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职入声 [shí,知识][shí sì,饮食]亿[sè sāi,闭塞][nì][详注1][详注2][fú][pì][yì]


注1:螣 音特。《诗·小雅》去其螟螣。《传》食叶曰螣。《陆玑疏》螣,蝗也。《许慎云》吏乞贷则生螣。
注2:冒 mò,《集韵》《韵会》《正韵》密北切,音默。《增韵》贪也。《左传·昭三十一年》贪冒之民。又犯也。《前汉·卫青传》直冒汉围。又单于名。《史记·匈奴传》及冒顿立,攻破月氏。
共9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力尽力作力勤力人力民力软筋麻力钱力挽狂澜
力耕力能力竭力力力把力尽神危力黑力桑
力行力争力屈力言力挫力力碌碌力钧势敌力度
力学力战力农力父力夫力邓力透纸背力墨
力田力劳力攻力戒力辨力伐力尽筋疲力所能及
力士力疾力气力怯力索力叮不释力巴力均势敌
力薄力役力守力制力劣力睁力政力克
力穑力求力主力征力啬力气活力敌势均力场
力量力牧力正力子力心力用力术力小任重
力强力胜力道力本力碌碌力矩力排众议力大无比

词语解释:力尽  拼音:lì jìn
力气用尽。《左传·昭公十一年》:“力尽而敝之,是以无拯,不可没振。”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五:“主人频问遣妖术,力尽计穷音响悽。” 鲁迅 《华盖集续编·厦门通信(三)》:“ 语堂 是除办事教书之外,还要防暗算,我看他在不相干的事情上,弄得力尽神疲,真是冤枉之至。”
词语解释:力耕  拼音:lì gēng
努力耕作。《楚辞·卜居》:“寧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宋 曾巩 《谢章学士书》:“不能用身於世俗之外,力耕於大山长谷之中。” 严复 《和荆公》诗:“国破犹能战,家亡尚力耕。”
词语解释:力行  拼音:lì xíng
(1).犹言竭力而行。《书·泰誓中》:“今 商王 受 力行无度,播弃犂老,昵比罪人。” 孔 传:“行无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陵压》:“ 严安之 、 崔谭 俱为赤尉,力行猛政。”
(2).努力实践。《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宋 曾巩 《与王深甫书》:“士诚有常心,以操群圣人之説而力行之,此 孔 孟 以下所以有功於世也。” 廖仲恺 《〈孙中山先生文集〉序》:“读先生之遗文者,能体化而力行焉,则此集之刻,为不虚矣。”
词语解释:力学  拼音:lì xué
(1).努力学习。 唐 杨炯 《卧读书架赋》:“儒有传经有乎致远,力学在乎请益。”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至於大伦、大法、礼义之际,先王之所力学而守者,盖不及也。”《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在家躬耕力学,一如我在家之时,不可懈惰废业。”
(2).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科。
词语解释:力田  拼音:lì tián
(1).努力耕田。亦泛指勤于农事。《战国策·秦策五》:“今力田疾作,不得煖衣餘食。”《汉书·惠帝纪》:“春正月,举民孝悌力田者復其身。” 唐 司马扎 《卖花者》诗:“不知力田苦,却笑耕耘辈。” 清 戴名世 《赞理河务佥事陈君墓表》:“今诚兴水利,教民力田,则西北可復为财赋之藪矣。” 易宗夔 《新世说·雅量》:“ 徐竹逸 与弟 竹虚 独守敝庐,昼则力田,夜不废读,儼如太平之世。”
