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九屑入声 [shuō yuè][yè,呜咽][详注1][xiè][详注2][详注3][详注4][duō duo][nà nè][biē biě][dié shé][jié][jié xié][xiè][pì piē][详注5][dié][duō][lié][jué guì][miè mò]丿[xiè][详注6][同谲][dié]


注1:泄 《广韵》《集韵》私列切《正韵》先结切,音薛。与渫同。除去也。详渫字注。
注2:缀 竹劣切,音掇。《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注》缀犹拘也。 又《礼·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注》缀,犹止也。 又《广韵》陟劣切《集韵》枺劣切,音辍。义同。
注3:凸 《通俗文》肉凸曰瘤。又《唐韵》《集韵》《韵会》徒结切,音迭。高也。
注4:茁 又《韵补》侧劣切,音拙。《苏轼诗》韭芽戴土拳如蕨,霜叶露芽寒更茁。
注5:覈 《集韵》奚结切,音页。邀也。又恨竭切,音纥。与麧同。麦糠中不破者。《前汉·陈平传》亦食糠覈耳。
注6:准 《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拙。《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注》服虔曰:准,颊权也。文颖曰:准,鼻也。
共176,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勇决刚决齿决断决斩决赞决几决分决
决决踵决引决遣决明决处决财决刁决
未决疏决公决预决通决剸决评决金断觿决
自决坚决裁决立决操决溃决出决冲决
关决参决眦决横决长决胆决判决仁决
果决予决辞决大决介决雄决谳决附决
夬决臆决痛决量决定决科决论决颛决
剖决就决回决真决留决荡决咨决藩决
健决敢决先决取决理决占决谐决飘决
临决解决指决待决议决发决详决耳决

词语解释:勇决  拼音:yǒng jué
勇敢而果断。 汉 徐干 《中论·虚道》:“故夫才敏过人未足贵也,博辩过人未足贵也,勇决过人未足贵也,君子之所贵者迁善惧其不及,改恶恐其有餘。”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三十韵》:“疮痍亲接战,勇决冠垂成。”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这位 肃州 胡老先生 的勇决,委实令我佩服了。”
词语解释:决决  拼音:jué jué
亦作“决决”。
(1).水流貌。《广雅·释训》:“涓涓、决决……流也。” 南朝 梁 王僧孺 《从子永宁令谦诔》:“悠悠 越 障,决决 闽 海。” 宋 梅尧臣 《和仲文西湖野步》:“决决堰根水,层层湖上田。” 明 何景明 《仲春雨霁出游》诗:“决决松上溜,潺潺石间流。”
(2).形容水流声。 唐 卢纶 《山店》诗:“登登山路行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 宋 苏轼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诗:“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七:“决决水声湲,重重山色赴。”
(3).传说中的水名。《山海经·北山经》:“ 决决之水 出焉,而东流注于 河 。”《广雅·释训》“决决” 王念孙 疏证:“决决,水貌也,故因以为水名。”
词语解释:未决  拼音:wèi jué
尚未决定
词语解释:自决  拼音:zì jué
(1).自己决定,自行解决。《史记·宋微子世家》:“於是 微子 度 紂 终不可諫,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乃问於太师、少师。”《新唐书·柳宗元传》:“苟一明大道,施於人世,死无所憾,用是自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司徒公历仕录》:“有疑难事不能自决,不可不以咨问。”
(2).自杀;自裁。《史记·吕太后本纪》:“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决中野兮,苍天举直。” 唐 白居易 《祭小弟文》:“与其偷生而孤苦,不若就死而团圆;欲自决以毁灭,又伤孝於归全。”《新五代史·唐臣传·元行钦》:“及 庄宗 之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於被执而见杀。”
(3).自行溃决。常指江河决口而言。《汉书·沟洫志》:“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
词语解释:关决  拼音:guān jué
(1).报请决定。《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事不关决於丞相,丞相醇谨而已。”《金史·左企弓传》:“ 辽 故事,军政皆关决北枢密院,然后奏御。” 明 文徵明 《陕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卢君墓表》:“君立朝未数年,凡閲三部,皆在本科。本科者,凡诸曹章奏,悉从关决。”
(2).指决断。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格言·读书五失》:“经术隐奥,茫乎其无所适从,泛然而无所关决。”
(3).参与决策。 唐 刘禹锡 《国学新修五经壁记》:“时余为礼部郎,凡瞽宗之事得以关决。” 唐 柳宗元 《潞州兵曹柳君墓志》:“其勾稽摘发,毗赞关决,无不胜职。”
词语解释:果决  拼音:guǒ jué
亦作“ 果决 ”。
