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首字词组
册府册礼册赠册印册匣册籍册奏 
册宝册拜册授册正册免册祭册立 
册书册文册函册叶册錣册对册名 
册子册勋册除册历册襚册玺  
册命册祝册谥册功册页册封  

词语解释:册府  拼音:cè fǔ
(1).古时帝王藏书的地方。《晋书·葛洪传论》:“紬奇册府,总百代之遗编;纪化仙都,穷九丹之祕术。”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窥上帝之兵鈐,入先王之册府。” 宋 陆游 《纵笔》诗:“归从册府犹披卷,了却官书更赋诗。”
(2).帝王册书的存放处。 唐 司空图 《上考功》:“ 洛 下则神仙 元礼 ,威振边陲; 江 南则谈笑 谢公 ,勋高册府。”
(3).文坛,翰苑。 唐 卢照邻 《〈南阳公集〉序》:“ 褚河南 风标特峻,早鏘声於册府。”
词语解释:册宝  拼音:cè bǎo
册书和宝玺。《新唐书·礼乐志八》:“册后……内侍进使者前,西面受册宝,东面授内謁者监。”《新五代史·唐六臣传序》:“ 文蔚 等自 上源驛 奉册宝,乘輅车,导以金吾仗卫、太常卤簿,朝 梁 于 金祥殿 。”
词语解释:册书  拼音:cè shū
(1).史册,史籍。《文选·班彪〈王命论〉》:“全宗祀於无穷,垂册书於春秋。”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册书,史记也。” 唐 刘知几 《史通·採撰》:“中世作者,其流日烦,虽国有册书,杀青不暇,而百家诸子,私存撰録,寸有所长,实广闻见。”
(2).册命之书,古代帝王用于册立、封赠等事的诏书。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授君印綬册书。”《新唐书·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立皇后、皇太子,封诸王,临轩册命则用之。”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册》:“古者册书,施之臣下而已……其目凡十有一:一曰祝册,郊祀祭享用之;二曰玉册,上尊号用之;三曰立册,立帝、立后、立太子用之;四曰封册,封诸王用之;五曰哀册,迁梓宫及太子、诸大臣薨逝用之;六曰赠册,赠号、赠官用之;七曰謚册,上謚、赐謚用之;八曰赠謚册,赠官并赐謚用之;九曰祭册,赐大臣祭用之;十曰赐册,报赐臣下用之;十一曰免册,罢免大臣用之。”
(3).指一般诏书。《汉书·公孙弘传》:“书奏,天子以册书答。” 明 何景明 《醉歌赠子容使湖南》诗:“冠冕诸邦拱至尊,册书十道开天府。”
(4). 明 清 时向官府承包若干户钱粮的税吏。《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举人 道:‘ 顾二哥 是俺户下册书,又是拜盟的弟兄。’”
词语解释:册子  拼音:cè zi
亦作“册子”。 书本;簿子。《朱子语类》卷六七:“一日访之,见他案上有册子。”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今人呼书曰册子,取简册之义。”《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那位鬚髮苍然的 都老爷 ,却只带着个眼镜儿,拿着枝红笔,按着册子,点一名,叫一人,放一本。” 张天翼 《欢迎会》:“他指着这油印的册子给 李校长 看。”
词语解释:册命  拼音:cè mìng
(1).古代帝王封立继承人、后妃及诸王大臣的命令。《书·顾命》:“太史秉书,由宾阶隮,御王册命。”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太史东面,於殯西南而读策书,以命王嗣位之事。”
(2).指册立或册封之事。《文献通考·帝系四》引 晋穆帝 《册皇后文》:“皇帝使使持节兼太保侍中太宰 武陵王 晞 册命故散骑侍郎女 何氏 为皇后。”《新唐书·沉既济传》:“且太后遗制,自去帝号,及 孝和 上謚, 开元 册命,而后之名不易。”《清史稿·礼志七》:“ 嘉庆 元年,立 孝淑睿皇后 ,册命日,会太上皇帝千秋宴讫还宫,帝、后诣前行礼。”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四章第一节:“﹝ 城濮 ﹞战后, 晋文公 在 践 土( 河南 原阳 西南),会盟诸侯, 周 天子也被召来参加,册命 晋文公 为‘侯伯’(霸主)。”
词语解释:册礼  拼音:cè lǐ
册立、册封的礼仪。 唐 周繇 《送入蕃使》诗:“早终册礼朝天闕,莫遣虯髭染塞霜。”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宣宗 即位于 太极殿 时,宰臣 李德裕 行册礼。”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册礼不讲》:“ 唐 封拜后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