(2).古时乡官名。 汉 置。《汉书·文帝纪》:“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后汉书·明帝纪》:“其赐天子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 李贤 注:“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乡官之名。” 宋 苏轼 《和王巩六首并次韵》之二:“虽无献捷功,会赐力田爵。”
词语解释:力士  拼音:lì shì
(1).力气大的人。《公羊传·宣公六年》:“ 赵盾 之车右 祁弥明 者,国之力士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余在 福寧 ,见戎幕选力士,以五百斤石提而绕辕门三匝者为合式。”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七:“看见过力士搏狮么?当他屏息负隅,张空拳于狰狞的爪牙之下的时候,他虽有震恐,虽有狂傲,但他决不暇有萧瑟与韭哀。”
(2).古代官名。主管金鼓旗帜,随皇帝车驾出入及守卫四门。《宋史·仪卫志三》:“左右神武军统军各一人,本军旗二,吏兵、力士旗各五。”《明史·职官志五》:“旗手卫……掌大驾金鼓、旗纛、帅力士随驾宿卫。”
词语解释:力薄  拼音:lì bó
力量薄弱;能力小。《晋书·王湛传》:“此马虽快,然力薄不堪苦行。”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 宗元 近欲务此,然力薄才劣,无异能解。”《水浒传》第四一回:“奈缘力薄才疏,家贫不能接待。”
词语解释:力穑  拼音:lì sè
努力耕作。《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穡,乃亦有秋。”《汉书·成帝纪》《书》作“力嗇”。 宋 苏轼 《次韵段缝见赠》:“ 季子 东周 负郭田,须知力穡是家传。” 清 刘大櫆 《慎始》:“﹝行乞者﹞有时而胜於力穡之农夫。”
词语解释:力量  拼音:lì liàng
(1).犹功力。 宋 陆游 《饮酒》诗:“ 陆生 学道欠力量,胸次未能和盎盎。” 朱自清 《威尼斯》:“‘十字架’一幅在楼上小屋内,力量最雄厚。”
(2).能力。《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前日与太学往来虽厚,太学既无钱财,也无力量,不曾替他营脱得乐籍。”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二出:“此是足下力量所致,於下官何预?” 杨朔 《我的改造》:“力量是从群众当中来的,离开群众,我是多么渺小,多么的孤单啊!”
(3).力气。《英烈传》第六回:“ 郭大哥 便从他学这棍法,而今力量甚大,用一条铁棍,那个敢近他!” 梁斌 《播火记》第二卷四十:“自从暴动以来,几天里,我就觉得象是过了几十年,觉得心情豁亮,浑身有用不完的力量。”
(4).作用;效力。《老残游记》第六回:“这棉袍子的力量恐怕比你们的狐皮还要暖和些呢。”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是啊,有时这一刀的力量,确是比千军万马十年辛苦的汗血功劳还重得多啊。”
词语解释:力强  拼音:lì qiáng
亦作“ 力彊 ”。勉强。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三国志·蜀志·孟光传》:“今天下未定,智意为先,智意虽有自然,然亦可力彊致也。”
词语解释:力作  拼音:lì zuò
(1).努力劳作。《韩非子·六反》:“力作而食,生利之民也。” 汉 王充 《论衡·命禄》:“力作不求富,富自到矣。” 宋 苏轼 《眉州远景楼记》:“故其民皆聪明才智,务本而力作。” 清 魏源 《筹海篇》二:“现在 广东 岸上力作之人与水中渔贩之人,其智勇皆 欧罗巴 人所不及。” 叶圣陶 《穷愁》:“判为苦力二月,期满乃释,明日便须力作矣。力作吾所弗惮,第以寃得之,吾心何甘?”
