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漾去声 [xiàng,卿相]访[jiàng,将帅][shàng,上下][sàng,丧失][liàng,数量][zàng,库藏,名词][详注1][dàng,适当][详注2][同飏][hàng][详注3][详注4][详注5][详注6][zhàng][kàng]广[详注7][zàng,内脏][bàng][详注8][tàng,通烫,又碰也][與障同。][yàng][详注9][dǎng dàng][guàng,横木、充满][qiàng][bàng][雨疾下也][音诳。欺也。][详注10]


注1:王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注2:长 《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冗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冗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
注3:养 《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
注4:仰 《集韵》《正韵》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注》有望於上则仰。《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注5:桁 航去声。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
注6:两 通“辆”。车一乘。《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注7:广 《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注8:妨 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注9:掠 《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
注10:潢 音幌。与滉同。水深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音暀。《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
末字词组
何况比况意况幽况跑情况实况譬况盛况
而况自况且况赉况鄙况战况订况病况
官况来况雅况苦况事况清况老况 
客况宦况相况准况怅况惨况势况 
旅况嘉况顾况贫况标准状况志况现况 
情况景况岂况阿况概况形况状况 
无况兴况世况胜况海况德况境况 
近况味况报况辏况每下愈况窘况呆况 

词语解释:何况  拼音:hé kuàng
亦作“ 何况 ”。 用反问的语气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后汉书·杨终传》:“昔 殷 民近迁 洛邑 ,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 南朝 宋 何承天 《雉子游原泽》诗:“卿相非所盼,何况於千金。” 唐 元稹 《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诗之三:“云高风苦多,会合难遽因;天上犹有碍,何况地上身。”《三国志平话》卷上:“ 刘备 言曰:‘功劳皆是咱军,无功军得赏,何况咱军?’” 冰心 《关于女人·我的学生》:“物力还应当爱惜,何况人力?”
词语解释:而况  拼音:ér kuàng
亦作“ 而况 ”。 连词。何况。《易·乾》:“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对胶西王》:“但见问而尚羞之,而况乃与为诈以伐 吴 乎!” 宋 欧阳修 《怀嵩楼晚饮》诗:“一来勤已多,而况欲久留。” 明 刘基 《郁离子·戚之次且》:“夫以其父之老与其母之言且不听也,而况於疏远之人乎?” 茅盾 《创造》:“我导引你留心政治,但并不以为当即可以钻进实际政治--而况又是不健全不合法的政治运动。”
词语解释:官况  拼音:guān kuàng
(1).居官的境遇。 唐 李中 《赠永真杜翱少府》诗:“爱静不嫌官况冷,苦吟从听鬢毛苍。”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词:“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 鼎臣 便把别话岔开,谈谈他的官况,又讲讲两 淮 的盐务。”
(2).谓居官的心情。 明 刘基 《阮郎归》词:“官况懒,世情踈,断肠芳岁徂。暮云不见北飞鱼,路遥难寄书。”
词语解释:客况  拼音:kè kuàng
亦作“ 客况 ”。
