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震去声 [音吝。薄石也。《论语》磨而不磷。][详注1][追逐][详注2][同俊。][详注3][合絲爲繩。][zhèn]迿[邻去声。视不明貌。][详注4]


注1:亲 七刃切。《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
注2:引 《广韵》《正韵》羊晋切《集韵》《韵会》羊进切,蚓去声。《集韵》牵牛綍也。《礼·檀弓》吊於葬者,必执引。《疏》引,柩车索也。
注3:瑱 《广韵》《集韵》《韵会》陟刃切《正韵》之刃切,音镇。充耳玉也。《释名》瑱,镇也。悬珠当耳旁,不使妄听,自镇重也。 又玉名。《周礼·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释文》瑱,宜作镇音。《楚辞·九歌》瑶席兮玉瑱。《注》瑱,音镇。 又人名。《正韵》唐将来瑱。
注4:谆 肫去声。告之丁宁也。《左传·襄三十一年》赵孟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
共9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白刃露刃推刃铁刃臁刃顺刃袖刃略刃
游刃兵刃相刃锥刃自刃赴火蹈刃弦刃封刃
余刃两刃梃刃冰刃兵无血刃冒刃植刃漏刃
锋刃芒刃飞刃郢刃兵未血刃创刃伏刃攒刃
利刃甲刃接刃销刃兵不污刃行刃齐刃戈刃
霜刃铓刃琼刃凶刃兵不接刃郁刃钩刃淬刃
迎刃刀刃交刃顿刃兵不血刃倳刃扬刃枝刃
雪刃发刃五刃饮刃军不血刃陷刃柔刃手无寸刃
寸刃智刃金刃亭刃角刃事刃枕戈剚刃曲刃
血刃蹈刃束刃卷刃合刃心上刃戢刃尺刃

词语解释:白刃  拼音:bái rèn
(1).锋利的刀。《礼记·中庸》:“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史记·日者列传》:“以官为威,以法为机,求利逆暴:譬无异於操白刃劫人者也。” 唐 刘长卿 《送裴郎中贬吉州》诗:“乱军交白刃,一骑出黄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民清军交战情况》:“此战,匪我白刃相加。”
(2).借指带刀的人。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代宗 时,百寮立班良久,閤门不开, 鱼朝恩 忽拥白刃十餘人而出。”
(3).借指战争。 唐 罗隐 《即事中元甲子》诗:“田园已没红尘内,弟姪相逢白刃间。”
词语解释:游刃  拼音:yóu rèn
(1).运刀自如。语本《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南朝 梁 沉约 《牷雅》诗:“庖丁游刃, 葛卢 验声。” 金 王若虚 《真定县令国公德政碑》:“而 羿 之注矢,左右俯仰皆可以命中,而庖丁之游刃,批隙导窾无非理间之自然,何独至於为政者而疑之哉!” 明 徐渭 《自浦城进延平》诗:“以知庖丁者,游刃有餘歷。”
(2).比喻做事从容自如,轻松利落。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晋 兴寧 中,沙门 竺法义 ,山居好学,住在 始寧 保山 ,游刃众典,尤善《法华》。” 明 王世贞 《二酉山房记》:“间以餘力游刃,发之乎诗若文,又以纸贵乎通邑大都,不脛而驰乎四裔之内。”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 阮亭 謁选得 扬州 推官,游刃行之,与诸士游讌无虚日。”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 司马迁 在写过一个人物之后,有‘ 太史公 曰’一小段文字,谈他对这一人物的印象和评价,也是在若即若离之间,游刃于褒贬爱憎之外。”参见“ 游刃有餘 ”。
典出《庄子·养生主》, 庖丁 为 文惠君 解牛,技艺精熟,受到称赞, 庖丁 云:“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彼节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后以“游刃”谓观察事物透彻,技艺精熟,运用自如。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竺法义》:“ 深 见其幼而颖悟,劝令出家,於是栖志法门,从 深 受学,游刃众典,尤善《法华》。” 唐 骆宾王 《秋日山行简梁大官》诗:“得性虚游刃,忘言已弃筌。” 唐 杨炯 《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四林游刃,八水忘筌,能祛有漏之因,早得无生之法。” 明 李贽 《与友朋书》:“ 周 善藏,非万全不发,故人但见其巧於善刀,而不见其能於游刃。”
词语解释:游刃有余  拼音:yóu rèn yǒu yú
