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严凝 拼音:yán níng
(1).犹严寒。《礼记·乡饮酒义》:“天地严凝之气,始於西南,而盛於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 唐 顾况 《补亡诗·十月之郊》:“冬日严凝,言纳其阳,和风载昇。” 宋 陆游 《大雪》诗:“大雪 江 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明 沉鲸 《双珠记·人珠还合》:“气序严凝,遥忆征人倥傯。”
(2).形容脸色严厉。《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朕每读书,见古帝王多自尊大,深拱严凝,谁敢犯颜言事。”
(3).谓冷酷。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二折:“怕不道是外面儿温和,则你那彻底儿严凝。”
(4).严肃凝重。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宋 沉 之诗,以严凝之骨,饰流丽之词,颂扬休明,渊乎盛世之音。”词语解释:销凝 拼音:xiāo níng
销魂凝神。 宋 柳永 《夜半乐》词:“对此佳景,顿觉销凝,惹成愁绪。” 宋 张炎 《瑞鹤仙·赵文升席上代去姬写怀》词:“黯销凝 铜雀 深深,忍把 小乔 轻误。” 元 赵善庆 《水仙子·客乡秋夜》曲:“捱长宵,何处销凝?” 清 龚自珍 《台城路·送姚怡云之江南》词:“瘦砚敲霜,古笺啼月,真箇销凝无主。”词语解释:消凝 拼音:xiāo níng
销魂,凝神。谓因伤感而出神。 宋 柳永 《夜半乐》词:“对此嘉景,顿觉消凝,惹成愁绪。” 宋 徐介 《耒阳杜工部祠堂》诗:“消凝伤往事,斜日隐頽垣。”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消凝。”词语解释:冰凝 拼音:bīng níng
结冰;冻结。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两京街道》:“但冬月冰凝,尚堪步屧,甫至春深,晴暖埃浮。” 戴望舒 《过旧居》诗:“而一切都在那里,原封不动,欢笑没有冰凝,幸福没有尘封。?”词语解释:坚凝 拼音:jiān níng
(1).牢固。《荀子·议兵》:“兼并易能也,唯坚凝之难焉。”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其城乱石疉砌,火煅成灰,融为石城,坚凝不受炮。”
(2).凝固,凝结。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瓢内出汞成宝》:“一日, 德翁 须汞为用, 任 欣然取器分取,既倾器中,则坚凝成宝矣。”
(3).坚定。 明 方孝孺 《茹荼斋记》:“先受天下之大患,涉天下之至苦,故其志坚凝而不慑,气充盛而不衰。” 明 宋濂 《苏公墓志铭》:“识量坚凝,不为威武所迁。”
(4).凝练。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言大非夸》:“ 玉峰 之神,有其简洁,而无其雄厚; 毘陵 之才,有其快利,而无其坚凝。”词语解释:澄凝 拼音:chéng níng
沉静貌。 唐 欧阳詹 《回鸾赋》:“颺凛凓以风清,寂澄凝而月静。” 宋 梅尧臣 《八月十五夜有怀》诗:“万里絶瑕玷,百丈已澄凝。”词语解释:心凝 拼音:xīn níng
聚精会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粉蝶》:“ 阳 目注心凝,对烛自鼓;久之,顿得妙悟,不觉起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歷 火燄山 ,山重重,气熏腾若炉灶。凡行必於雨后,心凝目注,轻蹟步履之,悮蹴山石,则飞燄腾灼焉。”参见“ 心凝形释 ”。
词语解释:心凝形释 拼音:xīn níng xíng shì
精神专注,达到忘形的境界。《列子·黄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竟不知风乘我耶,我乘风乎。”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清 张裕钊 《答吴挚甫书》:“若夫专以沉思力索为事者,固时亦可以得其意,然与夫心凝形释,冥合於言议之表者,则或有间矣。”词语解释:端凝 拼音:duān níng
庄重。《旧唐书·冯定传》:“ 文宗 以其端凝若植,问其姓氏。”《宋史·李沆传》:“ 太宗 目送之曰:‘ 李沆 风度端凝,真贵人也。’” 明 方孝孺 《陈先生墓碣》:“先生资端凝,喜学问。”《清史稿·世宗纪》:“生有异徵,天表魁伟,举止端凝。”词语解释:冷凝 拼音:lěng níng
物质遇冷而凝结。如水蒸汽遇冷变成水,水遇冷变成冰。词语解释:冻凝 拼音:dòng níng
(1).因遇冷而凝结。《释名·释天》:“氛,粉也;润气著草木,因寒冻凝,色白若粉之形也。”
(2).引申为凝聚。 王逊 《古代绘画的现实主义》:“而这一热闹场面与这一冻凝在音乐中的安静的片刻景象所形成的对比,更是有力地表现了音乐的美妙。”词语解释:沈凝 拼音:shěn níng
亦作“沉凝”。
(1).沉厚凝重。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情关峻远,得意於众妙之门;性宇沉凝,忘筌於毁誉之境。”
