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196,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典刑五刑国刑平刑议刑慎刑理刑省刑
仪刑临刑受刑断刑作刑黥刑诛刑施刑
天刑大刑赏刑陷刑谳刑服刑评刑秋刑
祥刑德刑滥刑免刑逃刑抵刑黩刑赎刑
无刑威刑深刑专刑外刑极刑教刑原刑
恤刑详刑官刑繁刑弛刑宫刑烦刑即刑
严刑肉刑自刑吕刑科刑内刑苦刑赊刑
司刑淫刑行刑薄刑训刑鞭刑笞刑至刑
政刑明刑常刑缓刑武刑失刑肆刑象刑
轻刑宽刑钦刑就刑死刑小刑主刑决刑

词语解释:典刑  拼音:diǎn xíng
(1).常刑。《书·舜典》:“象以典刑。” 孔 传:“象,法也。法用常刑,用不越法。” 三国 魏 曹操 《选军中典狱令》:“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元年》:“自古败军之将,必正典刑,不尔,无以谢天下。”
(2).见“ 典型 ”。
(3).掌管刑法。《汉书·叙传下》:“ 释之 典刑,国宪以平。” 宋 陈亮 《廷对策》:“数年以来,典刑之官遂以杀为能,虽可生者亦傅以死。”
(4).正法。 元 关汉卿 《窦娥寃》第三折:“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元朝秘史》卷九:“若有违号令者,我认得的,便拿将来;不认得的,就那里典刑了。” 明 无名氏 《白兔记·团圆》:“若把我哥哥典刑了,奴家父母在九泉之下也不瞑目。”
(5).指受刑法。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二折:“我若打了 谢 氏呵,便是典刑过罪人也,使 耆卿 再不好往他家去。”
词语解释:典型  拼音:diǎn xíng
(1).亦作“ 典刑 ”。谓旧法,常规。《诗·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郑玄 笺:“犹有常事故法可案用也。”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蒋夔赴代州学官》:“功利争先变法初,典型独守老成餘。” 清 钱谦益 《金陵杂题绝句》之七:“ 顿老 琵琶旧典刑,檀槽生涩响丁零。”
(2).典范。 宋 苏舜钦 《代人上申公祝寿》诗:“天为移文象,人思奉典型。” 毛泽东 《追悼续范亭同志的挽词》:“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3).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 郁达夫 《东梓关》:“这 竹园先生 ,也许是旧时代的这种人物的最后一个典型!” 巴金 《怀念老舍同志》:“ 老舍 同志是 中国 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
(4).具有代表性的。 闻一多 《一个白日梦》:“墙上自然不缺少我们这‘文字国’最典型的方块字的装饰。” 峻青 《海啸》第一章十一:“他从这里看出了群众的力量,人民的热情。老猎人,就是他们当中最典型的一个。”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密林一日》:“落叶松和云杉中树龄最大的约八十岁左右,有二十厘米粗,十三米高,据说这是质量很高的典型林带。”
(5).指文学艺术作品中,作者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而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人物形象。
词语解释:仪刑  拼音:yí xíng
(1).效法。《诗·大雅·文王》:“仪刑 文王 ,万邦作孚。” 朱熹 集传:“仪,象。刑,法。”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有令赋诗》:“仪刑祖宗,妥绥天保。” 唐 白居易 《襄州别驾府君事状》:“故中外凡为冢妇者,皆景慕而仪刑焉。”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斯三人者,朕甚嘉之。使四海亿兆,皆当仪刑斯人,垂范将来。”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学》:“世之言学,有仪刑他国者,有因仍旧贯得之者。”
(2).为法,做楷模。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一》:“德苟成,故能仪刑家室,化流天下,礼苟顺,故能影响无遗,翼宣风化。” 唐 窦庠 《东都嘉量亭献留守韩僕射》诗:“卜筑三川上,仪刑万井中。” 宋 陆游 《贺谢枢密启》:“岂惟康济於兹时,固足仪刑於后世。” 明 宋濂 《答郡守聘五经师书》:“如此之人不弃絶则已,安可使仪刑后进,执事何为欲强之乎?”
