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剪剪 拼音:jiǎn jiǎn
(1).狭隘;浅薄。《庄子·在宥》:“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成玄英 疏:“翦翦,狭劣之貌也。” 唐 柳宗元 《宋清传》:“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駡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亦谓过分谨慎而不知变通。 宋 岳珂 《桯史·太岁方位》:“今世士大夫号於达理者,每易一榱,覆一簣,翦翦拘泥,不得即决。”
(2).犹簇簇。丛集貌。 唐 沉亚之 《闽城开新池记》:“辛蒲翦翦,扇荷擎擎。” 唐 杜牧 《感怀诗》:“苍然 太行 路,翦翦还榛莽。” 宋 姜夔 《浣溪沙》词:“翦翦寒花小更垂, 阿琼 愁里弄妆迟,东风烧烛夜深归。”
(3).形容风轻微而带寒意。 唐 韩偓 《寒食夜》诗:“测测轻寒翦翦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宋 王安石 《夜直》诗:“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明 唐寅 《步步娇》套曲:“今日画眉人远,冷透香罗,无奈东风翦翦。” 费砚 《春愁秋怨词》:“翦翦金风隔院吹,昼凉人静漏迟迟。”
(4).齐心;和睦相处。《子华子·晏子问党》:“其民愿而从法,疏而弗失,上下翦翦,唯其君之听。” 清 侯方域 《悯獐》:“吾废吾童子矣,视二氏之貌,且翦翦焉适矣。”词语解释:裁剪 拼音:cái jiǎn
亦作“ 裁剪 ”。
(1).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一定的尺寸裁开。《南史·梁纪上·武帝上》:“公家织官纹锦饰,并断仙人鸟兽之形,以为褻衣,裁翦有乖仁恕。” 宋 周邦彦 《齐天乐·秋思》词:“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 元 陈高 《种橦花》诗:“缉治入机杼,裁翦为衣裳。”
(2).引申为修剪。 唐 曹唐 《病马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诗之四:“欲将鬐鬣重裁剪,乞借新成利铰刀。”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三:“从盆栽的裁剪悟到文字繁简的布置,从影戏的场面悟到叙事文的结构,从照片悟到记事文的法式。”
(3).比喻对事物的取舍安排。 唐 杜牧 《自遣》诗:“遇事知裁翦,操心识卷舒。” 清 曹寅 《竹村大理寄洋茶滇茶二本置西轩中花开索诗漫题》诗之二:“漫山百卉无边幅,裁翦东风恐未匀。”
(4).特指写作时对材料的取舍安排。 宋 秦观 《调笑令》词:“ 谢郎 巧思诗裁翦,能动芳怀幽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这不过是駢四儷六裁剪的工夫,只要字面工整富丽,那怕不接气也不要紧的,这更容易了。”
(5).比喻割裂拼凑。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论小学书流别》:“逮至晚近,胸无独见,意欲垂文。於是 秦 相《吕览》,书悬国门; 淮南 《鸿烈》,文成众手。大都剽剟儒 墨 裁剪道法,説杂九流,义非一贯,小学支流,亦犹是矣。”词语解释:勿剪 拼音:wù jiǎn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后以比喻德政。《三国志·蜀志·彭羕传》:“今明府……体 公刘 之德,行勿翦之惠。”《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元宰比肩於 尚父 ,中鉉继踵乎 周南 ;分陕流勿翦之欢,来仕允克施之誉。” 吕延济 注:“ 周公 , 邵公 分 陕 界而治,人皆欢悦,故《诗》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邵伯 所茇’也。”参见“ 勿拜 ”。
词语解释:勿拜 拼音:wù bài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拜, 召伯 所説。” 郑玄 笺:“‘拜’之言‘拔’也。” 召伯 有德政,人民爱之,不忍拔除 召伯 曾在其荫下休息的甘棠树。后以“勿拜”指德政。 唐 李白 《赵公西侯新亭颂》:“ 白 以为 谢公 德不及后世,亭不留要衝,无勿拜之言,鲜登高之赋。”词语解释:碎剪 拼音:suì jiǎn
