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矮凳 拼音:ǎi dèng
小板凳。《红楼梦》第七一回:“榻之前后左右,皆是一色的矮凳。” 巴金 《家》五:“﹝ 琴 ﹞满满地斟了一杯酽茶,送到母亲面前,放在旁边的一个矮凳上。”词语解释:金凳 拼音:jīn dèng
华美的镫。指马鞍两边的脚踏。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同盟》:“西风萧瑟征衣冷,旌旗整,牧马鸣,边笳竞,凯歌簇处懽声振,三军个个敲金凳。” 明 王玉峰 《焚香记·收兵》:“一鼓去渠魁, 莱阳 免祸危。鞭敲金凳响,齐唱凯歌回。”词语解释:冷板凳 拼音:lěng bǎn dèng
亦作“ 冷板凳 ”。
(1).常与“坐”连用。旧时清唱的俗称。 明 魏良辅 《曲律》:“清唱,俗语谓之‘冷板櫈’,不比戏场藉锣鼓之势。”
(2).常与“坐”连用。旧时比喻私塾教师的清苦职业。《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还亏得识得几个字,胡乱在这主家教他小学生度日而已…… 郭信 不胜感谢。捧了几百钱,就像获了珍寳一般,紧紧收藏,只去守那冷板凳了。”《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魏翘 ﹞虽然也没有什么大进项,比起没有发达的时候,在人家坐冷板凳,做猢猻大王,已经天悬地隔了。”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原来我虽然在学校教书,也等于在 杨 家坐馆,而这阴惨惨的气味,便是从冷板凳里出来的。”
(3).常与“坐”连用。比喻清闲冷落的职务或处于无事可为的境地。 沙汀 《代理县长》:“他觉得这一次的出门太失策了,倒是蹲在家里坐冷板凳好些。”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我与其坐冷板凳,听那 牛郎中 空口说白话,不如趁空来看看我们社里的红薯种,看烂了没有。”
(4).常与“坐”连用。受人冷遇也叫坐冷板凳。 明 无名氏 《渔樵闲话》第二折:“不如此者,纵有经天纬地济世之才,县丢冷板櫈上坐地。”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六章:“在座的 杨王鹏 是同 湘 军的 王隆中 一路来的,然而这一群,除 蒋翊武 和 蔡大辅 以外,没有人理睬他,任听他瞪着两只眼珠坐冷板凳。”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章二:“﹝ 杨畏 ﹞到了关键时刻,反而变得毫不机变了,这就注定他只好坐冷板凳终身。”词语解释:脚凳 拼音:jiǎo dèng
较矮的凳子。亦可踏脚。《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鸳鸯 ﹞急忙关上屋门,然后端了一箇脚凳,自己站上,把汗巾拴上扣儿,套在咽喉,便把脚凳蹬开。”词语解释:鞭凳 拼音:biān dèng
见“ 鞭鐙 ”。
词语解释:鞭镫 拼音:biān dèng
亦作“ 鞭蹬 ”。亦作“ 鞭凳 ”。
(1).马鞭和马镫。借指马具。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截镫留鞭》:“ 姚元崇 初牧 荆州 ,三年,受代日,闔境民吏泣拥马首,遮道不使去,所乘之马鞭鐙,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恋。”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之一:“纷纷等儿戏,鞭鐙遭割截。”
(2).借指马。
