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元平声 [详注1][fán][yuān][详注2][详注3][jiān][yán yuán][音暄。柔貌。《庄子·徐无鬼》有暖姝者。][yuán wán][xuān][xuān][连抃,宛转貌][详注4]

[lún lùn,动词][lūn][tún,囤积][zhūn tūn][tún chūn][详注5][mén][wēn][hún][同奔][zūn][gǔn yùn][详注6]泿[tún][详注7][详注8][详注9]


注1:反 音幡。《广韵》断狱平反。《韵会》录囚平反之,谓举活罪人也。《增韵》理正幽枉也。《前汉·食货志》杜周治之,狱少反者。《注》反,音幡。又通作翻。《前汉·张安世传》反水浆。
注2:怨 音鸳。雠也,恚也。《礼·儒行》外举不避怨。《前汉·黥布传》恐仇怨妄诬之。《史记·始皇纪》母家有仇怨,并坑之。皆平声读。或作惌。
注3:拚 與翻同。【博雅】飛也。【詩·周頌】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
注4:阮 音元。《说文》代郡五阮关也。《前汉·地理志》作五原。《正韵》阮,古原字。又《广韵》五阮郡。《前汉·地理志》作五原郡。《注》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
注5:汶 音門。汶濛,玷辱也。《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注6:蕴 音氲。蕴沦,波也。《尔雅·释水》小波为沦。《注》言蕴沦。
注7:溷 音魂。郁热也。《宋玉·风赋》憞溷郁邑。《注》憞溷。烦浊貌。一曰热郁貌。
注8:纯 音屯。《诗·召南》白茅纯束。《传》纯束,犹包之也。《笺》纯读曰屯。《战国策》锦绣千纯。《注》纯音屯,束也。又县名。《左传·襄十八年》执孙蒯于纯留。《注》纯留,县名。《释文》纯,《地理志》作屯。
注9:鷷 《集韵》徂昆切,音存。与蹲通。《周礼·天官·染人郑注》夏狄六曰蹲。音存。本鷷字。
共9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冤家冤狱冤孽冤囚冤骸冤孽债冤大头冤疙瘩
冤雠冤死冤句冤薮冤诬冤头冤沉冤篼
冤魂冤业冤债冤抑冤家对头冤孽症候冤状冤虐
冤气冤民冤烦冤枉冤尤冤桶冤假错案冤首
冤亲冤禽冤屈冤谗冤家路狭冤案冤单冤酷
冤苦冤恨冤沈冤害冤家路窄冤横冤陷冤钱
冤愤冤滞冤情冤讼冤怀冤殍冤谤冤辱
冤魄冤结冤滥冤对冤延冤牵冤谮冤鸟
冤仇冤痛冤诉冤曲冤愆冤各有头,债各有主冤系冤谴
冤鬼冤氛冤报冤毒冤怼冤塞冤聚冤舋

词语解释:冤家  拼音:yuān jiā
(1).仇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 梁简文王 之生, 誌公 谓 武帝 曰:‘此子与冤家同年生。’其年 侯景 生於 雁门 ,乱 梁 诛 萧氏 略尽。”《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此去倘然冤家狭路相逢,教他双双受死。”《儒林外史》第十四回:“我这里将就垫二三十两银子把与他,他也只当是拾到的,解了这个冤家罢。” 沙汀 《困兽记》十五:“我姓 章 ,她姓 邬 ,既不是亲家,也不是冤家。”
(2).对情人的昵称。 唐 无名氏 《醉公子》词:“门外猧儿吠,知是萧郎至。剗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望得人眼欲穿,想得人心越窄,多管是冤家不自在。”《花城》1981年第1期:“我呆呆地望着她,望着这个曾经拨动过我的心弦、牵动过我的情思的冤家。”
(3).泛指似恨实爱、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舍不得的人。《红楼梦》第九八回:“这么着,我还得那边去招呼那个冤家呢。”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她把孩子搂到怀里,眼泪从那干皱的脸上淌下来。边哭边说:‘唉,不懂事的冤家。’”
词语解释:冤雠  拼音:yuān chóu
见“ 冤仇 ”。
词语解释:冤仇  拼音:yuān chóu
亦作“ 冤讎 ”。
(1).受人侵害或侮辱而产生的仇恨。 唐 段成式 《剑侠传·贾人妻》:“﹝女﹞谓 立 曰:‘妾有冤仇,痛缠肌骨,为日深矣。’”《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却恨 郭排军 多口,今日已报了冤讎,郡王已将他打了五十背花棒。”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可是他们跟你的冤仇更深了;以后他们还肯放过你么!”
