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解冻残冻霜冻阴冻软冻冻梨花冻果冻天寒地冻
饥冻石冻雨冻蹑冻化冻放冻冱冻 
云冻踏冻上冻冻冻速冻泮冻篝灯呵冻 
冰冻余冻披冻凄冻青田冻涸冻噤冻 
呵冻凝冻鱼冻阳冻痠冻撞冻合冻 
寒冻开冻贫冻防冻鱼脑冻封冻肉冻 
含冻连底冻冷冻颗冻闭冻深度冷冻酸冻 

词语解释:解冻  拼音:jiě dòng
(1).冰冻融化。《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前蜀 牛峤 《杂曲歌辞·杨柳枝》:“解冻风来末上青,解垂罗袖拜卿卿。” 清 高述明 《塞外》诗:“炎风初解冻,夏草渐萌芽。”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三十:“大地解冻了。南风吹刮着,就是在清早,风刮在脸上,也不刺骨了。”
(2).比喻解除思想、政治、经济、外交关系等方面的冻结状态。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七章四:“她私心期望着:老汉穿上她亲手缝的新皮袄以后,父女之间的关系也许能有一点儿解冻吧?”
词语解释:饥冻  拼音:jī dòng
飢饿寒冷。《汉书·赵充国传》:“ 先零羌 精兵今餘不过七八千人,失地远客,分散飢冻。”《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诚使二贼不灭,士民飢冻,虽崇美宫室,犹无益也。”
飢饿寒冷。饥,通“ 飢 ”。 唐 杜甫 《别赞上人》诗:“天长关塞寒,岁暮饥冻逼。”
词语解释:云冻  拼音:yún dòng
谓天气寒冷时阴云凝聚。 唐 杜牧 《雪中书怀》诗:“腊雪一尺厚,云冻寒顽痴。” 宋 丁注 《无闷》词:“风急还收,云冻又开,海阔无人翦水。” 宋 吴潜 《沁园春·多景楼》词:“正天低云冻,山寒木落,萧条 楚 塞,寂寞 吴 舟。”
词语解释:冰冻  拼音:bīng dòng
(1).冰。《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冰冻消释。” 汉 王逸 《九思·悯上》:“霜雪兮漼溰,冰冻兮洛泽。”《云笈七籤》卷九五:“譬如冰寒之堂,淳以冰冻而为,梁柱、牀席、屏幃,莫非冰结。” 吴组缃 《山洪》四:“还要谈些往年敲凿冰冻和找寻鱼路的旧经验。”
(2).结冰;使之冷冻。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 商山 季冬月,冰冻絶行輈。”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一月·时品》:“时维长至,贡物咸来:北置则獾貍麅鹿,野豕黄羊,风乾冰冻。” 殷夫 《孤泪》诗:“不是苦难能作践我的灵魂,也不是黑暴能冰冻我的沸心。”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他猛扯马缰绳,双腿猛磕马肚子,马象疯了一样,顺沟飞去了。狂奔的马蹄磕碰冰冻的土地,就象磕碰着战士们的心。”
(3).寒冷。 王闿运 《今列女传·辨通》:“天寒,上久不出。诸女立阶下,冰冻缩蹙,莫能自主。”如:冰冻的空气,象浓厚的烟雾似地冲进门来,在他的脚底下盘旋着。
词语解释:呵冻  拼音:hē dòng
谓嘘气使砚中凝结的墨汁融解。 宋 周必大 《题东坡上薛向枢密书》:“是日其生朝也。身为二千石,士民当盈庭为寿,不则与家人饮食燕乐,乃斋心呵冻,极陈国计,其贤于人远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简择数条,附此録之末,以不没其篝灯呵冻之劳。”参见“ 呵笔 ”、“ 呵砚 ”。
词语解释:寒冻  拼音:hán dòng
(1).严寒冰冻。《史记·秦始皇本纪》:“是月寒冻,有死者。”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先夫人备极劳苦,躬亲养育,截长补败,以御寒冻;质价市米,以给脯旦。” 明 唐顺之 《户部郎中林君墓志铭》:“至在 天津 时,值仓粟空,又寒冻,餉道阻,军无所食。” 沙汀 《一个秋天的晚上》:“一阵的细雨,一阵的出山风,再加上昏夜,以及这山岳地带秋天例有的寒冻,市面上已经没一点活气了。”