语出《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彼节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后用以喻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总叙》:“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餘。”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汉武帝二八》:“因是而慕神仙,营宫室,侈行游,若将见为游刃有餘之资,可以惟吾意而无伤,而淫侈妖巫之气,暗引之而流。” 曹禺 等《胆剑篇》第二幕:“在她明媚的眼睛里,闪出聪慧和威严,她已经完全掌握了 吴 宫的规制,应对进退,游刃有馀了。”
典出《庄子·养生主》。后以“游刃有餘”谓观察事物透彻,技艺精熟,运用自如。 明 袁宏道 《与管宁初书》:“才令虽当繁剧,而才足以副之,用刀不折,游刃有餘,力量气魄,件件过人。” 清 长白浩歌子 《萤窗异草·青眉》:“儂视君之业,虽未能游刃有餘,而尚可以进乎技。” 梁启超 《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第五节:“ 欧洲 国民力之发达,亦不过百餘年间事耳,然挟之以挥斥八极,亭毒全球,游刃有餘,贯革七札,虽然,彼其力所能及之国,必其国无国民力者也。”参见“ 游刃 ”。
词语解释:余刃  拼音:yú rèn
(1).《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后因以“餘刃”喻指处事裕如的能力。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 唱黎 韩宣英 ,好实蹈中之士也。前为司封郎,以餘刃剸剧於计曹。” 宋 王禹偁 《送荣礼丞赴宋都序》:“盖 孟诸 ,域中之大藪,征赋寔繁; 汴 流,天下之通津,漕运斯在:不有餘刃,孰能釐之。”
(2).喻指利刃。 宋 苏轼 《再送》诗之二:“餘刃西屠横海鯤,应余诗讖是游魂。”
词语解释:锋刃  拼音:fēng rèn
(1).刀剑等的尖端和刃口。借指兵器。《书·费誓》:“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礪乃锋刃。” 三国 魏 曹丕 《禁复私仇诏》:“民之存者,非流亡之孤,则锋刃之餘,当相亲爱。” 明 刘基 《郁离子·螇螰》:“夫人飢则死,冻则死,不必皆以锋刃而后谓之杀之也。” 鲁迅 《华盖集·杂感》:“死于敌手的锋刃不足悲苦;死于不知何来的暗器,却是悲苦。”
(2).比喻物体的边角锐利部分。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金龙砚》:“须得美石有锋刃而不劌,如 端溪 石者,发其光彩,则尽善矣。”
(3).喻目光凶狠。 明 袁宏道 《致徐汉明书》:“其人一瞻一视,皆具锋刃,以狠毒之心,而行慈悲之事。”
词语解释:利刃  拼音:lì rèn
锋利的刀剑。《后汉书·党锢传·范滂》:“ 范滂 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晋 张协 《七命》:“田游驰荡,利刃骏足。” 鲁迅 《野草·复仇》:“他们俩对立着,在广漠的旷野之上,裸着全身,捏着利刃。”
词语解释:霜刃  拼音:shuāng rèn
明亮锐利的锋刃。亦指明亮锋利的刀剑。《文选·左思〈吴都赋〉》:“刚鏇润,霜刃染。” 刘良 注:“霜刃,言其杀利也。” 吕向 注:“霜刃,兵器之刃,白如霜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看 河桥 飞虎将军 ……手横着霜刃,高叫道要 鶯鶯 做压寨夫人。” 李瑛 《七月花环·剑》诗:“看,霜刃上,仍飞腾着熊熊烈火--红旗,正掠过万水千山。”
词语解释:迎刃  拼音:yíng rèn
迎向刀锋。喻不可阻挡之势。 唐 李华 《河南府参军厅壁记》:“如川决防,如竹迎刃。” 明 瞿式耜 《马进忠大捷疏》:“今冬先克 武冈 ,使我恢 永 取 宝 之兵,皆有迎刃破竹之势。”
词语解释:雪刃  拼音:xuě rèn
明亮锋利的刀剑。 唐 侯圭 《割鸿沟赋》:“霜戈雪刃,拥云阵以东归;火帜虹旗,扶日轮而西去。” 宋 刘潜 《六州歌头·项羽庙》词:“挥雪刃,掩泉扃。”《水浒传》第二五回:“心窝里如雪刃相侵,满腹中似钢刀乱扰。”
词语解释:寸刃  拼音:cùn rèn
(1).小刀。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寸刃不能刊长洲之林。” 宋 苏轼 《送刘道原归觐南康》诗:“ 孔融 不肯下 曹操 , 汲黯 本自轻 张汤 ;虽无尺箠与寸刃,口吻排击含风霜。”
(2).泛指极小的武器。《晋书·慕容宝载记》:“ 寳 恐为 魏 军所及,命去袍仗戎器,寸刃无返。”
词语解释:血刃  拼音:xuè rèn
(1).血沾刀口。谓杀戮。《荀子·议兵》:“兵不血刃,远邇来服。”《汉书·吴王刘濞传》:“发使赦七国,復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颜师古 注:“血刃,谓杀伤人而刃著血也。”《水浒传》第一一九回:“三军投降者,俱免血刃;抗拒者,全家斩首。”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实录》:“当此之时,若得数百人於 正阳 、 宣武 、 天安 诸门间,奋臂狂呼,则不血刃而 北京 可得也。”
(2).引申指战争。 唐 罗邺 《长城》诗:“谩役生民防极塞,不知血刃起中原。”
