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豪平声 [háo,号呼][把持,动词][sāo][音勞。撓也,轢也。][dāo][láo liáo][详注1]翿[详注2][详注3][nào]褿[音曹。卫邑名。《诗·邶风》土国城漕。][详注4]


注1:挑 《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诗·郑风》挑兮达兮。《毛传》往来相见貌。《朱传》挑,轻儇跳跃之貌。
注2:咎 音高。《广韵》皋陶,舜臣名,古作咎繇。《前汉·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书序》咎单作明居。《传》咎单,臣名。
注3:绸 音韬。《礼·檀弓》绸练设旐。《注》以练绸旗之杠。《尔雅·释天》素锦绸杠。《注》以白地锦韬旗之竿。《前汉·司马相如传》靡屈虹而为绸。《注》绸,韬也。
注4:耗 音毛。《集韵》独貌。《增韵》无也,尽也。《前汉·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靡有孑遗耗矣。《注》孟康曰:谓无有毛米在者也。师古曰:孟解非也。言无有独存者,至于耗尽也。又通作毛。《后汉·马衍传》饥者毛食。《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
共13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刀圭刀几刀锥刀戟刀钱刀疮刀美兰刀锯之余
刀笔刀梦刀俎刀削刀砺刀砧刀竿节刀绳
刀尺刀剪刀槊刀人刀蜜刀呾刀笔讼师刀片
刀头刀笔吏刀镊刀切刀布刀刀刀铍刀耕火耨
刀剑刀环刀圭药刀锋刀丛刀室刀砧板刀脊
刀锯刀匕刀子刀笔士刀州梦刀伤刀砧杀刀牌手
刀州刀枪刀刃刀鱼刀籋刀笔贾竖刀螂刀钩
刀兵刀机刀镮刀儿刀火刀耕火种刀豆刀鋋
刀斧刀箭刀镰刀口刀背刀笔先生刀芒刀锯斧钺
刀山刀痕刀头蜜刀瘢刀鞘刀耕火耘刀身刀铭

词语解释:刀圭  拼音:dāo guī
(1).中药的量器名。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服之三刀圭,三尸九虫皆即消坏,百病皆愈也。” 王明 校释:“刀圭,量药具。 武威 汉 墓出土医药木简中有刀圭之称。”《本草纲目·序例》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凡散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一撮者,四刀圭也。” 唐 崔元略 《赠毛仙翁》诗:“度世无劳大稻米,昇天只用半刀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周琰》:“更赠公良药一刀圭,服之必效。”
(2).指药物。 唐 王绩 《采药》诗:“且復归去来,刀圭辅衰疾。” 明 单本 《蕉帕记·赠帕》:“愿今宵,刀圭入口,寒热霎时消。”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一章:“夫 卢梭 诸大哲之微言大义,为起死回生之灵药,返魄还魂之寳方。金丹换骨,刀圭奏效, 法 美 文明之胚胎,皆基於是。”
(3).指医术。 明 陆采 《明珠记·访侠》:“愿弃了升斗微官,早学那刀圭金鼎,便携家共住。”
(4).乳酪类的食物的别名。 宋 陶穀 《清异录·草创刀圭》《高丽博学记》:“酥名大刀圭,醍醐名小刀圭,酪名水刀圭,乳腐名草创刀圭。”
(5).汤匙。 章炳麟 《新方言·释器》:“斟羹者或借瓢名,惟 江 南 运河 而东,至 浙江 、 福建 数处,谓之刀圭。音如条耕。”
词语解释:刀笔  拼音:dāo bǐ
(1).古代书写工具。古时书写于竹简,有误则用刀削去重写。《史记·酷吏列传》:“ 临江王 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 都 禁吏弗与。”《后汉书·刘盆子传》:“酒未行,其中一人出刀笔书謁欲贺,其餘不知书者起请之。” 李贤 注:“古者记事书於简册,谬误者以刀削而除之,故曰刀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 杜元凯 言,德者非所企及,立言或可庶几。故户牖悬刀笔,而有述作之志矣。” 清 沉涛 《交翠轩笔记》卷一:“古人刀以书竹简,笔以书縑帛,刀笔自是二物。”
(2).借指文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 唐 罗隐 《蝶》诗:“ 汉王 刀笔精,写尔逼天生。”
(3).指法律案牍。《史记·李斯列传》:“ 高 固内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 秦 宫,管事二十餘年。”《南史·循吏传序》:“ 明帝 自在布衣,达于吏事,及居宸扆,专务刀笔,未尝枉法申恩,守宰由斯而震。” 宋 陆游 《放翁自赞》之四:“进无以显於时,退不能隐於酒,事刀笔不如小吏,把锄犁不如健妇。”
(4).见“ 刀笔吏 ”。
(5).指诉讼文字。 明 沉鲸 《双珠记·协谋诬讼》:“吾刀笔山可頽,倾人家命如覆杯。”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果报》:“讼师 杨 某……阴谋诡计。刀笔多锋。” 鲁迅 《〈三闲集〉序言》:“我以为无产阶级是不会有这样锻炼周纳法的,他们没有学过‘刀笔’。”
(6).指奏议及制诰等公牍文字。 宋 王安石 《次韵和中甫兄春日有感》:“ 淮 蝗蔽天农久饿, 越 卒围城盗少逸。至尊深拱罢《簫韶》,元老相看进刀笔。” 宋 苏轼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诗:“子方得郡古 山阳 ,老手生风谢刀笔。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 宋 杨亿 著有《内外制刀笔》《文献通考·经籍六一》题为《杨文公刀笔》十卷。 宋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中山刀笔集》三卷。翰林学士 大名 刘筠 子仪 撰,皆四六应用之文。”
