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二养上声 [jiàng qiǎng,勉强][shǎng,上升][zhǎng,长幼]广[bàng bǎng][详注1]仿[详注2][详注3][tǎng][chǎng][详注4][rǎng][zāng,肮脏][wàng][qiǎng][chǎng tǎng][dàng xiàng][huǎng][俱往切,《广韵》犷平,县名。在渔阳。][详注5]


注1:苍 仓上声。莽苍,寒状。一曰近郊之色。《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唐书·韦述传》苍卒奔逼。
注2:攘 音壤。扰也。《前汉·陈平传赞》倾侧扰攘楚魏之闲。
注3:向 《集韵》《正韵》许两切,音向。《集韵》人字。《左传·襄十一年》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注》叔肸,叔向也。《前汉·刑法志》作叔向,颜师古:音许两反。
注4:泱 音坱。泱漭,广大貌。《冯衍·显志赋》览河华之泱漭。
注5:榔 音朗。木名。○按《左思·吴·蜀都赋》槟榔桄榔皆作榔。
共233,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供养荣养惠养驯养终养迎养饲养育养
长养保养营养蒙养待养摄养天养补养
涵养教养将养遵养爱养娇养持养技养
就养厮养休养便养恬养鞠养引养炼养
自养安养牧养调养韬养失养顾养共养
色养归养内养抚养生养母养笼养私养
培养孝养颐养甘养三釜养怡养子养养养
禄养豢养含养侍养滋养容养卫养畜养
奉养修养静养护养追养利养充养敬养
学养存养致养家养鼎养资养空养事养

词语解释:供养  拼音:gòng yǎng
(1).指奉养的物品。《战国策·韩策二》:“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义不敢当 仲子 之赐。”《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 郑玄 注:“熊蟠之属。”
(2).培养,滋养。《左传·昭公十二年》:“内外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
(3).赡养,侍奉。《汉书·翟方进传》:“身既富贵,而后母尚在, 方进 内行修饰,供养甚篤。” 晋 李密 《陈情事表》:“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明 都穆 《都公谈纂》卷上:“ 潞公 吴夫人 尚在,年已八十,瞽双目,无人供养。”
(4).泛指养活。《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焦大郎 ﹞尽心竭力,供养着他两个。”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难道皇帝不也是要百姓们供养。”
(5).奉祀;摆设供品。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中元节》:“十五日供养祖先素食。”《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 张学究 夫妻两口儿,打点祭物,同 安住 去坟上祭扫;到坟前,将祭物供养。”
(6).指供品。《西游记》第四五回:“想是 三清爷爷 圣驾降临,受用了这些供养。”
(7).佛教称以香花、明灯、饮食等资养三宝(佛、法、僧)为“供养”,并分财供养、法供养两种。香花、饮食等为财供养;修行、利益众生叫法供养。供养就是礼佛,或施舍僧人、斋僧的意思。
词语解释:长养  拼音:cháng yǎng
(1).抚育培养。《荀子·非十二子》:“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汉 仲长统 《理乱篇》:“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 清 薛福成 《顾贞女传》:“ 贞女 抚之,如抚 福基 ,长养教诲,以至成人。”
(2).长大;生成。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敦煌曲子词·叹五更》:“一更初,自恨长养枉生躯,耶孃小来不教授,如今争识文与书。” 李广田 《山水》:“他们猜想那块石头的来源,他们说那是从什末山岳里采来的,曾在什末深谷中长养,为几千万年的山水所冲洗,于是变得这末滑,这末圆,又这末好看。”
词语解释:涵养  拼音:hán yǎng
(1).滋润养育;培养。《艺文类聚》卷四八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除吏部郎启》:“而智效必其无取,尤怠忽焉已彰,不意涵养更滋,霶霈愈此。”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五:“桑麻千里,皆祖宗涵养之休。”《金史·许古传》:“ 河 南既得息肩,然后经略 朔方 ,则陛下享中兴之福,天下赖涵养之庆矣。”
(2).修身养性。 宋 朱熹 《答徐子融书》之四:“就平易明白切实处玩索涵养,使心地虚明。” 明 李贽 《与刘肖川书》:“公心肠肝胆原是一副,而至今未离青衿行辈,则时之未至,但当涵养以俟,不可躁也。”《明史·骆问礼传》:“陛下宜日居便殿,使侍从官常在左右,非嚮晦不入宫闈,则涵养薰陶,自多裨益。”
(3).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言少不更事之人,无所涵养,而骤膺拔擢,以当重任,力绵才腐,凛凛危亡而曾不知畏也。” 明 唐顺之 《答张甬川尚书书》之二:“承示《大学》小传,盖发於涵养之真而多自得之説。”《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这也是自己素来的学问涵养,看得穿,把得定。”
(4).特指善於控制情绪的功夫。《红楼梦》第八四回:“ 薛姨妈 只是又悲又气:气的是 金桂 撒泼;悲的是 宝釵 见涵养,倒觉可怜。” 茅盾 《子夜》十六:“ 仲翁 ,佩服你,真有涵养!不是贵厂的工人在外边请愿么?”
