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刮目 拼音:guā mù
(1).拭目。谓改变旧看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 子云 ( 萧子云 )嘆曰:‘此人(指 丁覘 )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於是闻者稍復刮目。”
(2).指集中注意力。《新唐书·张廷珪传》:“今受命伊始,华夷百姓清耳以听,刮目以视,冀有闻见,何遽孤其望哉?” 宋 苏舜钦 《送李冀州》诗:“众人刮目看能事,著鞭无为儒生羞。”
(3).谓另眼看待。《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只为 端卿 生得方面大耳,秀目龙眉,身躯伟岸,与其他侍者不同,所以天颜刮目。”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三篇:“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词语解释:刮眼 拼音:guā yǎn
(1).犹刮目。擦拭眼睛。谓看得真切。 唐 韩愈 《过襄城》诗:“ 郾城 辞罢过 襄城 , 潁水 嵩山 刮眼明。” 宋 苏舜钦 《清轩》诗:“谁凿幽轩刮眼清,湖中嘉处更禪扃。”
(2).犹刮目。擦拭眼睛。喻亲切热情地待人。 宋 陆游 《赠刘改之秀才》诗:“ 放翁 七十病欲死,相逢尚能刮眼看。”词语解释:刮膜 拼音:guā mó
(1).刷除蒙在表面的一层薄膜。 唐 皮日休 《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耆旧传〉所未载者予次而赞之因而寄答次韵》:“日似新刮膜,天如重熨縐。”
(2).中医医术,指治疗肓膜之病。肓膜在腹脏之间,药力难及,治愈不易。 唐 韩偓 《访明公大德》诗:“刮膜且扬三毒论,摄心徐指二宗禪。” 宋 刘克庄 《村居书事》诗之四:“刮膜神方直万金,国医曾费一生心。可怜髽髻提篮者,也有盲人问点针。”词语解释:刮地 拼音:guā dì
(1).谓大风掠地。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是日东风刮地,自 洛 南折树飞沙,而苑中繁花不动。” 前蜀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诗:“余今正泣 杨朱 泪,八月边城风刮地。” 宋 蔡伸 《惜奴娇》词:“雪意垂垂,更刮地,寒风起。”
(2).犹席卷。《新唐书·藩镇传·程日华》:“前刺史 李固烈 ……请还 恒州 。既治装,悉帑以行。军中怒曰:‘马瘠,士飢死,刺史不弃毫髮卹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遂共杀 固烈 ,屠其家。”
(3).喻搜刮无余。 孙中山 《兴中会宣言》:“官府则剥民刮地,暴过虎狼。”词语解释:刮骨 拼音:guā gǔ
用刀刮除骨上的药毒以治创伤。《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羽 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 便伸臂令医劈之。时 羽 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於盘器,而 羽 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后用为形容精神坚强的典实。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公入仕四十五年,身经一百六战……刮骨傅药,事同 关羽 。” 唐 王维 《燕支行》:“报讐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 明 李东阳 《痛语·柬南屏》诗:“刮骨彼何雄,湔肠或非懵。”词语解释:刮面 拼音:guā miàn
吹面;扑面。 宋 杨万里 《兰溪解舟》诗之四:“际晚江风刮面来,晓寒已去却重回。” 清 金农 《闻喜县中早发行四十里宋秀才士谔乃出丰馔相邀午食因纪长歌并以述连日劳役之不同也》诗:“脯腊膎胰非不饱,未免秋风刮面思蓴羹。”词语解释:刮磨 拼音:guā mó
见“ 刮摩 ”。
词语解释:刮摩 拼音:guā mó
亦作“ 刮磨 ”。亦作“ 刮劘 ”。
(1).琢磨器物,使之光平。《周礼·考工记序》:“刮摩之工五。” 郑玄 注:“刮作‘捖’。 郑司农 云:‘……捖摩之工,谓玉工也。’捖,读为‘刮’。”《周礼·考工记序》:“刮摩之工:玉、楖、雕、矢、磬。”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器用》:“比得古鑑,皆刮磨令平。”
