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首字词组
刍狗刍秣刍薪刍藁刍养刍微刍食刍舆
刍荛刍粟刍言刍茭刍厩刍议刍论刍语
刍豢刍灵刍粮刍尼刍叔刍稿刍泥刍藁
刍牧刍豆刍菽刍贱刍摩刍说刍稿 

词语解释:刍狗  拼音:chú gǒu
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魏源 本义:“結芻爲狗,用之祭祀,既畢事則棄而踐之。”。《庄子·天运》:“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齊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芻狗,結芻爲狗,巫祝用之。”后因用以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 晋 刘琨 。《答卢谌》诗:“如彼龜玉,韞櫝毁諸。芻狗之談,其最得乎?” 唐 李颀 。《裴尹东溪别业》诗:“始知物外情,簪紱同芻狗。” 明 唐顺之 。《读东坡诗戏作》诗:“掃除 李 杜 芻狗語,出入鬼神傀儡門。” 康有为 《屠梅君侍御谢官归索诗为别敬赋》之六:“雜學與夷學,視儒若芻狗。”
词语解释:刍荛  拼音:chú ráo
(1).割草采薪。《孟子·梁惠王下》:“ 文王 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赵岐 注:“芻蕘者,取芻薪之贱人也。”《隋书·炀帝纪下》:“营垒所次,务在整肃,芻蕘有禁,秋毫勿犯,布以恩宥,喻以祸福。”《资治通鉴·汉成帝永始二年》:“使芻蕘之臣得尽所闻於前,羣臣之上愿,社稷之长福也。” 胡三省 注:“刈草曰芻,采薪曰蕘。”
(2).割草采薪之人。《诗·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芻蕘。” 毛 传:“芻蕘,薪采者。”《淮南子·主术训》:“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芻蕘,犹不可弃也。”
(3).指草野之人。《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采狂夫之瞽言,纳芻蕘之谋虑。” 唐 郭湜 《高力士传》:“陛下不遗鄙贱,言访芻蕘,纵欲上陈,无裨圣造。”
(4).浅陋的见解。多用作自谦之辞。 唐 刘禹锡 《为杜相公让同平章事表》:“輒思事理,冀尽芻蕘。”《西湖佳话·葛岭仙迹》:“ 葛洪 因辞谢道:‘芻蕘上献,不过备大人之一採。’”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东邻墓》:“郎若听妾芻蕘,準於闈后获一县令。” 郭沫若 《赞天地之化育》:“兹际协会成立一周年纪念,谨以一个未成器的医科学生的资格,献刍荛如上。”
词语解释:刍豢  拼音:chú huàn
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泛指肉类食品。《孟子·告子上》:“故义理之悦我心,犹芻豢之悦我口。” 朱熹 集注:“草食曰芻,牛羊是也;穀食曰豢,犬豕是也。”《史记·货殖列传序》:“至若《诗》《书》所述 虞 夏 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芻豢之味。” 宋 苏轼 《答毕仲举》:“而既饱之餘,芻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 清 赵翼 《杨桐山具精馔招饮》诗:“但从芻豢选肥美,昔人烹飪有絶技。”
词语解释:刍牧  拼音:chú mù
(1).割草放牧。《左传·昭公六年》:“禁芻牧採樵,不入田。”《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一》:“帝令 史建瑭 以轻骑尝寇,获芻牧者二百人,问其兵数,精兵七万。” 梁启超 《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乘舆播荡,神京陆沉,天坛为芻牧之场,曹署充屯营之帐, 中国 数千年来,外侮之辱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2).放牧的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卜式 试于芻牧, 弘羊 擢于贾竖, 衞青 奋於奴僕, 日磾 出於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矣。” 唐 陆龟蒙 《村夜二篇》诗之二:“祗効芻牧言,敢防轻薄駡。”
(3).家畜。指马牛羊之类。《旧唐书·罗弘信传》:“ 存信 御军无法,侵 魏 之芻牧, 弘信 不平之。”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盖宗法社会之视外人,理同寇盗,凡皆侵其芻牧,夺其田畴而已。”