(1).果敢坚决;果断。 晋 潘岳 《西征赋》:“健 子婴 之果决,敢讨贼以紓祸。”一本作“ 果决 ”。《隋书·地理志下》:“ 江都 、 弋阳 、 淮南 ……人性并躁劲,风气果决。” 宋 欧阳修 《奉答子华学士》诗:“迟疑与果决,利害反掌间。” 茅盾 《子夜》十:“这么想着的 吴荪甫 便用爽利果决的口气对 费小胡子 下子命令。”
(2).果断地决定。 宋 苏轼 《与眉守黎希声书》:“堂兄欲葬祖坟,为诸房人多,某既不敢果决,恐众意难允也。” 宋 苏轼 《与子由书》:“葬地弟请一面果决,八郎妇可用,吾无不用也。”
词语解释:夬决  拼音:guài jué
决断。 宋 司马光 《奏弹王安石表》:“伏愿陛下独奋乾刚,专行夬决,一遵祖宪,无用邪谋。”
词语解释:剖决  拼音:pōu jué
亦作“ 剖决 ”。 剖断,决断。
词语解释:健决  拼音:jiàn jué
刚强果决。 唐 白居易 《史备可濠州刺史制》:“ 史备 变通健决,有良吏之用。” 宋 苏轼 《答道源秘校》:“ 江 令竟不肯少留,健决非庸人所及也。” 宋 杨万里 《与张严州敬夫书》:“因燕居深念:若恩信不可行,必待健决而后可以集事,可以行令,则六经可废矣。”
词语解释:临决  拼音:lín jué
谓亲自裁决。《汉书·宣帝纪》:“詔诸儒讲‘五经’同异,太子太傅 萧望之 等平奏其议,上亲称制临决焉。”《旧唐书·宪宗纪论》:“ 德宗 不委政宰相,人间细务,多自临决。”《元史·宦者传·朴不花》:“於是帝在位久,而皇太子春秋正盛,军国之事,皆其所临决。”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 神宗皇帝 将杀建言御史 曹学程 ,命公临决。”
词语解释:刚决  拼音:gāng jué
亦作“ 刚夬 ”。 刚毅果断。 唐 孟郊 《游侠行》:“壮士性刚决,火中见石裂。” 唐 韩愈 孟郊 《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何以验高明,柔中有刚夬。” 宋 王禹偁 《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公为人廉直刚决,仁义忠信,知止足,不苟且。”《明史·詹徽传》:“﹝ 徽 ﹞有才智,刚决不可犯,勤於治事,为帝所奬任。”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谣言世家》:“ 宋 明 的末代皇帝……苟延残喘,要大家有刚决的气魄,难不难。”
词语解释:踵决  拼音:zhǒng jué
亦作“ 踵决 ”。 鞋跟破裂。形容贫困。《庄子·让王》:“ 曾子 居 卫 ,緼袍无表,颜色肿噲,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缨絶,捉衿而肘见,纳屨而踵决。” 成玄英 疏:“履败纳之而跟后决也。” 汉 刘向 《新序·节士》:“ 原宪 冠桑叶冠,杖藜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絶,袵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丁前溪》:“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词语解释:疏决  拼音:shū jué
亦作“踈决”。
(1).疏浚;开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昔者 大禹 导 河 积石,疏决 梁山 ,谓斯处也,即经所谓 龙门 矣。” 唐 贾岛 《郑尚书新开涪江》诗之一:“梓匠防波溢, 蓬 仙畏水乾。从今疏决后,任雨滞峯峦。”《旧唐书·玄宗纪下》:“己丑,令 范安及 、 韩朝宗 就 瀍 洛 水源疏决,置门以节水势。”
(2).清理判决。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公命抵法以降,得自疏决。”《旧唐书·玄宗纪下》:“夏四月癸亥,令中书门下分就大理、京兆、 万年 、 长安 等狱疏决囚徒。”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昔时为三司盐铁副使,疏决狱囚。” 宋 苏辙 《代南京留守谢减降德音表》:“今月十三日进奏院递到中书札子一道,踈决见禁罪人,臣已即时施行讫者。”《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壬申,御 崇政殿 疏决繫囚。”
词语解释:坚决  拼音:jiān jué
谓态度、主张、行动等确定不移。《史记·留侯世家》:“上欲废太子,立 戚夫人 子 赵王 如意 。大臣多諫争,未能得坚决者也。”《新唐书·逆臣传中·朱泚》:“ 凤翔 大将 张廷芝 、 涇 将 段诚諫 引溃兵三千自 襄城 来, 泚 自谓得人助,逆志坚决。” 宋 叶适 《黄端明谥简肃议》:“夫临大计,当大事,不敢坚决,有退后之懦,无率先之勇,而以他小善自贤者,尚多有之。”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一章:“坚决消灭敌人,坚决保住坑道,等待最后的反击。”
词语解释:参决  拼音:cān jué
(1).商酌决策。《魏书·高颢传》:“军机取舍,多与参决。”《新唐书·刘祎之传》:“ 高宗 又密与参决时政,以分宰相权。”
(2).参与决策。《魏书·李訢传》:“ 訢 既宠於 显祖 ,参决军国大议,兼典选举,权倾内外。”《元史·欧阳玄传》:“时当兵兴, 玄 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
(3).指参与决策的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 孝宗 之末,詔皇太子参决庶务, 杨诚斋 时为宫僚,上书太子曰:‘民无二主,国无二君,今陛下在上,又置参决,是国有二君也。’”
词语解释:予决  拼音:yǔ jué
给予决定或裁决。《元典章·户部十一·影避》:“於内若有疑惑不能予决者,具由咨中书省定夺。”《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今 张浩 忽背前约,使妾呼天叩地,无所告投……为此冒耻凟尊,幸望台慈特赐予决!”
