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末字词组
从兹来兹负兹赫兹龙兹念兹在兹徂兹 
今兹龟兹鸠兹华尔兹伯利兹才兹才兹 
于兹若兹长兹兹兹弇兹挹彼注兹  

词语解释:从兹  拼音:cóng zī
犹从此。 唐 杜甫 《为农》诗:“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四游记·猴王得仙赐姓》:“自从 盘古 破鸿濛,开闢从兹清浊辨。” 清 孙枝蔚 《张孝子诗》:“乞棺殮主长哀号,从兹孝烈闻 通城 。”
词语解释:今兹  拼音:jīn zī
(1).今此;现在。《诗·小雅·正月》:“今兹之正,胡然厉矣。”《左传·昭公三年》:“今兹吾又将来贺。” 唐 萧至忠 《陪幸五王宅》诗:“畴昔王门下,今兹制幸晨。” 明 刘基 《郁离子·天地之盗》:“今兹备矣,而民不言,是怨不在口而在腹也。”
(2).今年。《左传·僖公十六年》:“今兹 鲁 多大丧,明年 齐 有乱。” 杜预 注:“今兹,此岁。”《后汉书·明帝纪》:“昔岁五穀登衍,今兹蚕麦善收。” 唐 韩愈 《潮州祭神文》之五:“今兹无有水旱雷雨风火疾疫为灾。”
词语解释:于兹  拼音:yú zī
(1).在此。《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 孔 传:“言 祖乙 已居於此。”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中》:“残珠剩玉,沦没渊海,能亡三嘆?因识其目于兹云。”
(2).于今,至今。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于兹矣。” 晋 潘岳 《怀旧赋》:“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于兹矣。” 唐 韩愈 《祭侯主簿文》:“我狎我爱,人莫与夷,自始及今,二纪于兹。”
(3).当今,今世。《汉书·司马相如传》:“休烈显乎无穷,声称浹乎于兹。” 颜师古 注:“于兹,犹言今兹也。”
吁嗟;叹息。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铭》:“于兹先生,秉德恭勤。”
(1).至今。《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今臣生十二岁於兹矣。”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设谤木,於兹三年矣。”
(2).在此。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执銓以平,御烦以简。 裴楷 清通, 王戎 简要,復存於兹。”
词语解释:来兹  拼音:lái zī
(1).来年。《吕氏春秋·任地》:“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南朝 宋 谢灵运 《白石岩下径行田》诗:“天鉴儻不孤,来兹验微诚。”
(2).泛指今后。《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花城》1981年第1期:“他突然想到,应该用笔把他们叱咤风云的英雄事迹记录下来,瞻既往以励来兹。”
词语解释:龟兹  拼音:qiū cí
(1).古国名。 汉 西域 诸国之一。位于 天山 南麓。又作 鸠兹 、 屈茨 、 归兹 、 屈支 、 丘兹 等。古 龟兹 国王治 延城 。居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冶铸、酿酒等也较发达。有文字,擅长音乐。《汉书·西域传下·龟兹国》:“ 龟兹国 ,王治 延城 。”《隋书·音乐志下》:“《龟兹》者,起自 吕光 灭 龟兹 ,因得其声。 吕氏 亡,其乐分散, 后魏 平中原,復获之。其声后多变易。至 隋 有《西国龟兹》《齐朝龟兹》《土龟兹》等,凡三部。” 唐 元稹 《连昌宫词》:“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録续。” 清 陈维崧 《赠歌者陈郎》诗:“天涯踪跡半旗亭,谱遍《龟兹》不忍听。”
(2).古乐曲名。原为 龟兹 一带的地方乐曲。
词语解释:若兹  拼音:ruò zī
如此。《书·大禹谟》:“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寧。”《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雄图悵若兹,茂宰深遐睠。”
词语解释:负兹  拼音:fù zī
诸侯患病之称。《公羊传·桓公十六年》:“﹝ 卫侯朔 ﹞属负兹舍,不即罪尔。” 何休 注:“属,託也。天子有疾称不豫,诸侯称负兹。” 徐彦 疏:“诸侯言负兹者,谓负事繁多,故致疾。”
词语解释:鸠兹  拼音:jiū zī
古邑名。《左传·襄公三年》:“ 楚 子重 伐 吴 ,为简之师,克 鳩兹 。” 杨伯峻 注:“ 鳩兹 , 吴 邑,当在今 安徽 芜湖市 东南二十五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陈伯玑》:“ 陈伯璣 允衡 , 建昌 南城 人……乱后寓 黄山 ,移 鳩兹 ,再移 白下 ,贫甚。”
