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九屑入声 [shuō yuè][yè,呜咽][详注1][xiè][详注2][详注3][详注4][duō duo][nà nè][biē biě][dié shé][jié][jié xié][xiè][pì piē][详注5][dié][duō][lié][jué guì][miè mò]丿[xiè][详注6][同谲][dié]


注1:泄 《广韵》《集韵》私列切《正韵》先结切,音薛。与渫同。除去也。详渫字注。
注2:缀 竹劣切,音掇。《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注》缀犹拘也。 又《礼·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注》缀,犹止也。 又《广韵》陟劣切《集韵》枺劣切,音辍。义同。
注3:凸 《通俗文》肉凸曰瘤。又《唐韵》《集韵》《韵会》徒结切,音迭。高也。
注4:茁 又《韵补》侧劣切,音拙。《苏轼诗》韭芽戴土拳如蕨,霜叶露芽寒更茁。
注5:覈 《集韵》奚结切,音页。邀也。又恨竭切,音纥。与麧同。麦糠中不破者。《前汉·陈平传》亦食糠覈耳。
注6:准 《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拙。《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注》服虔曰:准,颊权也。文颖曰:准,鼻也。
共15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切切切云冠切直切恐切盼切议切病切点
切莫切骨切近切肤切照切类切肺切片
切忌切人切瑳切实切变切结切屑切理厌心
切勿切玉刀切谏切响切似切至切根虫切理会心
切磋切磨切齿人切己切事切对切正切悫
切玉切心切记切劘切题切入切急切惟
切云切戒切中切言切望切害切循切忧
切齿切脚切偲切断切当切寻切怛切情
切须切要切责切爱切激切韵切峻切诊
切身切邻切问切劝切象切念切字切错

词语解释:切切  拼音:qiē qiē
相互敬重切磋勉励貌。《广雅·释训》:“切切,敬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导之以道而勿强也,宫中雍雍,外焉肃肃,兄弟憘憘,朋友切切。”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朋友之集,类味之游,莫切切进德,誾誾修业,攻过弼违,讲道精义。”
(1).急切,急迫。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夫辩国家之政事,论执政之得失,何不徐徐道理相喻,何至切切如此乎?” 宋 朱熹 《壬午应诏封事》:“切切然今日降一詔,明日行一事。”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且吾闻 金吾 亦人杰也,公切切焉欲其讲学,是何主意?”
(2).哀怨、忧伤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子胥 知王好之,每入与语,遂有勇壮之气,稍道其讎,而有切切之色。”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形惸惸而外施,心切切而内圮。” 唐 韦夏卿 《别张贾》诗:“切切别思缠,萧萧征骑烦。” 宋 梅尧臣 《思归赋》:“切切余怀,欲辞印綬。”《红楼梦》第二六回:“独立墻角边花荫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
(3).恳挚。《后汉书·窦武传》:“而詔书切切,犹以舅氏田宅为言。” 宋 梅尧臣 《送韩六玉汝宰钱塘》诗:“今逾二十年,志愿徒切切。” 明 李东阳 《泊故城》诗:“同袍乌臺彦,待我心切切。”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小年》:“主人切切挽留,不闻应答。”
(4).深切。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王荆公 退居 钟山 ,切切以 吕吉甫 为恨。”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三折:“我想兄弟一别,早已三年光景,时常切切在心,未敢有忘。” 明 袁宏道 《叙梅子马王程稿》:“ 梅子 读其诗,又切切然痛恨知名之晚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义居》:“自以身在季,不得专,切切为恨。”
(5).再三告诫之词。多用于下行公文结尾。 清 林则徐 《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切切!”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兹留数语,令尔细思,或有幡然之悟,执此求见,仍不失为中土花民也。切切。此諭。” 毛泽东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倘有不法之徒,胆敢阴谋捣乱,本府本处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切切。此布。”
(6).象声词。形容声音轻细。《诗·桧风·素冠》“我心藴结兮” 毛 传:“援琴而絃,切切而哀作。”《后汉书·窦武传》:“外閒切切,请出御 德阳前殿 。”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穿楼而过,闻人语切切。” 鲁迅 《彷徨·祝福》:“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7).象声词。形容声音凄切。 南朝 齐 谢朓 《宣城郡内登望》诗:“切切阴风暮,桑柘起寒烟。” 唐 皇甫冉 《魏十六还苏州》诗:“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前蜀 贯休 《夜夜曲》:“蟪蛄切切风骚骚,芙蓉喷香蟾蜍高。” 宋 罗烨 《姑苏钱氏归乡壁记于道》诗:“碧落翩翩飞雁过,青山切切子规啼。”《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切切夕风急,露滋庭草湿。良人去不回,焉知掩闺泣。”
词语解释:切莫  拼音:qiè mò
务必不要。 南唐 冯延巳 《应天长》词:“同心牢记取,切莫等閒相许。” 宋 梅尧臣 《闻欧阳永叔谪夷陵》诗:“ 黄牛 三峡 近,切莫听愁猨。” 鲁迅 《彷徨·孤独者》:“我正要告诉你呢:你这几天切莫到我寓里来看我了。”
词语解释:切忌  拼音:qiè jì
(1).深忌;十分忌恨。《旧唐书·忠义传上·夏侯端》:“但主上晓察,情多猜忍,切忌诸 李 ,强者先诛, 金才 既死,明公岂非其次?”
