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东平声 [zhōng,中间][kōng,空虚、空旷]鸿[lóng lǒng][详注1][chōng,直上、深远、淡泊]窿[详注2][tōng][tóng][cōng][详注3]罿[chóng][méng][méng,目不明][lóng][详注4][倥侗][cóng][详注5][tōng][详注6]糿[音蒙]


注1:逢 《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注2:梦 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既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
注3:拢 《集韻》《韻會》盧東切,音聾。理也。鄭氏曰:从攏轉註。
注4:庞 《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集韵》充实也。《诗·小雅》四牡庞庞。《前汉·司马相如传》湛恩庞洪。又《集韵》蒲蒙切,音蓬。充牣也。
注5:釭 音工。《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前汉·赵皇后传》壁带往往为黄金釭。《注》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於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釭,音工,流俗音江,非也。韵会云:俗谓金釭为灯,音杠。又书作缸,字义、字音、字画皆误。
注6:汎 音冯。亦浮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监。
末字词组
小冯冯冯归冯河冯宛冯百冯  
大冯茵冯扶冯徐冯絪冯大冯小冯  
诸冯韩冯抽冯日冯翼冯   

词语解释:小冯  拼音:xiǎo féng
见“ 小冯君 ”。
词语解释:小冯君  拼音:xiǎo féng jūn
称 汉 冯立 。 冯奉世 子 冯野王 、 冯立 兄弟先后为 上郡 太守,皆居职公廉,时人称之为大、小 冯君 。《汉书·冯奉世传》:“吏民嘉美 野王 、 立 相代为太守,歌之曰:‘ 大冯君 , 小冯君 ,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 鲁 卫 德化钧, 周公 、 康叔 犹二君。’”后用以称誉他人之弟。 宋 惠洪 《鲁直弟稚川作屋峰顶名云巢》诗:“惭愧君家 小冯君 ,自是 河东 真鸑鷟。”亦省称“ 小冯 ”。 明 杨慎 《昆明邝尹陞万州守歌幛词》:“难兄难弟,麟仪仪而凤师师; 大冯 小冯 ,印纍纍而綬若若。”
词语解释:大冯  拼音:dà féng
见“ 大冯君 ”。
词语解释:大冯君  拼音:dà féng jūn
称 汉 冯野王 。 汉 冯奉世 子 冯野王 、 冯立 兄弟先后为 上郡 太守,皆居职公廉,时人称之为大、小 冯君 。《汉书·冯奉世传》:“吏民嘉美 野王 、 立 相代为太守,歌之曰:‘ 大冯君 、 小冯君 ,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 鲁 卫 德化钧, 周公 、 康叔 犹二君。’”后因以“大冯小冯”为称誉家族中人相继为官而均有显著政绩的典实。 明 杨慎 《昆明邝尹升万州守歌幛词》:“难兄难弟,麟仪仪而凤师师; 大冯 小冯 ,印纍纍而綬若若。”
词语解释:诸冯  拼音:zhū féng
古地名。《孟子·离娄下》:“ 舜 生於 诸冯 。” 杨伯峻 注:“ 诸冯 ,传説在今 山东 菏泽县 南五十里。”一说在 山西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西三·平阳府》:“又 诸冯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孟子》云 舜 生 诸冯 ,盖即此。”
词语解释:冯冯  拼音:féng féng
(1).盛貌。 汉 扬雄 《太玄·廓》:“维丰维崇,百辟冯冯。” 司马光 集注:“冯,古凭字。冯冯,盛多皃。” 北周 庾信 《周祀五帝歌·黄帝云门舞》:“斋坛芝曄曄,清野桂冯冯。”
(2).象声词。《诗·大雅·緜》:“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 毛 传:“削墙锻屡之声冯冯然。” 唐 李白 《远别离》诗:“雷冯冯兮欲吼怒, 尧 舜 当之亦禪 禹 。” 宋 苏辙 《和子瞻司竹监烧苇园因猎园下》:“骏马七尺行冯冯,晓出射兽霜为冰。”
词语解释:茵冯  拼音:yīn féng
亦作“ 茵凭 ”。 车蓐与车轼。《汉书·酷吏传·周阳由》:“ 汲黯 为忮, 司马安 之文恶,俱在二千石列,同车未尝敢均茵冯。” 颜师古 注:“茵,车中蓐也。冯,车中所冯者也。”
词语解释:韩冯  拼音:hán féng
见“ 韩凭 ”。
词语解释:韩凭  拼音:hán píng
亦作“ 韩冯 ”。亦作“ 韩朋 ”。
