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刊剟 拼音:kān duō
删削;削除。《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删取其要” 司马贞 索隐引 唐 颜师古 云:“删要,非谓削除其词,而説者谓此赋已经史家刊剟,失之也。”《新唐书·儒学传下·元澹》:“ 魏光乘 请用 魏徵 《类礼》列於经,帝命 行冲 与诸儒集义作疏,将立之学,乃引国子博士 范行恭 、四门助教 施敬本 采穫刊剟为五十篇,上於官。” 清 王懋竑 《书座右二章》诗:“我心似寒灰,百念俱刊剟。”词语解释:分剟 拼音:fēn duō
犹分割。 清 方苞 《读〈仪礼〉》:“然其辞以类相从,其义以合而见,而 韩子 乃分剟而别著为篇,则非吾之所能知矣。”词语解释:削剟 拼音:xuē duō
犹削割。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夫截骨之剑,无削剟之利。”词语解释:捷剟 拼音:jié duō
传说中 黄帝 之臣。《淮南子·人间训》:“故 黄帝 亡其玄珠,使 离朱 、 捷剟 索之,而弗能得之也;於是使 忽怳 ,而后能得之。” 高诱 注:“ 离朱 明目, 捷剟 疾利搏,善拾于物。二人皆 黄帝 臣也。”《修务训》作“攫剟”。《庄子·天地》作“喫詬”。词语解释:刺剟 拼音:cì duō
古代的一种酷刑,以铁器刺人身体。《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贯高 至,对狱,曰:‘独吾属为之,王实不知。’吏治榜笞数千,刺剟,身无可击者,终不復言。” 司马贞 索隐:“掇亦刺也。”按,《汉书》剟作“爇”。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以铁刺之,又烧灼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某怒,拉繫树上,榜笞刺剟,逼立‘无悔状’。”词语解释:剽剟 拼音:piāo duō
犹抄袭。 清 方苞 《书柳子厚辨亢桑子后》:“且是书剽剟《戴记》诸子语甚众。”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论小学书流别》:“此如儒、墨、名、法、 老 、 庄 、 申 、 韩 ,忧世著书,各有宗主,逮至晚近,胸无独见,意欲垂文,於是 秦 相《吕览》,书悬国门,《淮南鸿烈》,文成众手,大都剽剟儒、墨,裁剪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