(3).楷模;典范。《北齐书·陈元康传》:“王教训世子,自有礼法,仪刑式瞻,岂宜至是。” 明 方孝孺 《陈野翁字说》:“余违古人亦已久矣,持其身以行乎今之世,心恒惴惴然恐为浅薄之归,而不获闻故老之仪刑,何幸乃得先生乎!” 清 刘大櫆 《金复堂先生八十寿序》:“杖履从容,示仪刑於 黄山 、 白岳 之间,其高情逸韵,尤非世俗之所能及也。” 游国恩 《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敬赋》诗:“忘身参密勿,忠党树仪刑。”
(4).仪容,风范。 唐 郑万钧 《大唐故代国长公主碑》:“乃数月后,侦其仪刑,稍稍顦顇。”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小儿致语》:“慈俭之化,无德而能名;保佑之功,如天之难报。惟流传於歌舞,庶髣髴其仪刑。” 宋 叶适 《王夫人画像赞》:“尔孙尔曾,象其仪刑。”
词语解释:天刑  拼音:tiān xíng
(1).上天的法则。《国语·周语下》:“上非天刑,下非地德,中非民则……而作之者,必不节矣。”《国语·鲁语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 韦昭 注:“刑,法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五》:“君纠逖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匪诛殛。” 唐 李白 《望鹦鹉洲怀祢衡》诗:“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2).天降的刑罚。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夫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 宋 范成大 《采菱户》诗:“采菱辛苦似天刑,刺手朱殷鬼质青。”《老残游记》第十一回:“説无神则无阴谴,无天刑,一切违背天理的事都可以做得。”
(3).特指宫刑。古以宦者星与宦官对应,故称。《后汉书·襄楷传》:“今黄门常侍,天刑之人,陛下爱待,兼信常宠,係嗣未兆,岂不为此?天官宦者星不在紫宫而在天市,明当给使主市里也。今乃反处常伯之位,实非天意。”
词语解释:祥刑  拼音:xiáng xíng
同“ 详刑 ”。 谓善用刑罚。《书·吕刑》:“有邦有土,告尔祥刑。” 孔 传:“告汝以善用刑之道。” 唐 元稹 《高允恭授尚书户部郎中判度支案制》:“惟尔 允恭 ,告我祥刑,罔不率协。”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馔·肉食》:“我辈食鱼虾之罪,较食他物为稍轻,兹为约法数章,虽难比祥刑,亦稍差於酷吏。”
词语解释:无刑  拼音:wú xíng
(1).不用刑罚;不设刑罚。《书·大禹谟》:“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左传·襄公十九年》:“ 光 杀 戎子 ,尸诸朝,非礼也;妇女无刑,虽有刑,不在朝市。” 杜预 注:“妇女无黥刖之刑。” 唐玄宗 《春中兴庆宫酺宴》诗:“不战要荒服,无刑礼乐新。”
(2).无视法度。《左传·隐公十一年》:“ 许 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 杜预 注:“刑,法也。”
词语解释:恤刑  拼音:xù xíng
(1).慎用刑法。语本《书·舜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臣不敢以微命蔽塞聪明,亦非敢欲陛下顿息刑罚,望在恤刑尔。”
(2).特指减刑。《晋书·刘波传》:“法苛政乱者,恤刑不赦。”《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詔恤刑。自是每岁常举行之。”《清会典·刑部四·恤刑》:“凡恤刑之典:曰停刑,曰减刑,曰停遣。”
(3). 明 代及 清 初由中央派往各地审录刑囚、清理冤滞的官员,常被称为恤刑。始设置于 明 太祖 时, 成化 后遂成定制。 清 康熙 时裁省。《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你爹全亏了 种义 ,一向到也安乐。如今恤刑坐於 常熟 ,解审去了。”参阅《明史·刑法志三》
词语解释:严刑  拼音:yán xíng
(1).严厉的刑法;残酷的刑罚。《商君书·开塞》:“去姦之本,莫深於严刑。”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不有严刑,诛赏安寘?”
(2).谓施行严厉的刑法;用残酷的刑罚。 明 方孝孺 《书汉三王策文后》:“ 武帝 穷侈极欲,以处其身,而严刑重敛以困天下,其本固已悖矣。”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敌人把她严刑拷打之后,丢到一个干涸的池塘里。”
词语解释:司刑  拼音:sī xíng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五刑之法。见《周礼·秋官·司刑》。后泛指主管法律刑罚的官。 唐 李贺 《昌谷诗》:“县省司刑官,户乏詬租吏。” 王琦 集注:“见 昌谷 之民,不好争讼,不少王税。” 唐 杜牧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禹 謨推掌誥, 汤 网属司刑。”
词语解释:政刑  拼音:zhèng xíng
政令和刑罚。《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谓 郑庄公 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新唐书·王缙传》:“ 大历 政刑,日以堙陵,由 縉 与 元载 、 杜鸿渐 倡之也。” 清 恽敬 《春秋说上》:“然而失政刑者,天下之共主也,天下不得不奉其所失之政刑。”
词语解释:轻刑  拼音:qīng xíng
(1).减省刑罚。《韩诗外传》卷三:“省事轻刑,则痿不作。”《宋书·沉攸之传》:“今皇上圣明,将相仁厚,约法三章,轻刑缓赋,年登岁阜,家给人足。”