(1).客居的境况。 元 张翥 《定风波》词:“婉晚年华,凄凉客况,泥酒浑成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对三月艳阳之节,住六朝佳丽之场,虽是客况不堪,却也春情难按。”
(2).旅居中的情思。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二折:“学士,怎生瞒的过我!此乃‘独眠孤馆’四字,此人客况动矣。”《花月痕》第十三回:“ 苏东坡 远謫 惠州 , 朝云 也曾随侍,我如今决计买一姬人,以消客况罢。”
词语解释:旅况  拼音:lǚ kuàng
旅途的情怀或景况。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 惠安长老 念同乡的义分,留我在寺中温习经史,等候选场……今日无甚事。待 惠安长老 出定来,要他指引我到什么古蹟去处游翫游翫,消遣我旅况。” 明 屠隆 《綵毫记·他乡持正》:“穷愁旅况,都消在歌舞筵。”《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子有如此清才,何不进取,身达青云之上;而困於家食,受此旅况之凄凉乎?”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 胡 《客中》云:‘乡心秋雨集,旅况夜灯知。’”
词语解释:情况  拼音:qíng kuàng
(1).志趣,志向。《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堕暨妻赵氏墓志》:“君幼而颖悟,早岁不群,情况遒明,智调英迥。”
(2).情谊,恩情。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上:“ 李 忽寄书於醝院,情况欵密,且异寻常。”《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若没有城西老者宽洪量,三番相赠多情况,这微躯已丧路途傍。” 明 冯梦龙 《挂枝儿·相会》:“都説有情人相会时,无边的情况。”
(3).情形。 宋 范仲淹 《和葛閎寺丞接花歌》:“北人情况异南人,萧洒溪山苦无趣。”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痛分离是何情况,乳哺儿没人要撇入 长江 。”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有一天,这种沉默单调的情况被破坏了。”
(4).犹体统。 宋 欧阳修 《与王懿恪公书》:“某瘠病薾然,昨屡乞恳,以经此詆辱,於国体非便,第顾势未得遽去,以此强颜,成何情况。”
(5).情趣,兴致。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酒醒梦觉无情况,好天良夜成疎旷,临风对月空惆悵。” 元 汪元亨 《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 明 康海 《南普天乐·贺南川生子》套曲:“菊花香, 龙山 赏,抚景增情况,又那知际此佳祥。”
(6).心情,情绪。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二折:“姐姐,你这等情况无聊,我将管絃来,你略吹弹一回消遣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肃苑》:“甚年光,忒煞通明相,所事关情况。”
(7).今亦特指军事上敌情的变化。 梁斌 《播火记》三九:“情况来了,看看我们怎么应付它!” 峻青 《海啸》第一章:“‘有情况,停止前进,迅速隐蔽!’ 老宫 把手一挥,发出了战斗警报。”
词语解释:无况  拼音:wú kuàng
(1).不成形体。
(2).犹无限,无比。 南朝 梁简文帝 《戏作谢惠连体十三韵》:“偏使红花散,飘颺落眼前。眼前多无况,参差鬱可望。” 唐 杜荀鹤 《感春》诗:“无况青云有恨身,眼前花似梦中春。”
(3).犹言无所成就。 宋 苏舜钦 《松江长桥观鱼》诗:“我本宦游无况者,拟来随尔带笭箵。”
词语解释:近况  拼音:jìn kuàng
近时的情况。 宋 陆九渊 《与高应朝书》:“前月併收两书,备知近况。”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四:“数年前, 阮相国 师自都寄札,并询吾师近况。” 巴金 《随想录·“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十几年没有同他通信,也不知他的近况。”
词语解释:比况  拼音:bǐ kuàng
(1).与类似事例进行比照。《汉书·刑法志》:“其后姦猾巧法,转相比况,禁罔寖密。” 唐 权德舆 《杂诗》之二:“魂交復目断,縹緲难比况。”《新唐书·牛僧孺传》:“精金古器以比况君子。”
(2).比拟。
词语解释:自况  拼音:zì kuàng