(2).受寒挨冻。《新唐书·钱徽传》:“时大雨雪,士寒冻, 徽 先冬颁衣絮,士乃大悦。”
词语解释:含冻  拼音:hán dòng
犹凝冰,结冰。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其北则盛夏含冻裂地,涉冰揭河。” 唐 杜甫 《留别公安太易沙门》诗:“ 沙村 白雪仍含冻, 江县 红梅已放春。” 宋 朱熹 《咏雪》诗:“不应琪树犹含冻,翻笑杨花许耐寒。”
词语解释:残冻  拼音:cán dòng
指未化尽的冰雪。 唐 孟浩然 《泝江至武昌》诗:“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 明 高启 《立春前一日喜雪》诗:“积砌犹残冻,妆苑已芳辰。”
词语解释:石冻  拼音:shí dòng
见“ 石冻春 ”。
词语解释:石冻春  拼音:shí dòng chūn
美酒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酒则有 滎阳 之土窟春, 富平 之石冻春, 剑南 之烧春。” 唐 郑谷 《赠富平李宰》诗:“易得连宵醉,千缸石冻春。”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三:“酒有石冻春, 富平 ﹝产﹞也。” 明 唐寅 《言怀》诗之一:“山房一局金藤着,野店三杯石冻春。”亦省作“ 石冻 ”。 唐 段成式 《怯酒赠周繇》诗:“太白东西飞正狂,新芻石冻杂梅香。”
词语解释:踏冻  拼音:tà dòng
踏着冰冻。谓冒着严寒。 唐 白居易 《风雪中作》诗:“踏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清 王元勋 《海上观冰山歌同毛海客赋》:“余时踏冻访海客,惊见冰山高崱屴。” 清 何耳 《燕台竹枝词·毛儿窝》:“四围温厚中深稳,踏冻应无捲地风。”
词语解释:余冻  拼音:yú dòng
残冰。 唐 孟郊 《寒溪》诗之八:“溪风摆餘冻,溪景衔明春。”
词语解释:凝冻  拼音:níng dòng
(1).冰冻,冻结。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汶山郡 ﹞土地刚卤,不宜五穀,惟种麦,而多冰寒,盛夏凝冻不释。”《新唐书·五行志一》:“ 永徽 二年十一月甲申,阴雾凝冻封树木,数日不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诗》註谓螽斯一产八十一子者,即蝗之类也。其子入地,至来年禾秀时乃出,旋生翅羽。若腊雪凝冻,则入地愈深。” 王鲁彦 《秋雨的诉苦》:“风发狂似的吹了起来,我们(高空的水蒸气)为严寒所迫,一起凝冻着,不息地往地上落下来了。”
(2).比喻凝固,少变化。 鲁迅 《集外集拾遗·〈比亚兹莱画选〉小引》:“ 日本 底凝冻的实在性变为西方的热情底焦灼的影像表现在黑白底锐利而清楚的影和曲线中,暗示即在彩虹的东方也未曾梦想到的色调。”
词语解释:开冻  拼音:kāi dòng
冰冻的江河、土地融化。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春风到处吹, 白洋淀 开冻了。” 逯斐 《夜航》:“塘河也开冻了,泛着绿油油的细波。” 金近 《迎接春天·大车队》:“天气转暖了,土地开冻了。”
词语解释:连底冻  拼音:lián dǐ dòng
(1).严寒致使河塘水缸等彻底冻结。形容极为寒冷。《豆棚闲话·小乞儿真心孝义》:“説得显者热闹胸中,化作一团冰雪连底冻的相似。”
(2).形容为人严肃冷崚。 宋 李元纲 《厚德录》卷四:“ 元礼 加以肃,人号为连底冻。”
词语解释:霜冻  拼音:shuāng dòng
靠近地面的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使植物受到冻害的天气现象。
词语解释:雨冻  拼音:yǔ dòng
(1).指冰雹。《宋书·五行志五》:“ 元嘉 三十年正月,大风拔木,雨冻杀牛马,雷电晦冥。”
(2).指雪花。 唐 吴融 《赋雪十韵》:“雨冻轻轻下,风乾淅淅吹。”
词语解释:上冻  拼音:shàng dòng
结冰。如:今年冬天不冷,快到冬至了还没上冻。
词语解释:披冻  拼音:pī dòng
解冻。 唐 韩愈 《人日城南登高》诗:“靄靄野浮阳,暉暉水披冻。”
词语解释:鱼冻  拼音:yú dòng