(3).犹麾下、左右。《二刻拍案惊奇》卷四:“那家人是出路的,见説家主要闝,是有些油水的事,那一个不愿随鞭凳。”《花月痕》第四回:“大人於明日未刻,统领大兵,出城十里驻紥,二十二日长行,某愿随鞭蹬,供大人指挥。”词语解释:趴趴凳 拼音:pā pā dèng
矮小的凳子。《小说月报》1981年第9期:“ 连根 老婆带着五个千金,一字儿摆开六张小趴趴凳。”词语解释:踏凳 拼音:tà dèng
(1).即踏脚凳。《孽海花》第二四回:“那当儿,赶车的预备了车踏凳,要扶 雯青 上车。” 沙汀 《老太婆》:“她没有多少信心,但却已经用脚在踏凳上寻找着鞋子。”参见“ 踏脚凳 ”。
(2).马镫。挂在马鞍子两旁供骑马人踏脚之用。《雪岩外传》第九回:“ 香官 一跃而上,马夫送上鞭子, 香官 把踏凳一扇,那马儿便得得地走去。”
词语解释:踏脚凳 拼音:tà jiǎo dèng
(1).一种便于上下车、床用的小凳。 巴金 《秋》一:“ 绮霞 坐在床前踏脚凳上,她也专心地在一边倾听。” 张笑天 《爱的葬礼·红颜自古命多苦》:“ 石后 把擦拭床几的宫女们全都轰了出去,指着一张踏脚凳让 马妙良 坐下,才把她想了一夜的主意和盘托了出来。”
(2).喻借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鲁迅 《准风月谈·“商定”文豪》:“不过有一种例外,虽然铺子出盘,作品贱卖,却并不是文豪们走了末路,那是他们已经‘爬了上去’,进大学,进衙门,不要这踏脚凳了。”词语解释:踏脚凳 拼音:tà jiǎo dèng
(1).一种便于上下车、床用的小凳。 巴金 《秋》一:“ 绮霞 坐在床前踏脚凳上,她也专心地在一边倾听。” 张笑天 《爱的葬礼·红颜自古命多苦》:“ 石后 把擦拭床几的宫女们全都轰了出去,指着一张踏脚凳让 马妙良 坐下,才把她想了一夜的主意和盘托了出来。”
(2).喻借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鲁迅 《准风月谈·“商定”文豪》:“不过有一种例外,虽然铺子出盘,作品贱卖,却并不是文豪们走了末路,那是他们已经‘爬了上去’,进大学,进衙门,不要这踏脚凳了。”词语解释:拍台拍凳
拍桌子打板凳;歇斯底里地大发脾气词语解释:骨牌凳 拼音:gǔ pái dèng
面呈长方形似骨牌的木凳。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其中,摆有两张小小的方桌,十六张小小的骨牌凳。” 邹韬奋 《经历》三六:“我们两个人被带到第一个囚室的外面,望望里面约有六七尺宽,十几尺深。排着一个两层的小铁床,一张小木椅(骨牌凳)。”词语解释:条凳 拼音:tiáo dèng
狭长形的凳子。 夏衍 《懒寻旧梦录》一:“她一定要四姐和我背着条凳先去占好位置,陪她去看戏。” 吴组缃 《山洪》一:“大的小的竹箕里摊着饭锅巴和萝卜干,用条凳架着。”词语解释:杌凳 拼音:wù dèng
矮凳子。《醒世姻缘传》第八六回:“ 素姐 因庙中唱戯……叫 吕祥 问住持的道士赁了一根杌凳,好踹了观看。”《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 安太太 顺手就把他拉在挨炕一个杌凳上坐下。”词语解释:榻凳 拼音:tà dèng
床前踏脚的矮凳。 沉从文 《阿金》:“为什么巡防军的游击大人,被官太太罚跪到榻凳上,笑话会遐迩尽知?”词语解释:黑漆板凳 拼音:hēi qī bǎn dèng
英文husband的音译,意即“丈夫”。 巴金 《家》二五:“我不像你们日日夜夜都在梦想嫁一个如意的‘黑漆板凳’。”词语解释:桌椅板凳 拼音:zhuō yǐ bǎn dèng
泛指一般的家具。如:他的屋子里,桌椅板凳样样都有。词语解释:桯凳 拼音:tīng dèng
床前长凳。 章炳麟 《新方言·释器》:“今 淮 南谓牀前长凳为桯凳。”词语解释:鹅项懒凳 拼音:é xiàng lǎn dèng
一种狭长的凳子。因其长似鹅颈且不轻易搬动,故称。《水浒传》第四回:“﹝ 鲁智深 ﹞信步行到半山亭子上,坐在鹅项懒凳上。”词语解释:揽凳 拼音:lǎn dèng
