百岁减一岁,减至十岁),各为一小劫。合一增一减为一中劫。一大劫包括“成”、“住”、“坏”、“空”四个时期,通称“四劫”。各包括二十中劫,即一大劫包括八十中劫。
词语解释:劫舍  拼音:jié shè
亦作“刦舍”。亦作“刼舍”。 抢掠村舍。《水浒传》第二回:“ 少华山 上有三个强人,聚集着五七百小嘍囉打家刼舍。”《花月痕》第一回:“两人到了 河南 ,果然土匪纵横,焚村刦舍。”
词语解释:劫药  拼音:jié yào
亦作“刧药”。 中医称能够迅速减轻症状、制止病情发展的药物为“劫药”。《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黄胜 ﹞终日穿花街过柳巷,在院子里表子家行乐。常言道‘乐极悲生’,闝出一身广疮。科场渐近,将白金百两送太医,只求速愈。太医用轻粉刧药,数日之内,身体光鲜。”
词语解释:劫胁  拼音:jié xié
亦作“刼胁”。
(1).威逼胁迫。《礼记·儒行》“刼之以众” 汉 郑玄 注:“刼,刼胁也。”《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植 醉酒悖慢,劫胁使者。”《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未有能劫胁天子如制婴儿,废置在手,东西出其意,使天子畏之若乘虎狼而挟蛇虺,如 唐 世也。”
(2).指胁从者。 唐 柳宗元 《剑门铭》:“左师出於 剑门 ,大攘顽嚚,諭引劫胁,蚁溃鼠骇,险无以固。”
词语解释:劫遌  拼音:jié è
形容声音高亢,节奏急促。《文选·马融〈长笛赋〉》:“牚拒劫遌,又足怪也。” 李善 注:“言声之相逆遌也。” 刘良 注:“声烈而繁,若相凌距以相击触,可谓奇怪者也。牚,凌;劫,击;遌,触也。”
词语解释:劫道  拼音:jié dào
拦路抢劫。 苗培时 《矿山烈火》:“ 老李 ,你猜疑错了,我说想点外财,难道咱们还去劫道砸明火吗?”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六章:“这 田八 ,原是拿大刀杀人劫道的土匪出身。”
词语解释:劫剽  拼音:jié piāo
亦作“ 劫摽 ”。亦作“刦剽”。 犹抢劫。 汉 蔡邕 《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方今郡县盗贼,劫摽人财,攻犯官民,日月有之。”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 曾参 蒙劫剽之垢, 巢许 获穿踰之谤。”一本作“刦剽”。 王闿运 《李仁元传》:“县人鬨迁,金帛乱弃於道,奸民劫剽湖旁,城中大乱。”
词语解释:劫鼠仓  拼音:jié shǔ cāng
亦作“刼鼠仓”。 挖掘鼠仓取粮。谓灾荒严重时饥民四出百计求食的行动。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 天復 中, 陇 右大饥。其年秋稼甚丰,将刈之间,大半无穗,有就田畔斸鼠穴求之,所获甚多。於是家家穷穴,有获五七斛者,相传谓之‘刼鼠仓’。饥民皆出求食,济活甚众。”
词语解释:劫抢  拼音:jié qiǎng
抢劫;抢夺。《红楼梦》第一一七回:“还审出好些贼寇,也有藏在城里的,打听消息,抽空儿就劫抢人家。”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 杨三和尚 领着他手下的弟兄赶去把他劫抢了回来,同时还杀死了一位 陈把总 。”
词语解释:劫掎  拼音:jié jǐ
形容琴音飞扬高昂。
词语解释:劫战  拼音:jié zhàn
犹偷袭。
词语解释:劫掳  拼音:jié lǔ
亦作“刼虏”。亦作“刼掳”。 抢劫掳掠。《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贼有降者,将刼掳财物、男女子收捕官处,作拜见撒花。”《水浒传》第二回:“只是山寨钱粮欠少,如何不去刼掳些来,以供山寨之用?”《三国演义》第一○五回:“次日又劫掳得人马百餘,亦解赴大寨。” 清 黄遵宪 《潮州行》:“但饱羣贼囊,免更遭刼虏。”
词语解释:劫悟  拼音:jié wù
形容吹笙时气流相冲激。《文选·潘岳〈笙赋〉》:“郁捋劫悟,泓宏融裔。” 李善 注:“劫悟,气相衝激。”一说,声分明貌。见 吕向 注。
词语解释:劫执  拼音:jié zhí
犹劫持,挟持。《后汉书·桥玄传》:“ 玄 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 玄 求货, 玄 不与。”《新唐书·陆贽传》:“委疲羸者以守要衝,寇至而不支,则劫执芟蹂,恣所欲得。”
词语解释:劫狱  拼音:jié yù
从监狱里把被拘押的人抢出来。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八三:“他尽量回忆昨晚劫狱的情景,那是多么紧张而又危险呵!”