(2).谓工力深厚的作品。 郭沫若 《关于曹禺的〈雷雨〉》:“《雷雨》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
词语解释:力能  拼音:lì néng
犹能力。《后汉书·班超传论》:“时政平则文德用,而武略之士无所奋其力能,故 汉 世有发愤张胆,争膏身於夷狄以要功名,多矣。”《宋史·杨存中传》:“ 存中 魁梧沉鷙,少警敏,诵书数百言,力能絶人。”
词语解释:力争  拼音:lì zhēng
(1).以力相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室惧卑,臣不心竞而力争,不务德而争善,私欲已移,能无卑乎?”《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序》:“ 秦 既称帝,患 周 之败,以为起於处士横议,诸侯力争。”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分裂者必思混并, 秦 、 晋 、 隋 之力争, 艺祖 、 太宗 之无敌是也。”
(2).极力争辩。《后汉书·桓帝纪》:“自非忠贤力争,屡折姦锋,虽愿依 斟 流 彘 ,亦不可得已。” 宋 苏轼 《汉高帝论》:“天下既平,以爱故,欲易太子。大臣 叔孙通 、 周昌 之徒,力争之不能得,用 留侯 计仅得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拜月亭》:“ 何元朗 谓《拜月亭》《琵琶记》,而 王弇州 力争以为不然。” 邹鲁 《福建光复》:“卒因 许 一再力争, 彭 等无以难,议始定。”
(3).尽力争取。 毛泽东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力争在增加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工人生活。”
词语解释:力战  拼音:lì zhàn
努力作战。《史记·李将军列传》:“尝为 陇西 、 北地 、 鴈门 、 代郡 、 云中 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暨纵横互起,力战争雄。” 马君武 《从军行》:“不望儿生还,恐儿不力战。”
词语解释:力劳  拼音:lì láo
犹勤劳。《淮南子·主术训》:“上好取而无量,下贪很而无让,民贫苦而忿争,事力劳而无功,智诈萌兴,盗贼滋彰。”
词语解释:力疾  拼音:lì jí
(1).动作有力而迅速。《国语·越语下》:“今其来也,刚彊而力疾,王姑待之。”
(2).勉强支撑病体。《三国志·魏志·曹爽传》:“臣輒力疾,将兵屯 洛水 浮桥,伺察非常。” 唐 杜甫 《奉酬李都督表文早春作》诗:“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大病初愈,才能起坐,夜雨淅沥,怆然有怀,便力疾写了一点短文。”
词语解释:力役  拼音:lì yì
(1).以武力征伐。《穀梁传·僖公十九年》:“ 梁 亡,自亡也。如加力役焉,湎不足道也。” 范宁 集解:“如使伐之而灭亡,则淫湎不足记也,使其自亡然后其恶明。”
(2).劳役。《孟子·尽心下》:“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唐 元稹 《酬乐天南行》诗:“跋家逃力役,连鏁责逋诛。” 清 孙枝蔚 《重修黄楼诗和五兄大宗》:“当时岂为游观美,此事须知力役轻。”
(3).征用民力。《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是时民患上力役,解於公田。” 明 陆深 《传疑录》:“爵命崇则力役多,以天下为私奉,非至公之法也。”
(4).服役;干体力活。 宋 沉俶 《谐史》:“自今改前所为,但听老奴尽心力役,不二三年,旧业可復。” 明 姚士粦 《见只篇》卷下:“未几, 江 为 周吏部 力役运石,石故压 江 一足,果断。” 清 唐甄 《潜书·去奴》:“宫中之事,选粗健女子充之,以给力役,备非常。”
词语解释:力求  拼音:lì qiú
尽力谋求。《宋史·孙洙传》:“ 王安石 主新法,多逐諫官御史, 洙 知不可,而鬱鬱不能有所言,但力求补外,得知 海州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不管如何,应该力求机密,不使外廷知道才好。”
词语解释:力牧  拼音:lì mù
传说为 黄帝 之臣。相传 黄帝 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寤而叹曰:“夫千钧之弩,异力能远者也;驱羊数万群,是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 力 名 牧 者哉?”于是依占而求之,得 力牧 于大泽,用以为将。见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有道家《力牧》二十二篇,《兵书略》有阴阳家《力牧》十五篇。皆依托之作。