(2).有宿怨的仇敌。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下:“彼为其主用刃而刺臣者,是勇也,本不相识,岂是冤讎,遂捨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臣有两子一壻,俱是选人,到处撞见冤讎,何人更肯提挈?”
词语解释:冤魂  拼音:yuān hún
冤屈而死的鬼魂。《后汉书·袁谭传》:“放兵钞突,屠城杀吏,冤魂痛於幽冥,创痍被於草棘。” 唐 杜甫 《去秋行》诗:“战场冤魂每夜哭,空令野营猛士悲。” 清 孙枝蔚 《林处士墓》诗:“ 偃月堂 边悲往事, 栖霞岭 上弔冤魂。” 杨朔 《两洋潮水》:“人们传说这就是死在地牢里的黑奴冤魂在啾啾地叹息。”
词语解释:冤气  拼音:yuān qì
因受冤屈而郁结在胸中的不平之气。 唐 沉佺期 《狱中闻驾幸长安》诗之一:“扈从由来是 方朔 ,为申冤气在 长平 。”《荡寇志》第九八回:“你我的冤气又不知何日出也。”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直到清算斗争时,老汉才把冤气吐尽。”
词语解释:冤亲  拼音:yuān qīn
指仇人和亲人。 五代 守澄 《景福寺重修思道和尚塔铭》:“冤亲普摄,凡圣齐收。”
词语解释:冤苦  拼音:yuān kǔ
冤屈痛苦。《汉书·董仲舒传》:“贫穷孤弱,冤苦失职。” 宋 柳永 《祭天神》词:“算伊还共谁人,争知此冤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赵城虎》:“月餘,受杖数百,冤苦罔控。”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 目连 嗐头也冤苦不堪似的吹着。”
词语解释:冤愤  拼音:yuān fèn
冤屈而愤恨。 唐 白居易 《祭李司徒文》:“惟公之殁,遭罹祸乱,冤愤痛酷,天下所知。” 元 郝经 《幽思》诗之三:“精卫苦填海,冤愤一何愚。”
词语解释:冤魄  拼音:yuān pò
冤枉而死者的魂魄。 唐 蔡京 《咏子规》诗:“千年冤魄化为禽,永逐悲风叫远林。”
词语解释:冤仇  拼音:yuān chóu
亦作“ 冤讎 ”。
(1).受人侵害或侮辱而产生的仇恨。 唐 段成式 《剑侠传·贾人妻》:“﹝女﹞谓 立 曰:‘妾有冤仇,痛缠肌骨,为日深矣。’”《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却恨 郭排军 多口,今日已报了冤讎,郡王已将他打了五十背花棒。”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可是他们跟你的冤仇更深了;以后他们还肯放过你么!”
(2).有宿怨的仇敌。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下:“彼为其主用刃而刺臣者,是勇也,本不相识,岂是冤讎,遂捨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臣有两子一壻,俱是选人,到处撞见冤讎,何人更肯提挈?”
词语解释:冤鬼  拼音:yuān guǐ
(1).犹冤魂。《后汉书·寇荣传》:“苟生则为穷人,极死则为冤鬼。” 许杰 《旅途小记》:“我真怀疑,所谓冤鬼,所谓狐仙,是否就躲在这些破洞里。”
(2).用作詈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侄少爷已经回来了,终久不能不露面,且把这些冤鬼打发开了再説罢。”
词语解释:冤狱  拼音:yuān yù
犹冤案。《汉书·魏相传》:“遣諫大夫博士巡行天下,察风俗,举贤良,平冤狱,冠盖交道。” 唐 骆宾王 《萤火赋》:“知战场之有燐,悟冤狱之为虫。”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疑自 宋 相传有十五贯冤狱。” 张书绅 《正气歌》四:“在这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冤狱遍 中国 ,冤案堆如山。”
词语解释:冤死  拼音:yuān sǐ
冤屈而死。《汉书·刑法志》:“今郡国被刑而死者岁以万数,天下狱二千餘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后汉书·李燮传》:“明年,史官上言宜有赦令,又当存録大臣冤死者子孙。”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车身簸荡,厉声作响,好象替冤死于‘白祸’的 俄国 劳动人民,哀诉于 东亚 初临的贵客。”
词语解释:冤业  拼音:yuān yè
见“ 冤孽 ”。
词语解释:冤孽  拼音:yuān niè
亦作“ 冤业 ”。
(1).佛教语。因造恶业而招致的冤报。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 刘 言:‘蛇伤虎咬,七世冤业。’”《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僧家怎敢与王府争得是非?这也是宿世冤业,且得他量轻发落,却又理会。”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凤彩》:“ 凤 跪泣而前曰,儿前身不知作何冤孽,致使身辱风尘。” 巴金 《春》二四:“大小姐不晓得是哪一辈子的冤孽,才碰到这种怪物!”
