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末字词组
凝冱寒冱涸冱冰冱隆冱洄沍洄冱积冱

词语解释:凝冱  拼音:níng hù
亦作“ 凝沍 ”。结冰;冻结。 晋 潘岳 《怀旧赋》:“辙含冰以灭轨,水渐軔以凝冱。” 宋 苏辙 《墨竹赋》:“凄风号怒乎隙穴,飞雪凝沍乎陂池。” 清 厉鹗 《行田至荆山岭下作》诗:“平畴开朝日,宿麦半凝冱。”
词语解释:寒冱  拼音:hán hù
严寒冻结;极寒。 唐 陈岵 《履春冰赋》:“因润下而生德,由寒沍以生姿。”《新唐书·西域传下·识匿》:“王居 塞迦审城 ,北临 乌滸河 。地寒沍,堆阜曲折,沙石流漫。” 明 高攀龙 《圣明亟垂轸恤疏》:“ 东安门 外夹道中,有穷民跪拜乞钱,四关无处无之,遇寒沍,必有冻死。” 苏曼殊 《与叶楚伧柳亚子朱少屏书》:“近日腹中寒沍,生洞泄之疾,久未修笺道念,恕之。”
词语解释:涸冱  拼音:hé hù
冰冻。 唐 王泠然 《苏合山赋》:“素手淋沥而象起,玄冬涸沍而体成。” 唐 裴度 《律中黄钟赋》:“外去涸沍之节,内见发生之理。” 唐 陈至 《荐冰》诗:“凌寒开涸沍,寝庙致精诚。”
词语解释:冰冱  拼音:bīng hù
冰冻。 明 归有光 《通政使司右参议张公墓表》:“知 济寧州 ,至则减损户徭,拊循流亡。州水陆二驛併,水驛须冰沍乃给陆,以省其费。” 清 吴乔 《雪夜感怀》诗:“不知冰沍何时了,一见梅花眼便清。”
词语解释:隆冱
严寒。 明 归有光 《士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夫相嘘以成风,相吹而成俗。隆沍之时,一人嘘之不能为热也;炎赫之景,一人吹之不能为寒也。”
词语解释:洄沍
水流受阻而回旋
词语解释:洄冱  拼音:huí hù
水流受阻而回旋。 郭沫若 《羽书集·写在茶油灯下》:“这呼声像在千岩万壑中冲迸着的流泉,蜿蜒,洄沍,激荡,停蓄。”
词语解释:积冱
凝结;冻结。 元 袁桷 《五月廿六日大寒二十二韵》:“地界幽都正,风传委羽来。阴机坚积沍,空窾起荒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