犹自比。《南史·隐逸传上·陶潜》:“著《五柳先生传》,盖以自况,时人谓之实録。”《新唐书·张九龄传》:“ 九龄 既戾帝旨,固内惧,恐遂为 林甫 所危,因帝赐白羽扇,乃献赋自况。”《金史·海陵纪》:“与近臣燕语,輙引古昔贤君以自况。” 明 文徵明 《铁柯记》:“此殆造物者成吾志也,遂以自况,而人亦谅之,不以为过。”
词语解释:来况  拼音:lái kuàng
见“ 来貺 ”。
词语解释:来贶  拼音:lái kuàng
亦作“ 来况 ”。
(1).有所赐益。《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足下不远千里,来貺 齐国 。” 郭璞 注:“言有惠赐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来况”。
(2).对友人来信或赠诗的敬称。 晋 陆云 《答车茂安书》:“前书未报,重得来况。” 唐 元稹 有《馀杭周从事以十章见寄,词调清婉,难于遍酬,聊和诗首篇以答来贶》诗。
词语解释:宦况  拼音:huàn kuàng
亦作“ 宦况 ”。 做官的境况、情味。 宋 李新 《夜坐有感并简与讷教授》诗:“三年宦况秋萧瑟,一枕时情梦战争。” 元 方夔 《杂兴》诗之一:“一点眉黄无宦况,五分头白总诗愁。” 明 丰坊 《卧病述怀》诗之二:“宦况从来薄,幽居颇自厌。”
词语解释:嘉况  拼音:jiā kuàng
亦作“ 嘉貺 ”。 厚赐。《汉书·石奋传》:“乃者封 泰山 ,皇天嘉况,神物并见。” 颜师古 注:“况,赐也。”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嘉貺益腆,敢不钦承。” 唐 王勃 《为人与蜀城父老第二书》:“希照穷途,远流嘉貺。” 清 恽敬 《答邓鹿耕书》:“方惧不称所使,何敢滥叨嘉貺。”
词语解释:景况  拼音:jǐng kuàng
情况;光景。多指生活境遇。《红楼梦》第二一回:“ 宝玉 见了这般景况,深为骇异。” 鲁迅 《南腔北调集·祝〈涛声〉》:“看现在的景况,凡有敕准或默许其存在的,倒往往会被一部分人们摇头。” 吴组缃 《山洪》四:“奶奶少不得还要说些当年阿爸在日的风光,和近多年人心的败坏,地方上景况的衰落相比较。”
词语解释:兴况  拼音:xīng kuàng
情趣,情怀。 明 李东阳 《南行稿序》:“其间流峙之殊形,飞跃开落之异情,耳目所接,兴况所寄,左触右激,发乎言而成声,虽欲止之,亦有不可得而止矣。”
词语解释:味况  拼音:wèi kuàng
情味和情状。 夏衍 《长途》:“我想象了一下他们今天所过的一种如何味况的新年。”
词语解释:意况  拼音:yì kuàng
亦作“ 意况 ”。
(1).内容。《魏书·术艺传·殷绍》:“ 太安 四年夏,上《四序堪舆》,表曰:‘…… 法穆 时共 影 为臣开述九章数家杂要,披释章次意况大旨。’”
(2).情态;情趣。 唐 舒元舆 《录桃源画记》:“左右有书童玉女,角髮而侍立者十二,视其意况,皆逍遥飞动。” 明 高攀龙 《三时记》:“八日蚤起,独步山薄中,或登高而眺,或临水而坐,悠然於无人之境,别有一种意况。”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却病》:“病形将见而未见,病态欲支而难支,与久疾乍癒之人,同一意况。”
词语解释:且况  拼音:qiě kuàng
犹况且。 唐 韩愈 《重云一首李观疾赠之》诗:“且况天地间,大运自有常。”
词语解释:雅况  拼音:yǎ kuàng
(1).美好的赐予。况,通“ 貺 ”。《后汉书·臧洪传》:“﹝ 袁绍 ﹞使 洪 邑人 陈琳 以书譬 洪 ,示其祸福,责以恩义。 洪 答曰:‘……前日不遗,比辱雅况,述叙祸福,公私切至。’”按,此指赐书。
(2).风雅之情。 明 孙柚 《琴心记·挑动春心》:“高才幸遇,雅况难通,怎得临身,使奴默覬。”
词语解释:相况  拼音:xiāng kuàng
对比。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泓澄湛凝緑,物影巧相况。”
词语解释:顾况  拼音:gù kuàng
(约730-806后)唐代诗人。字逋翁,自号华阳山人,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德年间进士。曾任著作佐郎,后遭贬谪。常采用方言口语入诗,风格平易流畅。有《囝》等名篇。并有《华阳集》
词语解释:岂况  拼音:qǐ kuàng
犹何况。《后汉书·爰延传》:“夫以 光武 之圣德, 严光 之高贤,君臣合道,尚降此变,岂况陛下今所亲幸,以贱为贵,以卑为尊哉?”《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至于 子张 、 子路 、 子贡 等七十之徒,亚圣之德,然犹各有所短, 师 辟 由 喭, 赐 不受命,岂况下此而无所闕?”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夫童謡犹助圣人之耳目,岂况《坟》《索》之弘博哉?”