(2).磨灭;涤除。 唐 韩愈 《曹成王碑》:“丧除,痛刮摩豪习。委己於学。” 宋 王安石 《再答吕吉甫书》:“相见无期,惟刮摩世习,共进此道。”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二:“向非 唐 韩愈 氏洗濯刮磨而力去之,文殆未易言也。” 章炳麟 《原学》卷三:“浣衣者,刮磨垢秽,而諭之观腐骨。”
(3).切磋;研讨。《元史·吴师道传》:“乃幡然有志於为己之学刮摩淬礪,日长月益。”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五:“况斯道自近世大儒剖析刮磨,具已明白,所患者信而行之者寡耳。”
(4).拂刮切削。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诠俗》:“以渐而刮劘其所有曰鏇。”词语解释:刮摩 拼音:guā mó
亦作“ 刮磨 ”。亦作“ 刮劘 ”。
(1).琢磨器物,使之光平。《周礼·考工记序》:“刮摩之工五。” 郑玄 注:“刮作‘捖’。 郑司农 云:‘……捖摩之工,谓玉工也。’捖,读为‘刮’。”《周礼·考工记序》:“刮摩之工:玉、楖、雕、矢、磬。”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器用》:“比得古鑑,皆刮磨令平。”
(2).磨灭;涤除。 唐 韩愈 《曹成王碑》:“丧除,痛刮摩豪习。委己於学。” 宋 王安石 《再答吕吉甫书》:“相见无期,惟刮摩世习,共进此道。”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二:“向非 唐 韩愈 氏洗濯刮磨而力去之,文殆未易言也。” 章炳麟 《原学》卷三:“浣衣者,刮磨垢秽,而諭之观腐骨。”
(3).切磋;研讨。《元史·吴师道传》:“乃幡然有志於为己之学刮摩淬礪,日长月益。”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五:“况斯道自近世大儒剖析刮磨,具已明白,所患者信而行之者寡耳。”
(4).拂刮切削。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诠俗》:“以渐而刮劘其所有曰鏇。”词语解释:刮削 拼音:guā xiāo
(1).用刀具拂刮或切削,使物体光洁平整。 汉 王充 《论衡·量知》:“断木为槧,析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牘。”《旧唐书·职官志三》:“主药、药童,主刮削擣簁。” 吴组缃 《山洪》五:“ 章大官 得到信,连忙放下手里正在刮削骨节预备镶配叉头的竹竿。”
(2).犹刮磨。擦拭。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凝圆寺》:“雨止,佛在石下东面而坐,晒袈裟,年岁虽久,彪炳若新,非直条缝明见,至於细缕亦新(彰)。乍往观之,如似未彻,假令刮削,其文转明。”
(3).删削;修改。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附启:“诸生帖帖竦竦,各尽词以献公。公则举其摧敌,推案析理,次至数联,应若前定,诸儒有不安者,随为刮削,变嫫为妍。”
(4).勒索。《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亏了这四个人都有良心,能体贴 晁夫人 的好意,不肯在里边刮削东西。” 郁达夫 《出奔》一:“这一位 玉林媳妇 的刮削刻薄的才能,虽则年纪轻轻,倒反远出老狡的公公之上。”词语解释:刮耳 拼音:guā ěr
犹聒耳。刺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是晚十二时,天微雨,各处电线均已割断,黑云密罩,全城无光,北风渐起,惨声刮耳。”词语解释:刮席 拼音:guā xí
谓羞惭不敢仰视,两手不知所措而摩擦坐席。《后汉书·刘玄传》:“ 更始 既至,居 长乐宫 ,升前殿,郎吏以次列庭中。 更始 羞怍,俛首刮席不敢视。”《旧唐书·高骈传》:“愿陛下下念黎庶,上为宗祧,无使百代有抱恨之臣,千古留刮席之耻。” 清 钱谦益 《后饮酒》诗之二:“可怜 齐武王 ,大业困虫螘,赭汗拥牧儿,刮席奉 更始 。”词语解释:刮风 拼音:guā fēng
(1).吹风。《红楼梦》第五一回:“ 王夫人 笑道:‘这也是好主意,刮风下雪倒便宜。’” 王西彦 《病人》:“ 欧洲 史专家 郝立明 先生到校的那一天,正是秋季一个刮风的日子。”
