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号去声 [操行,名词][hào,号令][hào,爱好][慰劳。牢去声。慰也。][dào,颠倒][zào,就也,名词][bào,强暴][mào][gào][mào]翿[dào,覆盖][音奥。深也。一曰水名。][lào][bào][详注1][mào]


注1:凿 《集韵》《韵会》《正韵》在到切,漕去声。《集韵》穿空也。《增韵》孔宠。《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凡辐,量其凿深以为辐广。《释文》凿,曹报反。又如字。《前汉·楚元王传》羊入其凿。《师古注》凿,在到反。谓所穿冢藏者。《楚辞·九辩》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攺凿。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又《集韵》七到切,音操。冗也。
共12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冒雨冒没冒势冒浊冒度冒嫌冒尖冒拜
冒寒冒昧冒然冒法冒文冒姓冒疾冒牌货
冒险冒犯冒烦冒橛冒暗冒炮冒失鬼冒破
冒荣冒恩冒干冒忿冒撞冒猥冒大不韪冒眩
冒宠冒夜冒崄冒居冒替冒地萨怛嚩冒天下之大不韪冒位
冒死冒花冒禁冒当冒称冒率冒头冒不失
冒烟冒锋冒惨冒履冒礼冒碰冒滥冒销
冒涉冒阴冒混冒处冒妄冒幸冒懵冒绷
冒尘冒颜冒渎冒坚冒家冒尖户冒愧冒钱
冒絮冒货冒愬冒失冒火冒子冒牌冒险家

词语解释:冒雨  拼音:mào yǔ
顶着雨。例如:这个城市的居民冒雨欢迎我们。
词语解释:冒寒  拼音:mào hán
(1).冒着寒冷。《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冬歌二》:“涂涩无人行,冒寒往相觅。” 唐 耿湋 《早朝》诗:“冒寒人语少,乘月烛来稀。” 宋 梅尧臣 《送子华》诗:“冒寒跃马来,且言行有期。”
(2).着凉,受寒。 清 褚人穫 《坚瓠五集·蓝尾酒》:“嫗自外挈酒壶至曰:‘以君冒寒,且进一杯。’” 苏曼殊 《碎簪记》:“ 庄湜 面色顿白,身颤如冒寒。”
词语解释:冒险  拼音:mào xiǎn
(1).承受风险;不顾危险。《后汉书·张禹传》:“闻车驾当进幸 江陵 ,以为不宜冒险远行,驛马上諫。” 唐 沉颂 《送金文学还日东》诗:“冒险当不惧,皇恩措尔躬。” 清 李渔 《比目鱼·办贼》:“那焚巢捣穴之事,不但自家冒险,捐伤的性命也多。”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这儿黑暗、龌龊,别处还不是一样。你,一个年轻女孩子可不能再去冒险。”
(2).指不顾主、客观条件的盲动、蛮干。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一章:“抓住敌人的弱点给它一个致命的打击,这是勇敢,不是冒险!冒险是盲目的冲动,而我们是机智的勇敢!”
词语解释:冒荣  拼音:mào róng
贪图荣耀。 唐 刘禹锡 《代让同平章事表》:“岂敢冒荣,遂安窃位?” 宋 王禹偁 《右卫将军秦公墓志铭》:“ 李氏 害据,百官备具。去就终始,公得其所。人皆冒荣,我守臺陵。” 宋 苏轼 《缴进李定词头状》:“ 李定 备位侍从,终不言母为谁氏,强颜匿志,冒荣自欺。”
词语解释:冒宠  拼音:mào chǒng
谓无勋德而受恩宠。 宋 陆游 《辞免赐出身状》之二:“强颜冒宠,获罪愈大。”
词语解释:冒死  拼音:mào sǐ
不顾生命危险。《后汉书·寇荣传》:“臣诚恐卒为豺狼横见噬食,故冒死欲诣闕,披肝胆,布腹心。”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有 振武 都头卒,不堪一行人须索,忽操白刃入斫 圣美 ,其子冒死直前护救。” 清 金和 《围城纪事·咏盟夷》:“冒死入奏得帝命,江水汪汪和议定。”
词语解释:冒烟  拼音:mào yān
(1).迎着浓烟。《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典韦 ﹞用戟拨开,飞马冒烟突火先出。”
(2).因燃烧而喷散出浓烟。 碧野 《雪路云程·驰往巴仑台》:“早上的雾早散了,那是巴仑台钢铁厂在冒烟!” 张长 《泼水节·孔雀舞》:“和柳林一样高的是日夜冒烟的炼铁炉啊!”
