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九屑入声 [shuō yuè][yè,呜咽][详注1][xiè][详注2][详注3][详注4][duō duo][nà nè][biē biě][dié shé][jié][jié xié][xiè][pì piē][详注5][dié][duō][lié][jué guì][miè mò]丿[xiè][详注6][同谲][dié]


注1:泄 《广韵》《集韵》私列切《正韵》先结切,音薛。与渫同。除去也。详渫字注。
注2:缀 竹劣切,音掇。《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注》缀犹拘也。 又《礼·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注》缀,犹止也。 又《广韵》陟劣切《集韵》枺劣切,音辍。义同。
注3:凸 《通俗文》肉凸曰瘤。又《唐韵》《集韵》《韵会》徒结切,音迭。高也。
注4:茁 又《韵补》侧劣切,音拙。《苏轼诗》韭芽戴土拳如蕨,霜叶露芽寒更茁。
注5:覈 《集韵》奚结切,音页。邀也。又恨竭切,音纥。与麧同。麦糠中不破者。《前汉·陈平传》亦食糠覈耳。
注6:准 《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拙。《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注》服虔曰:准,颊权也。文颖曰:准,鼻也。
共201,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一切不切感切缕切讲切严切咽切贴切
切切深切磨切工切上切梗切精切躁切
凄切恳切急切勤切忠切外切音切典切
心切风切磋切新切苦切婉切频切阽切
清切方切真切讥切谩切瑳切苦苦切切赡切
亲切悲切刀切哀切谏切强切刚切雅切
情切正切诚切紧切倍切谆切该切餮切
激切剀切镌切琢切遽切规切详切交切
愤切痛切割切论切鲠切要切透切饥切
惨切怨切反切迫切恻切隐切闿切饥冻交切

词语解释:一切  拼音:yī qiè
(1).权宜;临时。《战国策·秦策五》:“説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 鲍彪 注:“一切,权宜也。”《淮南子·泰族训》:“今 商鞅 之启塞, 申子 之三符, 韩非 之孤愤, 张仪 苏秦 之从衡,皆掇取之权、一切之术也。”《汉书·平帝纪》:“赐天下民爵一级,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颜师古 注:“一切者,权时之事,非经常也。犹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晋书·王廙传》:“是以三载考绩,三考黜陟,不收一切之功,不採速成之誉。”《新唐书·高郢传》:“夫庙犹不越礼而立,况寺非宗祏所安,神灵所宅乎?磾万人之力,邀一切之报,其为不可亦明矣。”
(2).副词。一概;一律。《管子·臣乘马》:“国无币,以穀準币。国穀之櫎,一切什九。”《史记·李斯列传》:“诸侯人来事 秦 者,大抵为其主游閒於 秦 耳,请一切逐客。” 司马贞 索隐:“一切犹一例,言尽逐之也。言切者,譬若利刃之割,一运斤无不断者。”《后汉书·光武帝纪》:“詔陇 蜀 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民。”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方大驾南渡,典章一切扫荡无遗,甚至祖宗諡号亦皆忘失。”
(3).全部,所有。 北齐 贾思勰 《齐民要术·栽树》:“凡栽一切树木,欲记其阴阳,不令转易。”《百喻经·二子分财喻》:“如是一切所有财物,尽皆破之而作二分。” 明 李贽 《答焦漪园书》:“今世俗子与一切假道学,共以异端目我。”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洵若 杨氏 所云,则将舍六艺而言道德,且驱古今一切之书,俱以文艺之末概之矣。” 巴金 《我和文学》:“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止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努力,它们都是我最大的敌人。”
(4).泛指全部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然则古史所记,一切皆无,何但一事哉!”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今世一切变古,唐以来旧语尽废,此犹存 唐 旧为可喜。” 艾青 《<诗选>自序》:“对一切都兴奋,就是对一切都不兴奋。”
(5).一般的;普通的。《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 范雎 、 蔡泽 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説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説力少也。”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度辽将军皇甫规》:“ 去病 外戚末属,一切武夫,尚能抗节洪毅,而 规 世家纯儒,何独负哉?” 清 李渔 《慎鸾交·弃旧》:“那内监总是无儿,儘着他的家私办作粧奩陪嫁。你説下官这箇新郎还是做得过做不过?这还是一切小事。”
词语解释:切切  拼音:qiē qiē
相互敬重切磋勉励貌。《广雅·释训》:“切切,敬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导之以道而勿强也,宫中雍雍,外焉肃肃,兄弟憘憘,朋友切切。”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朋友之集,类味之游,莫切切进德,誾誾修业,攻过弼违,讲道精义。”
(1).急切,急迫。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夫辩国家之政事,论执政之得失,何不徐徐道理相喻,何至切切如此乎?” 宋 朱熹 《壬午应诏封事》:“切切然今日降一詔,明日行一事。”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且吾闻 金吾 亦人杰也,公切切焉欲其讲学,是何主意?”
