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共198,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家具坐具诗具面具赛具酿具食具周身具
草具钓具饮具生具行具狱具陈具兵具
不具农具酒具馔具玩具毕具服具招具
才具材具鱼具战具理具将具鲙具爨具
茶具玉具隐具方具猎具戏具遣具寿具
廊庙具渔具薄具自具笑具受具武具牙具
治具取具牛具器具道具信具作具耕具
寒具文具供具备具严具恶草具帐具馌具
龙具济胜具独具要具妆具攻具刑具赌具
櫑具珍具卧具雨具进具斗具写具反具

词语解释:家具  拼音:jiā jù
(1).家用器具。《晋书·王述传》:“初, 述 家贫,求试 宛陵 令,颇受赠遗,而修家具,为州司所检,有一千三百条。”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槐柳楸梓梧柞》:“凡为家具者,前件木皆所宜种。” 宋 梅尧臣 《江邻几迁居》诗:“闻君迁新居,应比旧居好。復此假布囊,家具何草草。”《恨海》第六回:“﹝ 棣华 ﹞觅了一处房子,置备了一切动用家具。” 巴金 《灭亡》第二章:“这小小的房间底墙壁,以及房中的家具都不见了。”
(2).专指生产工具。 康濯 《买牛记》:“偏偏他们组里姓 李 的老汉,有个倔巴脾气,一见他们要闹,就家具一撂,不干了!” 柳青 《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太阳接近了西边的地平线,男人们和女人们收拾完家具,向中间的大场聚拢起来。”
(3).借指所凭借的手段。《朱子全书》卷十五:“ 居父 问:‘立於礼,犹可用力;诗乐既废,不知今何由兴成之?’曰:‘既无此家具,也只得以义理养其心。’”
(4).谓诗文技艺等的风格、流派、艺术表现手法等。 宋 叶适 《答刘子至书》:“自风雅骚人之后,占得大家数者不过六七, 苏 李 至 庾信 通作一大家,而 韦苏州 皆兼有之, 陶元亮 则又尽弃众人家具而独作一大家者也。”
(1).指家庭用具。多指衣橱、桌子等大件物品。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 石得富 怕土方子越弄越坏,叫她们问队伍上的同志;问的人上来说:傢具用水冲一冲,手洗干净,拿新棉花蘸着鸡蛋青子擦净伤处。”
(2).指武器。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八章:“一个背盒子枪和卡宾枪两件子傢具的警卫员上来了。”
词语解释:草具  拼音:cǎo jù
(1).粗劣;粗劣的饭食。《战国策·齐策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弗信,使舍食草具,待命岁餘。” 司马贞 索隐:“谓亦舍之,而食以下客之具,然草具,谓麄食草莱之饌具。”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卷一:“以麦饭对葱叶,谓草具之食也。”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英豪举动》:“﹝ 熊廷弼 ﹞供枯鱼焦腐二簋,粟饭一盂, 冯 下箸有难色……﹝ 熊 曰:﹞似此草具,当非所以待子,然丈夫处世,不应於饮食求工,能饱餐麤糲者,真英雄耳。”
(2).初步制定,草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 以为 汉 兴至 孝文 二十餘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汉书·贾谊传》:“乃草具其仪法。” 颜师古 注:“草谓创造之。”《南史·文学传·杜之伟》:“ 中大通 元年, 梁武帝 幸 同泰寺 捨身,敕 勉 撰仪注。 勉 以先无此礼,召 之伟 草具其仪。” 宋 王安石 《叔孙通》诗:“草具一王仪,羣豪果知肃。”
(3).用草编制的器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芳云 止勿行,下车取篮中草具,偕 明璫 数辈,布置如法,转眼化为巨第。”
词语解释:不具  拼音:bù jù
(1).不齐备;不完备。《墨子·七患》:“此皆备不具之罪也。”《后汉书·祭祀志上》:“ 建武 元年已前,文书散亡,旧典不具。”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 质 家迎奉器皿不具。”
(2).书信末尾常用语,犹言不详备。 晋 王羲之 《万石帖》:“云当有旨信,迟望其至,僕劣劣,故遣不具,还具示 王羲之 。”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与安东诸军州书》:“寻当更使人续往,先此不具。”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视名实俱丧,为天下笑者何如者?书此。敬问起居。不具。”参见“ 不备 ”。