(2).务必避免。儆戒之辞。 宋 戴复古 《论诗十绝》之四:“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诗笔固不宜直率,尤切忌刻意为曲折。” 毛泽东 《〈中国工人〉发刊词》:“我希望这个报纸好好地办下去,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
词语解释:切勿  拼音:qiē wù
务必不要。《红楼梦》第十八回:“贵妃切勿以 政 夫妇残年为念。”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 龚友 ﹞临别,忽向余正色云:‘ 友 不好名,先生切勿以 友 诗告人。’”
词语解释:切磋  拼音:qiē cuō
亦作“ 切瑳 ”。
(1).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 三国 魏 阮侃 《答嵇康诗》之一:“良玉须切磋,璵璠就其形。” 清 汪懋麟 《唐官屯阻雨舟中寄怀》诗:“惜阴在分寸,攻石须切磋。”参见“ 切磋琢磨 ”。
(2).比喻道德学问方面相互研讨勉励。《荀子·天论》:“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 宋 王安石 《寄吴冲卿》诗:“切瑳非无朋,阻阔嗟何速。” 明 黄信 《明道篇》卷三:“故相与议论之间,切磋最为难。” 鲁迅 《书信集·致李桦》:“现在零星的个人,还在刻木刻的是有的,不过很难进步。那原因,一则无人切磋,二则大抵苦于不懂外国文,不能看参考书,只能暗中摸索。”参见“ 切磋琢磨 ”。
(3).喻痛恻。 汉 王褒 《九怀·株昭》:“悲哉于嗟兮,心内切磋。”
词语解释:切磋琢磨  拼音:qiē cuō zuó mó
亦作“ 切瑳琢磨 ”。
(1).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尔雅·释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 郭璞 注:“皆治器之名也。” 汉 王充 《论衡·量知》:“骨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切瑳琢磨,乃成寳器。”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上》:“切磋琢磨,屡治而益精。”
(2).比喻道德学问方面互相研讨勉励。语本《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北齐 刘昼 《新论·贵言》:“知交之於朋友,亦有切磋琢磨之义。”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士庶人无切磋琢磨之益,多销鑠浸润之谗。” 宋 王安石 《与孙莘老书》:“今世人相识,未见有切瑳琢磨如古之朋友者,盖能受善言者少。” 萧乾 《鱼饵·论坛·阵地》:“应该说曾起到了文艺界相互切磋琢磨的作用。”
词语解释:切磋琢磨  拼音:qiē cuō zuó mó
亦作“ 切瑳琢磨 ”。
(1).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尔雅·释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 郭璞 注:“皆治器之名也。” 汉 王充 《论衡·量知》:“骨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切瑳琢磨,乃成寳器。”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上》:“切磋琢磨,屡治而益精。”
(2).比喻道德学问方面互相研讨勉励。语本《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北齐 刘昼 《新论·贵言》:“知交之於朋友,亦有切磋琢磨之义。”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士庶人无切磋琢磨之益,多销鑠浸润之谗。” 宋 王安石 《与孙莘老书》:“今世人相识,未见有切瑳琢磨如古之朋友者,盖能受善言者少。” 萧乾 《鱼饵·论坛·阵地》:“应该说曾起到了文艺界相互切磋琢磨的作用。”
词语解释:切玉  拼音:qiē yù
(1).割玉。形容刀剑锋利。《列子·汤问》:“ 周穆王 大征 西戎 , 西戎 献錕鋙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练纲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 北魏 温子昇 《为安丰王延明让国子祭酒表》:“臣闻宝剑未砥,犹乏切玉之功;美箭闕羽,尚无衝石之势。” 宋 欧阳修 《日本刀歌》:“ 昆夷 道远不復通,世传切玉谁能穷。”
(2).切开的玉。形容洁白。 唐 杜甫 《峡隘》诗:“白鱼如切玉,朱橘不论钱。”
词语解释:切云  拼音:qiè yún
上摩青云。极言其高。《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鋏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汉 严忌 《哀时命》:“冠崔嵬而切云兮,剑淋离而从横。” 唐 李商隐 《昭肃皇帝挽歌辞》之一:“玉律朝惊露,金茎夜切云。”
词语解释:切齿  拼音:qiè chǐ
咬牙;齿相磨切。极端痛恨貌。《战国策·魏策一》:“是故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説人主。”《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论》:“自 魏其 、 武安 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 宋 司马光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局偶书》诗:“昔遭 絳 灌 深切齿,奔走十年为下吏。”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使罹毒者吞声,旁观者切齿。” 鲁迅 《伪自由书·文章与题目》:“前 清 末年, 满 人出死力以镇压革命,有‘宁赠友邦,不给家奴’的口号, 汉 人一知道,更恨得切齿。”
词语解释:切须  拼音:qiē xū
(1).急需。《隋书·刑法志》:“顷年已来,处处之役,唯资徒讁,逐急充配。若科制繁细,义同简丝,切须之处,终不可得。”
(2).务必。《西游记》第六回:“你随菩萨修行这几年,想必也有些神通,切须在意。”《西游记》第二八回:“徒弟呀,山路崎嶇,甚是难走,却又松林丛簇,树木森罗,切须仔细!”