词语解释:劫束  拼音:jié shù
艰险窘迫。 宋 安焘 等《周书目录序》:“ 周 之六帝,当四海分裂之时,形势劫束。” 宋 王安石 《上时政疏》:“天下之民,固以膏血涂草野,而生者不能自脱于困饿劫束之患矣。”
词语解释:劫洗  拼音:jié xǐ
洗劫
词语解释:劫打  拼音:jié dǎ
亦作“刧打”。 围棋术语。也叫劫争。开局后,当一部分棋势不利或被围困时,如按常规着法攻守将难于保全,即采取此种走法。劫,即强行劫持,借以转死为活,化危为安。对局中,黑白双方在同一处各自围住对方一子,黑方如先提吃白方一子,白方须于他处下子,待黑方应后,方可于原处提回黑方一子。如此往复提吃。《天雨花》第十一回:“便呼侍者将棋至,二人对坐赌输赢。 永正 在傍来观看,各争形势用心情,局到中间寻刧打, 维明 忽而一回睛。”
词语解释:劫机  拼音:jié jī
劫持飞机。《新民晚报》1984.8.11:“ 印度 一架班机的机组人员十日成功地阻止了一起劫机事件。”《解放日报》1984.9.1:“劫机是犯罪的行为。”
词语解释:劫窃  拼音:jié qiè
犹盗窃。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吾乡有日劫窃其妇之首饰,不得则威挟而力夺之。”
词语解释:劫牢  拼音:jié láo
亦作“刼牢”。 谓袭击牢狱救出囚人。《水浒传》第三六回:“ 刘唐 説道:‘奉山上哥哥将令,特使打听得哥哥喫官司,直要来 鄆城县 刼牢,却知道哥哥在牢里不曾受苦。’”《水浒传》第四十回:“今日我们正要杀入 江州 ,要刼牢救哥哥,不想仁兄已有好汉们救出,来到这里。”
词语解释:劫略  拼音:jié lüè
(1).以威力胁迫。《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然 汉王 起 巴 蜀 ,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 项羽 灭之。”《汉书·刘屈氂传》:“其随太子发兵,以反法族。吏士劫略者,皆徙 敦煌郡 。” 颜师古 注:“非其本心,然被太子劫略,故徙之也。”《汉书·陈豨传》:“上闻,乃赦吏民为 豨 所詿误劫略者。”
(2).抢劫掠夺。《汉书·鲍宣传》:“盗贼劫略,取民财物。” 清 唐甄 《潜书·任相》:“将卒无忌,诛焚劫略,毒於盗贼。”
词语解释:劫禅  拼音:jié chán
亦作“刼禪”。 胁迫“禅让”。 明 方孝孺 《题受禅碑后》:“ 曹 氏父子以禪让文篡窃,其事蹟秽矣……仅一传世,弱子竖孙为 司马 氏所陵,刼禪者犹未死,而受禪之 舜 ,固已先亡。”
词语解释:劫摽  拼音:jié biāo
见“ 劫剽 ”。
词语解释:劫剽  拼音:jié piāo
亦作“ 劫摽 ”。亦作“刦剽”。 犹抢劫。 汉 蔡邕 《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方今郡县盗贼,劫摽人财,攻犯官民,日月有之。”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 曾参 蒙劫剽之垢, 巢许 获穿踰之谤。”一本作“刦剽”。 王闿运 《李仁元传》:“县人鬨迁,金帛乱弃於道,奸民劫剽湖旁,城中大乱。”
词语解释:劫婚  拼音:jié hūn
犹抢亲。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劫婚》:“村俗有以婚姻议财不谐而纠众劫女成婚者,谓之抢亲。”《北史·高昂传》:“ 昂 兄 乾 求 博陵 崔圣念 女为婚, 崔 不许。 昂 与兄往劫之,置女村外,谓兄曰:‘何不行礼?’於是野合而归,是劫婚之事,古亦有之。然今俗劫婚皆已经许字者。 昂 所劫则未字,固不同也。”
词语解释:劫争  拼音:jié zhēng
即劫打。参见“ 劫打 ”。
词语解释:劫打  拼音:jié dǎ
亦作“刧打”。 围棋术语。也叫劫争。开局后,当一部分棋势不利或被围困时,如按常规着法攻守将难于保全,即采取此种走法。劫,即强行劫持,借以转死为活,化危为安。对局中,黑白双方在同一处各自围住对方一子,黑方如先提吃白方一子,白方须于他处下子,待黑方应后,方可于原处提回黑方一子。如此往复提吃。《天雨花》第十一回:“便呼侍者将棋至,二人对坐赌输赢。 永正 在傍来观看,各争形势用心情,局到中间寻刧打, 维明 忽而一回睛。”