(2).哀怨、忧伤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子胥 知王好之,每入与语,遂有勇壮之气,稍道其讎,而有切切之色。”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形惸惸而外施,心切切而内圮。” 唐 韦夏卿 《别张贾》诗:“切切别思缠,萧萧征骑烦。” 宋 梅尧臣 《思归赋》:“切切余怀,欲辞印綬。”《红楼梦》第二六回:“独立墻角边花荫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
(3).恳挚。《后汉书·窦武传》:“而詔书切切,犹以舅氏田宅为言。” 宋 梅尧臣 《送韩六玉汝宰钱塘》诗:“今逾二十年,志愿徒切切。” 明 李东阳 《泊故城》诗:“同袍乌臺彦,待我心切切。”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小年》:“主人切切挽留,不闻应答。”
(4).深切。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王荆公 退居 钟山 ,切切以 吕吉甫 为恨。”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三折:“我想兄弟一别,早已三年光景,时常切切在心,未敢有忘。” 明 袁宏道 《叙梅子马王程稿》:“ 梅子 读其诗,又切切然痛恨知名之晚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义居》:“自以身在季,不得专,切切为恨。”
(5).再三告诫之词。多用于下行公文结尾。 清 林则徐 《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切切!”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兹留数语,令尔细思,或有幡然之悟,执此求见,仍不失为中土花民也。切切。此諭。” 毛泽东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倘有不法之徒,胆敢阴谋捣乱,本府本处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切切。此布。”
(6).象声词。形容声音轻细。《诗·桧风·素冠》“我心藴结兮” 毛 传:“援琴而絃,切切而哀作。”《后汉书·窦武传》:“外閒切切,请出御 德阳前殿 。”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穿楼而过,闻人语切切。” 鲁迅 《彷徨·祝福》:“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7).象声词。形容声音凄切。 南朝 齐 谢朓 《宣城郡内登望》诗:“切切阴风暮,桑柘起寒烟。” 唐 皇甫冉 《魏十六还苏州》诗:“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前蜀 贯休 《夜夜曲》:“蟪蛄切切风骚骚,芙蓉喷香蟾蜍高。” 宋 罗烨 《姑苏钱氏归乡壁记于道》诗:“碧落翩翩飞雁过,青山切切子规啼。”《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切切夕风急,露滋庭草湿。良人去不回,焉知掩闺泣。”
词语解释:凄切  拼音:qī qiè
凄凉悲哀。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悽切。” 南朝 梁 陶弘景 《寒夜怨》诗:“夜云生,夜鸿惊,悽切嘹唳伤夜情。”《隋书·虞世基传》:“尝为五言诗以见意,情理悽切,世以为工。” 清 黄鷟来 《戊辰冬与张四明》诗之九:“我囊有瑶琴,悽切含古调。”
凄凉而悲切。《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晋 湛方生 《七欢》:“若严霜之凄切,困寒风之萧条。” 南朝 梁 何逊 《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诗:“管声已流悦,弦声復凄切。”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得赦》:“归去转凄切,这生死深恩要啣接。”
凄凉而悲哀。 唐 孟郊 《有所思》诗:“古镇刁攒万片霜,寒江浪起千堆雪。此时西去定如何?空使南心远凄切。” 宋 柳永 《雨霖铃》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周实 《中秋偕棠隐对月》诗:“相对默无言,中肠各凄切。” 巴金 《家》二九:“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
词语解释:心切  拼音:xīn qiè
(1).心情迫切。 宋 周邦彦 《满路花·咏雪》词:“知他那里,争信人心切。” 魏国禄 《随周恩来副主席长征》:“我一过去,小鬼们高兴极了,都争着要上牲口。我说:‘不行,一次只能上三个。’他们过河心切,根本不听。”
(2).心意真切。 唐 李白 《雪谗诗赠友人》:“辞殫意穷,心切理直。如或妄谈,昊天是殛。” 冯德英 《苦菜花》第四章:“ 王柬芝 看样子倒是为人心切,已抢上来提过包袱。”
词语解释:清切  拼音:qīng qiē
(1).清贵而切近。指清贵而接近皇帝的官职。 汉 刘桢 《赠徐干》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拘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 唐 白居易 《夏日独直寄萧侍御》诗:“宪臺文法地,翰林清切司。”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旧翰林学士,地势清切,均不兼他务。” 清 吴伟业 《送沉绎堂太史之官大梁》诗:“唯留诗句满 长安 ,清切长宜禁近官。”
(2).形容声音清亮急切。 唐 王昌龄 《宴南亭》诗:“城楼空杳靄,猿鸟备清切。” 宋 陈师道 《晚泊》诗:“清切临风笛,深明隔水灯。” 清 顾炎武 《又酬傅处士次韵》:“清切频吹 越石 笳,穷愁犹驾 阮生 车。”
(3).清晰准确;真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又诗人综韵,率多清切;《楚辞》辞 楚 ,故讹韵实繁。” 宋 严羽 《沧浪诗话·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以禪喻诗,莫此清切。”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颜渊篇二十》:“ 尹 氏之言,特发 程子 之意,而分贴经文,尤为清切。”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八月十五中秋节,满月的银光之下,说着蟾蜍玉兔的故事,何其清切?”