剪成碎片。 宋 梅尧臣 《次韵和永叔饮余家咏枯菊》:“黄金碎翦千万层,小树婆娑嘉趣足。” 元 钱惟善 《粒团花下夜饮》诗:“万花碎翦玉团团,晴雪飞香夜不寒。”词语解释:刀剪 拼音:dāo jiǎn
刀和剪子。泛指日用的切割剪裁工具。 明 杨基 《仕女四春图》诗之二:“曲曲画阑皆倚遍,一春刀剪不闻声。”《红楼梦》第八十回:“﹝ 寳蟾 ﹞寻死觅活,昼则刀剪,夜则绳索,无所不闹。”词语解释:并州剪 拼音:bìng zhōu jiǎn
亦作“ 并剪 ”。亦作“ 并翦 ”。 古时 并州 所产剪刀,以锋利著称。 唐 杜甫 《戏题画山水图歌》:“焉得 并州 快剪刀,剪取 吴松 半江水。” 元 杨维桢 《庐山瀑布谣》:“便欲手把 并州 剪,剪取一副玻璃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且其笔快如 并 剪,鋭如昆刀,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工夫又锻鍊至洁,看是平易,其实精纯。”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张玉田 词如 并 翦 哀 梨,爽豁心目,故诵之多。”词语解释:烛剪 拼音:zhú jiǎn
剪除烛花的剪刀。《红楼梦》第二九回:“﹝小道士﹞照管各处剪蜡花儿,正欲得便藏出去,不想一头撞在 凤姐儿 怀里……那小道士也不顾拾烛剪,爬起来往外还要跑。”词语解释:玉剪 拼音:yù jiǎn
亦作“ 玉翦 ”。
(1).剪刀的美称。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祝发》:“蝉鬟翠减,螓首蓬飞,尚恐人多忌也,玉翦将伊断,膏沐为谁施。” 清 郑燮 《感怀》诗:“分明一匹鸳鸯锦,玉剪金刀请自裁。”
(2).用玉剪成的。喻事物之美。 宋 程垓 《减字木兰花》词:“玉翦云裁,不比浮花共蒂开。” 宋 吴文英 《汉宫春·寿梅津》词:“练鹊锦袍仙使,有青娥传梦,月转参移。逋山傍鶯繫马,玉翦新辞。”
(3).指燕子。因其尾似剪,故称。 明 时中 《白燕》诗:“珠帘十二中间捲,玉剪一双高下飞。” 清 陈维崧 《绮罗香·清明感旧》词:“怕今年玉剪来时,是去年鈿车停处。” 清 张景祁 《双双燕·秋燕》词:“漫约催归伴侣,看玉剪将飞还住。”词语解释:驱剪 拼音:qū jiǎn
驱逐剪除。 北周 庾信 《商调曲》之二:“昔我 文祖 ,执心且危虑。驱翦豺狼,经营此天步。”一本作“ 驱剪 ”。词语解释:蜡剪 拼音:là jiǎn
剪烛花的用具。《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又是一分匙箸筒儿合铜锅,銚子,蜡签儿,蜡剪儿……之类,都经太太预先打点了个妥当。”词语解释:诛剪 拼音:zhū jiǎn
亦作“ 诛剪 ”。亦作“ 诛揃 ”。 剪除。《后汉书·窦武传》:“ 武 既辅朝政,常有诛翦宦官之意。”《魏书·刘骏传》:“不任枉酷,即加诛揃。”《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平王 无道,乃用贼臣之言,囚禁父身,拟将诛剪。” 清 唐孙华 《闻毁明逆阉魏忠贤墓》诗:“檮杌宜诛翦,騸马禁腾驤。”词语解释:拘剪 拼音:jū jiǎn
亦作“ 拘譾 ”。 局促浅薄。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 东光 张预 作《百将传》,甚有旨趣。文落落不拘翦,殊得 太史公 笔法。”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五》:“岂非 坡公 天才横纵,肆笔成书,非若拘譾者以排布锻鍊为工,故若是耶?” 明 唐顺之 《送曹子泰自大理出守漳郡》诗:“要使经营收异绩,未宜拘譾按常裁。”词语解释:青剪 拼音:qīng jiǎn
指初采的新茶。 宋 梅尧臣 《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 建安 太守置书角,青翦包封来海涯。”词语解释:并剪 拼音:bìng jiǎn
见“ 并州剪 ”。
词语解释:并州剪 拼音:bìng zhōu jiǎn
