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五咸平声 [名词][书函,名词][jiān,监察][《集韵》鱼衔切。岩字省文。详山部岩字注。][chán][音杉。屋翼也。]縿[详注1][xián]


注1:淊 《说文》泥水淊淊也。一曰缲丝汤。㶘淊,水满也。《类篇》与滟同。潋滟,水满貌。淊淊,水淖。
共11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函关函谷关函崤函道函购函邀函矢相攻函匦
函谷函首函席函育函谷丸函陕函翰函复
函丈函生函轘函宇函订函盖充周函索函受
函书函三函钟函问函询函车之兽函约函告
函盖函夏函辕函陈函脚函隐函聘函商
函管函牛鼎函矢函阵函调函稿函片函和
函秦函胡函犀函装函牛之鼎函答函牍函大
函封函开函塞函藏函盖包荒函示函刃之地函冒
函牛函人函达函舆函盖乾坤函箱阵函活函列
函方函谷塞函轴函请函电函知函幽育明函工

词语解释:函关  拼音:hán guān
函谷关 的省称。 隋 杨素 《赠薛播州》诗之二:“ 函关 絶无路, 京洛 化为丘。” 宋 苏舜钦 《己卯冬大寒有感》诗:“丸泥封 函关 ,长缨繫 南越 。” 清 顾炎武 《古北口》诗之二:“山中鹿角都除却,便似 函关 日夜开。”
词语解释:函谷  拼音:hán gǔ
见“ 函谷 ”。
词语解释:函丈  拼音:hán zhàng
亦作“ 函杖 ”。
(1).《礼记·曲礼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 郑玄 注:“谓讲问之客也。函,犹容也,讲问宜相对容丈,足以指画也。”原谓讲学者与听讲者坐席之间相距一丈。后用以指:讲学的坐席。《隋书·炀帝纪上》:“自时厥后,军国多虞,虽復黌宇时建,示同爱礼,函丈或陈,殆为虚器。” 宋 陆游 《斋中杂兴》诗之一:“成童入乡校,诸老席函丈。” 清 纳兰性德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牓发之日,随诸生后端拜堂下,仰瞻风采,心神肃然。既而屡赐延接,引之函丈之侧。”
(2).对前辈学者或老师的敬称。 宋 陆游 《江西到任谢史丞相启》:“早亲函丈,偶窃绪餘,曾未免於乡人,乃见待以国士。” 金 王若虚 《跋王进之墨本〈孝经〉》:“吾友 王进之 得其墨本而宝蓄之,仍图函丈之像,以冠其首。” 明 徐渭 《答龙溪师书》:“冒妄之深,伏希函丈裁之。” 清 顾炎武 《哭李侍御灌谿先生模》诗:“函杖天涯远,杓衡岁序移。无繇承问讯,祗益叹差池。” 子虚子 《湘事记》:“九月十四日 芝祥 来电曰:‘ 瀏阳 刘蔚庐 夫子函丈:千里一堂,并告 组庵 。’”
词语解释:函书  拼音:hán shū
书信。《三国志·吴志·张温传》:“谨奉所齎函书一封。” 宋 陆游 《答吴提宫启》:“伏蒙讲修拜礼,惠示函书,温乎其容若加亲,粲然有文以相接。” 明 李东阳 《进〈大明会典〉礼毕有述》诗:“启龠纳青简,函书献紫宸。”
词语解释:函盖  拼音:hán gài
包含;概括。 清 梁章鉅 《浪迹续谈·东西》:“世俗通行之语但举东西,而不言南北者,东谓我儒之教,即 孔子 之东家某;西即彼教,谓西方之圣人;举此二端,足以函盖一切矣。”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诗三札》:“《虞书》文还是古诗言语的艺术之孑遗,不足以函盖近代文字的艺术。”
词语解释:函管  拼音:hán guǎn
埋设在地下的管道。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昔 治平 中提刑 元积中 开 运河 ,尝开见函管,但见函管之中皆泥沙,以谓功力甚大,非可易復,遂已。” 宋 刘宰 《运河行》:“函管掘开须到底,运材归府供薪爨。庶几一坏不可復,民田虽槁河长满。”《宋史·王琪传》:“议者卒请废古城埭,破古函管而浚之,河反狭,舟不得方行。”
词语解释:函秦  拼音:hán qín
泛指 长安 一带。 宋 司马光 《送王书记之官永兴》诗:“ 巩 洛 风烟远, 函 秦 草树微。” 宋 陆游 《山南行》诗:“地近 函 秦 气俗豪,秋千蹴鞠分朋曹。” 宋 陆游 《剑门关》诗:“ 剑门 天设险,北乡控 函 秦 。”
词语解释:函封  拼音:hán fēng
