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冬平声 [chóng,重复][cóng,服从][gōng,供给][féng][chōng,交通要道、冲击][详注1][详注2][yóng][gōng][与雍通。周礼壅氏,汉书沟洫志壅皆作雍。][详注3][通颙]


注1:纵 从衡。《诗·齐风》衡从其亩。《类篇》东西曰衡,南北曰从。《贾谊·过秦论》合从缔交。《注》从,与纵同。
注2:笼 《广韵》《集韵》力钟切《正韵》卢容切,音龙。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籦笼䈽篾。
注3:憃 音舂。《集韵》騃昏也。或作憧。《礼·哀公问》寡人憃愚冥顽。《注》憃,蔽於气质也。 又《集韵》昌容切,音冲。义同。
共15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农夫农书农扈农工农经农稼农月农帝
农家农祥农者农谈农作农正农丈人农奴
农事农时农田农野农情农士农畯农本
农桑农畴农具农师农家子农蚕农馌农居
农圃农器农郊农节农皇农畔农牧农期
农耕农务农官农舍农村农末农政农录
农人农隙农收农妇农谣农场农学农谚
农功农民农忙农药农里农星农臣农志
农亩农歌农闲农氓农樵农庄农用农晨
农父农业农力农商农户农食农植农岁

词语解释:农夫  拼音:nóng fū
(1).指务农的人。《诗·豳风·七月》:“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周礼·考工记序》:“飭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荀子·儒效》:“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斵削而为工匠。”
(2).特指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 汉 桓宽 《盐铁论·救匮》:“农夫有所施其功,女工有所粥其业。” 唐 欧阳詹 《唐天志》:“农夫在畦,蚕妇在林。”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衣帛当思织妇之劳,食粟当念农夫之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六节:“农夫耕种公田,不能同时供应军役。”
(3).古代田官名。《诗·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穀。” 郑玄 笺:“又能率是主田之吏农夫,使民耕田而种百穀也。”《诗·豳风·七月》“田畯至喜” 唐 孔颖达 疏:“《释言》云:‘畯,农夫也。’ 孙炎 曰:‘农夫,田官也。’”
词语解释:农家  拼音:nóng jiā
(1).田家,从事农业的人家。 五代 颜仁郁 《农家》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穀自生。” 宋 陆游 《岳池农家》诗:“春深农家耕未足,原头叱叱两黄犊。” 朱德 《南昌过春节》诗:“晚看採茶戏,夫妻同《秧麦》,农家遗古调,姊妹《双拜月》。”
(2). 战国 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词语解释:农事  拼音:nóng shì
(1).指耕耘、收获、贮藏等农业生产活动。《礼记·月令》:“﹝季秋之月﹞乃命冢宰,农事备收。”《左传·襄公七年》:“郊祀 后稷 以祈农事也。” 唐 元稹 《竞舟》诗:“一时讙呼罢,三月农事休。”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八:“假令自春至秋,入贡不絶,皆役民,岂不妨农事?”