词语解释:露刃
刀剑出鞘
词语解释:兵刃  拼音:bīng rèn
兵器。《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荀子·君道》:“兵刃不待陵而劲。” 王先谦 集解:“陵谓厉兵刃也。”《周书·赵僭王招传》:“又藏兵刃於帷席之间,后院亦伏壮士。” 王统照 《刀柄》:“外面是雪花飞扬的世界,屋中却造着刺砍的兵刃。”
词语解释:两刃  拼音:liǎng rèn
两条刀锋。《旧唐书·阚稜传》:“ 闞稜 、 齐州 临济 人。善用大刀,长一丈,施两刃,名为拍刃。”
词语解释:芒刃  拼音:máng rèn
(1).指刀剑锐利处。俗称刀尖、刀口。 汉 贾谊 《治安策》:“屠牛 坦 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 唐 刘禹锡 《山阳城赋》:“有利器而倒持兮,曾何芒刃之足舒!”
(2).比喻人的才气、锐气。 唐 刘禹锡 《衡州刺史吕君集纪》:“两科连中,芒刃愈出。”
(3).犹斧钺。借指诛杀。 清 钱谦益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令 涇 下车未几,閭里銖两之奸皆通知之,不事芒刃,渐摩教化。”
词语解释:甲刃  拼音:jiǎ rèn
铠甲和刀刃。喻指竹叶及枝干。 唐 杜牧 《晚晴赋》:“竹林外裹兮,十万丈夫,甲刃摐摐,密阵而环侍。” 宋 苏轼 《竹》诗:“今日南风来,吹断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词语解释:铓刃  拼音:máng rèn
(1).锋尖;刃口。 唐 韩愈 《苦寒》诗:“凶飈搅宇宙,鋩刃甚割砭。”
(2).比喻突出的才华。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两科连中,鋩刃愈出。”一本作“ 芒刃 ”。 唐 元稹 《授王播中书侍郎平章事兼盐铁使制》:“重委操剸,鋩刃益精。”
词语解释:刀刃  拼音:dāo rèn
(1).刀用来切削的一边。《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 柯岩 《船长》:“好钢用在刀刃上,公司把首航 美国 的任务交给 贝汉廷 ,把他调到‘柳林海号’。”
(2).刀类兵器的泛称。《周礼·秋官·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 汉 郑玄 注:“杀以刀刃,若今弃市也。”《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桓温》:“命家中悉藏刀刃,不以自近。”《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酷妬忌,见无宠之妾,便交杯接坐。纔觉有娠者,即手加刀刃。”
(3).喻关键处。 老舍 《正红旗下》二:“这些非应酬不可的应酬,提高了母亲在亲友眼中的地位。大家都夸她会把钱花在刀刃儿上。”《人民日报》1981.2.25:“外汇来之不易,一定要用在刀刃上。”
词语解释:发刃  拼音:fā rèn
刀斧等开口或磨快。《新唐书·李愬传》:“敕士少休,益治鞍鎧,发刃彀弓。”
词语解释:智刃  拼音:zhì rèn
智慧之刃。比喻敏锐的智力。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智刃所游,日新月故。” 唐 独孤及 《送贺员外巡幸毕归朝序》:“电发神机,霜淬智刃。”
词语解释:蹈刃  拼音:dǎo rèn
(1).踏刀锋。喻不顾危险。《三国志·吴志·黄盖传》:“ 坚 薨, 盖 随 策 及 权 ,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清 冯桂芬 《叶节妇家传》:“顾忠义激发,蹈刃如飴,须臾间事耳。”
(2).杂技的一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
词语解释:推刃  拼音:tuī rèn
《公羊传·定公四年》:“父不受诛,子復讎,可也。父受诛,子復讎,推刃之道也。” 何休 注:“一往一来曰推刃。”谓父罪当诛而子复仇,仇家之子亦必报复,则形成一往一来的循环报复。后用“推刃”泛称用刀剑刺杀或复仇。《后汉书·臧洪传》:“惜 洪 力劣,不能推刃为天下报仇。” 宋 王安石 《郭解》诗:“平日 五陵 多任侠,可能推刃报王孙。” 明 吴廷翰 《瓮记·诸葛亮》:“夫圣人行一不义而得天下不为,况人且委任而反袭取,延之入室而遂推刃乎!” 清 黄宗羲 《熊公雨殷行状》:“市井狡獪,眈眈得官,呈身应募,以备推刃上变之用者,环伺而待发。”
词语解释:相刃  拼音:xiāng rèn
相违逆,相抵触。《庄子·齐物论》:“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成玄英 疏:“刃,逆也。” 金 王若虚 《移刺仲泽虚舟堂铭》:“万物相刃乎无穷。”
词语解释:梃刃  拼音:tǐng rèn
棍棒和刀。 清 唐甄 《潜书·利才》:“况豪杰之身,家国倚之,而肯冒梃刃,婴木索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若以命自安,以分自守,百折而不移其志,此岂梃刃所能加乎?”