词语解释:臆决  拼音:yì jué
(1).主观地决断。 唐 韩愈 《平淮西碑》:“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新唐书·儒学传下·啖助传赞》:“名治《春秋》,摭詘三家,不本所承,自用名学,凭私臆决。”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乙卯闯宫》:“今日事何等重大,而诸公以西曹郎吏,擅自臆决,其远典制多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董生》:“某至此亦穷于术,未敢臆决,愿两君自慎之。”
(2).主观的决断。 宋 曾巩 《洪范传》:“执小而量大,用一而齐万,信臆决而疑经,不知其不可,亦可谓惑矣。”
词语解释:就决  拼音:jiù jué
指受死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商妇》:“既明,家人见妇死,质诸官。官拘邻人而锻炼之,诬服成狱,不日就决。”
词语解释:敢决  拼音:gǎn jué
果断。《周书·卢辩传》:“其执志敢决,皆此类也。” 唐 杜甫 《故武卫将军挽词》之一:“壮夫思敢决,哀詔惜精灵。” 清 张雅度 《宿昔》诗:“迂疏夸缓带,敢决负横行。”
词语解释:解决  拼音:jiě jué
亦作“ 解决 ”。
(1).谓梳理清楚,作出决断。 汉 王充 《论衡·案书》:“至于论,不务全疑,两传并纪,不宜明处;孰与剖破浑沌,解决乱丝,言无不可知,文无不可晓哉?”乱丝,比喻杂乱无章的事物。
(2).解释,疏通。 唐 杜牧 《李府君墓志铭》:“年三十,尽明‘六经’书,解决微隐,苏融雪释, 郑玄 至于 孔颖达 辈凡所为疏注,皆能短长其得失。”
(3).处理问题,使有结果。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四:“哪晓得这事件几天工夫便得到解决。” 老舍 《月牙儿》十三:“两顿饭,一个住处,解决了天大的问题。”
(4).犹消灭。 郭沫若 《海涛集·流沙》:“一等到天亮,不忙说被敌人发现会遭歼灭,就是地方上的土匪或地主武装,也会把大家解决了。”
词语解释:齿决  拼音:chǐ jué
用牙齿咬断。《礼记·曲礼上》:“濡肉齿决,乾肉不齿决。” 孔颖达 疏:“濡,湿也。湿软,不可用手擘,故用齿断决而食之。决,犹断也。”《孟子·尽心上》:“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朱熹 集注:“齿决,啮断乾肉,不敬之小者也。” 梁启超 《新史学·论书法》:“《史记》之书法也,岂尝有如 庐陵 之《新五代史》, 晦菴 之《通鉴纲目》,咬文嚼字,矜愚饰智,齗齗於緦小功之察,而问无齿决者哉!”
词语解释:引决  拼音:yǐn jué
(1).亦作“ 引诀 ”。自杀。《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 李周翰 注:“言不能引志决列以自裁毁。”《周书·皇后传·宣帝杨皇后》:“帝大怒,遂赐后死,逼令引诀。”《新唐书·刘仁轨传》:“尝为 御史 袁异式 所劾,慢辱之,胁令引决。”《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 天元 大怒,遂赐后死,逼令引诀。” 胡三省 注:“《汉书》多作‘引决’,谓引分自裁也。” 章炳麟 《与篁溪书述狱中事》:“因復议引决事,时刀索、金环、毒药诸物既被禁絶,惟饿死。”
(2).裁决。《北史·文苑传·温子昇》:“於是预选者争相引决, 匡 使 子温 当之,皆受屈而去。”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匠官仁慈》:“有匠人程限稽违,案具,吏请引决。”
词语解释:公决  拼音:gōng jué
共同决定。 鲁迅 《而已集·拟豫言》:“ 蒙古 亲近赤 俄 ,公决革出五族,以侨 华 白 俄 补缺,仍为‘五族共和’,各界提灯庆祝。”《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是以公决特举代表,分赴各团体接洽。”
词语解释:裁决  拼音:cái jué
亦作“ 裁决 ”。
(1).经过考虑,作出决定。《魏书·宋世景传》:“ 世景 明刑理,著律令,裁决疑狱,剖判如流。”《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适 郭某 所言,出于至诚,并无半字相欺。从与不从,早早裁决,休得两相担误。”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苟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使儒墨之是非曲直,了然于心中,不足以持其平而救其蔽,驯致降伏,受我裁决也。”
(2).裁定的旧称。旧 中国 北洋政府1912年颁行的民事诉讼条例和刑事诉讼条例中,将裁判分为“判决”与“裁决”。参见“ 裁定 ”。
词语解释:裁定  拼音:cái dìng
(1).斟酌决定其去取可否。《后汉书·卢植传》:“﹝ 卢植 ﹞专心研精,合《尚书》章句,考《礼记》失得,庶裁定圣典,刊正碑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谬误》:“朝廷郊庙礼仪,多委 彭年 裁定。” 鲁迅 《书信集·致杜衡》:“我的短文,一并寄上。能用与否,尚乞裁定为幸。”