词语解释:刍秣  拼音:chú mò
牛马的饲料。《周礼·天官·大宰》:“以九式均节财用……七曰芻秣之式。” 郑玄 注:“芻秣,养牛马禾穀也。”《北史·王思政传》:“於是修城郭,起楼櫓,营田农,积芻秣,凡可以守御者皆具焉。” 清 刘鹗 《〈老残游记〉自叙》:“马与牛,终岁勤苦,食不过芻秣。”
词语解释:刍粟  拼音:chú sù
刍粮。 宋 曾巩 《王中正种谔降官制》:“兵西出则近,而尔等东繇 绥德 回远之路,以疲士马,费芻粟,致功用不集。”《明史·杨博传》:“时 右衞 围六月,守将 王德 战亡,城中芻粟且尽,士死守无二心。”
词语解释:刍灵  拼音:chú líng
用茅草扎成的人马,为古人送葬之物。《礼记·檀弓下》:“涂车芻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 郑玄 注:“芻灵,束茅为人马,谓之灵者,神之类。” 孙希旦 集解:“涂车芻灵,皆送葬之物也。”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芻灵已毁,涂车既摧。”《旧唐书·李勣传》:“明器惟作马五六匹,下帐用幔皁为顶,白纱为裙,其中著十箇木人,示依古礼芻灵之义,此外一物不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生追出,提抱以归,身轻若芻灵。”
词语解释:刍豆  拼音:chú dòu
草和豆。指牛马的饲料。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三:“昔 刘景升 有大牛,重千斤,噉芻豆十倍常牛。”
词语解释:刍薪  拼音:chú xīn
薪刍,柴草。《周礼·秋官·掌客》:“米二十车,禾三十车,芻薪倍禾,皆陈。”《礼记·聘义》:“五牢之具陈於内;米三十车,禾三十车,芻薪倍禾,皆陈於外。”
词语解释:刍言  拼音:chú yán
浅陋的言论;卑贱者的言论。多用为自谦之词。 南朝 宋 谢庄 《上搜才表》:“臣生属亨路,身渐鸿猷,遂得奉詔左右,陈愚於侧,敢露芻言,惧氛恒典。”《新唐书·王珪传》:“今陛下开圣德,收采芻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清 霅中人 《〈中西纪事〉后序》:“间陈管见,偶赘芻言。”
词语解释:刍粮  拼音:chú liáng
粮草。多指供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 宋 梅尧臣 《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诗:“海隅异兽乘舟航,连日道路费芻粮。” 明 陆垹 《篑斋杂著·时务策》:“若夫边镇之弊,常推其故,平居无事,抚循非人,芻粮不时,朝廷实惠,半归奸猾之筐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金陵 龙蟠虎踞之区,雄师雾屯,芻粮山积,士女登陴,咸誓死守。”
词语解释:刍菽  拼音:chú shū
亦作“ 芻叔 ”。 即刍豆。《管子·轻重乙》:“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芻菽,五乘者有伍养。”《庄子·列御寇》:“衣以文绣,食以芻叔。”《魏书·卢昶传》:“卿若杀身成名,貽之竹素,何如甘彼芻菽,以辱君父乎?”
词语解释:刍藁
干草
词语解释:刍茭  拼音:chú jiāo
干草。牛马的词料。《书·费誓》:“ 鲁 人三郊三遂,峙乃芻茭。” 孔颖达 疏:“ 郑 云:‘茭,乾芻也。’” 宋 岳飞 《乞兵马粮食状》:“芻茭糗粮,一一窘乏。”《清史稿·王杲传》:“ 王杲 以三百人登臺射 明 军, 明 军纵火,屋庐、芻茭悉焚,烟蔽天,诸部大溃。”
词语解释:刍尼  拼音:chú ní
亦作“ 芻泥 ”。 喜鹊。 宋 许顗 《彦周诗话》:“记人作《七夕》诗,押‘潘尼’字,众人竟和无成诗者。僕时不曾赋,后因读藏经,呼喜鹊为芻尼,乃知读书不厌多。” 宋 苏轼 《法云寺礼拜石记》:“闻我佛修道时,芻泥巢顶,霑佛气分。” 清 曹寅 《鸦鸣歌》:“东门鸜鵒还飞逐,枝上芻尼不出城。” 陈去病 《自居庸关南骑行入口漫成》诗:“多少芻尼频报喜,防秋应莫动悲笳。”
词语解释:刍贱  拼音:chú jiàn
微贱。《北齐书·王琳传》:“ 瑒 虽芻贱,窃亦有心。”
词语解释:刍养  拼音:chú yǎng
饲养。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芻养。”
词语解释:刍厩  拼音:chú jiù
堆放饲料的房屋。
词语解释:刍叔  拼音:chú shū
见“ 芻菽 ”。
词语解释:刍菽  拼音:chú shū
亦作“ 芻叔 ”。 即刍豆。《管子·轻重乙》:“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芻菽,五乘者有伍养。”《庄子·列御寇》:“衣以文绣,食以芻叔。”《魏书·卢昶传》:“卿若杀身成名,貽之竹素,何如甘彼芻菽,以辱君父乎?”