(7).指尺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黄山谷 名其尺牘曰刀笔,已非本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别集类存目一》:“《山谷刀笔》二十卷。 庭坚 全集已著録,此乃所著尺牘也。”
词语解释:刀笔吏  拼音:dāo bǐ lì
亦省作“ 刀笔 ”。 1.指掌文案的官吏。《战国策·秦策五》:“臣少为 秦 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汉书·张汤传》:“ 汤 无尺寸之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位三公,无以塞责。” 金 王若虚 《臣事实办》:“ 萧何 治 未央宫 事,论者不一……彼以刀笔吏监土木功,不能无过制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牛马风尘,暂屈何忧,刀笔吏丞相根由;人笑駡,我不羞。”
(2).指讼师。《扬州评话选·凤雏理事》:“ 耒阳县 地方虽小,刀笔不少,有人做状词试验 庞先生 的堂断如何。”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十:“谁晓得 严律师 是个刀笔吏,一定是 绍兴 师爷。”
词语解释:刀尺  拼音:dāo chǐ
(1).剪刀和尺。裁剪工具。《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綾罗。” 唐 张籍 《白紵歌》:“裁缝长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是对户女郎,就吾乞刀尺。”
(2).指服装的制作。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一:“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 高急暮砧。” 唐 李邃 《卢夫人崔氏墓志》:“诗书刀尺,皆臻玄奥。” 宋 梅尧臣 《送徐无党归婺州》诗:“机杼固已勤,刀尺诚独难。”
(3).喻法式规矩。 前蜀 贯休 《上缙云段使君》诗:“活民刀尺虽无象,出世文章岂有师。”
(4).喻品评进退人才的权力。《晋书·李含传》:“见 含 为 腾 所侮,谨表以闻,乞朝廷以时博议,无令 腾 得妄弄刀尺。”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如此之徒,虽能令壤虫云飞,斥鷃戾天,手捉刀尺,口为祸福。” 唐 白居易 《为人上宰相书》:“古之善为宰相者……盖在於秉钧轴之枢,握刀尺之要。”
(5).方言。修饰,打扮。 高德明 《梦中婚》:“真是人是衣服马是鞍,姑老爷不刀尺不好看。”
词语解释:刀头  拼音:dāo tóu
(1).刀的尖端。亦指刀身。《宋书·胡藩传》:“以刀头穿岸,劣容脚指,於是径上,随之者稍多。” 唐 杜甫 《后出塞》诗:“千金装马鞭,百金装刀头。”《西游补》第七回:“你自家不敢出头,倒教三四寸乳孩儿拿着些柴头木片到俺这里来祭刀头,俺的宝刀头説与我,不要那些小廝们的血吃,要 章邯 血吃。”
(2).“还”的隐语。还归。刀头有环,环、还音同。 唐 徐彦伯 《鼓吹曲辞·芳树》:“藳砧刀头未有时,攀条拭泪坐相思。” 宋 范成大 《余与陆务观自圣政所分袂留此为赠》诗:“一语相开仍自解,除书闻已趣刀头。” 明 杨珽 《龙膏记·藏春》:“临岐分手浑难定,浪卜刀头无準。”参见“ 大刀头 ”。
词语解释:大刀头  拼音:dà dāo tóu
汉武帝 时 李陵 败降 匈奴 , 昭帝 即位,遣 陵 故人 任立政 等三人至 匈奴 招 陵 。单于置酒赐 汉 使者,“ 立政 等见 陵 ,未得私语,即目视 陵 ,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諭之,言可还归 汉 也”。见《汉书·李陵传》。刀环在刀之头,后即以“大刀头”作为“还”字的隐语。《玉台新咏·古绝句》:“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藁砧今何在》:“‘藁砧今何在’,藁砧,趺也,问夫何处也。‘山上復有山’,重山为‘出’字,言夫不在也。‘何当大刀头’,刀头有环,问夫何时当还也。‘破镜飞上天’,言月半当还也。” 宋 方岳 《水调歌头·九日多景楼用吴侍郎韵》:“旧黄花,新白髮,笑重游。满船明月犹在,何日大刀头?”
词语解释:刀剑  拼音:dāo jiàn
(1).刀和剑。古代兵器。《史记·春申君列传》:“ 赵 使欲夸 楚 ,为瑇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 春申君 客。”《汉书·循吏传·龚遂》:“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
(2).泛指武器。《水浒传》第一一五回:“ 张横 睁开眼,看了 宋江 并众将,刀剑如林,军士丛满。”
词语解释:刀锯  拼音:dāo jù
(1).刀和锯。古代刑具。亦代指刑罚。《国语·鲁语上》:“中刑用刀锯。” 韦昭 注:“割劓用刀,断截用锯。”《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设刀锯以禁奸邪,信赏罚以致治。”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古者刀锯在前,鼎鑊在后,而士犹犯之。”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坐视骨肉狼藉,刀锯之下,有心者当为分痛,况僕乎?”