(2).指村庄。 唐 杜甫 《宿青草湖》诗:“宿桨依农事,邮籤报水程。” 仇兆鳌 注:“孤舟防盗,故须宿依农畔。”
词语解释:农桑  拼音:nóng sāng
亦作“ 农桒 ”。
(1).农耕与蚕桑。《汉书·景帝纪》:“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唐 白居易 《观刈麦》诗:“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餘粮。”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均徵徭,劝农桑,贫不给者,发仓賑之。” 清 蒋纲 《春蚕词》诗:“艰难衣食在农桑,年年拜祭 马头孃 。”
(2).指农作物和桑树。《隶释·汉西岳华山庙碑》:“触石兴云,雨我农桒。”
词语解释:农圃  拼音:nóng pǔ
(1).农田园圃。 晋 张载 《七哀诗》:“頽陇并垦发,萌隶营农圃。”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一:“更归侨农圃,经营优越。”
(2).指农家。 唐 柳宗元 《溪居》诗:“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清 葛云芝 《咏怀》:“依依农圃言,歷歷过原陆。”
(3).耕稼,农耕。 汉 王粲 《羽猎赋》:“遵古道以游豫兮,昭劝助乎农圃。” 宋 苏辙 《礼义信足以成德论》:“今夫 樊 迟 欲为农圃以富民,而 孔子 答之以礼义信也。”
词语解释:农耕  拼音:nóng gēng
谓耕种土地。《管子·乘马》:“正月,令农始作,服於公田农耕,及雪释,耕始焉。” 晋 陶潜 《桃花源诗》:“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一:“《礼记》《吕氏月令》:季冬出土牛,示农耕早晚。”
词语解释:农人  拼音:nóng rén
指务农的人。《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三国志·吴志·华覈传》:“军兴以来,已向百载,农人废南亩之务,女工停机杼之业。” 唐 杜甫 《述古》诗之二:“农人望岁稔,相率除蓬蒿。”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我羡慕你的孝子,田地里的农人。”
词语解释:农功  拼音:nóng gōng
农事。《左传·襄公十七年》:“ 宋 皇国父 为大宰,为 平公 筑臺,妨於农收。 子罕 请俟农功之毕,公弗许。” 汉 晁错 《论贵粟疏》:“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荍中怪》:“ 长山 安翁 者,性喜操农功。”
词语解释:农亩  拼音:nóng mǔ
亦作“农晦”。
(1).犹乡野。《战国策·齐策四》:“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汉书·刘向传》:“欲竭愚诚,又恐越职,然惟二恩未报,忠臣之义,一杼愚意,退就农亩,死所无恨。”
(2).农田。《宋史·食货志上一》:“酌民力丰寡,农亩肥磽,均配督课,令其不倦。”
(3).指农耕。《汉书·东方朔传》:“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新唐书·李大亮传》:“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使边人得就农畮,此中国利也。” 明 刘基 《苦齐记》:“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歷农亩之劳。”
词语解释:农父  拼音:nóng fù
(1).古官名。司徒的尊称。《书·酒诰》:“薄违农父,若保宏父。” 孔 传:“农父,司徒。” 孔颖达 疏:“父者,尊之词,以司徒教民五土之艺,故言农父也。”
(2).农夫。 元 冯子振 《鹦鹉曲·农夫渴雨》曲:“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参见“ 农夫 ”。
词语解释:农夫  拼音:nóng fū
(1).指务农的人。《诗·豳风·七月》:“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周礼·考工记序》:“飭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荀子·儒效》:“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斵削而为工匠。”
(2).特指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 汉 桓宽 《盐铁论·救匮》:“农夫有所施其功,女工有所粥其业。” 唐 欧阳詹 《唐天志》:“农夫在畦,蚕妇在林。”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衣帛当思织妇之劳,食粟当念农夫之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六节:“农夫耕种公田,不能同时供应军役。”