词语解释:世况  拼音:shì kuàng
犹言生涯。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二折:“则他这兔走乌飞,寒来暑往,春日花开,可又早秋天月朗,断送了光阴,消磨了世况。”
词语解释:报况  拼音:bào kuàng
亦作“ 报貺 ”。 回赐;酬赠。《汉书·夏侯胜传》:“上天报况,符瑞并应。” 颜师古 注:“况,赐也。” 明 孙梅锡 《琴心记·誓志题桥》:“倘有此日,报貺非轻,小小谢仪,幸先挥顿。”
词语解释:幽况  拼音:yōu kuàng
幽闷的景况。 明 李东阳 《次王主事叔武韵》之二:“隙地苦无多,书斋不盈丈。向非通家客,谁与散幽况。”
词语解释:赉况  拼音:lài kuàng
赏赐。况,通“ 貺 ”,赐予。《新唐书·李光颜传》:“﹝ 李光颜 ﹞还军,賚况不貲,以宠示羣臣。”
词语解释:苦况  拼音:kǔ kuàng
困苦的境况。例如:诉说自己的苦况。
词语解释:准况  拼音:zhǔn kuàng
亦作“ 准况 ”。 据此推断。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以尺书所载,世所共见,准况古今,不闻者必众多非一,皆有其实。”一本作“ 准况 ”。 汉 王充 《论衡·商虫》:“藏宿麦之种,烈日乾暴,投於燥器,则虫不生;如不乾暴,闸喋之虫,生如云烟,以虫闸喋,准况众虫,温湿所生明矣。”
词语解释:贫况  拼音:pín kuàng
贫困情况。 夏仁虎 《旧京琐记·俗尚》:“改革后,故家失业,贫况可骇,有缀报纸为衣者,有夫妇共一袴者。”
词语解释:阿况  拼音:ā kuàng
方言。哥哥。
词语解释:胜况  拼音:shèng kuàng
盛大而热烈的状况。例如:这首歌写尽了日本人春天看樱花的举国若狂的胜况。——《樱花赞》
词语解释:辏况  拼音:còu kuàng
迎合比附。 明 张居正 《来雁说》:“若廼眩异测应,以几宠援而惟輳况,不亦恶乎,岂其然哉!”