(2).犹轻典。《后汉书·崔寔传》:“右趾者既殞其命,笞挞者往往至死,虽有轻刑之名,其实杀也。” 唐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诗:“可念此翁怀直道,也沾新国用轻刑。” 宋 王安石 《汉文帝》诗:“轻刑死人众,丧短生者偷。仁孝自此薄,哀哉不能谋。”参见“ 轻典 ”。
(3).轻罪。《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未尝鞠人於轻刑,錮人於重议。” 吕向 注:“言人有轻刑者,宽而不问。”
词语解释:轻典  拼音:qīng diǎn
指条文简约、处罚从宽的法律。《周礼·秋官·大司寇》:“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 孙诒让 正义:“此言国既新定,其民素未习於教令,不可骤相督禁,故用轻法,以使之渐化也。”《北史·苏威传》:“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帝悉从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冤狱》:“而 张国维 终於论戍,一时以为纵,或谓 张 弁有大力结强援,得丽轻典云。”
词语解释:五刑  拼音:wǔ xíng
(1).五种轻重不等的刑法。(1) 秦 以前为:墨、劓、剕(刖)、宫、大辟(杀)。《书·舜典》:“五刑有服。” 孔 传:“五刑:墨、劓、剕、宫、大辟。”《周礼·秋官·司刑》:“掌五刑之灋,以丽万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2) 秦 汉 时为:黥、劓、斩左右趾、枭首、菹其骨肉。《史记·秦始皇本纪》:“ 斯 卒囚,就五刑。”《汉书·刑法志》:“ 汉 兴之初……尚有夷三族之令。令曰:‘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3) 隋 唐 以后为:死、流、徒、杖、笞。《旧唐书·刑法志》:“有笞、杖、徒、流、死,为五刑。”《清史稿·刑法志二》:“《明律》渊源 唐 代,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参阅《隋书·刑法志》
(2).野刑、军刑、乡刑、官刑、国刑等五种治理百姓的法律。《周礼·秋官·大司冠》:“以五刑纠万民,一曰野刑,上功纠力;二曰军刑,上命纠守;三曰乡刑,上德纠孝;四曰官刑,上能纠职;五曰国刑,上愿纠暴。” 贾公彦 疏:“此五刑与寻常正五刑墨、劓之等别。刑亦法也,此五法者或一刑之中而含五,或此五刑全不入五刑者。”
(3).指甲兵、斧钺、刀锯、钻凿、鞭扑。《国语·鲁语上》:“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韦昭 注:“五刑,甲兵、斧鉞、刀锯、钻凿、鞭扑也。”
词语解释:临刑  拼音:lín xíng
将受死刑之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嵇中散 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唐 白居易 《何满子》诗序:“ 开元 中, 沧州 有歌者 何满子 ,临刑,进此曲以赎死,上竟不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记三》:“临刑时观者云集,忽一人独呼曰:‘寃哉 荷花儿 ,杀人者我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各省起义·辛亥滦州兵变记》:“ 王金铭 临刑, 怀庆 军欲缚之, 金铭 曰,吾军人无须此,挺身叉手就刃,气张甚。” 苏曼殊 《岭海幽光录·陈子壮》:“临刑,举酒属诸绅曰:‘畏否?’诸人以头抢地曰:‘敢不畏?’”
词语解释:大刑  拼音:dà xíng
(1).重刑。多指死刑。《周礼·地官·司市》:“市刑:小刑宪罚,中刑徇罚,大刑扑罚。”《左传·昭公二年》:“有死罪三,何以堪之?不速死,大刑将至。”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及 元和 擒 刘闢 、 李錡 、 吴元济 ,行大刑者,皆十一月朔,岂偶然耳。”
(2).施重刑用的刑具。《三侠五义》第五回:“ 包公 一时动怒,请了大刑,用夹棍套了两腿,问时仍然不招。”
(3).大型。型,铸造器物的模型。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欧冶 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鉤,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闕。”
词语解释:德刑  拼音:dé xíng
恩泽与刑罚。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德、刑成矣。伐叛,刑也;柔服,德也。二者立矣。”《国语·晋语六》:“德刑不立,姦轨并至。”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书》:“方言德刑之美,遑记祸福之源。” 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德刑之政并勤,爵禄之报两崇。”
词语解释:威刑  拼音:wēi xíng
严厉的刑法。《左传·隐公十一年》:“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旧唐书·酷吏传序》:“盖仁义既废,然后齐之以威刑;威刑既衰,而酷吏为用,於是 商鞅 、 李斯 譎诈设矣。” 明 吴承恩 《秦玺》:“蔑仁义而重威刑,四海离矣;坏王制而焚诗书,黔首疑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如果官吏按户强迫买盐,势必用威刑逼勒百姓出钱。”
词语解释:详刑  拼音:xiáng xíng
谓断狱审慎。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二:“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 宋 曾巩 《杜纯大理正制》:“折狱详刑之事,朕所慎也。” 明 孙柚 《琴心记·临流守约》:“读律无如我,详刑不让人。”