(5).谓积蓄、保持水分。《人民日报》1950.2.21:“封山育林为绿化荒山,涵养水源、防止水灾的治本方法。”
词语解释:就养  拼音:jiù yǎng
(1).侍奉父母。《礼记·檀弓上》:“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 孙希旦 集解:“就养者,近就而奉养之也。” 唐 杨炯 《昭武校尉曹通神道碑》:“就养之方,兼申爱敬;慎终之道,不忘哀戚。”
(2).指侍奉祖父母。 宋 王安石 《上相府书》:“某少失先人,今大母春秋高,宜就养於家之日久矣。”
(3).接受奉养。 宋 苏轼 《刘夫人墓志铭》:“夫人既老,二子 涓 澥 ,更守 寿春 。已而 涓 守 襄阳 , 澥 復按本道刑狱,夫人皆就养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太夫人 晋江 黄氏 就养官斋,棖触旧事。”
词语解释:自养  拼音:zì yǎng
犹自奉;自给。《易·颐》:“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晏子春秋·问下四》:“积多不能分人,而厚自养,谓之吝。”《列子·仲尼》:“受人养而不能自养者,犬豕之类也。”《韩诗外传》卷三:“能制天下必能养其民也,能养民者为自养也。”
词语解释:色养  拼音:sè yǎng
(1).《论语·为政》:“ 子游 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子夏 问孝。子曰:‘色难。’” 朱熹 集注:“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一说,谓承顺父母颜色。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长豫 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旧唐书·裴漼传》:“ 漼 色养劬劳,十数年不求仕进。” 明 李贽 《复士龙悲二母吟》:“近闻此孙不爱读书,稍失色养於二大母。”
(2).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色难者,谓承顺父母颜色乃为难也。”后因称人子和颜悦色奉养父母或承顺父母颜色为“色养”。
词语解释:培养  拼音:péi yǎng
(1).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孟子·公孙丑上》“持其志,无暴其气” 宋 朱熹 集注:“盖其内外本末,交相培养。”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三折:“俺主人培养出牡丹芽。” 清 黄钧宰 《金壶逸墨·放鱼》:“不必持斋茹素,而特以培养生气劝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书籍培养了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
(2).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教育训练。《宋史·苏轼传》:“ 軾 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 清 曾国藩 《新宁刘君墓碑铭》:“吾以人情为田,以培养士类为种,耕不计年,穫不计世,庸詎知留貽子孙者,不更大乎?” 陶行知 《新学制与师范教育》:“总之,教育界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 陶行知 《新学制与师范教育》:“我们要什么教员就须培养什么教员。”
(3).蓄养,蓄积。《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一宿无话,巴不到次日培养着精神。”
(4).方言。修葺;养护。 沙汀 《丁跛公》:“培养房子?这样的年岁,还讲究啥外表呵,又不是住在露天坝里的。”
词语解释:禄养  拼音:lù yǎng
以官俸养亲。古人认为官俸本为养亲之资。 汉 焦赣 《易林·革之观》:“飞不远去,法为罔待,禄养未富。”《魏书·辛雄传》:“﹝ 辛雄 ﹞又为《禄养论》,称 仲尼 陈五孝,自天子至庶人无致仕之文……以为宜听禄养,不约其年。” 唐 司空图 《卢公神道碑》:“禄养之荣,孝敬之美,一时罕及也。” 明 高明 《琵琶记·风木馀恨》:“你今日荣归故里,光耀祖宗,虽是他生前不能享你的禄养,死后亦得沾你的恩典。” 清 唐孙华 《暮春杂诗》之五:“至今虚禄养,早计失躬耕。”
词语解释:奉养  拼音:fèng yǎng
(1).侍奉;赡养。《管子·形势解》:“主惠而不解,则民奉养。”《后汉书·列女传·吴荣》:“ 荣 尝躬勤家业,以奉养其姑。”《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那 张老 年纪已过七十,因把田地家缘尽交女壻,并做了一家,赖其奉养以为终身之计。” 巴金 《灭亡》第八章:“她也不再恋爱,立誓终身奉养老母,倒也享了些家庭幸福。”
(2).指生活待遇。《史记·齐太公世家》:“ 釐公 同母弟 夷仲年 死。其同母弟曰 公孙无知 , 釐公 爱之,令其秩服奉养比太子。”《汉书·货殖传序》:“其爵禄奉养宫室车服棺槨祭祀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僭大,贱不得踰贵。”
词语解释:学养  拼音:xué yǎng
学问和修养;学业上的修养。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谈相》:“ 霍邱 吴竹如 先生学养完粹,道味盎然。” 邹韬奋 《萍踪寄语》五六:“在 德 十年,专研哲学,一望而知为学养渊深的学者。” 赵朴初 《读陈毅同志诗词》:“他从早年就对中外文学发生了深厚的兴趣,并对我国古典诗词有一定的学养。”
词语解释:荣养  拼音:róng yǎng
(1).指儿女赡养父母。《晋书·文苑传·赵至》:“﹝ 至 ﹞闻父耕叱牛声,投书而泣。师怪问之, 至 曰:‘我小未能荣养,使老父不免勤苦。’师甚异之。” 唐 徐夤 《赠杨著》诗:“藻丽荧煌冠士林,《白华》荣养有 曾参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及第后隐居》:“前进士 费冠卿 ……归不及於荣养,恨每积於永怀,遂乃屏蹟邱园,絶踪仕进,守其至性十有五年。” 清 钮琇 《觚賸·酒芝》:“ 藴玉先生 享荣养者三十年,可为疎财敦友之报。”
(2).犹营养。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他永远不抱着书是书、他是他的态度去接近书籍,而是想把书籍变成一种汁液,吸收到他身上去,荣养自己。”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二:“文学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把它容纳下去,完全消化了,作为我们的荣养料,以产生我们的新血肉!”一本作“营养”。
词语解释:保养  拼音:bǎo yǎng
(1).保护养育;保护培育。《汉书·丙吉传》:“ 吉 择谨厚女徒,令保养曾孙,置閒燥处。”《后汉书·杨震传》:“ 安帝 乳母 王圣 ,因保养之勤,缘恩放恣。”《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年》:“ 密后 之殂也, 世祖 尚幼, 太宗 以 竇氏 慈良,有操行,使保养之。” 艾青 《养花人的梦》诗:“他为了使这些花保养得好,费了很多心血,每天给这些花浇水,松土,上肥,修剪枝叶。”
