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药入声 [yuè,哀乐][ě è,善恶][yuē][同着][jiáo jiào jué][ruò][sháo][jué xué][duó,测度][mò][zhuó bó][lüè][gě gè]崿[chāo chuò chuo][háo hé][肉膜,名词][tuò][bó][zé zuó][nüè yào][zhuó][屐、鞋][bó bo][lào luò][详注1][chāo zhuō,明亮][详注2][gè luò][详注3][nuò][lì luò][zuò]礿[sháo][hè][cuò,名词][gē kǎ luò][zhuó què][luò gé][详注4][详注5][zhuó jué][详注6][同托][详注7][音鹊。馺也。《类篇》行貌。]笿


注1:穫 音濩。《说文》刈谷也。草曰刈,谷曰穫。《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诗·豳风》八月其穫。 又陨穫,困迫失志貌。《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注》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注2:格 《唐韵》古落切《集韵》《韵会》《正韵》葛鹤切,音各。树枝也。《集韵》《韵会》历各切,音洛。篱落也。《前汉·鼌错传》谓之虎落。《扬雄·羽猎赋》谓之虎路。通作格。 又《类篇》曷各切,音鹤。格泽,妖星也。见《史记·天官书》。
注3:熇 《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郝。与謞同。《尔雅·释训》謞謞,崇谗慝也。《疏》引《诗》多将熇熇,多行惨毒之恶。謞熇音义同。《释文》謞虚各切。
注4:泽 《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注5:昔 《集韵》仓各切,音错。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粗理错也。 又《韵补》叶息约切。《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注6:躇 《集韻》《韻會》敕略切,音鄀。《公羊傳·宣七年》躇階而走。《註》躇,猶超遽不順以次。《釋文》與踱同。
注7:嫋 《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弱。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妩媚姌嫋。
共9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削平削籍削行削削削小削斥削亡削绝
削迹削约削皮削券削夺削杖削书削敛
削铁削格削立削切削涤削口削杮削灭
削瓜削刀削肩削刑削尖脑袋削发披缁削色削改
削发削稿削崖削价削损削刻削背削政
削牍削葱削头削免削抹削国削定削踝
削青削减削缝削燧削消削哺削秩削铁如泥
削壁削白削劖削然削正削剟削笔削铁无声
削弱削简削肺削瘦削木为吏削剥削绌削足适履
削除削长削墨削爵削株掘根削剔削职削趾适屦

词语解释:削平  拼音:xuē píng
(1).铲平,清除。 唐 李绅 《禹庙》诗:“削平水土穷沧海,畚鍤东南尽 会稽 。”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一:“生意蓬勃的农场里,如果点缀着死寂的坟墓,多么不调和啊;所以必须把它削平。”
(2).平定,消灭。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至如 秦帝 按剑,诸侯西驰,削平天下,同文共规。” 宋 李纲 《与郑少傅书》:“窃恐此贼难以指日削平,矧亦未易制其衝突也。”《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位天子﹞在位四十八年,削平了三处寇乱。”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二节:“ 道宗 削平叛乱,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词语解释:削迹  拼音:xiāo jì