(3).古代田官名。《诗·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穀。” 郑玄 笺:“又能率是主田之吏农夫,使民耕田而种百穀也。”《诗·豳风·七月》“田畯至喜” 唐 孔颖达 疏:“《释言》云:‘畯,农夫也。’ 孙炎 曰:‘农夫,田官也。’”
词语解释:农书  拼音:nóng shū
关于农业的书籍。 南朝 宋 鲍照 《临川王服竟还田里》诗:“道经盈竹笥,农书满尘閤。” 唐 柳宗元 《进农书状》:“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所司进农书,永以为恒式者。” 清 谢重辉 《适野》诗:“廻顾田舍人,农书老犹读。”
词语解释:农祥  拼音:nóng xiáng
(1).星宿名。即房宿。《国语·周语上》:“古者太史顺时覛土,阳癉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 韦昭 注:“农祥,房星也。农事之候,故曰农祥。” 唐 温庭筠 《会昌丙寅丰岁歌》:“喜气自能成岁丰,农祥尔物来争功。” 宋 苏轼 《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帝阁》诗:“苍龙掛闕农祥正,父老相呼看藉田。” 清 谢重辉 《覛土》诗:“今日值农祥,荷鍤出吾庐。”
(2).指农事。 宋 王禹偁 《贺圣驾还京表》:“出狩适当於冬隙,班师未废於农祥。”《宋史·乐志十二》:“土发而祭,农祥是祈。”
词语解释:农时  拼音:nóng shí
适宜于从事耕种、收获的时节。《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穀不可胜食也。”《汉书·东方朔传》:“故务苑囿之大,不恤农时,非所以彊国富人也。” 宋 梅尧臣 《永城杜寺丞大年暮春白杏花》诗:“殷勤胜菖叶,重叠为农时。”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海隅苍生咸奉正朔,将见农时以正,四序调匀,天行不息,悠久无疆。”
词语解释:农畴  拼音:nóng chóu
犹农田。
词语解释:农器  拼音:nóng qì
农用器具。《韩诗外传》卷九:“铸库兵以为农器。”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销我长剑,归为农器。” 宋 陈造 《布穀行》:“输租质农器,有袴那解新。” 梁斌 《红旗谱》三一:“每逢集日……有木活铁活、农器家具、匹头苇席,要什么有什么。”
词语解释:农务  拼音:nóng wù
农事。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农务各自归,閒暇輒相思。”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之一:“农务村村急,春流岸岸深。” 清 林则徐 《札苏藩司继续劝捐疏浚白茆河道工费》:“乘此春融天霽,农务未兴之时,妥速早为兴工。”
词语解释:农隙  拼音:nóng xì
(1).农事闲暇时候。《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 杜预 注:“各随时事之间。”《国语·周语上》:“王治农於籍,蒐於农隙。” 韦昭 注:“农隙,仲春既耕之后,隙,闲也。” 唐 陆贽 《令百寮议大礼期日诏》:“议者多以大盗之后,人劳匪居,惧愆岁功,请俟农隙。”
(2).农政小吏。《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尔乃取 邓艾 於农隙,引 州泰 於行役。” 李善 注引《魏志》:“ 邓艾 …… 义阳 人也。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 司马宣王 ,奇之,辟以为掾,迁尚书郎。” 吕延济 注:“隙,卑细貌。”参见“ 农琐 ”。
词语解释:农琐  拼音:nóng suǒ
农政小吏。《晋书·怀帝愍帝纪论》:“尔乃取 邓艾 于农琐,引 州泰 于行役,委以文武,各善其事。”按, 邓艾 任典农功曹时,奉使诣 司马宣王 ,由此见知,遂被拔擢。参阅《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裴松之 注。
词语解释:农民  拼音:nóng mín
指务农的人。《穀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范宁 注:“农民,播殖耕稼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 朱德 《和何香凝主任〈农村〉原韵》之一:“农民分地大翻身,苦战九年镇日勤。”
词语解释:农歌  拼音:nóng gē