词语解释:肉刑  拼音:ròu xíng
残害肉体的刑罚,古指墨、劓、剕、宫、大辟等。今泛指对受审者肉体上的处罚。《荀子·正论》:“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张守节 正义:“《汉书·刑法志》云: 孝文帝 即位十三年,除肉刑三。”《唐律·名例》:“昔者,三王始用肉刑。” 长孙无忌 等疏:“肉刑:墨、劓、剕、宫、大辟。” 毛泽东 《论政策》:“对任何犯人,应坚决废止肉刑,重证据而不轻信口供。” 骆宾基 《可疑的人》二:“他在古庙里囚禁的时候,审问了三次,都是在深夜,而且第一次就受了严重的肉刑。”
词语解释:淫刑  拼音:yín xíng
(1).滥用刑罚。《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淫刑以逞,谁则无罪?”《后汉书·史弼传》:“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 平原 之人,户可为党。” 唐 陈子昂 《谏政理书》:“明讼恤狱,以息天下之淫刑。”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上》:“ 晋灵 之不君,淫刑而厚歛,愎諫而贼贤。”
(2).重刑;酷刑。 汉 扬雄 《廷尉箴》:“昔在 蚩尤 ,爰作淫刑。”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身被淫刑,祸及朋友。”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悬鹅鶩之餘食,犬吠篱间;逞刀锯之淫刑,猿愁梯上。”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别国的硬汉比 中国 多,也因为别国的淫刑不及 中国 的缘故。”
词语解释:明刑  拼音:míng xíng
(1).明确的法令。《诗·大雅·抑》:“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毛 传:“刑,法也。”《后汉书·阜陵质王延传》:“经有正义,律有明刑。”
(2).指把犯人所犯罪状写在板上,置于其背以示惩罚。《周礼·地官·司救》:“三罚而士加明刑。” 郑玄 注:“加明刑者,去其冠饰,而书其衺恶之状,著之背也。”
(3).严明的刑罚。《荀子·议兵》:“雕雕焉县贵爵重赏於其前,县明刑大辱於其后,虽欲无化,能乎哉?” 唐 白居易 《得甲去妻后妻犯罪请用子荫赎罪甲怒不许判》:“旋观怨偶,遽抵明刑。”
(4).指严明刑罚。 宋 李纲 《谢落职依旧宫祠居住表》:“辅相失职,宜即明刑。天地有容,祗从薄责。”
(5).谓以刑法晓喻民众。《南史·宋纪上·武帝》:“阜财利用,繁殖黎元,编户岁滋,疆宇日启,导德明刑,四境有截。”
词语解释:宽刑  拼音:kuān xíng
宽缓刑罚。《国语·吴语》:“吾修令宽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恶,称其善,掩其恶,求以报 吴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母既非罪,伏乞宽刑。”《三国演义》第六五回:“ 法正 曰:‘昔 高祖 约法三章,黎民皆感其德。愿军师宽刑省法,以慰民望。’”
词语解释:国刑  拼音:guó xíng
(1).城中施行的刑罚。《周礼·秋官·大司寇》:“五曰国刑,上愿纠暴。” 孙诒让 正义:“国,城中也。此国刑亦谓城郭中廛里之刑也。”
(2).国家的刑律。《周书·独孤信传》:“边将董戎,龚行天罚,丧师败绩,国刑无捨。”
词语解释:受刑  拼音:shòu xíng
遭受刑罚。《孔丛子·刑论》:“宥过赦小罪,老弱不受刑,先王之道也。”《晋书·刑法志》:“受刑者转广,而为非者日多。” 鲁迅 《伪自由书·电的利弊》:“ 上海 有电刑,一上,即遍身痛楚欲裂,遂昏去,少顷又醒,则又受刑。”
词语解释:赏刑  拼音:shǎng xíng
(1).犹赏罚。《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诗》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不失赏刑之谓也。”《后汉书·党锢传·杜密》:“使明府赏刑得中,令问休扬。” 宋 魏了翁 《封事奏体八卦往来之用玩上下交济之理以尽下情》:“目前事变虽若粗定,而祸根乱孽,元未翦除,号令赏刑,元未畅达。”
(2).敬词。古代小民称官长施加于自己的刑罚。《三侠五义》第八三回:“ 马朝贤 道:‘犯人实无此事,大人如若赏刑,或夹或打,任凭刑来。’”
词语解释:滥刑  拼音:làn xíng
过量的刑罚;任意判罪或施刑。 宋 陆游 《邵武县兴造记》:“善无滥刑,恶无佚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罪臣孥戮》:“虽谋叛非实,然 鸞 稔恶穷凶,天下共恨,故不以为滥刑。”《清会典事例·刑部·辩明冤枉》:“民人控告官员营私枉法,滥刑毙命各案,俱令率同司道等亲行研审。”《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请传諭 王 刚 二令,不得滥刑。”
词语解释:深刑  拼音:shēn xíng
犹严刑。《汉书·元帝纪》:“夫上失其道,而绳下以深刑,朕甚痛之。”《南史·袁彖传》:“若陷以深刑,实伤为善。” 唐 元结 《元谟》:“乃深刑长暴,酷罚恣虐。”
词语解释:官刑  拼音:guān xíng
(1).古代惩戒官吏的刑罚之一,即鞭刑。《书·舜典》:“鞭作官刑,扑作教刑。” 孔颖达 疏:“若於官事不治则鞭之。”《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灋(法)治官府……七曰官刑,以纠邦治。” 孙诒让 正义:“鞭,亦官府轻刑之一也。 贾 疏云:‘是专施於官府之中。’於义为当也。”
(2).官府所用之刑。亦指官府的刑法。 元 钱霖 《哨遍》套曲:“恼天公降下灾,犯官刑繫在囚。”《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寄儿 ﹞晚间睡去,就做那险恶之梦。不是火烧水没,便是被盗劫官刑。”《老残游记》第十九回:“府上这种大户人家,怎会受官刑的呢?”
