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老农 拼音:lǎo nóng
经验丰富的农夫。《论语·子路》:“ 樊迟 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南史·程灵洗传》:“﹝ 灵洗 ﹞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于水陆所宜,刈穫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 明 钱澄之 《田园杂诗》:“置酒谢老农,愿言俟秋成。” 鲁迅 《准风月谈·喝茶》:“但在老农,却只知道每年的此际,就要割稻而已。”词语解释:劝农 拼音:quàn nóng
(1).鼓励农耕。《史记·孝文本纪》:“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於劝农之道未备。”《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垦荒》:“ 中国 伊古以来,以农桑为本,内治之道,首在劝农。”
(2).古代政府官员在春夏农忙季节,巡行乡间,劝课农桑,称劝农。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吴兴园圃》:“郡守每岁劝农还,必於此艤舟宴焉。”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三折:“我如今待要下乡劝农去也,则怕那秀才上朝应举去的忙,等不的我回来。”
(3).官名。古代负责鼓励督促农业生产的官吏。 晋 束晳 《劝农赋》:“惟百里之置吏,各区别而异曹;考治民之贱职,美莫当乎劝农。”参见“ 劝农使 ”。
词语解释:劝农使 拼音:quàn nóng shǐ
官名。 汉 承 秦 制,置大农丞十三人,各领一州,以劝农桑力田者,此劝农官之始。后 唐 宋 均置劝农使。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抚字长民·劝农》:“ 汉 承 秦 ,置大农丞十三人,人部一州,以劝农桑力田者,此劝农官之始也。 唐 中 睿 之世,州郡牧守皆以劝农名其官。《宋朝会要》曰: 至道 二年七月,直史馆 陈靖 言天下多旷土流民,请置使招集,八月以 靖 为劝农使……至 景德 三年二月詔诸路转运、 开封 知府、诸知州少卿监以上并兼劝农使,其餘知州军通判并兼判农事,令自今除授依此。” 宋 范成大 《离堆行》:“我昔官称劝晨使,年年来激西江水。”词语解释:神农 拼音:shén nóng
(1).传说中的太古帝王名。始教民为耒耜,务农业,故称 神农氏 。又传他曾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也称 炎帝 ,谓以火德王。《易·繫辞下》:“ 包牺氏 没, 神农氏 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淮南子·主术训》:“昔者, 神农 之治天下也,神不驰於胸中,智不出於四域,怀其仁诚之心,甘雨时降,五穀蕃植。” 郭沫若 《星空》诗:“ 伏羲 之后,不知历多少年代才有 神农 。”
(2).谓土神。后世称司农事之官为神农。《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毋发令而待,以妨神农之事也。” 郑玄 注:“土神称曰神农者,以其主於稼穡。”《吕氏春秋·季夏纪》:“无发令而干时,以妨神农之事;水潦盛昌,命神农将巡功,举大事则有天殃。” 高诱 注:“昔 炎帝 神农 能殖嘉穀,神而化之,号为 神农 。后世因名其官为神农。”
(3).《庄子》书中所记述的人名。《庄子·知北游》:“ 妸荷甘 与 神农 同学於 老龙吉 。 神农 隐几闔户昼瞑。” 成玄英 疏:“ 神农 者,非三皇之 神农 也,则后之人物耳。”
(4).古代学派名。《孟子·滕文公上》:“有为 神农 之言者 许行 ,自 楚 之 滕 。”词语解释:三农 拼音:sān nóng
(1).古谓居住在平地、山区、水泽三类地区的农民。后泛称农民。《周礼·天官·大宰》:“一曰三农,生九穀。”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三农,平地、山、泽也。” 唐 白居易 《贺雨》诗:“宥死降五刑,己责宽三农。” 清 侯方域 《代三省督府张公祈雨文》:“兹土而五月不雨,三农之失其业者,号呼之声日彻於耳,某心窃忧焉。”
(2).指春、夏、秋三个农时。 汉 张衡 《东京赋》:“三农之隙,曜威中原。”《北史·薛辩传》:“命立庠序,教以诗书,三农之暇,悉令受业。”词语解释:司农 拼音:sī nóng
(1).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吕氏春秋·季冬》:“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器械既成,以给司农,司农者,田官也。”《汉书·东方朔传》:“ 后稷 为司农。” 颜师古 注:“主播种。”