(3).形容极为干燥。 金近 《蝴蝶有一面小镜子》:“他肚子饿得跳都跳不动了,嘴里干得快冒烟了。” 端木蕻良 《乡愁》一:“唔,都刮冒烟了,这大毒的风!”
词语解释:冒涉  拼音:mào shè
谓不顾艰险而跋涉。《后汉书·东平献王苍传》:“帝以 苍 冒涉寒露,遣謁者赐貂裘。” 唐 韩愈 《送灵师》诗:“ 灵师 不掛怀,冒涉道转延。”《宋史·外国传四·交趾》:“﹝ 丁承正 等﹞由 海口 入大海,冒涉风涛,颇歷危险。”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二》:“﹝ 葛洪 ﹞寻书问义,不远数千里,崎嶇冒涉,期於必得。”
词语解释:冒尘  拼音:mào chén
犹蒙垢。比喻玷污其职。 宋 司马光 《谢检讨启》:“原立官之甚重,宜择士以恪居;岂容冒尘,坐致隳旷!”
词语解释:冒絮  拼音:mào xù
头巾。《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文帝 朝,太后以冒絮提 文帝 。” 裴駰 集解引 晋灼 曰:“《巴蜀异志》谓头上巾为冒絮。” 清 黄遵宪 《八用前韵》:“跪地习闻提冒絮,夺门祸遂起萧墙。”亦指戴头巾。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九:“千里马, 寧远 所献,髮拳紫色,状如八骏,乘者必衣裘冒絮……坠然而去,唯闻耳傍风声。”
词语解释:冒没  拼音:mào mò
(1).冒昧,轻率。《国语·周语中》:“夫 戎 狄 ,冒没轻儳,贪而不让。” 汪中 《经义知新记》:“冒没,即冒昧语之转。” 唐 司空图 《绝麟集述》:“冒没已多,幸无大愧。”
(2).贪图,贪得。《新唐书·李夷简传》:“京兆尹 杨凭 性驁侻,始为 江南 观察使,冒没于财。 夷简 为属刺史,不为 凭 所礼。”《新唐书·裴休传》:“ 大和 后,岁漕 江 淮 米四十万斛,至 渭河 仓者纔十三,舟檝僨败,吏乘为姦,冒没百端, 刘晏 之法尽废。” 章炳麟 《诸子学略说》:“用儒家之道德,故艰苦卓厉者絶无,而冒没奔竞者皆是。”
(3).犹倾轧。 唐 柳宗元 《陆文通先生墓表》:“秉觚牘,焦思虑,以为论註疏説者百千人矣。攻訐很怒,以辞气相击排冒没者,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4).犹埋没,废弃。 唐 刘禹锡 《武陵北亭记》:“调赋幸均矣,城池幸完矣,而重浹辰之役,掠苟简之问,卒使胜躅冒没,犹璞而不攻。” 宋 叶适 《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夷夏同指,科举冒没,浅识而深守,正説而伪受,交背於一室之内,而不以是心为残贼无几矣。”
词语解释:冒昧  拼音:mào mèi
(1).冒犯,无知而妄为。多用于自谦。《后汉书·李云传》:“故敢触龙鳞,冒昧以请。”《晋书·滕修传》:“不胜愚情,冒昧闻诉。” 宋 苏辙 《三论分别邪正札子》:“臣不胜区区冒昧圣听,伏竢诛谴。”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摺》:“谨不揣冒昧,效兹一得。”
(2).引申为鲁莽轻率。《朱子语类》卷七六:“今行险徼倖之人虽知险阻,而犹冒昧以进。”《明史·杨恂传》:“使大臣清节素孚,彼安敢冒昧如此?” 徐特立 《由巴黎致湘学界书》:“谓无技术及法语,又无学费者,不可令其冒昧来往。”
(3).犹苟得。 宋 苏轼 《答陈季常书》:“自数年来,颇知内外丹要处。冒昧厚禄,负荷重寄,决无成理。”
(4).犹埋没。《白雪遗音·马头调·望夫山》:“奴説奴是冷落的香闺(独自守孤幃)。为甚么将俺恩情都冒昧?”