词语解释:自刑  拼音:zì xíng
自残肢体;自杀。《管子·小称》:“竖刁自刑而为公治内。”《战国策·赵策四》:“ 豫让 又漆身为厉,灭鬚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史记·刺客列传》:“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絶从。”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勇》:“ 聂政 自 卫 由 韩 ,廷刺其主,功成求得,退自刑于朝,暴尸于市。”
词语解释:行刑  拼音:xíng xíng
执行刑罚。多指执行死刑。《国语·周语上》:“赋事行刑,必问於遗训,而咨於故实。”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兵之胜负,实在赏罚,赏厚可令廉士动心,罚重可令凶人丧魄。然可集事,不可爱惜所费,惮於行刑。”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五幕:“外边行刑的准备一切都已经停当了,是 土抚台 土大人 亲自监斩。”
词语解释:常刑  拼音:cháng xíng
一定的刑法。《书·费誓》:“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左传·庄公十四年》:“ 傅瑕 贰, 周 有常刑,既伏其罪矣。”《周礼·地官·大司徒》:“其有不正,则国有常刑。”《三国演义》第五回:“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
词语解释:钦刑  拼音:qīn xíng
犹钦恤。 宋 梅尧臣 《送施司封福建提刑》诗:“命使得才臣,钦刑圣主仁。”参见“ 钦恤 ”。
词语解释:钦恤  拼音:qīn xù
亦作“ 钦卹 ”。 谓理狱量刑要慎重不滥,心存矜恤。语本《书·尧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南朝 宋 刘彧 《宽刑诏》:“朕务存钦卹,每有矜贷。” 唐 白居易 《止狱措刑策》:“至若尽钦恤之道,竭哀矜之诚,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此五者恤刑之法也。” 宋 曾巩 《代太平州知州谢赐钦恤刑狱敕书表》:“臣与被德音,当宣上意,惟尽哀矜之理,庶符钦恤之心。” 明 李东阳 《送顾天锡员外审刑山西》诗:“况奉钦恤詔,正当蠲涤辰。”
词语解释:平刑  拼音:píng xíng
公平地处理案件;断案。《汉书·谷永传》:“平刑释寃,以理民命。”《晋书·天文志上》:“宫门左星内二星曰大理,主平刑断狱也。” 宋 苏洵 《族谱后录》上篇:“至 周 ,有 忿生 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 周公 称之。” 明 唐顺之 《礼部郎中李君墓志铭》:“虽职专平刑,而泽之及人,不独鞫讯讞论间而已。”
词语解释:断刑  拼音:duàn xíng
判刑。《吕氏春秋·孟秋》:“戮有罪,严断刑。” 汉 班固 《白虎通·考黜》:“进善乃能退恶,退恶乃能断刑。”《后汉书·章帝纪》:“《月令》冬至之后,有顺阳助生之文,而无鞠狱断刑之政。”
词语解释:陷刑  拼音:xiàn xíng
谓犯罪。《孔子家语·五刑》:“虽有姦邪盗贼靡法妄行之狱,而无陷刑之民。”
词语解释:免刑  拼音:miǎn xíng
(1).脱去刑具。 秦 汉 时用罪犯服役,则解除其刑具,谓之弛刑徒。《汉书·西域传下·车师国》:“ 汉 遣侍郎 郑吉 、校尉 司马熹 将免刑罪人田 渠犁 ,积穀,欲以攻 车师 。”
(2).免除刑罚。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敷高才於 兔园 ,虽正言而免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杜篤 献誄以免刑, 班彪 参奏以补令。虽非旁求,亦不遐弃。”
词语解释:专刑  拼音:zhuān xíng
专擅刑罚。《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下专刑兹谓分威,蒙而日不得明。” 唐 高适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诗:“諫官莫敢议,酷吏方专刑。”
词语解释:繁刑  拼音:fán xíng
繁苛的刑罚。《荀子·议兵》:“故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海参领》:“今若散给兵丁,虽稍济其生计,倘一旦用之,则恐侵冒者众,徒以繁刑害众,无以济实政也。”
词语解释:吕刑  拼音:lǚ xíng
《尚书》篇名。 周穆王 时有关刑法的文书,由于 吕侯 的请命,故名。近人有认为是 春秋 时 吕国 国君所造的刑书。《书·吕刑》:“ 吕 命, 穆王 训 夏 赎刑,作《吕刑》。” 孔 传:“ 吕侯 以 穆王 命作书,训畅 夏禹 赎刑之法,更从轻以布告天下。”《墨子·尚贤中》:“先王之书《吕刑》道之曰:皇帝清问下民,有辞有苗。”《文选·扬雄〈解嘲〉》:“《吕刑》靡敝, 秦 法酷烈。”《汉书·扬雄传》作“《甫刑》”。按, 吕侯 后为 甫侯 ,故又称为《甫刑》。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吕刑》一篇,文体与《左传》相近,旧称为 周穆王 所作……我揣想它是 春秋 时 吕国 的某王所造的刑书,而经过后来的儒者所润色过的东西。”
词语解释:薄刑  拼音:bó xíng
(1).轻罪;轻刑。《礼记·月令》:“﹝孟夏之月﹞断薄刑,决小罪,出轻繫。”《国语·鲁语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后汉书·鲁恭传》:“初, 和帝 末,下令麦秋得案验薄刑,而州郡好以苛察为政,因此遂盛夏断狱。”
