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则不 拼音:zé bù
不但,不止。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 封家姨 也,则不俺思凡。”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二折:“这钱则不那穷的每争,便这富的每也争。”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三折:“我解放了俺哥哥,则不俺哥哥一个人,我把这满牢里人都放了。”词语解释:则个 拼音:zé gè
见“ 则个 ”。词语解释:则天 拼音:zé tiān
(1).谓以天为法,治理天下。语出《论语·泰伯》:“巍巍乎唯天为大,唯 尧 则之。” 汉 桓谭 《新论》:“ 尧 能则天者,贵其能臣 舜 禹 二圣。”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元凯分职,而则天之勋就。”《周书·柳虯传》:“伏惟陛下则天稽古,劳心庶政。”
(2). 唐 武后 谥 则天顺圣皇后 ,世称 武则天 。词语解释:则剧 拼音:zé jù
(1).嬉戏作乐。《朱子语类》卷一○四:“此等议论,恰如小儿则剧一般。”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生不逢场閒则剧,年似 龚生 犹夭,喫紧处无人曾道。”
(2).指供作玩赏的什物。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五出:“京师有甚土宜则剧,买些归家里。”词语解释:则甚 拼音:zé shèn
犹言怎么;做什么。 宋 黄庭坚 《阮郎归》词:“夜来算得有归期,灯花则甚知?”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你怎生眼不转睛看那秀才则甚?”《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我只要显名在这楼上,教后人知我。你却教我写在诗牌上则甚?”《儿女英雄传》第九回:“﹝神鬼﹞其实一物,忙他则甚!”词语解释:则百 拼音:zé bǎi
语出《诗·大雅·思齐》:“ 大姒 嗣徽音,则百斯男。” 毛 传:“ 大姒 十子,众妾则宜百子也。”后因以“则百”称颂多子。如 晋 刘聪 即名其所居为 螽斯则百堂 。见《晋书·刘聪载记》。词语解释:则微 拼音:zé wēi
犹言地位卑微。则,通“ 侧 ”。《公羊传·定公八年》:“ 季氏 之宰,则微者也,恶乎得国宝而窃之。”词语解释:则效 拼音:zé xiào
亦作“ 则傚 ”。 效法。语出《诗·小雅·鹿鸣》:“君子是则是傚。” 毛 传:“是则是傚,言可法傚也。”《左传·昭公七年》:“《诗》曰‘君子是则是效’, 孟僖子 可则效已矣。”《汉书·刘向传》:“黜远外戚,毋授以政,皆罢令就弟,以则效先帝之所行。” 元 陈栎 《勤有堂随录》:“然后读典雅程文以则傚之。”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 中国 之在天下,见夫四夷之则效上国,革面来宾者有之。”词语解释:则么 拼音:zé mó
怎么。 宋 刘过 《红酒歌》:“有貂可解换一斗,醉到天晓待则么?” 元 陈德和 《落梅风·浩然骑驴》曲:“待吟诗满前都是题,偏则么 灞桥 驴背。”词语解释:则哲 拼音:zé zhé
《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后以“则哲”谓知人。《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朕无‘则哲’之明,致简统失序,罔以尉承大姬,增怀永叹。” 南朝 宋 谢庄 《求贤表》:“故 楚 书以善人为宝, 虞 曲以则哲为难。” 唐 颜真卿 《谢吏部侍郎表》:“伏揆虚薄,祗惧实深。常恐上尘则哲之明,下负窃位之责。” 宋 王禹偁 《拟贬萧瑀出家诏》:“朕失任贤之道,昩则哲之明。”词语解释:则剧钱 拼音:zé jù qián
宋 代节日分送的供娱乐用的钱。 宋 岳珂 《宫词》之十一:“红尘一骑传天使,为送宫中则剧钱。”参阅 宋 岳珂 《愧郯录·国初宫禁节料钱》。词语解释:则情 拼音:zé qíng
只管。 明 无名氏 《智降秦叔宝》第一折:“他手下许多将帅围住我,我慌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则情望家跑。”词语解释:则除 拼音:zé chú
唯有,只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则除那里,可以君子游玩。”词语解释:则子 拼音:zé zǐ
棺盖合缝用的榫头。 明 方以智 《通雅·器用》:“细要,今则子也。” 清 黄生 《义府·衽》:“ 徐文长 云:‘衽形如今之银则子(俗呼法马,作饼定样), 汉 时呼为小要。’……其形中细,则子盖肖其形,棺盖合缝之具。”词语解释:则则 拼音:zé zé