山歌,田夫野老之歌。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谅非农歌辕议,敢致流别。” 许文雨 讲疏:“此 记室 谦辞,农歌辕议,即 太史公 所谓其言不雅驯,荐绅先生所不道也。” 宋 范成大 《丙午东宫寿诗》:“史贺星同轨,农歌稼涤场。” 清 曹垂灿 《插秧歌》:“陇畔柳浓斜掛笠,农歌声裡鵓鴣啼。” 梁上泉 《长城内外》诗:“登城一望千山小,农歌和牧歌,更比白云高!”
词语解释:农业  拼音:nóng yè
指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亢仓子·农道》:“古先圣主之所以理人者,先务农业。”《汉书·儿宽传》:“ 宽 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於得人心。”《魏书·良吏传·鹿生》:“时三 齐 始附,人怀苟且,蒲博终朝,颇废农业。”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按,现代在国民经济中的农业,还包括林业、渔业和农村副业等项生产在内。
词语解释:农扈  拼音:nóng hù
亦作“ 农鳸 ”。 古时各种农官的总称。语本《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 杜预 注:“扈有九种也。春扈鳻鶞,夏扈窃玄,秋扈窃蓝,冬扈窃黄,棘扈窃丹,行扈唶唶,宵扈嘖嘖,桑扈窃脂,老扈鷃鷃。以九扈为九农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后亦借指农事。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诗:“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唐 陈子昂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愿罢瑶池宴,来观农扈春。” 唐 李白 《古风》之四八:“但求 蓬岛 药,岂思农鳸春。”
词语解释:农者  拼音:nóng zhě
犹农人。
词语解释:农田  拼音:nóng tián
(1).耕种的田地。《礼记·王制》:“制农田百亩。” 宋 叶适 《监司》:“提举司则责茶盐,用法苛惨,至常平义仓,水利农田,则置而不顾。”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督吏民修农田水利,而具勅天下。”
(2).指管理农田的职事。《宋史·食货志上一》:“於是以 贾昌朝 领农田,未及施为而 仲淹 罢,事遂止。”
词语解释:农具  拼音:nóng jù
从事农业生产时所使用的器具。《管子·禁藏》:“缮农具,当器械。” 宋 敖陶孙 《改周晋仙赠丁相士之什》诗:“何如 吴淞江 上住,门横钓车屋农具。”《明史·太祖纪三》:“八月癸丑,徙 泽 潞 民无业者垦 河 南、北田,赐钞备农具,復三年。”
词语解释:农郊  拼音:nóng jiāo
(1).指郊外。《诗·卫风·硕人》:“硕人敖敖,説于农郊。” 毛 传:“农郊,近郊。”
(2).指农田。《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地可垦闢,悉为农郊,以赡萌隶。” 李善 注引 张揖 曰:“邑外谓之郊。郊,田也。” 郭沫若 《题新安江水电站》诗:“更生凭自力,排灌利农郊。”
词语解释:农官  拼音:nóng guān
古代主管农事的官。《史记·平準书》:“乃分緡钱诸官,而水衡、少府、大农、太僕,各置农官。”《宋史·食货志上一》:“逃民復业及浮客请佃者,委农官勘验,以给受田土收附版籍,州县未得议其差役。” 章炳麟 《訄书·明农》:“吾以为农官不设,农事不能以大举。”
词语解释:农收  拼音:nóng shōu
(1).农作物的收获。《左传·襄公十七年》:“ 宋 皇国父 为大宰,为 平公 筑臺,妨於农收。” 杜预 注:“ 周 十一月,今九月,收歛时。” 唐 元稹 《茅舍》诗:“农收次邑居,先室后臺榭。” 唐 胡曾 《射熊馆》诗:“ 汉帝 荒唐不解忧,大夸畋猎废农收。”
(2).谓农事终了。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佃游》:“岁晚农收,时閒务隙。”
词语解释:农忙  拼音:nóng máng
(1).指农事繁忙的时节。《六部成语·刑部·农忙》:“州县官於耕种收穫之际,例应停讼,称之农忙。” 董必武 《绍新孙两岁生日,时在广州》诗:“父母在 晋县 ,农忙事田亩。”
(2).指农事繁忙。 柳青 《狠透铁》:“农忙时节不能开长会。”
词语解释:农闲  拼音:nóng xián
(1).谓在农村闲居。 宋 韩琦 《过故关》诗:“时平民自适,白首乐农闲。”
(2).指冬季农事较少的时节。
词语解释:农力  拼音:nóng lì
(1).犹努力。《左传·襄公十三年》:“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事其上。” 王引之 《经义述闻·左传中》:“‘农力以事其上’与‘尚能而让其下’对文,则农力非耕田之谓也。《广雅》:‘农,勉也。’言勉力以事其上也。农力犹努力,语之转耳。”
(2).农耕的劳力。 宋 李觏 《感事》诗:“役频农力耗,赋重女工寒。”