(2).减损刑罚;不以刑罚为重。 汉 班固 《白虎通·考黜》:“诸侯始封,爵土相随者何?君子重德薄刑,赏宜从重。”
词语解释:缓刑  拼音:huǎn xíng
(1).放宽刑罚。《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 贾公彦 疏:“三曰缓刑者,谓凶年犯刑缓纵之。” 汉 刘向 《说苑·贵德》:“ 孝宣皇帝 初即位,守廷尉吏 路温舒 上书言尚德缓刑。” 明 方孝孺 《凝命神宝颂》:“上帝之心,恶杀好生。皇宣慈惠,任德缓刑。”
(2).法律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对犯人所判处的刑罚延期执行或不执行。缓刑期间,如果没有再犯新罪,原判刑罚即不再执行;如果再犯新罪,撤销缓刑,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合并执行。
词语解释:就刑  拼音:jiù xíng
接受刑罚,多指被处决
词语解释:议刑  拼音:yì xíng
谓议罪以定刑。《三国志·魏志·陈羣传》:“ 廙 深德 羣 , 羣 曰:‘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 唐 常衮 《授路嗣恭洪州观察使制》:“议刑必中,敷教亦宽。”参阅“八辟”、“八议”。
词语解释:作刑  拼音:zuò xíng
制定刑律。《书·吕刑》:“度作刑以詰四方。”《汉书·刑法志》:“故制礼以崇敬,作刑以明威也。”
词语解释:谳刑  拼音:yàn xíng
判刑。 明 汤显祖 《与门人李超无书》:“第 许中丞公 江 东妙宰,讞刑惟平,来抚 吾西 ,益留慈恕。”
词语解释:逃刑  拼音:táo xíng
逃避刑罚。《左传·定公十四年》:“二君有治,臣奸旗鼓。不敏於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死。”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商调曲一》:“忠其敬事,有罪不逃刑。” 清 邵廷采 《刑律略》:“今 元庆 不忘仇,不逃刑,服孝死义。”
词语解释:外刑  拼音:wài xíng
施于身体表面的刑罚。《庄子·列御寇》:“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讯之;离内刑者,阴阳食之。”参见“ 内刑 ”。
词语解释:内刑  拼音:nèi xíng
(1).施于内心的刑罚。《庄子·列御寇》:“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讯之;离内刑者,阴阳食之。” 郭象 注:“动而过分则性气伤於内,金木讯於外也。” 成玄英 疏:“若不止分,则内结寒暑,阴阳残食之也。”
(2).内心效法。 晋 陆云 《赠顾骠骑后》诗之二:“内刑圣敬,外崇多士。”
词语解释:弛刑  拼音:chí xíng
指弛刑徒。《汉书·宣帝纪》:“ 西羌 反,发 三辅 、中都官徒弛刑,及应募佽飞射士……诣 金城 。” 颜师古 注:“ 李奇 曰:‘弛,废也。谓若今徒解钳釱赭衣,置任输作也。’……弛刑, 李 説是也。若今徒囚但不枷锁而责保散役之耳。”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上以 干 为假司马,将弛刑及从千人诣 超 。”
词语解释:科刑  拼音:kē xíng
判处刑罚。 李大钊 《战后之妇人问题》:“就是科刑的轻重有点不同,也是枝叶的问题。”
词语解释:训刑  拼音:xùn xíng
谓宣传、解释刑法。语本《书·吕刑序》:“ 吕 命 穆王 ,训 夏 赎刑,作《吕刑》。” 孔 传:“ 吕侯 以 穆王 命作书,训畅 夏禹 赎刑之法,更从轻以布告天下。” 唐 柳宗元 《献弘农公五十韵》:“训刑方命 吕 ,理剧復推 张 。” 宋 陈亮 《问答》下:“ 穆王 耄荒,而训刑以詰四方,使知刑者圣人爱民之具,而非以戕民也。”
词语解释:武刑  拼音:wǔ xíng
谓以武力惩处。
词语解释:死刑  拼音:sǐ xíng
剥夺犯人生命的刑罚。
词语解释:慎刑  拼音:shèn xíng
谓用刑审慎。《汉书·平帝纪》:“往者有司多举奏赦前事,累增罪过,诛陷亡辜,殆非重信慎刑,洒心自新之意也。”《元史·张懋传》:“ 懋 恶衣糲食,率之以俭,慎刑平政,虑之以公。”
词语解释:黥刑  拼音:qíng xíng
犹墨刑。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一节:“因为太子是嗣君不便施刑,把太子的师傅 公子虔 、 公孙贾 两个大贵族施了黥刑(面上刻黑字),第二天新法完全通行了。”
词语解释:服刑  拼音:fú xíng
(1).被处决。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 忠愍 以乙卯冬服刑。 子与 方决囚 江 北,不与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梁尚书》:“ 梁 怪之,勒令出见。一见怒甚,即核其交通外彝,侵冒军实罪状,劾而杀之。将服刑,告人曰:‘吾死固矣。’”
(2).谓服徒刑。《解放日报》1987.6.25:“我对孩子们说,你爸爸可能会服刑去。”
词语解释:抵刑  拼音:dǐ xíng
受刑。 唐 杜牧 《朱叔明授右武卫大将军制》:“其兄 叔夜 ,以贜抵刑,不出私门,可视覆辙。”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语智·郑涉》:“闻 翟行恭 抵刑,愿付尸一观。”
词语解释:极刑  拼音:jí xíng