(2).保护调养。《红楼梦》第五五回:“谁知 凤姐 禀赋气血不足,兼年幼不知保养,平生争强鬪智,心力更亏,故虽系小月,竟着实亏虚下来。”《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那舅太太也没些儿不耐烦,那消几日,把姑娘的脸儿保养得有红有白,光潮饱满。”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二:“大概是由于保养得法,初次和他见面的人会少估他十岁。”
(3).保护修理,使保持正常状态。 于敏 《老杜和助手》:“再过一个月,都来向他学习保养机械的经验了。”
词语解释:教养  拼音:jiào yǎng
(1).教育培养。《东观汉记·马融传》:“ 马融 才高博洽,为通儒,教养诸生,常有数千。”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説平生。”《茶香室续钞·明初抑南人重北人》引 明 彭时 《笔记》:“ 永乐 宣德 中,常选庶吉士,教养待用。” 梁斌 《红旗谱》四十:“我把你介绍给 江涛 ,他和你一样,也是在党的教养下长大的。”
(2).指文化品德的修养。 巴人 《点滴集·论人情》:“我碰到过一些长期参加革命战争的老战士,很有文化教养的。” 茅盾 《官舱里》:“老者有一张颇为红润的脸,疏眉朗目,声音洪亮,加之顺手摸摸八字须的好姿势都表示了他的身分和教养。”
词语解释:厮养  拼音:sī yǎng
犹厮役。《战国策·齐策五》:“士大夫之所匿,廝养士之所窃,十年之田而不偿也。” 鲍彪 注:“廝,析薪养马者。”《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有廝养卒谢其舍中曰:‘吾为公説 燕 ,与 赵王 载归。’”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析薪为廝,炊烹为养。”《新唐书·张巡传》:“待人无所疑,赏罚信,与众甘苦寒暑,虽廝养,必整衣见之,下争致死力,故能以少击众,未尝败。” 清 钮琇 《觚賸·舒氏义烈》:“ 王国栋 与吾辈同起廝养,沐恩日久,洊加拔擢,位至固山。”
词语解释:安养  拼音:ān yǎng
(1).佛教语。即极乐世界。谓众生生此世界,可以安心养身,闻法修道,故名。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安养有寄,阎浮无希。”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僧叡》:“ 叡 善摄威仪,宏讚经法,常迴此诸业,愿生安养,每行住坐卧,不敢正背西方。”
(2).安息休养。 宋 陈师道 《贺本州刘大夫书》:“仓库既倾,饥寒并解;鲸鯢就戮,金鼓不鸣。方兹安养之秋,乐得循良之吏。”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三三:“天下府州县官来朝,帝諭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在安养生息之而已。’”
(3).犹长养,滋养。《云笈七籤》卷二六:“天气安和,芝草常生。地无寒暑,安养万物。”
词语解释:归养  拼音:guī yǎng
(1).回家奉养父母。《史记·魏公子列传》:“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唐 白居易 《三教论衡》:“﹝ 仲尼 ﹞自 卫 反 鲁 之时, 曾参 或归养於家,不从门人之列。”
(2).回家休养。《后汉书·刘恺传》:“﹝ 愷 ﹞称病上书致仕,有詔优许焉,加赐钱三十万,以千石禄归养。” 宋 秦观 《送刘承议解职归养》诗:“征马萧萧柳外鸣,议郎归养 洛阳城 。”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 王阳明 ﹞三十一岁时遂不得不告病归养。”
词语解释:孝养  拼音:xiào yǎng
竭尽孝忱奉养父母。《书·酒诰》:“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孔 传:“农功既毕,始牵车牛,载其所有,求易所无,远行贾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汉书·文帝纪》:“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 唐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一纪尊名正,三时孝养荣。” 明 杨慎 《丁丑封事》:“两宫之孝养在陛下,臣民之覆庇在陛下。”《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你养女儿一场,不曾得我一日孝养。”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其旨趣,则教之以治家琐务,处事大纲,巨如政治伦常,细至饮食服用,上而孝养奉亲,下若义方教子,示以陈迹,动其兴盛。”
词语解释:豢养  拼音:huàn yǎng
(1).喂养;驯养。 宋 戴埴 《鼠璞·临安金鱼》:“观此则金鯽始於 钱塘 ,惟 六和寺 有之,未若今之盛。南渡驻驆,王公贵人园池竞建,豢养之法出焉。”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洗象》:“后因象疯伤人,遂不豢养。” 沉从文 《丈夫》:“听女人问起钱,问起家乡豢养的猪。”
(2).养育,供养。 宋 苏辙 《代张公安道乞致仕表》之一:“君臣之际,非独以爵禄豢养为恩;进退之间,固将以名节始终为意。”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或年老有病,退居於此,止给柴米、冬衣靴料,以终残年,此祖宗豢养之泽,周详备至者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此婢为老父所豢养。” 许地山 《集外·女儿心》:“他想着他不能领兵出去和革命军对仗,已经辜负朝廷豢养之恩。”
(3).比喻收买并利用。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 蒙 不能他去,而受其豢养,由此名价减薄。” 杨朔 《火并》:“游击队进过一次城,经过一场流血的冲突,把士绅们豢养的一批警察全部缴了械。”
词语解释:修养  拼音:xiū yǎng
(1).指道家的修炼养性。 唐 吕岩 《忆江南》词:“学道客,修养莫迟迟,光景斯须如梦里。”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柳公权 书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白云观》:“虽非神仙,而年过百龄者时所恒有,亦修养之明徵也。”
(2).指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或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古代儒家多指按照其学说的要求培养完善的人格,使言行合乎规矩。《近思录·为学》引 宋 程颐 :“修养之所以引年……皆工夫到这里,则有此应。”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琴谱序》:“续 杏坛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养也。”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革命的实践,不能脱离广大劳动群众的、特别是无产阶级群众的实际革命运动。”