(2).仇人;冤仇。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此人十日内,有前生冤孽来寻,必遭横死。” 梁启超 《论政府阻挠国会之非》:“我四万万人前世对於公等,无论结有何种不可解之冤业,公等夺其幸福者数十年,报之已足,幸毋并其所以托命者而夺之也!”
(3).指因缘。 清 李渔 《凰求凤·画策》:“这塲冤孽,怎开得交,毕竟要想个计策,或者救我出去,或者娶他过来,弄在一处纔好。”《红楼梦》第四回:“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立意买来作妾。”
(4).昵称。犹冤家。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若不是 嫦娥 降下瑶宫闕,尘世里怎遇这活冤业。” 沙汀 《祖父的故事·老太婆》:“只要这个冤孽长大,我心愿就了啦!”参见“ 冤家 ”。
词语解释:冤家  拼音:yuān jiā
(1).仇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 梁简文王 之生, 誌公 谓 武帝 曰:‘此子与冤家同年生。’其年 侯景 生於 雁门 ,乱 梁 诛 萧氏 略尽。”《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此去倘然冤家狭路相逢,教他双双受死。”《儒林外史》第十四回:“我这里将就垫二三十两银子把与他,他也只当是拾到的,解了这个冤家罢。” 沙汀 《困兽记》十五:“我姓 章 ,她姓 邬 ,既不是亲家,也不是冤家。”
(2).对情人的昵称。 唐 无名氏 《醉公子》词:“门外猧儿吠,知是萧郎至。剗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望得人眼欲穿,想得人心越窄,多管是冤家不自在。”《花城》1981年第1期:“我呆呆地望着她,望着这个曾经拨动过我的心弦、牵动过我的情思的冤家。”
(3).泛指似恨实爱、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舍不得的人。《红楼梦》第九八回:“这么着,我还得那边去招呼那个冤家呢。”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她把孩子搂到怀里,眼泪从那干皱的脸上淌下来。边哭边说:‘唉,不懂事的冤家。’”
词语解释:冤民  拼音:yuān mín
受冤屈的人。《汉书·于定国传》:“ 张释之 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颜师古 注:“言决罪皆当。”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小大之狱无冤民。”《明史·循吏传·田铎》:“御史行部至 蓬 ,寂无讼者,讶之。已,乃知州无冤民也,太息而去。”
词语解释:冤禽  拼音:yuān qín
精卫鸟的别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昔 炎帝 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一名冤禽。”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岂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 清 陈茗香 《悬嶴猿·题词》:“千古英雄尽浪淘,冤禽衔石尚悲号。”
词语解释:冤恨  拼音:yuān hèn
(1).冤屈之恨。 唐 杜甫 《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忠贞负冤恨,宫闕深旒缀。”
(2).怨恨。 元 狄君厚 《介子推》第二折:“臣不知太子有何罪犯,官里与皇后有这般冤恨。”
词语解释:冤滞  拼音:yuān zhì
滞留未申的冤狱。《晋书·姚兴载记上》:“ 兴 常临 諮议堂 听断疑狱,于时号无冤滞。” 宋 苏轼 《元祐三年六月德音赦文》:“切虑四方狱犴,冤滞尚多。”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沙门护法,人称 胡广 中庸;北府开衙,谁疏 王涯 冤滞?”