词语解释:跑情况  拼音:pǎo qíng kuàng
战时,听到敌人即将行动的消息,事先躲出去。 管桦 《旷野上》:“一个给 石书记 送信的民兵同我们一块活动了五六天,一块吃住,钻洞子跑情况,混得很熟,想不到在这里又碰上了。”
词语解释:鄙况  拼音:bǐ kuàng
谦称个人情况。 唐 白居易 《答户部崔侍郎书》:“首垂问以鄙况。不足云,盖默默兀兀,委顺任化而已。”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龙梭三娘》:“餘询 琼儿 自悉。鄙况林泉闃寂,车马音稀,惟濡笔为贤契纪循良善绩也。”
词语解释:事况  拼音:shì kuàng
事情;情况。 唐 白居易 《与元微之书》:“其餘事况,条写如后。”
词语解释:怅况
恍惚
词语解释:标准状况  拼音:biāo zhǔn zhuàng kuàng
通常规定温度为27316k(0°c)和压强为101325千帕(或取近似值1013×105帕)作为气体的标准状况。因气体的体积跟温度和压强有关,在相同情况下才可比较。
词语解释:概况  拼音:gài kuàng
大概的情况。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为何要到安泽去》:“这便是 潘永福 同志参加革命以前的生活概况。在这种苦难的日子里,把他锻炼成一条铁汉。”
词语解释:海况  拼音:hǎi kuàng
①指海区的温度、海水成分、浮游生物组成等情况。②指海面在风的作用下波动的情况,根据波浪的大小有无,分为0—9共10级。见‘海况表’。
词语解释:每下愈况  拼音:měi xià yù kuàng
《庄子·知北游》:“ 庄子 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 正获 之问於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意谓估量猪之肥瘦,越近猪的脚胫越能显出它是否真肥。比喻越是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越能看清“道”的真实情况。况,由比照而显明。后用以指情况越来越差。 清 吴趼人 《〈两晋演义〉序》:“《三国演义》出,而膾炙人口,自士大夫以至舆臺,莫不人手一篇。人见其风行也,遂竞斅为之,然每下愈况,动以附会为能,转使歷史真象,隐而不彰,而一般无稽之言,徒乱人耳目。”亦省作“ 每下 ”。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 建中靖国 初, 曾丞相 布 当国,命 刘燾 为舘职,取 淳化 所遗与近出者,别为《续法帖》十卷,字多作 燾 体,又每下矣!”参见“ 每况愈下 ”。
词语解释:每况愈下  拼音:měi kuàng yù xià
本作“每下愈况”,后多作“每况愈下”,谓情况越来越坏。 宋 胡仔 《苕溪渔隐诗话后集·东坡一》:“ 子瞻 自言平生不善唱曲,故间有不入腔处。非尽如此, 后山 乃比之教坊司 雷大使 舞,是何每况愈下,盖其谬耳!” 清 黄宗羲 《外舅叶公改葬墓志铭》:“自公云亡,每况愈下,诸 张 时文,哑鐘不打。”亦作“ 每况愈下 ”。 孙中山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至于村落则其困穷之象,每况愈下。”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南归以后,新戏固然和 北京 是‘一丘之貉’,旧戏也就每况愈下,毫无足观。”参见“ 每下愈况 ”。
词语解释:每下愈况  拼音:měi xià yù kuàng
《庄子·知北游》:“ 庄子 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 正获 之问於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意谓估量猪之肥瘦,越近猪的脚胫越能显出它是否真肥。比喻越是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越能看清“道”的真实情况。况,由比照而显明。后用以指情况越来越差。 清 吴趼人 《〈两晋演义〉序》:“《三国演义》出,而膾炙人口,自士大夫以至舆臺,莫不人手一篇。人见其风行也,遂竞斅为之,然每下愈况,动以附会为能,转使歷史真象,隐而不彰,而一般无稽之言,徒乱人耳目。”亦省作“ 每下 ”。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 建中靖国 初, 曾丞相 布 当国,命 刘燾 为舘职,取 淳化 所遗与近出者,别为《续法帖》十卷,字多作 燾 体,又每下矣!”参见“ 每况愈下 ”。
词语解释:实况  拼音:shí kuàng
实际情况。 冰心 《我的邻居》:“最近不知是谁,向他们报告了这里的实况,母亲很忧苦的写了信来。” 老舍 《敌与友》:“逃难的男女穿着村渡过河去,两村的人知道了一些战事的实况,也就深恨残暴的 日本 。” 吴组缃 《山洪》二四:“他们的意思无非想了解一些地方的实况,作为他们工作的参考。”