词语解释:切身  拼音:qiè shēn
(1).迫身。谓身为外界所迫。语出《晏子春秋·杂上二四》:“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僕也。” 晋 傅玄 《安民》:“饥寒切身而不行非者寡矣。” 唐 韩愈 《上张仆射第二书》:“乐不可捨者,患不能切身也。”
(2).与己身密切相关。 宋 朱熹 《答程正思书》:“朝夕点检,是切身之急务。”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五章:“怎把自己切身的事抛了不想,却去跑起野马来了。”
(3).犹亲身。 明 高攀龙 《就正录自序》:“第举吾幼所诵读者,切身体味之,而见矣。” 马南邨 《燕山夜话·放下即实地》:“它大概是编书人根据一些流行的故事,结合了自己的切身经验写出的。”
(4).翻译佛经时,有梵音而无相当的汉字,即用二字聚作一体,谓之切身。
词语解释:切云冠  拼音:qiè yún guān
高冠名。 宋 苏轼 《复次溽字韵记龙井之游》诗:“便投切云冠,予幼好奇服。”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表独立,飞霞珮,切云冠。”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 南后 还把先生的切云冠和长剑拿了回来。”参见“ 切云 ”。
词语解释:切云  拼音:qiè yún
上摩青云。极言其高。《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鋏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汉 严忌 《哀时命》:“冠崔嵬而切云兮,剑淋离而从横。” 唐 李商隐 《昭肃皇帝挽歌辞》之一:“玉律朝惊露,金茎夜切云。”
词语解释:切骨  拼音:qiè gǔ
犹彻骨,刻骨。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黄钟十一月》:“酌醇酒而据切骨之寒,温兽炭而祛透心之冷。” 唐 白居易 《酬严十八郎中见示》诗:“夜酌满容花色煖,秋吟切骨玉声寒。”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巴延三》:“ 巴 感激 鄂 切骨,常以恩人呼之。”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为了拆 五奎桥 的事得罪了他,恨我们恨得切骨。”
词语解释:切人  拼音:qiē rén
恳切正直的人。《楚辞·九章·抽思》:“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胡文英 注:“切,切直也。切直者,不肯媚君,况肯媚小人乎!”
词语解释:切玉刀  拼音:qiē yù dāo
(1).宝刀名。即昆吾刀。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周书》曰:西域献火浣布, 昆吾氏 献切玉刀。火浣布污则烧之则洁,刀切玉如臈。” 宋 陆游 《忆山南》诗之二:“打球骏马千金买,切玉名刀万里来。”
(2).喻利器。 金 元好问 《赠嵩山侍者学诗》诗:“诗为禪客添花锦,禪为诗家切玉刀。”
词语解释:切磨  拼音:qiē mó
切磋相正。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每公私感愤,道义激扬,朋友切磨……凡所对遇异於常者,则欲赋诗。”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非徒援之於贫贱之中,乃与切磨议论共为不朽之计。”
摩擦;摩搓。 汉 王充 《论衡·定贤》:“今又但取刀、剑,恒铜鉤之属,切磨以嚮日,亦得火焉。”
词语解释:切心  拼音:qiē xīn
(1).犹言痛切。 明 何景明 《应诏陈言治安疏》:“必能陈説利弊,开道祸福,指斥时事,为切心之言,以悟陛下矣。”
(2).从心底里。 萧红 《生死场》一:“摇一摇头,受着辱一般的冷没下去,他吸烟管,切心地感到羊不是好兆相,羊会伤着自己的脸面。”
贴心;关心。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一章:“盖若姨有切心之事与我商量。” 叶圣陶 《倪焕之》十九:“他们今天都在那里听,听得很切心的样子。”
词语解释:切戒  拼音:qiē jiè
(1).务须避免。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但倘遇此辈,第一切戒愤怒。”
(2).严肃告戒。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李晟 切戒 浑瑊 ,必须有严密防备。”
词语解释:切脚  拼音:qiē jiǎo
(1).运用切音的原理,用反切上下字代替本字。 宋徽宗 《宫词》之二二九:“曲里字难相借问,随时切脚注花牋。”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切脚语》:“世人语音,有以切脚而称者,亦间见之於书史中,如以蓬为勃笼、槃为勃阑、鐸为突落、叵为不可、团为突欒、鉦为丁寧。”
(2).方言。确实的住处。 清 李玉 《清忠谱》第十三折:“[外出单介]来,来,来,你看,你看!五个人没头没脑,那里找寻?[小生]少不得有元来切脚。[外]有了切脚,什么难处?”