(2).官名。 汉 始置,掌钱谷之事。亦称大司农,为九卿之一。 汉 建安 改为大农,由 魏 至 明 ,历代相沿,或称司农,或称大司农。 清 代以户部司漕粮田赋,故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 清 光绪 年间, 常熟 人 翁同龢 为户部尚书,世有以“司农常熟世间荒”讥之者。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词语解释:耕农 拼音:gēng nóng
(1).农人。《国语·晋语七》:“边鄙耕农不儆,其利二也。”《墨子·贵义》:“ 翟 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 明 王世贞 《过长平作长平行》:“耕农往往夸遗跡,战鏃千年土花碧。”
(2).指务农。《管子·五辅》:“其士民贵武勇而贱得利,其庶人好耕农而恶饮食。”《史记·周本纪》:“ 弃 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后汉书·赵咨传》:“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词语解释:大农 拼音:dà nóng
即大司农。《史记·平準书》:“ 桑弘羊 为治粟都尉,领大农。”词语解释:春农 拼音:chūn nóng
(1).指春耕时节。《后汉书·段熲传》:“ 熲 以春农,百姓布野, 羌 虽暂降,而县官无廪,必当復为盗贼,不如乘虚放兵,埶必殄灭。” 唐 薛能 《桃花》诗:“风光新社燕,时节旧春农。”
(2).春日的农事。 唐 杜甫 《诸将》诗之三:“稍喜临边 王相国 ,肯销金甲事春农。” 宋 苏颂 《春帖》诗:“和气薰风摩盖壤,竞销金甲事春农。”词语解释:良农 拼音:liáng nóng
(1).善于耕种的农夫。《穀梁传·桓公十四年》:“天下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国非无良农工女也,以为人之所尽,事其祖禰,不若己所自亲者也。”《荀子·修身》:“良农不为水旱不耕。” 汉 徐干 《中论·民数》:“今之为政者,未知恤已矣。譬由无田而欲树艺也,虽有良农,安所措其疆力乎!”
(2).占田较多的农民。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今宜立之法。使一夫占田五十亩以上者为良农;不足五十亩者为次农;其无田而为閒民,与非工商、在官而为游惰末作者,皆驱之使为隶农。” 宋 陈亮 《书林勋〈本政书〉后》:“顾其间将使隶农耕良农之田,纳租视其俗之故,经赋出於良农,而隶农出军赋,疑非隶农所利。”词语解释:山农 拼音:shān nóng
山野农夫。《周礼·地官·掌葛》:“掌以时徵絺綌之材于山农。”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二:“南溪亦清驶,而无檝与舟。山农惊见之,随我观不休。” 清 方苞 《〈畿辅名宦志〉序》:“宦必有跡。每见一州一邑数百年中,吏之仁暴污洁智愚,士大夫皆能口道焉,又其近者山农野老能指名焉。”词语解释:羲农 拼音:xī nóng
伏羲氏 和 神农氏 的并称。《文选·班固〈答宾戏〉》:“基隆於 羲 农 ,规广於 黄 唐 。” 张铣 注:“ 羲 , 伏羲 也; 农 , 神农 也。” 南朝 陈 徐陵 《谢敕赐祀三皇五帝馀馔启》:“窃以 甘泉 之殿,旧礼 羲 农 ; 长乐 之宫,本图 尧 舜 。” 郭沫若 《水平线下·湖心亭》:“在租界上住着的时候,觉得 中国 的天下是太平无事的;但到‘ 中国 地界’上来,更好,更好,我们 中国 还是 羲 农 盛世!”词语解释:劭农 拼音:shào nóng
劝农。鼓励农业生产。 宋 梅尧臣 《送刘郎中知广德军》诗:“劭农井田桑,科薅重锄斧。”《清史稿·礼志二》:“﹝ 乾隆 ﹞二十三年諭曰:‘吉亥耤亩,所重劭农。’”词语解释:明农 拼音:míng nóng
尽力务农;劝勉农业。明,通“ 勉 ”。《书·洛诰》:“兹予其明农哉。”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辛亥安晚生朝》词:“纵擎天力倦,明农心切,先还取、中书考。”词语解释:归农 拼音:guī nóng
(1).回乡务农。 汉 晁错 《论贵粟疏》:“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贼平之后,易使归农。”《七国春秋平话》卷上:“﹝帝﹞令公子 田文 告归农。”
(2). 明 制,凡生员岁考列末等者,除去学籍,黜为民,叫“归农”。 清 顾澹湖 《消夏闲记·明季岁考等第》:“ 明 季岁考綦严。一等若干名,则以六等配之,如一等之数;二等配五等;三等配四等。四等者用朴作教;五等罚为吏,剪去巾飘带;六等挑红粪桶出署,褫去衣衿,谓之归农。”词语解释:劳农 拼音:láo nóng
(1).指工人和农民。 李大钊 《十月革命与中国人民》:“在十月革命的火光里,诞生了劳农群众的国家和政府!”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四:“虽然也有不少糊涂颟顸的蠢气,却不害其为世界第一新国--劳农的国家。”