(2).刀和锯。特指施宫刑之用具。借指施宫刑。《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远刀锯之贱,亲骨鯁之直,辅相得以专其任,庶职得以守其官。” 宋 秦观 《李训论》:“向使 文宗 有知人之明,委任二臣,俾之图画,则刀锯之残岂难制哉!”参见“ 刀锯之餘 ”。
(3).泛指木工工具。 唐 韩愈 《题木居士》诗之二:“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
词语解释:刀锯之余  拼音:dāo jù zhī yú
犹刑馀。指阉人。《史记·晋世家》:“宦者曰:‘臣刀锯之餘,不敢以二心事君背主,故得罪於君。’”《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餘荐天下之豪俊哉!” 刘良 注:“刀锯,宫割用刀也。”
词语解释:刀州  拼音:dāo zhōu
《晋书·王濬传》:“ 濬 夜梦悬三刀於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 濬 惊觉,意甚恶之。主簿 李毅 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 益州 乎?’及贼 张弘 杀 益州 刺史 皇甫晏 ,果迁 濬 为 益州 刺史。”后因以 刀州 为 益州 的别称。 唐 武元衡 《酬太常从兄留别》诗:“ 张騫 随 汉 节, 王濬 守 刀州 。” 唐 姚合 《送任畹及第归蜀觐亲》诗:“东川横 剑阁 ,南斗近 刀州 。”
词语解释:刀兵  拼音:dāo bīng
(1).泛指兵器。《史记·刺客列传》:“ 襄子 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 豫让 ,内持刀兵,曰:‘为 智伯 报仇。’”《后汉书·列女传·庞淯母》:“ 娥 阴怀感愤,乃潜备刀兵,常帷车以候讎家。”
(2).指战事。 唐 杨巨源 《失题》诗:“山河空道路,蕃 汉 共刀兵。”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三折:“可将十五城与我为寿,免两国之刀兵。” 清 杜濬 《悲哉行赠余子生生》:“悲哉 余生 ,遭世之乱,不在于刀兵水火,而在于斯人之喜怒哀乐皆失其正而倒用其情。” 丁玲 《母亲》四:“刀兵也许有的。五姑妈,说不定那些话应验了,不是说要赶走 满清 么,要打也总往京里去。”
词语解释:刀斧  拼音:dāo fǔ
刀和斧子。古代刑具。亦借指严刑。 晋 孙绰 《喻道论》:“爰逮 三国 ,刑网滋彰,刀斧虽严,而犹不惩。” 唐 陈陶 《草木言》诗:“常忧刀斧劫,窃慕仁寿乡。”《西湖二集·寿禅寺两生符宿愿》:“若不畏刀斧,有何説话。”
词语解释:刀山  拼音:dāo shān
(1).佛教语。地狱中的酷刑之一。《三昧海经·观佛心品》:“狱卒 罗刹 驱蹙罪人令登刀山,未至山顶,刀伤足下乃至于心。” 唐 陈集源 《龙龛道场铭》:“六趣轮迴,剑叶与刀山竞起。”《西游记》第十回:“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战战兢兢,悲悲切切,皆因强暴欺良善,藏头缩颈苦伶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倚势凌人,合受刀山狱!”
(2).喻极险恶的境地。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议者谓 子厚 南迁,不得为无罪,盖未死而身已在刀山矣。” 于敏 《老杜和助手》:“服从性强,说一不二,叫他上刀山也不打趔趄。”
词语解释:刀几  拼音:dāo jǐ
亦作“ 刀机 ”。
(1).切肉用的刀和几案。 唐 罗隐 《谗书·题神羊图》:“ 尧 之庭有神羊以触不正者……是以 尧 之羊亦犹今之羊也,贪狠摇其至性,刀几制其初心,故不能触阿諛矣。” 宋 王安石 《外厨遗火》诗之一:“灶鬼何为便赫然,似嫌刀机苦无膻。”
(2).谓诛除。 唐 李商隐 《贺相国汝南公启》:“ 顺祖 之孝思,丹青 曾 閔 ; 宪皇 之武烈,刀机 彭 韦 。”
(3).喻危险境地。 宋 苏轼 《代张方干谏用兵书》:“使陛下见其号呼於梃刃之下,宛转於刀几之间,虽八珍之美,必将投筯而不忍食。”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卒能除其暴,拯一世之人于刀机陷穽之下,置于安乐之地。”
词语解释:刀梦  拼音:dāo mèng
见“ 刀州梦 ”。
词语解释:刀州梦  拼音:dāo zhōu mèng
谓入 蜀 任职。典出《晋书·王濬传》。 刀州 指 益州 , 益州 为 蜀 地。 唐 雍陶 《宿嘉陵驿》诗:“今宵难作 刀州 梦,月色江声共一楼。”亦省作“ 刀梦 ”。 宋 梅尧臣 《送宋端明知成都》诗:“刀梦殊祥后,锋车急占中。”参见“ 刀州 ”。
词语解释:刀州  拼音:dāo zhōu
《晋书·王濬传》:“ 濬 夜梦悬三刀於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 濬 惊觉,意甚恶之。主簿 李毅 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 益州 乎?’及贼 张弘 杀 益州 刺史 皇甫晏 ,果迁 濬 为 益州 刺史。”后因以 刀州 为 益州 的别称。 唐 武元衡 《酬太常从兄留别》诗:“ 张騫 随 汉 节, 王濬 守 刀州 。” 唐 姚合 《送任畹及第归蜀觐亲》诗:“东川横 剑阁 ,南斗近 刀州 。”
词语解释:刀剪  拼音:dāo jiǎn