词语解释:切要  拼音:qiè yào
(1).要领;纲要。 三国 魏 嵇康 《明胆论》:“今子之论,乃引浑元以为喻,何辽辽而坦谩也。故直答以人事之切要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此事徧於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元 王磐 《〈农桑辑要〉序》:“删其繁重,摭其切要。”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少间,又一友请问功夫切要。”
(2).确切扼要。《晋书·刘颂传论》:“虽文惭华婉,而理归切要。”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李序》:“言词切要,宛畅笑咏。”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我是不研究理论的,所以应看什么书,不能切要的说。”
(3).紧要;紧要的事。《新唐书·张廷珪传》:“羊非军国切要,假令蕃滋,不可射利。”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卷五:“古人於临事切要处,未尝不自留一著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 于鳞 徒步相携曰:‘子何太泄天机?’予曰:‘更有切要处不言。’” 叶圣陶 《李太太的头发》:“这是非常公平的,而且也十分切要。”
词语解释:切邻  拼音:qiē lín
近邻。 宋 赵师秀 《徐孺子宅》诗:“今识高眠处,沧波是切邻。”《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切邻间不妨事,我去到那里看他,有什么话説。”
词语解释:切直  拼音:qiē zhí
切磋相正。《尔雅·释训》:“丁丁嚶嚶,相切直也。” 郭璞 注:“朋友切磋相正。” 汉 徐干 《中论·贵验》:“言朋友之义,务在切直以升於善道者也。” 南朝 梁 任昉 《策秀才文》之三:“日伏青蒲,罕能切直。”
恳切率直。《史记·田叔列传》:“切直廉平, 赵王 贤之。” 唐 陈子昂 《谏灵驾入京书》:“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 明 刘基 《〈犁眉公集〉序》:“其志忠,故其辞感激而切直。”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 崔駰 在 东汉 和帝 时为大将军 窦宪 的主簿,由于切直,为 宪 所疏远,使出为 乐浪郡 的 长岑 县令。”
词语解释:切近  拼音:qiè jìn
贴近;相近。《易·剥》:“‘剥牀以肤’,切近灾也。” 孔颖达 疏:“切近灾者,其灾已至,故云切近灾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物之所油然,其於人切近,可不省耶?” 宋 司马光 《乞令六曹删减条贯白札子》:“惟取纪纲大体切近事情,朝夕不可无者,方始存留。”《明史·叶盛传》:“ 宣府 为 大同 应援, 居庸 切近京师,守之尤不可非人。” 鲁迅 《呐喊·故乡》:“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词语解释:切瑳  拼音:qiē cuō
见“ 切磋 ”。
词语解释:切磋  拼音:qiē cuō
亦作“ 切瑳 ”。
(1).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 三国 魏 阮侃 《答嵇康诗》之一:“良玉须切磋,璵璠就其形。” 清 汪懋麟 《唐官屯阻雨舟中寄怀》诗:“惜阴在分寸,攻石须切磋。”参见“ 切磋琢磨 ”。
(2).比喻道德学问方面相互研讨勉励。《荀子·天论》:“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 宋 王安石 《寄吴冲卿》诗:“切瑳非无朋,阻阔嗟何速。” 明 黄信 《明道篇》卷三:“故相与议论之间,切磋最为难。” 鲁迅 《书信集·致李桦》:“现在零星的个人,还在刻木刻的是有的,不过很难进步。那原因,一则无人切磋,二则大抵苦于不懂外国文,不能看参考书,只能暗中摸索。”参见“ 切磋琢磨 ”。
(3).喻痛恻。 汉 王褒 《九怀·株昭》:“悲哉于嗟兮,心内切磋。”
词语解释:切谏  拼音:qiē jiàn
直言极谏。《史记·汲郑列传》:“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諫,不得久留内,迁为 东海 太守。”《后汉书·何敞传》:“ 敞 数切諫,言诸 竇 罪过, 宪 等深怨之。”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 狄仁杰 ﹞箴规切諫有古人之风,剪伐淫词有烈士之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切谏》:“夫以王之切諫不已,而上终纳之,可谓君明臣良者矣。”
词语解释:切齿人  拼音:qiè chǐ rén
指仇人。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逸文》:“ 邵尧夫 居 洛 四十年,安平乐道,自云未尝皱眉,故诗云:‘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明 范受益 《寻亲记·告借》:“平生莫作亏心事,世人应无切齿人。”
词语解释:切记  拼音:qiè jì
(1).谓务必牢记。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陇州鹦歌》:“你到京师,切记为我传语通判宅眷。” 元 元怀 《拊掌录》:“孩儿辈切记之,是年且莫教我喫冷汤水。” 瞿秋白 《最低问题》:“只有真正的民主主义能保证 中国 民族不成亡国奴。切记切记!”