(2).单指农民。 李大钊 《“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应该投身到山林里村落里去,在那绿野烟雨中,一锄一犁的作那些辛苦劳农的伴侣。”
劝勉农耕。《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命野虞出行田原,为天子劳农劝民,毋或失时。”《汉书·元帝纪》:“劳农劝民,无使后时。”按,《礼记·月令》:孟夏劳农,以劝耕作;孟冬劳农,以示休息。后来封建王朝多于仲春行之。参阅 宋 王应麟 《玉海》卷七六。词语解释:务农 拼音:wù nóng
从事农业生产。《国语·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 唐 卢纶 《送李尚书郎君昆季侍从归觐滑州》诗:“更説务农将罢战,敢持歌颂庆晨昏。” 宋 陆游 《戊申严州劝农文》:“盖闻为政之术,务农为先。” 阿英 《〈察哈尔窗花〉叙记》:“只是在农闲时间活动,到年终集中到集上或市场去卖,作为务农以外的一种副业收入。”词语解释:惰农 拼音:duò nóng
不勤于耕作的农民。《书·盘庚上》:“惰农自安,不昬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 孔 传:“如怠惰之农,苟自安逸。”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海忠介抚江南》:“ 海 开府 吴中 ,人人以告訐为事,书生之无赖者,惰农之辨黠者,皆弃经籍,释耒耜,从事刀笔间。”词语解释:先农 拼音:xiān nóng
古代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的农神。或谓 神农 ,或谓 后稷 。 汉 王充 《论衡·谢短》:“社稷、先农,灵星何祠?”《后汉书·礼仪志上》“力田种各耰讫” 刘昭 注引《汉旧仪》:“春始东耕於藉田,官祠 先农 。 先农 即 神农炎帝 也。”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校猎求初吉, 先农 卜上寅。”《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萧云仙 建一坛场,立起 先农 的牌位来,摆设了牛羊祭礼。”词语解释:田农 拼音:tián nóng
(1).农耕。《诗·周颂·臣工》“率时农夫” 唐 孔颖达 疏:“若田农之夫,非王者所亲率。”《汉书·食货志下》:“酒,百药之长,嘉会之好;铁,田农之本。”《法苑珠林》卷十:“犬勤夜吠,鸡竞晓鸣,牛弊田农,马劳行阵。” 宋 洪迈 《容斋续笔·乌鹊鸣》:“上以至寿考,下可宜田农。”
(2).种田的农民。 唐 高适 《苦雨寄房四昆季》诗:“惆悵悯田农,裴回伤里閭。” 清 魏源 《江南吟》:“游人但説 吴 民娇,花农独为田农泪。”词语解释:九农 拼音:jiǔ nóng
泛指各种农事活动。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刺史启》:“外勗九农,内宏五教。”词语解释:力农 拼音:lì nóng
致力于农事。《管子·重令》:“畜长树艺,务时殖穀,力农垦草,禁止末事者,民之经产也。”《汉书·食货志上》:“ 武帝 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詔曰:‘方今之务,在於力农。’” 唐 杜甫 《往在》诗:“冗官各復业,土著还力农。” 清 曾国藩 《台州墓表》:“自国初徙 湘乡 ,累世力农。”词语解释:大司农 拼音:dà sī nóng
官名。 秦 置治粟内史, 汉景帝 时改称大农令, 武帝太初 元年更名大司农。掌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为九卿之一。 北齐 时称司农寺卿, 隋 唐 以后所置略同。 元 置大司农司,掌农桑、水利、学校、救荒等事。 明 初置司农司,不久即废,其职掌并入户部。习惯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词语解释:本农 拼音:běn nóng
农业。古以农为本,故称。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汉书·西域传下·渠犂》:“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词语解释:还农 拼音:huán nóng
谓士兵复员务农。《新唐书·张说传》:“故时,边镇兵赢六十万, 説 以时平无所事,请罢二十万还农。” 明 于慎行 《穀山笔尘·筹边》:“乃下符罢其军四万,使之还农。”词语解释:课农 拼音:kè nóng
(1).督责务农。《魏书·太祖纪》:“ 登国 元年……二月,幸 定襄 之 盛乐 。息众课农。”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汤潜菴 巡抚 江苏 ,《出郭》云:‘按部雨餘香稻熟,课农花发晓云轻。’人言公理学名儒,何诗之清婉也?”