词语解释:冤结  拼音:yuān jié
(1).冤气郁结。《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汉 刘向 《九叹·惜贤》:“心懭悢以冤结兮,情舛错以曼忧。” 三国 魏 曹植 《出妇赋》:“嗟冤结而无诉,乃愁苦以长穷。”
(2).犹冤屈。《汉书·于定国传》:“民多冤结,州郡不理,连上书者交於闕廷。”《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将残吏未胜,狱多冤结,元元愁恨,感动天气乎?” 宋 司马光 《进五规状·务实》:“姦暴不诛,冤结不理。”
(3).结下的冤仇。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因为死人在未死之前,总不免开罪于人,存着冤结,所以死后要替他解散。”
词语解释:冤痛  拼音:yuān tòng
(1).谓蒙受冤屈而悲愤沉痛。 汉 王充 《论衡·感虚》:“何其冤痛相似而感动不同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孤魂冤痛,自诉於天耳。”
(2).指为他人感到冤屈悲痛。《三国志·魏志·杨俊传》:“ 黄初 三年,车驾至 宛 ,以市不丰乐,发怒收 俊 。尚书僕射 司马宣王 、常侍 王象 、 荀纬 请 俊 ,叩头流血,帝不许。 俊 曰:‘臣知罪矣。’遂自杀。众冤痛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叔夜有道之士》:“余观 嵇中散 被譖就刑,冤痛甚矣。”
词语解释:冤氛  拼音:yuān fēn
冤气。 唐 韩愈 《江陵途中寄三学士》诗:“ 雷焕 掘宝剑,冤氛销斗牛。”
词语解释:冤孽  拼音:yuān niè
亦作“ 冤业 ”。
(1).佛教语。因造恶业而招致的冤报。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 刘 言:‘蛇伤虎咬,七世冤业。’”《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僧家怎敢与王府争得是非?这也是宿世冤业,且得他量轻发落,却又理会。”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凤彩》:“ 凤 跪泣而前曰,儿前身不知作何冤孽,致使身辱风尘。” 巴金 《春》二四:“大小姐不晓得是哪一辈子的冤孽,才碰到这种怪物!”
(2).仇人;冤仇。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此人十日内,有前生冤孽来寻,必遭横死。” 梁启超 《论政府阻挠国会之非》:“我四万万人前世对於公等,无论结有何种不可解之冤业,公等夺其幸福者数十年,报之已足,幸毋并其所以托命者而夺之也!”
(3).指因缘。 清 李渔 《凰求凤·画策》:“这塲冤孽,怎开得交,毕竟要想个计策,或者救我出去,或者娶他过来,弄在一处纔好。”《红楼梦》第四回:“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立意买来作妾。”
(4).昵称。犹冤家。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若不是 嫦娥 降下瑶宫闕,尘世里怎遇这活冤业。” 沙汀 《祖父的故事·老太婆》:“只要这个冤孽长大,我心愿就了啦!”参见“ 冤家 ”。
词语解释:冤家  拼音:yuān jiā
(1).仇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 梁简文王 之生, 誌公 谓 武帝 曰:‘此子与冤家同年生。’其年 侯景 生於 雁门 ,乱 梁 诛 萧氏 略尽。”《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此去倘然冤家狭路相逢,教他双双受死。”《儒林外史》第十四回:“我这里将就垫二三十两银子把与他,他也只当是拾到的,解了这个冤家罢。” 沙汀 《困兽记》十五:“我姓 章 ,她姓 邬 ,既不是亲家,也不是冤家。”
(2).对情人的昵称。 唐 无名氏 《醉公子》词:“门外猧儿吠,知是萧郎至。剗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望得人眼欲穿,想得人心越窄,多管是冤家不自在。”《花城》1981年第1期:“我呆呆地望着她,望着这个曾经拨动过我的心弦、牵动过我的情思的冤家。”
(3).泛指似恨实爱、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舍不得的人。《红楼梦》第九八回:“这么着,我还得那边去招呼那个冤家呢。”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她把孩子搂到怀里,眼泪从那干皱的脸上淌下来。边哭边说:‘唉,不懂事的冤家。’”
词语解释:冤句  拼音:yuān jù
古县名。一作 宛胊 或 宛句 ,故城在今 山东 菏泽市 西南。 金 时因城为 黄河 所冲毁,县废。 唐 乾符 二年(公元875年) 王仙芝 起义军攻克 曹州 ,县人 黄巢 起而响应,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
词语解释:冤债  拼音:yuān zhài
谓造孽必有报应,犹如欠债。《花月痕》第一回:“三生冤债,虽授首於藁街,一段痴情,早销魂於蓬颗!”
词语解释:冤烦  拼音:yuān fán
冤抑烦闷。 唐 王建 《寄崔列中丞》诗:“当时门前客,默默空冤烦。”
词语解释:冤屈  拼音:yuān qū
(1).郁悒;委曲。《楚辞·九章·怀沙》:“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史记·屈原列传》作“俛詘”。 曹禺 《雷雨》第三幕:“哼,我一肚子的冤屈,一肚子的火,我没个够!”