象声词。 宋 李之仪 《戏杨元发》:“ 楚 令尹 子西 将死,家老请立 子玉 为之后; 子玉 直视则则,於是遂定。”此为叹息声。 明 袁宏道 《良乡三教寺记》:“遂扣扇,良久,履声则则从内出。” 清 袁枚 《祭妹文》:“温《緇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为赞叹声。词语解释:则象 拼音:zé xiàng
效法。 汉 班固 《〈离骚〉序》:“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 汉 王粲 《荆州文学记官志》:“於先王之为世也,则象天地,轨仪宪极。” 宋 曾巩 《谢赐〈唐六典〉表》:“财成 唐 典,本庶务於《尚书》,则象《周官》,缀旧闻於经礼。”词语解释:则声 拼音:zé shēng
作声。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徐渊子词》:“道学从来不则声,行也《东铭》,坐也《西铭》。”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二折:“你但则声,我就杀了你。”《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许宣 听得,心寒胆战,不敢则声。”《红楼梦》第一一六回:“ 宝玉 听了,也不敢则声。”词语解释:则度 拼音:zé dù
犹言法度。《宋史·虞允文传》:“ 允文 姿雄伟,长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动有则度。”词语解释:则溪 拼音:zé xī
旧时我国少数民族水族居住地地方区域名称。参阅 清 李宗昉 《黔记》卷四。词语解释:则气 拼音:zé qì
谓发出气息。《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只见那人也不则声,也不则气。”词语解释:则故 拼音:zé gù
犹言只管,只顾。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我走着哩,见一个人,问他 陈州 那里去。他説道线也似一条直路,你则故走。”词语解释:则索 拼音:zé suǒ
只好;须得。 元 关汉卿 《新水令》套曲:“等多时不见来,则索独立在花阴下。”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我和他乍相逢记不真娇模样,我则索手抵著牙儿慢慢的想。”《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吾儿出去,则索早归。”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二折:“你则索静悄悄不的争差,切莫要笼窻和动闥,是必小心儿行礼谦洽。”词语解释:则剧孩儿 拼音:zé jù hái ér
宋 代内宫为后妃奏乐的小女孩。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慈明》:“ 慈明太后 , 越 人也……时年十一二,尝置 宪圣 侧,宫中谓之则剧孩儿。”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杨太后》:“ 慈明 杨太后 养母善声伎……如 杭 ,或导之入 慈福宫 为乐部头。后方十岁,以为则剧孩儿。”词语解释:则刀 拼音:zé dāo
汉字偏旁之一的名称。亦称立刀。楷书形状为“刂”,如“削”、“刮”等字右边的部分。词语解释:则例 拼音:zé lì
(1).成规;定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 曹 郡王 以元舅特除兼中书令,下度支给俸。有司言:‘自来未有活中书令请受则例。’”《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若説是书办的考核,可见这大部的则例是移动不得的了。”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十二:“如今一般则例,都是随粮附征。”
(2). 清 代指汇集《会典》的新例疑义等所编成的行政法典。如:《户部则例》、《工部则例》、《礼部则例》、《八旗则例》、《理藩院则例》、《内务府则例》、《处分则例》等。词语解释:则个 拼音:zé gè
亦作“ 则箇 ”。 语气助词,用法略表示委婉或商量、解释的语气。《朱子语类》卷三八:“若众人到末梢便撒了,圣人则始乎敬,终乎敬,故到末梢又整顿则箇。”《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你与我叫住那排军,我相问则个。”《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功》:“丈夫,你耐静则个,我出去便归。”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我索向月主娘娘覆旨则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