(3).指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 丁玲 《韦护》第二章:“不过他不愿将这些他得意的成绩拿去发表,因为只能给一伙没有修养的人作嘲讽的谈资的。”《花城》1981年第2期:“ 高连生 还显得很有修养,虽然受到一大群人的围攻,有的甚至出言不逊,他还是和颜悦色,细雨和风。”
(4).指思想、理论、知识、艺术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三:“再加一点文化知识,和更多的政治修养,他能成为一个好区委书记。”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九章:“比起一般知识和文学修养来,她都不如 林道静 。”
(5).学习,仿效。《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权利篇》:“胥一国之人,皆以忍耐谦让为美德,争相模效修养之,日无暇刻,岂不痛哉!” 阿英 《〈现代名家随笔丛选〉序记》:“在本书之外应尽量的搜求时间更近的更有力量的随笔供给自己修养,那些作品会更有力的帮助你。”
(6).休息调养。 元 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除去浮花,修养残躯,安排暮景。” 鲁迅 《书信集·致沉雁冰》:“现已交秋,或者只我独去旅行一下,亦未可知。但成绩恐亦未必佳,因为无思无虑之修养法,我实不知道也。” 王西彦 《乡下朋友》:“去年你在信里说要到乡下来修养身体,我就想,他一定有点什么都市病。”
词语解释:存养  拼音:cún yǎng
(1).存心养性。 宋 朱熹 《答何叔京》:“二先生拈出敬之一字,真圣学之纲领,存养之要法。” 宋 陆游 《存养堂为汪叔潜作》诗:“三旌五鼎俱妄想,致一工夫在存养。”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三三章五》:“如其未尝一日用力於存养,则凡今之人,醉梦於利欲之中,直无所欺而反得慊,无所恶而反遂其志矣。”
(2).抚恤;抚养。《六韬·盈虚》:“存养天下鰥寡孤独,賑赡祸亡之家。”《新唐书·马周传》:“四五年来,百姓颇嗟怨,以为陛下不存养之。”《明史·太祖纪二》:“詔军士阵殁,父母妻子不能自存者,官为存养。”
词语解释:惠养  拼音:huì yǎng
(1).加恩抚养。《汉书·疏广传》:“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饗其赐,以尽吾餘日。”《新唐书·刘蕡传》:“念百姓之怨痛,在择良吏以任之,使明惠养之术。”《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五年》:“夫一家之长,必惠养子孙;天下之君,必惠养兆民。”
(2).犹豢养。 清 唐孙华 《责猫》诗:“惠养及二载,肥泽若可悦。”
词语解释:营养  拼音:yíng yǎng
(1).谓生计。《宋史·地理志一》:“ 洛邑 为天地之中,民性安舒,而多衣冠旧族。然土地褊薄,迫於营养。”
(2).指吸取养料以维持生命。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有 江 南风物,清山秀水, 淞江 的鲈鱼, 西乡 的菘菜,为我营养。”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中年妇人固执地不给自己的男人看见她营养得很红润的脸盘。”
(3).养分;养料。 邹韬奋 《萍踪忆语》十四:“这些备尝资产阶级剥削的劳动儿童,在家庭里面的时候,原来就没有得到适宜的营养。” 老舍 《集外·丁》:“海水浴,太阳浴,可是吃的不够,营养不足,一口海水,准死。”
(4).比喻有助于发展的滋养物。《读书》1982年第8期:“这是词人向古典诗词学习,从中吸取艺术营养的实践。”
词语解释:将养  拼音:jiāng yǎng
(1).扶养。《墨子·非命上》:“内无以食飢衣寒,将养老弱。”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九:“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一折:“王留伴哥,好好的抱到家中,便寻觅妳母,好生将养着。”
(2).养息;调养。《淮南子·原道训》:“是故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沉浮俛仰。”《红楼梦》第三六回:“一则打重了,得着实将养几个月才走得。”
(3).怂恿。《汉书·衡山王刘赐传》:“宾客来者,微知 淮南 、 衡山 有逆计,皆将养劝之。”将养,《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作“从客”。
词语解释:休养  拼音:xiū yǎng
(1).谓安定人民生活,使其经济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传》:“因传国政,休养万民。” 宋 曾巩 《范贯之奏议集序》:“ 仁宗 在位岁久,熟於人事之情伪与羣臣之能否,方以仁厚清静休养元元。”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史记》:“ 武帝 之不亡者,赖祖宗休养之泽深耳。” 毛泽东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在两年以后,人民负担又可减轻了,民力又可得到休养了。”
(2).休息调养。指使身心得到休息或滋补。 宋 陆游 《小憩》诗:“休养观书眼,调娱宴坐身。”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记丹药·糁制》:“翁媪后携饼饵造僧房,见僧云:‘诚谢老师见惠秘方以休养二老。’”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别离》:“病中块坐,又未能息心休养。”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为了他的身体和精神的休养,她希望他们暂时离开 上海 ,他们旅行去。”
(3).犹陶冶。 钱钟书 《围城》:“借诗书之泽,弦诵之声来休养身心。”
词语解释:牧养  拼音:mù yǎng
(1).养育,抚养。《管子·问》:“问乡之良家其所牧养者几何人矣。” 尹知章 注:“牧养,谓其人不能自存。”《明史·恭闵帝纪》:“赐民高年米肉絮帛,鰥寡孤独废疾者官为牧养。”
(2).治理,统治。《汉书·鲍宣传》:“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为天牧养元元,视之当如一,合《尸鳩》之诗。”《后汉书·班勇传》:“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仍乞敕下吏部,慎选良吏,牧养小民。”
(3).放牧饲养。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吴王 ﹞乃赦 越王 得离其石室,去就其宫室,执牧养之事如故。”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山羊﹞既肥且伟,初疑岛上有人牧养,而絶无人踪,捕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莫翁 当下发了一季工食,着他在山边草房中住宿,专管牧养。” 柯蓝 《游牧者之歌》:“这是 傣 家牧养的‘菜牛’,专门用来吃肉的。”
词语解释:内养  拼音:nèi yǎng