(2).冤枉,无罪而被诬为有罪。 元 萧德祥 《杀狗劝夫》第三折:“我几曾杀人来,是好冤屈也。”
(3).指加人以恶名或罪名。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奚大瘤》:“妮子莫冤屈人,渠昨已觅死空林中,何有紈袴习气!”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 振山 !谁也没准备冤屈你嘛。”
(4).指冤狱,冤案。《南史·陈宣帝纪》:“乙巳,分遣大使巡州郡,省冤屈。”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自古至今多少冤屈,谁与辨雪!” 巴金 《真话集·怀念满涛同志》:“这追悼会也就是平反会,死者的冤屈终于得到昭雪。”
词语解释:冤沈  拼音:yuān shěn
见“ 冤沉 ”。
词语解释:冤沉  拼音:yuān chén
亦作“ 冤沉 ”。
(1).沉冤。积久没有伸雪的冤屈。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外任善政著闻,有补风化,或累讼之狱,能辨冤沉。”闽剧《炼印》第一场:“奸官恶吏到处是,所以民间有冤沉。”
(2).谓冤屈难伸。 清 洪昇 《长生殿·情悔》:“今一旦红颜断送,白骨冤沉,冷驛荒垣,孤魂淹滞。”
词语解释:冤情  拼音:yuān qíng
冤枉的情状。 清 李渔 《比目鱼·骇聚》:“如何擅自加刑,其中必有冤情,待我进来,替他分理。” 赵日升 《夜校灯火》诗:“倒苦水,吐冤情,泪水伴着血水涌。”
词语解释:冤滥  拼音:yuān làn
谓断狱冤枉失实。《后汉书·霍谞传》:“ 諝 与 光 骨肉,义有相隐,言其冤滥,未必可谅。” 宋 陈亮 《廷对策》:“狱,民之大命也,朕所以选任其官者不为不谨,而冤滥之弊或未尽除。” 明 屠隆 《昙花记·礼佛求禳》:“道有妖神向此探,真冤滥。”
词语解释:冤诉  拼音:yuān sù
因冤屈而上告。《旧唐书·狄仁杰传》:“ 仁杰 , 仪凤 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
词语解释:冤报  拼音:yuān bào
(1).谓判罪不当使人冤屈。《晏子春秋·问上二六》:“冤报者过,留狱者请焉。” 张纯一 注:“报罪不当而冤抑者过之。过,责也。”报,断狱。
(2).冤冤相报。 清 徐士銮 《宋艳·果报》:“自古及今,冤报之速,莫速於此。”
词语解释:冤囚  拼音:yuān qiú
无辜的囚犯。《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太后幸 洛阳 寺,省庶狱,举冤囚。”《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先帝每察竟解之奏,常留心推按,是以狱无冤囚,死者吞声。” 贺锦斋 《沣沅歌》:“地上鲜血流成渠,狱中冤囚挤破壁。”
词语解释:冤薮  拼音:yuān sǒu
冤枉聚积之处。 明 沉鲸 《双珠记·卖儿繫珠》:“愁城冤藪,坚深与谁剖。”
词语解释:冤抑  拼音:yuān yì
犹冤屈。 汉 东方朔 《七谏·怨世》:“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新唐书·杨瑒传》:“所论者民冤抑也,位高下乎何取?” 明 沉鲸 《双珠记·处分后事》:“梦魂颠倒,冤抑无门告。”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人是大抵自以为衔些冤抑的。”
词语解释:冤枉  拼音:yuān wǎng
(1).无辜的人被诬指为有罪,无过错的人受到指责。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郡县既加冤枉,州司不治,令破家活,远诣公府。”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叩头流血,申诉冤枉。” 宋 陆游 《谢梁右相启》:“务尽心於折狱,庶无冤枉失职之嗟。”
(2).指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恶名。《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平日间冤枉他一言半字,便要赌神罚咒,那个肯重迭还价?”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八:“谁磨洋工?你别冤枉好人。”
(3).不值得;吃亏。 茅盾 《小巫》:“想想花了三百大洋弄来的这个‘菱姐’,好象也不过如此,并没比镇上半开门的 李二姐 好多少,这钱真花得有点冤枉。” 巴金 《家》二五:“我们去年花了不少的功夫好容易把《宝岛》练熟了,现在连上台的机会也没有,真是冤枉。”
(4).形容不当得而得。 田汉 《梅雨》:“他的爸爸跟军阀勾结,发了好一笔冤枉财。”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铁道部、工程局都是吃冤枉的,他们会作决定,叫他们来干吧!”