词语解释:长兹  拼音:cháng zī
古兵器。长柄锄。《墨子·备城门》:“城上之备:……长斧、长椎、长兹、距、飞衝、县□、批屈楼。” 孙诒让 间诂:“兹即鎡錤也。《汉书·樊噲传赞》:‘虽有兹基。’ 颜 注引 张晏 云:‘兹基,鉏也。’《国语·鲁语》 韦 注云:‘耨,兹其也。’《一切经音义》《苍頡篇》云:‘鉏,兹其也。’《説文·木部》云:‘欘,斫也。 齐 谓之鎡錤。’兹其即鎡錤之省。”
词语解释:赫兹  拼音:hè zī
德国物理学家(1857—1894)。第一个播出并接收了无线电波。指出无线电波的振动性及其反射、折射特性与光波和热波相同,肯定了光和热都是电磁辐射
周期性过程的频率单位,等于1次/每秒
词语解释:华尔兹  拼音:huá ěr zī
英语waltz的音译。交际舞的一种。起源于 奥地利 民间的一种三拍子舞蹈。用圆舞曲伴奏,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分快步和慢步两种。
词语解释:兹兹  拼音:zī zī
滋生繁殖。《史记·陈杞世家论》:“ 田常 得政於 齐 ,卒为建国,百世不絶,苗裔兹兹,有土者不乏焉。” 清 方苞 《大司寇韩城张公继室王夫人墓志铭》:“年逾六甲,子姓兹兹。”
词语解释:龙兹  拼音:lóng zī
珠玉名。《荀子·正论》:“犀象以为树,琅玕、龙兹、华覲以为实。” 王先谦 集解引 郭庆藩 曰:“上言以为树,下言以为实,盖谓植树犀象,而以珠玉为之实也。”
词语解释:伯利兹  拼音:bó lì zī
北美洲国家。在中美洲地区东部。濒加勒比海。面积2.3万平方千米。人口211万(1994年)。首都贝尔莫潘。南部为山地,北部和沿海地势低平。热带雨林气候。农业国。产甘蔗、柑橘、稻米等。主要出口木材。
词语解释:弇兹  拼音:yān zī
(1).传说中神名。《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陼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 弇兹 。”
(2).山名。参见“ 弇山 ”。
词语解释:弇山  拼音:yān shān
(1).山名。古谓日没之所。又名 崦嵫山 、 弇兹山 。《列子·汤问》:“ 周穆王 西巡狩,越 崑崙 ,不至 弇山 ,反还。” 张湛 注:“日入所也。”《穆天子传》卷三:“天子遂驱,升于 弇山 ,乃纪名迹于 弇山 之石,而树之槐,眉曰:‘ 西王母 之山。’” 郭璞 注:“ 弇 , 弇兹山 ,日入所也。”参阅《山海经·西山经》
(2).园名。在 江苏省 太仓县 ,为 明 王世贞 所筑。因以为 王世贞 的别称。 清 钱谦益 《〈王贻上诗集〉序》:“学古而贋者,影掠 沧溟 、 弇山 之賸语,尺寸比拟,此屈步之虫,寻条失枝者也。”参见“ 弇州 ”。
词语解释:念兹在兹  拼音:niàn zī zài zī
《书·大禹谟》:“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孔 传:“兹,此;释,废也。念兹人,在此功;废兹人,在此罪。言不可诬。”后谓念念不忘于某一事情。 晋 陶潜 《命子》诗:“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鲁迅 《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他们和 F总长 ,都‘念兹在兹’,在尘埃中间和破纸旁边离不开。”
词语解释:才兹  拼音:cái zī
方言。方才。 郁达夫 《出奔》二:“直到后来,他们才兹晓得,他就是本城西区的一位负责宣传员。”
词语解释:挹彼注兹  拼音:yì bǐ zhù zī
谓将彼器的液体倾注于此器。《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 孔颖达 疏:“可挹彼大器之水,注之此小器之中。”后亦以喻取一方以补另一方。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陈大绶授中宪大夫制》:“士有试于一命,屯膏不施,而光大于其子,匪独积习名教,有开必先,挹彼注兹,天亦以著廉吏之报焉。”亦省作“ 挹注 ”。 宋 陈傅良 《哭吕伯恭郎中舟行寄诸友》诗:“挹注隘溟渤,扶携薄穹昊。”《清史稿·兵志十一》:“原拟就枪炮厂经费挹注……势不能全行拨用。” 廖仲恺 《为保留香山县田土业佃保证局给大元帅的呈文》:“政府为保证业佃起见,不妨从权办理,稍资挹注。”
词语解释:徂兹  拼音:cú zī
今兹,现在。徂,通“ 且 ”。《书·费誓》:“嗟,人无譁,听命!徂兹 淮 夷、 徐 戎并兴,善敹乃甲胄,敿乃干,无敢不弔!”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八:“徂读为且,且,今也。言今兹 淮 夷 徐 戎并兴也。”
词语解释:才兹  拼音:shān zī
方言。方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