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创痍 拼音:chuāng yí
亦作“ 创夷 ”。
(1).创伤。《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 高帝 蒙霜露,沬风雨,赴矢石,野战攻城,身被创痍,以为子孙成万世之业,艰难危苦甚矣。”《三国志·吴志·程普传》:“攻城野战,身被创夷。”
(2).指受伤之人。《后汉书·袁谭传》:“放兵钞突,屠城杀吏,冤魂痛於幽冥,创痍被於草棘。”
(3).指战祸造成的破坏。《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于今创痍未瘳, 噲 又面諛,欲摇动天下。”《新唐书·冯盎传》:“天下初定,创夷未復,大兵之餘,疫癘方作。” 王闿运 《胡公祠碑》:“创夷在侧,兵革不息。”词语解释:创痛 拼音:chuāng tòng
伤痛。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 鲁迅 《而已集·写在〈劳动问题〉之前》:“我当时就象受了创痛似的,有点苦楚。” 邹韬奋 《抗战以来》十六:“我曾经和 茅盾 先生谈起这件事,这挑起了他的创痛的心情。”词语解释:创伤 拼音:chuāng shāng
(1).伤害。《后汉书·南匈奴传论》:“於是 匈奴 分破,始有南北二庭焉。讎衅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覘望风尘,云屯鸟散,更相驰突,至於陷溃创伤者,靡岁或寧,而 汉 之塞地晏然矣。” 闻一多 《战后文艺的道路》:“古代艺术家身体上受创伤,心理上也受创伤。” 何其芳 《岩》:“他乃一无父无母的孩子,就养于其叔父,始而牧猪,继而放牛,许多无辜的挞责创伤了他的心。”
(2).被刀剑、火器等所损伤。 邹韬奋 《抗战以来》二十:“在前线退下的伤兵,如果是由枪打伤的,他们觉得这是光荣的创伤,很高兴地对你说明经过的情形。”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其中有一位 沉洪富 ,便是我的祖父…… 同治 二年,二十六岁又作过 贵州 总督,到后因创伤回到家中,终于在家中死掉了。”
(3).指伤口。 沙汀 《闯关》四:“ 余明 制止住他们的胡闹;一面走去检视那个神气有点凄苦的俘虏的创伤。”
(4).比喻战乱或自然灾害等给国计民生带来的破坏。 毛泽东 《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庆祝 延安 和 陕甘宁边区 的人民继续团结一致,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袁鹰 《悲欢》:“坚冰已经打破,传统正在恢复,创伤正在治疗,勃勃的生气又扑面而来。” 青勃 《锁沙》诗:“这飞沙扑脸的瘠薄的土地,是当年黄水留下的创伤。”词语解释:创痕 拼音:chuāng hén
伤痕。《三国志·吴志·周泰传》:“ 权 自行酒到 泰 前,命 泰 解衣, 权 手自指其创痕,问以所起。” 冰心 《南归》:“现在我不妨解开血肉模糊的结束,重理我心上的创痕。” 茅盾 《子夜》十七:“现在离开了斗争中心已远,忽然睁眼见了那平静的田野,苍茫的夜色,轻抚着心头的生活斗争的创痕,也不免感喟万端。”词语解释:创面 拼音:chuāng miàn
创伤的表面。 郭小川 《为革命会革命》:“烧伤病的关键是创面,只有把创面治好,其它症状才可能治好或自行消逝。” 黄宗英 《美丽的眼睛》:“保持了病人创面始终干燥,防止了细菌感染,制止了败血症。”词语解释:创艾 拼音:chuāng yì
亦作“ 创刈 ”。 谓因受惩治而畏惧;戒惧。《汉书·冯奉世传》:“ 羌 虏破散创艾,亡﹝逃﹞出塞。” 颜师古 注:“创艾谓惩惧也。”《后汉书·南匈奴传》:“北单于创刈南兵,又畏 丁令 、 鲜卑 ,遯逃远去。” 宋 苏轼 《与朱鄂州书》:“有 神山乡 百姓 石揆 者,连杀两子。去岁夏中,其妻一产四子,楚毒不可堪忍,母子皆毙,报应如此,而愚人不知创艾。”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呜乎!以古人学成行立之年,而余始稍稍知自创艾,日其餘几!”词语解释:创口 拼音:chuāng kǒu
伤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姊夫贵矣。创口已合,未忘痛耶?”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他的右肩膀上的创口和右腿上的跌伤在阵阵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