(2).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就程序问题或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决定。
词语解释:眦决  拼音:zì jué
犹眥裂。 宋 叶适 《瑞安县重建厅事记》:“民聚而多,莫如 浙 东、西, 瑞安 非大邑而聚尤多……夜行若游其邻,村落若在市廛,肤挠眥决,或赴於令,暮往而朝达也。”参见“ 眥裂 ”。
词语解释:眦裂  拼音:zì liè
目眶瞪裂。形容盛怒。语本《史记·项羽本纪》:“﹝ 樊噲 ﹞瞋目视 项王 ,头髮上指,目眥尽裂。” 唐 柳宗元 《韦道安》诗:“一闻激高义,眥裂肝胆横。”《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 子琦 谓 巡 曰:‘闻公督战大呼,輒眥裂血面,嚼齿皆碎,何至是?’”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山东某生梦游地狱》:“ 山东 某生者……见世间有不平事,则眥裂髮指。”
词语解释:辞决  拼音:cí jué
辞诀,诀别。《战国策·燕策三》:“ 荆軻 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竪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 秦 ,僕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史记·魏公子列传》:“ 公子 行过 夷门 ,见 侯生 具告所以欲死 秦 军状。辞决而行。”《汉书·刘屈氂传》:“其明年,贰师将军 李广利 将兵出击 匈奴 ,丞相为祖道,送至 渭桥 ,与 广利 辞决。”
词语解释:痛决  拼音:tòng jué
犹痛打。谓狠狠地处以杖刑。 元 施惠 《幽闺记·幽闺拜月》:“姐姐,望高抬贵手饶过些……若再如此呵, 瑞莲 甘痛决。”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按臣笞将领》:“旨下即行御史逮问。至日便捕 文治 痛决三十板,下之狱,穷治问斩。”
词语解释:回决  拼音:huí jué
犹回绝。《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李公子 一连奔走了三日,分毫无获,又不敢回决 十娘 ,权且含糊答应。”
词语解释:先决  拼音:xiān jué
为解决某一问题,必须首先解决的。如:先决条件。
词语解释:指决  拼音:zhǐ jué
即扳指。射箭时套于拇指用以钩弦之具。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指决儿薄,鞘靶儿圆。”
词语解释:断决  拼音:duàn jué
亦作“ 断决 ”。
(1).决断;裁决。《礼记·问丧》:“故圣人为之断决,以三日为之礼制也。” 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义者,宜也,断决得中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内外盛言 王伾 、 王叔文 专行断决,日有异説。”《水浒传》第六二回:“ 蔡庆 道:‘哥哥生平最会断决,量这些小事,有何难哉?’”
(2).决断事情的魄力。 唐 韩愈 《胡良公墓神道碑》:“及为 富平 尉,一府称其断决。” 明 吴承恩 《赠卫帅某荣膺选任障词》:“断决则寳刀照夜,动光景於吹毛;精神则玉隼横秋,矫风烟於耸翮。”
(3).判案;判决。 汉 王充 《论衡·自纪》:“断决知辜,不必 皋陶 ;调和葵韮,不俟 狄牙 。” 宋 欧阳修 《乞条制催纲司》:“如有违慢,并乞严行断决。”《明史·刑法志一》:“若輒断决,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论。”《历史研究》1976年第2期:“规定由中央指派各地官府统一征收赋税和断决民间词讼。”
(4).断绝。 李大钊 《马克思与第一国际》:“从此多年, 意大利 实际上和第一国际断决关系。”参见“ 断絶 ”。
词语解释:断绝  拼音:duàn jué
(1).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管子·幼官》:“方外旗物尚白,兵尚剑,刑则绍昧断絶。” 尹知章 注:“其用刑则断昼之昧断絶而戮之也。” 唐 綦毋潜 《春泛若耶》诗:“幽意无断絶,此去随所偶。” 梁斌 《红旗谱》四五:“学校和外界断绝了联系。”
(2).犹拒绝。《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及上欲封诸舅,太后輒断絶曰:‘吾计之熟矣,勿有疑也。’”
(3).妙绝;绝无仅有。 唐 张鷟 《游仙窟》:“细腰偏爱转,笑脸特宜嚬。真成物外寄稀物,实是人间断絶人。”
(4).彻底。 清 李渔 《比目鱼·肥遁》:“夫人,不是我迟疑观望,只因有心辞官,要辞箇断絶,不要辞了官头,又留箇官尾。”
(5).形容极其悲伤。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伯文 以次呼家中大小,久之,悲伤断絶,曰:‘死生异路,不能数得汝消息,吾亡后,儿孙乃尔许大!’” 南朝 宋 鲍照 《东明行》:“涕零心断絶,将去復还诀。” 宋 苏轼 《中秋月寄子由》诗之二:“欲和去年曲,復恐心断絶。”