(1).相传 战国 时 宋 康王 舍人 韩凭 娶妻 何氏 ,甚美, 康王 夺之。 凭 怨,王囚之,沦为城旦。 凭 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愿以尸骨赐 凭 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宋 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引此作“韩朋”,《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三国 魏文帝 《列异传》《法苑珠林》卷三六引 晋 干宝 《搜神记》作“韩冯”。后用为男女相爱、生死不渝的典故。 明 陈所闻 《秋夜闻砧·泣颜回》曲:“打鸳鸯分散 韩朋 ,惊蝴蝶不逐 庄生 。” 清 纳兰性德 《减字木兰花》词:“若解相思,定与 韩凭 共一枝。”
(2).借指鸳鸯。 北周 庾信 《鸳鸯赋》:“共飞詹瓦,全开 魏 宫;俱栖梓树,堪是 韩冯 。” 唐 李贺 《恼公》诗:“《黄庭》留 卫瓘 ,緑树养 韩冯 。” 唐 王初 《即夕》诗:“风幌凉生白袷衣,星榆纔乱絳河低。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 韩凭 一处栖。”
词语解释:归冯  拼音:guī féng
见“ 归凭 ”。
词语解释:归凭  拼音:guī píng
亦作“ 归冯 ”。 犹归依,依靠。 南朝 梁元帝 《简文帝法宝联璧序》:“宗心者忘相,归凭者常乐。”《宋书·武帝纪中》:“是以公私归冯,事尽祗顺。”
词语解释:扶冯  拼音:fú féng
犹搀扶。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词曲》:“其家有瞎妈妈最知音……半曲后,使女子扶冯而出,问 查 来歷。”冯,一本作“ 凭 ”。
词语解释:抽冯  拼音:chōu féng
抒发愤懑。《楚辞·严忌〈哀时命〉》:“愿舒志而抽冯兮,庸詎知其吉凶?” 王逸 注:“冯,一作凭,一作懣,一作愁。” 洪兴祖 补注:“冯,音凭,亦音愤。”
词语解释:河冯  拼音:hé féng
即 冯夷 。因系河神,故称。 汉 张衡 《西京赋》:“感 河冯 ,怀 湘娥 。” 晋 陆云 《九愍·修身》:“詔 河冯 以清川,命 湘娥 而安流。”
词语解释:徐冯  拼音:xú féng
传说中 周 时的隐士。《韩非子·喻老》:“ 王寿 负书而行,见 徐冯 於 周 涂。 冯 曰:‘事者,为也。为生於时,知者无常事。书者,言也。言生於知,知者不藏书。今子何独负之而行?’於是 王寿 因焚其书而儛之。” 陈奇猷 集释:“ 徐冯 疑即《人表》中中之 徐子 。”按,《淮南子·道应训》亦有此记载, 高诱 注云:“ 徐冯 , 周 之隐者也。”
词语解释:日冯  拼音:rì féng
传说为树木的祖先。《淮南子·墬形训》:“日冯生阳閼,阳閼生乔如,乔如生干木,干木生庶木。” 高诱 注:“日冯,木之先也。”
词语解释:宛冯  拼音:wǎn féng
古代名剑。 宛 人于 冯池 所铸。《战国策·韩策一》:“ 韩 卒之剑戟,皆出於 冥山 、 棠谿 、 墨阳 、 合伯膊 。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鵠鴈,当敌即斩坚。”《史记·苏秦列传》“宛冯” 唐 司马贞 索隐:“ 徐广 云:‘ 滎阳 有 冯池 。’谓 宛 人於 冯池 铸剑,故号宛冯。”
词语解释:絪冯  拼音:yīn féng
指车上的坐垫。《汉书·霍光传》:“广治第室,作乘舆輦,加画绣絪冯,黄金涂,韦絮荐轮。” 颜师古 注:“ 如淳 曰:‘絪亦茵。’……茵,蓐也,以綉为茵冯而黄金涂舆輦也。”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字说·集字一》:“ 汉宣帝 地节 三年,绣絪冯。絪亦作茵。冯读曰凭。茵,蓐也,谓以綉为絪冯。”
词语解释:翼冯  拼音:yì féng
犹倚凭。冯,“ 凴 ”的古字。《隐居通议·文章四》引 宋 刘梦桂 《龚祥甫墓志铭》:“自是得所翼冯,外御其侮,而天者其定矣。”
词语解释:百冯  拼音:bǎi féng
见“ 百朋 ”。
词语解释:百朋  拼音:bǎi péng
(1).亦作“ 百冯 ”。指极多的货币。《诗·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高亨 注:“朋,古代以贝壳为货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艺文类聚》卷八四引《六韬》:“ 太公 谓 散宜生 求珍物以免君罪。之 九江 ,得大贝百冯。” 宋 苏轼 《答丁连州启》:“远移一纸之书,何啻百朋之锡。” 沉砺 《亚子邮赠先德粥粥翁〈养馀斋诗集〉等诗以谢之》:“故人远道百朋锡,名著《青箱》《拙存》。”
(2).诸友。 清 张明弼 《四氏子传》:“乃吾六亲百朋,无一达人。”
词语解释:大冯小冯  拼音:dà féng xiǎo féng
见“ 大冯君 ”。
词语解释:大冯君  拼音:dà féng jūn
称 汉 冯野王 。 汉 冯奉世 子 冯野王 、 冯立 兄弟先后为 上郡 太守,皆居职公廉,时人称之为大、小 冯君 。《汉书·冯奉世传》:“吏民嘉美 野王 、 立 相代为太守,歌之曰:‘ 大冯君 、 小冯君 ,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 鲁 卫 德化钧, 周公 、 康叔 犹二君。’”后因以“大冯小冯”为称誉家族中人相继为官而均有显著政绩的典实。 明 杨慎 《昆明邝尹升万州守歌幛词》:“难兄难弟,麟仪仪而凤师师; 大冯 小冯 ,印纍纍而綬若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