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五删平声 [jiān,中间][yān,赤黑色][《集韵》昨闲切。窄也。][bān pān][《广韵》《集韵》阻顽切。伏也。][guān,纶巾][與班同,還反也。又分也,賜也。][guān,同瘝][xián jiān]
共242,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末字词组
阳关出关关关贤关东关北关城关梅关
不关闭关松关汉关过关帝关八关石关
相关九关三关玉门关两关灵关水关荆关
玉关机关潼关无关鬼门关河关边关反关
乡关禅关云关当关扣关牙关南关长关
非关秦关故关蓝关启关竹关豹关九重关
掩关函关开关江关楚关铁关交关近关
间关天关萧关叩关西关严关通关下关
重关门关榆关散关武关幽关有关春关
玄关柴关抱关双关京关闲关斩关远关

词语解释:阳关  拼音:yáng guān
(1).古邑名。 春秋 鲁 地,后入 齐 。在今 山东省 泰安市 偏东而南约六十里。《左传·襄公十七年》:“ 高厚 围 臧紇 于 防 。师自 阳关 逆 臧孙 ,至于 旅松 。”
(2).古聚落名。在今 河南省 禹州市 境内。《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将数千兵,徼之於 阳关 。” 李贤 注:“聚名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 潁水 东南流,逕 阳关聚 ,聚夹水相对,俗谓之东西二土城也。”
(3).古关名。在今 甘肃省 敦煌市 西南 古董滩 附近,因位于 玉门关 以南,故称。《汉书·地理志下》:“ 敦煌郡 …… 龙勒 。有 阳关 、 玉门关 ,皆都尉治。” 唐 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 阳关 好像有意不开门。”
(4).古关名。常用以泛指远方。 元 顾瑛 《发阊门》诗:“ 閶门 西去是 阳关 ,迭迭秋风迭迭山。”
(5).古关名。 战国 时 巴国 三关之一。 三国 蜀 刘备 又置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水 东逕 阳关 巴子梁 , 江 之两岸,犹有梁处, 巴 之三关,斯为一也。 延熙 中, 蜀 车骑将军 邓芝 为 江州 都督,治此。”
(6).古曲《阳关三迭》的省称。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 唐 李商隐 《饮席戏赠同舍》诗:“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宋 柳永 《少年游》词:“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上兰橈。” 清 姚鼐 《送演纶归里》诗:“金尊斟緑醅,为唱古《阳关》” 郁达夫 《奉赠》诗之一:“解识将离无限恨,《阳关》只唱第三声。”
词语解释:不关  拼音:bù guān
不牵涉;不涉及。《韩非子·内储说上》:“无弃灰所易也,断手所恶也,行所易不关所恶,古人以为易,故行之。” 晋 陆云 《谢平原内史表》:“片言隻字,不关其间;事踪笔跡,皆可推校。” 唐 司空图 《偶书》诗之一:“鶯也解啼花也发,不关心事最堪憎。” 茅盾 《子夜》十三:“明儿 三先生 生气,可不关我的事。”
词语解释:相关  拼音:xiāng guān
(1).彼此关连;互相牵涉。 晋 陶潜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诗:“遥遥 沮溺 心,千载乃相关。” 唐 韩愈 《孟东野失子》诗:“天曰天地人,由来不相关。” 丁玲 《从夜晚到天亮》:“海,草原,与我有什么相关,我整天游着,然而一切在我都无感受呵!”
(2).互相关心。 明 袁宗道 《祭王老年伯文》:“同署相爱,真同兄弟,其知翁也独深,其与翁相关也亦甚至。”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二段:“各人在各人角落劳动着,生活着,从小到大,从老到死,漠不相关。”
词语解释:玉关  拼音:yù guān
(1).即 玉门关 。 北周 庾信 《竹杖赋》:“ 玉关 寄书, 章臺 留釧。” 唐 李白 《王昭君》诗之一:“一上 玉关 道,天涯去不归。” 金 元好问 《送李参军北上》诗:“生男莫作 班定远 ,万里驰书望 玉关 。” 清 纳兰性德 《天仙子》词:“古釵封寄 玉关 秋,天咫尺,人南北。”参见“ 玉门关 ”。
(2).门闩的美称。
(3).借指宫门。 唐 许玫 《题雁塔》诗:“宝轮金地压人寰,独坐苍冥启玉关。”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辞官辞婚不准》:“只见那 建章宫 、 甘泉宫 、 未央宫 ……重重迭迭,万万千千,尽开了玉关金锁。”
词语解释:玉门关  拼音:yù mén guān
关名。 汉武帝 置。因 西域 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汉 时为通往 西域 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 甘肃 敦煌 西北 小方盘城 。《汉书·西域传上·鄯善》:“时 汉 军正 任文 将兵屯 玉门关 ,为贰师后距,捕得生口,知状以闻。” 唐 骆宾王 《在军中赠先还知己》诗:“魂迷金闕路,望断 玉门关 。” 明 汪廷讷 《种玉记·妃怨》:“离龙楼倏度 玉门关 ,悵胡天遥隔 昭阳殿 。”
词语解释:乡关  拼音:xiāng guān
犹故乡。《陈书·徐陵传》:“ 萧 轩靡御, 王 舫谁持?瞻望乡关,何心天地?” 隋 孙万寿 《早发扬州还望乡邑》诗:“乡关不再见,悵望穷此晨。”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清 朱奕恂 《拟古出塞》诗:“束装赴 青海 ,醉里别乡关。” 苏曼殊 《绛纱记》:“晚景清寂,令人有乡关之思。”
词语解释:非关  拼音:fēi guān
不是因为;无关。 唐 宋之问 《燕巢军幕》诗:“非关怜翠幕,不是厌朱楼。” 明 刘基 《张子英闲止斋》诗之三:“筑室在城市,而无闤闠声。非关远人世,虑涤境自清。”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非关今日面皮娇,祇为当年舌太饶。”
词语解释:掩关  拼音:yǎn guān
(1).关闭;关门。 唐 吴少徵 《怨歌行》:“ 长信 重门昼掩关,清房晓帐幽且閒。” 明 刘基 《辛卯仲冬雨中作》诗之一:“青灯无光掩关坐,饥鼠相衔啼过我。”
(2).坐关。指佛教徒闭门静坐,以求觉悟。为期至少七天,长则不限。 唐 白居易 《秋山》诗:“何时解尘网,此地来掩关。” 清 唐孙华 《同友人游善果寺》诗:“客倦思寻榻,僧闲各掩关。”
词语解释:间关  拼音:jiān guān
象声词。形容宛转的鸟鸣声。例如:间关莺语。——·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词语解释:重关  拼音:zhòng guān
险要的关塞。 康有为 《过虎门》诗:“ 粤 海重关二虎尊,万龙轰鬭事何存?”