(2).喻做事不从实际出发,一哄而起。《新华月报》1979年第7期:“我们党内反对错误倾向斗争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容易‘刮风’,搞‘一刀切’。一说有什么倾向,往往不问在什么地方、什么范围、什么人中间发生的,就全国各地都动起来,叫做‘闻风而动’。”《人民日报》1985.6.16:“少数地方,用刮风的办法纠正不正之风,效果不好。”词语解释:刮肉 拼音:guā ròu
割肉。谓损己以肥人。《新唐书·田布传》:“它日用兵,团粒米尽仰朝廷。今六州刮肉与 镇 冀 角死生,虽尚书瘠己肥国, 魏 人何罪?”词语解释:刮水 拼音:guā shuǐ
(1).指风吹动水面。 唐 温庭筠 《蒋侯神歌》:“商风刮水报西帝,庙前古树蟠白蛇。”
(2).戽水。指用戽水机以提斗汲水。 元 王祯 《农书》卷十八:“车轮随转,则众辐循槽,刮水上岸,灌田便於车戽。”词语解释:刮骨盐 拼音:guā gǔ yán
曲调名。盐犹“引”。 唐 权德舆 《杂兴》诗之五:“含羞敛态劝君住,更奏新声刮骨盐。”词语解释:刮痕 拼音:guā hén
在一个表面上用尖锐或锯齿状的物体粗锉或摩擦而形成的线纹或沟纹词语解释:劀拭
刮剔擦拭词语解释:刮上
勾搭上词语解释:劀杀
刮去恶疮脓血,以药蚀除腐肉词语解释:刮刮燥燥 拼音:guā guā zào zào
同“ 刮刮匝匝 ”。 《英烈传》第三六回:“﹝ 朱亮祖 ﹞因带了七八隻一样儿飞舸,载了芦荻,置了火药,趁着上风,把火刮刮燥燥的直放下来。”词语解释:刮刷 拼音:guā shuā
刮除刷净。刷、刮,同义。 宋 苏舜钦 《大风》诗:“露坐不免念禾黍,必已刮刷无完根。”《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五八年忽必烈圣旨》:“依着这説谎文书转刻到碑幢并塑画壁上,有底省会,随处先生就便磨坏了者,刮刷了者。”词语解释:刮剌 拼音:guā là
(1).勾搭。《金瓶梅词话》第四回:“ 西门庆 刮剌上卖炊饼的 武大 老婆,每日只在 紫石街 王婆 茶房里坐的。”《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不料 西门庆 外边,又刮剌上了 韩道国 老婆 王六儿 。”《金瓶梅词话》第六八回:“先刮剌上了他娘,不愁媳妇儿不是你的。”
(2).犹言争脱。《金瓶梅词话》第九二回:“家中所有的都乾净了,房儿也典了,刚刮剌出个命来,再也不敢声言丈母了。”词语解释:刮削器 拼音:guā xiāo qì
石器时代人们用石片制成的一种切割和刮削工具。因形状不同,可分为长刮器、短刮器和圆刮器等。词语解释:刮刮杂杂 拼音:guā guā zá zá
同“ 刮刮匝匝 ”。 《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草房内乾柴都着,刮刮杂杂,火势冲天。”《水浒传》第六回:“﹝ 鲁智深 、 史进 ﹞再缚几个火把,直来佛殿下后檐点着烧起来。凑巧风紧,刮刮杂杂地火起,竟天价烧起来。”词语解释:刮碱 拼音:guā jiǎn
刮敛含盐卤的浮土,用以淋水煮晒食盐。《宋史·食货志下三》:“ 河朔 土多盐卤,小民税地不生五穀,惟刮鹻煎盐以纳二税,禁之必至逃亡。”词语解释:刮鼻子 拼音:guā bí zi
用手指揩刮对方的鼻梁,表示戏弄、责罚。有时亦指挨批评。 艾明之 《雨》:“四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工人正在那里玩‘刮鼻子’。”《花城》1981年第5期:“假若今天自己身上无钱,怕就要给那个妹子刮鼻子了。”《小说选刊》1981年第8期:“一个头戴电焊帽的小个子工人,从铁架上爬下来,一看 柴老书记 手中那把电焊条,明白自己要挨‘刮鼻子’了,直挺挺地立在那儿。”词语解释:刮脸皮 拼音:guā liǎn pí
用手指刮脸。羞辱对方不知害臊。 毛泽东 《整顿党的作风》:“对于好谈这种空洞理论的人,应该伸出一个指头向他刮脸皮。”词语解释:刮舌 拼音:guā shé
佛教戒律谓比丘用杨枝洁口并刮除舌垢。《法苑珠林》卷一一八引《大比丘三千威仪》:“刮舌有五事:一不得过三反,二舌上血出当止,三不得大振手污僧伽梨若足,四弃杨枝莫当人道,五当著屏处。”词语解释:刮脸 拼音:guā liǎn
用剃刀等把脸上的胡须和寒毛刮掉。词语解释:刮目相见 拼音:guā mù xiāng jiàn
见“ 刮目相待 ”。
词语解释:刮目相待 拼音:guā mù xiāng dài