(1).太监。《旧唐书·杨收传》:“寻尽削官封,长流 驩州 。又令内养 郭全穆 齎詔赐死。”《新五代史·周太祖纪》:“ 隐帝 遣 开封 尹 侯益 ……等率兵拒 威 ,又遣内养 驡脱 覘 威 所嚮。”
(2).谓全真养身之道。《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若遇个云游道士,方外全真,叩留至家中供养,学些丹术,讲些内养。”
(3).指修真养性。《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只叫他把‘内丹成,外丹亦成’这两句,想一想,难道是掉起内养工夫。” 清 蒋士铨 《第二碑·寻诗》:“小弟平日颇有内养之法,今年九十六岁,还走得五里路,喫得半斤肉。”
(4).指内心修养。 清 宗稷辰 《姚适庵怡柯草堂诗赋钞序》:“其怀古之思,亦渊雅而少愁怨,识者已觉其内养之充粹,蔼然为君子之清风。”
词语解释:颐养  拼音:yí yǎng
保养。《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 唐 薛调 《无双传》:“ 震 曰:‘姊宜安静自颐养,无以他事自挠。’”《花月痕》第三回:“原来 漱玉 家中,有一座园亭,是太傅予告之后颐养之地。”
词语解释:含养  拼音:hán yǎng
包容养育。形容帝德博厚。《后汉书·郎顗传》:“流宽大之泽,垂仁厚之德,顺助元气,含养庶类。”《北史·裴佗传》:“圣情含养,泽及普天,服而抚之,务在安辑。”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上》:“ 文帝 专务含养,置而不问。” 清 梅曾亮 《送韩珠船序》:“天子独察其胡贾行无远识,含养以禽兽土芥,不以生喜怒,褻我兵械。”
词语解释:静养  拼音:jìng yǎng
(1).静心修养。 唐 白居易 《续座右铭》:“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真。养内不遗外,动率义与仁。”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
(2).安静地休养。 明 张居正 《给假治疾疏》:“﹝臣﹞须静养半月二十日,﹝病﹞乃得除根。”《红楼梦》第五二回:“你只静养几天,自然就好了。”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颇欲易地,静养若干时,然竟想不出一个适宜之处。”
词语解释:致养  拼音:zhì yǎng
(1).得到养育。《易·说卦》:“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
(2).奉养亲老。《后汉书·明帝纪》:“昔 曾閔 奉亲,竭欢致养。” 晋 陶潜 《天子孝传赞》:“至哉后德,圣敬自天,陶渔致养,菲薄饗先。” 宋 曾巩 《明州谢到任表》:“自效驱驰,敢废资忠之义;庶依长育,未愆致养之私。”
词语解释:驯养  拼音:xùn yǎng
(1).饲养野生动物使逐渐驯服。《魏书·术艺传·刘灵助》:“ 灵助 驯养大鸟,称为己瑞,妄説图讖,言 刘氏 当王。”《新唐书·西域传下·师子国》:“ 师子 ,能驯养师子,因以名国。” 秦牧 《艺海拾贝·菊花与金鱼》:“世界各国的人民,有的驯养金丝雀。”
(2).指驯服。 唐 元稹 《训别致用》诗:“君今虎在匣,我亦鹰就羈,驯养保性命,安能奋殊姿。”
(3).安抚。《宋书·蔡兴宗传》:“况 安都 外据强地,密邇边关,考之国计,尤宜驯养。”
词语解释:蒙养  拼音:méng yǎng
(1).潜心修养。语本《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孔颖达 疏:“能以蒙昧隐默,自养正道,乃成至圣之功。”《文物》1963年第4期:“墨之溅笔也以灵,笔之运也以神。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而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而无墨也。”
(2).教育童蒙。 宋 苏辙 《题张安道乐全堂》诗:“晚岁事蒙养,敛退就此堂。” 清 刘大櫆 《祭张十二郎文》:“孰谓汝方在蒙养也,而忽焉影削,不保其向聚之形。”又如 清 代末年有蒙养院。
词语解释:遵养  拼音:zūn yǎng
谓顺应时势或环境而积蓄力量。《晋书·明帝纪》:“属 王敦 挟震主之威,将移神器,帝崎嶇遵养,以弱制强,潜谋独断,廓清大祲。” 宋 苏辙 《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 夏 人公然桀傲,不遣谢使,再遣兵马蹂践 涇原 ,朝廷方务遵养,不復诛讨。” 明 高启 《顾荣庙》诗:“崎嶇诸王幕,沉湎务遵养。”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十八章》:“在夫子立言之旨,则以见时未至而事未起,则 文王 遵养以为道;时已至而事已集,则 武 周 忧劳以见功。”
词语解释:便养  拼音:biàn yǎng
便于赡养。 明 李东阳 《姜贞庵传》:“九载秩满,以母老,图便养,迁 南京 刑部郎中。”《明史·王省传》:“ 太祖 亲试,称旨,当殊擢。自陈才薄亲老,乞便养,授 浮梁 教諭。”
词语解释:调养  拼音:tiáo yǎng
(1).调理保养。 南朝 梁武帝 《答谢开讲般若启敕》:“实相之中,本无去来,身虽不到,心靡不在,善自调养,慎勿牵劳。” 宋 苏轼 《赐镇江军节度使判大名府韩绛诏书汤药口宣》:“特颁珍剂,以示至怀,方此沍寒,益加调养。”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三家邻居》:“妹妹劝他集中有限的经济力量来调养身体。”
(2).修养。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回音喜慰》:“瑶琴意趣,教我闭门禁指,调养圣贤之心,洗荡 巢 由 之耳。”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七:“余尝谓国家忠厚立国,久无此事。如有之,当如何?已发在臺省力争,未发在阁臣密救,至于平日调养圣心,尤在士大夫奏疏间,勿得轻易称某可拿,某可斩耳。”
词语解释:抚养  拼音:fǔ yǎng
(1).谓对部下或百姓的爱护体恤。《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鬭之士。”《后汉书·陈蕃传》:“昔 高祖 创业,万邦息肩,抚养百姓,同之赤子。” 唐 杜甫 《新安吏》诗:“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元典章·兵部一·晓谕军条画》:“军马别无调度,所司不知抚养。”
(2).对年幼者的抚育教养。《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少孤,与叔父 翁 居。 翁 抚养甚篤, 基 亦以孝称。” 晋 李密 《陈情表》:“祖母 刘 愍臣孤弱,躬亲抚养。”《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我虽承汝十年抚养之恩,然所得金帛已多,亦足为汝养老之计。” 丁玲 《母亲》三:“当日爷爷也还不是一岁就死了爹,全靠老太一人抚养的么。”
词语解释:甘养  拼音:gān yǎng
(1).为美味滋养。 宋 蔡襄 《送石昌言知宿州》诗:“人生岂效鸡鶩羣,意在糠粱所甘养。”
(2).奉养尊亲的美味。 宋 王令 《送朱明之昌叔赴尉山阳》诗:“高堂华髮亲老矣,四海无家寄几杖……尉官虽小俸虽薄,犹有餘钱买甘养。”
词语解释:侍养  拼音:shì yǎng