词语解释:不备  拼音:bù bèi
(1).不防备。《左传·隐公五年》:“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吴 人踵 楚 ,而边人不备,遂灭 巢 及 钟离 而还。”
(2).不完备。《孟子·滕文公下》:“牺牲不成,粢盛不絜,衣服不备,不敢以祭。”《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七年》:“ 魏 主引见 柔然 使者,让之以藩礼不备。议依 汉 待 匈奴 故事,遣使报之。”
(3).不详尽。书信结尾套语。语本 汉 杨修 《答临淄侯笺》:“反答造次,不能宣备。”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十五:“近世书问自尊与卑,即曰‘不具。’自卑上尊,即曰‘不备’。朋友交驰,即曰‘不宣’。”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卫魁廷尉》:“公已罢政提举 洞霄宫 ,遗 于 以书。外缄题书拜上 省元 。下惟具衔。至幅内则称拜覆不备。” 明 张煌言 《答唐枚臣书》:“不备不庄,统希鉴正。”
词语解释:才具  拼音:cái jù
才能。《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 宋 叶适 《舒彦升墓志铭》:“贪吏横聚敛,而世以为有才具。” 茅盾 《子夜》五:“ 屠维岳 的才具,是看得准的,所不能无过虑者,是这位青年人的思想。”
词语解释:茶具  拼音:chá jù
沏茶的用具。如茶壶、茶杯等。 唐 皮日休 《褚家林亭》诗:“萧疎桂影移茶具,狼籍苹花上钓筒。” 元 王逢 《排难行》:“我时载茶具,荡漾五湖船。”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旁边一个红木架子支的大铜盘,盘上摆着茶具。”
词语解释:廊庙具  拼音:láng miào jù
指能担负国家重任的栋梁之材。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词语解释:治具  拼音:zhì jù
(1).治国的措施。语本《庄子·天道》:“骤而语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 唐 韩愈 《进学解》:“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兇邪,登崇畯良。” 宋 曾巩 《中书令制》:“某敏於学术,优有时材。以经远之谋,弥纶治具;以察微之智,练达事几。”
(2).备办酒食;设宴。《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将军昨日幸许过 魏其 , 魏其 夫妻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 明 张煌言 《北征录》:“余至,盛为治具。” 清 赵翼 《竹初斋中逢兰盛开宴集即事》诗:“因之腆治具,浓淡两不揜。”
(3).准备。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赛诸葛》:“若使侦知我兵,预为治具,则难立克。”
词语解释:寒具  拼音:hán jù
(1).一种油炸的面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饼法》:“环饼,一名‘寒具’;截饼,一名‘蝎子’。皆须以蜜调水溲麪。若无蜜,煮枣取汁。牛羊脂膏亦得;用牛羊乳亦好--令饼美脆。”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昔 桓玄 爱重图书,每示賔客。客有非好事者正飡寒具,以手捉书画,大点污。” 宋 陆游 《西窗》诗:“看画客无寒具手,论书僧有折釵评。”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部四·寒具》:“ 林洪 《清供》云:寒具,捻头也。以糯粉和麪,麻油煎成,以糖食之。可留月餘,宜禁烟用。观此,则寒具即今饊子也。以糯粉和麪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釧之形,油煎食之。” 清 赵翼 《题黄陶庵手书诗册》诗:“摩挲忍污寒具油,激赏欲浮大白酒。”
(2).御寒的衣物。《太平广记》卷三三八引 唐 戴孚 《广异记·朱自劝》:“﹝ 自劝 ﹞谓婢曰:‘方冬严寒,闻汝和尚未挟纊,今附绢二匹,与和尚作寒具。’婢承命持还,以绢授尼。”《宋史·文苑传六·刘恕》:“﹝ 恕 ﹞自 洛 南归,时方冬,无寒具。 司马光 遗以衣袜及故茵褥。”
词语解释:龙具  拼音:lóng jù
(1).指牛衣。《汉书·王章传》“卧牛衣中” 唐 颜师古 注:“牛衣,编乱麻为之,即今俗呼为龙具者。” 王先谦 补注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牛衣,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簔衣之类。”后因称蓑衣为龙具。 宋 谢迈 《喜雨》诗:“锄犁不入土,龙具掛壁墙。”