词语解释:飞刃  拼音:fēi rèn
犹飞刀。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论张长史书》:“ 张旭 所书《千字文》……如击剑者交光飞刃,歘忽若神。”参见“ 飞刀 ”。
词语解释:飞刀  拼音:fēi dāo
(1).迅疾地挥刀。《魏书·奚康生传》:“因风放火,烧其船舰,依烟直进,飞刀乱斫,投河溺死者甚众。”
(2).一种短刀。用以投掷杀伤对手。亦指凌空掷出的匕首。《秦併六国平话》卷上:“跨千里追风马,左右弓掛两鞬,身背飞刀。”
词语解释:接刃  拼音:jiē rèn
兵刃相接触。谓交战。《汉书·赵充国传》:“臣闻战不必胜,不苟接刃;攻不必取,不苟劳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驱象前锋,接刃城下。”《晋书·谯刚王休之传》:“若大军相临,交锋接刃,兰艾杂揉,或恐不易。”
插刃。《汉书·蒯通传》:“今天下大乱, 秦 政不施,然则慈父孝子将争接刃於公之腹,以復其怨而成其功名。”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四》:“接读为‘插’。《説文》:‘插,刺内也。’内与入同,谓以刃刺入公腹。作‘接’,借字耳。”
词语解释:琼刃  拼音:qióng rèn
即 玉斧 ,传说中的仙人 许翽 的小名。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方隅游 琼刃 , 华阳 栖隐居。”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金公的的生炉际, 琼刃 时时到梦中。” 明 王志坚 《表异录·仙趣》:“ 许长史 子名 玉斧 ,女名 素同 。《真誥》称 琼刃 ,言 玉斧 也。”参阅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卷二。
词语解释:交刃  拼音:jiāo rèn
交兵;格斗。《管子·参患》:“今交刃接兵,而后利之,则战之自胜者也。” 汉 王充 《论衡·死伪》:“勇士忿怒,交刃而战。负者被创,仆地而死。”《晋书·何曾传》:“临敌交刃,又参御右。”
词语解释:五刃  拼音:wǔ rèn
(1).五种兵器。《国语·齐语》:“教大成,定三革,隐五刃,朝服以济 河 而怵惕焉,文事胜矣。” 韦昭 注:“五刃,刀、剑、矛、戟、矢也。”《尸子·君治》:“ 武王 已战之后,三革不累,五刃不砥。”
(2).泛指兵器。 唐 李商隐 《为汝南公华州贺赦表》:“万蛰苏而六幽尽开,五刃藏而九土咸闢。”
词语解释:金刃  拼音:jīn rèn
指刀剑。《吕氏春秋·应同》:“及 汤 之时,天先见金刃生於水, 汤 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唐律疏议·斗讼·兵刃斫射人》:“若刃伤,谓以金刃伤人。”《明律·刑律三》:“且在今例,手足他物、金刃及汤火伤,限外十日内……方准拟绞,奏请定夺。”
词语解释:束刃  拼音:shù rèn
捆扎兵器。《周书·杨忠传》:“ 梁 人束刃於象鼻以战, 忠 射之,二象反走。” 唐 柳宗元 《鼓吹铙歌·吐谷浑》:“王旅千万人,衔枚默无譁。束刃踰山徼,张翼纵漠沙。”
词语解释:铁刃  拼音:tiě rèn
泛指金属制成的兵器。
词语解释:锥刃  拼音:zhuī rèn
犹锥刀。《战国策·楚策三》:“臣闻之: 賁诸 怀锥刃,而天下为勇; 西施 衣褐,而天下称美。”参见“ 锥刀 ”。
词语解释:锥刀  拼音:zhuī dāo
(1).小刀。《荀子·议兵》:“故以诈遇诈,犹有巧拙焉;以诈遇齐,辟之犹以锥刀堕 太山 也。”《淮南子·说山训》:“断右臂而争一毛,折鏌鋣而争锥刀,用智如此,岂足高乎?”