奉养。《墨子·兼爱下》:“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史记·汲郑列传》:“ 浑邪 率数万之众来降,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晋书·孝友传·盛彦》:“母 王氏 因疾失明, 彦 每言及,未尝不流涕。於是不应辟召,躬自侍养。”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孝亲》:“﹝ 纯皇 ﹞每巡幸 木兰 江 浙 等处,必首奉慈舆,朝夕侍养。”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这婚姻伤透了她的心,而且为了侍养老祖父,她就不想很快结婚。”
词语解释:护养  拼音:hù yǎng
(1).保护养育。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又交锋之隘,恤物犹勤,遗犊弃蚕,皆令护养。” 宋 王令 《八桧图》诗:“不知留存护养者,竟以何理惜不捐。”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譬如他对 愫方 ,总以为自己在护养着一个无告的孤女。”
(2).护理将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 孙 捉还,杖挞无数,衣皆若缕,伤痛不可转侧。 孙 命舁诸房中护养之,将待其瘥而后出之。”
词语解释:家养  拼音:jiā yǎng
家里饲养的(家禽或牲畜)
词语解释:终养  拼音:zhōng yǎng
奉养父母,以终其天年。多指辞官归家以终养年老亲人。《诗·小雅·蓼莪序》:“蓼莪,刺 幽王 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 郑玄 笺:“不得终养者,二亲病亡之时,时在役所不得见也。” 晋 李密 《陈情表》:“臣 密 今年四十有四,祖母 刘 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而报养 刘 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陆中丞》:“抚 楚 时,见属吏有篤老亲犹来赴补,惻然悯之,奏官员凡亲年七十,虽有次丁,俱许终养,一时中外人归养者千餘人。”
词语解释:待养  拼音:dài yǎng
持养,保养。《墨子·非命下》:“下以待养百姓。” 孙诒让 间诂引 王念孙 曰:“待养当为持养……《荀子·荣辱篇》曰:‘以相群居,以相持养。’ 杨倞 注:‘持养,保养也。’” 三国 魏 曹操 《赠给灾民令》:“老耄须待养者,年九十已上,復不事,家一人。”《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又徙 下邳 丞” 裴松之 注引《江表传》:“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 坚 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
词语解释:爱养  拼音:ài yǎng
爱护养育。《汉书·张骞传》:“遂持归 匈奴 ,单于爱养之。”《晋书·刘曜载记》:“ 陇 上歌之曰:‘ 陇 上壮士有 陈安 ,驱榦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成德军节度使制》:“爱养士伍,均如鳲鳩。” 清 许承钦 《兵至》诗:“爱养天心嗇,诛求吏牘能。”
词语解释:恬养  拼音:tián yǎng
谓以恬静涵养性情。语本《庄子·缮性》:“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 郭象 注:“恬静而后知不荡,知不荡而性不失也。” 唐 元稹 有《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因成十八韵见寄〉,乐天前篇到时,适会予亦宴 镜湖 南亭 ,因述目前所睹以成酬答,末章亦示暇诚则势使之然,亦欲粗为恬养之赠耳》诗。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序》:“余大父司徒公,虽贵仕而喜廉退恬养。”
词语解释:韬养  拼音:tāo yǎng
韬,韬光;养,养晦。谓隐藏才能,使不外露。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劝君韜养待徵招,不用雕琢愁肝肾。”
词语解释:生养  拼音:shēng yǎng
(1).犹养育。《荀子·君道》:“省工贾,众农夫,禁盗贼,除姦邪,是所以生养之也。” 唐 韩愈 《原道》:“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道。” 清 唐甄 《潜书·太子》:“亲其妇子,知其生养;入其庐舍,知其居处。” 清 郑珍 《〈郘亭诗钞〉序》:“ 子偲 以贫也,毕屯夕於郡,率诸弟读僦宅中,岁藉塾脩以相生养。”
(2).指分娩;生育。 老舍 《骆驼祥子》十九:“她无论如何也不准 祥子 在晚间出去,她不定哪时就生养,她害怕。”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四家邻居》:“她的妻子年纪不满三十,但由于生养过于勤密,身体很坏。”
(3).犹生活,生存。《汉书·五行志中之下》:“灶者,生养之本。”
(4).使生长;生长。 汉 荀悦 《申鉴·俗嫌》:“凡阳气,生养;阴气,消杀。”《后汉书·章帝纪》:“方春生养,万物莩甲,宜助萌阳,以育时物。”
(5).生息,繁衍。 宋 叶适 《潼川府修城记》:“非智素讲,勇立断,安能接二百年生养使不失哉。” 宋 叶适 《林德秀墓志铭》:“材者,所赖以生养也,人纪所待以立也,人文所由以明也。”
词语解释:三釜养  拼音:sān fǔ yǎng
以薄俸供养父母。 宋 陆游 《对食作》诗:“少壮已辜三釜养,飘零敢道一袍单。”参见“ 三鬴 ”。
词语解释:三釜  拼音:sān fǔ
亦作“ 三釜 ”。
(1).古代一般年成每人每月的食米数量。《周礼·地官·廩人》:“凡万民之食食者,人四鬴,上也;人三鬴,中也。” 郑玄 注:“此皆谓一月食也。六斗四升曰鬴。”
(2).喻菲薄的俸禄。《庄子·寓言》:“ 曾子 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洎,吾心悲。’” 宋 王安石 《酬郑闳中》诗:“三釜只知为养急,五浆非敢在人先。” 明 邵璨 《香囊记·逼试》:“事亲未得荣三釜,教子空劳授一经。” 清 柯煜 《述怀》诗:“三釜计不就,五亩遄归休。”
词语解释:滋养  拼音:zī yǎng
(1).犹养育,培养。 宋 秦观 《财用下》:“风霆雨露之发生,山林川泽之滋养,财之所从出也。” 清 吴振兰 《和孟东野〈审交〉》:“滋养待成林,芒刺伤我手。”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 桑干河 从 山西 流入 察 南,滋养丰饶了 察 南,而这下游地带是更为富庶的。”
(2).养分,养料。 老舍 《骆驼祥子》五:“他老以为他的个子比别人高大,就一定比别人能多受些苦,似乎永没想到身量大,受累多,应当需要更多的滋养。” 王力 《中国格律诗的传统和现代格律诗的问题》:“历代的诗人,比较有成就的都常常从民间文艺中吸取滋养。”
词语解释:追养  拼音:zhuī yǎng
谓祭祀死者,继尽孝养之道。《礼记·祭统》:“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 孔颖达 疏:“养者是生时养亲,孝者生时事亲,亲今既没,设礼祭之,追生时之养,继生时之孝。” 汉 张衡 《东京赋》:“躬追养於庙祧,奉蒸尝与禴祠。”《魏书·礼志二》:“臣闻国之大礼,莫崇明祀,祀之大者,莫过禘祫,所以严祖敬宗,追养继孝。”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马医夏畦之鬼,无不受子孙追养者。”