(2).喻指简陋粗糙的衣被。 唐 陆龟蒙 《袭美将以绿罽为赠因成四韵》:“病中祗自悲龙具,世上何人识羽袍。” 宋 陆游 《自嘲》诗:“生涯破碎餘龙具,学问荒唐守《兔园》。”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史弼妻李氏加封恭人制》:“指龙具以厉功名,长涂云迈;问鷄鸣而资告诫,短檠相依。”
词语解释:櫑具  拼音:léi jù
即櫑具剑。 汉武帝 末,郡国盗贼群起, 暴胜之 为直指使者督课至 勃海 ,时 隽不疑 为郡文学, 胜之 闻其贤,遣吏请与相见。 不疑 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后遂以“櫑具”作为学官的典故。 宋 苏轼 《次韵钱舍人病起》:“殿门明日逢王傅,櫑具争先看 不疑 。”参见“ 櫑具剑 ”。
词语解释:櫑具剑  拼音:léi jù jiàn
古长剑名。《汉书·隽不疑传》:“ 不疑 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襃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謁。”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古长剑首以玉作井鹿卢形,上刻木作山形,如莲花初生未敷时。今大剑木首,其状似此。” 明 胡翰 《拟古》诗之一:“手提櫑具剑,拂拭鸊鵜膏。”
词语解释:坐具  拼音:zuò jù
(1).供人坐的用具。《老残游记》第十回:“洞里陈设甚简,有几张树根的坐具,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
(2).佛教语。梵语(尼师檀)的意译。僧人用来护衣、护身、护床席卧具的布巾。见《四分律》卷十九。《续传灯录·明辩禅师》:“﹝师﹞遂摇手曰:‘休懊恼。’以坐具搭肩上作女人拜。”《水浒传》第六回:“知客又与他披了袈裟,教他先铺坐具。”
词语解释:钓具  拼音:diào jù
钓鱼用具。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狂谲》:“﹝ 王严光 ﹞廵歷郡县,求麻铁之资,云造钓具。”
词语解释:农具  拼音:nóng jù
从事农业生产时所使用的器具。《管子·禁藏》:“缮农具,当器械。” 宋 敖陶孙 《改周晋仙赠丁相士之什》诗:“何如 吴淞江 上住,门横钓车屋农具。”《明史·太祖纪三》:“八月癸丑,徙 泽 潞 民无业者垦 河 南、北田,赐钞备农具,復三年。”
词语解释:材具  拼音:cái jù
才能。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以 宣城 材具,而篇什寥寥,他可知已。”《韬奋文集·信箱》附 吴凯 《面包和人材》:“如果集会成立了,没有有材具的人去主持,那末岂不成为一个名不副实的幌子吗?”
词语解释:玉具  拼音:yù jù
“ 玉具剑 ”的省称。 汉 刘向 《说苑·反质》:“於是 经侯 默然不应,左解玉具,右解环佩,委之坐。” 宋 苏轼 《武昌铜剑歌》:“君不见凌烟功臣长九尺,腰间玉具高拄颐。”参见“ 玉具剑 ”。
词语解释:玉具剑  拼音:yù jù jiàn
剑鼻和剑鐔用白玉制成的剑。《史记·田叔列传》:“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絳衣玉具剑,欲入奏之。”《汉书·匈奴传下》:“赐以冠带衣裳,黄金璽盭綬,玉具剑。”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摽首鐔卫尽用玉为之也。’鐔,剑口旁横出者也。卫,剑鼻也。” 宋 陆游 《梦韩无咎如在京口时既觉枕上作短歌》:“有时赠我玉具剑,间亦报之金错刀。”
词语解释:渔具  拼音:yú jù
捕捉鱼虾等的器具。 宋 陆游 《幽居》诗:“ 瀟湘 客过夸鱼具, 灊 皖 僧来説药方。” 清 王又曾 《扳罾》诗:“渔具首网罟,罾与罛罺亚。”
词语解释:取具  拼音:qǔ jù
(1).谓领取备办。《周礼·地官·泉府》:“凡国事之财用取具焉。岁终则会其出入,而纳其餘。”
(2).谓置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牲酒瘠酸,取具临时,水陆之品,狼藉籩豆。” 宋 陆游 《闰二月二十日游西湖》诗:“岂如吾曹淡相求,酒肴取具非预谋。”
(3).用作备位充数。 宋 秦观 《谋主》:“所谓幕府从事者,往往皆闒茸取具之人。”
词语解释:文具  拼音:wén jù