刀和剪子。泛指日用的切割剪裁工具。 明 杨基 《仕女四春图》诗之二:“曲曲画阑皆倚遍,一春刀剪不闻声。”《红楼梦》第八十回:“﹝ 寳蟾 ﹞寻死觅活,昼则刀剪,夜则绳索,无所不闹。”
词语解释:刀笔吏  拼音:dāo bǐ lì
亦省作“ 刀笔 ”。 1.指掌文案的官吏。《战国策·秦策五》:“臣少为 秦 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汉书·张汤传》:“ 汤 无尺寸之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位三公,无以塞责。” 金 王若虚 《臣事实办》:“ 萧何 治 未央宫 事,论者不一……彼以刀笔吏监土木功,不能无过制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牛马风尘,暂屈何忧,刀笔吏丞相根由;人笑駡,我不羞。”
(2).指讼师。《扬州评话选·凤雏理事》:“ 耒阳县 地方虽小,刀笔不少,有人做状词试验 庞先生 的堂断如何。”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十:“谁晓得 严律师 是个刀笔吏,一定是 绍兴 师爷。”
词语解释:刀环  拼音:dāo huán
(1).刀头上的环。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少阴病》:“右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鷄子殼置刀鐶中。” 清  王秀楚 《扬州十日记》:“刀環響處,愴呼亂起。” 清  方维仪 《旅夜闻寇》诗:“生民塗炭盡,積血染刀鐶。”
(2).《汉书·李陵传》:“ 立政 等見 陵 ,未得私語,即目視 陵 ,而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歸還也。”环、还同音,后因以“刀环”为“还归”的隐语。 唐  高適 《入昌松东界山行》诗:“王程應未盡,且莫顧刀環。” 明  王世贞《明月篇》诗:“東家覊婦望刀環,西鄰棄妾守釵鈿。” 清  朱奕恂 《拟古出塞》诗:“少婦識雄心,不復問刀環。”
词语解释:刀匕  拼音:dāo bǐ
刀和匙。食具。《礼记·檀弓下》:“ 蕢 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 宋 陆游 《菖蒲》诗之一:“仙人教我服,刀匕蠲百疾。”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 公输般 独自喝着酒,看见客人不大动刀匕,过意不去,只好劝他吃辣椒。”
词语解释:刀枪  拼音:dāo qiāng
刀和枪。泛指武器。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只见甬道当中,对站了两排兵士,一般的号衣齐整,擎着明晃晃的刀枪。” 聂绀弩 《沉崇的婚姻问题》:“如果是 木兰 ,她的刀枪就杀不死敌人么?”
词语解释:刀机  拼音:dāo jī
见“ 刀几 ”。
词语解释:刀几  拼音:dāo jǐ
亦作“ 刀机 ”。
(1).切肉用的刀和几案。 唐 罗隐 《谗书·题神羊图》:“ 尧 之庭有神羊以触不正者……是以 尧 之羊亦犹今之羊也,贪狠摇其至性,刀几制其初心,故不能触阿諛矣。” 宋 王安石 《外厨遗火》诗之一:“灶鬼何为便赫然,似嫌刀机苦无膻。”
(2).谓诛除。 唐 李商隐 《贺相国汝南公启》:“ 顺祖 之孝思,丹青 曾 閔 ; 宪皇 之武烈,刀机 彭 韦 。”
(3).喻危险境地。 宋 苏轼 《代张方干谏用兵书》:“使陛下见其号呼於梃刃之下,宛转於刀几之间,虽八珍之美,必将投筯而不忍食。”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卒能除其暴,拯一世之人于刀机陷穽之下,置于安乐之地。”
词语解释:刀箭  拼音:dāo jiàn
刀和弓箭。古代武器。 唐 于濆 《戍客南归》诗:“为子惜功业,满身刀箭疮。”
词语解释:刀痕  拼音:dāo hén
刀伤留下的瘢痕。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塞上黄蒿兮枝枯叶乾,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宋史·韩世忠传》:“﹝ 世忠 ﹞尝中毒矢入骨,以彊弩括取之,十指仅全四,不能动,刀痕箭瘢如刻画。” 清 王秀楚 《扬州十日记》:“其往来负戴者,俱焦头烂额,断臂折脛,刀痕遍体。”
词语解释:刀锥  拼音:dāo zhuī
喻微末的小利。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 务光 让天下,商贾竞刀锥。”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家中广收书画而外,逐刀锥之利,牙籤会计,日夜不得休息。” 明 徐复祚 《一文钱》第二折:“刀锥可起寒士贫,周流未许《钱神论》。”
词语解释:刀俎  拼音:dāo zǔ
(1).刀和砧板。宰割的工具。《史记·项羽本纪》:“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韩诗外传》卷八:“三公之位,我知其贵於刀俎之肆矣;万钟之禄,我知其贵於屠羊之利矣。” 韩瀚 《山河曲·西北坡》:“天将曙,告英雄将士,糖弹杀人胜刀俎。”
(2).宰割。 清 遯庐 《童子军·谋劫》:“难道轰轰烈烈的大丈夫,平白地受人刀俎么!”