亦作“ 并剪 ”。亦作“ 并翦 ”。 古时 并州 所产剪刀,以锋利著称。 唐 杜甫 《戏题画山水图歌》:“焉得 并州 快剪刀,剪取 吴松 半江水。” 元 杨维桢 《庐山瀑布谣》:“便欲手把 并州 剪,剪取一副玻璃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且其笔快如 并 剪,鋭如昆刀,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工夫又锻鍊至洁,看是平易,其实精纯。”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张玉田 词如 并 翦 哀 梨,爽豁心目,故诵之多。”词语解释:戡剪 拼音:kān jiǎn
平定剪除。《新唐书·魏知古传》:“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顒顒,以谓朝有新政。”词语解释:锄剪 拼音:chú jiǎn
诛灭,剪除。《新唐书·郑注传》:“时, 训 已在禁中,日日议论帝前,相倡和,谋鉏翦中官。”词语解释:燕剪 拼音:yàn jiǎn
亦作“ 燕翦 ”。
(1).指燕尾。因分叉如剪刀,故称。 清 洪亮吉 《七招》:“ 吴 姬婉约是曰名娼,髮若燕翦,声如鶯簧。” 清 王韬 《淞隐漫录·海外壮游》:“舞法变化莫测,或如鱼贯,或如蝉联,或参差如雁行,或分歧如燕剪。”
(2).指燕子。 清 洪亮吉 《续竞渡词》之十:“依旧琐窗飞燕剪,就中偏少赌茶人。” 清 洪亮吉 《清明日诸同人饯予旗亭醉后赋此》:“谿南燕翦忽西飞,十里随人去如梦。”
(3).燕子飞掠。 清 陈维崧 《齐天乐·暮春风雨》词:“见燕剪平芜,柳拖春水,暗省从前,如尘似梦最难记。”
(4).形容动作轻捷优美。 郭沫若 《咏梅二绝有怀梅兰芳同志》之二:“仙姿香韵领羣芳,燕剪鶯簧共绕梁。”词语解释:爪剪 拼音:zhǎo jiǎn
亦作“ 爪鬋 ”。 修剪手指甲和脚趾甲。《庄子·德充符》:“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淮南子·兵略训》:“臣辞而行,乃爪鬋,设明衣也。” 高诱 注:“鬋爪,送终之礼,去手足爪。”词语解释:鏖剪 拼音:áo jiǎn
谓经过苦战予以剪除。 唐 陆龟蒙 《战秋辞》:“可堑溺颠陷,可夭札迷冥,曾忘鏖剪,自意澄寧。”词语解释:芟剪 拼音:shān jiǎn
亦作“ 芟剪 ”。
(1).剪除;修剪。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或隔岁便芟剪得宜,至花放恰採入供。”《花城》1981年第3期:“有远见的园丁,总是毅然芟剪蔓枝繁节,刺激开花结果。”
(2).铲平;消除。 明 刘基 《甘露颂》:“明明我皇,统坤握乾,芟翦豪猾,树德佑贤。”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监·冯保之败》:“大抵权璫盘踞深固,非同类相戕,必难芟翦。”
(3).删除。《隋书·经籍志四》:“ 晋 代 挚虞 ,苦览者之劳倦,於是採擿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
(4).抑制,制止。《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二年》:“ 洛中 人士繁盛,骄侈成俗,不加芟翦,终难制驭。”词语解释:反剪 拼音:fǎn jiǎn
(1).反绑双手。《儒林外史》第八回:“几十个兵卒跳上船来,走进中舱,把 王道台 反剪了手,捉上大船。”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 阿黎 年约二十,身着囚衣,赤足,两手反剪,头上有椎髻。”
(2).双手放在背后,背着手。 茅盾 《多角关系》:“ 二老板 于是想起了什么心事似的踱了几步,两手反剪在背后。” 王西彦 《鱼鬼》:“走路时踏着重实的步子,却低俯着头,反剪起两手,永远保持着这同一的姿势。”词语解释:茅茨不剪 拼音:máo cí bù jiǎn
谓崇尚俭朴,不事修饰。《韩非子·五蠹》:“ 尧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史记·李斯列传》:“ 尧 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采椽不斲,茅茨不翦。”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文学曰:‘古者采椽不斲,茅茨不翦。’”词语解释:刑剪 拼音:xíng jiǎn
犹割剪。《后汉书·列女传·刘长卿妻》:“豫自刑翦,以明我情。”词语解释:退剪 拼音:tuì jiǎn
犹剪除。《云笈七籤》卷四:“罢除伪主,退翦逆民。”词语解释:阙剪 拼音:jué jiǎn