店铺设于柜台外的长凳。《西湖二集·张采莲隔年冤报》:“次日走到 周思江 门首,假以闲耍为名,就坐在 周 家揽凳上,看他卖东卖西。”词语解释:板凳 拼音:bǎn dèng
亦作“ 板櫈 ”。 木板面、无靠背的坐具。多为狭长形。《水浒传》第三四回:“ 燕顺 焦燥,便提起板凳却待要打将去。” 清 许秋坨 《闻见异录·奇门》:“今夜门户不须锁闭,虽有偷儿,不能盗物,祇将板櫈八条横在门口。” 茹志鹃 《关大妈》:“游击队却活动得更勤奋,但生活也更艰苦了,他们这一个月来,已忘了板凳是怎么坐法的,热饭又是个什么滋味。”词语解释:滚凳 拼音:gǔn dèng
古代一种装有转轴的凳子。用足掌推动,刺激涌泉等穴,有养生、治病之效。 明 屠隆 《考槃馀事·起居器服笺·滚凳》:“以木为之,长二尺,阔六寸,高如常。四桯镶成,中分一鐺,内二空中,车圆木二根,两头留轴转动,凳中凿窍活装。以脚踹轴,滚动往来。盖涌泉穴精气所生之地,故必以运动为妙。”词语解释:烂板凳 拼音:làn bǎn dèng
比喻呆坐一地,忘时废事。《西游记》第十六回:“ 行者 道:‘ 老孙 比在前不同,“烂板凳,高谈阔论”了,如今保 唐僧 ,不得身闲。’”词语解释:拍桌打凳 拼音:pāi zhuō dǎ dèng
极言愤怒或发怒。 鲁迅 《二心集·风马牛》:“ 宙斯太太 却偏又是一个很有些嫉妒心的女神。她一知道,拍桌打凳的(?)大怒了一通之后,便将那孩子取到天上,要看机会将他害死。”词语解释:恭凳 拼音:gōng dèng
特制供老人或残疾人坐着解手用的凳子词语解释:春凳 拼音:chūn dèng
一种板面宽大的长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宅妖》:“尝见厦有春凳,肉红色,甚修润。”《红楼梦》第三三回:“ 凤姐 便駡:‘糊涂东西……还不赶快进去把那藤屉子春凳抬出来呢。’” 茅盾 《故乡杂记·内河小火轮》:“他们利用了老百姓家里的春凳,把水淋淋的衣服在春凳上拍拍的打。”词语解释:老虎凳 拼音:lǎo hǔ dèng
旧时一种残酷的刑具。用刑时使受刑人伸腿平坐于长凳,将膝盖系于其上,然后在脚跟下垫砖,愈垫愈高以逼供。《革命民歌集·上海工人三次起义时的革命歌谣》:“老虎凳,绞刑架,我伲咬紧钢牙。”词语解释:坠凳 拼音:zhuì dèng
亦作“ 坠蹬 ”。亦作“ 坠鐙 ”。 向下拉正马镫,侍候尊长上马。亦表示对人敬仰,甘执贱役之意。 明 杨柔胜 《玉环记·韦皋延宾》:“长者在上,小生只合执鞭坠凳,尤恐无福,焉敢当此。”《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只见两个太监,牵着一匹御用的马,请 庄徵君 上去骑着,两个太监跪着坠蹬。”《红楼梦》第五二回:“老嬷嬷又嘱咐他们些话,六个人连应了几个‘是’,忙捧鞍坠鐙, 寳玉 慢慢的上了马。”词语解释:坐冷板凳 拼音:zuò lěng bǎn dèng
亦作“ 坐冷板櫈 ”。
(1).比喻不被重视或受到冷遇。常指担任待遇较差的闲职。 清 李渔 《怜香伴·毡集》:“下官自从选了穷教官,坐了这条冷板櫈,终日熬薑呷醋,尚不能够问舍求田,那里再经得进口添人!”
(2).比喻久等接见或长期候差。 茅盾 《子夜》十:“可是他, 李玉亭 ,偶然来的时候不凑巧,却教在这里坐冷板凳,岂不是主人家对于他显然有了戒心?”
(3).比喻商店没生意,或产品没有销路。《人民日报》1981.2.13:“本市一些同类产品,虽然质量比较好,由于没有推销奖而在那里坐冷板凳。”词语解释:垫脚凳 拼音:diàn jiǎo dèng
用以垫脚的矮凳。比喻被人役使的人。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我们做丫头子的人那敢生气哟,我们是没有气的垫脚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