清凉而急剧。指秋时之气。《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侯清切。” 王冰 注:“清,大凉也;切,急也,风声也。” 于天星 按:“秋时之气也。”
词语解释:亲切  拼音:qīn qiè
(1).切近。《北史·齐兰陵王长恭传》:“ 芒山 之捷, 后主 谓 长恭 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年》:“朝廷防虞 料角 ,至严至备,是注意於海道,可谓亲切。”
(2).亲近;亲密。 冰心 《去国·最后的安息》:“ 惠姑 觉得她在学堂里,和同学游玩的时候,也不能如此的亲切有味。”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老街坊好久不见了,猛然碰到,感到格外亲切。”
(3).贴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文艺一》:“ 欧阳文忠 常爱 林逋 诗‘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鉤輈’之句, 文忠 以谓语新而属对亲切。”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二君所论书法耳,然形容《十九首》,极为亲切。”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执柯伐柯,其则不远。’取而较之,更为亲切。”
(4).真切;确实。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杂记》:“僧曰:‘相公第更召与语,贫道为细看。’公然之。既去,僧曰:‘今日看更亲切,并恐是 扬汴 。’公於是稍接之矣。”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臣昨在 蘄州 目见利害,询採吏民,颇为亲切。”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十·唐明皇游月宫》:“ 唐明皇 游月宫……诸説不同,要非亲切之言,真实之事,好奇者之所为也;或一时宫人传説之事耳。”《廿载繁华梦》第七回:“ 小菱 道:‘婢子哪里敢在太太跟前説谎?外面的人,儘有看得亲切的,太太不信,可着人来问。’”
(5).引申为准确。《水浒传》第三五回:“ 晁盖 听罢,意思不信,口里含糊应道:‘直如此射得亲切,改日却看比箭。’”《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 庄公 搭上弓弦,覷得 长万 亲切,颼的一箭,正中右肩,深入於骨。”
(6).形容热情而关心。 巴金 《灭亡》第八章:“她们很知道青年作客异乡的苦味,又常拿亲切的话来安慰我。”
词语解释:情切  拼音:qíng qiē
感情真切。《水浒传》第一一五回:“小弟见他説的情切,不忍杀他。” 臧克家 《毛主席的诗教》:“写了离别的愁苦,写得如此率真,如此情切。”
词语解释:激切  拼音:jī qiè
(1).激烈直率。《汉书·贾山传》:“其言多激切,善指事意,然终不加罚,所以广諫争之路也。”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昔称 韩非 善著书,而《説难》《孤愤》尤为激切。”《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 何小姐 原是个性情中人,他怎肯矫同立异?只因他一生不得意,逼成一个激切行逕,所以寧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
(2).犹激励。《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行不脩饰,名跡无愆;操不激切,素风愈鲜。” 刘良 注:“志操不待激劝切磋,自有纯素之风。” 宋 苏辙 《书论》:“则其所以告諭天下者,常丁寧激切,亹亹而不倦。”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读书方有志於古今,学门更激切於时事。”
(3).高亢凄切。 三国 魏 曹丕 《答繁钦书》:“梦与神通,寤而悲吟,哀声激切。”《南史·庾域传》:“初发 蜀 ,有双鳩巢舟中,及至,又栖庐侧,每闻哭泣之声,必飞翔簷宇,悲鸣激切。”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二:“ 李尚书 訥 夜登越城楼,闻歌曰:‘ 鴈门山 上鴈初飞’,其声激切。”
(4).激动;感奋。 唐 高适 《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诗:“感时常激切,於己即忘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然而我以前也就过几次舘,也有人荐的;就是现在这个舘,是 继翁 荐的,虽是一般的感激,然而总没有这种激切。” 冰心 《去国·斯人独憔悴》:“说着觉得十分激切。”
(5).急切,迫切。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疗病》:“人无贵贱穷通,皆有激切所需之物。”
词语解释:愤切  拼音:fèn qiē
十分愤恨。《陈书·高祖纪上》:“眷言桑梓,公私愤切。”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每言及时事,往往愤切兴叹。” 陆嵩 《金陵》诗:“往事何人更愤切,不堪呜咽独 江 潮。”
词语解释:惨切  拼音:cǎn qiē
(1).悲惨凄切。 汉 刘桢 《黎阳山赋》:“延首南望,顾瞻旧乡,桑梓增敬,惨切怀伤。”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破 曹 的檣櫓一时絶,鏖兵的 江 水由然热,好教我情惨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梦其亡女为人宰割,呼号惨切。” 郭沫若 《〈蔡文姬〉附录·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 所经历的境遇是多么惨切!”
(2).指天气萧瑟凄厉。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八:“仲冬正惨切,日月少精华。”
词语解释:不切  拼音:bù qiè
不切合,不符合。 毛泽东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例如提出要求建设重工业,提出大盐业计划、大军工计划等,都是不切实际的。”
词语解释:深切  拼音:shēn qiè
(1).犹严厉。 汉 刘歆 《遂初赋》序:“ 歆 乃移书太常博士,责让深切,为朝廷大臣非疾。”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帝深切责 让 ( 张让 ), 让 辞谢,仅而得免。”《南齐书·江谧传》:“﹝ 謐 ﹞子 介 , 建武 中为 吴 令,治亦深切。民间榜死人髑髏为 謐 首,弃官而去。”