(1).谓空有条文。《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且 秦 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惻隐之实。” 司马贞 索隐:“谓空具其文而无其实也。”《宋史·哲宗纪一》:“有司奉行失当,几於烦扰,或苟且文具,不能布宣实惠。”《元典章·台纲二·察司合察事理》:“按察司官所至之处……体究一切非违,务要实行,无为文具。” 章炳麟 《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 明 时黄册盖多有不实者,及一条鞭法盛行,而编审亦为文具。”
(2).指条文。 宋 陈亮 《廷对》:“草茅亦以故事视之,以文具应之。” 严复 《救亡决论》:“致文具空存,邦基陧阢。”
(3).梳妆匣子。又称奁具。小巧精致,用以放置梳妆用具、金银珠宝、首饰等。《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月朗 ﹞説罢,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红楼梦》第五七回:“我看见你文具儿里头有两三面镜子,你把那面小菱花的给我留下罢。”
(4).指笔墨纸砚等用于作书画诗文和学习的物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登其亭,见案上设有文具。”《花月痕》第十一回:“ 采秋 因向 荷生 道:‘你带有文具要写对子,这里写罢。’於是跟班们就中间方桌,摆上文具。”
词语解释:济胜具  拼音:jì shèng jù
指能攀越胜境、登山临水的好身体。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许掾 好游山水,而体便登陟,时人云, 许 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 钓臺 、 西臺 ,两峰并峙,高出层霄,余无济胜具,不克登其巔。”亦作“ 济胜资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引》:“余鄙且怠,未必夙规於大道,益之病靡济胜资,朝夕一壶如守五石瓠,其於六合之外,犹之坐井而闚。”
词语解释:珍具  拼音:zhēn jù
珍美的器物。《新唐书·张建封传》:“帝眷遇异等,赐名马珍具。”
词语解释:诗具  拼音:shī jù
诗人的才具。 明 袁宏道 《刘元定诗序》:“世人之诗自与人二,而 元定 非也。 元定 之诗,其人之注脚也。布置鬚眉,形影皆好,是谓诗具;明窗静吟,花开独饮,是谓诗料。”
词语解释:饮具  拼音:yǐn jù
喝酒的器皿。 宋 陆游 《今年立冬后菊方盛开小饮》诗:“胡床移就菊花畦,饮具酸寒手自擕。”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饮具无论丰嗇,贵在可继。”
词语解释:酒具  拼音:jiǔ jù
饮酒用的器具。《宋书·隐逸传·陶潜》:“ 潜 尝往 庐山 , 弘 令 潜 故人 庞通之 齎酒具於半道 栗里 要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嫁女》:“已而,主人歛酒具,少一爵,冥搜不得。”
词语解释:鱼具  拼音:yú jù
捕鱼或钓鱼的器具。《新唐书·王君廓传》:“ 君廓 少孤贫,为駔侩,无行,善盗。尝负竹笱如鱼具,内置逆刺,见鬻繒者,以笱囊其头,不可脱,乃夺繒去,而主不辨也。” 宋 朱辅 《溪蛮丛笑·痨鱼》:“ 山猺 无鱼具,上下断其水,揉蓼叶困鱼,鱼以辣出,名癆鱼。”《收穫》1983年第1期:“鱼具我都准备了双套。”
词语解释:隐具  拼音:yǐn jù
坐卧之具。
词语解释:薄具  拼音:bó jù
不丰盛的肴馔。多用为谦辞。《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脩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兮幸临。” 李善 注:“具,肴饌也。” 宋 司马光 《明日雨止复招子骏尧夫游南园》诗:“更与二三头白友,试携薄具上高臺。” 宋 陆游 《拆号前一日作》诗:“隔日寄声为薄具,石榴应有未开花。”
词语解释:牛具  拼音:niú jù
(1).耕牛和农具。《宋史·庄夏传》:“时流民来归, 夏 言:‘ 荆 、 襄 、两 淮 多不耕之田,计口授地,贷以屋庐牛具。’”《元史·世祖纪十》:“以 别速带 逃军七百餘人付 安西王 屯田,给以牛具。”
(2). 金 赋税单位,一耒加三头牛为一具。《金史·食货志二》:“牛头税,即牛具税, 猛安 、 谋克 部 女直 户所输之税也。其制每耒牛三头为一具,限民口二十五受田四顷田亩有奇,岁输粟大约不过一石……四年,詔内地诸路,每牛一具赋粟五斗,为定制。”《金史·食货志二》:“八月,尚书省奏,推排定 猛安 、 谋克 户口、田亩、牛具之数。”
词语解释:供具  拼音:gòng jù