词语解释:冒犯  拼音:mào fàn
(1).顶着;不顾。《东观汉记·鲍永传》:“君晨夜冒犯霜露,精神亦劳矣。”《后汉书·郭镇传》:“ 镇 冒犯白刃,手劒贼臣。” 宋 王安石 《汝瘿和王仲仪》:“挟带岁月深,冒犯风霜冷。” 郭沫若 《沸羹集·人类的前卫》:“ 苏联 的最有名的飞行员 契加洛夫 ,冒犯着自己生命的危险,抢救了他所驾驶的飞机。”
(2).触犯;冲撞。《北史·王晞传》:“窃谓天时人事,同无异揆,是以冒犯雷霆,不惮斧鉞。”《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昨日语言冒犯,自知死罪,伏惟相公海涵。” 清 李渔 《风筝误·诧美》:“是下官认错了人,冒犯小姐,告罪了!”《十月》1981年第3期:“ 伯老 ,得罪得罪!冒犯了你。我们 湖南 人讲话粗鲁,不知忌讳惯的。”
(3).侵犯;侵害。《西游记》第六五回:“那妖王道:‘这猴儿是也不知我的姓名,故来冒犯仙山。’” 梁启超 《医学善会叙》:“卒有不幸,阴阳寒暑之冒犯,则已舍身为釜中鱼。”
词语解释:冒恩  拼音:mào ēn
忝受恩泽。 宋 曾巩 《齐州谢到任表》:“然而繇积累以冒恩,实养成之有自。” 宋 王安石 《辞南郊陪位表》:“伏念臣窃禄已多,冒恩最渥。”
词语解释:冒夜  拼音:mào yè
不顾黑夜。《宋书·何尚之传》:“舆驾比出,还多冒夜,羣情倾侧,实有未寧。”《南史·王懿传》:“ 玄 情无远虑,好冒夜出入,今取之正须一夫力耳。”
词语解释:冒花  拼音:mào huā
(1).犹戴花。 唐 陆龟蒙 《上元日道室焚修寄袭美》诗:“执盖冒花香寂歷,侍晨交佩响阑珊。”
(2).方言。初露光芒。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编完小组以后,窗外小鸡子叫过三遍,日头冒花了。”
词语解释:冒锋  拼音:mào fēng
冒着锋刃。形容不顾危险。《三国演义》第十一回:“闻君仁义素著,能救人危急,故特令某冒锋突围,前来求救。”
词语解释:冒阴  拼音:mào yīn
笼罩着阴影。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不知冒阴之可以无景,而患景之不匿。”
词语解释:冒颜  拼音:mào yán
犯颜,冒犯尊者。《文选·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辞旨浅末,不足采览;贵露下情,冒颜以闻。” 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 张晏 曰:‘人臣上书,当昧犯死罪而言也。’”
词语解释:冒货  拼音:mào huò
贪财。《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尽没 巖 所齎之货” 元 胡三省 注:“ 元徽 、 赵巖 可为怙权冒货之戒。” 清 张惠言 《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有躁进之心,则必有趋势之术;有患贫之心,则必有冒货之渐。”
词语解释:冒势  拼音:mào shì
贪求权势。《晋书·潘岳传赞》:“ 岳 实含章,藻思抑扬。趋权冒势,终亦罹殃。”
词语解释:冒然  拼音:mào rán
冒失轻率貌。 宋 苏舜钦 《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某輒欲以空乏鄙陋之资,冒然自进……虞为识者所不与。” 明 张居正 《请别遣大臣以重大礼疏》:“﹝臣﹞不敢以羣臣自处,凡可以攄忠效劳者,皆不避形迹,不拘常礼,而冒然以承之。”《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假如昨日没个商量,人家就这么冒然的到门口儿,説 安某人 送弹弓儿来了……你见人家不见?”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三○章:“她急着想把这件事儿告诉男人,又不敢冒然地跑到地里去。”
词语解释:冒烦  拼音:mào fán
惹人厌烦。 宋 曾巩 《代曾侍中乞退札子》:“然信宿以来,旱气转甚,臣夙夜震惕,职思其忧,所以不避冒烦,至於五六,敢祈仁圣,必赐矜从。”
词语解释:冒干  拼音:mào gàn