(2).一种制茶用具。 唐 陆羽 《茶经·器》:“棨,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
(3).指刀笔。《后汉书·樊宏传》:“文吏则去法律而学詆欺,鋭锥刀之锋,断刑辟之重,德陋俗薄,以致苛刻。”参见“ 刀笔 ”。
(4).喻微薄,微细。《淮南子·本经训》“昔者 苍頡 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汉 高诱 注:“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臣伏自惟省,无锥刀之用。” 宋 李纲 《理财论中》:“释此弗议而欲聚敛掊克与民争锥刀之利,亦可谓不知理财之本矣?”《明史·齐之鸾传》:“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乃竞锥刀之利,如倡优馆舍乎?”
(5).特指微利。 南朝 宋 鲍照 《代边居行》:“悠悠世中人,争此锥刀忙。” 唐 杜甫 《遣遇》诗:“闻见事略同,刻剥及锥刀。” 清 刘大櫆 《许游击墓志铭》:“君独以身食朝廷之禄,不宜渔猎锥刀,以牟及閭左。”
(6).指追逐微利,逐利。 梁启超 《灭国新法论》:“ 好望角 之 英 商某,一攫而获巨万之利,於是锥刀之徒,相率麕至。”
(7).喻从事微贱工作。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肃 始登第,俄有 李鸿 者造之,愿佣力。 鸿 以锥刀暇日,往往反资於 肃 ,此外未尝以所须为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陈宝祠》:“汝本锥刀小子,窥窬分毫。”
词语解释:刀笔  拼音:dāo bǐ
(1).古代书写工具。古时书写于竹简,有误则用刀削去重写。《史记·酷吏列传》:“ 临江王 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 都 禁吏弗与。”《后汉书·刘盆子传》:“酒未行,其中一人出刀笔书謁欲贺,其餘不知书者起请之。” 李贤 注:“古者记事书於简册,谬误者以刀削而除之,故曰刀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 杜元凯 言,德者非所企及,立言或可庶几。故户牖悬刀笔,而有述作之志矣。” 清 沉涛 《交翠轩笔记》卷一:“古人刀以书竹简,笔以书縑帛,刀笔自是二物。”
(2).借指文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 唐 罗隐 《蝶》诗:“ 汉王 刀笔精,写尔逼天生。”
(3).指法律案牍。《史记·李斯列传》:“ 高 固内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 秦 宫,管事二十餘年。”《南史·循吏传序》:“ 明帝 自在布衣,达于吏事,及居宸扆,专务刀笔,未尝枉法申恩,守宰由斯而震。” 宋 陆游 《放翁自赞》之四:“进无以显於时,退不能隐於酒,事刀笔不如小吏,把锄犁不如健妇。”
(4).见“ 刀笔吏 ”。
(5).指诉讼文字。 明 沉鲸 《双珠记·协谋诬讼》:“吾刀笔山可頽,倾人家命如覆杯。”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果报》:“讼师 杨 某……阴谋诡计。刀笔多锋。” 鲁迅 《〈三闲集〉序言》:“我以为无产阶级是不会有这样锻炼周纳法的,他们没有学过‘刀笔’。”
(6).指奏议及制诰等公牍文字。 宋 王安石 《次韵和中甫兄春日有感》:“ 淮 蝗蔽天农久饿, 越 卒围城盗少逸。至尊深拱罢《簫韶》,元老相看进刀笔。” 宋 苏轼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诗:“子方得郡古 山阳 ,老手生风谢刀笔。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 宋 杨亿 著有《内外制刀笔》《文献通考·经籍六一》题为《杨文公刀笔》十卷。 宋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中山刀笔集》三卷。翰林学士 大名 刘筠 子仪 撰,皆四六应用之文。”
(7).指尺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黄山谷 名其尺牘曰刀笔,已非本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别集类存目一》:“《山谷刀笔》二十卷。 庭坚 全集已著録,此乃所著尺牘也。”
词语解释:冰刃  拼音:bīng rèn
(1).明亮如冰的锋刃。 晋 张协 《七命》之四:“光如散电,质如耀雪,霜鍔水凝,冰刃露洁。”
(2).冰棱。 前蜀 韦庄 《三堂早春》诗:“池边冰刃暖初落,山上雪稜寒未销。”