(2).学习务农。 明 徐光启 《先考事略》:“尝业贾,不肯屑瑟计会,復谢去,间课农学圃自给。”词语解释:村农 拼音:cūn nóng
农夫。《水浒传》第一○八回:“ 解寳 领军卒下山……到一箇最深僻的山凹平旷处,方才有几家穷苦的村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南直 长洲 有一村农,姓 孙 ,年五十岁。”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二:“行歌惟牧竖,荷簣有村农。”词语解释:祈农 拼音:qí nóng
祈求农业丰收。 唐 褚亮 《享先农乐章·舒和》:“望岁祈农神所听,延祥介福岂云虚。”词语解释:训农 拼音:xùn nóng
谓教民务农。《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工。” 孔颖达 疏:“训农,训民劝农业也。”《晋书·礼志上》:“近世以来,耕藉止於数步之中,空有慕古之名,曾无供祀训农之实,而有百官车徒之费。” 元 姚燧 《学稼亭记》:“今守令之近民者,孰不兼官训农。”词语解释:郑司农 拼音:zhèng sī nóng
指 汉 经学家 郑众 。因其曾官大司农,故称。后亦用以称誉博学的人。 唐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多才 陆平原 ,硕学 郑司农 。”词语解释:急农 拼音:jí nóng
重视农业。 三国 魏 曹操 《置屯田令》:“ 秦 人以急农兼天下, 孝武 以屯田定 西域 。”词语解释:重农 拼音:zhòng nóng
重视农业。 中国 历史上以农业为国家根本大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明 张居正 《再乞酌议大阅典礼以明治体疏》:“又自皇上御极以来,如耕耤以示重农之意,视学以彰崇儒之美,一二大典礼皆已次第举行。” 章炳麟 《訄书·明农》:“租税出於穀,穀出於力耕,力耕出於重农,是为知本。” 胡寄窗 《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册第九章一:“ 李悝 首先提出重农思想,也是 春秋 后期商农并重向 战国 后期农本商末思想过渡的代表思想。”词语解释:营农 拼音:yíng nóng
从事农耕。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迴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前日放营农,辛苦救衰朽。”《通典·食货五》:“奏皆给地以营农,迴易取利皆禁止。”《新唐书·萧铣传》:“诸将擅兵横恣, 铣 恐寖不制,乃阳议休兵营农,以黜其权。”词语解释:上农 拼音:shàng nóng
(1).亦称“ 上农夫 ”。古代指种植条件较好、收益较多的农民。《管子·揆度》:“上农挟五,中农挟四,下农挟三。”《孟子·万章下》:“上农夫食九人。” 赵歧 注:“一夫一妇佃田百亩。百亩之田,加之以粪,是为上农夫,其所得穀,足以食九口。” 汉 王充 《论衡·别通》:“耕夫多殖嘉穀,谓之上农夫;其少者,谓之下农夫。” 宋 宋祁 《代薛参政乞致仕上皇帝第一表》:“偶比诸生之牒,遂代上农之耕。”
(2).重农。上,通“ 尚 ”。《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词语解释:庄农 拼音:zhuāng nóng
农夫;农民。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狐锯树》:“汝家父子,驴羣相似,不肯做庄农,只学杀生。” 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二折:“老夫是箇庄农,纔入城来,撞着哥哥休怪。”《水浒传》第二二回:“且説 宋江 他是箇庄农之家,如何有这地窨子?”词语解释:盛农 拼音:shèng nóng
谓农事繁忙。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连阴盛农节,籉笠聚东菑。”《周书·武帝纪上》:“盛农之节,亢阳不雨,气序愆度,盖不徒然。”词语解释:花农 拼音:huā nóng
指以种花为职业的农民。 清 魏源 《江南吟》:“游人但説 吴 民娇,花农独为田农泪。”词语解释:乡农 拼音:xiāng nóng
乡下农民。《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若近地乡农,装载穀米豆麦,不论还租完粮,尽要报税。”《平山冷燕》第六回:“ 郑秀才 便先説道:‘乡农村户,不知先生光临,有失迎候。’” 清 陆嵩 《赠龚蓝生照琪大令》诗:“我曾芒鞋走乡曲,徧与乡农诉且哭。”词语解释:蚕农 拼音:cán nóng