词语解释:农工  拼音:nóng gōng
(1).农业与手工业。《史记·秦始皇本纪》:“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
(2).务农的人和做工的人。《穀梁传·成公元年》:“古者立国家,百官具,农工皆有职以事上。”
(3).专指务农劳作的人。 宋 苏轼 《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诗:“东坡作塘今几尺,携酒一劳农工苦。”
(4).农功,农事。 宋 苏轼 《冬季抚问陕西转运使副口宣》:“岁事将毕,农工既休。” 明 高启 《看刈禾》诗:“农工亦云劳,此日始告成。”
词语解释:农谈  拼音:nóng tán
指农人的言谈。 北周 庾信 《和张侍中述怀》:“农谈止穀稼,野膳唯藜藿。” 唐 柳宗元 《田家》诗:“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元 方回 《送徐如心如婺源三十韵》:“农谈通稗史,骚咏入樵謳。”
词语解释:农野  拼音:nóng yě
(1).村野;田野。 汉 班昭 《东征赋》:“到长垣之境界,察农野之居民。”
(2).借指从事农耕。《后汉书·献帝纪》:“结童入学,白首空归,长委农野,永絶荣望。” 唐 元稹 《桐花》诗:“剑士还农野,丝人归织絍。”
词语解释:农师  拼音:nóng shī
(1). 周 代官名。即上士。《国语·周语上》:“乃命其旅曰:‘徇,农师一之。’” 韦昭 注:“农师,上士也。”
(2).古代掌管农事的官。《史记·周本纪》:“ 帝尧 闻之,举 弃 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 汉 王粲 《务本论》:“设农师以监之,置田畯以董之,黍稷茂,则喜而受赏,田不垦则怒而加罚。”《宋史·食货志上一》:“ 太宗 太平兴国 中,两京、诸路许民共推练土地之宜,明树艺之法者一人,县补为农师。”
词语解释:农节  拼音:nóng jié
农作时节。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连阴盛农节,籉笠聚东菑。”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瑞雪篇》:“朝冕旒兮载悦,想籉笠兮农节。” 唐 刘禹锡 《和河南裴尹侍郎祈雨二十韵》:“朱明盛农节,膏泽方愆期。”
词语解释:农舍  拼音:nóng shè
指农民的房舍。 叶圣陶 《晓行》:“靠着池的东南岸是一所破旧的农舍,屋后有一个水埠通到池面。”
词语解释:农妇  拼音:nóng fù
农家妇女。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慕政》:“ 杨氏 奉箕箒,供农妇之职甚谨。” 清 蒋梦兰 《鹁鸠啼》诗:“晚来鵓鳩鸣不已,鳩妇含愁农妇喜。”
词语解释:农药  拼音:nóng yào
农业上用来杀虫、杀菌、除草、毒杀害鸟害兽以及促进作物生长的药物的统称。《新华日报》1990.12.13:“江阴农药厂是全国农药生产重点企业。”
词语解释:农氓  拼音:nóng méng
亦作“ 农氓 ”。 农民。 明 徐渭 《代边帅寿张相公田夫人序》:“某因得奉以周旋,与甲士农甿休养而生息。” 清 顾炎武 《京师作》诗:“农甿苦追求,甲卒疲转饟。” 梁启超 《译印政治小说序》:“於是彼中缀学之子,黌塾之暇,手之口之;下而兵丁、而市侩、而农氓……靡不手之口之。”
词语解释:农商  拼音:nóng shāng
农业和商业。《史记·太史公自序》:“维币之行,以通农商。”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至食货,益羕羕无可稽,法令之所需,官司之所内,农商之所输,数各乖异。”
词语解释:农经  拼音:nóng jīng
古代关于农业的典籍。 唐 石贯 《籍田赋》:“叶农经而授事,指农正而告祥。” 清 陈维崧 《五福降中天·穀日和蘧庵先生仍用元旦韵》词:“且把农经一卷,映午餘晴色。”
词语解释:农作  拼音:nóng zuò
耕作;农事。 汉 班固 《白虎通·号》:“ 神农 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北齐书·卢叔武传》:“自 长安 以西,民疏城远,敌兵来往,实有艰难,与我相持,农作且废,不过三年,彼自破矣。” 叶圣陶 《晓行》:“他四肢的发达的肌肉可以证明他是久操农作的人。”
词语解释:农情  拼音:nóng qíng
(1).犹农事。 唐 郑谷 《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诗:“山川应物候,皋壤起农情。”
(2).农业生产的情况。 萧军 《一幅画》:“ 王文书 作着往县里报的农情表。”
词语解释:农家子  拼音:nóng jiā zǐ
(1).农家子弟。《后汉书·桓荣传》:“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2).犹农人。 五代 崔道融 《过农家》诗:“欲羡农家子,秋新看刈禾。”
词语解释:农皇  拼音:nóng huáng