(1).陈设酒食的器具。亦指酒食之类。《史记·平準书》:“公卿议封禪事,而天下郡国皆豫治道路,缮故宫,及当驰道县,县治官储,设供具,而望以待幸。”《后汉书·赵孝传》:“帝嘉其兄弟篤行,欲宠异之,詔礼十日一就卫尉府,太官送供具,令共相对尽欢。”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木龙》:“ 吴 有富商,倩工造舟,供具稍薄,疑工必有他意。”
(2).陈设食具;备供酒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须贾 辞於 范雎 , 范雎 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食饮甚设;而坐 须贾 於堂下。”《汉书·叙传上》:“ 伯 至,请问耆老父祖故人有旧恩者,迎延满堂,日为供具,执子孙礼。” 明 王锜 《寓圃杂记》卷上:“天将暝,忽兵官至,騶从甚盛;坐中堂,令免供具,第索笔砚灯烛,闭户而寝。”
(3).犹备呈,上报。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官吏﹞又追集里正,供具四十年前絶户并废寺观、废菴舍;产去而名存者,悉行追究。”
(4).指供佛的香花、饮食、幡盖等物。《大宝积经》卷三四:“是时 月光童子 知佛坐已,躬自齎持微妙供具,奉献 如来 及诸大众。”
词语解释:独具  拼音:dú jù
谓特别具有,别的人或事物不具备。 孙犁 《秀露集·〈从维熙小说选〉序》:“这就是经过他们的努力,不断出现在我面前的……独具风格、如花似锦的作品。”参见“ 独具匠心 ”、“ 独具隻眼 ”。
词语解释:卧具  拼音:wò jù
枕席被褥的统称。《战国策·楚策五》:“衣服玩好,择其所喜而为之;宫室卧具,择其所善而为之。”《百喻经·毗舍闍鬼喻》:“我此篋者,能出一切衣服饮食牀褥卧具。”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人事》:“其司 李供奉 平日与 范 无间,素知其妻妒,乃戏取官妓双履密置 范 卧具中。” 清 恽敬 《与庄大久》:“去秋东归,虽卧具未质,优於从前,然十月无袭,则与在都时平等矣。”
词语解释:面具  拼音:miàn jù
(1).护脸器具。《宋史·狄青传》:“临敌披髮,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水浒传》第五二回:“熟铜面具似金装,鑌铁滚刀如扫帚。”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二章:“同志们!不要慌!有防毒面具的戴防毒面具。”
(2).假面。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驱傩》:“用方相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政和 中大儺, 下桂府 进面具。”
(3).比喻伪装。 鲁迅 《二心集·“友邦惊诧”论》:“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巴金 《灭亡》第四章:“他们正戴着爱底面具来吃我,吃人。”
词语解释:生具  拼音:shēng jù
治生之具。指农具等。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耰锄》:“生具自有餘,何辞汗霑顙。” 宋 司马光 《论衙前札子》:“臣尝行於村落,见生具之微,而问其故,皆言不敢为也。”
词语解释:馔具  拼音:zhuàn jù
(1).陈设食物之具;餐具。《孔子家语·致思》:“吾非以饌具之为厚,以其食厚而我思焉。”《后汉书·百官志二》:“﹝太宰令﹞掌宰工鼎俎饌具之物。”《宋史·张秉传》:“好飭衣服,洁饌具。”
(2).犹设立。 章炳麟 《訄书·订文》:“苟紆於祈嚮,而饌具一名以引导之,其必自史官之达书名,使民率从以为言,无疑也。”
(3).指肴膳。《太平广记》卷三三九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阎敬立》:“令覘厨中,有三数婢,供饌具甚忙。” 宋 司马光 《用安之韵招君从安之正叔不疑二十六日南园为真率令》:“小园容易邀嘉客,饌具虽无亦有花。”
词语解释:战具  拼音:zhàn jù
作战器械;武器。《战国策·齐策五》:“ 秦王 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令於境内,尽堞中为战具,竟为守备,为死士置将,以待 魏 氏。”《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脩。”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火药》:“本朝以火器御虏,为古今第一战具。”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战具比我们精利的 欧 美 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 匈奴 、 蒙古 、 满洲 人,都如入无人之境。”