(1).酷刑,严刑。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惜其不成,已就极刑,而无愠色。”《后汉书·班彪传》:“﹝ 司马迁 ﹞崇 黄老 而薄《五经》……此大敝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 李贤 注:“极刑谓 迁 被腐刑也。”《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府县﹞即将为首僧人 悟石 、 觉空 二人,极刑鞫问,招出杀害举人原繇。”
(2).处死;死刑。《汉书·邹阳传》:“昔玉人献寳, 楚王 诛之; 李斯 竭忠, 胡亥 极刑。” 唐 薛调 《无双传》:“尚书受伪命官,与夫人皆处极刑。”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大家接着就预测他将被极刑,家族将被连累。”
词语解释:宫刑  拼音:gōng xíng
中国 古代五刑之一。阉割男子生殖器,破坏妇女生殖机能(一说将妇女禁闭宫中为奴)的刑罚。约始于 商 周 时。《书·吕刑》:“宫辟疑赦。” 孔 传:“宫,淫刑也。男子割势,妇人幽闭,次死之刑。”《礼记·文王世子》:“公族无宫刑,不翦其类也。”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行莫丑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宫刑。”《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 魏 詔:‘自今应宫刑者,直没官,勿刑。’”
词语解释:内刑  拼音:nèi xíng
(1).施于内心的刑罚。《庄子·列御寇》:“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讯之;离内刑者,阴阳食之。” 郭象 注:“动而过分则性气伤於内,金木讯於外也。” 成玄英 疏:“若不止分,则内结寒暑,阴阳残食之也。”
(2).内心效法。 晋 陆云 《赠顾骠骑后》诗之二:“内刑圣敬,外崇多士。”
词语解释:鞭刑
古时用鞭子抽打犯人的刑法
词语解释:失刑  拼音:shī xíng
谓当刑而未处刑。《国语·晋语三》:“失刑乱政,不威。” 韦昭 注:“有罪不杀为失刑。”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宗藩·郡王谋叛贷命》:“惟情罪最昭灼,审鞫最详确,犹得死牖下者,无若 景帝 初年处 岷藩 事,最为失刑。”
词语解释:小刑  拼音:xiǎo xíng
(1).轻微的刑罚。《周礼·地官·司市》:“市刑,小刑宪罚,中刑徇罚,大刑扑罚。”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宪罚,播其肆也。” 贾公彦 疏:“宪是表显之名。徇既将身以示之,则此宪是以文书表示於肆,若布宪之类也。”
(2).轻于刑杀。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阳尊阴卑》:“天之好仁而近,恶戾之变而远,大德而小刑之意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阳尊阴卑》:“此见天之近阳而远阴,大德而小刑也。”
(3).小的型范。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欧冶 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闕。”
词语解释:理刑  拼音:lǐ xíng
(1).掌理刑法。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及老人见四十三省郎吏,有理刑才名,大者出使郡,小者镇县。”
(2).指掌理刑法之官。《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乞亲提审,或批理刑 褚青天 究解。”
词语解释:诛刑  拼音:zhū xíng
杀戮。 唐 柳宗元 《韦道安》诗:“彼姝久褫魄,刃下俟诛刑。”
词语解释:评刑  拼音:píng xíng
(1).批评刑法。《商君书·赏刑》:“所谓壹教者,博闻、辩慧、信廉、礼乐、修行、羣党、任誉、清浊,不可以富贵,不可以评刑,不可独立私议以陈其上。”
(2).判案,量刑。 唐 白居易 《薛元赏可华原县令制》:“以 元赏 前为廷尉丞,察狱评刑,颇闻敬慎。”
词语解释:黩刑  拼音:dú xíng
滥施刑罚。 唐 柳宗元 《驳复雠议》:“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黷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
词语解释:教刑  拼音:jiào xíng
古代学校所用的刑罚。《书·尧典》:“扑作教刑。” 孔 传:“扑,榎楚也,不勤道业则挞之。” 蔡沉 集传:“扑作教刑者,夏楚二物,学校之刑也。”参见“ 夏3楚 ”。
词语解释:烦刑  拼音:fán xíng
苛细的刑罚。 南朝 梁 周兴嗣 《千字文》:“ 何 遵约法, 韩 弊烦刑。”
词语解释:苦刑  拼音:kǔ xíng
(1).酷刑。 峻青 《黎明的河边·烽火山上的故事》:“一连三天,老大娘和 安生 也受尽了苦刑。他们把烧红的铁,在老大娘底脸上烙;他们把削尖的竹针,从老大娘十个指甲里向里钉。”
(2).指人在生活上或精神上所受的折磨。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他( 陀思妥也夫斯基 )布置了精神上的苦刑,一个个拉了不幸的人来,拷问给我们看。” 巴金 《灭亡》第十二章:“一天不见她,这一天就成了不幸的日子,心神不安宁,生活也就成了苦刑。”