即 神农氏 。传说中教民稼穑的人。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三皇》:“ 遂人 为 遂皇 , 伏羲 为 戏皇 , 神农 为 农皇 。”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原 农皇 之攸始,讨厥播之云初。” 清 陈于王 《游文殊院历天都峰逢采药者》诗:“息肩趺盘石,细説 农皇 经。”
词语解释:农村  拼音:nóng cūn
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村革命是农民阶级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权力的革命。” 方之 《柳营小记》:“农村过去最神气的建筑是祠堂,现在恐怕要算电力排灌站了。”
词语解释:农谣  拼音:nóng yáo
农歌。 宋 苏辙 《次韵范郎中仰之咏雪》:“农謡麦壠外,客兴酒杯中。”
词语解释:农里  拼音:nóng lǐ
乡里;邻里。《后汉书·刘宽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宋 韩维 《送孔先生还山》诗:“蚕桑事未起,农里得徵逐。”
词语解释:农樵  拼音:nóng qiáo
军民和樵夫。 明 何景明 《嗤盗文》:“后皇植生,小大有职,农樵在野,工商居国。” 清 方正瑗 《度秦峪岭至商州与王刺史》诗:“下鞍问疾苦,农樵意自骋。”
词语解释:农户  拼音:nóng hù
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家。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要将大约一亿一千万农户由个体经营改变为集体经营,并且进而完成农业的技术改革。”
词语解释:农稼  拼音:nóng jià
指农业生产。《后汉书·樊宏传》:“父 重 ,字 君云 ,世善农稼,好货殖。”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司》:“尔其寒者衣之,饥者食之,无废室庐,无害农稼。”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诗:“即事观农稼,因时展物华。”
词语解释:农正  拼音:nóng zhèng
古代职掌农事的官。《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 杜预 注:“扈有九种也……以九扈为九农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国语·周语上》:“及籍, 后稷 监之,膳夫、农正陈籍礼,太史赞王,王敬从之。” 韦昭 注:“农正,田大夫也,主敷陈籍礼而祭其神,为农祈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井復一夫之税,以其人为农正,掌劝督耕耨赋税之事。”
词语解释:农士  拼音:nóng shì
指务农的人。《史记·循吏列传》:“﹝ 公仪休 ﹞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讎其货乎?’” 南朝 梁 任昉 《答何徵君》诗:“勿以耕蚕贵,空笑易农士。”
词语解释:农蚕  拼音:nóng cán
农桑。《汉书·景帝纪》:“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 唐 李频 《之任建安渌溪亭偶作》诗:“入境当春务,农蚕事正殷。” 元 陈基 《谢从义参军自京师还因述诗寄谢》:“早令四海偃兵甲,尽遣百姓趋农蚕。”参见“ 农桑 ”。
词语解释:农桑  拼音:nóng sāng
亦作“ 农桒 ”。
(1).农耕与蚕桑。《汉书·景帝纪》:“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唐 白居易 《观刈麦》诗:“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餘粮。”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均徵徭,劝农桑,贫不给者,发仓賑之。” 清 蒋纲 《春蚕词》诗:“艰难衣食在农桑,年年拜祭 马头孃 。”
(2).指农作物和桑树。《隶释·汉西岳华山庙碑》:“触石兴云,雨我农桒。”
词语解释:农畔  拼音:nóng pàn
田界。借指田间。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 宋 曾巩 《节相制》:“盖丁发召之期,则士就戎行而卿行於外;已征诛之事,则众遵农畔而帅旋於朝。”
词语解释:农末  拼音:nóng mò
古代指农业和商业。末,谓逐末利,指商业。《史记·货殖列传》:“夫糶,二十病农,九十病末……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 宋 苏轼 《范景仁墓志铭》:“常平之法,始於 汉 之盛时,视穀贵贱发敛以便农末,最为近古,不可改。”