词语解释:力胜  拼音:lì shèng
奋力战胜。《体育报》1984.8.2:“ 中国 男篮今天以85比83力胜半年前赢过自己的 法国 队。”
词语解释:力勤  拼音:lì qín
勤劳;勤勉。 汉 王充 《论衡·命禄》:“命贫以力勤致富。” 宋 刘挚 《衡州盐仓谢上表》:“力勤肯穫之田,大解不调之瑟。”
词语解释:力竭  拼音:lì jié
气力用尽。 元 龙辅 《女红馀志·佳次妇》:“残月中见一女子与一人鬭,其人力竭仆地。” 巴金 《月夜》:“ 阿李 在一棵树脚下找到了那个女人,她力竭似地坐在那里,身子靠着树干。”
词语解释:力屈  拼音:lì qū
力竭。《庄子·天运》:“目知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后汉书·庞参传》:“百姓力屈,不復堪命。”《南史·宇文脩传》:“ 魏 相 安定公 宇文泰 遣书喻之,力屈乃降。”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二四:“蛇知力屈不免,回身张口向之。”
词语解释:力农  拼音:lì nóng
致力于农事。《管子·重令》:“畜长树艺,务时殖穀,力农垦草,禁止末事者,民之经产也。”《汉书·食货志上》:“ 武帝 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詔曰:‘方今之务,在於力农。’” 唐 杜甫 《往在》诗:“冗官各復业,土著还力农。” 清 曾国藩 《台州墓表》:“自国初徙 湘乡 ,累世力农。”
词语解释:力攻  拼音:lì gōng
(1).以武力攻伐。《晏子春秋·谏下二四》:“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
(2).极力指摘、驳斥。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经》:“ 朱子 虽力攻 刘氏 ,而犹曰:‘易范之数;诚相表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二·祀典》:“时主 王守仁 者居多,而主事 唐伯元 力攻之,盖犹祖 桂萼 等之説也。”
词语解释:力气  拼音:lì qì
力量;气力。 宋 梅尧臣 《希深惠书言与师鲁永叔子聪几道游嵩因诵而韵之》:“是时天清阴,力气勇奔骤。”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二折:“想某费了多少力气,方纔灭的那 西楚霸王 。” 鲁迅 《野草·风筝》:“论长幼,论力气,他都是敌不过我的。”
词语解释:力守  拼音:lì shǒu
坚守。《商君书·开塞》:“今世彊国事兼併,弱国务力守。”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三:“国内的新文学为什么不满意于旧人?旧人们为什么要力守故垒?”
词语解释:力主  拼音:lì zhǔ
极力主张。例如:力主和谈。
词语解释:力正  拼音:lì zhèng
(1).谓以强力争取。《周礼·秋官·禁暴氏》:“掌禁庶民之暴乱力正者,撟诬犯禁者,作言语而不信者,以告而诛之。” 孙诒让 正义:“正,当读为征,言恃强力以相争取。”
(2).以武力征伐。《墨子·明鬼下》:“逮至昔 三代 帝王既没,天下失义,诸侯力正。” 毕沅 校注:“正,同征。”《魏书·天象志三》:“自五胡蹫躏生人,力正诸 夏 ,百有餘年,莫能建经始之谋而底定其命。”
尽力匡正。《宋史·魏王廷美传》:“ 德恭 等始歷郡,善裨赞之。苟有闕失而不力正,止罪尔等。”
词语解释:力道  拼音:lì dào
方言。效力,作用;力气,力量。 茅盾 《秋收》:“什么肥田粉!毒药!洋鬼子害人的毒药!我就知道祖宗传下来的豆饼好!豆饼力道长!” 张英 《老年突击队》:“一个人的力气到底有限,如果只有五百斤力道,那只能挑五百斤。” 叶圣陶 《饭》:“这位先生很有点力道,他在衙门里出进,时常同县官讲话。”
词语解释:力人  拼音:lì rén
力气大的人。《左传·宣公十五年》:“ 魏颗 败 秦 师於 辅氏 ,获 杜回 , 秦 之力人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英雄》:“若力能过人而勇不能行,可以为力人,未可以为先登。”《晋书·成帝纪》:“令诸郡举力人能举千五百斤以上者。”
词语解释:力力  拼音:lì lì
(1).象声词。叹息声。《晋书·五行志中》:“ 明帝 太寧 初,童謡曰:‘惻惻力力,放马山侧。大马死,小马饿。高山崩,石自破。’” 唐 李绅 《闻里谣效古歌》:“恶声主吏噪尔门,唧唧力力烹鷄豚。” 清 曹寅 《江村杂咏·耕烟阁》:“敕敕復力力,一犂春雨晴。”
(2).尽力的样子。 明 沉自徵 《簪花髻》:“引得那 王留儿 ,足力力地随;逗得那胖姑儿,气吁吁声喘息。”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壁间画群猴……有偃体者,数猴舁其首与足,力力然趋。”
