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寒平声 [kān kàn][nán,艰难][guān,衣冠][gān,同干]竿[guān,观看][tán][详注1][pán][cuán][mán][zuān][fán,马头上的饰物,名词][pán][hán,可汗][gān gǎn][gān][详注2][同㙢。][pán][guān][音檀。触也。][dān][舍弃][hān][详注3][tuán][地名][huán][duān][详注4][tuán]


注1:漫 《集韵》《韵会》《正韵》谟官切,音瞒。水大貌。
注2:曼 音瞒。《博雅》曼曼,长也。《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注》曼,或作漫。
注3:敦 《广韵》度官切《集韵》《韵会》《正韵》徒官切,音团。《诗·豳风》有敦瓜苦。《传》敦,犹专专也。《疏》敦,是瓜系蔓之貌,言瓜系於蔓,专专然也。《释文》徒丹反。《朱传》音堆。 又《诗·大雅》敦彼行苇。《传》聚貌。《释文》徒端反。
注4:弁 音盘。与般同。乐也。《诗·小雅》弁彼鸒斯。《传》弁,乐也。
末字词组
不刊休刊会刊创刊专刊工人周刊周刊 
重刊复刊选刊停刊校刊月刊副刊 
集刊双月刊附刊党刊年刊明刊季刊 
书刊双周刊半月刊雠刊报刊期刊特刊 
画刊发刊辑刊两报一刊改刊影刊增刊 
合刊试刊半周刊丛刊旬刊日刊  

词语解释:不刊  拼音:bù kān
(1).古代文书书于竹简,有误,即削除,谓之刊。不刊谓不容更动和改变。 汉 刘歆 《答扬雄书》:“是县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2).引申为不可磨灭。 三国 魏 曹植 《怨歌行》:“ 周公 佐 成王 ,《金縢》功不刊。”
词语解释:重刊  拼音:zhòng kān
谓书籍重新刻板印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刑部·戊戌谤书》附有《重刊〈闺范〉序》
词语解释:集刊  拼音:jí kān
汇辑同类单篇论文定期或不定期刊行的成套书刊。如:《〈红楼梦〉研究集刊》《中国近代史研究集刊》
词语解释:书刊  拼音:shū kān
书籍和刊物。 巴金 《关于丽尼同志》:“他从事电影艺术书刊的翻译。” 柯灵 《香雪海·创作学习笔记》:“我们可以不时从报纸的戏目栏里、书刊的目录里发现近似的题名。”
词语解释:画刊  拼音:huà kān
以登载图片为主的刊物。
词语解释:合刊  拼音:hé kān
几种诗文集或几期期刊合并刊行。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王店》:“并出二 王 合刊诗稾旧本,共一册。”也指合并刊行的刊物。
词语解释:休刊  拼音:xiū kān
谓报纸刊物等停止出版。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但这次因对《译文》休刊而对编者不满,从十一月起就不写稿了。”
词语解释:复刊  拼音:fù kān
报刊停刊后恢复刊行。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译文〉复刊词》:“我们也不断的希望复刊。但那时风传的关于终刊的原因:是折本。”
词语解释:双月刊  拼音:shuāng yuè kān
两个月出版一次的定期刊物。
词语解释:双周刊  拼音:shuāng zhōu kān
每两星期出刊的刊物
词语解释:发刊  拼音:fā kān
(1).把稿件交付刊印。 明 袁宏道 《吴敦之》:“弟游览诗章,近亦成帙……昨 长洲公 已觅去发刊。” 许杰 《〈一个人的铸炼〉后记》:“以第一篇的《一个人的铸炼》来说吧,就始终没有发刊出来的机会。”
(2).创办刊物。 巴金 《新生·三月十七日》:“ 克谨 又把发刊杂志的意思对我解说一遍。” 郑振铎 《梁任公先生传》二:“他既发刊《新小说》,登载时人的作品……他自己也有作品。”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第三节:“一八九六年八月( 光绪 二十二年七月),《时务报》(旬刊)发刊, 梁启超 任主笔。”
词语解释:试刊  拼音:shì kān
(1).试行出版刊物。 孙犁 《澹定集〈文艺增刊〉致读者、作者》:“本刊自试刊以来,在内容编排方面,有很多不足之处。”
(2).指试行出版的刊物。
词语解释:会刊  拼音:huì kān
为报道会议的成果所出版的刊物
某个社会团体或专业协会等所出版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刊物
词语解释:选刊  拼音:xuǎn kān
(1).选择刊登。 郑观应 《亚细亚协会创办大旨》:“应将会报选刊东方要事及有关会务者,并列入会人名。”
(2).刊物种类之一,专门选择刊登已经发表的某种作品的刊物。 康濯 《对中篇小说的一角之见》:“《中篇小说选刊》1985年评选获奖的十部作品,和上次评奖一样,是通过读者投票和评选委员反复磋商的结合而定的。”
词语解释:附刊  拼音:fù kān
(1).附带刊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何不将这册子寄到《新小説》社,请他另闢一门,附刊上去。”
(2).副刊。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翻印木刻》:“ 施蛰存 先生在《大晚报》附刊的《火炬》上说:‘说不定他是像 鲁迅 先生印珂罗版本木刻图一样的是私人精印本,属于罕见书之列。’”
词语解释:半月刊  拼音:bàn yuè kān
每半个月出版一次的刊物。
词语解释:辑刊  拼音:jí kān
(1).编集刻印。 张舜徽 《中国文献学》第七编第六章:“例如 明 代 郎奎金 辑刊《五雅全书》,专刻训诂学的五种名著。”
(2).学术机构出版刊行的成套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论文集。例如《社会科学辑刊》
词语解释:半周刊  拼音:bàn zhōu kān
半周一期的刊物
词语解释:创刊  拼音:chuàng kān
(1).开始撰述。《魏书·李彪传》:“伏见前御史中尉臣 李彪 ,夙怀美意,创刊 魏 典。”
(2).创办;开始刊行。 巴金 《新生·三月十七日》:“他想找 克谨 商量创刊一份杂志。” 孙犁 《澹定集·〈文艺增刊〉更名缩短刊期启事》:“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广大读者的爱护与支持。”
词语解释:停刊  拼音:tíng kān
谓报纸、杂志停止刊行。 邹鲁 《河南举义》:“女界杂志因著论鼓吹妇女革命应以暗杀为手段,出版至第六期,亦被 日 警勒令停刊。” 鲁迅 《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记得前几年,《狂飙》停刊时,同时这位 常燕生 先生也曾有文章发表。”
词语解释:党刊  拼音:dǎng kān
由党的机构主办并宣传本党主张的刊物。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的刊物,如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的《红旗》《求是》。 木青 《不许收穫的秋天》第十三章:“什么是真正的党的声音?凭中央文件?凭党报党刊?”