(2).谓清楚地记得。《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这是 鶯脰湖 唱和的诗……我还切记得 赵雪斋 先生是分的‘八齐’。”
词语解释:切中  拼音:qiè zhòng
(1).切要中肯。《文选·干宝〈晋纪·论晋武帝革命〉》 李善 题注引 南朝 宋 何法盛 曰:“﹝ 干寳 ﹞撰《晋纪》,起 宣帝 迄 愍 五十三年,评论切中,咸称善之。” 宋 李之仪 《跋文安国篆》:“余与之游三十年,善论难,剧谈切中,尤得于樽俎间为多。”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中》:“南渡时 天彝 少章 者,吾郡人,尝评《唐百家诗》,多切中语,而诗流罕见称述。”
(2).犹言击中,准确说中。 宋 欧阳修 《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谢公墓志铭》:“及其临事敢言,何其壮也!虽或听或否,或论高而不能行,或后果如其言,皆传经据古,切中时病。” 明 李贽 《寄答留都书》:“然其中字字句句皆切中我之病。” 郭沫若 《初出夔门》一:“我觉得他( 庾信 )那‘宰衡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的几句,真真是切中目前的时弊,每天都要讴它几遍。”
词语解释:切偲  拼音:qiē cāi
见“ 切切偲偲 ”。
词语解释:切切偲偲  拼音:qiē qiē cāi cāi
亦作“ 切切节节 ”。 相互敬重切磋勉励貌。《论语·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切切偲偲,相切责之皃。” 邢昺 疏:“朋友以道义切磋琢磨,故施於朋友也。”《诗·小雅·常棣》“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毛 传“朋友以义,切切然” 唐 陆德明 释文:“切切然,定本作切切偲偲然。” 唐 孔颖达 疏:“朋友之交则以义,其聚集切切节节然,相劝竞以道德,相勉励以立身,使其日有所得,故兄弟不如友生也。切切节节者,切磋勉励之貌。” 元 秦简夫 《剪发待宾》第二折:“ 孔子 云与朋友切切偲偲,有朋自远方至,如此怕不我重管待!”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花前遇侠》:“听他刎颈交切切偲偲,惹的俺断肠人急急孜孜。”亦省作“ 切偲 ”。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指代匠而切偲,比治素而引喻。” 宋 吕南公 《与傅公济书》:“聊申憃言,以备切偲,听之怒之,唯命而已。”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交际》:“按古今之论友道者,皆主切偲。”
词语解释:切责  拼音:qiè zé
互相切磋责勉。《论语·子路》“切切偲偲” 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切切偲偲,相切责之貌。”
(1).严词斥责。《汉书·沟洫志》:“御史大夫 尹忠 对方略疏阔,上切责之。”《后汉书·李云传》:“詔切责 蕃 秉 ,免归田里。”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宦者》:“ 继恩 收 蜀 有功,宰相欲以为宣徽使。天子以为宦官不可令预政事,切责丞相,而置宣政使以命 继恩 。”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殴驸马》:“上大怒,下旨切责,夺其父职为民。”
(2).急切求索。 唐 元结 《舂陵行》:“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词语解释:切问  拼音:qiē wèn
(1).谓恳切求教。《论语·子张》:“博学而篤志,切问而近思。” 邢昺 疏:“切问者,亲切问於已所学未悟之事,不汎滥问之也。”《三国志·吴志·孙登传》:“夫中庶子官最亲密,切问近对,宜用雋德。” 秦牧 《艺海拾贝·知识之网》:“深入生活,博学切问。”
(2).急切问难。 汉 徐干 《中论·核辩》:“利口者,心足以见小数,言足以尽巧辞,给足以应切问,难足以断俗疑。”《新唐书·叛臣传上·陈少游》:“有媢者欲对广众切问以屈 少游 。及升坐,音吐清辩,据引淹该,问穷而对有餘。”
词语解释:切恐
深怕
词语解释:切肤  拼音:qiè fū
犹言切身,和自己有密切关系的。 元 虞集 《淮阳献武王庙堂之碑》:“邃深蔽亏,羣谗切肤。” 沙汀 《范老老师》:“因为他们也同样苦恼着这个切肤的问题。”
词语解释:切实  拼音:qiè shí
切合实际;实实在在。《朱子语类》卷七四:“礼卑是须就切实处行。”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句尊壮而事切实,不减 少陵 。”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大抵圣言切实有用,不是空头,若如説者,则安用圣言为耶!”《红楼梦》第九七回:“ 贾政 叫人扶他回去了,自己回到 王夫人 房中,又切实的叫 王夫人 管教儿子。”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虽然不过是蚊子的一叮,总是本身上的事来得切实。”
词语解释:切响  拼音:qiè xiǎng
重浊的字音。古人写诗讲究字音的轻重、清浊搭配得当,以求音节和谐。《宋书·谢灵运传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李虚己 初与 曾致尧 倡酬。 致尧 谓曰:‘子之诗虽工,而音韵犹哑。’ 虚己 初未悟,既而得 沉休文 所谓前有浮声,后须切响,遂精於格律。”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美盛德之形容,故曰《颂》。其词浑浑尔,穆穆尔,不同《雅》音之切响也。”
词语解释:切己  拼音:qiē jǐ
(1).犹切身。谓身受窘迫。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亦有飢寒切己,藜藿不给……释耒则农事废,执卷则供养亏者,虽闕学业,可恕者也。”
(2).犹切身。密切联系自身;和自己有密切关系。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 文公 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若先切己自修,自然不暇及此。” 明 李贽 《答周若庄书》:“今之谈者,切己自反,果能常寂而常定乎?”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理》:“反观内照,近於切己体察。”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也是凡事切己,则格外关心的一例罢。”