(2).真挚,恳切。《后汉书·李燮传》:“ 燮 上书陈諫,辞义深切,帝乃止。” 宋 苏轼 《与章子厚书》:“存问甚厚,忧爱深切。”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六段:“祖国啊,你能知道儿子对你的怀念是怎样深切么?”
(3).深深切中。《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卿言深切时艰,朕心加悦。”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监·考察内官》:“上曰:‘此奏深切时弊,其详议以闻。’”
(4).深入透彻。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其言深切,多所称引。”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总论》:“诗文一道,用意要深切,立辞要浅显。”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为着一个未来的小小的生命寝馈不安,更深切地感到自己懵懵懂懂生活在这个家庭是怎样不幸。”
词语解释:恳切  拼音:kěn qiè
诚恳殷切;诚恳痛切。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豫章太守汝南封祈》:“夫人虽有恳切之教,盖子不以从令为孝。”《晋书·山涛传》:“ 涛 辞以丧病,章表恳切。”《英烈传》第六一回:“赠 刘基 右丞相、太子太傅 安国公 。 刘基 再四恳辞不受…… 太祖 见他恳切,乃授以弘文舘大学士太史令。” 巴金 《望着总理的遗像》:“他那些恳切、明确而充满信心的言词,经常在我的耳边回响。”
词语解释:风切  拼音:fēng qiē
讽喻切责。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后集·隐逸门》:“ 淮南小山 作《招隐》,极道山中穷苦之状,以风切遁世之士使无遐心,其旨深矣。”
词语解释:方切  拼音:fāng qiē
正直而恳切。《后汉书·党锢传序》:“ 永昌 太守 曹鸞 上书,大讼党人,言甚方切。”
词语解释:悲切  拼音:bēi qiè
(1).哀痛。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下》:“ 凭 上书……辞甚悲切。上惻然感寤。”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他见了太守,想着平日知重之恩,越哭得悲切起来。” 清 陈维崧 《念奴娇·十四夜对月同王阮亭员外》词:“古巷蛩吟,小窗雁语,触景成悲切。”
(2).形容凄厉。《前汉书平话》卷中:“﹝ 戚夫人 ﹞思:我儿 如意 赵王 ,怎知我苦!正恨太后之间,忽闻雁声悲切。” 梁斌 《红旗谱》一:“﹝ 严老祥 ﹞听孩子们哭得实在悲切,又一步一步走进小屋。”
词语解释:正切  拼音:zhèng qiē
当某角的顶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而该角的始边又与X轴的正向重合时,角终边上任意点的纵坐标除以该点的非零横坐标所得的商
词语解释:剀切  拼音:kǎi qiē
(1).恳切规谏。《汉书·贾邹牧路传赞》“ 贾山 自下劘上”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劘谓剴切之也。”《新唐书·儒学传上·孔颖达》:“后太子稍不法, 颖达 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剴切愈至。” 宋 王明清 《挥麈前录》卷二:“﹝ 雍孝闻 ﹞前此屡上封事剴切,九重固已默识其名。”
(2).切实,恳切;切中事理。《新唐书·魏徵传》:“ 徵 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藴无所隐,凡二百餘奏,无不剴切当帝心者。”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景定行公田》:“ 徐经孙 一疏,力陈买田之害,言多剴切,竟不付外。” 明 归有光 《少傅陈公六十寿诗序》:“至於条列天下之事,详明剴切,可施於世。”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 黄永一 ﹞孝友深挚,交情剴切。” 沙汀 《困兽记》十三:“关于奶妈的事, 吴楣 已经托过她好久了。然而,虽是说得那么剀切,她却并没有立刻催过。”
词语解释:痛切  拼音:tòng qiè
(1).极其恳切。《汉书·刘向传》:“ 向 自见得信於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 王氏 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於至诚。”《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 蒋生 见 夏良策 説得痛切,只得与他实説道:‘兄意思真恳,小弟实有一件事,不敢瞒兄。’”
(2).悲痛哀切。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 陈 ( 陈琳 )、 徐 ( 徐干 )、 刘 ( 刘楨 )、 应 ( 应瑒 ),才学所著,诚如来命,惜其不遂,可为痛切。” 宋 司马光 《宋故渠州邻水县令赠太常博士吴君墓志铭》:“念先君先夫人之久未葬,痛切不少忘於心。”《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 邓九公 见他哭得痛切,便叫女儿 褚大娘子 上前劝解。” 梁斌 《红旗谱》一:“ 朱老巩 看孩子们哭得痛切,一时心疼,吐了两口鲜血。”
(3).指悲痛哀切之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司户﹞説到痛切,又发昏上来。”
(4).犹言有切肤之痛。 宋 叶适 《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畏利欲如痛切,义理所集,趋前就之。” 鲁迅 《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菲薄古书者,惟读过古书者最有力……正如要説明吸雅片的弊害,大概惟吸过雅片者最为深知,最为痛切一般。”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五:“两派于 中国 经济上最痛切的外国帝国主义,或者是忘记了,或者是简直不能解决而置之不谈。”
(5).沉痛深切。 明 吕坤 《答孙冢宰立亭论格物第二书》:“性透则知自痛切,痛切则意念自真。” 周恩来 《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当 彭 杨 诸同志与士兵谈至痛切处,士兵中竟有捶胸落泪,痛骂国民党军阀非杀尽不可的。”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二:“在秋风里,一面缓缓地走,就一面深深地、痛切地觉着:这样的世界,无论如何,须要弄来翻个身了。”
(6).非常确切。 清 采衡子 《虫鸣漫录》卷一:“每苦吟,輒啮指甲,诗成,十指血涔涔矣。必如此方有佳句,无不痛切者。”