谓另眼看待,用新眼光看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 蒙 母,结友而别” 裴松之 注引《江表传》:“ 蒙 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徐阮邻师诗》:“ 徐阮邻 师以名孝廉出宰 秦中 ,大吏皆刮目相待。”亦作“ 刮目相见 ”、“ 刮目相看 ”。 蔡元培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閲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鲁迅 《伪自由书·航空救国三愿》:“只有航空救国较为别致,是应该刮目相看的。”词语解释:刮目相看 拼音:guā mù xiāng kàn
见“ 刮目相待 ”。
词语解释:刮目相待 拼音:guā mù xiāng dài
谓另眼看待,用新眼光看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 蒙 母,结友而别” 裴松之 注引《江表传》:“ 蒙 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徐阮邻师诗》:“ 徐阮邻 师以名孝廉出宰 秦中 ,大吏皆刮目相待。”亦作“ 刮目相见 ”、“ 刮目相看 ”。 蔡元培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閲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鲁迅 《伪自由书·航空救国三愿》:“只有航空救国较为别致,是应该刮目相看的。”词语解释:刮湔 拼音:guā jiān
清除。 清 魏源 《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 清 有天下百餘年,奬崇六艺之科,表章明经之术,招徠献书之路,摩厉 大江 南北,言游文学之区,刮湔 明 季虚诬乡壁虚造之习。”词语解释:刮痧 拼音:guā shā
我国民间流传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中暑、胃炎、肠炎、肢麻等病患者,用铜钱、光边瓷器等物蘸香油或水刮刷颈部、胸背、肋间等处,使局部皮肤充血,以减轻内部炎症。词语解释:刮瘦 拼音:guā shòu
犹削瘦。谓身体极瘦。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三章:“人饿得黄皮刮瘦,又是走长路,我就是担心他掉队!”词语解释:刮目相待 拼音:guā mù xiāng dài
谓另眼看待,用新眼光看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 蒙 母,结友而别” 裴松之 注引《江表传》:“ 蒙 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徐阮邻师诗》:“ 徐阮邻 师以名孝廉出宰 秦中 ,大吏皆刮目相待。”亦作“ 刮目相见 ”、“ 刮目相看 ”。 蔡元培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閲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鲁迅 《伪自由书·航空救国三愿》:“只有航空救国较为别致,是应该刮目相看的。”词语解释:刮绝 拼音:guā jué
1.废除;扫除净尽。词语解释:刮肠篦 拼音:guā cháng bì
竹笋的别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竹笋》引 宋 赞宁 《笋谱》:“笋虽甘美,而滑利大肠,无益於脾,俗谓之刮肠篦。”词语解释:刮涎 拼音:guā xián
勾引;挑逗。《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谁想见面,到来刮涎,纔晓得是不停当的。”《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訕语时,口要紧;刮涎处,脸须皮。”《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他便时常走来与妇人吃酒,到晚夕刮涎就不去了。”词语解释:刮涤 拼音:guā dí
除掉。 明 方孝孺 《复郑好义》之三:“今吾兄独痛自惩创,若负不洁,然惟恐刮涤之不亟假而事有大於一言者,其有闻人之言而不改者乎?”词语解释:刮毒 拼音:guā dú
犹狠毒。《西游记》第八五回:“大王喫了他不打紧, 猪八戒 也做得人情, 沙和尚 也做得人情,但恐 孙行者 那主子刮毒。”词语解释:刮揸 拼音:guā zhā
刮扫清除。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他一声没出,在屋角里摸着把笤帚,去打扫。雪沉,不甚好扫,一时又找不到大的竹帚,他把腰弯得很低,用力去刮揸。”词语解释:刮毛龟背 拼音:guā máo guī bèi