用匣子盛而封之。《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 樊於期 之首函封之。”《汉书·匈奴传下·乌珠留》:“遣中郎将 王骏 、 王昌 ,副校尉 甄阜 、 王寻 使 匈奴 ,班四条与单于,杂函封,付单于,令奉行。” 颜师古 注:“与壐书同一函而封之。”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叶法善》:“会 吐蕃 遣使进寳函封,曰:‘请陛下自开,无令他人知机密。’”《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孙虎 依计,将太子手下人来割了首级,函封来献 燕王 。”
词语解释:函牛  拼音:hán niú
谓能容纳一头牛,指大鼎。 唐 骆宾王 《上瑕丘韦明府启》:“虽则尘飞 范 甑,垂银有结授之华;而乃调理 宓 絃,烹鸡屈函牛之量。” 宋 苏轼 《次韵周穜惠石铫》:“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无脚是轻安。” 宋 陆游 《自嘲》诗:“正得虚名真画饼,元非大器愧函牛。”参见“ 函牛之鼎 ”。
词语解释:函牛之鼎  拼音:hán niú zhī dǐng
大鼎。《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 高诱 注:“函牛,受一牛之鼎也。”《后汉书·刘陶传》:“其危犹举函牛之鼎,絓纤枯之末,诗人所以眷然顾之,潸焉出涕者也。” 李贤 注:“函牛之鼎谓大鼎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亦省作“ 函牛鼎 ”。 宋 梅尧臣 《依韵自和送诗寄潘歙州》:“源流本慷慨,吐论皆经邦。量犹函牛鼎,吾徒媿罌缸。”
词语解释:函方  拼音:hán fāng
指钱币的方形内孔。《汉书·食货志下》:“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钱圜函方,轻重以銖。”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外圜而内孔方也。”一说,指刀币之舌。 清 黄生 《义府·钱制》:“《班史》敍 太公 圜法云:‘钱圜函方。’函,舌也,上圜而下长,其长处於舌,故曰函方。”
词语解释:函谷关  拼音:hán gǔ guān
关名。古关为 战国 秦 置,在今 河南 灵宝县 境。因其路在谷中,深险如函,故名。 汉 元鼎 三年移至今 河南 新安县 境,去故关三百里。参阅《元和郡县志·陕州》
词语解释:函首  拼音:hán shǒu
用匣子装盛人头。 唐 陆贽 《诛李希烈后原淮西将士并授陈仙奇节度诏》:“驛书上闻,函首入献,方隅既乂,役戍其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诛韩本末》:“且吾自诛权姦耳,而函首以遗之,则是虏之县鄙也,何国之为?” 明 刘基 《大墙上蒿行》:“君不见, 樊将军 一朝函首西入 秦 。”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第二节:“旋接 黎都督 覆电,请其就地正法,并函首解 鄂 。”
词语解释:函生  拼音:hán shēng
犹众生。 宋 苏轼 《兴龙节功德疏文》之一:“伏愿皇帝陛下,受天之禄,如川方增,奄有 汉 唐 之封疆,倍万 唐 虞 之寿考。永均介福,下及函生。” 宋 陆游 《皇帝御正殿贺皇后笺》:“盛典告成,函生胥庆。”
词语解释:函三  拼音:hán sān
谓包含天、地、人三气。《汉书·律历志上》:“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极,中也。元,始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元气始起於子,未分之时,天地人混合为一,故子数独一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二》:“纯乾直月,祥开初九之潜;索震承华,德禀函三之极。” 明 徐渭 《函三馆记》:“余忆函三之説,虽出於 小戴 註家,乃昉於 弄丸公 之《皇极经世》。”
词语解释:函夏  拼音:hán xià