(7).非常迫切。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三:“然而,当前最痛切而要立刻解决的问题,却是夜来躲避秋风和白露的地方了。”
(8).犹言非常沉重。 李大钊 《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 欧洲 中世也曾经过大家族制度的阶级,后来因为国家主义和基督教的势力勃兴,受了痛切的打击。”
词语解释:怨切  拼音:yuàn qiē
悲切。 唐 李翱 《祭刘巡官文》:“发声怨切,吊者酸悽。” 宋 王谠 《唐语林·伤逝》:“有人自 西川 传者,无由知其本末,但呼为《剑南神曲》,其音怨切动人。”
词语解释:感切  拼音:gǎn qiē
(1).犹感化。《三国志·蜀志·许慈传》:“其矜己妒彼,乃至於此。 先主 愍其若斯,羣僚大会,使倡家假为二子之容,傚其讼鬩之状,酒酣乐作,以为嬉戏,初以辞义相难,终以刀杖相屈,用感切之。”
(2).亲切动人。 宋 欧阳修 《〈江邻几文集〉序》:“又类集其文而序之,其言尤感切而殷勤者以此也。”
(3).深切感动。《东周列国志》第五九回:“ 郑成公 因 楚王 为他射损其目,感切于心,不肯事 晋 。”
(4).伤感凄切。《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尚书正为女儿骸骨无寻,又且女婿将到,伤痛无奈,忽见 裴 家苍头有书到,愈加感切。”
词语解释:磨切  拼音:mó qiē
(1).切磋;探讨。 唐 韩愈 《答冯宿书》:“朋友道缺絶久,无有相箴规磨切之道,僕何幸乃得吾子!” 明 宋濂 《答章秀才论诗书》:“ 濂 非能诗者,自 汉 魏 以至於今诸家之什,不可谓不攻习也;荐绅先生之前,亦不可谓不磨切也。” 清 刘大櫆 《方府君寄巢墓志铭》:“一时知名之士,如 吴襄 、 冯咏 ……府君皆以诗文与相磨切。”
(2).规谏;游说。 唐 杜牧 《高元裕除吏部尚书制》:“匡拂时病,磨切贵近,罔有顾虑,知无不为。” 明 方孝孺 《崔寔》:“及观 战国 之际,天下之士,皆弃道德仁义而不脩,以口舌磨切世主,而覬势窃柄,大者亡人之国,小者自杀其身。”
词语解释:急切  拼音:jí qiè
(1).紧要;迫切。《后汉书·崔寔传》:“不彊人以不能,背急切而慕所闻也。” 李贤 注:“背当时之急切,而慕所闻之事,则非济时之要。” 宋 司马光 《论夜开宫门状》:“自今宫殿门城门,并须依时开闭,非有急切大事,勿復夜开。”《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早料定这庙中除了劫财害命,定还有些伤天害理的勾当作出来,因急切要救 安公子 ,且不能兼顾到此。” 徐怀中 《西线轶事》六:“每次见面以后,她总是怀着急切的心情,在等待着下一次见面的机会。”
(2).仓卒;短时间。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一折:“急切钓不的沧海鲸鰲。”《红楼梦》第八七回:“ 寳玉 站住再听,半日,又拍的一响…… 寳玉 方知是下棋呢。但只急切听不出这个人的语音是谁?”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船开得也不慢,只是人太多,急切渡不完。”
词语解释:磋切  拼音:cuō qiē
(1).犹切磋。比喻互相研讨。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以磋切之至言为騃拙,以虚华之小辩为妍巧,真伪颠倒,玉石混淆。” 明 李东阳 《重建成都府学记》:“其间凡閲歷若干代,造就若干人,虽道德勋业与时高下,而作育之效,磋切之益,皆不可诬。”
(2).摩擦。 唐 李绅 《悲善才》诗:“抽弦度曲新声发,金铃玉佩相磋切。”
词语解释:真切  拼音:zhēn qiè
(1).真实确切;清楚明白。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三折:“写字儿写得端方,对句儿比别人对的来真切。”《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公子隐身北墻之侧,看得真切。”《红楼梦》第五三回:“这荷叶乃是洋鏨珐琅活信,可以扭转向外,将灯影逼住,照着看戏,分外真切。” 鲁迅 《野草·雪》:“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2).真诚恳切。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一》:“此书非特曲尽事情,而当时朋友真切之意,尚可想见。”《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既承吾丈如此真切,容与小妾説过,商量收拾起行。”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工作与学习五》:“古人曾有‘得一知己,虽死无憾’的话语,也是形容真切友谊的可贵。”
词语解释:刀切  拼音:dāo qiē
用刀切割
刨去或好像刨去。例如:整个山腰像刀切一般干净利落地垮塌了。
词语解释:诚切  拼音:chéng qiē
真诚恳切。《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纯 言甚诚切, 光武 深感,曰:‘吾将思之。’” 唐 赵璘 《因话录·角》:“﹝书﹞曰:‘和尚薄於滋味,深於酒德,所食仅同婴儿,所饮或如少壮。常恐尊体有所不安,中夜思之,实怀忧恋。’其诚切如此。” 明 李贽 《与马百时书》:“然则人之真实,志之诚切,气之豪雄,吾矢发必中,皆可羡者。”
词语解释:镌切  拼音:juān qiē
比喻砥砺切磋。 宋 曾巩 《送王希序》:“使以言相鐫切邪,眎吾言不足进也。”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失贤师长之鐫切,而与众人处,其不陷于小人也几矣。”
词语解释:割切  拼音:gē qiē
(1).泛指烹饪,借指厨师。《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那日 乔大户 没来。先是杂耍百戯,吹打弹唱,队舞弔罢,做了个笑乐院本。割切上来献头一道汤饭,只见 任医官 到了。”
(2).切割。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诗中音步,时常为了满足节奏,将意群割切横断。”
词语解释:反切  拼音:fǎn qiè
我国给汉字注音的一种传统方法,亦称“ 反语 ”、“ 反音 ”。用两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两个字中,前者称反切上字,后者称反切下字。被切字的声母和清浊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字调跟反切下字相同。如:东,德红切。取德的声母d,红的韵母ong,便构成东音(dōng)。不过古代的四声是平、上、去、入,与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一些出入,古今声母也有些变化。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四:“ 孙炎 始为反切语。”参见“ 反语 ”、“ 反音 ”。