削弱,损害。《左传·成公十三年》:“又欲闕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 杨伯峻 注:“据 余萧客 《古经解钩沉》所引 宋 本 孔 疏,闕翦为损害之意。”词语解释:除剪 拼音:chú jiǎn
(1).剪除;砍伐。《左传·襄公十四年》:“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嘷。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
(2).革除。《宋书·礼志四》:“及秉大政,普加除翦,世之淫祀遂絶。”《北齐书·慕容绍宗传》:“ 洛 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翦,恐难制驭。”词语解释:飞来剪 拼音:fēi lái jiǎn
南京市 朝天宫 、 灵谷寺 各有一具剪形铁器,重千斤以上。传说是从天外飞来的;据考证是古代向高处运送建筑材料的工具,作用同今起重机。 朱锡梁 《白门怀古》诗:“ 钟山 与 盋山 ,两箇飞来翦。”词语解释:背剪 拼音:bèi jiǎn
两手交叉于背。亦指将手放在背部捆绑起来。《水浒传》第六九回:“两个女头领,将 董平 捉住,用麻绳背剪绑了。”《西游记》第五十回:“原来这背心儿赛过绑缚手,霎时间,把他两个背剪手贴心綑了。”《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把两手背剪着,把身子一扭,那条柱子就离地歪在半边。”《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众人一面答应着,便把那班人腿上的绑绳鬆了,依然背剪着手。”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 蔡大哥 到底是男人家,还硬铮,一声不响,遭大家把他背剪起走了。”词语解释:删剪 拼音:shān jiǎn
亦作“删剪”。 犹删除。《后汉书·宋均传》:“ 均 尝删翦疑事,帝以为有姦,大怒,收郎缚格之。” 巴金 《谈谈〈望乡〉》:“要说他们只能看删剪后的《望乡》……这是极可悲的民族虚无主义。”词语解释:起剪 拼音:qǐ jiǎn
战国 时 秦 国著名将领 白起 和 王翦 的并称。 唐 郗昂 《骊山伤古赋》:“ 起 翦 之功逞, 苏 张 之诈塞。” 清 顾炎武 《松江别张处士悫王处士炜暨诸友人》诗:“论兵卑 起 翦 ,画计小《阴符》。”词语解释:倒剪 拼音:dǎo jiǎn
(1).双手被交叉反绑。《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那四个的八隻手都在身背后倒剪着,招架也无从招架。”
(2).把双手交叉地放在背后。 贾大山 《取经》:“他倒剪双手,漫地里兜着圈子。” 余小华 《返青》:“你看他一本正经地倒剪双手,一边踱步一边背书呢。”词语解释:修剪 拼音:xiū jiǎn
(1).用剪子修(枝叶、指甲等)。 洪深 《劫后桃花》第五幕:“自己修剪亭子旁的冬青树,看着另外一个园丁修剪一丛洋草花。” 赵树理 《老定额》:“这个人有五十来岁年纪,两撇小八字胡须修剪得很整齐。”
(2).喻修改润饰。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而其中的‘ 涉 之为王’四个字,我还疑心 太史公 加过修剪的。”词语解释:鬌剪 拼音:duǒ jiǎn
小儿去发。《梁书·武帝纪上》:“挻虐於鬌翦之年,植险於髫丱之日。”词语解释:株剪 拼音:zhū jiǎn
谓因受株连而被杀。《新唐书·郁林王恪传》:“自 天授 后,宗室贤者多株翦,唯 千里 诡躁不情,数进符瑞诸异物,得免。”词语解释:克剪 拼音:kè jiǎn
歼灭;扫除;平定。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文》:“克翦无算,縲禽不貲,欲计军俘,终难巧历。”《周书·文闵明武宣诸子传论》:“ 高祖 克翦芒刺,思弘政术。” 唐 柳宗元 《献平淮夷表》:“今又发自天衷,克翦 淮 右。”
诛伐,消灭。 晋 左思 《魏都赋》:“三接三捷,既昼亦月,剋翦方命,吞灭咆烋。”《梁书·武帝纪上》:“谋猷禁省,指授羣帅,剋翦鲸鯢,清我王度。”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文》:“克翦无筭,縲禽不貲,欲计军俘,终难巧历。”词语解释:椔剪 拼音:zī jiǎn
犹翦除。《新唐书·酷吏传序》:“ 武后 乘 高 中 懦庸,盗攘天权,畏下异己,欲胁制羣臣,椔翦宗支,故纵使上飞变,构大狱。”词语解释:龛剪 拼音:kān jiǎn