亦作“ 削跡 ”。
(1).削除车迹。谓不被任用。《庄子·让王》:“ 夫子 再逐於 鲁 ,削迹於 卫 ,伐树於 宋 。” 明 李贽 《复周南士书》:“然削迹伐木,饿 陈 畏 匡 ,其得免者亦幸耳,非胜算也。” 清 钱谦益 《康文初六十寿序》:“至如余之不肖,削迹窜逐,固无足道者。”
(2).消踪匿迹。谓隐居。《庄子·山木》:“削迹捐势,不为功名。”《后汉书·隗嚣传》:“夫以二子之贤,勒铭两国,犹削跡归愆,请命乞身。”《北齐书·杨愔传》:“ 愔 遂弃衣冠於水滨若自沉者,变易名姓,自称 刘士安 ,入 嵩山 ,与沙门 曇謨徵 等屏居削迹。” 清 顾炎武 《路光禄书来叙江东同好诸友一时徂谢感叹成篇》诗:“削迹行吟久不归,修门旧舘露先晞。”
词语解释:削铁  拼音:xuē tiě
指宝剑。多用以形容山峰高耸。 宋 苏轼 《武昌铜剑歌》:“水上青山如削铁,神物欲出山自裂。” 宋 范成大 《后巫山高》诗:“秋江漱石半山腹,倚天削铁荒行踪。” 元 揭傒斯 《砚山》诗:“峯峯相向如削铁, 祝融 紫盖 前后列。”
词语解释:削瓜  拼音:xuē guā
(1).削去瓜皮。古代的一种礼节。《礼记·曲礼上》:“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 孔颖达 疏:“此为人君削瓜礼也。”
(2).削去皮的瓜。谓青绿色。《荀子·非相》:“ 皋陶 之状,色如削瓜。” 杨倞 注:“如削皮之瓜,青緑色。” 清 钱谦益 《黄子羽六十寿序》:“今即而视之,长眉蒜髮,面如削瓜。” 王闿运 《严咸传》:“性介猛,有奇志,长瘠多力,面如削瓜。”
词语解释:削发  拼音:xuē fà
剃发出家。 唐 崔颢 《赠怀一上人》诗:“削髮十二年,诵经 峨眉 里。”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杭妓琴操》:“ 琴 大悟,即削髮为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削髮辞家净六尘,自家且了自家身。”
词语解释:削牍  拼音:xuē dú
古时削薄竹木成片,用以书写。有误则刮去重写,谓之“削牘”。后用以泛称书写、撰述。《汉书·游侠传·原涉》:“ 涉 乃侧席而坐,削牘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 宋 陆游 《与成都张阁学启》:“将携孥而就食,敢削牘以告行。” 清 钮琇 《觚賸·惠士陈言》:“敢削牘以陈辞,谨伏辕而待命。” 康有为 《屠梅君侍御谢官归索诗为别敬赋》诗之二:“削牘数千言,痛切涕泗流。”
词语解释:削青  拼音:xuē qīng
古人制简记事,为防蠹和便于书写,先以火炙竹令其出汗变青,谓之“削青”。后泛指书籍。 黄人 《〈清文汇〉序》:“一代无文,则一代学术思想,非附见於削青者,皆将晦翳澌熄而无可徵验,兹可恫焉。”参见“ 杀青 ”。
词语解释:杀青  拼音:shā qīng
(1).古代制竹简程序之一。将竹火炙去汗后,刮去青色表皮,以便书写和防蠹。《太平御览》卷六○六引 汉 刘向 《别录》:“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简者,皆於火上炙乾之。”《后汉书·吴祐传》:“ 恢 欲杀青简以写经书。” 李贤 注:“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復不蠧,谓之杀青,亦谓汗简。”
(2).古人校书,初书于竹简上,改定后再书于绢帛。后因泛称缮成定本或校刻付印为“杀青”。 南朝 梁武帝 《撰〈孔子正言〉竟述怀》诗:“删次起实沉,杀青在建酉。”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夫 班 马 执简,既五经之罪人,而 晋 宋 杀青,又三史之不若。”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绪言:“既念欲俟全书卒业,始公诸世,恐更閲数年,杀青无日。”一说,古人著书,初稿书于青竹皮上,取其易于改抹,改定后再削去青皮,书于竹白,谓之“杀青”。参阅 明 姚福 《青溪暇笔》
(3).古时造纸方法。参阅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杀青》