词语解释:缕切  拼音:lǚ qiē
细切。《文选·潘岳〈西征赋〉》:“雍人缕切,鸞刀若飞。” 刘良 注:“缕切,言切鱼细如线缕也。” 唐 杜甫 《丽人行》:“犀筯厌飫久未下,鸞刀缕切空纷纶。” 明 高启 《姑苏台》诗:“香传罗帕进黄柑,缕切鸞刀供玉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姐》:“少间,妇果至,置几上燔鸡、咸彘肩各一,即抽刀子缕切为臠。”
词语解释:工切  拼音:gōng qiē
指诗文中对仗工整、贴切。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世称 宋 诗人句律流丽,必曰 陈简斋 ;对偶工切,必曰 陆放翁 。”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 东汉 文体,受辞赋的影响,不但趋向骈偶,并且趋向工切。”
词语解释:勤切  拼音:qín qiē
谓殷切的关怀。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某启,递中捧台诲,至荷勤切。”
词语解释:新切  拼音:xīn qiē
清新而贴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潘岳 构意,专师 孝山 ,巧於序悲,易入新切。” 明 袁宏道 《哭江进之》诗序:“ 进之 才俊逸爽朗,务为新切。”
词语解释:讥切  拼音:jī qiē
劝谏。《汉书·梅福传》:“ 福 孤远,又讥切 王氏 ,故终不见纳。”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三:“ 绍圣 、 元符 间,拓地进筑而敛不及民, 熙丰 旧人矜伐其美。然 陈瓘 讥切 曾布 ,以为转天下之积耗之西边,邦本自此拨矣。”《清史稿·成哲亲王永瑆传》:“编修 洪亮吉 上书 永瑆 ,讥切朝政, 永瑆 上闻,上治 亮吉 罪。”
词语解释:哀切  拼音:āi qiē
悲痛;痛切。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二》:“ 凤 ( 王凤 )惧,称病就第。乃上书乞骸骨,辞旨哀切。” 唐 薛调 《无双传》:“花牋五幅,皆 无双 真迹,词理哀切,叙述周尽。”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五》:“母 杨氏 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 曇恭 衔悲哀切。” 李元洛 《谈诗歌的韵律》:“倾吐哀切沉痛的情怀,一般宜用音调迫促低沉的韵辙。”
词语解释:紧切  拼音:jǐn qiē
(1).迫切。《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任伊修行紧切,税调着必见迴头;任伊铁作心肝,见了也须粉粹。”《元典章·户部九·社长不管馀事》:“社长社师,外似迂缓,中实紧切。”
(2).重要。 宋 岳珂 《桯史·淳熙内禅颂》:“盖帝王之世,以诗颂为一件最紧切事,专设採诗之官,以搜求之。”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谓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功夫。”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阳货篇二》:“质中之命谓之性,此句紧切。”
(3).紧要密切。 梁启超 《中国史叙论》第四节:“地理与歷史,最有紧切之关係,是读史者所最当留意也。”
词语解释:琢切  拼音:zhuó qiē
琢磨切磋。 唐 韩愈 《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温存感深惠,琢切奉明诫。”
词语解释:论切  拼音:lùn qiē
论议激烈。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初, 光宗 疾,免到 重华 ,而日视朝毋改,中外文章论切。”
词语解释:迫切  拼音:pò qiè
(1).逼近。《汉书·薛宣传》:“况( 薛况 , 宣 子)知 咸 给事中,恐为司隶举奏 宣 ,而公令 明 等迫切宫闕,要遮创戮近臣於大道人众中。” 明 何景明 《何子·策术》:“存久远之忧者,弭迫切之害者也。”
(2).逼迫。《汉书·文三王传》:“臣愚以为王少……疑有所迫切,过误失言,文吏躡寻,不得转移。”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二:“予处穷困,飢寒迫切,无可奈何。” 炉魂 《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以为 张之洞 压制我 湖南 ,迫切我 湖南 ,丧送我 湖南 ,弃 湖南 之路权如土泥尘芥而不顾。”
(3).谓窘迫。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阳翟令左冯翊田煇》:“后在田舍,天连阴雨,友人 张子平 、 吉仲考 等密共穿踰,夺取衣衾。穷夜独处,迫切至矣。”
(4).急迫;紧急。《汉书·赵广汉传》:“ 广汉 知事迫切,遂自将吏卒突入丞相府,召其夫人跪庭下受辞,收奴婢十餘人去,责以杀婢事。”《新唐书·张廷珪传》:“而州县督输,星火迫切。”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一章:“这是对敌斗争的政治大攻势,同时也是消除隐患、保卫胜利果实的迫切行动。”
(5).形容辞语急迫严厉。 汉 赵岐 《〈孟子〉题辞》:“ 孟子 长於譬喻,辞不迫切,而意以独至。”
(6).深切强烈。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使至,连辱两书,告以恩情迫切,不自聊赖。” 宋 苏轼 《与刘宜翁使君书》:“迫切之诚,真可悯笑矣。”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李老》:“其母哀痛迫切,几致轻生。”
词语解释:讲切  拼音:jiǎng qiē
讲习切磋。 宋 彭龟年 《恭书潜邸赐所题梁焘奏语后跋》:“臣仰惟陛下天纵高明,孜孜务学,凡所讲切,必极体要。” 明 胡居仁 《奉张廷祥书》:“闻知去冬与 陈公甫 相处,所以讲切者如何?”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劝学》:“如此议论,实为精透,然非再四讲切,不闻此义矣。”
词语解释:上切  拼音:shàng qiē
逆铣,向上的切削
词语解释:忠切  拼音:zhōng qiē
忠诚恳切。《汉书·李寻传》:“如近世 贡禹 ,以言事忠切蒙尊荣。”《后汉书·刘儒传》:“极言得失,辞甚忠切。”《新唐书·武平一传》:“﹝ 平一 ﹞上书曰:‘病之在四体者,跡分而易逐;居心腹者,候遽而难治。刑政乖舛,四支疾也;亲权猜间,心腹患也……’帝美其忠切,卒不用。”
词语解释:苦切  拼音:kǔ qiē