触犯;冒犯。《后汉书·胡广传》:“敢以瞽言,冒干天禁,惟陛下纳焉。” 李贤 注:“冒,犯也。”《水浒传》第八九回:“今特遣使臣 褚坚 冒干天威,纳土请罪。”
词语解释:冒崄  拼音:mào xiǎn
不顾险阻。《南史·孝义传上·庾道愍》:“至南而去 交州 尚远,乃自负担冒嶮,仅得自达。” 宋 苏轼 《入峡》诗:“伐薪常冒嶮,得米不盈甔。”
词语解释:冒禁  拼音:mào jìn
违犯禁令。《晋书·王敦传》:“太子迁 许昌 ,詔东宫官属不得送。 敦 ……冒禁於路侧望拜流涕。”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其人凶悍,喜为盗贼,犯上冒禁,不畏诛杀。”
词语解释:冒惨  拼音:mào cǎn
烦闷,烦恼。《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是日六师渐冒惨,忿恨罔知无□控。虽然打强且祗敌,终竟悬知自倾倒。”
词语解释:冒混  拼音:mào hùn
蒙混。
词语解释:冒渎  拼音:mào dú
见“ 冒黷 ”。
词语解释:冒黩  拼音:mào dú
亦作“ 冒瀆 ”。 冒犯;亵渎。多用作谦词。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词旨琐劣,冒黷尊严,俯伏刑书,不敢逃让,死罪死罪。”《水浒传》第二三回:“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一时冒瀆兄长,望乞恕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前夕冒瀆,今来加斧鑕耶?” 鲁迅 《彷徨·孤独者》:“于是觉得我对于孩子的冒渎的话,倒也情有可原。”
词语解释:冒愬  拼音:mào shuò
顶着;不顾。愬,通“ 遡 ”。《陈书·高祖纪下》:“冒愬风尘,驰骋师旅。”
词语解释:冒浊  拼音:mào zhuó
犹贪污。《汉书·翟方进传》:“冒浊苟容,不顾耻辱,不当蒙方正举,备内朝臣。” 颜师古 注:“冒,贪蔽也。”
词语解释:冒法  拼音:mào fǎ
违犯法规。《新唐书·食货志四》:“亭户冒法,私鬻不絶。”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三:“ 东坡 进策有‘一官三人共之’之説……莅官之日少,闲居之日长,而士大夫至於冒法,况今一官而五、六人共之耶?”
词语解释:冒橛  拼音:mào jué
古人在初春时置橛地里,当橛芽出土时,表明已到耕作时节。《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草木萌动” 汉 郑玄 注:“《农书》曰:‘土长冒橛,陈根可拔,耕者急发。’”《艺文类聚》卷三引 晋 王廙 《春可乐赋》:“冰泮涣以微流,土冒橛而解刚。”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籍田应衡阳王教》诗:“冒橛乃三吹,齐衡均百辟。”
词语解释:冒忿  拼音:mào fèn
泄恨。 汉 贾谊 《新书·耳痺》:“ 子胥 发鬱冒忿,辅 闔閭 而行大虐。”
词语解释:冒居  拼音:mào jū
谓不适当地居其位。 明 李东阳 《求退录》:“臣以病质庸才,冒居重地。”
词语解释:冒当  拼音:mào dāng
谓不当受而受。 宋 叶适 《代薛端明上遗表》:“书殿升华,政途窃宠,深惭非据,不敢冒当。”
词语解释:冒履  拼音:mào lǚ
顶冒;冲冒。 五代 杨夔 《创守论》:“冒履锋鏑,涉歷险危,其取也既劳,其得也亦勤。”
词语解释:冒处  拼音:mào chǔ
无功而居其位。 宋 司马光 《上太皇太后辞免正议大夫表》:“义所当辞,情难冒处。”
词语解释:冒坚  拼音:mào jiān
迎着坚强的敌阵。《旧唐书·李光颜传》:“ 光颜 将数骑,冒坚而衝之,出入者数四。”
词语解释:冒失  拼音:mào shī
匆遽;鲁莽。《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东西抖擞身上的毛……就狠命的往树枝上一扑,扑冒失了,跌了下来。”《天雨花》第二六回:“一时冒失全不察,口中吐出白光明。”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七章:“你别冒失了!同志,现在还不到发狠的时候!”