(4).绿茶加工初制的第一个工序。将鲜茶叶置锅中炒焙,便于揉捻。
词语解释:削壁  拼音:xuē bì
陡峭的山崖。 宋 曾原一 《金精山记》:“削壁堊色,石纹墨缕,拂布石面者, 披髮峯 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两门外俱削壁千丈,轰列云表。”《老残游记》第二回:“初看 傲来峯 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 徐迟 《黄山记》:“那是一条石梁,两旁削壁千仞。”
词语解释:削弱  拼音:xuē ruò
(1).谓地削兵弱。《战国策·秦策二》:“故 楚 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於 陈軫 ,过听於 张仪 。” 汉 王符 《潜夫论·慎微》:“ 楚庄 齐威 ,始有荒淫之行,削弱之败,几於乱亡。” 汪继培 笺:“《秦策》云:地削兵弱。”
(2).变弱;减弱。 唐 杜甫 《过郭代公故宅》诗:“羣公有惭色,王室无削弱。” 瞿秋白 《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留声机主义和照相机主义,无非是想削弱文艺武器。”
词语解释:削除  拼音:xuē chú
(1).撤消;革除。《三国志·吴志·吴范传》:“及后论功行封,以 范 为 都亭侯 。詔临当出, 权 恚其爱道於己也,削除其名。”《南史·文学传·锺嵘》:“臣愚谓 永元 诸军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贯,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惩浇竞。”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二折:“专一削除滥官污吏,禁治顽鲁愚民。”
(2).删掉。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但此一篇所记全宜削除,今輒具列於斯,藉为鉴戒者尔。”
(3).消除。 鲁迅 《南腔北调集·又论“第三种人”》:“如果声音还没有全被削除的时候,对于‘第三种人’的讨论,还极有从新提起和展开的必要。”
词语解释:削籍  拼音:xuē jí
(1).革职。 宋 苏轼 《上皇帝书》:“大则身首异处,破坏家门;小则削籍投荒,流离道路。”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这廝不独削籍清朝,抑且置身圜土。”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老鼠拖姜》:“会 黄 以夤缘事发,参送法司,其人坐 黄 受贿削籍。”
(2).指旧时妓女从乐籍上除名从良。 唐 房千里 《杨娼传》:“乃阴出重赂,削去 娼 之籍,而挈之 南海 。”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妓笃故谊》:“ 丽春 者,前所识之妓也。 陈 尝助百数十金为其削籍。”
词语解释:削约  拼音:xuē yuē
(1).犹削减。《仪礼·士丧礼》“牢中旁寸” 汉 郑玄 注:“牢读为楼。楼谓削约握之中央以安手也。” 贾公彦 疏:“云削约者,谓削之使约少也。”
(2).稀疏细小貌。 宋 周紫芝 《虞美人·西池见梅作》词:“短墙梅粉香初透,削约寒枝瘦。”
词语解释:削格  拼音:xuē gé
装有机关的捕兽木笼。《庄子·胠箧》:“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於泽矣。”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云:“削格所以施罗网也。” 郭庆藩 集释引 郭嵩焘 曰:“削格、罗落,皆所以遮要禽兽……削格即阱擭之擭也。”
词语解释:削刀  拼音:xuē dāo
(1).书刀。《释名·释兵》:“书刀,给书简有所刊削之刀也。封刀、铰刀、削刀,皆随时用作名也。” 毕沅 疏证:“削刀即书刀。”
(2).泛指刮削用的刀具。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于是他勇猛的站了起来,摸出削刀,刮去了五株大松树皮。”