(1).凄怆哀伤。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小鬼﹞踞坐求哀,辞颇苦切。” 明 张四维 《双烈记·惜别》:“你言苦切,我喉欲咽,到底娼家情毒絶。”
(2).恳切;迫切。《新唐书·吴兢传》:“赖 宋璟 等邀励苦切,故转祸为忠。”《水浒传》第六二回:“ 宋江 见 卢俊义 思归苦切,便道:‘这个容易,来日 金沙滩 送别。’”
残害;侵害。《百喻经·人说王纵暴喻》:“愚人亦尔,不畏后世,贪得现乐,苦切众生,调发百姓,多得财物,望得灭罪,而得福报。”
词语解释:谩切  拼音:màn qiē
徒然殷切。谩,通“ 漫 ”。 唐 沉佺期 《红楼院应制》诗:“ 支遁 爱山情谩切, 曇摩 泛海路空长。”
词语解释:谏切  拼音:jiàn qiē
恳切进谏。 宋 曾巩 《书魏郑公传》:“夫 伊尹 、 周公 何如人也? 伊尹 、 周公 之諫切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
词语解释:倍切  拼音:bèi qiē
愈加亲切。 苏曼殊 《非梦记》:“ 刘 见生,慰问倍切。”
词语解释:遽切  拼音:jù qiē
急切。 唐 骆宾王 《远使海曲春夜多怀》诗:“未安胡蝶梦,遽切 鲁 禽情。”
词语解释:鲠切  拼音:gěng qiē
刚正率直。《新唐书·文艺传下·薛逢》:“﹝ 薛逢 ﹞持论鯁切,以谋略高自标显。”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四:“若夫乐软熟而憎鯁切,取諛美而捨忠良,虽 尧 舜 无以致治。”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十一:“弹劾中黄门,鯁切无所避。”
词语解释:恻切  拼音:cè qiē
(1).悲切。 汉 刘桢 《遂志赋》:“牧马於路,役车低昂,愴恨惻切,我独西行。” 南朝 梁 江淹 《伤内弟刘常侍》诗:“长悲离短意,惻切吟空庭。”
(2).恳切。 宋 叶适 《京西运判方公神道碑》:“其言殷重惻切,天子以为然,行之至今。”
词语解释:严切  拼音:yán qiē
(1).严峻;严厉。《后汉书·陈宠传》:“是时承 永平 故事,吏政尚严切,尚书决事率近於重。 宠 以帝新即位,宜改前世苛俗。”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二折:“ 周生 的父亲十分严切,想是不知他儿子在彼行走。”《孽海花》第五回:“又隔一日,见报上有一道长上諭,却是有人奏参 浙闽 总督和 贵州 巡抚的劣迹,还带着 合肥 李公 ,旨意很为严切,交两江总督查办。”
(2).犹严密;严格。 吴组缃 《山洪》二八:“ 戚先生 相信游击队所到的地方,政治风气有了改变,再加他们主持工作的严切注意,应制得法,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参见“ 严密 ”。
词语解释:严密  拼音:yán mì
(1).周密,没有疏漏。《后汉书·杨琁传》:“防禁严密,无由自讼,乃噬臂出血,书衣为章。”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儻值世网严密,强负此名,便有詿误,亦祸源也。” 明 唐顺之 《山海关陈职方邀登观海亭作》诗:“百年海禁颇严密,烟波莽阔无行舟。”
(2).指物体之间结合紧密,没有空隙。 郭小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在一块小小空地上,搭成了又严密又结实的小屋。”如:瓶子盖得很严密。
(3).严谨缜密。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不使不仁加身者,是何寧静严密工夫,而堪此躁戾恶语也?” 徐迟 《地质之光》:“ 李四光 的论文,文句精炼,逻辑严密。”
(4).犹机密,秘密。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五:“ 志聪 对以禁中事严密,不敢泄。”《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应严密,不以其日,或异日听於閤门奏牓子,当尽屏侍臣,於便殿相待。” 梁斌 《播火记》二七:“他又走回去对 贵 他娘说:‘……要把家安排安排,把小黄牛牵到一个严密的地方去。’”
词语解释:梗切  拼音:gěng qiē
梗直而激烈。《新唐书·裴度传》:“﹝ 裴度 ﹞迁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 河南 功曹参军。”
词语解释:外切  拼音:wài qiē
如果一个多边形(或多面体)的每一边(或多面体之每一面)均与位于其内的一条闭曲线(或曲面)相切,则称此多边形(或多面体)外切于该曲线(或曲面)例如:外切形。
词语解释:婉切  拼音:wǎn qiē
委婉贴切。《南齐书·文学传论》:“言尚易了,文憎过意,吐石含金,滋润婉切。”《新唐书·柳公权传》:“帝曰:‘当贺我以诗。’宫人迫之, 公权 应声成文,婉切而丽。”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 沉约 《渡新安江貽游好》诗:‘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所谓袭故而弥新,意更婉切。”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以著靴为敬》:“而 李丹 所以解之者,则又甚婉切矣。”
词语解释:瑳切  拼音:cuō qiē
磋切,切磋。相互擦碰。瑳,通“ 磋 ”。 唐 李绅 《悲善才》诗:“抽弦度曲新声发,金铃玉佩相瑳切。”
词语解释:强切  拼音:qiáng qiē
刚正严切。《后汉书·苏章传》:“祖父 纯 ,字 桓公 ,有高名,性强切而持毁誉,士友咸惮之。”《南史·文学传·丘灵鞠》:“尝还东,诣司徒 褚彦回 别, 彦回 不起,曰:‘比脚疾更增,不復能起。’ 灵鞠 曰:‘脚疾亦是大事,公为一代鼎臣,不可復为覆餗。’其强切如此。”
词语解释:谆切  拼音:zhūn qiē
真诚、恳切。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今观《国风》,间出於小夫贱隶妇人女子之口,未必皆学也,而其言优柔谆切,忠厚雅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班》:“遂出袍袴,易其敝败,罗浆具酒,酬劝谆切。”
词语解释:规切  拼音:guī qiē
劝戒谏正。《新唐书·田弘正传》:“ 季安 侈汰,鋭杀罚, 弘正 从容规切,军中赖之,翕然归重。” 宋 欧阳修 《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方今言事者规切人主则易,欲言大臣则难。” 清 刘大櫆 《少宰尹公行状》:“暇时益读书稽古,究斯道之指归,务在躬行实践,所与四方之士大夫,往还书问,无非相规切以义。”
词语解释:要切  拼音:yào qiē
重要;要紧。《陈书·世祖纪》:“麦之为用,要切斯甚,今九秋旦节,万实可收,其班宣远近,并令播种。”《朱子语类》卷六五:“先生谓 甘叔怀 曰:‘曾看河图洛书数否?’‘无事时好看,虽未是要切处,然玩此时,且得自家心流转得动。’”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引》:“概以义非要切,体实迂繁,笔研靡资,岁月徒旷耳。”