蚕事和农事。《南齐书·王敬则传》:“伏寻 三吴 内地,国之关辅,百度所资。民庶彫流,日有困殆,蚕农罕获,飢寒尤甚。” 唐 高适 《过卢明府有赠》诗:“迴轩自郭南,老幼满马前。皆贺蚕农至,而无徭役牵。”词语解释:富农 拼音:fù nóng
(1).泛指拥有大量田产的人。 唐 于濆 《富农诗》序:“ 濆 寓居 尧山 南六十里,里有富农,得氏 琅琊 ,人指其貌:此多藏者也。积粟万庾,马牛无算。”《新唐书·回鹘传下》:“畜,马至壮大,以善鬭者为头马,有橐它、牛、羊,牛为多,富农至数千。” 清 李鸿章 《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臣料数十年后, 中国 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製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韩北屏 《非洲夜会·酋长的故事》:“他说他是一九五二年才当选酋长的,当选之前,是一个富农,家里现在还经营着农业。”
(2).指我国旧时农村中以剥削雇佣劳动(兼放高利贷或出租部分土地)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一般占有土地和比较优良的生产工具以及活动资本。自己参加劳动,但收入的大部分是由剥削得来。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章第四节:“富农约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五左右。”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五章:“你爱的是地主、富农,恨的是贫下中农。”词语解释:桑农 拼音:sāng nóng
种桑树养蚕谋生的农户词语解释:饬农 拼音:chì nóng
谓致力于农业。《隋书·音乐志上》:“飭农分地,人粒惟始。”词语解释:黄农 拼音:huáng nóng
黄帝 、 神农 的合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上陈 黄 农 玄寂之道,下考 三代 盛德之美。” 清 唐孙华 《赠南翔医士王灿英》诗:“方术本自 黄 农 始,谁其继之 鹊 与 陀 。” 王闿运 《哀江南赋》:“德希盛於 黄 农 ,贤梦求於 方 虎 。” 沉砺 《晞发一首示亚子》诗:“ 黄 农 今不作,草木总含腥。”词语解释:附农 拼音:fù nóng
从事农业生产,归田。《后汉书·郭伋传》:“ 伋 到郡,招怀山贼 阳夏 赵宏 、 襄城 召吴 等数百人,皆束手诣 伋 降,悉遣归附农。”词语解释:陈农 拼音:chén nóng
《汉书·艺文志》:“至 成帝 时,以书颇散亡,使謁者 陈农 求遗书於天下。”后因以“陈农”指代搜求遗书者。 唐 司空曙 《送李嘉祐正字括图书兼往扬州觐省》诗:“儒官比 刘向 ,使者得 陈农 。”词语解释:小农 拼音:xiǎo nóng
指个体农民。例如:小农经济。词语解释:货农 拼音:huò nóng
以农耕生殖财利。 南朝 宋 鲍照 《秋夜》诗之二:“遁跡避纷喧,货农栖寂寞。” 黄节 补注:“本集《芜城赋》:‘孳货盐田。’此言货农,谓生利於农也。”词语解释:济农 拼音:jì nóng
汉语“亲王”的蒙古语译音。也写作吉囊、吉能。意为“副王”或“副汗”。 明 代 蒙古 贵族首领称号之一。一般由汗王的兄弟或儿子充任。 明 宣德 八年(公元1433年) 脱脱不花 被立为 岱总汗 后,以其弟 阿噶巴尔济 为济农辅政。至 清 代,凡任 伊克昭盟 盟长者均有此称,其它 蒙古 各部贵族则不再使用这一称号。《清会典事例·理藩院·封爵》:“ 天聪 七年,长子 巴达礼 授济农袭 图什业图汗 。”词语解释:药农 拼音:yào nóng
以种植或采集药用植物为主的农民。词语解释:自耕农 拼音:zì gēng nóng
土地改革以前,自己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多指中农。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小资产阶级。如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都属于这一类。”词语解释:贫雇农 拼音:pín gù nóng