词语解释:削稿  拼音:xuē gǎo
亦作“ 削藳 ”。
(1).犹削草。《北史·高熲传》:“所有奇策良谋及损益时政, 熲 皆削稿,代无知者。”参见“ 削草 ”。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文擅彫龙,而成輒削藳。”《新唐书·戴胄传》:“奏已,即削藳,秘外莫知。”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光皇策士》:“ 郑湜 无削藳爱君之忠。”
(2).谓删改定稿。 明 张煌言 《曹云霖中丞〈从龙诗集〉序》:“兹 云霖 将削稿以付剞劂氏,貽书问序於予。” 清 杨复吉 《〈晋人麈〉跋》:“《晋人麈》《粤西琐记》二书,以未经削稿,生前秘不示人。” 王闿运 《衡阳程太夫人述状》:“谨刊削家状,略述大节,备大雅君子削藳焉。”
词语解释:削葱  拼音:xuē cōng
喻指女子纤细白嫩的手指。典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唐 元稹 《春六十韵》:“啟齿呈编贝,弹丝动削葱。”
词语解释:削减  拼音:xuē jiǎn
减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寿且削减,何止於禄乎?”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他们愿象以总督统管 朝鲜 那样,来统治 华北 和一切攻陷的地方,把文官的势力削减到零度。”
词语解释:削白  拼音:xiāo bái
削去皮革的肉面使其厚度均匀
词语解释:削简  拼音:xuē jiǎn
犹削牍。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开篇玩古,则千载共朝;削简传今,则万里对面。” 唐 李峤 《文物·书》诗:“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姚锡钧 《自春至夏幽居杂述》诗:“小诗凭削简,絶倒斗餘才。”
词语解释:削长  拼音:xuē cháng
窄长。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八:“然后,迎接我的,是一张中年商人的脸,削长,尖瘦,布满了利欲的皱纹。”
词语解释:削行  拼音:xuē xíng
谓规过。《晏子春秋·杂上二九》:“出不相扬美,入不相削行,则不与。” 张纯一 校注:“削行,规过也。”
词语解释:削皮  拼音:xiāo pí
用刀斜切 皮
词语解释:削立  拼音:xuē lì
陡峭壁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栈阔二尺,长六七丈,石崖上下削立,外无纤竇片痕。” 清 刘大櫆 《浮山记》:“而石壁环寺之背,削立千尺入天。”
词语解释:削肩  拼音:xuē jiān
坍肩。双肩朝下坍斜。古代为美女体形特征之一。语本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肩若削成,腰如束素。”《红楼梦》第二回:“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
词语解释:削崖  拼音:xuē yá
犹峭壁。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 仙弈巖 在山半削崖下,其门西向,正与 立鱼山 对。”
词语解释:削头  拼音:xuē tóu
犹削发。 唐 姚合 《赠卢沙弥小师》诗:“怕见世间事,削头披佛衣。”
词语解释:削缝  拼音:xuē fèng
犹缝纫。《韩非子·难二》:“ 管仲 善制割, 宾胥无 善削缝, 隰朋 善纯缘,衣成,君举而服之。”
词语解释:削劖  拼音:xuē chán
刻削雕凿。 宋 文同 《赠日新禅师》诗:“大朴本无痕,巧者强削劖。”
词语解释:削肺  拼音:xuē fèi
见“ 削哺 ”。
词语解释:削哺  拼音:xuē bǔ