(6).指死亡。《世无匹》第一回:“ 非烟 哀慟痛恨,又被老鴇羞辱了一场,当夜悬梁自尽。 权一庵 闻知断絶,心中甚觉畅快。”
(7).判决完毕。 宋 王安石 《赐敕奖谕权大理少卿蔡冠卿》:“四月一日已前下寺公案,并已断絶。”
词语解释:遣决  拼音:qiǎn jué
处理,解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旧例,丞相待漏於庐,然巨烛尺尽始晓,将入朝,尚有留桉遣决未尽。”
词语解释:预决  拼音:yù jué
预先决定。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淄川小圣人》:“运之菀枯,年之修短,皆能于文预决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英驻长沙领事致英使朱迩典文》:“至于居留稍远地方之各人,在该处能否平安,或前来 长沙 ,实难预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英驻南京领事致英使朱迩典文》:“至革党能否于两星期内攻城奏捷,尚难预决。”
词语解释:立决  拼音:lì jué
清 代对重大死刑犯,复文至即行刑,不必再经秋审、朝审者谓之立决。与“监候”相对。有斩立决、绞立决两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如同一死罪,则有立决、监候、真犯、襍犯之不同。”
词语解释:横决  拼音:héng jué
(1).谓大水冲破堤岸横溃而出。《宋史·河渠志一》:“其竹索,皆埋巨木於岸以维之。遇 河 之横决,则復增之,以补其缺。”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贾鲁河故道》:“况挑筑於此,能保不横决於彼?”
(2).断裂;断绝。 汉 贾谊 《新书·数宁》:“夫本末舛逆,首尾横决,国制抢攘,非有纪也,胡可谓治?”横,一本作“ 衡 ”。 清 魏源 《孟子年表考·适齐》:“凡在 赧王 初年者一切奋臆移而上之,首尾横决,几无完筴。”
(3).比喻事态发展冲破常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过摽梅之年,而不为之择配偶,鬱而横决,罪岂独在此婢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夫亦曰专制政体之不可以为国,非有横决之举,终不能脱此专制羈絏之下也。” 邹韬奋 《萍踪忆语》七:“工潮澎湃,各‘大亨’心惊胆战,不得不暂时有些让步,因为他们也怕横决不可收拾,于他们是究竟更不利的。”
词语解释:大决  拼音:dà jué
即“秋决”,封建时代,判以死刑立即执行叫“立决”,延至秋天执行叫“秋决”。秋决人数很多,故又叫大决。例如:每岁大决。——·方苞《狱中杂记》
词语解释:量决  拼音:liàng jué
酌量裁决。《魏书·世祖纪下》:“詔诸有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
词语解释:真决  拼音:zhēn jué
亦作“ 真决 ”。 正式判决或处决。《宋史·高宗纪八》:“甲寅,以 天圣 绍兴 真决贜吏指挥,班示诸路。”《宋史·理宗纪二》:“ 艺祖 ( 宋太祖 )治贜吏,杖杀朝堂, 孝宗 真决刺面。”《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讨方贼》:“己巳,前知 睦州 张徽言 特贷命免真决,刺面长流 万安军 ,以盗发所临失职故也。”
词语解释:取决  拼音:qǔ jué
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梁书·陶弘景传》:“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閲为务,朝仪故事,多取决焉。” 宋 王安石 《谢手诏索文字表》:“然后上尘于聪览,且復取决于圣裁。”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魂不赴体》:“父友三卿某,素公直,见重乡曲,凡有不平者,咸取决焉。”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生死取决于一掷。”
词语解释:待决  拼音:dài jué
等待处决。 茅盾 《子夜》七:“他的心情有些象待决的囚犯了。” 巴金 《秋》七:“他那种待决的死刑犯似的心境现在被搅乱了。”
词语解释:斩决  拼音:zhǎn jué
亦作“ 斩决 ”。
(1).断绝;背弃。 汉 扬雄 《博士箴》:“ 秦 作无道,斩决天纪,漫彼王迹,而坑夫术士。”
(2).处斩刑。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 金 以擅移圣像,拟大不敬,斩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凡是钉封文书,总是斩决要犯的居多。” 鲁迅 《伪自由书·保留》:“上月 杭州 曾将 西湖 抢犯当众斩决。”
词语解释:明决  拼音:míng jué