词语解释:农场  拼音:nóng chǎng
打谷场。《陕北民歌选·十二月唱革命》:“六月里,割麦忙,男男女女上农场。” 郭沫若 《北伐途次》九:“ 德甫 从农场上拉了两把稻草来,铺在门道外边的一个角落里,蜷曲着便睡下去了。”
使用机器,大规模进行农业生产的企业单位。
词语解释:农星  拼音:nóng xīng
(1).星名。也称龙星、灵星。《太平御览》卷五二七引《周书·作雒》:“乃设兆於南郊,祀以上帝,配以 后稷 ,农星先王皆与食。”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逸周书二》“日月星辰”:“《汉书·郊祀志》:‘ 高祖 制詔御史,其令天下立灵星祠。’ 张晏 曰:‘龙星左角曰天田,则农祥也,晨见而祭之。’灵星,盖即《周书》所谓农星也。”
(2).农丈人星的简称。参见“ 农丈人 ”。
词语解释:农丈人  拼音:nóng zhàng rén
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农丈人一星,在南斗西南,老农主穡也。” 宋 王应麟 《玉海·祥瑞·天瑞》:“ 祥符 四年正月戊寅,夜,老人星见。己丑,司天言农丈人星见,主岁丰。”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一:“农丈人一星,在斗西南,老农主稼穡也。其占与糠略同。与箕宿边杵星相近。盖人事作乎下,天象应乎上,农星其殆始於此也。”
词语解释:农庄  拼音:nóng zhuāng
(1).旧指地主的庄园。 元 武汉臣 《生金阁》楔子:“只因我家祖代不曾做官,恐没的这福分,不如只守着农庄世业,倒也无荣无辱。”
(2).指村庄。
词语解释:农食  拼音:nóng shí
粮食。《后汉书·和帝纪》:“深惟四民农食之本,惨然怀矜。”
词语解释:农月  拼音:nóng yuè
农事繁忙的月份。《后汉书·循吏传·秦彭》:“兴起稻田数千顷,每於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塉,差为三品,各立文簿,藏之乡县。”《三国志·吴志·华覈传》:“臣省月令,季夏之月,不可以兴土功……六月戊己,土行正王,既不可犯,加又农月,时不可失。”《旧唐书·韦凑传》:“明年春,起 金仙 、 玉真 两观,用工巨亿。 凑 进諫曰:‘陛下去夏,以妨农停两观作,今正农月,翻欲兴功。’”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又命天下:乡置一鼓,遇农月,晨鸣鼓,众皆会,及时力服田。”
词语解释:农丈人  拼音:nóng zhàng rén
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农丈人一星,在南斗西南,老农主穡也。” 宋 王应麟 《玉海·祥瑞·天瑞》:“ 祥符 四年正月戊寅,夜,老人星见。己丑,司天言农丈人星见,主岁丰。”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一:“农丈人一星,在斗西南,老农主稼穡也。其占与糠略同。与箕宿边杵星相近。盖人事作乎下,天象应乎上,农星其殆始於此也。”
词语解释:农畯  拼音:nóng jùn
农夫。 汉 刘桢 《大暑赋》:“农畯捉罇而去畴,织女释杼而下机。” 唐 储光羲 《同诸公秋日游昆明池思古》诗:“农畯尽颠沛,顾望稼穡悲。”
词语解释:农馌  拼音:nóng yè
指给耕者送饭的人。 宋 梅尧臣 《送言秀才归建昌》诗:“旧居近仙坛,独往遇农饁。”
词语解释:农牧  拼音:nóng mù
农耕和放养牲畜。 南朝 宋 鲍照 《观园人艺植》诗:“善贾笑蚕渔,巧宦贱农牧。” 唐 钱起 《山居新种花药与道士同游赋诗》:“自乐鱼鸟性,寧求农牧资。” 章炳麟 《訄书·商鞅》:“功坚其心,纠其民于农牧,使曏之游惰无所业者,转而傅井亩,是故盖藏有餘,而赋税亦不至于缺乏。”
词语解释:农政  拼音:nóng zhèng
(1).指农官。《文选·潘岳〈杨荆州诔〉》:“改授农政,于彼 野王 。” 李善 注:“ 肇 碑曰:‘除 野王 典农中郎将。’”
(2).有关农业的政策、法令、制度等。《宋史·赵安易传》:“初, 太宗 尝问农政, 安易 请復井田之制。” 清 顾炎武 《常熟县耿侯橘水利书》诗:“其时多贤侯,精心在农政。”
(3).犹农事。 唐 李白 《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食不噎,性安驯,首农政,鸣阳春。” 王琦 注:“鸣鳩拂羽,乃三月中候也。 张华 《禽经注》:鳲鳩,此鸟鸣时,耕事方作,农人以为候。”参见“ 农事 ”。
词语解释:农事  拼音:nóng shì
(1).指耕耘、收获、贮藏等农业生产活动。《礼记·月令》:“﹝季秋之月﹞乃命冢宰,农事备收。”《左传·襄公七年》:“郊祀 后稷 以祈农事也。” 唐 元稹 《竞舟》诗:“一时讙呼罢,三月农事休。”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八:“假令自春至秋,入贡不絶,皆役民,岂不妨农事?”