词语解释:冒度  拼音:mào dù
假冒通过。度,通“ 渡 ”。《唐律疏议·卫禁·不应度关而给过所》:“即将马越度、冒度及私度者,各减人二等。”
词语解释:冒文  拼音:mào wén
违犯法令条文。 明 何景明 《故大中大夫李公墓志铭》:“乃治其豪侮法慢令者,治益尚严明,吏民人人无不惴慄,无敢冒文者。”
词语解释:冒暗  拼音:mào àn
谓在昏暗中行动。《隋书·礼仪志二》:“ 何佟之 议:‘案《礼》未祭一日,大宗伯省牲鑊,祭日之晨,君亲牵牲丽碑。后代有冒暗之防,而人主犹必亲奉,故有夕牲之礼。’”
词语解释:冒撞  拼音:mào zhuàng
冒失莽撞。《红楼梦》第三四回:“ 薛蟠 见妹子哭了,便知自己冒撞。”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四章:“口音咱们听不懂,他们又到处点野火,咱们冒撞进村不好。”
词语解释:冒替  拼音:mào tì
冒名顶替。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辛学使》:“凡怀挟冒替,文场中作弊弄法者,惩之必严。”
词语解释:冒称  拼音:mào chēng
犹假冒。 谢觉哉 《关于相猪》:“ 流沙河 是著名产小猪的地方……也有贩小猪的人冒称是 流沙河 的,可见人们对小猪质量的重视。”
词语解释:冒礼  拼音:mào lǐ
违礼,越礼。 晋 陶潜 《闲情赋》:“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諐。”《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我那时不肯从那瞽夫,所以做出这些冒礼勾当来。”
词语解释:冒妄  拼音:mào wàng
(1).犹假冒。 明 李东阳 《〈洛阳刘氏族谱〉序》:“其为谱者,或又傅会冒妄,慕华贵而讳寒畯。”
(2).冒昧不自量。 明 徐渭 《答龙溪师书》:“冒妄之深,伏希函丈裁之。”
词语解释:冒家  拼音:mào jiā
昏迷的病人。《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下〉》:“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復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出汗自愈。”注:“冒家者,谓凡因病而昏冒者也。”
词语解释:冒火  拼音:mào huǒ
(1).不顾火烧。《东观汉记·古初传》:“ 长沙 有义士 古初 ,遭父丧,未葬,邻人失火及 初 舍,棺不可移, 初 冒火伏棺上,会火灭。”
(2).比喻发怒或发急。《红楼梦》第二七回:“他们……咬文嚼字,拿着腔儿,哼哼唧唧,急得我冒火。” 赵树理 《杨老太爷》:“村长接住 铁蛋 的来信,气得有点冒火。”
词语解释:冒嫌  拼音:mào xián
犹讨嫌。 明 张居正 《答殷石汀言宜终功名答知遇书》:“然僕所以敢冒嫌违众而不顾者,亦恃主上之见信耳!”
词语解释:冒姓  拼音:mào xìng
假托他人姓氏。《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大将军 卫青 者, 平阳 人也。其父 郑季 ,为吏,给事 平阳侯 家,与侯妾 卫媪 通……故冒姓为 卫 氏。”《新五代史·杂传十五·慕容彦超》:“ 慕容彦超 , 吐谷浑 部人, 汉高祖 同产弟也。尝冒姓 阎 氏……号 阎崑崙 。”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妾本无氏,此冒姓也。”
词语解释:冒炮  拼音:mào pào
方言。瞎说,乱说。 谭亿 《麦收之前》:“你也不打听打听,就在这儿冒炮。”
词语解释:冒猥  拼音:mào wěi
贪鄙。
词语解释:冒地萨怛嚩  拼音:mào dì sà dá pó
梵语Bodhisattva的译音。或译为“菩提萨埵”。即菩萨。 唐 良贲 《仁王经疏》卷下三:“冒地萨怛嚩者,旧云菩提,今云冒地;旧云萨埵,今云萨怛嚩。於五字中此方语略,略彼三字,但云菩萨也。”
词语解释:冒率  拼音:mào lǜ
莽撞、轻率。 茅盾 《一个够程度的人》:“ 臭嘴 看见他的朋友太冒率,就赶快抢着来转圜。”
词语解释:冒碰  拼音:mào pèng
毫无把握地试着做;瞎碰。 周原 《覆灭》九:“他总认为这玩艺行不行,全靠冒碰。碰对了,群众确实解决问题;碰不对,你咋找咋不行。”
词语解释:冒幸  拼音:mào xìng
犹侥幸。 唐 元稹 《告祀曾祖文》:“逮小子 稹 冒幸官荣,当立庙以事先人於京师。”
词语解释:冒尖户  拼音:mào jiān hù
指收入突出,超过一般人家较多的富裕户。《新华文摘》1980年第7期:“许多来访者都曾访问过的那些富裕队、冒尖户,我们都不再去看。”《人民日报》1981.4.11:“你真是冒尖户,靠集体致富,靠劳动发家,这是正路,大胆地干吧!”