明达有决断。《宋书·王僧达传》:“虏马饮 江 , 王 出赴难,见在先帝前,议论开张,执意明决,以此言之,其至必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吴 请成於 越 , 勾践 欲许之, 范蠡 不可。 楚 求和於 汉 , 高帝 欲许之, 张良 不可。此霸王成否之机也。二子亦明决矣哉!”《红楼梦》第一一七回:“到底 宝釵 明决,説:‘放了手,由他去就是了。’”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今著作文词之事, 中国 之闺秀既多,若夫任职治事,明决果敏,见於史传者不可胜数矣。”
词语解释:通决  拼音:tōng jué
全权裁决。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又论将官之害,詔诸将兵皆隶州县,军政委守令通决之。”
词语解释:操决  拼音:cāo jué
决断。《新唐书·戴胄传》:“ 胄 明敏,长于操决,无宿疑。”
词语解释:长决  拼音:cháng jué
亦作“ 长诀 ”。 永别。《孔子家语·颜回》:“父死家贫,卖子以葬,与之长决。”《大般泥洹经·哀叹品》:“譬如孝子,慈母新丧,祖送丘墓,长诀而还。”
词语解释:介决  拼音:jiè jué
耿直善断。《世说新语·黜免》“有愧於 叔达 ,不能不恨於破甑”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客曰:‘甑既已破,视之何益?’ 林宗 赏其介决。”
词语解释:定决  拼音:dìng jué
犹决定。 汉安帝 《赐豫州刺史冯焕诏》:“当所諝设,讫不定决。” 明 张居正 《与王继津论君臣之义》:“大疏部覆休致,旨允调理,仕已之途,尚未定决,惟公审图之。” 郭沫若 《一个伟大的教训》:“如以多数决议的办法以定决我们 中国 今后所当采取的经济方针,我恐怕自由放任主义终会得到胜利。”
词语解释:留决  拼音:liú jué
犹言犹豫不决。《后汉书·皇甫嵩传》:“ 卓 欲速进 陈仓 , 嵩 不听。 卓 曰:‘智者不后时,勇者不留决,速救则城全,不救则城灭。’”
词语解释:理决  拼音:lǐ jué
审理判决。《后汉书·乌桓传》:“有勇健能理决鬭讼者,推为大人。”《元史·世祖纪九》:“理决不平者,许诣登闻鼓院击鼓以闻。”
词语解释:议决  拼音:yì jué
亦作“ 议决 ”。 议论并作出决定。《汉书·酷吏传·田延年》:“会 昭帝 崩, 昌邑王 嗣位,淫乱, 霍将军 忧惧,与公卿议废之,莫敢发言。 延年 按剑,廷叱羣臣,即日议决,语在 光 传。”《新唐书·太宗纪》:“壬子,命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及尚书议决死罪。” 梁启超 《中国国会制度私议》第一章第一节:“然改正案非经国会之议决,不能有效。” 许地山 《危巢坠简·解放者》:“原先议决的是在这两区先后举行。”
词语解释:赞决  拼音:zàn jué
参与决策。 宋 岳珂 《天定录·贴黄上表为大父先臣飞准告追封鄂王称谢事谢宰执启》:“采天下仅存之公议,悯王朝未録之勋盟,肆赞决於中宸,俾增荣於南纪。”《元史·千奴传》:“未几,迁参议中书省事,赞决机务,精练明敏。”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五大臣》:“凡军国重务皆命赞决焉。”
词语解释:处决  拼音:chǔ jué
亦作“ 处决 ”。
(1).裁决;处置。《魏书·崔浩传》:“ 太宗 好阴阳术数……因命 浩 筮吉凶,参观天文,考定疑惑。 浩 综覈天人之际,举其纲纪,诸所处决,多有应验。”《新唐书·章怀太子贤传》:“俄詔监国, 贤 於处决尤明审,朝廷称焉。”《四游记·三藏历尽诸难已满》:“老僧叫退众人,密与 三藏 语曰:‘去年春月,不知何处来一女子,住在我后堂。他説是 天竺 国王之女,被风刮至此间,叫小僧送他回去……此事实难处决。’”
(2).执行死刑。《水浒传》第一一○回:“当下监斩官将 王庆 处决了当,梟首施行,不在话下。”《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圣旨下来,秋后处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直等到去年年底,又来了一角,却是处决一名斩犯。”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二五章:“‘你就要处决了。’ 赵雄 冷冷的说。”
词语解释:剸决  拼音:tuán jué
专断;决断。《史记·朝鲜列传》:“天子曰:将率不能前,乃使 卫山 諭降 右渠 , 右渠 遣太子, 山 使不能剸决,与左将军计相误,卒沮约。”《汉书》作“顓决”。《汉书·司马迁传》:“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剸决於名,时失人情。”《史记·太史公自序》作“专决”。《新唐书·杜佑传》:“歷金部郎中,为水陆转运使,改度支兼和糴使。於是军兴餽漕, 佑 得剸决。” 元 王恽 《双庙怀古》诗:“乞灵激懦衷,剸决刚同鍊。”
词语解释:溃决  拼音:kuì jué
谓大水冲开堤防。亦用以形容情势混乱。 宋 苏轼 《制科策》:“江河溃决,百川腾溢。”《明史·朱衡传》:“乃定议开新河,筑堤 吕孟湖 以防溃决。” 清 唐甄 《潜书·远谏》:“川流溃决,必问为防之人。”《“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復有利用机会,暗施策略,利灾乐祸之徒,颠倒播弄其间,而于是溃决不可收拾矣。”
词语解释:胆决  拼音:dǎn jué