词语解释:冤谗  拼音:yuān chán
诬人致罪的谗言。 唐 周朴 《喜贺拔先辈衡阳除正字》诗:“黄纸晴空坠一缄,圣朝恩泽洗冤谗。”
词语解释:冤害  拼音:yuān hài
(1).冤枉伤害。《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只为一般有个人家,信了书符召将,险些儿冤害了人的性命。”
(2).犹冤仇。《敦煌曲子词·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不聪明,少知解,噉食众生结冤害。”
词语解释:冤讼  拼音:yuān sòng
(1).谓为他人申诉冤枉。《汉书·王莽传上》:“在国三岁,吏上书冤讼 莽 者以百数。” 颜师古 注:“言其合管朝政,不当就国也。”
(2).冤屈的案件诉讼。《宋书·袁粲传》:“尚书令可与执法以下,就讯众狱,使冤讼洗遂,困弊昭苏。”
词语解释:冤对  拼音:yuān duì
冤家对头。《荡寇志》第七四回:“你不省得,这厮不止一刀一剑的罪,他恶贯满时,自有冤对惩治他。”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 赵贵翁 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
词语解释:冤曲  拼音:yuān qǔ
弯曲。 章炳麟 《八卦释名》:“案《説文》:‘乾,上出也。’此説草木冤曲而出,无取天义。”
词语解释:冤毒  拼音:yuān dú
犹冤屈。《后汉书·独行传·戴就》:“卿虽衔命,固宜申断冤毒,柰何诬枉忠良,强相掠理,令臣谤其君,子证其父!”
词语解释:冤骸  拼音:yuān hái
无辜死者的尸骨。 唐 徐彦伯 《比干墓》诗:“ 周发 次 商 郊,冤骸悲莫殣。”
词语解释:冤诬  拼音:yuān wū
冤枉诬陷。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起赃》:“涉於疑似者,不妨再审正,恐冤诬良善、无辜而限於大辟也。”
词语解释:冤家对头  拼音:yuān jiā duì tóu
仇人,仇敌。 清 李渔 《慎鸾交·狠图》:“谁想才学之才与钱财之财两下裡是冤家对头,从来不肯见面的。” 欧阳予倩 《潘金莲》第二幕:“哼,谁能够跟他长混下去?碰得着的,还不全是冤家对头?” 骆宾基 《胶东的“暴民”》:“还争什么强,要结下下一辈的冤家对头吗!”
词语解释:冤尤  拼音:yuān yóu
怨恨。 汉 桓宽 《盐铁论·毁学》:“是以终日言,无口过;终身行,无冤尤。” 前蜀 杜光庭 《李绾常侍九曜醮词》:“解其宿咎,和释冤尤。”
词语解释:冤家路狭  拼音:yuān jiā lù xiá
见“ 冤家路窄 ”。
词语解释:冤家路窄  拼音:yuān jiā lù zhǎi
谓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容易碰见,来不及回避。《西游记》第四五回:“﹝我等﹞正欲下手擒拿,他却走了。今日还在此间,正所谓‘冤家路儿窄’也。”《玉娇梨》第十回:“我想 金陵 城中,翰林院姓 吴 的止有 吴瑞菴 一人。若果是他,这又是冤家路窄矣!”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 宋小犬 正在逃命,不想冤家路窄,忽然遇上 跬逵 和 丹凤 手执宝剑,迎面冲过来。”亦作“ 冤家路狭 ”。《花城》1981年第1期:“啊!她不就是……天哪!这真是冤家路狭啊!”
词语解释:冤家路窄  拼音:yuān jiā lù zhǎi
谓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容易碰见,来不及回避。《西游记》第四五回:“﹝我等﹞正欲下手擒拿,他却走了。今日还在此间,正所谓‘冤家路儿窄’也。”《玉娇梨》第十回:“我想 金陵 城中,翰林院姓 吴 的止有 吴瑞菴 一人。若果是他,这又是冤家路窄矣!”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 宋小犬 正在逃命,不想冤家路窄,忽然遇上 跬逵 和 丹凤 手执宝剑,迎面冲过来。”亦作“ 冤家路狭 ”。《花城》1981年第1期:“啊!她不就是……天哪!这真是冤家路狭啊!”