词语解释:冒子  拼音:mào zǐ
(1).指文章的序、引子之属。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 柳八 駮 韩十八 《平淮西碑》云:‘左飱右粥,何如我《平淮西雅》云“仰父俯子”。’ 禹锡 曰:‘美 宪宗 俯下之道尽矣。’ 柳 曰:‘ 韩 碑兼有冒子,使我为之,便説用兵讨叛矣。’”《朱子语类》卷一三二:“尝见《九经口义》,先説一段冒子,全与所讲不干涉。”
(2).指与文章开端与主旨无关的赘语。
词语解释:冒尖  拼音:mào jiān
(1).突出,超出一般。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九:“ 马慕韩 为了表现自己,向来个人英雄主义很厉害,在众人面前冒尖。”《人民文字》1981年第4期:“ 光腚 的收入是全队最冒尖的一个。”
(2).露头。如:问题一冒尖,就要及时研究解决。
词语解释:冒疾  拼音:mào jí
妒忌。冒,通“ 媢 ”;疾,通“ 嫉 ”。《书·秦誓》:“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 蔡沉 集传:“冒,《大学》作‘媢’,忌也。”《吕氏春秋·怀宠》:“若此而犹有忧恨冒疾遂过不听者,虽行武焉亦可矣。” 陈奇猷 校释:“冒疾即媢嫉。”
词语解释:冒失鬼  拼音:mào shī guǐ
称举动鲁莽、轻率的人。《红楼梦》第八五回:“你瞧 芸儿 这种冒失鬼--﹝ 宝玉 ﹞説了这一句,方想起来,便不言语了。”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六:“这话又是 冷元 那个冒失鬼说漏了的。”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你老人家放心! 生宝 是个细心人,不是那号冒失鬼。”
词语解释:冒大不韪  拼音:mào dà bù wěi
见“ 冒天下之大不韙 ”。
词语解释:冒天下之大不韪  拼音: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ěi
语本《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后以“冒天下之大不韙”谓公然干普天下都认为是最大错误的事。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一章:“惟一二之梟雄,冲决藩篱,悍然不顾,甘冒天下之大不韙,以求济其私心之所欲。” 毛泽东 《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因为发令者敢于公开发此反革命命令,冒天下之大不韪,必已具有全面破裂和彻底投降的决心。”亦省作“ 冒大不韙 ”。《清史稿·礼志二》:“严諭集议,尚未裁决遵行,则后人孰肯冒大不韙?”
词语解释:冒天下之大不韪  拼音: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ěi
语本《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后以“冒天下之大不韙”谓公然干普天下都认为是最大错误的事。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一章:“惟一二之梟雄,冲决藩篱,悍然不顾,甘冒天下之大不韙,以求济其私心之所欲。” 毛泽东 《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因为发令者敢于公开发此反革命命令,冒天下之大不韪,必已具有全面破裂和彻底投降的决心。”亦省作“ 冒大不韙 ”。《清史稿·礼志二》:“严諭集议,尚未裁决遵行,则后人孰肯冒大不韙?”