词语解释:力言  拼音:lì yán
极力申说。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臺諫有如此数人者,则买灯之事,必须力言。”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 奕訢 这时在政治上已经得到了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他力言要发动政变,非早日回京不可,并保证回京后外国人不致为难。”
词语解释:力父  拼音:lì fù
古代丑男子名。《荀子·赋》:“ 閭娵 、 子奢 ,莫之媒也; 嫫母 、 力父 ,是之喜也。”
词语解释:力戒  拼音:lì jiè
极力避免。例如:力戒临战分散兵力;力戒浪费;力戒骄傲。
词语解释:力怯
力小胆怯
词语解释:力制
以权力统御、控制
词语解释:力征  拼音:lì zhēng
以武力征伐。《墨子·节葬下》:“圣王既没,天下失义,诸侯力征。”《史记·项羽本纪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二章:“ 项羽 以宰割分封而亡, 汉高 以力征混一而帝。”
词语解释:力子  拼音:lì zǐ
谓勤勉的人。《后汉书·酷吏传·樊晔》:“ 曄 为 天水 太守…… 凉州 为之歌曰:‘游子常苦贫,力子天所富。’” 李贤 注:“勤力之子。” 唐 王建 《早春病中》诗:“健羡人家多力子,祈求道士有神术。”
词语解释:力本  拼音:lì běn
谓致力于农业生产。古代以农为本,故称。《汉书·董仲舒传》:“朕夙寤晨兴,惟前帝王之宪,永思所以奉至尊,章洪业,皆在力本任贤。” 颜师古 注:“力本,谓勤力行於本业也;本,谓农也。” 明 宋濂 《金华张氏先祀记》:“府君既占名数於县,日以力本为务,未几家寖穰生。”
词语解释:力民  拼音:lì mín
勤民。《诗·大雅·桑柔》:“好是稼穡,力民代食。” 孔颖达 疏:“又教王用人之法,当爱好是知稼穡艰难之人、有功於民者,使之代无功者食天禄。”
词语解释:力把  拼音:lì bǎ
见“ 力巴 ”。
词语解释:力巴  拼音:lì bā
亦作“ 力把 ”。
(1).方言。指笨手笨脚的人。《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女子见这般人浑头浑脑,都是些力巴。” 邓友梅 《别子,濑户内海》十二:“ 虎子 一下子感到自己长大了一大截,不再是个自顾自的小力巴了。”
(2).指外行。《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行家莫説力把话,你难道没带着眼睛,还要问‘却是为何’!” 韦君宜 《我们的老高》:“我们谁也没怎么干过这,捆的力巴(外行的意思),结果押到半道上被他把绳子不知怎么磨蹭的挣散了。”
词语解释:力挫  拼音:lì cuò
奋力挫败。《体育报》1984.8.22:“在一万二千名 美国 观众的USA狂呼声中, 中国 女排镇定自若,气度恢宏,力挫 美国 队。”
词语解释:力夫  拼音:lì fū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后多指出卖劳力的人。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补编·许建宗》:“电光间有一力夫,自以钓索於井中,如有所钓。” 沙汀 《淘金记》二:“ 彭尊三 本人正站在一些菜油篓子当中,手上拏了算盘,在和五六个力夫算帐。”
词语解释:力辨  拼音:lì biàn
努力争辩或辩白。辨,通“ 辩 ”。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二:“ 苏东坡 作《志林》,力辨此一段事。”《金史·刘仲洙传》:“ 田瑴 等以党罪废錮者三十餘家, 仲洙 知其寃,上书力辨,帝从之。”
词语解释:力索  拼音:lì suǒ
(1).力尽。 汉 王褒 《僮约》:“奴老力索,种筦织蓆。”
(2).竭力探索。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府君墓志铭》:“其为制举之文,覃思力索,沉刻简远。” 清 曾国藩 《苗先簏墓志铭》:“读 许氏 《説文》,若有夙悟,精研而力索,滞解而趣昭。”
词语解释:力劣  拼音:lì liè
力量薄弱。 汉 焦赣 《易林·讼之剥》:“负牛上山,力劣行难。”《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惜 洪 力劣,不能推刃为天下报仇,何谓服乎!”《世说新语·德行》“今 荆州 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 桓公 ” 刘孝标 注引 晋 臧荣绪 《中兴书》:“自伤力劣,不能翦定凶逆,我死恨晚尔!”