词语解释:隐切  拼音:yǐn qiē
犹怨恨。《后汉书·蔡邕传》:“ 璜 遂使人飞章言 邕 质 数以私事请托於 郃 , 郃 不听, 邕 含隐切,志欲相中。”《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帝又问:‘ 司马迁 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 孝武 ,令人切齿。’”
词语解释:咽切  拼音:yān qiē
犹悲切。 唐 杜牧 《代人作》诗:“戍 辽 虽咽切,游 蜀 亦迟迴。”
词语解释:精切  拼音:jīng qiè
精当贴切。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諭之致。”《新唐书·白居易传》:“ 居易 於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元史·黄溍传》:“文辞布置谨严,援据精切。”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夫 欧洲 近世之文学中,所以推 格代 之《法斯德》为第一者,以其描写博士 法斯德 之苦痛,及其解脱之途径,最为精切故也。”
词语解释:音切  拼音:yīn qiē
反切的别称。 宋 徐铉 《重修〈说文〉序》:“ 孙愐 《唐韵》行之已久,今并以 孙愐 音切为定。”《〈康熙字典〉凡例》:“至如《龙龕》《心镜》诸书音切,类多臆见。”
词语解释:频切  拼音:pín qiè
频繁急切。例如:适诉频切,又得罪舅姑。——·李朝威《柳毅传》
词语解释:苦苦切切  拼音:kǔ kǔ qiē qiē
形容十分悲伤的样子。《儒林外史》第三八回:“ 尤公 看那妇人是要回故乡的意思,心里不忍……自己取一块白綾,苦苦切切做了一篇文。”
词语解释:刚切  拼音:gāng qiē
刚直恳切。《后汉书·侯霸传》:“ 歆 又证岁将饥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正始九年》:“ 爽 信 清河 之诉,云图不可用。 礼 上疏自辨,辞颇刚切。”
词语解释:该切  拼音:gāi qiē
完备而切要。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晚节始极旁搜,使事该切,措法操纵,虽思探溟海,而不堕魔境。”
词语解释:详切  拼音:xiáng qiē
(1).详尽而贴切。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序》:“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执事所以开导启迪於我者,可谓恳到详切矣。” 清 薛福成 《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盖 黄遵宪 体察既深,见闻较熟,故言之详切如此。”
(2).详细恳切。 唐 道宣 《唐京师玄琬传》:“又遗诫门人,在於道检,言极详切,读者垂泪。”
词语解释:透切  拼音:tòu qiē
犹言透彻深切。《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其间説话虽是愤激,却句句透切着今时病痛。”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司徒公历仕录》:“二公论甚透切,予深服之。”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九:“末了 志青 抱歉地说他想到了这一点意思,没有发挥得透切,很是惭愧。”
词语解释:闿切  拼音:kǎi qiē
恳切。闓,用同“ 剴 ”。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第四节:“此係本领事等遵守公法,敦结交谊上应尽之天职,为此闓切佈告。”
词语解释:贴切  拼音:tiē qiè
(1).妥贴;确切。 清 朱之瑜 《答安东守约书》之二十:“今来五事,犹未贴切,不佞於贤契之来,一事无忤,一字无疑,惟此大费推敲耳。”《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你看这起句‘湖如鶯脰夕阳低’,只消这一句,便将题目点出,以下就句句贴切,移不到别处宴会的题目上去了。” 郑逸梅 《南社丛谈·南社社友事略·宋教仁》:“ 徐血儿 有《宋渔父先生传略》,同社 庞树柏 以《桃源忆故人》词调作悼词,尤以贴切。”
(2).指贴心亲近。《官场现形记》第四七回:“到底新收的门生 万太尊 ,格外贴切些。”
词语解释:躁切  拼音:zào qiē
(1).胁迫;胁制。躁,通“ 操 ”。《诗·大雅·江汉》“ 江 汉 之滸,王命 召虎 。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 汉 郑玄 笺:“王於 江 汉 之水上命 召公 ,使以王法征伐,开辟四方,治我疆界於天下。非可以兵病害之也,非可以兵急躁切之也。”一本作“ 操切 ”。
(2). 迅速而强烈。《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气扬,其用躁切。” 王冰 注:“少虽后用,用则切急,随火躁也。”
词语解释:典切  拼音:diǎn qiē
典雅贴切。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做诗阿娘》:“﹝此嫗﹞久之亦能自为诗。《中秋无月》云:‘最怕中秋风雨来,人家佇月尚徘徊。七龄小姐痴憨甚,拜祝天门两扇开。’用 唐 人七岁女子赋诗事,尤典切。”
词语解释:阽切  拼音:yán qiē
危险急迫。《梁书·武帝纪上》:“ 樊 汉 阽切,羽书续至。”
词语解释:赡切  拼音:shàn qiē
丰富而贴切。 明 唐顺之 《书〈水西集〉》:“诗文虽赡切可喜,然要非君志之所存也。”
词语解释:雅切  拼音:yǎ qiē
高雅贴切。《花月痕》第二二回:“ 李夫人 道:‘好得很!我僭了,就起令罢。’便喝一杯酒,説道:‘繫马於 凤凰臺 柱,收 江 南,仍执丑虏。’大家齐声赞好。 刘太太 道:‘又流丽,又雅切,这是大人异日封侯之兆,该贺一大杯。’”
词语解释:餮切  拼音:tiè qiē
形容微动之声。《文选·潘岳〈射雉赋〉》:“忌上风之餮切,畏映日之儻朗。” 徐爰 注:“餮切,微动之声。”
词语解释:交切  拼音:jiāo qiè
紧急;紧迫。 唐 张九龄 《敕西州都督张待宾书》:“四镇咽喉,倘为贼所守,事乃交切。”《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年》:“臣固尝言之矣,戎事交切,须即区处。”
词语解释:饥切  拼音:jī qiē
谓食物十分缺乏,生活至为艰苦。 南朝 齐 王融 《谢敕赐米启》:“不能负粟百里,分地一廛,上亏温养,自取饥切。”
词语解释:饥冻交切  拼音:jī dòng jiāo qiè
飢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鱼肉道人》:“父母欲其死,置於室一隅,飢冻交切,然竟不死。”
共201,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