贫农和雇农的并称。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贫雇农跟底儿薄的中农都一样补,缺粮补粮,缺衣裳补衣裳。” 柳青 《狠透铁》三:“并不是因为老伴羞辱他,而是因为他羞辱了 水渠村 的贫雇农。”亦省称“ 贫雇 ”。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六:“多半是到外乡的贫雇亲戚家打听合作化的事情去了。”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一章:“你叫哥拿出多少粮食,哥就拿出多少粮食,给咱渠岸的贫雇献礼。”词语解释:茶农 拼音:chá nóng
以种植茶树、采集茶叶为生的农民词语解释:谷贱伤农 拼音:gǔ jiàn shāng nóng
原指丰年商人抑低粮价,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后泛指粮价过低,损害农民的利益。语本《汉书·食货志上》:“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新五代史·杂传十六·冯道》:“ 明宗 问曰:‘天下虽丰,百姓济否?’ 道 曰:‘穀贵饿农,穀贱伤农。’” 宋 苏轼 《论给田募役状》:“今者穀贱伤农,农民卖田,常苦不售,若官与买,则田穀皆重,农可小紓。”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谷贱伤农’的古语成为都市间报上的时行标题。”词语解释:诗农 拼音:shī nóng
指隐居务农的诗人。 清 史震林 《与玉勾词客书》:“偶与诗农樵士,琴僧酒丐,决踵露肘,竖笔横墨以自鸣其所喜。”词语解释:金农 拼音:jīn nóng
(1687-1763)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寿门,号冬心、稽留山民、曲江外史等,仁和(今浙江杭州)人。1736年被举博学鸿词,未与试。其书法运笔扁方,竖轻横重,自称“漆书”。学画较晚,风格古拙淳厚。为“扬州八怪”之一。善诗。著有《冬心先生集》。词语解释:以副养农 拼音:yǐ fù yǎng nóng
在农业生产收入不足或不够宽裕的情况下,用副业收入来加以补充。《人民日报》1969.3.22:“积极发展养猪等副业生产,以副养农,互相促进。”词语解释:贫下中农 拼音:pín xià zhōng nóng
贫农和下中农的并称。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五章:“大家都是贫下中农,一根藤上的苦瓜。” 张雪 《山里人》第五章:“咱要学人家那里贫下中农和广大社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词语解释:贫农 拼音:pín nóng
(1).贫苦农民。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一:“教不及民深可愧,故将制度写为图;庶使贫农穷地利,会须岁岁保丰穰。”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稻工》:“ 吴郡 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 清 朱休度 《蚕开门行》:“蚕喫不足待僵矣,贫农皇皇揭火债。”
(2).指农村中完全没有土地或只占有极少的土地和一些小农具的农民。一般依靠租种土地生活,也出卖一部分劳动力。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三二章:“中农生活是比贫农强一点,在政治上同样受富农的欺侮。” 赵树理 《邪不圧正》六:“上级又来了指示,说像咱这些贫农不多的地方,只在农会下边成立贫农小组,不成立贫农团了。”词语解释:阿伽门农 拼音:ā jiā mén nóng
希腊神话中的迈锡尼王。因弟媳海伦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诱走,组织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伊。出征期间,其妻与人私通。他胜利归来遭妻子杀害。其子俄瑞斯忒斯又杀母为父报仇。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据此写有悲剧《阿伽门农》(《俄瑞斯忒斯》三联剧之一)。词语解释:骨骨农农
咕咕哝哝;嘀嘀咕咕词语解释:蔗农 拼音:zhè nóng
从事甘蔗生产的农民词语解释:半自耕农 拼音:bàn zì gēng nóng
指耕种少量土地但不足以维持其生活,尚须租种部分土地或出卖部分劳动力的农民。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是农村中一个数量极大的群众。”词语解释:菜农 拼音:cài nóng