词语解释:力啬  拼音:lì sè
见“ 力穡 ”。
词语解释:力穑  拼音:lì sè
努力耕作。《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穡,乃亦有秋。”《汉书·成帝纪》《书》作“力嗇”。 宋 苏轼 《次韵段缝见赠》:“ 季子 东周 负郭田,须知力穡是家传。” 清 刘大櫆 《慎始》:“﹝行乞者﹞有时而胜於力穡之农夫。”
词语解释:力心  拼音:lì xīn
中心力作用的点
词语解释:力碌碌
匆忙的样子
词语解释:力软筋麻
力尽筋疲。筋疲力尽
词语解释:力尽神危
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
词语解释:力力碌碌
勤敏的样子
词语解释:力邓
勉强,奋力
词语解释:力伐
力攻顽敌;力攻智取
词语解释:力叮不释
用力叮住不放
词语解释:力睁
目瞪口呆
词语解释:力气活  拼音:lì qì huó
费力的体力劳动。如:这可是个力气活,你干得了吗?
词语解释:力用  拼音:lì yòng
(1).能力和作用。 汉 蔡邕 《荐边文礼书》:“列於王府,躋之宗伯,纳之机密,展其力用,副其器量。” 南朝 梁 沉约 《与徐勉书》:“外观旁览,尚以全人,而形体力用不相综摄。”《周书·赵贵传》:“寻授 岐州 刺史,时以军国多务,藉 贵 力用,遂不之部。”
(2).物力财用。 唐 元结 《上〈时议三篇〉表》:“百姓劳苦,力用不足。”
词语解释:力矩  拼音:lì jǔ
使物体转动时力和力臂的乘积
词语解释:力钱  拼音:lì qián
方言。脚钱,搬运费。《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人家送了这笔洋钱来,力钱总得开销人家两个。”
词语解释:力黑  拼音:lì hēi
(1).即 力牧 。 马王堆 汉 墓帛书《十六经·成法》:“ 黄帝 问 力黑 ,唯余一人,兼有天下……请问天下有成法可以正民者。”按,《太平御览》卷八二引《诗含神雾》:“ 禹 之兴 黑 风 会纪。”注:“ 黑 , 力黑 也; 风 , 风后 也。并 黄帝 臣。”
(2). 汉 人亦称 力牧 为 力墨 。黑,同“ 墨 ”。
词语解释:力钧势敌  拼音:lì jūn shì dí
同“ 力均势敌 ”。 《逸周书·史记》:“昔 有南氏 ,有二臣贵宠,力钧势敌,竞进争权,下争朋党,君弗能禁, 南氏 以分。”
词语解释:力透纸背  拼音:lì tòu zhǐ bèi
(1).形容写字、画画笔力遒劲。语本 唐 颜真卿 《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巧之极矣。” 清 黄景仁 《题赤桥庵上人画梅》诗:“惨惨著花二三萼,力透纸背非人功。” 季羡林 《孟买·历史的见证》:“ 毛主席 亲笔为他写了悼词,每个字都象小盆子那样大,气势磅礴,力透纸背。”
(2).形容诗文等作品深刻有力。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诗》:“意在笔先,力透纸背。”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萧红作〈生死场〉序》:“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都往往已经力透纸背。”
词语解释:力尽筋疲  拼音:lì jìn jīn pí
气力用尽,十分疲乏。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清 李渔 《奈何天·筹饷》:“趲军粮,我这里力尽筋疲,舌敝唇焦,并不见些儿餉。” 刘大白 《驾犁》诗:“驾犂,驾犂!老农獃气!拉牛耕田,力尽筋疲。”
词语解释:力巴  拼音:lì bā
亦作“ 力把 ”。
(1).方言。指笨手笨脚的人。《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女子见这般人浑头浑脑,都是些力巴。” 邓友梅 《别子,濑户内海》十二:“ 虎子 一下子感到自己长大了一大截,不再是个自顾自的小力巴了。”
(2).指外行。《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行家莫説力把话,你难道没带着眼睛,还要问‘却是为何’!” 韦君宜 《我们的老高》:“我们谁也没怎么干过这,捆的力巴(外行的意思),结果押到半道上被他把绳子不知怎么磨蹭的挣散了。”
词语解释:力政  拼音:lì zhèng
(1).以武力为政,暴政。《墨子·天志上》:“顺天意者,义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