(2).低沉徐缓。 俞平伯 《凄然》诗:“九月秋风下痴着的我们,都跟了沉凝的声音依依荡颤。”
(3).凝滞,停止流动。 靳以 《晨雾》:“可是它沉凝地停留着,要一切的物体都迟缓下去,终于要定在那里。”词语解释:滞凝 拼音:zhì níng
凝结;不活动。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三:“清早的严寒,掩没了熹微的晨光,云影滞凝,死也不愿开展。”词语解释:凝凝 拼音:níng níng
水结成冰的状态。《楚辞·大招》:“天白顥顥,寒凝凝只。” 王逸 注:“凝凝,水冻貌。”一本作“ 嶷嶷 ”。 唐 柳宗元 《天对》:“ 狂山 凝凝,冰于北至。” 明 何景明 《九咏》:“素阴肃兮裂肌,灝凝凝兮罔极。”词语解释:静凝 拼音:jìng níng
宁静稳重。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九:“牵乎动则静凝,係乎静则动贞。” 郭沫若 《瓶》诗之四:“湖水是那么澄净,梅影是那么静凝。”词语解释:玄凝 拼音:xuán níng
凝神默想。 晋 王该 《日烛》:“理感自然,冥对玄凝,福兮谁造!祸兮孰兴!”词语解释:沾凝 拼音:zhān níng
黏附凝聚。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零露霑凝,劲风凄急。” 唐 杜甫 《除草》诗:“霜露一霑凝,蕙叶亦难留。”喻化育嘉惠。 晋 潘尼 《后园颂》:“芒芒在昔,悠悠结绳,太朴未散,玄代霑凝。”词语解释:浑凝 拼音:hún níng
谓融结为一体。 叶圣陶 《线下·一个青年》:“我的意思,书法要达到浑凝匀称,才算神妙。一点一画乃至一字一行一幅,都成个必须这样不可那样的局势,这才是浑凝。”词语解释:铸凝 拼音:zhù níng
古代所谓神人中的一种。擅炼丹点金之术。《文选·郭璞〈江赋〉》“纳隐沦之列真,挺异人乎精魄” 李善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天下神人五:一曰神仙,二曰隐沦,三曰使鬼物,四曰先知,五曰铸凝。”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按‘铸凝’似是黄白术。”词语解释:沉凝 拼音:chén níng
凝滞,不流动。例如:江水沉凝,青山肃立。——李瑛《一月的哀思》词语解释:纤凝 拼音:xiān níng
犹纤云。凝,指云气凝聚。 明 高明 《琵琶记·中秋望月》:“长空万里,见嬋娟可爱,全无一点纤凝。”词语解释:冲凝 拼音:chōng níng
犹和合。《云笈七籤》卷五七:“夫一者,道之冲凝也。冲而化之,凝而造之,乃生二焉。”词语解释:典凝 拼音:diǎn níng
坚韧镇定。 俞樾 《诸子平议·淮南内篇三》:“典,读为‘頎典’之典……典凝,犹坚凝也。”词语解释:贞凝 拼音:zhēn níng
端庄凝重。 唐 上官仪 《册江王元祥为鄜州刺史文》:“识尚闲伟,体局贞凝。”词语解释:停凝 拼音:tíng níng
(1).静止凝神。
(2).停留。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九章:“她的深陷的眼睛涌出两颗泪珠,停凝在眼角上。”词语解释:雨润云凝 拼音:yǔ rùn yún níng
形容砚台的石质致密润泽。 宋 吴文英 《尉迟杯·赋杨公小蓬莱》词:“蛛窗绣网玄经,纔石砚开匳,雨润云凝。”词语解释:震凝 拼音:zhèn níng
震动及于边远之地。谓其很高的威望,边远之地亦被影响所及。凝,深远。《宋书·礼志三》:“ 太祖文皇帝 以启遘泰运,景望震凝。”参见“ 凝邈 ”。
词语解释:凝邈 拼音:níng miǎo
(1).深远。《梁书·元帝纪》:“日者,百司岳牧,祈仰宸鉴。锡珪之功,既归有道,当璧之礼,允属圣明;而优詔谦冲,窅然凝邈。飞龙可躋,而《乾》爻在四;帝閽云叫,而閶闔未开。” 隋 薛道衡 《隋高祖颂序》:“公卿庶尹,遐邇牧岳,僉以天平地成,千载之嘉会;登封降禪,百王之盛典。宜其金泥玉检,展礼介丘;飞声腾实,常为称首。天子为而不恃,成而不居,冲旨凝邈,固辞弗许。”
(2).指渺茫不着边际。 唐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多歧空扰扰,幽室竟倀倀。凝邈为时范,虚空作士常。”词语解释:丰凝 拼音:fēng níng
富足安定。《宋史·乐志八》:“九秩燕豫,三纪丰凝。”词语解释:遐凝 拼音:xiá níng
沉思遥想。《隋书·文学传·虞绰》:“停舆海澨,驻驆巖阯,窅想遐凝,藐属千里。”词语解释:沾凝 拼音:zhān níng
同“霑凝”。
黏附凝聚。词语解释:疏凝 拼音:shū níng
亦作“疎凝”。
(1).迂阔固执。《梁书·张充传》:“所以摈跡江皋,阳狂陇畔者,实由气岸疏凝,情涂狷隔。”
(2).开朗庄重。 宋 韩琦 《转运贺冬启》:“才謨秀博,风宇疎凝。”词语解释:渊凝 拼音:yuān níng
谓深厚。《魏书·礼志二》:“陛下叡哲渊凝,钦明道极,应必世之期,属功成之会。”词语解释:目注心凝 拼音:mù zhù xīn níng
犹言全神贯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粉蝶》:“ 阳 目注心凝,对烛自鼔;久之,顿得妙悟,不觉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