词语解释:鼎养  拼音:dǐng yǎng
犹鼎食。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以是知贵人鼎养丰厚,冥冥中自有定数,贫儒岂可不安藜藿之分。”
词语解释:迎养  拼音:yíng yǎng
谓迎接尊亲同居一起,以便孝养。《宋史·真宗纪一》:“詔羣臣迎养父母,蠲天下逋负,释繫囚。” 明 唐顺之 《王母缪孺人墓志铭》:“ 鋭 初调 崇明 令,以海道险不能迎养为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家祖年纪过大,厌见生人,懒於应酬,虽迎养在京寓,却向不见客的。”
词语解释:摄养  拼音:shè yǎng
(1).抚养。《三国志·吴志·陆瑁传》:“ 瑁 从父 绩 早亡,二男一女,皆数岁以还, 瑁 迎摄养,至长乃别。”《宋书·后妃传·孝懿萧皇后》:“初 太宗 少失所生,为太后所摄养。”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期岁,为姨 寳光 所摄养,同如母之义子。”
(2).养生;调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陛下昼过冷,夜过热,恐非摄养之术。”《旧唐书·方伎传·叶法善》:“自曾祖三代为道士,皆有摄养占卜之术。” 清 唐孙华 《暮春杂诗》:“旦暮暄寒异,时愁摄养妨。” 郭沫若 《山中杂记·芭蕉花》:“这恐怕是在产褥中,因为摄养不良的关系所生出的子宫病罢。”
词语解释:娇养  拼音:jiāo yǎng
娇生惯养。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八:“君不见 隋 朝陇头姥,娇养双鸚嘱新妇。一鸚曾説妇无仪,悍妇杀鸚欺主母。”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训女》:“娇养他掌上明珠,出落的人中美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一向娇养惯了,不曾学习。” 巴金 《灭亡》第四章:“你们又把我们抛到这残酷无情的社会中,让我们这些娇养惯了的孩子被人摧残。”
词语解释:鞠养  拼音:jū yǎng
(1).抚养;养育。《后汉书·刘般传》:“早失母,同产弟 原乡侯 平 尚幼, 紆 ( 恩王 紆 )亲自鞠养,常与共卧起饮食。”《旧唐书·李承传》:“ 承 幼孤,兄 曄 鞠养之。”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二折:“今立身成名,岂不知父母鞠养之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渠母改醮,遗我鞠养。”
(2).供养;赡养。《世说新语·贤媛》“问眼耳未觉恶不” 刘孝标 注引《妇人集》载 晋 王羲之 妻《谢表》:“妾年九十,孤骸独存,愿蒙哀矜,赐其鞠养。”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有窣堵波,是 商莫迦菩萨 恭行鞠养,侍盲父母。”
词语解释:失养  拼音:shī yǎng
谓不能奉养父母。 明 杜岕 《客中忆家大人》诗:“愁容兼白髮,忆昨送儿行。失养七旬外,计归三月程。”
词语解释:母养  拼音:mǔ yǎng
(1).抚育教养。《汉书·外戚传上·孝宣王皇后》:“上怜 许太子 蚤失母,几为 霍氏 所害,於是乃选后宫素谨慎而无子者,遂立 王倢伃 为皇后,令母养太子。”《北史·后妃传上·文昭皇后》:“ 冯昭仪 宠盛,密有母养帝心。”
(2).滋养。 宋 苏轼 《与孙运句书》:“脾能母养餘臟,故养生家谓之黄婆。”
词语解释:怡养  拼音:yí yǎng
(1).和乐。《文选·嵇康〈琴赋〉》:“若和平者听之,则怡养悦悆,淑穆玄真。” 李善 注引《广雅》:“养,乐也。”
(2).犹保养,休养。 南朝 梁 何逊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情游乃落魄,得性随怡养。”《旧唐书·丘和传》:“ 和 时年已衰老,乃拜 稷州 刺史,以是本乡,令自怡养。” 宋 林逋 《山阁偶书》诗:“餘生多病期怡养,聊此栖迟一避喧。”
(3).犹陶冶。 茅盾 《官舱里》:“‘哦,丝竹是能够怡养性子的。极好,极好!’老先生也郑重地赞叹着。”
词语解释:容养  拼音:róng yǎng
(1).犹蓄养。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非崇塔侈像,容养滥吹之僧,以伤财害民之谓也。”《周书·艺术传·黎景熙》:“故天地称其高厚者,万物得其容养焉。”
(2).宽恕。《宋书·范晔传》:“每存容养,冀能悛革,不谓同恶相济,狂悖至此。便可收掩,依法穷詰。”《宋书·殷琰传》:“足下以衣冠华胄,信概夙昭,附戾从违,犹见容养。”
词语解释:利养  拼音:lì yǎng
(1).犹养育。《管子·度地》:“以其天材,地之所生,利养其人,以育六畜。”
(2).指财利。《法华经·序品》:“贪著利养,虽復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多所忘失。”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璎珞寺》:“众僧利养,百姓所供也。” 夏曾佑 《小说原理》:“其所以读之者,为其与生平之品行、智慧、名誉、利养大有关係。”
词语解释:资养  拼音:zī yǎng
犹供养。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缘境无碍门》:“若志在於资养,便覩缚缠更重。” 宋 苏轼 《答程全父推官书》之一:“某与儿子粗无病,但 黎 蜑 杂居,无復人理,资养所急,求輒无有。” 孙中山 《民生主义与社会革命》:“如生子多,凡无力养之者,亦可由国家资养。”
词语解释:饲养  拼音:sì yǎng
给人或其他动物吃食物,使活下去。 宋 苏舜钦 《论五事》:“遇慈惠之吏,必率敛而饲养;逢苟且之政,必枕籍而死亡。”《元史·张立道传》:“ 爨 僰 之人虽知蚕桑,而未得其法, 立道 始教之饲养,收利十倍於旧。”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据说,这里的灰鹤是皇帝饲养着的,在这里已有许多年代。”
词语解释:天养  拼音:tiān yǎng
谓大自然供给人们生活资料。《荀子·天论》:“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
词语解释:持养  拼音:chí yǎng
(1).保养,养育。《墨子·天志中》:“内有以食飢息劳,持养其万民,则君臣上下惠忠,父子弟兄慈孝。” 汉 袁康 《越绝书·吴人内传》:“地生长五穀,持养万物。”《朱子语类》卷七一:“故须庄敬持养,然后能大。”
(2).犹迎合。《吕氏春秋·长见》:“ 申侯伯 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
词语解释:引养  拼音:yǐn yǎng
长养;奉养。《书·梓材》:“引养引恬。” 孔颖达 疏:“能长养民,能安民。” 宋 叶适 《上蔡先生祠堂记》:“ 偕 三子,无衣食,替人承符,引养老母。”
词语解释:顾养  拼音:gù yǎng
谓孝顺赡养父母。 宋 张载 《西铭》卷一:“恶旨酒,崇 伯子 之顾养。” 朱熹 注:“好饮酒而不顾父母之养者,不孝也,故遏人欲如 禹 之恶旨酒,则所以顾天之养者至矣。” 清 朱仕琇 《兰陔爱日图记》:“孝子日奉飧膳,见亲已老,念如此晨夕之不可多得,故皇然閔然,内有不遑安之心,外有游盘之戒,此所为顾养而爱日者也。”