(3).犹切身。贴心。《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你千乡万里,出外为客,若没有切己的亲戚,那个知疼着热?” 张天翼 《儿女们》二:“‘ 小银儿 回来了没有?’ 廉大爷 小声儿问,很切己的样子。”
词语解释:切劘  拼音:qiē mó
切磨;切磋相正。 宋 王安石 《与王深父书》之一:“自与足下别,日思规箴切劘之补,甚於飢渴。”《明史·王叔英传》:“ 叔英 与 孝孺 友善,以道义相切劘。”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上》:“诗道杂而多端,而友朋切劘之义,因之而衰矣。” 孙中山 《致国民党员书》:“但以主义相切劘,则举凡营私垄断之言,悉无自而入。”
磨擦。 汉 扬雄 《太玄·掜》“劘之於事” 晋 范望 注:“劘谓切劘。” 唐 刘禹锡 《砥石赋》:“沃之草腴,杂以乌膏。切劘下上,真质焯见。”
词语解释:切言  拼音:qiē yán
犹直言。《汉书·成帝纪》:“冀闻切言嘉谋,匡朕之不逮。” 汉 刘向 《说苑·贵德》:“忠良切言,皆鬱於胸。”《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八年》:“时大臣有不欲者,於詔语中设六事以禁切言者。” 清 冯定远 《钝吟杂录》:“诗之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轻重无準,唯在达其志耳。”
词语解释:切断  拼音:qiē duàn
(1).割开;截断。 南唐 宋齐丘 《陪华林园试小妓羯鼓》诗:“切断牙牀鏤紫金,最宜平稳玉槽深。” 吴组缃 《山洪》三三:“现时 三里店 和 城郊岭 地带正展开了主力歼灭战,敌军后路被切断。”
(2).打断。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七:“‘走吧,走吧,’ 张班长 切断他的话:‘别噜嗦了。’”
词语解释:切爱
深深的爱
词语解释:切劝
诚恳地相劝
词语解释:切盼  拼音:qiè pàn
殷切期望。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三:“她不但切盼 慧修 完全看他的诗,并且切盼 慧修 看透她作诗的心。” 冯骥才 《爱之上》:“他是独生子,父母一直切盼有个女儿,却盼不来。”
词语解释:切照  拼音:qiē zhào
切实查照。旧时公文用语。 明 于谦 《安民疏》:“太子太保兼户部尚书 金濂 题:切照京畿天下之本,稼穡衣食之原。”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辽左弃地》:“为遵祖制旧疆,以保生民,以固危边事:切照 太祖高皇帝 ,扫逐胡 元 ,开基未广……现有军人屯种居住,成家乐业,原係开垦内地,并非窜入夷巢。”
词语解释:切变  拼音:qiē biàn
两个距离很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行力作用于同一物体上所引起的形变
词语解释:切似  拼音:qiē sì
毕肖。 南朝 陈 姚最 《续画品·谢赫》:“点刷研精,意在切似。”
词语解释:切事  拼音:qiē shì
(1).切合情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盖写物以附意,颺言以切事者也。”
(2).迫切的事。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谢官表为微之作》:“臣欲候坐对时便陈当今切事,下救时弊,上酬君恩。” 唐 赵璘 《因话录·宫部》:“ 汾阳 迎笑曰:‘有切事,须藉侍御为之。’”
词语解释:切题  拼音:qiè tí
切合题旨。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 叶石林 云:‘ 杜工部 诗对偶至严,而《送杨六判官》云:“ 子云 清自守,今日起为官。”独不相对切,意今日字当是令尹字,传写之讹耳。’余谓不然……且送 杨 姓人,故用 子云 为切题。”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古人乐府词有切题者,有不切题者,其故不可解。”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即如现在,何尝不想写得切题一些呢。”
词语解释:切望  拼音:qiè wàng
殷切期望。《红楼梦》第十八回:“且使 贾妃 见之,知爱弟所为,亦不负其平日切望之意。” 范文澜 《修订本〈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说明》:“切望出版后,得到全国史学工作者的严格批评,帮助我作更多的改正。”
词语解释:切当  拼音:qiē dāng
贴切恰当。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品物互徵古事》:“ 房璘 至人家,凡閲四筵,摘其品物,互徵古事,一一切当。”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五:“为文叙事要在切当,不必引证以求奇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正寝》:“碑版文不可一字无出处,而引用古语,亦须切当,不得仍譌承谬。” 叶圣陶 《黄山三天》:“ 莲花峰 这个名称不知道是谁给取的,居然形容得那么切当。”
词语解释:切激  拼音:qiè jī
激烈。《楚辞·天问》:“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后汉书·虞诩传》:“ 程 復上书,陈 詡 有大功,语甚切激。”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又有佹诗,实亦赋,言天下不治之意,即以遗 春申君 者,则词甚切激,殊不下於 屈原 。”
词语解释:切象  拼音:qiē xiàng
谓取象以作比喻。切,割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故金锡以喻明德,珪璋以譬秀民,螟蛉以类教诲,蜩螗以写号呼,澣衣以拟心忧,席卷以方志固:凡斯切象,皆比义也。”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词少意多,不祇比类切象,抑又深斥劣行。”
词语解释:切议  拼音:qiē yì
恳切的议论。 汉 王充 《论衡·超奇》:“观 谷永 之陈説, 唐林 之直言, 刘向 之切议,以知为本,笔墨之文,将而送之,岂徒雕文饰辞,苟为华叶之言哉?”