(2).努力于政事。 唐 李讷 《高凉泉记》:“矧 沉 之力政嗜学,实希曩哲。”
(1).犹力征。谓以武力征伐。《逸周书·度训》:“力争则力政,力政则无让,无让则无礼,无礼虽得所好,民乐乎?”《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京房易传》曰:‘天子弱,诸侯力政。’” 颜师古 注:“政亦征也,言专以武力相征讨。” 明 归有光 《乞致士疏》:“自 战国 力政,而言兵者始籍籍矣。”
(2).力役之征。谓征人力以筑城垣道路。《周礼·地官·均人》:“均人掌均地政,均地守,均地职,均人民牛马车輦之力政。” 郑玄 注:“政读为征。”《礼记·王制下》:“五十不从力政,六十不与服戎。” 郑玄 注:“力政,城道之役也。”
词语解释:力敌势均  拼音:lì dí shì jūn
同“ 力均势敌 ”。 《宋书·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扬州 根本所係,不可假人。”《周书·武帝纪论》:“干戈日用,兵连祸结,力敌势均,疆埸之事,一彼一此。”
词语解释:力术  拼音:lì shù
强兵的办法。《荀子·强国》:“力术止,义术行。曷谓也?曰: 秦 之谓也。” 杨倞 注:“力术,彊兵之术。”
词语解释:力排众议  拼音:lì pái zhòng yì
竭力反驳、排除各种意见,使自己的主张占上风。《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回目:“ 诸葛亮 舌战羣儒, 鲁子敬 力排众议。” 韦君宜 《〈未完成的画〉读后》:“书确实写得好的,而要想出书,就必须力排众议。”
词语解释:力挽狂澜  拼音:lì wǎn kuáng lán
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面。语本 唐 韩愈 《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於既倒。” 柯岩 《岚山情思》:“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像青年时代一样:横刀跃马,驰骋沙场,力挽狂澜,虽万死而不辞呵!” 马国征 《瞻仰梅园新村周总理故居》诗:“亲临虎穴安天下,力挽狂澜拯众民。”
词语解释:力桑  拼音:lì sāng
致力于蚕桑。 汉 刘向 《列女传·鲁秋节妇》:“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
词语解释:力度  拼音:lì dù
(1).力量的强度。《当代》1985年第4期:“她很羡慕 李芒 那挺拔的、青春勃发的身姿,也羡慕他那透着男性的力度、男性的自信的宽厚的臂膀。”
(2).功力的深度。《文汇报》1985.11.15:“我们要拿出真正有力度的创新之作,现在我们还缺少这样的作品。”《新民晚报》1986.1.20:“这位演员的表演颇有特色,他老是皱眉板着脸,举止生硬且有点野性味,但是粗中有细,充满力度,不乏幽默感。”
词语解释:力墨  拼音:lì mò
即 力牧 。参见“ 力牧 ”、“ 力黑 ”。
词语解释:力所能及  拼音:lì suǒ néng jí
尽自己能力所能做到的。例如:倘使那价目为我力所能及,大约明年便当去印。——《鲁迅书信集》
词语解释:力均势敌  拼音:lì jūn shì dí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唐 马总 《意林》《尹文子》:“两智不能相使,两贤不能相临,两辨不能相屈,力均势敌故也。”《周书·儒林传·乐逊》:“夫力均势敌,则进德者胜。”
词语解释:力克  拼音:lì kè
奋力战胜。《文汇报》1984.8.9:“ 中国 女排力克群雄,光荣地登上了奥运会冠军的领奖台。”
词语解释:力场  拼音:lì chǎng
一种矢量场,其中与每一点相关的矢量均可用一个力来量度
词语解释:力小任重  拼音:lì xiǎo rèn zhòng
能力小,负担重。犹言力不胜任。《易·繫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明 张居正 《答松谷陈相公》:“本之德薄位尊,力小任重,其见詆诬,非不幸也。”
词语解释:力大无比  拼音:lì dà wú bǐ
形容力量巨大。指因质或性能使某物具有的力量(如体质健壮情况或军事组织中的巨大设备),能使之产生力量,或在抵抗、进攻、持久中显示出的巨大力量。例如:力大无比的人。
共9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