《汉书·扬雄传上》:“以函夏之 大汉 兮,彼曾何足与比功?”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函夏,函诸夏也。”后以“函夏”指全国。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城南龙华寺》:“寒暑攸叶,日月载融,帝世光宅,函夏同风。” 唐 王勃 《拜南郊颂序》:“揖让而取文明,指麾而清函夏。” 清 钱谦益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之二:“静摄周函夏,分封断鬼神。”
词语解释:函牛鼎  拼音:hán niú dǐng
见“ 函牛之鼎 ”。
词语解释:函牛之鼎  拼音:hán niú zhī dǐng
大鼎。《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 高诱 注:“函牛,受一牛之鼎也。”《后汉书·刘陶传》:“其危犹举函牛之鼎,絓纤枯之末,诗人所以眷然顾之,潸焉出涕者也。” 李贤 注:“函牛之鼎谓大鼎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亦省作“ 函牛鼎 ”。 宋 梅尧臣 《依韵自和送诗寄潘歙州》:“源流本慷慨,吐论皆经邦。量犹函牛鼎,吾徒媿罌缸。”
词语解释:函胡  拼音:hán hú
犹含混。模糊不清。 宋 苏轼 《石钟山记》:“ 唐 李渤 始访其遗踪,得双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是故就赋税计,函胡以询议员,不如分画以询齐民也。”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他们的住址,今年新印的《北大职员录》上可很有些函胡了,我所依据的是 民国 十一年的本子。”
词语解释:函开  拼音:hán kāi
谓以书信指示。 清 曾纪泽 《参赞期满销差拣员充补疏》:“臣因叠次承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函开,现当经费支絀之际,各员弁宜设法裁减,以节虚靡。”
词语解释:函人  拼音:hán rén
造铠甲的工匠。《周礼·考工记·函人》:“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孟子·公孙丑上》:“矢人岂不仁於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然函人欲全,矢人欲伤,术在纠恶,势必深峭。”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孟子·公孙丑上篇二六》:“若矢人之心无异函人,而卒至以伤人为心者,术亦能易心也。”
词语解释:函谷塞  拼音:hán gǔ sāi
即 函谷关 。 唐 陈子昂 《落第西还别刘祭酒高明府》诗:“别馆分 周 国,归驂入 汉 京。地连 函谷塞 ,川接 广阳城 。”亦省作“ 函塞 ”。 唐 郑愔 《贬降至汝州广城驿》诗:“ 函塞 云间别, 旋门 雾里看。”
词语解释:函崤  拼音:hán xiáo
函谷关 与 崤关 的并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 伊 洛 既燎烟, 函 崤 没无像。”
词语解释:函席  拼音:hán xí
(1).讲席,讲学的坐席。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中使曲临,弥光函席。”参见“ 函丈 ”。
(2).谓能容一席的小地方。 宋 无名氏 《鬼董》卷三:“贩米来此,触热不可归,欲借一函席度夏。”
词语解释:函丈  拼音:hán zhàng
亦作“ 函杖 ”。
(1).《礼记·曲礼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 郑玄 注:“谓讲问之客也。函,犹容也,讲问宜相对容丈,足以指画也。”原谓讲学者与听讲者坐席之间相距一丈。后用以指:讲学的坐席。《隋书·炀帝纪上》:“自时厥后,军国多虞,虽復黌宇时建,示同爱礼,函丈或陈,殆为虚器。” 宋 陆游 《斋中杂兴》诗之一:“成童入乡校,诸老席函丈。” 清 纳兰性德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牓发之日,随诸生后端拜堂下,仰瞻风采,心神肃然。既而屡赐延接,引之函丈之侧。”