词语解释:册拜  拼音:cè bài
以册书授官。《晋书·石鉴传》:“前代三公册拜,皆设小会,所以崇宰辅之制也。”《新唐书·西域传上·东女》:“其王 敛臂 使大臣来请官号, 武后 册拜 敛臂 左玉鈐卫员外将军,赐瑞锦服。” 明 王世贞 《宛委馀编》卷十:“ 汾阳王 册拜太尉,赠太师,謚 忠武 。”
词语解释:册文  拼音:cè wén
文体名。简称“册”。原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只用于帝王封赠臣下;后世应用渐繁,有祝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等名目,凡祭告、上尊号及诸祀典,均得用之。《文选》列有“册”的一类,收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上亲郊庙,册文皆曰‘恭荐岁事’。”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一:“ 真宗 将立 明肃 作后,令 丁谓 諭旨於 杨大年 ,令作册文。”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上御 保和殿 ,颁赐册文、香帛,给御盖一、龙纛二、御仗二。”
词语解释:册勋  拼音:cè xūn
叙功封赐。《陈书·章昭达传》:“ 王琳 平, 昭达 册勋第一。”
词语解释:册祝  拼音:cè zhù
把告神之言写在册书上,读以祝告神。亦指写在册书上的祭告天地宗庙的祝词或写有祝词的册书。《书·金縢》:“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 孔 传:“史为册书祝辞也。” 孔颖达 疏:“告神之言,书之於策……史读此策书以祝告神也。”《新唐书·礼乐志二》:“至於坛埳、神位、尊爵、籩豆、簋簠、牲牢、册祝之数皆略依古。”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按 唐 故事,凡有事於上帝,则百神皆预遣使祭告,唯 太清宫 、太庙则皇帝亲行。其册祝皆曰‘取某月某日有事於某所,不敢不告’。”
词语解释:册赠  拼音:cè zèng
以册书对死者追加封赐。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 霸 薨,上素服临弔者再,赐东园秘器钱帛,册赠以列侯礼葬,謚曰列君。” 唐 元稹 《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公薨於师……天子震悼,罢五日朝,册赠太尉。”
词语解释:册授  拼音:cè shòu
唐 制,三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当面册封,称“册授”。《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旧制,三品以上官册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敕授。”参阅《唐会要·册让》
词语解释:册函  拼音:cè hán
内藏册书的匣子。 唐 薛逢 《宣政殿前陪位观册顺宗宪宗皇帝尊号》诗:“孔雀扇分香案出,袞龙衣动册函来。”
词语解释:册除  拼音:cè chú
犹册拜。 宋 苏辙 《东方书生行》:“辟雍新説从上公,册除僕射酬元功。”
词语解释:册谥  拼音:cè shì
皇帝下诏书赐予谥号。 唐 独孤及 《舒州山谷寺镜智禅师碑铭》:“上沛然降兴废继絶之詔,册諡禪师曰 镜智 。”《清史稿·宣宗纪二》:“﹝ 道光 二十年﹞夏四月辛酉朔,册諡 孝全皇后 ,翼日颁詔。”
词语解释:册印  拼音:cè yìn
同“册宝”。 《清会典·宗人府·宗令宗正宗人职掌》:“亲王郡王初封日,请旨加给封号,乃给册寳册印。”
词语解释:册正  拼音:cè zhèng
旧时指把妾立为正妻。《水浒传》第二四回:“ 西门庆 道:‘这个人,现今取在家里。若得他会当家时,自册正了他多时。’”
词语解释:册叶  拼音:cè yè
亦作“册页”。
(1).书卷的册数、页数。《宋史·儒林传二·何涉》:“人问书传中事,﹝ 涉 ﹞必指卷第册叶所在,验之果然。”
(2).分页装潢成册的字画。《儒林外史》第一回:“前日本县老爷吩咐,要画二十四幅花卉册页送上司。”
词语解释:册历  拼音:cè lì
指日记本。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七:“闻公有一册歷,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
词语解释:册功  拼音:cè gōng
叙功封赐。 唐 韩愈 《平淮西碑》:“册功, 弘 加侍中, 愬 为右僕射。”
词语解释:册匣  拼音:cè xiá