词语解释:方具  拼音:fāng jù
佛家跪拜的褥垫。
词语解释:自具  拼音:zì jù
自备;为事物本身所具有。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运筹画策,自具於章表;献可替否,总归於笔札。”《新五代史·杂传一·罗绍威》:“起亭堠,供帐什物自具, 梁 兵数十万,皆取足。” 明 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然究之作者命意敷辞,兼於诸义不设自具。” 清 曾国藩 《答刘孟容书》:“冠履不同位,凤凰鴟鴞不同栖,物所自具之分殊也。”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得者以文化不受影响於异邦,自具特异之光彩;近世中衰,亦世希有。”
词语解释:器具  拼音:qì jù
用具。 唐 元稹 《中书省议赋税及铸钱等状》:“臣等约计……创置鑪冶,器具颇繁,一年勒停,并是废物。”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有以狐女为妾者,别营静室居之,牀帷器具,与人无异。” 许杰 《旅途小记》:“这里也有工人,他们在这里造了房屋,又设置了器具。”
词语解释:备具  拼音:bèi jù
齐备;完备。《左传·襄公十年》:“昔 平王 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吕氏春秋·季春》:“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天子焉始乘舟。” 宋 王禹偁 《右卫将军秦公墓志铭》:“ 李氏 割据,百官备具,去就终始,公得其所。” 清 朱仕琇 《溪音序》:“今读所补琴操古歌益渊邃,正变备具。”
词语解释:要具  拼音:yào jù
重要的手段。 梁启超 《新民说》第八节:“无识者莫不笑其大愚,而岂知此人所争之数喜林( 英国 货币名--喜林约当 墨 银半圆),实所以使堂堂 英吉利国 屹然独立于世界之要具也。”
词语解释:雨具  拼音:yǔ jù
防雨的用具。如蓑衣、笠帽、雨伞、胶鞋之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金史·李成传》:“不持雨具,虽沾湿自如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 杜氏 ﹞正行之间,遇着大雨下来,身边并无雨具,又在荒野之中,没法躲避。” 沙汀 《兽道》:“我想问她要不要雨具。”
词语解释:赛具  拼音:sài jù
祭祀用的酒肴与食器。《新唐书·刘昌传》:“ 德宗 下詔哀痛,出衣数百称,官为赛具,敛以棺槥。”
词语解释:行具  拼音:xíng jù
出行的用具。《战国策·魏策一》:“臣急使 燕 赵 ,急约车为行具。” 唐 袁郊 《红线》:“乃入闺房,饰其行具。”
具备高尚的德行。《三国志·魏志·傅嘏传》:“行具则谓之贤,道修则谓之能。”
词语解释:玩具  拼音:wán jù
(1).供玩耍游戏的器物。 明 唐顺之 《重修泾县儒学记》:“ 周 衰,王道废缺……《易》象、《春秋》,十六国之乐,徒以夸於诸侯宾客,为古物玩具,而未尝以教诸弟子。”《孽海花》第二一回:“最奇怪的,竟有人到 上海 采办东西洋奇巧玩具运进京来。”
(2).今指专供儿童玩的东西。 老舍 《女店员》第一幕:“﹝小竹竿﹞上围有稻草,上插 宋爷爷 自制的简单玩具--小风车、鸡毛和秫秆作的小雄鸡等。” 冰心 《离家的一年》:“﹝ 徐真 ﹞带着许多玩具,几个小朋友便玩起来,惹得许多大学生都围着看。”
词语解释:理具  拼音:lǐ jù
犹才识。《三国志·魏志·裴潜传》“ 秀 ( 潜 子), 咸熙 中为尚书僕射”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頠 ( 秀 子)理具渊博,赡於论难,著《崇有》《贵无》二论。”
词语解释:猎具  拼音:liè jù
打猎的用具
词语解释:笑具  拼音:xiào jù
笑柄,笑料。亦指取笑、嘲弄的对象。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 青州 王大夫 尝守 舒 丹 二州,为诗极鄙俚,每投献当路,得之者留以为笑具。”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越情·不校侮嫚》:“ 景融 大怒曰:‘家兄为三辅刺史,今乃成天下笑具。’”《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到了 天顺 六年, 鲜于同 五十七岁,鬢髮都苍然了,兀自挤在后生家队里,谈文讲艺,娓娓不倦。那些后生见了他,或以为怪物,望而避之;或以为笑具,就而戏之。”
词语解释:道具  拼音:dào jù
(1).佛教语。指修行者用的衣物器具。 唐 严维 《送桃岩成上人归本寺》诗:“道具门人捧,斋粮谷鸟衔。” 宋 惠洪 《冷斋夜话·石崖僧》:“师寄此山如今几年矣,道具何在?伴侣为谁?”