从龟背上刮毛,喻徒劳无效。 宋 苏轼 《东坡》诗之八:“刮毛龟背上,何时得成毡?” 赵次公 注:“龟背上刮毡毛,乃谚语也。” 施元之 注:“ 傅大士 《金刚经颂》:‘如龟毛不实,似兔角无形。’”词语解释:刮板 拼音:guā bǎn
一端有一横条的带柄工具,横条上装有皮革或橡胶片,用以在(如人行道、窗玻璃或甲板)面上布开、推开或拭去液体
用来修平新模制的砖的木板词语解释:刮抉 拼音:guā jué
摈除。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签·陈叔嗣》:“故其篇什往往直举胸情,刮抉浮华,存之隐冥,独妙闲旷,合於《风》《骚》。”词语解释:刮拉 拼音:guā lā
象声词。 茅盾 《有志者》:“他听得络丝娘在窗外草堆里刮拉刮拉,多么有劲。”词语解释:刮楹 拼音:guā yíng
刮削摩擦过的柱子。《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復庙、重檐、刮楹、达乡、反坫、出尊、崇坫、康圭、疏屏,天子之庙饰也。” 郑玄 注:“刮,刮摩也。” 孔颖达 疏:“刮楹者,刮,摩也;楹,柱也。以密石摩柱。”词语解释:刮马儿 拼音:guā mǎ ér
跑马。用以喻迅疾。 元 范康 《竹叶舟》第四折:“我则夜睡到明,明睡到夜,睡直到觉。呀!蚤则似刮马儿光阴过了。” 元 无名氏 《梧桐叶》第二折:“顺手儿吹将去,一叶儿随风度,刮马儿也似回头不知处。”词语解释:刮擦 拼音:guā cā
牵连。《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自己待要开言解劝,听得 张姑娘 才説了一句,索性连他嬷嬷爹 华忠 也刮擦上了,却也防一説吃个钉子。”词语解释:刮鱼 拼音:guā yú
方言。捕鱼。《花城》1981年第2期:“由于这水网地带,主要交通工具是小船,每天开基、浇泥、运蔗、刮鱼都离不开划船。”词语解释:刮骨疗毒 拼音:guā gǔ liáo dú
三国 蜀 将 关羽 左臂为流矢所中,镞之毒入于骨,医者为其破臂刮骨去毒。事见《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后称为“刮骨疗毒”。《三国演义》第七五回回目:“ 关云长 刮骨疗毒, 吕子明 白衣渡 江 。”《水浒传》第一一○回:“正説《三国志》,説到《关云长》刮骨疗毒。”参见“ 刮骨 ”。
词语解释:刮骨 拼音:guā gǔ
用刀刮除骨上的药毒以治创伤。《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羽 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 便伸臂令医劈之。时 羽 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於盘器,而 羽 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后用为形容精神坚强的典实。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公入仕四十五年,身经一百六战……刮骨傅药,事同 关羽 。” 唐 王维 《燕支行》:“报讐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 明 李东阳 《痛语·柬南屏》诗:“刮骨彼何雄,湔肠或非懵。”词语解释:刮骨抽筋 拼音:guā gǔ chōu jīn
喻极力搜刮、榨取民财。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四:“ 清 室二百七十余年间的统治在官场中已经凝集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贪婪恶习。一般的官府均以贪赃枉法为能,在上的鬻爵收贿,在下的刮骨抽筋。‘官官相卫’,让你受苦的民间硬是呼天无路,吁地无门。”词语解释:刮阴风 拼音:guā yīn fēng
比喻散布不满情绪或传播谣言。例如:当他们有了可乘之机,就刮阴风放暗箭。词语解释:刮除 拼音:guā chú
犹扫除,冲刷。《汉书·沟洫志》:“大司马史 长安 张戎 言‘水性就下,行疾,则自刮除成空而稍深。’”词语解释:刮躁 拼音:guā zào
犹聒噪。吵闹;喧嚷。 元 商道 《新水令》曲:“懊恼,这宵,受煎熬,被凄凉一弄儿相刮躁。画簷间铁马儿晚风敲,纱窗外促织儿频频叫。”词语解释:刮车 拼音:guā chē