(1).食品。鱼烹煮后的汤汁凝结成的半固体。《南方周末》1992.6.12:“每顿用餐的最后,﹝他﹞常常爱吃一口鱼冻。”
(2).石名。可制砚。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石语·端溪砚石》:“又下,麻鹊斑纹成鱼冻,或如唾涎,亦有眼,眼中瞳含沙多脱去。”
词语解释:贫冻  拼音:pín dòng
(1).贫寒冻馁之人。《梁书·昭明太子统传》:“又出主衣绵帛,多作襦袴,冬月以施贫冻。”
(2).贫寒冻馁。 唐 寒山 《诗》之一五八:“昔时可可贫,今朝最贫冻。”
词语解释:冷冻  拼音:lěng dòng
(1).犹寒冷。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二:“到了冷冻天气, 有才 好象一炉火--只要他一回家,爱取笑的人们就围到他这土窑里来闲谈。”
(2).用来形容失望的心情。 康濯 《三面宝镜》:“那以后他又丢干部,又给合作化一次一次‘化’的身上丢魂失魄,心里冷冻冰凉的,可也并没干过什么对不起新社会的勾当!”
(3).降低温度使物体凝固、冻结。冷冻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防止有机体腐败,便于贮藏和搬运。
词语解释:阴冻  拼音:yīn dòng
背阳处的冻冰。《管子·巨乘马》:“日至六十日而阳冻释,七十日而阴冻释。阴冻释而秇稷。”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张佩纶 曰:“《説文》:‘阴,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一说为地下的冻冰。见《管子集校》引 刘绩 注。
词语解释:蹑冻  拼音:niè dòng
踏着未融化的冰雪行路。 唐 李洞 《河阳道中》诗:“衝风仍躡冻,提轡手频呵。”
词语解释:冻冻  拼音:dòng dòng
象声词。 唐 王建 《捣衣曲》:“秋天丁丁復冻冻,玉釵低昂衣带动。”
词语解释:凄冻  拼音:qī dòng
寒冷。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公又每以甚雨凄冻风冥之夜,察贼所止宿处。”
词语解释:阳冻  拼音:yáng dòng
地面上的冰冻。《管子·臣乘马》:“日至六十日而阳冻释,七十日而阴冻释。” 刘绩 注:“阳冻,地上也;阴冻,地下也。”
词语解释:防冻  拼音:fáng dòng
指预防庄稼遭受冻害。 马烽 《停止办公》:“ 杨书记 回到家里的时候,防冻指挥部的人差不多已经全来了,一个个都是十分焦急。” 金近 《芝麻绿豆大的事情》:“总支书记听完电话,叫 徐菊香 马上通知每个生产小队快快做好防冻工作。”
词语解释:颗冻  拼音:kē dòng
亦作“颗涷”。药草名。即款冬。
词语解释:软冻冻  拼音:ruǎn dòng dòng
形容松软而有弹性。 明 冯梦龙 《山歌·山人》:“天生子软冻冻介一箇担轻弗得步重弗得箇肩膊,又生箇有劳劳介一张説人话人自害自身箇嘴唇。”
词语解释:化冻  拼音:huà dòng
冰河融化,大地解冻
词语解释:速冻  拼音:sù dòng
迅速冷冻使食物形成极小的冰晶,不严重损伤细胞组织,从而保存了食物的原汁与香味,且能保存较长时间
词语解释:青田冻  拼音:qīng tián dòng
青田石中的上品。晶莹透明如冻冰,故称。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青田冻寿山石》:“ 明 万历 时, 处州 山中往往出‘青田冻’,璞中剖出,初本软腻,见风始结为石,故名‘冻’。其色有淡白、淡黄、淡青三种,以之鐫刻图记,远胜铜、玉。”
词语解释:痠冻
指四肢受寒而麻木
词语解释:鱼脑冻  拼音:yú nǎo dòng
石名。质地优良,可制砚。 清 何传瑶 《宝研堂研辨·大西洞》:“其有一种生气,团团圞圞,如澄潭月漾者,曰鱼脑冻。” 清 陈克恕 《篆刻针度·选石·青田冻石》:“灯光冻出 浙江 青田县 ……其次则鱼脑冻,色白如鱼脑。”亦省称“ 鱼脑 ”。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 端州 石以 水巖 、 大西洞 为上,冰纹则尤为 大西洞 之最……他洞所无,惟焦白、鱼脑、青花差足肩随。”