(2).指村庄。 唐 杜甫 《宿青草湖》诗:“宿桨依农事,邮籤报水程。” 仇兆鳌 注:“孤舟防盗,故须宿依农畔。”
词语解释:农学  拼音:nóng xué
指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内容包括作物栽培、育种、土壤、气象、肥料、农业病虫害等。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五:“余读《农书》,谓 王君 ( 王禎 )之诗学胜农学,其农学絶不及 苗好谦 、 畅师文 辈也。”《光明日报》1990.12.10:“在教学改革中首先调整了专业设置,将农学专业扩大为农作蔬菜专业。”
词语解释:农臣  拼音:nóng chén
犹农官。 汉 扬雄 《百官箴·大司农箴》:“农臣司均,敢告执繇。” 唐 元结 《农臣怨》诗:“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
词语解释:农用  拼音:nóng yòng
(1).指农具。《国语·周语上》:“命农大夫,咸戒农用。” 韦昭 注:“农用,田器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农用乏,则穀不殖;宝货絶,则财用匱。”
(2).谓供农业生产使用。如:农用船;农用塑料。
词语解释:农植  拼音:nóng zhí
见“ 农殖 ”。
词语解释:农殖  拼音:nóng zhí
亦作“ 农植 ”。 劝民种植。后泛指种植。《书·吕刑》:“ 稷 降播种,农殖嘉穀。”《汉书·食货志上》:“食谓农殖嘉穀可食之物。”《后汉书·刘虞传》:“ 虞 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开 上谷 胡 市之利,过 渔阳 盐铁之饶,民悦年登,穀石三十。”《晋书·陶侃传》:“是以百姓勤於农殖,家给人足。”
词语解释:农帝  拼音:nóng dì
神农氏 的别称。《文选·张协〈七命〉》:“ 唐稷 播其根, 农帝 尝其华。” 李善 注引 贾谊 曰:“ 神农 尝百草之实,教人食穀者也。”
词语解释:农奴  拼音:nóng nú
封建社会中隶属于农奴主或封建主的农业劳动者。亦借指受剥削压迫的农民。 毛泽东 《到韶山》诗:“红旗捲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词语解释:农本  拼音:nóng běn
(1).谓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语本《韩非子·诡使》:“仓廩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 洪诚 等校注:“本务,本业。法家以农业为本,以工商业为末。” 吴寄窗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十三章六:“自 韩非 始,方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形成农本工商末的简明口号。”
(2).指生产农产品所用的本钱。如:旱地育秧便于管理,省农本。
词语解释:农居  拼音:nóng jū
农舍。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七:“凡农居之侧,必置粪屋,低为簷楹,以避风雨飘浸。”
词语解释:农期  拼音:nóng qī
农时。《初学记》卷十四引 三国 魏 缪袭 《籍田赋》:“詔勾芒使掌歷兮,勅 羲仲 以农期。” 唐 石贯 《籍田赋》:“以为帝籍斯闕,皇猷久坠,不修耒耜之功,是堕粢盛之义。於是择元日,戒农期,本千亩而敬矣。”
词语解释:农录  拼音:nóng lù
《神农本草经》。传说 神农氏 尝百草为医药以治疾病,并编录为书。 宋 苏辙 《学士院端午帖子》诗之二:“灵药收 农 録,薰风拂 舜 琴。”
词语解释:农谚  拼音:nóng yàn
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生产经验的概括和形象的反映,对于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词语解释:农志  拼音:nóng zhì
农书。 唐 权德舆 《中书门下贺雪表》:“宿麦可期,以五穀播植之精;验於农志,当一阳发生之候。”
词语解释:农晨  拼音:nóng chén
农作时节。 唐 卢藏用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幸预 柏臺 称献寿,愿陪千亩及农晨。”
词语解释:农岁  拼音:nóng suì
年成,收成。 前蜀 韦庄 《耒阳县浮山神庙》诗:“为霖自可成农岁,何用兴师远伐 邢 。”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每月晦日,奏报在京杂粮米豆油麪之价……欲九重之上,览物价之多寡,即知农岁之丰歉。”
共15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