勇敢果断。《三国志·吴志·孙峻传》:“少便弓马,精果胆决。”《晋书·虞潭传》:“ 潭 貌虽和弱,而内坚明,有胆决。”《新唐书·辛云京传》:“ 云京 有胆决,以禽生斩馘常冠军,积功迁特进、太常卿。” 宋 陈亮 《先祖府君墓志铭》:“然其孝友慈爱,明敏有胆决,盖天资固如此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七》:“识远器大而无雄气胆决者,不能具壮猷。”
词语解释:雄决  拼音:xióng jué
英明果断。《南史·宋纪中·孝武帝》:“﹝ 刘骏 ﹞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甚美,雄决爱武,长於骑射。” 明 归有光 《祭杨忠愍公文》:“先皇神武雄决,盖代之英。”
词语解释:科决  拼音:kē jué
审理判决。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检责军司军户,盐如有隐漏,并準府县例科决。”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诡怪不羁》:“ 曼卿 诡怪不覊,谓主者曰:‘只乞就本厢科决。’”《元典章·刑部一·赎刑》:“犯罪官吏并诸人有罪,年老或篤疾废疾病妨碍科决不任杖责之人,赎罪钱多寡不一,终无通例。”
词语解释:荡决  拼音:dàng jué
冲杀突击。《旧五代史·梁书·朱珍传》:“﹝ 珍 ﹞以中涓从,摧坚陷阵,所向盪决。” 清 赵翼 《邵松阿落齿更生》诗:“有如老将力将竭,添以生军更盪决。”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 朱贵 ﹞身中火枪,马倒復跃起,夺敌矛,左右盪决。”
词语解释:占决  拼音:zhàn jué
(1).以占卜推断(事情)。《南史·梁本纪下·元帝》:“帝( 孝武帝 )於伎术无所不该,尝不得南信,筮之……果如所説,宾客咸惊其妙,凡所占决皆然。”
(2).取决于口传。 清 钱谦益 《建文年谱序》:“实録废则取徵草野之书,传闻异则占决父老之口。”
词语解释:发决  拼音:fā jué
阐发疏通。 唐 皮日休 《春秋决疑》:“夫 仲尼 修《春秋》而依徵其旨,固有俟尔;苟无 丘明 发决其奥,廓通其玄,亦赴来而责实也,非可诬也。”
词语解释:几决  拼音:jǐ jué
谓明察隐微而决断。《后汉书·杨修传》:“ 脩 之几决,多有此类。”
词语解释:财决  拼音:cái jué
裁判,决定。财,通“ 裁 ”。 明 文徵明 《凤山赵先生墓表》:“试邑於此财决敏利,擿伏若神。”
词语解释:评决  拼音:píng jué
评判决定。《魏书·唐和传》:“徵为内都大官,评决狱讼,不加捶楚,察疑获实者甚多,世以是称之。”
词语解释:出决  拼音:chū jué
到刑场处决。《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圣旨颁下,依拟将 赵昂 、 杨洪 、 杨江 处斩,按院就委 廷秀 监斩。出决之日,看的人如山如海。”
词语解释:判决  拼音:pàn jué
(1).裁断;确定。《南史·孔觊传》:“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伍弥相公》:“及判决事,公素持大体,事无稽迟。”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四》:“世於 裴伦 ,不异其母,忽爱忽恶,无判决也。”
(2).封建时代指官府断案,后指司法机关对审理结束的案件作出裁决。《元典章·台纲一·内台》:“诸官府见问未决之事,监察御史不得輒凭告人饰词取人追卷,候判决了毕,果有违错,依例纠弹其罪。”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六章:“ 梁建 想着,心灰意懒,好像他坐在被告席上,听取最后的判决。” 陈祖芬 《祖国高于一切》:“当法官宣读了离婚的判决后,她在法庭上当众就哭了起来。”
词语解释:谳决  拼音:yàn jué
(1).判断。 明 危素 《谥文献黄公神道碑》:“至於剖析异同,讞决是非,多先儒之所未发。”
(2).判决。 清 戴名世 《〈浙江试牍〉序》:“一则廉洁自持,而疏於讞决,情伪不审,而听断失平,是非倒置。”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六:“ 徐公 士林 ,巡抚 苏州 ,凡讞决,先摘定案大略,牌示於外,而后发缮文册。”
词语解释:论决  拼音:lùn jué
(1).判决。《唐律疏议·名例·二罪从重》:“若一罪先发,已经论决,餘罪后发,其轻若等,勿论。”《宋史·刑法志一》:“自今凡言处断、重断、极断、决配、朝典之类,未得论决,具狱以闻。”《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其未允者,宰相復以闻,始命论决。”
(2).判处死刑;处决囚犯。《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有上封事言 岭 南流人谋反者,太后遣摄右臺监察御史 万国俊 就按,得实即论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及论决之日,大风霾雷电。”
词语解释:咨决  拼音:zī jué
谋议决断。《魏书·高阳王雍传》:“ 肃宗 初,詔 雍 入居 太极 西栢堂 ,諮决大政。”《北齐书·孝昭帝纪》:“帝寻如 晋阳 ,有詔军国大政咸諮决焉。”《南史·袁粲传》:“主书每往諮决,或高咏对之。”