(2).对前辈学者或老师的敬称。 宋 陆游 《江西到任谢史丞相启》:“早亲函丈,偶窃绪餘,曾未免於乡人,乃见待以国士。” 金 王若虚 《跋王进之墨本〈孝经〉》:“吾友 王进之 得其墨本而宝蓄之,仍图函丈之像,以冠其首。” 明 徐渭 《答龙溪师书》:“冒妄之深,伏希函丈裁之。” 清 顾炎武 《哭李侍御灌谿先生模》诗:“函杖天涯远,杓衡岁序移。无繇承问讯,祗益叹差池。” 子虚子 《湘事记》:“九月十四日 芝祥 来电曰:‘ 瀏阳 刘蔚庐 夫子函丈:千里一堂,并告 组庵 。’”
词语解释:函轘  拼音:hán huán
函谷关 与 轘辕关 的并称。《文选·沉约〈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 函 轘 方解带, 嶤 武 稍披襟。” 李善 注:“ 函 , 函关 也; 轘 , 轘辕 也。解带披襟,言将降附也。”参见“ 函辕 ”。
词语解释:函辕  拼音:hán yuán
函谷关 与 轘辕关 的并称。 南朝 宋 鲍照 《见卖玉器者》诗:“我方歷上国,从 洛 入 函 辕 。” 钱振伦 注:“ 灵帝 中平 元年,置 函谷关 、 广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辕 、 旋门 、 平津 、 孟津 等八关。”
词语解释:函钟  拼音:hán zhōng
亦作“ 函鐘 ”。 十二律之一,即林钟。《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 郑玄 注:“函钟,一名林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宫声当在姑洗徵之后,南吕羽之前,中间唯函钟当均,自当以函钟为宫也。” 明 陈子龙 《方泽》诗:“函鐘鼓至玄,金枝照凝碧。”参见“ 十二律 ”。
词语解释:十二律  拼音:shí èr lǜ
古乐的十二调。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共为十二律。《周礼·春官·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吕氏春秋·古乐》:“次制十二筒,以之 阮隃 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鐘之宫,适合。”《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 胡三省 注:“三分其一而损益之,上生下生而十二律备矣。”参阅《汉书·律历志上》
词语解释:函辕  拼音:hán yuán
函谷关 与 轘辕关 的并称。 南朝 宋 鲍照 《见卖玉器者》诗:“我方歷上国,从 洛 入 函 辕 。” 钱振伦 注:“ 灵帝 中平 元年,置 函谷关 、 广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辕 、 旋门 、 平津 、 孟津 等八关。”
词语解释:函矢  拼音:hán shǐ
《孟子·公孙丑上》:“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后以“函矢”比喻互相矛盾。 唐 刘禹锡 《上门下武相公启》:“言涉猜嫌,动碍关束。城社之势,函矢纷然。弥缝其间,崎嶇备尽。”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六:“其论甚伟,然与《楞严》《大悲观音》等经颇相函矢。”
词语解释:函犀  拼音:hán xī
犀牛皮制的甲。《周礼·考工记·函人》:“函人为甲。犀甲七属。” 北周 庾信 《同卢记室从军》诗:“函犀恒七属,络铁本千羣。”
词语解释:函塞  拼音:hán sāi
见“ 函谷塞 ”。
词语解释:函谷塞  拼音:hán gǔ sāi
即 函谷关 。 唐 陈子昂 《落第西还别刘祭酒高明府》诗:“别馆分 周 国,归驂入 汉 京。地连 函谷塞 ,川接 广阳城 。”亦省作“ 函塞 ”。 唐 郑愔 《贬降至汝州广城驿》诗:“ 函塞 云间别, 旋门 雾里看。”
词语解释:函达  拼音:hán dá
犹函告。 清 曾纪泽 《巴黎致总署总办》:“及指示 丹崖 所询三端,自当遵照作为定章,并遵諭函达 李星使 ,以备西人问答。”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政闻社通告全体社员》:“本社一切行动,光明正大,各社员若有疑问者,请函达本社事务所,勿为外界浮言所惑也。”
词语解释:函轴  拼音:hán zhóu