(3).喻极危险的境地。 清 钱谦益 《继母吴氏加赠淑人制》:“付餘年於血泪之内,九死而一生;出遗孤於刀俎之中,再世而一息。”
词语解释:刀槊  拼音:dāo shuò
刀和长矛。泛指兵器。《晋书·苻生载记》:“ 洪 大惊,鞭之。 生 曰:‘性耐刀槊,不堪鞭捶。’” 宋 叶适 《夫人陈氏墓志铭》:“僧诅鬼路駡,聚刀槊,期以死竞。”《元史·郭德海传》:“夜大雪,深三尺,沟中军僵立,刀槊冻不能举。”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籍其名於官,授以刀槊,教之击刺。”
词语解释:刀镊  拼音:dāo niè
亦作“ 刀籋 ”。 刀与镊子。除毛发的工具。亦借指理发整容。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赞》之一:“面颅百皱,不受刀籋。” 宋 黄庭坚 《陈留市隐并序》:“ 陈留 市上有刀镊工,年四十餘,无室家子姓,惟一女,年七岁矣。日以刀镊所得钱,与女子醉饱,则簪花吹长笛,肩女而归。” 宋 陈师道 《陈留市隐者》诗:“《诗》《书》工发家,刀籋得养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 彭渊材 ﹞见 狄梁公 像,眉目入鬢,又前再拜,赞曰:‘有 宋 进士 彭几 谨拜謁。’又熟视久之,呼刀镊者,使刺其眉尾,令作卓枝入鬢之状。”
词语解释:刀圭药  拼音:dāo guī yào
以刀圭称量的中药。指粉剂。 唐 殷尧藩 《中元日观诸道士步虚》诗:“儻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词语解释:刀子  拼音:dāo zi
小刀。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缠刀子,露锋刃一寸,刺咽喉,令溃破,即愈。”《红楼梦》第四四回:“你要不实説,立刻拿刀子来割你的肉!” 陈映真 《夜行货车》二:“然而她近乎惊惶地抑制着自己激动的感情,用力眨着眼,握紧刀子。”
词语解释:刀刃  拼音:dāo rèn
(1).刀用来切削的一边。《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 柯岩 《船长》:“好钢用在刀刃上,公司把首航 美国 的任务交给 贝汉廷 ,把他调到‘柳林海号’。”
(2).刀类兵器的泛称。《周礼·秋官·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 汉 郑玄 注:“杀以刀刃,若今弃市也。”《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桓温》:“命家中悉藏刀刃,不以自近。”《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酷妬忌,见无宠之妾,便交杯接坐。纔觉有娠者,即手加刀刃。”
(3).喻关键处。 老舍 《正红旗下》二:“这些非应酬不可的应酬,提高了母亲在亲友眼中的地位。大家都夸她会把钱花在刀刃儿上。”《人民日报》1981.2.25:“外汇来之不易,一定要用在刀刃上。”
词语解释:刀镮  拼音:dāo huán
亦作“ 刀环 ”。
(1).刀头上的环。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少阴病》:“右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鷄子壳置刀鐶中。” 清 王秀楚 《扬州十日记》:“刀环响处,愴呼乱起。” 清 方维仪 《旅夜闻寇》诗:“生民涂炭尽,积血染刀鐶。”
(2).《汉书·李陵传》:“ 立政 等见 陵 ,未得私语,即目视 陵 ,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諭之,言可归还也。”环、还同音,后因以“刀环”为“还归”的隐语。 唐 高适 《入昌松东界山行》诗:“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明 王世贞 《明月篇》诗:“东家覊妇望刀环,西邻弃妾守釵鈿。” 清 朱奕恂 《拟古出塞》诗:“少妇识雄心,不復问刀环。”
词语解释:刀镰  拼音:dāo lián
即镰刀。农具。 汉 王充 《论衡·累害》:“卒然牛马践根,刀镰割茎,生者不育,至秋不成。” 唐 韩愈 《苦寒》诗:“肌肤生鳞甲,衣被如刀镰。”
词语解释:刀头蜜  拼音:dāo tóu mì
喻贪小失大,利少害多。语本《四十二章经》:“财色之於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宋 薛季宣 《读邸报》诗:“世味刀头蜜,人情屋上乌。” 宋 范成大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诗之二:“忧渴焦山业海深,贪渠刀蜜坐成禽。”
词语解释:刀戟  拼音:dāo jǐ
刀和戟。古代武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庶 ﹞遂诣 曹公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於是感激,弃其刀戟,更疎巾单衣,折节学问。”《大集经·三昧神足品》:“五百魔子执持刀戟,欲害如来。”
词语解释:刀削  拼音:dāo xiāo
见“ 刀鞘 ”。
词语解释:刀鞘  拼音:dāo qiào