词语解释:郢刃  拼音:yǐng rèn
斧削,删改。 五代 齐己 《山中春怀》诗:“所得或忧逢 郢 刃,凡言皆欲夺天机。”参见“ 郢匠挥斤 ”。
词语解释:郢匠挥斤  拼音:yǐng jiàng huī jīn
《庄子·徐无鬼》载,匠 石 挥斧削去 郢 人涂在鼻翼上的白粉,而不伤其人。后因以“郢匠挥斤”比喻纯熟、高超的技艺。 唐 崔融 《嵩山启母庙碑序》:“ 周 官置臬, 郢 匠挥斤,异态神行,全模化造。”
词语解释:销刃
销毁兵刃
词语解释:凶刃  拼音:xiōng rèn
指杀害人的凶器。 孙中山 《令准陆军部呈请奖恤吴禄贞等文》:“事机甫熟,遽毙兇刃,迭被重创,身首异处,死事至惨。”
词语解释:顿刃  拼音:dùn rèn
(1).谓军队驻屯。《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所求於 晋 者,不至顿刃接兵,而况于攻城围邑乎?” 张守节 正义:“顿刃,筑营垒也。”《明史·高勣传》:“伺我者顿刃待两虎之毙,而我酣歌漏舟之中,熟寝爇薪之上,能旦夕安耶?”
(2).锋刃为之钝挫。谓征战杀伐。顿,通“ 钝 ”。 宋 司马光 《送田校理知晋州》诗:“逮此分符贵,知无顿刃劳。”
词语解释:饮刃  拼音:yǐn rèn
锋刃没入肌体;挨刀剑。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猿》:“良久,妇人出招之,乃持兵而入。见大白猿缚四足於牀头……刺其脐下,即饮刃,血射如注。”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山东某生梦游地狱》:“凡杀一人者,必使饮刃一次,杀十人者,使饮刃十次。” 柳亚子 《吊鉴湖秋女士》诗:“饮刃匆匆到 鉴湖 ,秋风秋雨血模糊。”
词语解释:亭刃  拼音:tíng rèn
刺杀。亭,通“ 揨 ”。 汉 蔡琰 《悲愤诗》:“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词语解释:卷刃  拼音:juǎn rèn
刀刃卷曲
词语解释:臁刃  拼音:lián rèn
犹臁肕。
词语解释:自刃  拼音:zì rèn
自杀。《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甲兴,公登臺而请,弗许,请盟,弗许。请自刃於庙,勿许。”《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与人刃我,寧自刃。”《太平广记》卷二六九引 唐 房千里 《投荒杂录·韦公干》:“ 公干 驱木工沿海探伐,至有不中程以斤自刃者。”
词语解释:兵无血刃  拼音:bīng wú xuè rèn
同“ 兵不血刃 ”。 《北史·序传·凉武昭王李暠》:“ 昭王 以纬世之量,为羣雄所奉,兵无血刃,遂启霸业,乃修 敦煌 旧塞。” 唐 陆贽 《诛李怀光后原宥河中将吏并招谕淮西诏》:“制胜以谋,兵无血刃。”
词语解释:兵未血刃  拼音:bīng wèi xuè rèn
犹兵不血刃。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与严武》:“ 高适 是 肃宗 所任命的统帅, 永王 为地方兵力所击败身死之后, 高适 兵未血刃而罢。”
词语解释:兵不污刃  拼音:bīng bù wū rèn
犹兵不血刃。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威德所加,兵不污刃,收 魏 博 等六州。”
词语解释:兵不接刃  拼音:bīng bù jiē rèn
作战时兵器没接触,谓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吕氏春秋·怀宠》:“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高诱 注:“接,交。”
词语解释:兵不血刃  拼音:bīng bù xuè rèn
兵器上没有沾血,谓战事顺利,末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邇来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臣请按师整兵,待其坏败,随而袭之,兵不血刃,士不旋踵, 吴 之君臣为虏矣。”《水浒传》第九七回:“今当乘其警惧,开以自新之路,明其利害之机,城中必缚将出降。兵不血刃,此城唾手可得。”
词语解释:军不血刃  拼音:jūn bù xuè rèn
兵器上没有血。谓未交锋就取得胜利。 三国 蜀 诸葛亮 《为后帝伐魏诏》:“夫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且义,莫敢抗也,故 鸣条 之役,军不血刃, 牧野 之师, 商 人倒戈。”
词语解释:角刃  拼音:jiǎo rèn
谓交锋。《尉缭子·武议》:“临难决战,接兵角刃。”
词语解释:合刃  拼音:hé rèn