词语解释:冤怀  拼音:yuān huái
冤屈郁结的情怀。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豺狼肆谋,这诗章偏来浪搜,鸞凤被囚,这冤怀何时便勾。”
词语解释:冤延  拼音:yuān yán
宛延。长曲貌。《汉书·扬雄传上》:“曳红采之流离兮,颺翠气之冤延。” 王先谦 补注引 钱大昭 曰:“冤延,与蜿蜒同。”
词语解释:冤愆  拼音:yuān qiān
冤仇罪过。《西游记》第九六回:“点一架药师灯,焰焰辉光亮。拜水懺,解冤愆;讽《华严》,除诽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利己者必损人,种种机械,因是而生,种种冤愆,因是而造。”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
词语解释:冤怼  拼音:yuān duì
犹冤仇。 清 徐士銮 《宋艳·果报》:“释氏所云,冤懟终不免,可不戒哉。”
词语解释:冤孽债  拼音:yuān niè zhài
谓风流罪过。 清 洪昇 《长生殿·冥追》:“翠红乡欢娱事过,粉香丛冤孽债多,一霎做雷光石火。”川剧《柳荫记》第七场:“前生欠的冤孽债,实实难舍 祝英台 。”
词语解释:冤头  拼音:yuān tóu
犹仇人。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八:“社会上的反革命因为是老百姓的直接冤头,老百姓恨透了,所以少数人还是要杀。”
词语解释:冤孽症候  拼音:yuān niè zhèng hòu
谓不治之症。《红楼梦》第一一○回:“刚配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婿,情性又好,偏偏的得了冤孽症候,不过捱日子罢了。”
词语解释:冤桶  拼音:yuān tǒng
冤大头。《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我晓得我们化了钱,无非做个大冤桶,替人家垫腰!”《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再説 秦凤梧 本来是个大冤桶,化钱摆阔,什么人都不如他。”《负曝闲谈》第九回:“且説京城里有个阔公子,姓 孙 ,排行老六,正是北边人所谓‘冤桶’,南边人所谓‘洋盘’。”
词语解释:冤案  拼音:yuān àn
没有罪而被当作有罪判决或受处罚的案件。 巴金 《随想录·多印几本西方文学名著》:“人的冤案现在陆续得到平反,书的冤案也开始得到昭雪。” 艾青 《在浪尖上》诗:“一切政策必须落实,一切冤案必须昭雪。”
词语解释:冤横  拼音:yuān héng
蒙冤遭受横祸。 唐 赵璘 《因话录·宫》:“若果冤横,又岂忍使其妻与羣优杂处,为笑謔之具哉?”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两监》:“ 邵 后二年擢第,以冤横贬卒 南中 。”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况坐视太子冤横而不言,臣罪大矣。”
词语解释:冤殍  拼音:yuān piǎo
无辜被囚禁而饿死的人。 明 沉鲸 《双珠记·奏议颁赦》:“囹圄多冤殍,诛戮如芟草。”
词语解释:冤牵  拼音:yuān qiān
犹冤孽。《海上花列传》第七回:“啥缘分嗄,我説是冤牵!” 沙汀 《还乡记》二:“他就揪着我们几家人整,就象前一辈的冤牵!”
词语解释: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拼音:yuān gè yǒu tóu , zhài gè yǒu zhǔ
见“ 冤有头,债有主 ”。
词语解释:冤塞  拼音:yuān sāi
谓冤情不上达。《魏书·任城王澄传》:“或有司爱憎,或执事浊僻,空文致法,以误视听。如此冤塞,弥在可哀。”
词语解释:冤大头  拼音:yuān dà tóu
对枉费钱财者的讥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等到无端碰了这么个冤大头,一口便肯拿出十万,他便乐得如此设施了。” 茅盾 《子夜》五:“一种企业放在不会经营的冤大头手里,是真可惜又可叹!”