亦作“ 刀削 ”。 刀的套子。 唐 卢照邻 《刘生》诗:“翠羽装刀鞘,黄金饰马铃。”《红楼梦》第一一二回:“走出院门一看,有一个软梯靠墙立着,地下还有一把刀鞘。” 扎拉嘎胡 《小白马的故事》:“说着他从刀鞘里拽出锋利闪光的刀子。”
词语解释:刀人  拼音:dāo rén
隋 宫的嫔御名。《隋书·后妃传》:“ 煬帝 时,后妃嬪御,无釐妇职,唯端容丽饰,陪从醼游而已……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已下。”
词语解释:刀切  拼音:dāo qiē
用刀切割
刨去或好像刨去。例如:整个山腰像刀切一般干净利落地垮塌了。
词语解释:刀锋  拼音:dāo fēng
刀刃;刀尖。《黄庭内景经·至道》“齿神崿锋” 唐 梁丘子 注:“牙齿尖利,如剑鍔刀锋,摧罗众物而食之也。” 唐 窦臮 《述书赋上》:“善草则鹰搏隼击,工正则剑鍔刀锋。” 周立波 《金戒指》:“月的光亮里,刀光一闪,刀锋剁在炕砖上,冒出了火花。”
词语解释:刀笔士  拼音:dāo bǐ shì
指文人。 唐 戎昱 《苦辛行》:“如今刀笔士,不及屠沽儿。少年无事学诗赋,岂意文章復相误。”
词语解释:刀鱼  拼音:dāo yú
鱼名。即鮆鱼,亦名刀鲚。形似刀,故名。《山海经·南山经》“其中多鮆鱼” 晋 郭璞 注:“鮆鱼狭薄而长头,大者尺餘, 太湖 中今饶之,一名刀鱼。” 潘飞声 《袁仲濂判官招集第一楼》诗:“沙鸟风帆归画幌,刀鱼盐豉上晶盘。”
词语解释:刀儿
古代钱币的通称。因其形状如刀,故有此称
词语解释:刀口  拼音:dāo kǒu
(1).指刀用来切削的一边。 郭沫若 《孔雀胆》第四幕第一场:“我们现在是在刀口上走索桥,要走得过才算事。”
(2).喻关键处。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三一章:“决定那三十万斤粮食,暂时一粒不动,坚决不动,留着用在刀口上。”
(3).动手术或受刀伤留下的伤口。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十一:“当时他手上全是红殷殷的鲜血,刀口也不痛,自己一点也没注意它。”
词语解释:刀瘢  拼音:dāo bān
刀痕。 唐 卢汝弼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诗:“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 长城 窟更寒。” 郭沫若 《虎符》第二幕:“﹝ 朱亥 ﹞左颊上有一大刀瘢,右膊袒出,手执四十斤大铁鎚。”
词语解释:刀钱  拼音:dāo qián
古代货币。《汉书·王莽传中》:“去刚卯莫以为佩,除刀钱勿以为利。” 清 吴伟业 《海蛳》诗:“回肠縈锁甲,髕脚怨刀钱。”参见“ 刀布 ”。
词语解释:刀布  拼音:dāo bù
古代货币。《管子·国蓄》:“先王为其途之远,其至之难,故託用於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荀子·荣辱》:“又蓄牛羊,然而食不敢有酒肉;餘刀布,有囷窌,然而衣不敢有丝帛。” 杨倞 注:“刀布,皆钱也。刀取其利,布取其广。”《史记·平準书论》:“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司马贞 索隐:“布者,言货流布,故《周礼》有二夫之布。《食货志》货布首长八分,足支八分。刀者,钱也。《食货志》有契刀、错刀,形如刀,长二寸,直五千。以其形如刀,故曰刀,以其利於人也。” 晋 左思 《魏都赋》:“质剂平而交易,刀布贸而无筭。”
词语解释:刀砺  拼音:dāo lì
(1).小刀和磨刀石。古人或少数民族随身携带的日用品。《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佩纷帨、刀礪、小觿、金燧。” 郑玄 注:“刀礪,小刀及礪礱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予至胡庭日,新雨过,涉草,衣袴皆濡,唯胡人都无所霑。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帉帨、算囊、刀礪之类。”
(2).专指磨刀石。《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那磨刀石便叫作‘刀礪’,伺候公婆吃饭磨刀片肉用的。”
词语解释:刀蜜  拼音:dāo mì
见“ 刀头蜜 ”。
词语解释:刀头蜜  拼音:dāo tóu mì
喻贪小失大,利少害多。语本《四十二章经》:“财色之於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宋 薛季宣 《读邸报》诗:“世味刀头蜜,人情屋上乌。” 宋 范成大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诗之二:“忧渴焦山业海深,贪渠刀蜜坐成禽。”
词语解释:刀布  拼音:dāo bù
古代货币。《管子·国蓄》:“先王为其途之远,其至之难,故託用於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荀子·荣辱》:“又蓄牛羊,然而食不敢有酒肉;餘刀布,有囷窌,然而衣不敢有丝帛。” 杨倞 注:“刀布,皆钱也。刀取其利,布取其广。”《史记·平準书论》:“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司马贞 索隐:“布者,言货流布,故《周礼》有二夫之布。《食货志》货布首长八分,足支八分。刀者,钱也。《食货志》有契刀、错刀,形如刀,长二寸,直五千。以其形如刀,故曰刀,以其利於人也。” 晋 左思 《魏都赋》:“质剂平而交易,刀布贸而无筭。”