亦作“ 削肺 ”。亦作“ 削杮 ”。 削札牍时削下的碎片。《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有风吹削哺,太守以问 由 。 由 对曰:‘方当有荐木实者,其色黄赤。’顷之,五官掾献橘数包。” 李贤 注:“哺当作杮。” 王先谦 补注引 惠栋 曰:“《益部耆旧传》:‘ 丰 起,欲取鸡酒。 由 止之,曰:向风吹削杮,当有持鸡酒来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后汉书·杨由传》云:‘风吹削肺。’此是削札牘之杮耳。” 宋 文同 《谢惠橘》诗:“君未致此时,风已吹削肺。”
词语解释:削墨  拼音:xuē mò
正其绳墨。犹言规划。《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如此则使 离娄 督绳, 公输 削墨,虽崇臺五层,延袤百丈,而不溷者,工用相得也。” 李周翰 注:“削,度也。” 唐 杜牧 《上周相公启》:“伏惟相公待主乃用,为时而生,当考室构厦之时,膺篤绳削墨之任。” 章炳麟 《文例杂论》:“余每读 顾先生 《救文格论》,谈其绳约骫骳,偃榘削墨,后之治文笔者得是为同律,其远乎鄙倍矣。”
词语解释:削削  拼音:xuē xuē
(1).纤弱貌。 唐 元稹 《夜池》诗:“荷叶团团茎削削,緑萍面上红衣落。”
(2).陡峭貌。《西游记》第四八回:“巧石山头,削削尖峰排玉笋。”
(3).凛冽貌。 蒋光慈 《在黑夜里--致刘华同志之灵》诗:“阴云遮蔽了光明的太阳,在北风削削的 静安寺路 上,一个刚出病院的少年行走着。”
词语解释:削券  拼音:xuē quàn
谓签定条约。 清 金和 《盟夷》诗:“白金二千一百万,三年分偿先削券。”
词语解释:削切  拼音:xiāo qiē
用刀削法而不用模压法把 切成所需要的形状
安上鞋跟以后把 切成符合鞋楦的样子
词语解释:削刑  拼音:xuē xíng
犹严刑。《韩诗外传》卷一:“故 吴起 削刑而车裂, 商鞅 峻法而支解。”
词语解释:削价  拼音:xuē jià
降低价格
词语解释:削免  拼音:xuē miǎn
削除。《后汉书·赵典传》:“且 高祖 之誓,非功臣不封。宜一切削免爵土,以荐旧典。”
词语解释:削燧  拼音:xuē suì
火镰。打火用的火刀。 清 抟沙拙老 《闲处光阴》卷下:“削燧亦行装应佩之物。今旗员尚有佩者,汉人则絶无也。”
词语解释:削然  拼音:xuē rán
(1).象声词。《庄子·让王》:“ 孔子 削然反琴而弦歌, 子路 扢然执干而舞。” 成玄英 疏:“削然,取琴声也。”
(2).犹阒然。寂静貌。 唐 孙樵 《复召堰籍》:“凡其所居,鏗耀有闻,及为 潞州 ,声光削然,将发戍兵,甲兴而譁。” 唐 司空图 《将儒》:“嗟乎,后之为儒,其力寖羸矣……故虽用於时,道亦削然,不喻将儒之权耳。”
词语解释:削瘦  拼音:xuē shòu
犹瘦削。形容瘦得象被削过似的。 闻一多 《秋色》诗:“这数不清的削瘦的白杨,只竖在石青的天空里发呆。”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七:“他的脸孔变成可怕地苍白和削瘦。”
词语解释:削爵  拼音:xuē jué
革除官爵。《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皆免官削爵为士伍。”《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 严嵩 见圣怒不测,一时不及救护,到底亏他於中调停,止於削爵为民。”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虞山妖乱志〉撰人》:“ 抚寧侯 朱国弼 者,故靖难功臣苗裔也…… 崇禎 十一年正月削爵。”
词语解释:削小  拼音:xuē xiǎo
(1).谓将封邑分小。《晋书·段灼传》:“如此则枝分叶布,稍自削小,渐使转至万国,亦后世之利,非所患也。”
(2).犹瘦小。 郭沫若 《初出夔门》二:“京官的兄弟却与他哥哥成一个对照,年纪只有十八九岁的光景,身材削小,带着一副很深的近视眼镜。”
词语解释:削夺  拼音:xuē duó
剥夺,夺去。《史记·吴王濞列传》:“ 高帝 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 鼂错 擅适过诸侯,削夺之地。”《晋书·姚兴载记下》:“且可削夺威权,使散居藩国。”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詔 元昊 在身官爵并宜制夺,仍除属籍。”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他并不去读他们的著作,而只觉得有了他们的著作才削夺了他自己发表作品的机会。”