卷轴。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二十七日》:“今启视之,则匣内復以黄綾包裹竹筒,筒内有函轴,展视则 嘉庆 二十一年 仁宗 睿皇帝 赐 英吉利 国王敕諭也。”
词语解释:函道  拼音:hán dào
(1).楼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使吏 殷浩 、 王胡之 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 庾公 。” 余嘉锡 笺疏引 宋 吴聿 《观林诗话》:“函道,今所谓胡梯是也。”《宋书·庐陵孝献王义真传》:“ 义真 所乘舫单素,不及母 孙修仪 所乘者……使左右剔母舫函道以施己舫,而取其胜者。”
(2).涵洞,隧道。《宋书·柳元景传》:“ 元怙 勒众从城南门函道直出,北向结陈,旌旗甚盛。”
词语解释:函育  拼音:hán yù
容纳化育。《新唐书·突厥传上·颉利》:“ 汉 建武 时,置降 匈奴 留 五原塞 ,全其部落,以为扞蔽,不革其俗,因而抚之,实空虚之地,且示无所猜。若内 兗 豫 ,则乖其本性,非函育之道。” 宋 陆游 《黄龙山崇恩禅院三门记》:“国家之覆燾函育斯民,若是其深,吏勤其官,民力其业,相与思报上之施焉。”
词语解释:函宇  拼音:hán yǔ
谓宇内,四海之内。《新唐书·张镐传》:“天子之福,要在养人,以一函宇,美风化,未闻区区佛法而致太平。” 宋 陆游 《光宗册宝贺太皇太后笺》:“庆袭重闈,欢腾函宇。” 明 陈子龙 《用夷目兵》:“ 明 兴, 高皇帝 扫平函宇。”
词语解释:函问  拼音:hán wèn
(1).指书信。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曾文正公挽联》:“盖 左公 始为 文正 所荐举,中间以事相齟齬,不通函问者已九年矣。”
(2).用通信的方式向对方询问。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文中如有费解之处,再当函问,改正。” 鲁迅 《书信集·致黄源》:“ 陈小姐 通言地址,已函问 沉先生 ,得回信后当再通知。”
词语解释:函陈  拼音:hán chén
见“ 函阵 ”。
词语解释:函阵  拼音:hán zhèn
亦作“ 函陈 ”。 方阵。《魏书·刁雍传》:“贼畏官军突骑,以锁连车为函阵。”《资治通鉴·宋营阳王景平元年》引此文作“函陈”, 胡三省 注:“函陈,方陈也,陈,读曰阵。”
词语解释:函阵  拼音:hán zhèn
亦作“ 函陈 ”。 方阵。《魏书·刁雍传》:“贼畏官军突骑,以锁连车为函阵。”《资治通鉴·宋营阳王景平元年》引此文作“函陈”, 胡三省 注:“函陈,方陈也,陈,读曰阵。”
词语解释:函装  拼音:hán zhuāng
包装,装箱。《“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青岛潮》:“ 德国 政府于本约实行后十二个月内,将一九○○至一九○一年间携去之天文仪器,概行归还之,并支付归还时一切费用,如拆卸函装运送保险,及在 北京 建设之费均在内。”
词语解释:函藏  拼音:hán cáng
封藏。《后汉书·祭祀志上》:“以吉日刻玉牒书函藏金匱,璽印封之。”
词语解释:函舆  拼音:hán yú
指车轿类乘坐之具。亦泛指天之所覆、地之所载。 清 王夫之 《躬园说》:“是故君子游於春臺,嬉於良风,琴之瑟之,泉之石之,陟降函舆,咏吟六宇,靡不康焉。” 清 王夫之 《广遣兴》诗之五三:“捏碎函舆仍捻合,单提雷雨与分张。”
词语解释:函请  拼音:hán qǐng
用书信请求或邀请。《曾纪泽日记·光绪五年正月二十三日》:“是以公使初莅使任,外部必函请开列从官姓名职业,云以备宴会时致柬邀请。” 郭希仁 《从戎纪略》:“余乃函请 翔初 ,东出视师。” 鲁迅 《书信集·致开明书店》:“故今特函请贵局此后将未付该社之款,全数扣留,并即交下。”
词语解释:函购  拼音:hán gòu
通过书信购买。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六十年代初期,我曾向各地古旧书店,函购书籍,索阅书目。”
词语解释:函谷丸  拼音:hán gǔ wán
《后汉书·隗嚣传》:“ 元 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 函谷关 。”后遂以“函谷丸”指称易守难攻的 函谷关 。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少年负壮气,耿介立衝冠。怀纪 燕山 石,思开 函谷 丸。”