词语解释:刀丛  拼音:dāo cóng
喻险恶的或战争的环境。 鲁迅 《惯于长夜》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陈毅 《送沉张诸君赴延安》诗:“刀丛出入歷艰辛,且喜刀丛自有春。” 夏衍 《忆阿英同志》:“也正因为他的这种优良品质,他才能在刀丛中保存了 方志敏 同志的遗稿和其他革命文物。”
词语解释:刀州梦  拼音:dāo zhōu mèng
谓入 蜀 任职。典出《晋书·王濬传》。 刀州 指 益州 , 益州 为 蜀 地。 唐 雍陶 《宿嘉陵驿》诗:“今宵难作 刀州 梦,月色江声共一楼。”亦省作“ 刀梦 ”。 宋 梅尧臣 《送宋端明知成都》诗:“刀梦殊祥后,锋车急占中。”参见“ 刀州 ”。
词语解释:刀州  拼音:dāo zhōu
《晋书·王濬传》:“ 濬 夜梦悬三刀於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 濬 惊觉,意甚恶之。主簿 李毅 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 益州 乎?’及贼 张弘 杀 益州 刺史 皇甫晏 ,果迁 濬 为 益州 刺史。”后因以 刀州 为 益州 的别称。 唐 武元衡 《酬太常从兄留别》诗:“ 张騫 随 汉 节, 王濬 守 刀州 。” 唐 姚合 《送任畹及第归蜀觐亲》诗:“东川横 剑阁 ,南斗近 刀州 。”
词语解释:刀籋  拼音:dāo mí
见“ 刀镊 ”。
词语解释:刀镊  拼音:dāo niè
亦作“ 刀籋 ”。 刀与镊子。除毛发的工具。亦借指理发整容。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赞》之一:“面颅百皱,不受刀籋。” 宋 黄庭坚 《陈留市隐并序》:“ 陈留 市上有刀镊工,年四十餘,无室家子姓,惟一女,年七岁矣。日以刀镊所得钱,与女子醉饱,则簪花吹长笛,肩女而归。” 宋 陈师道 《陈留市隐者》诗:“《诗》《书》工发家,刀籋得养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 彭渊材 ﹞见 狄梁公 像,眉目入鬢,又前再拜,赞曰:‘有 宋 进士 彭几 谨拜謁。’又熟视久之,呼刀镊者,使刺其眉尾,令作卓枝入鬢之状。”
词语解释:刀火  拼音:dāo huǒ
指战乱。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 閭丘晓 所忌而杀。”
词语解释:刀背  拼音:dāo bèi
指刀不用于切削的一面。《南史·梁邵陵王纶传》:“贼以刀背殴其髀, 俊 色不变,贼义而捨之。” 清 王秀楚 《扬州十日记》:“妇旋转地上,死不肯起,卒举刀背乱打,血溅衣裳,表里渍透。”
词语解释:刀鞘  拼音:dāo qiào
亦作“ 刀削 ”。 刀的套子。 唐 卢照邻 《刘生》诗:“翠羽装刀鞘,黄金饰马铃。”《红楼梦》第一一二回:“走出院门一看,有一个软梯靠墙立着,地下还有一把刀鞘。” 扎拉嘎胡 《小白马的故事》:“说着他从刀鞘里拽出锋利闪光的刀子。”
词语解释:刀疮  拼音:dāo chuāng
刀伤。 清 王秀楚 《扬州十日记》:“伯兄因伤重,刀疮迸裂而死。”如:刀疮药。
词语解释:刀砧  拼音:dāo zhēn
亦作“ 刀碪 ”。亦作“ 刀枮 ”。
(1).刀和砧板。指宰割工具。《大集经·三归龙济品》:“寧以胜利好刀枮,而自臠切其身肉。”《英烈传》第十一回:“ 太祖 説:‘刀砧各用,鼎鏊不同,吾择所宜而用之。’” 清 曾国藩 《林君殉难碑记》:“胡古胡今,强吞弱伏,佞者刀碪,訥者鱼肉。”
(2).借指宰杀。 清 陆长春 《香饮楼宾谈·黿将军托生》:“我黿将军也,前蒙君惠,得免刀碪,今又悬我市中,乞救我。”
词语解释:刀呾  拼音:dāo dá
絮烦。 宋 梅尧臣 《奉和子华持国玉汝来饮西轩》诗:“同道三四人,来过慰飢渴。迭相陈语言,曾未厌刀呾。”
词语解释:刀刀  拼音:dāo dāo
动摇貌。《玉篇·刀部》:“刀,又丁幺切。《庄》‘刀刀乎’。”今本《庄子·齐物论》作“刁刁乎”。
词语解释:刀室  拼音:dāo shì
即刀鞘。 宋 王安石 《次韵和中甫兄春日有感》“剪彩休开寳刀室” 宋 李壁 注:“刀室,即刀鞘。”《宋史·萧服传》:“知 高安 县,尉获凶盗,狱具矣。 服 审其辞疑之,且视其刀室不与刃合,顷之而杀人者得,囚盖平民也。”
词语解释:刀伤  拼音:dāo shāng
刀所砍的伤
词语解释:刀笔贾竖  拼音:dāo bǐ jiǎ shù
对刀笔吏的蔑称。《明史·汤开远传》:“吏部惟杂职多弊,臣乡 吴羽文 竭力釐剔,致刀笔贾竖鬨然而起, 羽文 略不为挠。”
词语解释:刀耕火种  拼音:dāo gēng huǒ zhǒng
古代山地的耕种方法。亦泛指原始的耕种方法。 宋 王禹偁 《畲田词》序:“ 上雒郡 南六百里……皆深山穷谷。其民刀耕火种,大抵先斫山田,虽悬崖絶岭,树木尽仆,俟其乾且燥,乃行火焉。火尚炽,即以种播之。” 清 钱谦益 《贵州按察司副使缪国维授中宪大夫制》:“刀耕火种之俗,户识威名;兵荒燹燬之餘,人怀晏息。” 艾青 《光的赞歌》:“我们告别了刀耕火种,蒸汽机带来了工业革命。”
词语解释:刀笔先生  拼音:dāo bǐ xiān shēng
即刀笔讼师。《红楼梦》第八五回:“就在那里访一个有斟酌的刀笔先生,许他些银子,先把死罪撕掳开,回来再求 贾 府去上司衙门説情。”
词语解释:刀耕火耘  拼音:dāo gēng huǒ yún
犹刀耕火种。 宋 苏轼 《王公仪夔州路转运使程高夔州路判官制》:“ 三峡 之民,刀耕火耘,与鹿豕杂居。”
词语解释:刀美兰  拼音:dāo měi lán