(2).演剧或摄制电影时表演用的器物。通常分:大道具(如桌、椅、屏风等)、小道具(如杯、壶、文具等)、装饰道具(如镜框、书画、古玩等)、随身道具(如眼镜、烟盒、扇子等)。 阿英 《〈李闯王〉编演纪事》:“布景漂亮得多,又从淮海实验剧团借来一部分行头和道具。” 茅盾 《委屈》:“这衣服的剪裁式样要是给话剧团管道具的专家见了准会鉴定它是哪一年的时装。”
词语解释:严具  拼音:yán jù
即妆具。盛梳妆用品的器具。避 汉明帝 刘庄 讳改。《后汉书·祭祀志下》:“庙日上饭……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具。” 三国 魏 曹操 《内诫令》:“孤不好作鲜饰严具,所用杂新皮韦笥,以黄韦缘中。遇乱世无韦笥,乃更作方竹严具,以皂韦衣之,粗布作里,此孤之平常所用者也。”《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一·鸡鸣歌》:“曲终漏尽严具陈,月没星稀天下旦。”
词语解释:妆具  拼音:zhuāng jù
梳妆用具。 唐 许尧佐 《柳氏传》:“岁餘,乏食,鬻粧具以自给。”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 李德裕 在 浙 西,詔造银盝子粧具二十事,织綾二千匹, 德裕 上疏极论,亦为罢之。”
词语解释:进具  拼音:jìn jù
佛教语。谓僧尼受具足戒。《五灯会元·六祖大鉴禅师旁出法嗣·圭峰宗密禅师》:“ 唐 元和 二年将赴贡举,偶造 圆和尚 法席,欣然契会,遂求披剃,当年进具。”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附录《华严宗》:“他还没有进具,就得了允许登座讲经。”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二十章:“ 净影寺 释慧远 者……出家年满进具。”
词语解释:酿具  拼音:niàng jù
酿酒的器具。《三国志·蜀志·简雍传》:“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
词语解释:狱具  拼音:yù jù
(1).谓罪案已定。 宋 秦观 《王定国注〈论语〉序》:“ 元丰 二年, 眉阳 苏公 用御史言,文涉谤訕属吏,狱具,天子薄其罪,责为 黄州 团练副使。”《明史·刑法志三》:“刑部侍郎 沉应文 署尚书事,合院寺之长,以书抵太监 陈矩 ,请宽 学程 罪。然后会审,狱具,署名同奏。”
(2).刑具。《元史·刑法志二》:“诸狱具,枷长五尺以上,六尺以下,阔一尺四寸以上,一尺六寸以下,死罪重二十五斤,徒流二十斤,杖罪一十五斤,皆以乾木为之,长阔轻重各刻誌其上。”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沉练川 璧 为 建安 令,御史按所部,入境甫十里,停舟欲拷掠人,索狱具不得。”
词语解释:毕具  拼音:bì jù
齐全;完全具备。 汉 马融 《长笛赋》:“ 夔 襄 比律, 子壄 协吕,十二毕具,黄钟为主。” 清 张际亮 《上卢厚山宫保书》:“桨櫓并下,炮械毕具,其行迅速,其势凶悍。”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其草定章程,府中分为顾问室、秘书室、电报室、文牘室……择人任职,毕具纲维。”
词语解释:将具  拼音:jiāng jù
复姓。 汉 有 将具弥 。见《通志·氏族四》
词语解释:戏具  拼音:xì jù
(1).赌具和游戏用具的统称。《三国志·吴志·孙綝传》:“败坏藏中矛戟五千餘枚,以作戏具。”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上》:“今之戏具与古同,而盛行於世者,围碁、象戏、握槊而已。弹碁、樗蒲、打马、打彄、采选、叶子等俱不传。”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咏戏具》:“闷坐室中,间与孙辈嬉戏,见其所陈戏具,灿然可观,聊咏二三。”
(2).演戏的道具。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金山夜戏》:“余呼小僕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蘄王金山》《长江大战》诸剧。”
词语解释:受具  拼音:shòu jù
佛教语。“受具足戒”或“受具戒”的略语。具足戒,指比丘所受之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所受之五百戒。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序》:“入 太行山 ,削髮受具。” 宋 沉辽 《苏州承天寺永安长老语录序》:“ 永安 禪师名 崇智 , 吴 人 张氏 子,初受具,即出游诸方。”
词语解释:信具  拼音:xìn jù
佛教禅宗传法,授衣钵以为凭信,因称衣钵为信具。 唐 柳宗元 《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 大鉴 始以能劳苦服役,一听其言,言希以究,师用感动,遂受信具。循隐 南海 上,人无闻知。”
词语解释:恶草具  拼音:è cǎo jù
粗劣的饮食。《史记·陈丞相世家》:“﹝ 刘邦 ﹞为太牢具,举进。见 楚 使,即佯惊曰:‘吾以为 亚父 使,乃 项王 使。’復持去,更以恶草具进 楚 使。”
词语解释:攻具  拼音:gōng jù
攻城用的器械。《后汉书·来歙传》:“ 歙 乃大修攻具。”《北史·僭伪附庸传·屈昌》:“今轻军讨之,进不可剋,退无所资。不若步军攻具,一时俱往。” 清 赵翼 《龙尾关》诗:“叩关造攻具,杀气振烟靄。”
词语解释:斗具  拼音:dòu jù
亦作“鬭具”。 指武器装备。《汉书·赵充国传》:“便兵弩,飭鬭具。”