词语解释:函订  拼音:hán dìng
用书信约定。 清 曾纪泽 《恭报抵法呈递国书日期疏》:“该大臣函订十八日未时接见,届期由其御前接引大臣 穆纳 以朝车及副车从骑来迎。”
词语解释:函询  拼音:hán xún
以书信方式查询、询问。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李霁野》:“我即函询那几种,终无回信,大约我的信失落了。”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 段君 住址,我不知道,可函询后孙公园医学院 唐诃君 。”
词语解释:函脚  拼音:hán jiǎo
指运费,脚力费。《新唐书·食货志三》:“民久不罹兵革,物力丰富,朝廷用度亦广,不计道里之费,而民之输送所出水陆之直,增以‘函脚’、‘营窖’之名,民间传言用斗钱运斗米,其靡耗如此。”
词语解释:函调  拼音:hán diào
(1).通过书信方式进行调动。 清 曾纪泽 《拣员补参赞各缺疏》:“臣奉命留使 欧洲 ,细查所出各缺,均关紧要。未便日久虚悬,是以函调数员来洋,听候差遣。” 清 曾纪泽 《援案请奖期满人员疏》:“云骑尉 刘麒祥 ,经臣函调出洋,於 光绪 六年五月二十五日行抵 英 伦 。”
(2).用书信方式进行调查。如:经函调证明,他在原单位工作表现一贯很好。
词语解释:函牛之鼎  拼音:hán niú zhī dǐng
大鼎。《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 高诱 注:“函牛,受一牛之鼎也。”《后汉书·刘陶传》:“其危犹举函牛之鼎,絓纤枯之末,诗人所以眷然顾之,潸焉出涕者也。” 李贤 注:“函牛之鼎谓大鼎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亦省作“ 函牛鼎 ”。 宋 梅尧臣 《依韵自和送诗寄潘歙州》:“源流本慷慨,吐论皆经邦。量犹函牛鼎,吾徒媿罌缸。”
词语解释:函盖包荒  拼音:hán gài bāo huāng
犹言包涵。《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我方纔那番卖唱乞食的行逕,真真叫作无可奈何,只得如此,还要求老先生函盖包荒。”
词语解释:函盖乾坤  拼音:hán gài qián kūn
佛教语。《五灯会元·云门偃禅师法嗣·德山缘密禅师》:“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原谓泯合无间。后指言语诗文契理或一心专志而绝无杂念。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老杜 诗亦有此三种语,但先后不同,‘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函盖乾坤句。” 元 姬翼 《瑶台第一层》词:“性珠穿透方,信葆光、函盖乾坤,自通神。”
词语解释:函电  拼音:hán diàn
信件和电报的合称。 清 曾纪泽 《遵旨议烟台续增专条及先后办理情形疏》:“加以总理衙门王大臣平心体察,函电周详,俾臣有所遵守,是以 英国 廷臣虽经叠次更易,终得就我范围也。” 子虚子 《湘事记》:“得 人熙 言, 芝祥 宜无不信,然 人熙 屡函电不报。” 邹韬奋 《经历》五一:“每读到许多读者好友们的许多函电……未尝不深深地感到深情厚意,永不能忘。”
词语解释:函邀  拼音:hán yāo
用书信方式邀请。 孙中山 《复邓泽如函》:“最好在説 弼臣翁 函邀弟来访,更易説话。” 郭孝成 《山西光复记》:“民军一再函邀前往諮议局, 李 乃隻身前往,民军见之大喜,请出理事。”
词语解释:函陕  拼音:hán shǎn
泛指今 陕西 一带。《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 函 陕 堙阻, 瀍 洛 蒿莱。朔马东騖,胡风南埃。” 张铣 注:“ 函 , 函谷关 ; 陕 , 虢国 也。”
词语解释:函盖充周  拼音:hán gài chōng zhōu
包容一切。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先生於书,无所不读,函盖充周,不见涯涘。”