(1942- )舞蹈家。云南车里(今景洪)人。傣族。女。十二岁参加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工团。1959年入云南省歌舞团。1962年入东方歌舞团。曾主演舞剧《召树屯与楠木诺娜》以及独舞《水》《金色的孔雀》等。
词语解释:刀竿节  拼音:dāo gān jié
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二月初八。这一天,男女老少身穿盛装赶来聚会。会场中央竖一刀竿。一壮年身穿红衣,绕竿唱歌跳舞后,跃上刀竿,脚踩刀刃,向上攀登,到顶点后鸣放鞭炮。此外还表演跳火海等节目。青年男女则聚集一起,举行对歌、荡秋千、丢烟包等活动。
词语解释:刀笔讼师  拼音:dāo bǐ sòng shī
指以包揽词讼、舞文弄法为业的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一·词颂》:“被告抄状入手,乃请刀笔讼师又照原词多方破调,骋应敌之虚情,厌先攻之劲势。”
词语解释:刀铍  拼音:dāo pí
刀剑。《文选·左思〈吴都赋〉》:“羽族以觜距为刀鈹,毛羣以齿角为矛鋏。” 刘逵 注:“鈹,两刃小刀也。”
词语解释:刀砧板  拼音:dāo zhēn bǎn
剁肉切菜等用的案板。 瞿秋白 《乱弹·菲洲鬼话》:“这许多畜生都不甘心做奴才了,都不甘心做坐骑了,都不甘心做刀砧板上的肉了。”
词语解释:刀砧杀  拼音:dāo zhēn shā
命理用语,指刀伤的凶煞。杀,通“ 煞 ”,凶神。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这廝死时节定触犯了刀砧杀,醉时节敢透入在喂猪坑。”
词语解释:刀螂  拼音:dāo láng
即螳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螳螂桑螵蛸》:“蟷螂,两臂如斧,当辙不避,故得‘当郎’之名,俗呼为刀螂。”
词语解释:刀豆  拼音:dāo dòu
豆科植物名。荚形似刀,故名。蔓生,花紫或白,似蛾形。嫩荚可供食用;成熟种子或壳可入药。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刀豆》
词语解释:刀芒  拼音:dāo máng
刀尖。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椎鼓鼓声哀,拔刀刀芒涩。”
词语解释:刀身  拼音:dāo shēn
指刀除刀柄外的主要部分。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十二章:“这是一口朴刀,刀把很短,刀身细长。”
词语解释:刀锯之余  拼音:dāo jù zhī yú
犹刑馀。指阉人。《史记·晋世家》:“宦者曰:‘臣刀锯之餘,不敢以二心事君背主,故得罪於君。’”《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餘荐天下之豪俊哉!” 刘良 注:“刀锯,宫割用刀也。”
词语解释:刀绳  拼音:dāo shéng
刀和绳。用指自尽之具。《新五代史·杂传·杨崇本》:“大丈夫不能庇其伉儷,我已为 朱公 妇矣,无面视君,有刀绳而已!”
词语解释:刀片  拼音:dāo piàn
(1).指未装柄的刀身部分。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一章:“ 永生 笑望着 铁蛋 那股诚朴动人的神态,指着他身边那些刚打好的刀片说:‘ 铁蛋 ,你可别轻看这些玩艺呀?’”
(2).装在保险刀架内刮脸用的薄钢片。
(3).装在机械上作切削用的片状刃具。
词语解释:刀耕火耨  拼音:dāo gēng huǒ nòu
刀耕火种。《旧唐书·严震传》:“ 梁 汉 之间,刀耕火耨,民以採稆为事。”
词语解释:刀脊  拼音:dāo jǐ
(1).刀背。《北齐书·方伎传·綦母怀文》:“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札。”
(2).喻陡险之道。 明 袁宏道 《游天门开》诗:“一步一惊魂,路荒不容趾。黏壁行刀脊,下视深无底。”
词语解释:刀牌手  拼音:dāo pái shǒu
古代一手持刀、一手持盾牌的兵士。《水浒传》第八三回:“五个好汉,引一千步军,尽是悍勇刀牌手。”
词语解释:刀钩  拼音:dāo gōu
喻小利。 汉 王充 《论衡·书虚》:“ 伯夷 委国饥死,不嫌贪刀鉤。”
词语解释:刀鋋  拼音:dāo chán
刀和短矛。古代兵器。《史记·匈奴列传》:“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日暮箭鏃尽,左右刀鋋集。”
词语解释:刀锯斧钺  拼音:dāo jù fǔ yuè
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严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翁无烦怒!有新妇在,刀锯斧鉞,妇自受之,必不令貽害双亲。” 瞿秋白 《乱弹·水陆道场·民族的灵魂》:“这些阎王也正在准备着刀锯斧钺,油锅炮烙,大家商量着怎样来瓜分脔割。”
词语解释:刀铭  拼音:dāo míng
古代文体之一。刻在刀上的铭文。《陈书·文学传·陆琰》:“﹝ 世祖 ﹞以 琰 博学善占诵,引置左右,尝使製《刀铭》, 琰 援笔即成,无所点窜。” 北周 庾信 曾作《刀铭》诗三首。
共13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