犹交锋。《汉书·晁错传》:“臣又闻用兵,临战合刃之急者三: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习,三曰器用利。” 颜师古 注:“合刃,谓交兵。”《淮南子·兵略训》:“虽誂合刃於天下,谁敢在於上者。”
词语解释:顺刃  拼音:shùn rèn
谓不战而退。《荀子·议兵》:“以故顺刃者生,苏刃者死,犇命者贡。” 杨倞 注:“顺刃,谓不战,偝之而走者。”
词语解释:赴火蹈刃  拼音:fù huǒ dǎo rèn
犹言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淮南子·泰族训》:“ 墨子 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词语解释:冒刃  拼音:mào rèn
迎着刀锋。形容勇敢无畏。《六韬·练士》:“军中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曰冒刃之士。”《后汉书·黄琬传》:“ 琬 对曰:‘昔 白公 作乱於 楚 , 屈庐 冒刃而前。’” 北周 庾信 《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冒刃衔锋,前无横阵。” 唐 牛上士 《古骏赋》:“跳出超涧,冒刃衝敌。”
词语解释:创刃  拼音:chuàng rèn
为刀剑之类所伤。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不被创刃而死者,他他籍籍,填阬满谷,掩平弥泽。”《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 王莽 末,兵革并起,宗族老弱在营保閒, 堪 常力战陷敌,无所迴避,数被创刃,宗族赖之。”
词语解释:行刃  拼音:xíng rèn
谓被刀斧等凶器砍伤。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上》:“杀伤之痕,须看内外疮口,大处为行刃,小处为透过。”
词语解释:郁刃  拼音:yù rèn
一种毒剑。《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鬱刃,铸时以毒药并冶,取迎跃如星者,凡十年乃成,淬以马血,以金犀饰鐔首,伤人即死。浪人所铸,故亦名浪剑。”
词语解释:倳刃  拼音:zì rèn
以刀刺入。《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秦 法重,足下为 范阳 令十年矣,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胜数。然而慈父孝子莫敢倳刃公之腹中者,畏 秦 法耳。”
词语解释:陷刃  拼音:xiàn rèn
谓被兵刃刺入。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公入仕四十五年,身经一百六战。通中陷刃,疾甚 曹参 ;刮骨傅药,事同 关羽 。”
词语解释:事刃  拼音:shì rèn
用刀剑刺进去。《汉书·蒯通传》:“慈父孝子,不敢事刃於公之腹者,畏 秦 法也。” 颜师古 注:“ 李奇 曰:‘东方人以物臿地中为事。’字本作倳。”《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作“倳刃”。《后汉书·张衡传》:“ 梁 叟患夫 黎丘 兮,丁厥子而事刃。”《文选·张衡〈思玄赋〉》作“剚刃”。
词语解释:心上刃
“忍”字的拆写
词语解释:袖刃
在衣袖中暗藏兵器
词语解释:弦刃  拼音:xián rèn
弓和刀。泛指武器。《史记·日者列传》:“此夫为盗不操矛弧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欺父母未有罪而弑君未伐者也。”
词语解释:植刃  拼音:zhí rèn
谓插刀于地。 唐 柳宗元 《童区寄传》:“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絶,因取刃杀之。”
词语解释:伏刃  拼音:fú rèn
用刀剑自杀。《汉书·息夫躬传》:“小夫愞臣之徒,憒眊不知所为,其有犬马之决者,仰药而伏刃。”
词语解释:齐刃  拼音:qí rèn
一齐杀敌。《尉缭子·制谈》:“陷行乱陈,则千人尽鬭;覆军杀将,则万人齐刃。”
词语解释:钩刃  拼音:gōu rèn
亦作“钩刃”。 一种刃口弯曲的刀。《水浒传》第五四回:“各人俱执钩刃铁扫箒,口内都啣芦哨。”
词语解释:扬刃  拼音:yáng rèn
挥动锋刃。 汉 刘向 《说苑·杂言》:“干将鏌鎁,拂钟不錚,试物不知,扬刃离金、斩羽契铁斧。此至利也,然以之补履,曾不如两钱之锥。”
词语解释:柔刃  拼音:róu rèn
同“ 柔韧 ”。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命泽人纳材苇” 汉 郑玄 注:“蒲苇之属,此时柔刃,可取作器物也。”