词语解释:冤沉  拼音:yuān chén
亦作“ 冤沉 ”。
(1).沉冤。积久没有伸雪的冤屈。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外任善政著闻,有补风化,或累讼之狱,能辨冤沉。”闽剧《炼印》第一场:“奸官恶吏到处是,所以民间有冤沉。”
(2).谓冤屈难伸。 清 洪昇 《长生殿·情悔》:“今一旦红颜断送,白骨冤沉,冷驛荒垣,孤魂淹滞。”
词语解释:冤状  拼音:yuān zhuàng
冤情;冤案。《史记·酷吏列传》:“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者,久繫待问而微见其冤状。” 宋 范仲淹 《权三司盐铁判官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君墓表》:“ 婺 人 薛惟简 ,先有冤状,父徒子黥,君雪除之。”
词语解释:冤假错案  拼音:yuān jiǎ cuò àn
冤案、假案和错案的并称。 矫健 《老人仓》:“恢复县委书记的职务后,他亲自抓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人民日报》1984.3.6:“许多知识分子和其他同志的冤假错案能够得到纠正和澄清,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认真贯彻的结果。”
词语解释:冤单  拼音:yuān dān
鸣冤的揭帖。《说岳全传》第二五回:“再説那 李太师 写了一张冤单,暗暗叫人去刻出印板,印上数千张。” 鲁迅 《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例如人们打官司,失败的方面到了分发冤单的时候,对手就知道他没有力量再打官司,事情已经了结了。”
词语解释:冤陷  拼音:yuān xiàn
冤枉陷害。《汉书·鲍宣传》:“又有七死……治狱深刻,二死也;冤陷亡辜,三死也。”《宋史·陈俊卿传》:“遂劾 韩仲通 本以狱事附 檜 ,冤陷无辜。”
词语解释:冤谤  拼音:yuān bàng
无故遭受诽谤。《后汉书·霍谞传》:“夫以罪刑明白,尚蒙天恩,岂有冤谤无徵,反不得理?”
词语解释:冤谮  拼音:yuān zèn
犹冤谗。《汉书·孙宝传》:“自禁门内枢机近臣,蒙受冤譖,亏损国家,为谤不小。”
词语解释:冤系  拼音:yuān xì
无罪被囚。《旧唐书·唐临传》:“﹝ 唐临 ﹞奉使 岭外 ,按 交州 刺史 李道彦 等申叩冤繫三千餘人。”
词语解释:冤聚  拼音:yuān jù
聚满冤囚。《晏子春秋·谏上二一》:“ 景公 之时,荧惑守于虚…… 公 曰:‘寡人为之若何?’对曰:‘盍去冤聚之狱,使反田矣。’”
词语解释:冤疙瘩  拼音:yuān gē dā
犹冤家。 张保真 《小先生》:“旧社会里,俺村妇女结下了好几对冤疙瘩,而今都解了。”
词语解释:冤篼  拼音:yuān dōu
亦作“ 冤兜 ”。 方言。竹制畚箕。 沙汀 《困兽记》五:“﹝农人﹞干枯的脸上点缀着一块块指头大的汗瘢,提着冤兜,眼睛东张西望……正沿着田径走来。”如:他正提着冤篼打扫场地。
词语解释:冤虐  拼音:yuān nüè
指冤屈或当事人受到残害的案件。《后汉书·和帝纪》:“百僚师尹勉修厥职,刺史、二千石详刑辟,理冤虐,恤鰥寡,矜孤弱,思惟致灾兴蝗之咎。”
词语解释:冤首  拼音:yuān shǒu
首冤,最大的冤案。《晋书·解系传》:“后 齐王 冏 起义时,以 裴 解 为冤首。”
词语解释:冤酷  拼音:yuān kù
(1).残酷无道。《韩诗外传》卷五:“ 紂 之为主,戮无辜,劳民力,冤酷之令,加於百姓。”
(2).无罪而加刑戮。《三国志·魏志·邓艾传》:“昔 秦 民怜 白起 之无罪, 吴 人伤 子胥 之冤酷,皆为立祠。”
(3).指屈打成招的冤案。《南史·梁纪上》:“六月丙子,詔分遣使巡察州部,视人冤酷。”《周书·文帝纪上》:“若得一雪冤酷,万死无恨。”
词语解释:冤钱  拼音:yuān qián
枉花的钱。亦称“冤枉钱”
词语解释:冤辱  拼音:yuān rǔ
犹屈辱。《后汉书·崔駰传赞》:“ 瑗 不言禄,亦离冤辱。”
词语解释:冤鸟  拼音:yuān niǎo
即冤禽。 唐 罗隐 《投湖南王大夫启》:“斯亦冤鸟尚思於衔石,愚公犹鋭於移山。”
词语解释:冤谴  拼音:yuān qiǎn
因冤孽而遭的罪谴。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如是月餘乃卒,究不知是何冤谴也。”
词语解释:冤舋  拼音:yuān xìn
仇隙。 前蜀 杜光庭 《前嘉州团练使司空王宗玠本命词》:“荡涤罪尤,销除灾厄,和平冤舋,解释殃流。”
共9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