盛放册命的盒子。《辽史·礼志五》:“皇帝受册仪……侍中取册,捧册官捧册匣至读册官前跪,相对捧册。”
词语解释:册免  拼音:cè miǎn
谓发布诏书,将大臣免职。
词语解释:册錣  拼音:cè zhuì
一端有铁针的赶马杖。《淮南子·修务训》:“今有良马,不待册錣而行;駑马虽两錣之不能进。为此,不用册錣而御,则愚矣。” 高诱 注:“为良马能自走,不復用箠。”册,一本作“ 策 ”。
词语解释:册襚  拼音:cè suì
皇帝下诏赠给死者衣被,以示慰念。亦指皇帝赠给死者的衣被。 唐 刘禹锡 《代慰王太尉薨表》:“临册襚以兴怀,听鼓鼙而軫念。”
词语解释:册页  拼音:cè yè
见“ 册叶 ”。
词语解释:册叶  拼音:cè yè
亦作“册页”。
(1).书卷的册数、页数。《宋史·儒林传二·何涉》:“人问书传中事,﹝ 涉 ﹞必指卷第册叶所在,验之果然。”
(2).分页装潢成册的字画。《儒林外史》第一回:“前日本县老爷吩咐,要画二十四幅花卉册页送上司。”
词语解释:册籍  拼音:cè jí
(1).名册。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我受了你香灯祭祀,与你名下勾抹了该死的册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 英 领事在册籍上一查,没有这个人的名字。”
(2).记事记帐的簿册。 明 陆深 《溪山馀话》:“今东南之田有二则:曰官田,曰民田。然官田未必尽重,而民田未必尽轻,存诸册籍,有此异同。”《水浒传》第一一○回:“那时 胡俊 已是招降了兄弟 胡显 ,将 东川 军民版籍、户口,及钱粮册籍,前来献纳听罪。” 清 方苞 《〈吴宥函文稿〉序》:“士之声实虽未得备知,而歷试之册籍可稽也,其乡之士大夫可访也。”
(3).泛指书本、书籍。 明 李贽 《复邓石阳》:“或凭册籍以为断案,或依 孔 、 佛 以为 泰山 歟!” 清 吴沃尧 《历史小说总序》:“有此六端,吾将见此册籍之徒存而已也。”
词语解释:册祭  拼音:cè jì
下诏赐给祭礼。《晋书·刁协传》:“﹝詔曰﹞今可復 协 本位,加之册祭,以明有忠於君者纤介必显。”
词语解释:册对  拼音:cè duì
对答皇帝书于诏册的政事、经义等设问。 宋 范仲淹 《举张伯玉应制科状》:“﹝ 伯玉 ﹞尝应科举,未亲册对。如令仰被清问,罄陈大略,必能竭前人之正论,副大君之虚怀。”
词语解释:册玺  拼音:cè xǐ
册宝。《金史·太祖纪》:“ 辽 遣太傅 习泥烈 等奉册璽来,上擿册文不合者数事復之。”
词语解释:册封  拼音:cè fēng
古代帝王以封爵授给皇贵妃、贵妃、亲王、亲王世子、藩国等。《清会典·礼部一·尚书侍郎职掌》:“册立皇后,大婚册迎,册封皇贵妃、贵妃、妃、嬪,均礼部侍郎奉节。” 清 李渔 《怜香伴·矢贞》:“下官自从赘了 石郎 为壻,代我册封 琉球 ,不但门楣得人,亦且桑榆有靠。” 曹禺 《王昭君》第五幕:“今天晋庙祭告祖先,特册封 昭君 公主为 宁胡阏氏 。”
词语解释:册奏  拼音:cè zòu
册命、章奏之类的文书。《新唐书·儒学传上·颜师古》:“ 师古 性敏给,明练治体。方军国务多,詔令一出其手,册奏之工,当时未有及者。”
词语解释:册立  拼音:cè lì
(1).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旧唐书·承天皇帝李倓传》:“上曰:‘ 广平 地当储贰,何假更为元帅?’左右曰:‘ 广平 今未册立,艰难时人尤属望於元帅。’” 明 张居正 《请册立东宫疏》:“去岁皇上登极之初,礼官即疏请册立。伏奉圣諭,以皇子年尚幼,先赐名而后册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目今外侮不来,内患不生,正在採选淑女,册立正宫。”
(2).借指正式确立名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夫人便铺个下房,劝相公册立 朝云 为妾。”
(3).犹任命。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 花旗邦 即 米利坚 ……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採,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
(4).支撑着站立。《水浒传》第一二○回:“﹝ 卢俊义 ﹞其夜因醉,要立在船头上消遣,不想水银坠下腰胯并骨髓里去,册立不牢,亦且酒后失脚,落於 淮河 深处而死。”
词语解释:册名  拼音:cè míng
谓留名于史册。《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张俨 《默记·述佐》:“ 诸葛 、 司马 二相,遭值际会,託身名主,或收功於 蜀汉 ,或册名於 伊 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