词语解释:劫主  拼音:jié zhǔ
抢劫的主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歷十餘年,时所在劫盗, 昭之 被横録为劫主,繫狱 餘杭 。”
词语解释:劫买  拼音:jié mǎi
强行购买,如同掠夺。《新华日报》1939.12.17:“为了要填补这种缺乏,敌人不但在我国沦陷区从事劫买,不但继续不断的托 西贡 之某某航空公司订购大量白米,而且有意困迫 上海 租界。”
词语解释:劫制  拼音:jié zhì
亦作“刧制”。亦作“刼制”。 用威力控制。《新唐书·狄仁杰郝处俊等传赞》:“ 武后 乘 唐 中衰,操杀生柄,劫制天下而攘神器。” 金 元好问 《中州集·李晏》:“ 世宗 大笑曰:‘ 李晏 劫制我邪?’” 清 侯方域 《狄仁杰反周复唐辩》:“ 武氏 即英雄,岂能尽以威力劫制天下哉?”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幽囚节镇,长閟日星,刼制縉绅,恣威刀俎。”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编第八章:“ 德驥 、 灿章 犹预不即决, 显世 又刧制 华之鸿 ,使出六千金临时悬赏曰:能死 泽霖 者予此。” 李大钊 《平民主义》二:“虽有民主,而操权力之国民与权力所加之国民,实非同物,其所谓自治者,非曰以己治己也,乃各以一人而受治於餘人……由是民与民之间方相用其劫制。”
词语解释:劫剂  拼音:jié jì
中医谓猛烈的药剂。 元 朱震亨 《丹溪心法·中风》:“﹝如神救苦散﹞此劫剂也,非痛不可服,痛止则已。” 清 汪昂 《医方集解·茵陈丸》:“虽云劫剂,实佳方也。”因以喻权宜之计,应急措施。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一出:“细思此事,终非远图,总救目前,不过劫剂。”
词语解释:劫击  拼音:jié jī
亦作“刼击”。 劫掠攻打。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 安禄山 以 玄宗 四十三年盗 幽州 兵,刼击郡县,踰关据京,天下掉挠。”
词语解释:劫剥  拼音:jié bāo
亦作“刼剥”。 犹掠夺。《太平广记》卷三七六引 唐 李亢 《独异志·邵进》:“ 唐 大历 元年, 周智光 为 华州 刺史,刼剥行侣,旋欲谋反。”
词语解释:劫劫巴巴  拼音:jié jié bā bā
亦作“刧刧巴巴”。 谓道路坎坷难行。 元 狄君厚 《介子推》第三折:“行路途刧刧巴巴,躭悽楚消消洒洒,头直上风雪纷纷下,咱两个冻不煞多应饿杀。”
词语解释:劫律草  拼音:jié lǜ cǎo
亦作“刼律草”。 一种含毒之草,捣碎取汁涂于竹枪之锋,用以猎取野兽。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井圈毙虎》:“里之南乡,嚮有虎患……村民家砌井圈於墙内,以便吠犬出入。是夜虎入此圈,项不能出,力拔之,泥墙遽圮,虎被压死。何必取 讙举山 之刼律草,捣汁淬竹刺之,始能制虎也耶?”
词语解释:劫叛  拼音:jié pàn
谓部下将士劫持主将而叛变。《旧唐书·李密传》:“ 世充 围 偃师 ,守将 郑頲 之下兵士劫叛,以城降 世充 。”
词语解释:劫后余生  拼音:jié hòu yú shēng
谓大灾大难后留存下的人或物。 李準 《飘来的生命》:“和这季节极不相称的是,我的心境总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悲凉。” 宗璞 《弦上的梦》:“那里面, 乐珺 锁着几本劫后余生的文学名著。”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六:“他带着女人孩子回来了,和我一见面便摇头不迭,连说‘劫后余生!’”
词语解释:劫帅  拼音:jié shuài
盗贼的首领。《陈书·世祖纪》:“时 宣城 劫帅 纪机 、 郝仲 等各聚众千餘人,侵暴郡境, 世祖 讨平之。”
共8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