攻克翦灭。龕,通“ 戡 ”。《北史·薛端传》:“ 端 以为三方未一,遽正名号,示天下以不广。请待龕翦僭伪,然后俯顺乐推。”词语解释:钩剪 拼音:gōu jiǎn
亦作“钩剪”。 犹剪辑,编辑。 邓拓 《勖报社诸同志》诗:“笔阵开边塞,长年钩剪风。”词语解释:鸾剪 拼音:luán jiǎn
剪刀的美称。 明 皇甫汸 《咏赠发》:“宝髻斜安堕马粧,偷将鸞剪试分香。”词语解释:屠剪 拼音:tú jiǎn
屠杀劫掠。 清 黄虞稷 《周亮工先生行状》:“时 广陵 方罹兵燹,丘墟弥望,商家经屠剪后,喘息未苏。”词语解释:火剪 拼音:huǒ jiǎn
生火时夹煤炭、柴火的剪形用具,也叫“火钳”
形状像剪刀的烫发工具词语解释:开剪 拼音:kāi jiǎn
犹剪除。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既开翦荆棘,缮修毁垣。”《北史·寇洛李贤等传论》:“遂能抚寧家国,开翦异端。”词语解释:攘剪 拼音:rǎng jiǎn
剪除。《新唐书·藩镇传·吴少诚》:“臣请以鋭士万人顺流趋 荆 楚 ,可以攘翦元憝。”词语解释:扑剪 拼音:pū jiǎn
亦作“ 扑翦 ”。 扑灭铲除。《明史·流贼传·张献忠》:“ 自成 窜 崤函 山中,朝廷皆谓贼扑剪殆尽。” 清 侯方域 《上三省督府剿抚议》:“不若移一旅之师,宽其期会,互为犄角,使逼处傍近村落,随宜扑翦。”词语解释:扑剪 拼音:pū jiǎn
见“ 扑剪 ”。词语解释:枭剪 拼音:xiāo jiǎn
亦作“ 梟剪 ”。 消灭,歼灭。《晋书·乞伏乾归载记》:“若梟翦 姚兴 , 关中 之地尽吾有也。”《南齐书·萧颖胄传》:“ 刘山阳 潜受凶旨,规肆狂逆,天诱其衷,即就梟翦。”《陈书·废帝纪》:“弃亲即雠,人神愤惋,王师电迈,水陆争前,梟剪之期,匪朝伊暮。”词语解释:截剪 拼音:jié jiǎn
犹删削。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书》之作,本出《尚书》。 孔父 截翦浮词,裁成雅誥。”词语解释:悬剪 拼音:xuán jiǎn
传说中神剑名。 晋 王嘉 《拾遗记·昆吾山》:“至 越王 句践 ,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祠 昆吾 之神,採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四名悬翦,飞鸟游过触其刃,如斩截焉。”词语解释:雕剪
摧折,剪除。《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曹植 ﹞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且 魏 之代 汉 ,非积德之由,风泽既微,六合未一,而彫翦枝干,委权异族,势同瘣木,危若巢幕,不嗣忽诸,非天丧也。”词语解释:烫剪 拼音:tàng jiǎn
一种烫发工具。形似剪,加热后夹住头发使鬈曲。 鲁迅 《坟·从胡须说到牙齿》:“于是我对于自己的头发,也就淡然若忘,而况女子应否剪发的问题呢,因为我并不预备制造桂花油或贩卖烫剪。”词语解释:禽剪 拼音:qín jiǎn
亦作“ 禽翦 ”。 犹擒灭。《宋书·沉庆之传》:“去岁蛮田大稔,积穀重巖,未有饥弊,卒难禽剪。”《北史·崔休传》:“下车先戮豪猾数人,姦盗莫不禽翦。”词语解释:剃剪 拼音:tì jiǎn
按照图样剪裁。今 山东 方言犹称剪样为剃样。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词语解释:装剪 拼音:zhuāng jiǎn
装裱,修整。《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帝好读书著述,自为 扬州 总管,置王府学士至百人,常令修撰,以至为帝,前后近二十载,修撰未尝暂停……其正书皆装翦华浄,宝轴锦褾。”词语解释:勘剪 拼音:kān jiǎn
谓以武力征服。勘,通“ 戡 ”。《隋书·河间王弘传》:“今者共举义旗,勘剪凶虐,八方同德,万里俱来,莫不期入 关 以亡 秦 ,争渡 河 而灭 紂 。”词语解释:疏剪 拼音:shū jiǎn
把树上生长过密的或不需要的枝条剪掉词语解释:夷剪 拼音:yí jiǎn
杀戮。《隋书·刑法志序》:“恣兴夷翦,取快情灵……此所谓匹夫私讎,非关国典。”词语解释:夹剪 拼音:jiā jiǎn
夹取物件的工具,铁制,形似剪刀,但无锋刃,头宽而平。《红楼梦》第五一回:“那婆子站在门口笑道:‘那是五两的锭子夹了半个,这一块至少还有二两呢!这会子没有夹剪,姑娘收了这块,拣一块小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