词语解释:削涤  拼音:xuē dí
清除。《新唐书·杜让能传》:“陛下欲削涤僭嫚,刚主威,隆王室,此中外大臣所宜共成之,不宜专任臣。”
词语解释:削尖脑袋  拼音:xuē jiān nǎo dài
形容一个人伪装,粉饰,拚命钻营的丑态
词语解释:削损  拼音:xuē sǔn
削减。《晋书·姚泓载记》:“今 关中 兵马足距 晋 师,岂可未有忧危先自削损也。” 宋 叶适 《绍兴府新置二庄记》:“城堞营署无不敝缺,聘问燕饗无不削损。”
词语解释:削抹  拼音:xuē mǒ
删改抹去。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二把事领余文去,以四君文畀余,曰:‘灯下乞细为削抹,明晨欲早呈主人也。’”
词语解释:削消  拼音:xuē xiāo
削弱耗散。 汉 焦赣 《易林·剥之鼎》:“泥面乱头,忍耻少羞,日以削消,凶其自搯。”
词语解释:削正  拼音:xuē zhèng
请人指正诗文的敬词。参见“ 削政 ”。
词语解释:削政  拼音:xuē zhèng
请人指正诗文的敬辞。 清 魏际瑞 《与子弟论文》十三:“人以文字就质於人,称曰正之。忽念政者正也,改称曰政。又念正者必须删削,乃曰削政。又念斧斤所以削也,转曰斧政。又念善斧斤者莫如 郢 人,易曰郢政。且或单称郢。”参见“ 斧正 ”。
词语解释:削木为吏  拼音:xuē mù wéi lì
犹言刻木为吏。《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於鲜也。”
词语解释:削株掘根  拼音:xuē zhū jué gēn
犹斩草除根。喻从根本上消除祸患。《战国策·秦策一》:“且臣闻之曰:‘削株掘根,无与祸隣,祸乃不存。’”
词语解释:削斥  拼音:xuē chì
犹言排除。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养灵根於冥钧,除诱慕於接物,削斥浅务,御以愉模,为乎无为,以全天理尔。”
词语解释:削杖  拼音:xuē zhàng
古代母丧时子服齐衰所执的木杖,用桐木削成。《仪礼·丧服》:“苴杖,竹也;削杖,桐也。” 胡培翚 正义引《白虎通》云:“父以竹,母以桐。”后因以“削杖”指母丧。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孙氏》:“卿当大凶,非苴杖,即削杖。” 清 钱谦益 《毕封君八十寿序》:“府丞公以知兵见推择,衔命募兵 江 淮 ,又未几,以削杖归。”
词语解释:削口  拼音:xuē kǒu
方言。谓桑叶抽发如指大。 茅盾 《春蚕》一:“清明削口,看蚕娘娘拍手!”自注:“所谓‘削口’,指桑叶抽发如指。‘清明削口’谓清明边桑叶已抽放如许大也。”
词语解释:削发披缁  拼音:xuē fà pī zī
剃去头发,身着黑衣。表示出家。《儒林外史》第八回:“ 王惠 另觅了船入到 太湖 ,自此更姓改名,削髮披緇去了。”
词语解释:削刻  拼音:xuē kè
(1).苛刻。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上》:“其患流渐至 始皇 ,赤衣塞路,羣盗满山,卒以乱亡,削刻无恩之所致也。”
(2).指对诗文过分修饰。 明 李东阳 《〈黎文僖公集〉序》:“公尝论古人之文,大抵以丰裕充赡为尚,以雕饰削刻为病。”
词语解释:削国  拼音:xuē guó
(1).谓削弱国家。《韩非子·十过》:“内不量力,外恃诸侯,则削国之患也。”
(2).弱国。《商君书·开塞》:“治国刑多而赏少,故王者刑九而赏一,削国赏九而刑一。”
词语解释:削哺  拼音:xuē bǔ
亦作“ 削肺 ”。亦作“ 削杮 ”。 削札牍时削下的碎片。《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有风吹削哺,太守以问 由 。 由 对曰:‘方当有荐木实者,其色黄赤。’顷之,五官掾献橘数包。” 李贤 注:“哺当作杮。” 王先谦 补注引 惠栋 曰:“《益部耆旧传》:‘ 丰 起,欲取鸡酒。 由 止之,曰:向风吹削杮,当有持鸡酒来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后汉书·杨由传》云:‘风吹削肺。’此是削札牘之杮耳。” 宋 文同 《谢惠橘》诗:“君未致此时,风已吹削肺。”