旧时的一种轮式手摇水车。 元 王祯 《农书》卷十八:“刮车,上水轮也。其轮高可五尺,辐头阔止六寸,如水陂下田,可用此具,先於岸侧掘成峻槽,与车辐同阔,然后立架安轮,轮幅半在槽内,其轮轴一端,擐以铁钩木拐,一夫执而掉之,车轮随转,则众辐循槽,刮水上岸,灌田便於车戽。”词语解释:刮视听 拼音:guā shì tīng
谓臣下忠谏,使皇帝耳聪目明,洞察是非。 唐 元稹 《叙奏》:“ 元和 初, 章武皇帝 新即位,臣下未有以言刮视听者。”词语解释:刮言 拼音:guā yán
男女以言语勾搭、挑逗。《金瓶梅词话》第二二回:“ 来旺儿 早晚到 蒋聪 家叫 蒋聪 去,看见这个老婆,两个吃酒刮言,就把这个老婆刮上了。”词语解释:刮舌子 拼音:guā shé zǐ
刮除舌面污垢的用具。词语解释:刮野扫地 拼音:guā yě sǎo dì
大风吹扫野地。喻杀获无余。《文选·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扫地。” 李善 注:“言杀获皆尽,野地似乎扫刮也。”词语解释:刮辣辣 拼音:guā là là
见“ 刮剌剌 ”。
词语解释:刮剌剌 拼音:guā là là
亦作“ 刮喇喇 ”。亦作“ 刮辣辣 ”。 象声词。《水浒传》第一回:“石板底下,却是一个万丈深浅地穴,只见穴内刮剌剌一声响亮。”《水浒传》第九六回:“只听得刮剌剌的响,却似青天里打个霹靂,把那五条龙扑打得鳞散甲飘。”《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 兰公 将所化寳剑望空掷起,那剑刮喇喇,就似翻身样子一般,飞入火焰之中。”《评弹创作选集·祝贺》:“等你下次注意,我名气已经刮辣辣响了。”词语解释:刮语烧书 拼音:guā yǔ shāo shū
谓灭除百家之言,焚烧《诗》《书》及列国史记。《文选·扬雄〈剧秦美新〉》:“至 政 ( 秦始皇 )破纵擅衡,并吞 六国 ,遂称乎 始皇 ,盛从 鞅 、 仪 、 韦 、 斯 之邪政……剗灭古文,刮语烧书。” 李善 注:“《史记》 李斯 曰:‘请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参见“ 焚书坑儒 ”。
词语解释:焚书坑儒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亦作“ 焚典坑儒 ”。 秦始皇 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 淳于越 根据古制,建议分封子弟。丞相 李斯 反对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建议除 秦 记、医药、卜筮、种树书外,民间所藏《诗》《书》和诸子百家书一律焚毁;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族诛;学习法令者以吏为师。 始皇 采纳这一建议。次年,方士、儒生求仙药不得, 卢生 等又逃亡, 始皇 怒,在 咸阳 坑杀诸生四百六十馀人。这一事件史称“焚书坑儒”。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尚书〉序》:“ 秦始皇 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明 张居正 《杂著》:“苟见 扶苏 之諫焚书坑儒,遂以为贤,而不知乱 秦 者, 扶苏 也。”《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 秦皇 独霸诸侯城,焚典坑儒丧圣文。” 邹韬奋 《思想犯罪》:“在我国历史上,压迫思想的模范人物殆莫善于焚书坑儒的 秦始皇 。”亦省作“ 焚坑 ”。 唐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屋壁餘无几,焚坑逮可伤。” 清 李渔 《奈何天·软诓》:“避 秦 翻恐被 秦 收,那焚坑法网难轻漏。”词语解释:刮野鬼 拼音:guā yě guǐ
方言。指在外浪荡的人。陕北民歌《信天游》:“你抽洋烟我刮灰,好人抽成个刮野鬼。”词语解释:刮锈 拼音:guā xiù
科场中应试者挟带的小书。 明 钱希言 《戏瑕·刮锈》:“ 宋 有博学宏词科,怀挟之书名曰刮锈,中作细行字,皆蝇头小楷,梓行於世。”词语解释:刮胡子 拼音:guā hú zǐ
剃胡须。喻批评人。 余开选 《狮子》:“小组的同志都很生气,说情况都不了解就乱反映,就刮胡子。” 沙汀 《欧幺爸》:“刮胡子算什么?我就是给人家刮惯了的!”词语解释:刮打嘴 拼音:guā dǎ zuǐ
一种玩具。用泥土塑成动物等形象,当中穿线,用以抽拉,发出响声。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一手拿着一具泥土塑成的‘刮打嘴’兔儿爷或猪八戒……一手挟着老母鸡。”词语解释:刮绝 拼音:guā jué