词语解释:食具  拼音:shí jù
(1).谓膳食已经具备。《仪礼·士相见礼》:“凡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问日之早晏,以食具告。”
(2).指饮食用的器具。 南朝 梁 沉约 《述僧设会论》:“僧伽蓝内,本不自营其食具也。”《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 《博异记·张遵言》:“每殿中皆有陈设盘榻食具供帐之备。”《红楼梦》第五八回:“説话之间,便将食具打点现成。”
词语解释:陈具  拼音:chén jù
陈述。《西游记》第十一回:“他説那 涇河 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是朕将前言陈具一遍。”
词语解释:服具  拼音:fú jù
指办丧事的用具。《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平原君 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 陆生 令 平原君 发丧。”
词语解释:鲙具  拼音:kuài jù
指烹调用具。 元 吕诚 《题〈秋浦归舟图〉二首》诗之二:“酒家鱠具如堪借,暂卸西风十幅蒲。”
词语解释:遣具  拼音:qiǎn jù
指嫁妆。 宋 叶适 《郭处士墓志铭》:“嫁女取一时名人,饰遣具,从夫子所向,不以族姓当对分毫拣择为近昵恩爱也。”
词语解释:武具  拼音:wǔ jù
军事器具;武器。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其时学者,无不尽其心力,竭其智能。见兵士不足,则补以发明;武具不足,则补以发明。”
词语解释:作具  拼音:zuò jù
(1).工具;器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遣子弟及诸生四夷,凡十餘万人,操持作具,助将作掘 傅后 冢。” 章炳麟 《国家论》:“然凡一熟货之成,一者必有质料,二者必有作具,三者必有人力。”
(2).指刑具。《太平广记》卷二六七引 唐 韩琬 《御史台记·来俊臣》:“囚人无贵贱,必先列枷于地,召囚前曰:‘此是作具。’见之魂胆飞越,无不自诬者。”
词语解释:帐具  拼音:zhàng jù
(1).谓陈列帷帐几筵。指备膳。《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与夫人益市牛酒,夜洒埽,早帐具至旦。”《新唐书·百官志一》:“皇亲三等以上丧,举哀,有司帐具给食。”
(2).帷帐和膳具。《新唐书·百官志三》:“王公婚礼,亦供帐具。”
词语解释:刑具  拼音:xíng jù
用刑的器具,如夹棍、绞架等。《宋史·李穀传》:“ 契丹 主先设刑具。”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诚能上下凛遵,则刑具可免矣。”
词语解释:写具  拼音:xiě jù
书写。《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他答应了两个‘是’,下去写具亲供。”
词语解释:周身具  拼音:zhōu shēn jù
指棺椁。 唐 李绰 《尚书故实》:“主父死三日,方贫,未办周身之具。” 宋 陈翥 《桐谱·记志》:“吾今四十,以傒我数十年,当蘄尔为周身之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布客》:“﹝某﹞归,告妻子作周身具。”
词语解释:兵具  拼音:bīng jù
谓军器,兵器。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雨晴风雾,皆为兵具;山原林坎,亦是武经。喜怒哀乐,为用兵之策;智仁勇义,乃胜敌之謨。”
词语解释:招具  拼音:zhāo jù
招魂用品。《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 注:“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词语解释:爨具  拼音:cuàn jù
炊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自己带了爨具,便在官舱烧饭。”
词语解释:寿具  拼音:shòu jù
寿材。《水浒传》第二一回:“ 王公 道:‘恩主时常覷老汉,又蒙与终身寿具,老子今世不能报答,后世做驴做马,报答押司。’”
词语解释:牙具  拼音:yá jù
刷牙漱口的用具
词语解释:耕具  拼音:gēng jù
耕种用的农具。《金史·阿离合懑传》:“ 收国 元年, 太祖 即位。 阿离合懣 与 宗翰 以耕具九为献,祝曰:‘使陛下毋忘稼穡之艰难。’”
词语解释:馌具  拼音:yè jù
往田里送饭用的餐具。 宋 朱熹 《次秀野躬耕桑陌旧园之韵》之一:“农谈剩喜乡邻近,饁具仍教妇子携。”
词语解释:赌具  拼音:dǔ jù
赌博用具。《元史·刑法志四》:“诸赌博,因事发露,追到摊场,赌具赃证明白者,即以本法科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恰好在那皮夹里搜出两个象牙骰子,我道:‘这便是赌具!’” 许杰 《吉顺》下:“当时收束赌具, 吉顺 的灰心与反悔,便如两枝钉枪,在他的眼前如蟒蛇般的乱滚。”
词语解释:反具  拼音:fǎn jù
叛乱所用的物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吏因捕太子、王后,围王宫,尽求捕王所与谋反宾客在国中者,索得反具以闻。”
共198,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