词语解释:切类  拼音:qiē lèi
以类似事物为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词语解释:切结  拼音:qiē jié
表示切实负责的保证书。 清 林则徐 《复奏责令夷人出结甫经遵依片》:“即经諭令夷人,务即出具嗣后永不夹带鸦片切结呈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 符弥轩 ﹞又当众写了孝养无亏的切结。”
词语解释:切至  拼音:qiē zhì
(1).犹切当。《汉书·刘辅传》:“窃见諫大夫 刘辅 ,前以县令求见,擢为諫大夫,此其言必有卓诡切至,当圣心者,故得拔至於此。”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引 朱熹 小简:“谚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此言虽浅,然实切至之论,千万勉之。”
(2).切直尽理。《后汉书·杨震传》:“ 震 前后所上,转有切至,帝既不平之,而 樊丰 等皆侧目愤怨。”《北齐书·文帝纪》:“有论事上书苦言切至者,皆优容之。”《新唐书·崔日用传》:“ 神龙 中, 郑普思 纳女后宫, 日用 劾奏, 中宗 初不省,廷争切至, 普思 由是得罪。”
(3).恳切周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祈幽灵以取鉴,指九天以为正,感激以立诚,切至以敷辞,此其所同也。” 宋 苏舜钦 《答范资政书》:“训爱切至,情义并隆。” 明 李贽 《寒灯小话》:“怜人爱人之状,好不切至。” 清 刘大櫆 《少宰尹公行状》:“其平时为人谋,或与人言,无不周详切至。”
词语解释:切对  拼音:qiē duì
(1).恰切应对。 汉 徐干 《中论·务本》:“夫详於小事而察於近物者,谓耳听乎丝竹歌謡之和,目视乎琱琢采色之章,口给乎辩慧切对之辞……体騖乎俯仰折旋之容。”
(2).指诗律上的平仄声调严格相对。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至如 曹 刘 诗多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驾终存。”
词语解释:切入  拼音:qiē rù
谓篮球比赛中攻方队员乘隙插入对方篮下。《体育报》1984.3.28:“只见四号 李树莹 持球切入,对方防守犯规, 李树莹 获得罚球机会。”
词语解释:切害  拼音:qiē hài
特别严重;极其厉害。 宋 司马光 《西京应天禅院及会圣宫奉安仁宗英皇帝御容了毕德音》:“应 西京 管内限德音到日,见禁罪人,除故杀、刼杀、鬪杀、谋杀、十恶及伪造符印、放火、官典犯贜不赦外,杂犯死罪降从流内,情理切害,奏取指挥。”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十:“大抵讥誚之语,先发者未必切害,而报復者往往奇险深酷。”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二折:“这厮好情理切害,不报了寃讎和姓改。”
词语解释:切寻  拼音:qiē xún
靠近。 南朝 梁 沉约 《修竹弹甘蕉文》:“切寻 姑苏臺 前甘蕉一丛,宿渐云露,荏苒岁月,擢本盈寻,垂荫含丈。”
词语解释:切韵  拼音:qiē yùn
(1).犹反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切韵者,上字为切,下字为韵。”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引《高氏小史》:“ 周顒 字 彦伦 ,始置四声切韵行於时。”
(2).为韵书名。依反切发声以分音,收声以分韵,故曰切韵。 隋 陆法言 等撰,对后世影响很大。现存残本,为研究中古汉语语音重要资料。
词语解释:切念  拼音:qiē niàn
渴想,急切想念。 叶圣陶 《夜》:“一种热望(自己切念的人在门外叩门,急忙迎出去时怀着的那种热望)一忽儿完全占领了她。”
词语解释:切病  拼音:qiē bìng
切中弊病。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此议施之于开矿之朝,谓之切病;施之于禁银出海之朝,谓之不切病。”
词语解释:切肺  拼音:qiē fèi
祭祀所用的肺。《仪礼·有司彻》:“侑俎:羊左肩左肫、正脊一、胁一、肠一、胃一、切肺一,载于一俎。” 郑玄 注:“切肺,亦祭肺,互言之尔。”
词语解释:切屑  拼音:qiē xiè
金属切削加工时产生的铁屑、碎屑、屑片与锯齿状铁皮以及因切削所产生的热量将铁屑熔结或联合成的不定形金属物
词语解释:切根虫  拼音:qiē gēn chóng
方言。即地蚕,也称地老虎。
词语解释:切正  拼音:qiē zhèng
切磋相正。《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嚶嚶” 汉 郑玄 笺:“言昔日未居位在农之时,与友生於山巖伐木,为勤苦之事,犹以道德相切正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至 鄴 已来,唯见 崔子约 崔瞻 叔姪, 李祖仁 李蔚 兄弟,颇事言词,少为切正。”
恰切平正。《后汉书·周举传》:“ 举 后举茂才,为 平丘 令。上书言当世得失,辞甚切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 刘隗 切正,而刻文阔略。”