词语解释:函车之兽  拼音:hán chē zhī shòu
指大兽。《庄子·庚桑楚》:“夫函车之兽,介而离山,则不免於罔罟之患。” 成玄英 疏:“其兽极大,口能函车。”《宋书·袁淑传》:“臣闻函车之兽,离山必毙;絶波之鳞,宕流则枯。”
词语解释:函隐  拼音:hán yǐn
掩盖,隐匿。 清 王夫之 《绎思》:“ 太元 之甲, 陈桥 之訌,台有口实而为之函隐,固择德言者所弗过讯也。”
词语解释:函稿  拼音:hán gǎo
亦作“ 函藳 ”。 书信等的草稿或底稿。 清 冯桂芬 《皖水迎师记》:“继荐 太仓 钱主事 鼎铭 ,许之。且以函藳见属,辞,不获,稿成,授 钱君 。” 清 曾纪泽 《复陈中俄议界情形疏》:“除将致 俄 外部函稿译汉咨呈总理衙门查核外,谨将微臣遵旨与 俄国 外部商论界务情形,恭摺復陈。” 清 曾纪泽 《伦敦致刘康侯太守》:“兹将復 丹崖星使 函稿寄弟一閲。”
词语解释:函答  拼音:hán dá
写信回答。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去年 田汉 作文说我是调和派,我作文诘问,他函答道,因为我名誉好,乱说也无害的。”
词语解释:函示  拼音:hán shì
(1).用信函下达的指示。如:关于这个问题,上级已有函示。
(2).谓以信函方式指示或通知别人。如: 王教授 函示我去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
词语解释:函箱阵  拼音:hán xiāng zhèn
军队行进中的保护性的方形阵势。《宋书·柳元景传》:“ 元保 不能自固,乃率所领作函箱阵,多列旗帜,缘险而还。”《南史·张畅传》:“安北中兵参军 沉庆之 议欲以车营为函箱阵,精兵为外翼,奉二王及妃媛直趋 歷城 。”
词语解释:函知  拼音:hán zhī
犹言函告。《冷眼观》第十八回:“自不得不备细函知,连类相及,以尽朋友的义务。” 鲁迅 《书信集·致李小峰》:“因颇拮据,故本月版税,希见付。或送来,或函知日时地点,走取亦可。”
词语解释:函矢相攻  拼音:hán shǐ xiāng gōng
谓自相矛盾。 唐 刘禹锡 《答容州窦中丞书》:“今夫儒者函矢相攻,蜩螗相喧,不啻於彀弓射空矢者。”参见“ 函矢 ”。
词语解释:函矢  拼音:hán shǐ
《孟子·公孙丑上》:“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后以“函矢”比喻互相矛盾。 唐 刘禹锡 《上门下武相公启》:“言涉猜嫌,动碍关束。城社之势,函矢纷然。弥缝其间,崎嶇备尽。”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六:“其论甚伟,然与《楞严》《大悲观音》等经颇相函矢。”
词语解释:函翰  拼音:hán hàn
缄封文翰。 唐 黄滔 《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毉至,粒药以授。师曰:‘吾非疾也,不可罔子之工。’卒不之饵。其后札偈以遗法子,函翰以别王庭。夏五月二日,鸟兽悲鸣,云木惨悴,其夜十有八刻时灭度,俗寿八十有七。”
词语解释:函索  拼音:hán suǒ
通过书信索取。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现代书局的稿子,函索数次,他们均置之不理。” 孙犁 《澹定集·幻华室藏书记序》:“于 京 、 津 、 宁 、 沪 、 苏 等地,函索书目,邮购旧籍,日积月累,遂至可观。”
词语解释:函约  拼音:hán yuē
用书信约定。 孙中山 《致武汉报界联合会函》:“ 文 抵 沪 后,即拟买舟南旋,适奉 黎 副总统 函约相见。”
词语解释:函聘  拼音:hán pìn
用书信聘请(担任某种职务)
词语解释:函片  拼音:hán piàn
信件。 孙中山 《致王子匡函》:“ 子匡 我兄鉴:得读致 蘅兄 函片,敬悉一切。”
词语解释:函牍  拼音:hán dú
书信;信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杂觚·起居》:“今人函牘往来,多用‘起居’字。”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至于款项,倘其借之他人,则函牍往反,而且往反再三,而终于不得要领,必与卖稿无异。”
词语解释:函刃之地  拼音:hán rèn zhī dì