词语解释:战况  拼音:zhàn kuàng
作战的情况。 孙绍钧 《向我开炮》:“他那简短、兴奋的喊声,在我们寂静地听取战况的指挥所里,显得特别宏亮。”
词语解释:清况  拼音:qīng kuàng
清雅的生活景况。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鎞订》:“有个西邻 宋玉 饶清况,把新诗写柔肠。”
词语解释:惨况  拼音:cǎn kuàng
凄惨的状况
词语解释:志况  拼音:zhì kuàng
犹志趣。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署》:“少孤贫,不应荐辟,志况疏爽,择交於方外。”
词语解释:形况  拼音:xíng kuàng
(1).情况。《东观汉记·赵憙传》:“ 憙 白上,不愿受 融 兵,单车驰往度其形况。上许之。”
(2).犹形容。 清 俞樾 《诸子平议·管子五》“谋乎莫闻其音”:“谋乎,乃形况之辞,与下文卒乎、冥冥乎、淫淫乎一律。”
词语解释:德况  拼音:dé kuàng
犹德赐。谓施恩德。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使无德况之人与皇天鬭,而欲久立,自古以来,未之尝有也。” 汪继培 笺:“《尔雅·释詁》云:‘貺,赐也。’况,与貺同。”
词语解释:窘况  拼音:jiǒng kuàng
非常困难又无法摆脱的境况;穷困的境况
词语解释:譬况  拼音:pì kuàng
亦作“ 譬况 ”。 用近似的事物来比照说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逮 郑玄 注六经, 高诱 注《吕览》《淮南》, 许慎 造《説文》, 刘熙 製《释名》,始有譬况假借以证音字耳。” 明 杨慎 《丹铅杂录·古人多譬况》:“ 秦 汉 以前,书籍之文,言多譬况,当求於意外。” 刘师培 《文说·和声》:“同一字而音韵互歧,同一音而形体各判。故‘读如’‘读若’,半为譬况之词;‘当作’‘当为’,亦属旁通之证。”
词语解释:订况  拼音:dìng kuàng
比照,比较。 宋 宋祁 《上李相为撰〈燕子楼记〉书》:“且念 楚 宫揆日,列在国风, 赵 室歌斯,著于礼典,皆立言足志,千古克传。今兹订况,有殊前范,经始迈于衞 晋 ,而称道非诗人大夫之贤,所以含毫沮恧,久而不献。”
词语解释:老况  拼音:lǎo kuàng
老年的景况。 元 许衡 《不寐》诗:“老况青灯外,覊愁白髮边。”
词语解释:势况  拼音:shì kuàng
架势;情况。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五折:“你看他腆着胸脯,粧些儿势况。” 元 尚仲贤 《三夺槊》第一折:“他猛观了敌军势况,忙拨转紫丝韁。”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二折:“想昨日在坐上那些儿势况,苫眼铺眉尽都是谎。”
词语解释:现况  拼音:xiàn kuàng
目前的状况。 孙伏园 《长安道上》:“ 陕西 教育界现况,我大抵即从 王先生 及女师校长 张先生 处得来。” 谢方 《利玛窦及其译著》:“ 中国 的文学和哲学、历史、社会现况等又通过传教士被介绍到 欧洲 。”
词语解释:状况  拼音:zhuàng kuàng
(1).情况,情形。 汉史氏 《吴淞光复军纪略》:“凡此应付,竭力支撑,种种困难,殆非笔舌所能道其状况。” 邹韬奋 《道听途说》:“我听他说各报的来历和营业状况,熟极而流,如数家珍。”
(2).犹景况。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我离开 仙台 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
词语解释:境况  拼音:jìng kuàng
状况。常指经济方面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 黎 府上的境况也不好,去了可以省了一口人吃饭。”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然而境况总是不佳,债是年年积起来了。”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章:“但是目前的境况,不容许他作任何解释,就连发布命令,也只能是简洁的,迅速的。”
词语解释:呆况
犹傻气。 清 李渔 《风筝误·鹞误》:“虽然别有情,都是一般獃况,他为游痴,我为色狂。”
词语解释:盛况  拼音:shèng kuàng
盛大热烈的状况。 叶圣陶 《倪焕之》十:“这种盛况,近年来简直不曾有过。” 徐迟 《牡丹》二:“盛况空前, 汉口 为之不夜。”
词语解释:病况  拼音:bìng kuàng
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