词语解释:切急  拼音:qiē jí
急切;紧急。《魏书·皮豹子传》:“今事已切急,若不驰闻,损失城镇,恐招深责。”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虽其所服用切急不可闕者,客称其物可爱, 城 輒喜举而授之。”《宋史·刘安世传》:“时仓卒军兴,餽餉切急。”
词语解释:切循  拼音:qiē xún
抚摩。《淮南子·俶真训》:“有有者,言万物掺落,根茎枝叶,青葱苓蘢,萑蔰炫煌,蠉飞蝡动,蚑行噲息,可切循把握而有数量。” 高诱 注:“切,摩也。循,顺也。”
词语解释:切怛  拼音:qiē dá
深切悲伤。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父繫三年,中心切怛,食不甘味,尝苦饥渴,昼夜感思,忧父不活。”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逢天之戚,不获延祚,痛心絶望,切怛永慕。”
词语解释:切峻  拼音:qiē jùn
严厉;严峻。 晋 李密 《陈情事表》:“詔书切峻,责臣逋慢。”《北齐书·刘贵传》:“修营城郭,督责切峻,非理杀害,视下如草芥。”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时 穆氏 家法切峻, 寧 命诸子直饌,愁不如意则杖之。”
词语解释:切字  拼音:qiē zì
即反切。用两个字拼切出另一字的读音。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声韵》:“ 周顒 好为体语,因此切字皆有纽,纽有平上去入之异。”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经籍艺文·切字》:“又曰切字本出於西域。 汉 人训字,止曰读如某字,未用反切。然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如‘不可’为‘叵’、‘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似西国二合音,盖切字之原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封氏闻见録》曰切字始於 周顒 ……余按: 汉 末 涿郡 高诱 解《淮南子》《吕氏春秋》,有‘急气、缓气、闭口、笼口’之法。盖反切之学,实始于此。”
词语解释:切点  拼音:qiē diǎn
曲线转变为直反线的点或改变其曲率的点
词语解释:切片  拼音:qiē piàn
用特制刀具把生物体的组织或矿物切成的薄片。切片用来在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 朱光潜 《我是怎样学起美学来的》:“﹝我﹞解剖过鲨鱼,制过染色切片。” 黄宗英 《美丽的眼睛》:“夜班医生正在观察病理切片。”
词语解释:切理厌心  拼音:qiē lǐ yàn xīn
亦作“ 切理饜心 ”。 切合事理而令人心满意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叙》:“小官等猥以菲才,夙叨恩眷,凡是宾客燕见,罔不随侍左右,旁聆寳训,道通天地之外,思入风云之中,批郤导窾,切理饜心。”
词语解释:切理会心  拼音:qiē lǐ huì xīn
犹切理厌心。 宋 叶适 《太学博士王君墓志铭》:“ 江 淮 士人零落,既闻君讲説,切理会心,坐席皆满。”
词语解释:切悫  拼音:qiē què
恳切;诚挚。《后汉书·承宫传》:“数纳忠言,陈政,论议切慤。”《后汉书·冯衍传上》:“ 衍 闻明君不恶切慤之言,以测幽冥之论。”
词语解释:切惟  拼音:qiē wéi
犹窃惟。谓私下考虑。表示个人想法的谦词。《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二年》:“ 虎子 上表,以为:‘国家欲取 江东 ,先须积穀 彭城 。切惟在镇之兵,不灭数万,资粮之绢,人十二匹;用度无準,未及代下,不免飢寒,公私损费。’”按,《魏书》作“窃”。
词语解释:切忧  拼音:qiē yōu
近忧。 汉 班彪 《北征赋》:“舍 高 亥 之切忧兮,事 蛮 狄 之辽患。”
词语解释:切情  拼音:qiē qíng
切合内心感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悵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词语解释:切诊  拼音:qiè zhěn
四诊之一。包括脉诊和按诊,是医者运用手和指端的感觉,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的检查方法。检查内容,如脉象的变化,胸腹的痞块,皮肤的肿胀,手足的温凉,疼痛的部位等。把所得材料与其它三诊互相参照,从而作出诊断。特别是切脉,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
词语解释:切错  拼音:qiē cuò
谓加工器物。《文选·马融〈长笛赋〉》:“或鑠金礱石,华睆切错。” 张铣 注:“华睆切错,皆理器之名也。”
共15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