词语解释:雠刊  拼音:chóu kān
亦作“讐刊”。 谓校对刊正文字。《新唐书·郑覃传》:“愿与鉅学鸿生共力讎刊,準 汉 旧事,鏤石太学,示万世法。” 清 钮琇 《觚賸·石经》:“ 文宗 时, 郑覃 以经籍刓繆,建石讐刊,準 汉 故事。”
词语解释:两报一刊  拼音:liǎng bào yī kān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的合称。“文化大革命”中“两报一刊”经常联合发表社论或文章,故称。
词语解释:丛刊  拼音:cóng kān
根据一定目的和使用对象,选择若干种书编为一套,在一个总名称下出版。有综合性的,也有专科性或专题性的。如:《四部丛刊》
词语解释:专刊  拼音:zhuān kān
报刊以某项内容为中心而编辑的一栏或一期。亦用以称有特定内容的单册著作。 许杰 《鲁迅与蒋径三》:“ 蒋径三 死后,我们给他筹备出版的纪念专刊,后来是出版的了。”
词语解释:校刊  拼音:xiào kān
订正后雕版印刷。 清 卢见曾 《〈封氏闻见记〉序》:“余倩友人访而得之,与《唐摭言》校刊行世。”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胡注失收考异》:“然单行本仅有前 明 刻本,字句亦有脱误。惜无嗜古者重为校刊,日久恐渐归湮佚。”
学校出版的刊物。内容多为反映本校各种情况的消息报导和师生所写的文章。
词语解释:年刊  拼音:nián kān
为了满足一年一度季节性的市场所需的一套印刷品
学校或学院每年的纪念性刊物。例如:中学里最普通的出版物是报纸、杂志和年刊。
词语解释:报刊  拼音:bào kān
报纸期刊的总称。 孙犁 《澹定集·读冉淮舟近作散文》:“把旅行所见,写为散文,陆续在各地报刊发表。”
词语解释:改刊  拼音:gǎi kān
修改刊正。《太平御览》卷六○五引 三国 魏 曹植 《长歌行》:“古人感鸟跡,文字有改刊。”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徵》:“本年徵收之额,赋役全书、易知由单,尤必预为改刊。”
词语解释:旬刊  拼音:xún kān
每十天出版一次的刊物。
词语解释:工人周刊  拼音:gōng rén zhōu kān
1921年7月创刊于北京。初由中共北京党组织出版,1922年改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1924年2月又改为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的机关报。约于1926年(一说1925年底)停刊。
词语解释:月刊  拼音:yuè kān
每月出版一次的定期刊物。 柳亚子 《怀念阿英先生》:“太阳社好像是出版月刊和丛书的,主要的人物是 蒋光慈 先生和 钱杏邨 先生。” 巴金 《随想录》二九:“先生的文章发表在 孟十还 主编的《作家》月刊上。”
词语解释:明刊  拼音:míng kān
明 代刊刻的书。 唐弢 《晦庵书话·版本》:“结果弄到凡系 明 刊,即使是最糟的坊刻本,也被当作宝贝,造成一种‘惟古是尚’的风气。”
词语解释:期刊  拼音:qī kān
定期出版的刊物。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出版。 巴金 《探索集·怀念烈文》:“这以后又过了两个月,在 上海 出版的十三种期刊,被国民党政府用一纸禁令同时查封了。” 孙犁 《秀露集·书的梦》:“我记得买过六期《文学月报》,五期《北斗》杂志,还有其他一些革命文艺期刊,如《奔流》《萌芽》《拓荒者》《世界文化》等。”
词语解释:影刊  拼音:yǐng kān
谓先照原书影摹,然后上版开雕。珍贵古籍,为存其本来面目, 清 乾嘉 以后,每用此法复印。
词语解释:日刊  拼音:rì kān
每天出版的刊物
词语解释:周刊  拼音:zhōu kān
每星期出版一次的定期刊物。 孙犁 《澹定集·读一篇散文》:“在四月三十日《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上,读到了 贾平凹 同志的散文《一棵小桃树》。”
每星期出版一次的定期刊物。
词语解释:副刊  拼音:fù kān
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等的专版或专栏。 朱自清 《回来杂记》:“现在 北平 几家大型报都有几种副刊,中型报也有人在拉办副刊的。”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二:“现在 北京 有人要出副刊,问我们要稿。”
词语解释:季刊  拼音:jì kān
每季度出版一期的刊物。
词语解释:特刊  拼音:tè kān
报刊等为纪念某一节日、事件、人物等而编辑的一期或一版。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七:“交际团招待来宾,游艺股负责游艺,壁报社编出特刊。”
词语解释:增刊  拼音:zēng kān
报刊逢纪念日或有某种需要时增加的篇幅或另出的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