词语解释:削剟  拼音:xuē duō
犹削割。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夫截骨之剑,无削剟之利。”
词语解释:削剥  拼音:xuē bāo
(1).刮削。 明 何景明 《冬雨率然有二十韵》:“徵求皮肉尽,枯骨待削剥。”
(2).谓侵蚀。 清 魏源 《筹河篇上》:“其实今隄不及十分之二,不曰汛水淤垫,则曰风日削剥,以盖其偷减。”
词语解释:削剔  拼音:xuē tī
删除。 清 龚自珍 《〈阐告子〉附记》:“予年二十七,著此篇。越十五年,年四十二矣,始读 天台宗 书,喜少作之闇合乎道,乃削剔芜蔓存之。”
词语解释:削亡  拼音:xuē wáng
衰亡。《管子·法法》:“国无以小与不幸而削亡者。” 清 马建忠 《巴黎复友人书》:“徒守此千百年前 玛奥买 所著《高朗》一书,欲以应夫千百年后世道之变,无惑乎日就削亡,徒为天下后世多一泥古不通之龟鑑。” 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朝鲜 之人最俭,人持两钱可以度日,而国卒以削亡。”
词语解释:削书  拼音:xuē shū
削藩的诏书。《汉书·楚元王刘交传》:“ 景帝 之三年也,削书到,遂应 吴王 反。”
词语解释:削杮  拼音:xuē bèi
见“ 削哺 ”。
词语解释:削哺  拼音:xuē bǔ
亦作“ 削肺 ”。亦作“ 削杮 ”。 削札牍时削下的碎片。《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有风吹削哺,太守以问 由 。 由 对曰:‘方当有荐木实者,其色黄赤。’顷之,五官掾献橘数包。” 李贤 注:“哺当作杮。” 王先谦 补注引 惠栋 曰:“《益部耆旧传》:‘ 丰 起,欲取鸡酒。 由 止之,曰:向风吹削杮,当有持鸡酒来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后汉书·杨由传》云:‘风吹削肺。’此是削札牘之杮耳。” 宋 文同 《谢惠橘》诗:“君未致此时,风已吹削肺。”
词语解释:削色  拼音:xuē sè
犹减色。《天雨花》第八回:“谁知二婶这般人,真令妇人多削色。”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何必求异二氏,而侮慢 尼山 ,使鐘皷无灵,芹茆削色耶。”
词语解释:削背  拼音:xuē bèi
形容女子脊背瘦削,体态优美。《红楼梦》第四六回:“只见他穿着半新的藕色綾袄,青缎掐牙坎肩儿,下面水緑裙子;蜂腰削背,鸭蛋脸,乌油头髮,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瘢。”
词语解释:削定  拼音:xuē dìng
犹删定。《明史·杨慎传》:“预修《武宗实録》,事必直书。总裁 蒋冕 、 费宏 尽付藳草,俾削定。”
词语解释:削秩  拼音:xuē zhì
犹削职。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陈公墓志铭》:“提举 兴国宫 ,居三年,察官交疏,削秩罢,时 庆元 二年也。”
词语解释:削笔  拼音:xiāo bǐ
删改定稿。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序》:“今年自 蓝水 返於故居,整理残帙,此卷犹未失落於担头舱底,儿子某某请完之。冬十月,雨窗削笔。”
词语解释:削绌  拼音:xuē chù
见“ 削黜 ”。
词语解释:削黜  拼音:xuē chù
亦作“ 削絀 ”。 削减封地,贬降官爵。 汉 韦孟 《讽谏》诗:“嫚彼显祖,轻此削黜。” 三国 魏 曹植 《改封陈王谢恩章》:“臣既弊陋,守国无效,自分削黜,以彰众诫。”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允征》:“故王制:天子巡守,其削絀诸侯,必先於不敬不孝。”
词语解释:削职  拼音:xuē zhí