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人民日报》1980.3.27:“签订了合同,菜农的收入和口粮有了保证。”词语解释:软骨农 拼音:ruǎn gǔ nóng
绵软,不硬实。《醒世姻缘传》第五二回:“ 素姐 手里捏了两捏,説道:‘古怪!这软骨农的是甚么东西。’” 黄肃秋 校注:“软骨农的,绵软没有筋骨的东西。也作软古囊的。”词语解释:蕉农 拼音:jiāo nóng
以种植香蕉为生的农民词语解释:雇农 拼音:gù nóng
指旧时农村中的长工、月工、零工等。 毛泽东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工人(雇农在内)一般全无土地和工具,有些工人有极小部分的土地和工具。工人完全地或主要地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奴隶制的下限在春秋战国之交》:“ 秦 时已有雇农,称为‘佣耕’。 陈涉 便曾为人佣耕。” 艾青 《献给乡村的诗》:“想起除了身体和衣服之外什么也没有的雇农们……他们终年劳苦,从未得到应有的报酬。”词语解释:纪农
治理农事词语解释:鸭农 拼音:yā nóng
以饲养鸭子为业或作为生活主要来源的农民词语解释:佃富农 拼音:diàn fù nóng
租种别人土地而有剥削行为的富农。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八:“佃富农 李振江 托人来说,他有八匹马,愿意‘自动’献出四匹来,托人送上农会,并且请求准许他入会。” 沙汀 《堰沟边》:“他是解放前一年搬来的,从那个佃富农手里分租了三亩庄稼。”词语解释:佃农 拼音:diàn nóng
(1).耕种者;农民。 清 唐甄 《潜书·富民》:“緡钱錙银,市贩贷之;石麦斛米,佃农贷之。”
(2).今指自己不占有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 毛泽东 《中国农村各阶级的分析》:“贫农是农村中的佃农,受地主的剥削。”词语解释:违农 拼音:wéi nóng
违背农时。 元 虞集 《大龙翔集庆寺碑》:“财自内出,不涉经费。工以佣给,役弗违农。”词语解释:椰农 拼音:yē nóng
种植椰子的农民。 郭沫若 《读〈随园诗话〉札记·椰珠》:“椰芽有由实蒂中迸出者,有在实蒂之旁破坚壳而迸出者,后者其生命力强,为椰农所赏识云。”词语解释:下中农 拼音:xià zhōng nóng
占有较少生产资料,需要出卖少量劳动力,生活水平较低下的中农。词语解释:黧农 拼音:lí nóng
面黑的农民。 姚锡钧 《秋望》诗之一:“如何袖却凌云手,閒看黧农度陇行。”词语解释:下农 拼音:xià nóng
亦称“ 下农夫 ”。 指种植条件较差而收获少的农民。《管子·揆度》:“上农挟五,中农挟四,下农挟三。” 汉 王充 《论衡·别通》:“耕夫多殖嘉穀,谓之上农夫;其少者,谓之下农夫。”词语解释:上中农 拼音:shàng zhōng nóng
占有较多生产资料,自己劳动,但有轻微剥削行为,经济状况比较富裕的中等农户。也叫富裕中农。词语解释:黎农 拼音:lí nóng
农民。 清 褚人穫 《坚瓠六集·田家乐》:“我见黎农三两人,勾肩搭背嬉笑行。” 清 褚人穫 《坚瓠六集·田家乐》:“我见黎农快活因,自説村居不厌贫。”词语解释:隶农 拼音:lì nóng
(1). 春秋 时的一种农业奴隶。《国语·晋语一》:“吾观君夫人也,若为乱,其犹隶农也。虽获沃田而勤易之,将不克饗,为人而已。” 韦昭 注:“隶,今之徒也。”
(2).指佃农。 宋 陈亮 《书林勋〈本政书〉后》:“顾其间将使隶农耕良农之田,纳租视其俗之故,经赋出於良农,而隶农出军赋,疑非隶农所利。”词语解释:中农 拼音:zhōng nóng
(1).古指生产能力属于中等的农民。《管子·揆度》:“上农挟五,中农挟四,下农挟三。”《汉书·贡禹传》:“今 汉 家铸钱,及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钱,一岁功十万人已上,中农食七人,是七十万人常受其飢也。”
(2).经济地位在贫农和富农之间的农民,多数占有土地,并有部分生产工具,生活来源靠自己劳动,一般不剥削人,也不出卖劳动力。特指介于上中农和下中农之间的农民。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三二章:“俺问你,中农能不能参加俺们的编席小组啊?”词语解释:棉农 拼音:mián nóng
以种植棉花为主的农民。词语解释:泽农 拼音:zé nóng
指在水泽地区耕作的农夫。《周礼·地官·掌葛》:“凡葛征,徵草贡之材于泽农,以当邦赋之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