词语解释:谐决  拼音:xié jué
谓恰当地判断处理。《魏书·肃宗纪》:“帝齿周星纪,识学逾躋,日就月将,人君道茂,足以抚缉万邦,谐决百揆。”
词语解释:详决  拼音:xiáng jué
审定;审理判决。《梁书·到洽传》:“旧制,中丞不得入尚书下舍, 洽 兄 溉 为左民尚书, 洽 引服亲不应有碍,刺省详决。”《旧唐书·王播传》:“时天下多故,法寺议讞,科条繁杂, 播 备举前后格条,置之座右,凡有详决,疾速如神。”《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先是大理寺狱讼凡关覆奏者,以翰林学士、给事中、政事舍人详决,至是始置少卿及正主之。”
词语解释:分决  拼音:fēn jué
犹决断。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 林宗 异而问之:‘甑破可惜,何以不顾?’ 叔达 曰:‘甑既已破,视之无益。’ 林宗 以为有分决。”
词语解释:刁决  拼音:diāo jué
见“ 刁天决地 ”。
词语解释:刁天决地  拼音:diāo tiān jué dì
勇悍,凶狠。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三折:“喫紧的理不服人,言不諳典,话不投机,看不的乔所为,歹见识,刁天决地,早难道气昂昂后生可畏。”亦作“ 刁天厥地 ”。 元 无名氏 《豫让吞炭》第四折:“这火刁天厥地小敲才,只管把我来哄哄。”亦省作“ 刁厥 ”、“ 刁决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细端详,见 法聪 生得搊搜相,刁厥精神,蹺蹊模样。”
词语解释:金断觿决  拼音:jīn duàn xī jué
如同金属的刀斧砍物,骨制成的锥子解结。形容决断迅速。 清 钱谦益 《复李叔则书》:“ 叔则 不以此时金断觿决,示斗极于中流,而又奚待与?”
词语解释:冲决  拼音:chōng jué
亦作“ 冲决 ”。亦作“冲决”。 冲开;冲破。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仍復缮隄不完,漫口屡告,皆由工无存料,猝难购买,欲事抢厢,已成冲决。”《捻军史料丛刊·军情》:“十六日午刻, 泊头 东岸河堤冲决约七八丈。”
(1).谓水突破堤防。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丙辰岁, 青 黄 二原又发洪水,衝决尤甚。”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浑河》:“是秋馆课,阁臣即以‘驾幸 石景山 ,临观 浑河 水势,念 黄河 时有衝决,諭辅臣经理须要得人’命题。” 清 魏源 《筹河篇下》:“ 沁水 浊悍衝决,使北行入 运 ,则 卫辉 必有昏垫之虞。”
(2).指因被水冲而塌陷。《明史·沉一贯传》:“帝留户部 陈蕖 ,兵部 田乐 ,而以祖陵衝决,削工部 杨一魁 籍。”
(3).比喻突破束缚。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 秦牧 《中国红场的旗帜》:“他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罗网,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
词语解释:仁决  拼音:rén jué
仁慈而果断。 清 姚鼐 《宇国府重修北楼记》:“余谓君贤明仁决,善吏事而能文章,可谓智者也。”
词语解释:附决  拼音:fù jué
谓随之而脱落。《易·说卦》:“《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 孔颖达 疏:“《兑》主秋也,取秋物成熟,槀秆之属则毁折也,果蓏之属则附决也。”
词语解释:颛决  拼音:zhuān jué
决断;专断。顓,通“ 专 ”。《汉书·朝鲜传》:“将率不能前,乃使 卫山 諭降 右渠 ,不能顓决,与左将军相误,卒沮约。” 颜师古 注:“顓与专同。”按,《史记》作“剸决”。《资治通鉴·汉王莽始建国二年》:“当从塞内还之邪,从塞外还之邪?将帅不敢顓决,以闻。”
词语解释:藩决  拼音:fān jué
《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藩,藩篱;羸,缠绕;壮,借为“戕”,损伤;輹,车箱下面钩住车轴的部件。意谓羊以角触篱,人宜以绳系其角。如羝角已破藩篱,不亟系羊角,势必入内危及车輹。后人以“藩决”喻边防告警。 清 魏源 《江南吟》:“彼昏自痼何足言,藩决膏殫付谁守?” 清 魏源 《淮北票盐志叙》:“或又谓湖私改贩,难革鴞音,北盐灌邻,保无藩决。”
词语解释:飘决  拼音:piāo jué
指被洪水冲毁漂走。飘,通“ 漂 ”。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三:“五月三十日, 漕涇 海溢,俗谓海啸,边民飘决者千餘家。”
词语解释:耳决  拼音:ěr jué
犹耳闻。只凭传闻即加决断意。《宋史·律历志十四》:“或得之目击而不及识其全,或得之口授而未能究其误,或求诸耳决而不能究其真。”
共176,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