词语解释:笞刑  拼音:chī xíng
古代的一种刑罚。用荆条或竹板敲打臀、腿或背。《新唐书·刑法志》:“至 隋 始定为:笞刑五,自十至于五十。”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民国 的法律是没有笞刑的,倘有人以为肉刑好,则这人犯罪时就特别打屁股。”
词语解释:肆刑  拼音:sì xíng
最重的刑罚,死刑。《淮南子·兵略训》:“百姓之随逮肆刑挽輅首路死者,一旦不知千万之数。” 高诱 注:“肆刑,极刑。”
词语解释:主刑  拼音:zhǔ xíng
(1).主管刑事。《后汉书·郭陈传赞》:“ 陈 郭 主刑,人赖其平。”《宋史·高防传》:“梦一吏以白帕裹印,自门入授 防 , 防 寤而思曰‘白主刑,吾当为主刑官乎?’俄而 周祖 即位,起为刑部员外郎。”
(2).法律名词。“从刑”的对称。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时独立适用的刑罚。如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
词语解释:省刑  拼音:shěng xíng
减少或减轻刑罚。《管子·牧民》:“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 汉 贾谊 《过秦论中》:“约法省刑,以持其后。”《清史稿·高宗纪一》:“乙卯,上诣圜丘行大雩礼,特詔贬损仪节,以示虔祷。以旱命省刑宽禁。”
词语解释:施刑  拼音:shī xíng
行刑。 汉 桓宽 《盐铁论·论灾》:“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重禁祸之所自生,故其施刑极省。”
弛刑,赦罪。亦指获赦者。《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遣驃骑大将军 杜茂 将众郡施刑屯北边,筑亭候,修烽燧。” 李贤 注:“施,读曰‘弛’。弛,解也。《前书音义》曰:‘谓有赦令,去其钳釱赭衣,谓之弛刑。’”
词语解释:秋刑  拼音:qiū xíng
谓秋天肃杀之气对万物的摧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寧,以缓秋刑。” 王冰 注:“志气躁则不慎其动,不慎其动则助秋刑急,顺杀伐生,故使志安寧,缓秋刑。”
词语解释:赎刑  拼音:shú xíng
谓用钱物赎罪。《书·舜典》:“金作赎刑。” 孔 传:“误而入刑,出金以赎罪。” 宋 陈亮 《问答下》:“ 舜 又多为之法以出之,而 夏 於赎刑为尤详。”《清史稿·刑法志二》:“赎刑有三:一曰纳赎,无力照律决配,有力照例纳赎。二曰收赎,老幼废疾、天文生及妇人折杖,照律收赎。三曰赎罪,官员正妻及例难的决,并妇人有力者,照例赎罪。”
词语解释:原刑  拼音:yuán xíng
恕罪。《后汉书·梁慬传》:“明年,校书郎 马融 上书讼 慬 与护羌校尉 庞参 ,有詔原刑。”《后汉书·庞参传》:“ 良 ( 祝良 )能得百姓心, 洛阳 吏人守闕请代其罪者,日有数千万人,詔乃原刑。”
词语解释:即刑  拼音:jí xíng
就刑。谓处死。《左传·襄公十四年》:“ 卫 人使 人叔仪 对,曰:‘群臣不佞,得罪於寡君。寡君不以即刑,而悼弃之,以为君忧。君不忘先君之好,辱弔群臣,又重恤之。敢拜君命之辱,重拜大貺。’”
词语解释:赊刑  拼音:shē xíng
谓刑法松弛。 宋 洪适 《漱汀轩记》:“故穹林复谷,猘为盗藪,乃敢横刃森梃,与官军角逆而保比壤,遂緜岁月赊刑,故朝家谓尉叅用武,人怙於安,未以葺饰为怀。”
词语解释:至刑  拼音:zhì xíng
(1).最适当的刑罚。《淮南子·氾论训》:“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高诱 注:“赏当赏,不虚费;刑当刑,不伤善。”
(2).极力使用刑法。《孔子家语·刑政》:“ 仲弓 问於 孔子 曰:‘ 雍 闻至刑无所用政,至政无所用刑。至刑无所用政, 桀 紂 之世是也;至政无所用刑, 成 康 之世是也。信乎?’ 孔子 曰:‘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
词语解释:象刑  拼音:xiàng xíng
相传上古无肉刑,仅用与众不同的服饰加之犯人以示辱,谓之象刑。《书·益稷》:“ 皋陶 方祗厥叙,方施象刑,惟明。”《荀子·正论》:“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共艾毕,菲对履,杀赭衣而不纯。” 杨倞 注:“象刑,异章服,耻辱其形象,故谓之象刑也。”《尚书大传》卷一:“ 唐虞 象刑,犯墨者蒙皂巾,犯劓者赭其衣,犯臏者以墨幪其臏处而画之,犯大辟者布衣无领。”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象刑之教,民莫之犯,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旧唐书·李百药传》:“是以结绳之化行 虞 夏 之朝,用象刑之典治 刘 曹 之末,纪纲既紊,断可知焉。”
词语解释:决刑  拼音:jué xíng
执行死刑。《三国志·魏志·仓慈传》:“ 慈 躬往省閲,料简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遣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水浒传》第四四回:“当时 杨雄 在中间走着,背后一个小牢子擎着鬼头靶法刀。原来纔去市心里决刑了回来,众相识与他挂红贺喜,送回家去。”
共196,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