词语解释:闭冻  拼音:bì dòng
犹封冻。《韩非子·解老》:“ 周公 曰:‘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
词语解释:梨花冻  拼音:lí huā dòng
即梨花春酒。因冬酿春熟,故称。 清 陈维崧 《金菊对芙蓉·惠山夜饮坐有姬人》词:“相逢满酌梨花冻,欢场闹打马抛毬。”
词语解释:放冻  拼音:fàng dòng
古代冬日河水涸冻,停止河运,放舟卒还营,叫放冻。《宋史·食货志上三》:“岁摺运者四。河冬涸,舟卒亦还营,至春復集,名曰放冻。卒得番休,逃亡者少。”
词语解释:泮冻  拼音:pàn dòng
解冻。《史记·封禅书》:“春以脯酒为岁祠,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祷祠。”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解冻。”
词语解释:涸冻  拼音:hé dòng
冻结。涸,通“ 沍 ”。《汉书·郊祀志上》:“春以脯酒为岁祷,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祷祠。” 颜师古 注:“涸读与沍同。沍,凝也,音下故反。春则解之,秋则凝之。《春秋左氏传》曰‘固阴沍寒’。《礼记·月令》曰‘孟冬行春令则冻闭不密’。” 汉 刘歆 《遂初赋》:“薄涸冻之凝滞兮,茀谿谷之清凉。”
词语解释:撞冻  拼音:zhuàng dòng
云层内的水汽与冰晶反复撞击,凝结成水滴和小冰块
词语解释:封冻  拼音:fēng dòng
江河湖泊或土地因严寒而冻结。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七:“道路不再象封冻时期的干燥和干净。” 高尔品 《青春兮,归来》三:“几颗寒烁烁的星斗,只能叫人想到那冰河封冻的寒冬。”
词语解释:深度冷冻  拼音:shēn dù lěng dòng
又称“深度制冷”、“低温制冷”。制取-100°c以下低温的制冷技术。可用来液化气体和分离气体混合物。
词语解释:果冻  拼音:guǒ dòng
一种常在果汁中加入明胶而做成的甜点心
词语解释:冱冻
谓天寒地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时方沍冻,乃裸无寸缕。疑为妖魅。”
词语解释:篝灯呵冻  拼音:gōu dēng hē dòng
置灯于笼中,并以口气嘘物取暖。喻写作之勤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惟所作杂记,尚未成书,其间琐事,时或可採。因为简择数条,附此録之末,以不没其篝灯呵冻之劳。”
词语解释:噤冻  拼音:jìn dòng
咬紧牙关忍冻。《南史·王偃传》:“﹝ 吴兴长公主 ﹞常倮 偃 缚诸庭树,时天夜雪,噤冻久之。”《太平广记》卷三七九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李清》:“ 清 还先轝中,夜寒噤冻。”
词语解释:合冻  拼音:hé dòng
古代十月祀 岱宗 之名。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五岳》:“ 岱宗庙 在 博县 西北三十里,山虞长守之,十月曰合冻,腊月曰涸冻,正月曰解冻,皆太守自侍祠。”《后汉书·祭祀志上》“不祭配林” 南朝 梁 刘昭 注:“ 泰山庙 在 博县 。《风俗通》曰:‘ 博县 十月祀 岱宗 ,名曰合冻。’”
词语解释:肉冻  拼音:ròu dòng
以鱼或肉的碎料添加明胶及调味料后凝成稠厚的一种美味冻膏,冷配在肉或鱼的菜肴上,作为装饰;或者制成肉、鱼或蔬菜的一种模型
一种冷菜,先将肉去骨,填入五香碎肉作佐料,烧熟压实后,再浇上肉冻而成
词语解释:酸冻  拼音:suān dòng
指四肢受寒而麻木。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踢球》:“盖京师多寒,足指痠冻,儿童踢弄之,足以活血御寒,亦蹴踘之类也。”
词语解释:天寒地冻  拼音:tiān hán dì dòng
天上寒冷,大地封冻。形容气候严寒。例如:天寒地冻不怕冷,荒原一片篝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