词语解释:刍摩  拼音:chú mó
梵语音译。粗草衣。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心不妻妾之务,身饰芻摩之衣。”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四:“芻摩,或云‘苏摩’,或言‘讖摩’,此云‘麁布衣’,应言‘麁草衣’。”
词语解释:刍微  拼音:chú wēi
卑微的人。 北周 黎景熙 《大旱又上武帝书》:“自古至治之君,亦皆广延博访,询採芻微,置鼓树木,以求其过。” 南朝 陈 徐陵 《为护军长史王质移文》:“ 华皎 擢自芻微,叨居蕃翰,情慙犬马,罔顾恩灵。” 唐 骆宾王 《上郭赞府启》:“加以延宾置驛,接士軾庐,采拔芻微,迈钦贤于司隶;提奬幽滞,軼取俊于 淳于 。”
词语解释:刍议  拼音:chú yì
浅陋的议论。多用作自谦之辞。《南齐书·刘善明传》:“瞽言芻议,伏待斧鉞。” 唐 王勃 《上皇甫常伯启》:“君侯饰扬芻议,提奬芜词。”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
词语解释:刍稿  拼音:chú gǎo
亦作“ 芻稾 ”。 干草。《商君书·去强》:“彊国知十三数:……马、牛、芻藳之数。” 晋 陶潜 《咏贫士》之五:“芻藳有常温,採莒足朝餐。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飢寒。”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九:“ 冯道 纯俭,顷在 德胜寨 ,所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而食,卧则芻藳一束。” 清 薛福成 《练兵》:“募万人之军而树之将,供之财糗,芻稾、器仗无不具。”
词语解释:刍说  拼音:chú shuō
刍论。 清 冯桂芬 《公启曾协揆》:“敬陈芻説,愿执事採择焉。”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芻説鄙谈,以简朴为美。”
词语解释:刍食  拼音:chú shí
刍粮。《商君书·来民》:“臣之所谓兵者,非谓悉兴尽起也,论境内所能给军卒、车骑。令故 秦 兵、新民给芻食。” 李大钊 《五一纪念日于现在中国劳动界的意义》:“小羊的游玩,亦是预备他的刍食的生活。”参见“ 芻粮 ”。
词语解释:刍粮  拼音:chú liáng
粮草。多指供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 宋 梅尧臣 《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诗:“海隅异兽乘舟航,连日道路费芻粮。” 明 陆垹 《篑斋杂著·时务策》:“若夫边镇之弊,常推其故,平居无事,抚循非人,芻粮不时,朝廷实惠,半归奸猾之筐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金陵 龙蟠虎踞之区,雄师雾屯,芻粮山积,士女登陴,咸誓死守。”
词语解释:刍论  拼音:chú lùn
浅陋的议论。多用为自谦之辞。 清 曾国藩 《孙芝房侍讲〈刍论〉序》:“ 善化 孙芝房 侍讲 鼎成 ,以书抵余 建昌 军中,寄所为《芻论》,属为裁定。”如:所陈皆为刍论,仅供参考。
词语解释:刍泥  拼音:chú ní
见“ 芻尼 ”。
词语解释:刍尼  拼音:chú ní
亦作“ 芻泥 ”。 喜鹊。 宋 许顗 《彦周诗话》:“记人作《七夕》诗,押‘潘尼’字,众人竟和无成诗者。僕时不曾赋,后因读藏经,呼喜鹊为芻尼,乃知读书不厌多。” 宋 苏轼 《法云寺礼拜石记》:“闻我佛修道时,芻泥巢顶,霑佛气分。” 清 曹寅 《鸦鸣歌》:“东门鸜鵒还飞逐,枝上芻尼不出城。” 陈去病 《自居庸关南骑行入口漫成》诗:“多少芻尼频报喜,防秋应莫动悲笳。”
词语解释:刍稿  拼音:chú gǎo
见“ 芻藳 ”。
词语解释:刍舆  拼音:chú yú
指地位低微的人。《宋书·后废帝纪》:“广纳芻舆之议,博求献艺之规。” 隋 卢思道 《辽阳山寺愿文》:“ 唐 旌已立,芻舆不远而至; 殷 网既开,肖翘咸遂其所。”
词语解释:刍语
谦辞。草野鄙陋者的议论
词语解释:刍藁
饲养牲畜的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