词语解释:枕戈剚刃  拼音:zhěn gē zì rèn
谓准备杀敌复仇。剚刃,用刀剑插入物体。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则枕戈剚刃之事, 秦 赵 已不能施于 白 项 ,而汉族犹可施于 满洲 ,章章明矣。”
词语解释:戢刃  拼音:jí rèn
收起刀剑等利器。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盗戢刃曰:‘二君所谓义士。’弃物而去。”
词语解释:略刃  拼音:lüè rèn
磨砺刀刃。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略刃》:“问曰:‘俗於礪山出刀子刃谓之略刃,有旧义否?’答曰:‘……此则礪刃使利,故称略刃耳。’” 章炳麟 《文学说例》:“如《释詁》云:‘略,利也。’而 唐 人谓‘礪刃’为‘略刃’。”
词语解释:封刃  拼音:fēng rèn
犹封刀。《南史·循吏传序》:“ 永明 继运,垂心政术,杖威善断,犹多漏网,长吏犯法,封刃行诛。”参见“ 封刀 ”。
词语解释:封刀  拼音:fēng dāo
(1).谓授予使者诛杀大权。犹如俗称“尚方宝剑”,常以黄绫封裹,故称。《旧唐书·第五琦传》:“ 进明 ( 贺兰进明 )未有战功, 玄宗 大怒,遣中使封刀促之,曰:‘收地不得,即斩 进明 之首。’”《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禄山 反,使 蔡希德 封刀召之,曰:‘即不起,断其头见我。’”
(2).将刀封裹,意谓停止杀戮。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越二日入曰:‘兵封刀,行且去,郎活矣!’” 叶圣陶 《金耳环》:“ 席占魁 听熟又想惯了的‘破城明取,三天封刀’的话,不绝地在他脑中闪现。”
词语解释:漏刃  拼音:lòu rèn
从刀下漏过。谓应受到诛杀而幸免。《北史·彭乐传》:“西军退, 神武 使 乐 追之。 周文 大窘而走……获 周文 金带一束以归。言 周文 漏刃破胆。”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邵上葵工部》:“ 邵 今居忧,闻至墓次相地,白昼为人所刺,幸漏刃而逸,未知信否。”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剿抚异同》:“ 江 浙 之间,沿海骚动。然其怯者漏刃破胆,忠者免胄归元,而於国事终无济也。”
词语解释:攒刃  拼音:zǎn rèn
(1).众多的或聚集在一起的兵刃。《太平广记》卷一八八引 唐 韦绚 《戎幕闲谈·李辅国》:“下矫詔迁太上皇於西内,给其扈从部曲,不过老弱三二十人,及中逵,攒刃曜日, 辅国 统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忽乱石森列,片片若攒刃交戟。”
(2).引申指危急之境。 清 陈确 《与吴褒仲书》:“不审吾兄於攒刃之中,独能怜其无知,药其狂病者乎?”
词语解释:戈刃  拼音:gē rèn
犹兵刃。《后汉书·卢植传论》:“当 植 抽白刃严閤之下,追帝 河 津 之閒,排戈刃,赴戕折,岂先计哉?”参见“ 兵刃 ”。
词语解释:兵刃  拼音:bīng rèn
兵器。《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荀子·君道》:“兵刃不待陵而劲。” 王先谦 集解:“陵谓厉兵刃也。”《周书·赵僭王招传》:“又藏兵刃於帷席之间,后院亦伏壮士。” 王统照 《刀柄》:“外面是雪花飞扬的世界,屋中却造着刺砍的兵刃。”
词语解释:淬刃  拼音:cuì rèn
刀刃淬火。 唐 王起 《佩刀出泉赋》:“飞流乍凝乎淬刃,濯血又同於洗兵。”
词语解释:枝刃  拼音:zhī rèn
某些兵器顶端呈杈枝形的锋刃。《急就篇》卷三“鈒戟鈹鎔剑鐔鍭” 唐 颜师古 注:“戟,枝刃之矛也。”
词语解释:手无寸刃  拼音:shǒu wú cùn rèn
谓手里一点武器都没有。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十:“ 香 年十四,手无寸刃,直搤虎颈, 丰 遂得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舜庭 手无寸刃,乃弭首就擒。”
词语解释:曲刃  拼音:qǔ rèn
一种弯曲似钩的兵器。《晏子春秋·杂上三》:“曲刃鉤之,直兵推之, 婴 不革矣。”
词语解释:尺刃  拼音:chǐ rèn
喻指微小的武力。《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以朕眇身,遇王武畧,不劳尺刃,坐为天子。”
共9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