词语解释:笼养  拼音:lóng yǎng
在笼中喂养
词语解释:子养  拼音:zǐ yǎng
犹养育。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天子神圣,威武慈仁,子养亿兆人庶,无有亲疏远邇。虽在万里之外,岭海之陬,待之一如畿甸之间、輦轂之下。”
词语解释:卫养  拼音:wèi yǎng
(1).犹言保护安抚。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无赖不逞之人,既聚而为兵,有以制之,无敢为非,因取其力,以卫养良民,使各安田里,所以太平之业定,而无叛民也。”
(2).犹保养。 元 无名氏 《三朝野史》:“ 包宏斋 高寿,步履不艰,必有卫养之术。”
词语解释:充养  拼音:chōng yǎng
犹供养。《南史·宋衡阳文王义季传》:“队主 续丰 母老家贫,无以充养,遂不食肉。”
词语解释:空养  拼音:kōng yǎng
谓以文火焙物。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居四郎伏硃煅丹砂》:“得煅朱法。其法:取辰锦颗块砂,不计多少,以一药铺盖煅之;朱已伏火,即日用炭火二两空养,不论岁月。”
词语解释:育养  拼音:yù yǎng
(1).畜养;生息。 汉 王充 《论衡·骨相》:“故富贵之家,役使奴僮,育养牛马,必有与众不同者矣。”《三国志·蜀志·杜微传》:“今因 丕 多务,且以闭境勤农,育养民物,并治甲兵,以待其挫,然后伐之,可使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
(2).抚养;养育。《汉书·王莽传上》:“今众事烦碎,朕春秋高,精气不堪,殆非所以安躬体而育养皇帝者也。”《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朕﹞援立圣嗣,恨不久育养,见其始终。”《北齐书·独孤永业传》:“ 独孤永业 ,字 世基 ,本姓 刘 , 中山 人。母改适 独孤氏 , 永业 幼孤,随母为 独孤 家所育养,遂从其姓焉。”
词语解释:补养  拼音:bǔ yǎng
用饮食或药物来滋养身体。 宋 秦观 《治势下》:“其急而解之以宽,犹虚中暴下而补养之也。”《儒林外史》第二一回:“ 牛老 气成一病,七十岁的人,元气衰了,又没有药物补养,病不过十日,寿数已尽,归天去了。”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她生产过孩子后并没有吃过一只鸡或一只猪蹄子来补养身子。”
词语解释:技养  拼音:jì yǎng
见“ 技痒 ”。
词语解释:技痒  拼音:jì yǎng
亦作“ 技懩 ”。亦作“ 技养 ”。亦作“ 技痒 ”。 有某种技艺的人遇到机会急欲表现。《文选·潘岳〈射雉赋〉》:“屏发布而累息,徒心烦而技懩。” 徐爰 注:“有技艺欲逞曰技懩也。” 唐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荥阳郑虔》:“贯穿无遗恨,薈蕞何技痒。” 宋 文天祥 《慧和尚说》:“然技养,卒不能自禁。” 元 沉禧 《一枝花》套曲序:“其辞气雄伟,风调清越,不觉使人技痒。”《水浒传》第一○四回:“当下 王庆 闲看了一回,看得技养。”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今忽技痒,不禁邀余同赋,余不能辞也。”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六:“ 瑞丰 自以为精明老练,不肯因技痒而失去控制力。”
词语解释:炼养  拼音:liàn yǎng
修炼养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至於 赤松子 、 魏伯阳 ,则主炼养。”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言炼养服食,《黄庭》《参同》,足充案俎。”
词语解释:共养  拼音:gòng yǎng
即供养。亦指供养的物品。共,通“ 供 ”。《管子·形势解》:“尽力共养,子妇之则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死,不治。适其共养,此不当医治。”《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 秦 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
词语解释:私养  拼音:sī yǎng
私下供给其生活资料或生活费用。《魏书·释老志》:“自王公已下,有私养沙门者,皆送官曹,不得隐匿。”
词语解释:养养  拼音:yǎng yǎng
(1).忧愁不安貌。养,通“ 恙 ”。《诗·邶风·二子乘舟》:“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毛 传:“养养然忧,不知所定。” 马瑞辰 通释:“《尔雅·释詁》《説文》竝曰:‘恙,忧也。’养与洋皆当为恙之假借。” 黄中黄 《沉荩》:“﹝ 唐才常 ﹞恨不即时扰乱 满清 之全局,组织新政府以代之。 才常 之设心既如是,而 藎 尤养养动於心,不能自己。”
(2).(今读yǎng)受供养与自力谋生。《列子·仲尼》:“汝知养养之义乎?受人养而不能自养者,犬豕之类也。” 张湛 注:“养养,上音余亮,下音余赏。”
词语解释:畜养  拼音:xù yǎng
(1).指饲养牲口。《韩非子·难二》:“务於畜养之理,察於土地之宜,六畜遂,五穀殖,则入多。”《汉书·枚乘传》:“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
(2).抚养;养育。《韩诗外传》卷七:“夫为人父者,必怀慈仁之爱,以畜养其子,抚循饮食,以全其身。”《汉书·翟义传》:“﹝皇太子﹞年在襁褓……令皇太后得加慈母恩,畜养成就,加元服,然后復子明辟。”《法苑珠林》卷六:“乳哺畜养,犹如己子。”
(3).扶植培养。《汉书·王嘉传》:“今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养可成就者,则士赴难不爱其死。”《后汉书·董卓传》:“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 暉 曰:‘人各为其主’” 元 胡三省 注:“ 皇甫暉 受 唐庄宗 畜养之恩,一旦作乱, 庄宗 以之丧亡。”
(4).指收罗豢养。《后汉书·皇甫嵩传》:“ 鉅鹿 张角 自称‘大贤良师’,奉事 黄 老 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呪説以疗病。”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德宗 怒曰:‘卿交通节将,畜养侠刺,位崇臺鼎,更欲何求?’”一本作“ 蓄养 ”。
(5).私养。《元典章·礼部六·释道》:“﹝僧人﹞开张解库,饮酒茹荤,畜养妻妾,与俗无异。”
词语解释:敬养  拼音:jìng yǎng
奉养,赡养。《礼记·祭义》:“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 晋 潘岳 《西征赋》:“不获事於敬养,尽加隆於园陵。” 郭沫若 《一只手》一:“假使社会上已经有很周到的养老院、残废院,我们实在不愿意,也不忍心看到只有八九岁便要去做童工,把一点点子血汗钱来敬养父母的孝子!”
词语解释:事养  拼音:shì yǎng
侍奉供养。《战国策·赵策三》:“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
共233,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