比喻狭小的地方。 明 方孝孺 《题郑叔致字辞后》:“譬诸破竹焉,既得凾刃之地,一节之后将豁然矣。”
词语解释:函活  拼音:hán huó
《诗·周颂·载芟》:“播厥百穀,实函斯活。” 孔颖达 疏:“函者,容藏之义,故转为含,犹人口含之也。活者,生活,故为生,言种子内含生气,种之必生也。”后以“函活”指秧苗成活。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稻灾》:“凡苗自函活以至颖栗,早者食水三斗,晚者食水五斗,失水即枯。”
词语解释:函幽育明  拼音:hán yōu yù míng
形容珠宝光泽闪烁耀眼。《文选·左思〈吴都赋〉》:“神化翕忽,函幽育明。穷性极形,盈虚自然。” 刘逵 注:“函幽育明,皆谓珠玉光耀之状。”
词语解释:函匦  拼音:hán guǐ
匣子。 宋 陆游 《法云寺建观音藏殿疏》:“补落伽之道场,蓁芜已久;修多罗之妙典,函匭仅存。”
词语解释:函复  拼音:hán fù
用书信答复。 清 曾纪泽 《请奖翻译官片》:“接奉总理衙门函復: 德明 期满奬叙,仍应由臣 纪泽 补行具奏。” 孙中山 《批江安渔业公会呈》:“前因临时政府成立伊始,各部尚未组织完全,该会来呈,当由秘书处函復。”
词语解释:函受  拼音:hán shòu
犹容纳;包容。 清 王夫之 《连珠有赠》:“盖闻闤丘九变,密移在纵敛之间;宣榭千寻,函受但合离之际。”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孟子·公孙丑上篇二三》:“‘心统性情’,‘统’字只作‘兼’字看。其不言兼而言统者,性情有先后之序而非并立者也。实则所云‘统’者,自其函受而言。”
词语解释:函告  拼音:hán gào
用书信告知。 清 曾纪泽 《逆酋窜入俄境该国允严禁锢疏》:“臣前於本年七月初间未经赴 俄 换约之先,曾经函告总理衙门。”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倘不能走,则当函告 赤鼻 ,叫他到这里来告,或到别处去,也要通知他。” 孙犁 《秀露集·被删小记》:“小说被删,过去虽有读者函告,究未见到实物。”
词语解释:函商  拼音:hán shāng
通过书信商量。 清 曾纪泽 《奏抵上海随带人员疏》:“如到该国后察看情形,事浮於人,不敷差遣,臣当函商总理衙门王大臣等再行添派。” 孙中山 《命陆军部海军部统一长江水师编制委任妥员令》:“兵士等往返函商,若不禀请设一统一机关,漫无所归。”
词语解释:函和  拼音:hán hé
和合,协调。《魏书·崔楷传》:“天地函和,日月光曜。”
词语解释:函大  拼音:hán dà
函授大学的简称。《长城》1984年第2期:“大哥读完夜校,又参加了函大学习,而终于成了靠自学成才的工程师。”参见“ 函授学校 ”。
词语解释:函授学校  拼音:hán shòu xué xiào
以通信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学校。教学方法以自学函授教材为主,定期由函授学校给予辅导和考核,有时也进行短期的集中面授或就地委托辅导。函授学校导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英国 的大学推广运动。八十年代后各国始设函授学校。我国解放后为适应广泛的科学文化技术和业务学习的需要,也设立了各级各类的函授学校,如函授大学等。 魏巍 《壮行集·做新型的知识分子》:“各地函授学校的逐渐设立……各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将会得到更有利的条件。”
词语解释:函冒  拼音:hán mào
犹包容,统括。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盖古文峻洁,迥异浮靡。圣笔渊玄,亡资藻饰。故卷之不盈篋笥,而扩之函冒乾坤。”
词语解释:函列  拼音:hán liè
排列。 晋 左思 《蜀都赋》:“榹桃函列,梅李罗生。”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昭灼甄部,駔骏函列。”
词语解释:函工  拼音:hán gōng
即函人。《通典·职官二一》:“正二命……冶工、铸工、锻工、函工。”
共11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