词语解释:冒头  拼音:mào tóu
(1).指文章或讲话的开头部分。 宋 岳珂 《桯史·范碑诗跋》:“ 柴 作亦佳,特未免 唐 人所谓 冒黎 《淮西碑》犹欠冒头不得之戏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予谓词曲中开场一折,即古文之冒头,时文之破题,务使开门见山。” 鲁迅 《彷徨·孤独者》:“先说过一大篇冒头,然后引入本题。”参见“ 冒子 ”。
(2).冒尖,露出苗头。《人民日报》1964.4.24:“新生事物一冒头,就大力扶植。”《人民日报》1981.1.21:“一方面,横加干涉的现象尚未绝迹;另一方面,任其自流的情况也在冒头。”
词语解释:冒子  拼音:mào zǐ
(1).指文章的序、引子之属。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 柳八 駮 韩十八 《平淮西碑》云:‘左飱右粥,何如我《平淮西雅》云“仰父俯子”。’ 禹锡 曰:‘美 宪宗 俯下之道尽矣。’ 柳 曰:‘ 韩 碑兼有冒子,使我为之,便説用兵讨叛矣。’”《朱子语类》卷一三二:“尝见《九经口义》,先説一段冒子,全与所讲不干涉。”
(2).指与文章开端与主旨无关的赘语。
词语解释:冒滥  拼音:mào làn
不合格而滥予任用。《新唐书·鄂王瑶传》:“选任冒滥,时不以为荣。”《明史·世宗纪一》:“丁酉,革锦衣卫冒滥军校三万餘人。” 清 方苞 《〈畿辅名宦志〉序》:“以是推之,欲贤者之不遗,而无实者不得冒滥,岂易言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广州新军起义清方档案》:“所有出力各员准其择尤酌保,毋许冒滥。”
词语解释:冒懵  拼音:mào měng
昏迷。 唐 柳宗元 《设渔者对智伯》:“﹝鱼﹞折鰭秃翼,颠倒顿踣,顺流而下,宛委冒懵,环坻溆而不能出。”
词语解释:冒愧  拼音:mào kuì
不顾羞愧。《后汉书·张衡传》:“冒愧逞愿,必无仁以继之,有道者所不履也。”
词语解释:冒牌  拼音:mào pái
冒充名牌。多指商品等。比喻以假充真。 瞿秋白 《文艺杂著·荒漠里》:“廉价的旧小说,冒牌的新小说--他们的思想虽旧,他们的话却是 中国 话。” 张锲 《热流·在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历史是一面无情的镜子,它公正地照出各种各样乔装打扮的冒牌英雄的原形。”
词语解释:冒拜  拼音:mào bài
忝受官爵。《宋史·高斯得传》:“若贪荣冒拜,则与世之顽顿无耻者何异?”
词语解释:冒牌货  拼音:mào pái huò
伪造或假造的某些东西
词语解释:冒破  拼音:mào pò
虚报,冒领。《元典章·刑部十六·官吏检踏灾伤不实》:“各处官吏检踏灾伤不实,冒破官粮受财者,以枉法论。”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一》:“近来 倭 寇犯境,用兵两次,其有攻与死事以及冒破钱粮、临阵败北者,何可枚举?”
词语解释:冒眩  拼音:mào xuàn
头晕眼花。《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集注引 尤怡 曰:“冒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眩转而乍见眩黑也。”
词语解释:冒位  拼音:mào wèi
谓无勋德而窃居禄位。 北周 庾信 《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朝无冒位之人,臣免妨贤之责。”
词语解释:冒不失  拼音:mào bù shī
方言。轻率,鲁莽。 李克 《地道战》:“一个三十多岁的人这样冒不失地说了两句。”
词语解释:冒销  拼音:mào xiāo
虚报开支。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军营之奢》:“军中糜费甚众,其帑餉半为粮员侵蚀,任其滥行冒销。” 樊树志 《论清世宗》:“ 年羹尧 还损公肥私,采用冒销军需、开例损纳、侵用税款……等手段,中饱私囊。”
词语解释:冒绷  拼音:mào bēng
方言。犹冒犯,冲撞。 沙汀 《淘金记》十九:“他接着便卑躬屈节解释,他决不敢冒绷大爷。他为他的失口再三谢罪。”
词语解释:冒钱  拼音:mào qián
方言。赚头,利钱。 韩起祥 《刘巧团圆》:“针尖上削铁哩,没多的冒钱。”
词语解释:冒险家  拼音:mào xiǎn jiā
指政治上或商业上肆无忌惮的冒险者。例如:铁路冒险家;经济冒险家。
共12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