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刲剔 拼音:kuī tī
屠杀剖解。《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是时,城中仓廩空虚,飢民相杀而食,其夫妇、父子自相牵,就屠卖之,屠者刲剔如羊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见刀光晃耀,不敢正视,惟瞑目以待刲剔。”词语解释:刲股 拼音:kuī gǔ
割大腿肉。割股疗亲,古以为孝行;割股祭祀,则表示崇敬之至。《新唐书·孝友传序》:“ 唐 时 陈藏器 著《本草拾遗》,谓人肉治羸疾,自是民间以父母疾,多刲股肉而进。”《新唐书·乌重胤传》:“﹝ 乌重胤 ﹞既殁,士二十餘人刲股以祭。” 明 宋濂 《瞿员外墓志铭》:“今府君不自有身,唯欲其亲之安,刲股愈疾固人之所难。”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酒酣袒身相示,自战创班班外,为亲刲股痕七;左股四,右股三。”词语解释:刲刳 拼音:kuī kū
剖割。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书》:“何必以刲刳为禀和之性,爓瀹为翼善之具哉。” 南朝 梁 沉约 《均圣论》:“ 禹 、 汤 、 文 、 武 ,并受刲刳; 周公 、 孔子 ,俱入鼎鑊。”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聚宝盆》引《挑灯集异》:“见渔翁持青蛙百餘,将事刲刳。 万山 感悟,以鏹买之,纵於池中。”词语解释:刲刺 拼音:kuī cì
刺杀。 汉 马融 《广成颂》:“若夫鷙兽毅虫……乃使 郑叔 、 晋妇 之徒,睽孤刲刺,裸裎袒裼。”词语解释:刲割 拼音:kuī gē
(1).屠宰。《礼记·杂记下》“其衈皆于屋下” 汉 郑玄 注:“衈谓将刲割牲以衅,先灭耳旁毛荐之。”《北史·齐纪中》:“庚辰,詔丘郊禘袷时祭,皆市取少牢,不得刲割,有司监视,必令丰备。” 唐 罗隐 《谗书·题神羊图》:“羊有贪狠性,人有刲割心。”
(2).指外科手术。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学》:“神输之鍼,灼艾之治,于足治头,于背治匈,远西刲割之医弗能为也。”词语解释:刲宰 拼音:kuī zǎi
宰杀。《新唐书·李令问传》:“然未尝輒干政,率游畋自娱,厚奉养,侈饮食,至躬视刲宰。”词语解释:刲腴击鲜 拼音:kuī yú jī xiān
谓宰割肥肉鱼鲜。 明 宋濂 《故高府君圹墓》:“同里閈而居者,多豪侠之子,刲腴击鲜,日夜痛饮,以示侈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