免职。《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唐主 怒犹未息,将本官削职。”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泉州 同安 县人 林时山 ,字 楼船 ,在 臺湾 以功封伯。后因保举 施烺 , 烺 叛,遭杖削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广赓虞之死》:“ 鄂 入,即以其坐听諭旨奏之,上大怒,命削职家居。”
词语解释:削绝  拼音:xuē jué
全部削除。《宋书·晋熙王燮传》:“患萌防渐,危机须断,便可还其本家,削絶蕃秩。”
词语解释:削敛  拼音:xuē liǎn
剥削聚敛。 三国 蜀 诸葛亮 《将苑·军蠹》:“上不恤下,削敛无度。”
词语解释:削灭  拼音:xuē miè
消灭。《韩非子·五蠹》:“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宋 曾巩 《韩琦制》:“侧陋幽隐,靖譖庸回,削灭无类。”
词语解释:削改  拼音:xuē gǎi
犹删改。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北史》称: 庾自直 为 隋煬帝 改诗,许其詆呵。帝必削改至于再三,俟其称善而后已。” 茅盾 《〈文集〉卷八·后记》:“因此就得设法迷惑检查官的眼睛,使文中有刺而他们又无词可借以进行他们那‘拿手戏’的削改。”
词语解释:削政  拼音:xuē zhèng
请人指正诗文的敬辞。 清 魏际瑞 《与子弟论文》十三:“人以文字就质於人,称曰正之。忽念政者正也,改称曰政。又念正者必须删削,乃曰削政。又念斧斤所以削也,转曰斧政。又念善斧斤者莫如 郢 人,易曰郢政。且或单称郢。”参见“ 斧正 ”。
词语解释:斧正  拼音:fǔ zhèng
(1).以斧砍削使之合乎标准。 宋 李纲 《上道君太上皇帝书》:“营缮宫室,斧正不輟。”
(2).亦作“ 斧政 ”。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清 颜光敏 《与曹禾书》:“小词成之数日……幸斧正是荷。” 苏曼殊 《与刘之书》:“拙诗蒙斧政,不胜雀跃。”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中国小说史》序文呈上……祈大加斧正。”
词语解释:削踝
古代砍去双脚的刑罚
词语解释:削铁如泥  拼音:xuē tiě rú ní
形容刀剑锋利。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这口剑虽不能说削铁如泥,也似花马剑一般锋利。”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六:“ 干将 莫邪 ,千锤百炼;拂钟无声,削铁如泥。”
词语解释:削铁无声  拼音:xuē tiě wú shēng
形容刀剑锋利。《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刃儿薄,尖儿长,靶儿短,削铁无声,吹毛过刃。”
词语解释:削足适履  拼音:xuē zú shì lǚ
比喻不恰当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客观实际情况,勉强凑合。《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倘作者如此牺牲了抒写的自由,即使极小部分,也无异于削足适履的。”亦作“ 削趾适屨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姊姊作奇想,便强人削趾适屨。”
词语解释:削趾适屦  拼音:xuē zhǐ shì jù
见“ 削足适履 ”。
词语解释:削足适履  拼音:xuē zú shì lǚ
比喻不恰当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客观实际情况,勉强凑合。《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倘作者如此牺牲了抒写的自由,即使极小部分,也无异于削足适履的。”亦作“ 削趾适屨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姊姊作奇想,便强人削趾适屨。”
共9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