废除;扫除净尽。 唐 韩愈 《女挐圹铭》:“ 愈 之为少秋官,言佛夷鬼,其法乱治, 梁武 事之,卒有 侯景 之败,可一扫刮絶去,不宜使烂漫。” 清 黄遵宪 《与任公书》:“至 周 末而文胜之弊尽见矣……至 商鞅 而教战教耕,乃尽废 周 制,而一扫刮絶矣。”词语解释:刮缝 拼音:guā fèng
用镘刀刮平的灰缝词语解释:刮打扁儿 拼音:guā dǎ biǎn ér
方言。蝗的一种,俗称尖头蝗。词语解释:刮宫 拼音:guā gōng
一种医疗手术。把子宫口扩大,用特制的匙子刮去胚胎或子宫的内膜。多用于人工流产,也用于诊断或治疗子宫的某些疾病。词语解释:刮垢磨痕 拼音:guā gòu mó hén
涤除污垢,磨除伤痕。喻仔细琢磨,精益求精。 唐 孙樵 《与高锡望书》:“贵文则丧质,近质则太秃,刮垢磨痕,卒不能到史。”参见“ 刮垢磨光 ”。
词语解释:刮垢磨光 拼音:guā gòu mó guāng
(1).原指培养人才时磨砺而使之高尚纯洁。 唐 韩愈 《进学解》:“占小善者率以録,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2).喻深入研讨,力求臻于精湛。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
(3).有时亦含贬义,喻致力于细琐之事。 明 沉鲸 《双珠记·元宵灯宴》:“小生姓 王 ,名 楫 ,字 济川 , 涿郡 鄙夫,雕虫小技,焚膏费终岁之钻研,刮垢磨光,窃古人之糟粕。”
(4).涤除污垢,磨之使显出光泽。 郑观应 《盛世危言·火器》:“近来有人购他国不用之枪砲,刮垢磨光,充作新造者。”词语解释:刮尺 拼音:guā chǐ
在抹灰泥或水泥的工作中刮平表面所使用的长直尺词语解释:刮子 拼音:guā zǐ
耳光;耳刮子。《金瓶梅词话》第二回:“ 王婆 道:‘看这大官人作戏,你宅上大娘子得知,老婆子这脸上,怎吃得那等刮子?’”词语解释:刮平 拼音:guā píng
使平坦或光滑
用泥刀抹平砖缝或石缝等中的砂浆词语解释:刮地风 拼音:guā dì fēng
(1).曲牌名。在南曲和北曲中都属黄钟宫,北曲用之较多。一般用在黄钟套曲内。如昆剧《麒麟阁·三挡》中 秦琼 见 贺方 时所唱“这马儿一声声不住嘶”即是。
(2).掠地大风。 赖济煌 《“半边天”小传》三:“好生生吹起一阵阴冷的刮地风。风乍起,刮得黄尘滚。”词语解释:刮刮咂咂 拼音:guā guā zā zā
同“ 刮刮匝匝 ”。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只见这正堂上火起,刮刮咂咂,烧的好怕人也。”词语解释:刮刮拶拶 拼音:guā guā zā zā
同“ 刮刮匝匝 ”。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三折:“就恨不一把火刮刮拶拶烧了你这草团瓢。”词语解释:刮地皮 拼音:guā dì pí
喻贪官污吏百般搜刮民财。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二》:“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结果是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开头的话》:“那些政府官员、将军、太太,带上平时刮地皮刮下的金银宝珠……逃到 西安 、 重庆 等大后方去了。”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据说, 杜甫 的不就 河西 尉,也就是不愿意去刮地皮。”词语解释:刮刮匝匝 拼音:guā guā zā zā
象声词。象烈火焚烧之声。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二折:“一把火刮刮匝匝烧了你这村房舍。”词语解释:刮刮 拼音:guā guā
象声词。 应修人 《雨点》:“她刮刮的皮鞋声,走过八号门前时,头也不回过去一下。”词语解释:刮刮叫 拼音:guā guā jiào
谓极好。《官场现形记》第四回:“咱班子里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一个衫子,都是刮刮叫,超等第一名的脚色。” 叶圣陶 《感同身受》:“不是吹牛,我的货品都刮刮叫。” 康濯 《春种秋收》:“这个妇女叫 刘玉翠 ,是个刮刮叫的高小毕业生。”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打算买一顶簇新的、刮刮叫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