(1).层层的宫殿门或屋门。 汉 王充 《论衡·雷虚》:“王者居重关之内,则天之神宜在隐匿之中。王者居宫室之内,则天亦有太微、紫宫、轩辕、文昌之坐。” 唐 李嘉祐 《送陆士伦宰义兴》诗:“知君日清浄,无事掩重关。” 明 边贡 《再送王文熙》诗:“明发不在兹,重关为谁掩。” 清 顾炎武 《元日》诗:“肃然至殿门,双扉护重关。”参见“ 重门 ”。
(2).两道闭门的横木。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明 汪道昆 《洛水悲》:“美女娇且闲,高门结重关。”
(3).谓重深的关塞。 唐 虞世南 《从军行》之一:“马冻重关冷,轮摧九折危。” 清 侯方域 《定鼎说》:“山河四塞, 崤 函 重关。” 清 钱良择 《关山道中》诗:“于役方知行路难,兼程莽莽过重关。”
(4).佛教语。谓悟道的难关。《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 释迦 关无穷之业,拔重关之险。”
词语解释:重门  拼音:chóng mén
(1).谓层层设门。 汉 张衡 《西京赋》:“重门袭固,姦宄是防。” 晋 左思 《蜀都赋》:“华闕双邈,重门洞开。” 唐 杜甫 《彭衙行》:“延客已曛黑,张灯啟重门。” 宋 张先 《青门引》词:“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2).宫门;屋内的门。《文选·谢朓〈观朝雨〉诗》:“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 吕向 注:“重门,帝宫门也。” 唐 李白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诗:“价重 铜龙楼 ,声高重门侧。” 宋 张元干 《怨王孙》词:“红潮醉脸,半掩花底重门。”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闺咏》:“锁香闺慵窥蝶翅,掩重门休看蜂队。” 清 王灼 《游歙西徐氏园记》:“由堂左折,循墙入重门,中敞以广庭,前繚以曲榭。”
(3).犹重关。喻指边防要塞。《梁书·武帝纪下》:“不能使重门不闭,守在海外,疆埸多阻,车书未一。”《明史·孙继鲁传》:“天设重险,以藩卫国家,岂可聚师旷野,洞开重门以延敌?”
词语解释:玄关  拼音:xuán guān
(1).佛教称入道的法门。《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於是玄关幽键,感而遂通。” 李善 注:“玄关幽键,喻法藏也。” 唐 白居易 《宿竹阁》诗:“无劳别修道,即此是玄关。” 清 赵翼 《稚存见题拙著〈瓯北诗话〉》诗:“幸同禪窟参三昧,不笑玄关隔一尘。”
(2).泛指门户。 唐 岑参 《丘中春卧寄王子》诗:“田中开白室,林下闭玄关。” 唐 羊士谔 《小园春至偶呈吏部窦郎中》诗:“偃息非老圃,沉吟閟玄关。” 清 方文 《柬吴锦雯孝廉》诗:“恐人防静业,谢客掩玄关。”
词语解释:出关  拼音:chū guān
(1).出关口;到塞外。《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姓名以出 关 。”《汉书·终军传》:“ 军 为謁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 关 。” 蔡寅 《大错》诗:“入海 鲁连 羞两帝,出 关 李耳 自千秋。”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父亲的还乡,还是我哥哥出关万里寻亲接回的。”
(2).谓和尚或佛教信徒坐饿关结束。 茅盾 《子夜》十八:“ 四小姐 很想别转了脸走过,可是 张素素 拉住了她。‘啊哟!坐关和尚出关了么?这是值得大笔特书的!’”
词语解释:闭关  拼音:bì guān
(1).闭塞关门。《易·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自有 三秦 之地,何不闭关守险,以自娱乐。”《宋书·朱龄石毛脩之等传论》:“若负其岨远,屈强边垂,则距险闭关,御其寇暴。”
(2).闭门谢客,断绝往来。谓不为尘事所扰。《文选·颜延之〈五君咏·刘参军〉》:“ 刘伶 善闭关,怀情灭闻见。” 李周翰 注:“言 伶 怀情不发,以灭闻见,犹闭关却归而无事也。”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衣食虽足,闭关常不与人相接可乎?”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和卓阁老纪恩诗》:“云龙追逐当时志,愧我衰龄独闭关。”
(3).泛指断绝某件事情。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叶少藴 云:‘某五十后不生子,六十后不盖屋,七十后不做官。’夫子女多寡,听之可也,五十之年,岂遽能闭关乎?”
(4).蛰伏。 宋 黄庭坚 《谪居黔南》诗之二:“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
(5).谓佛教徒闭居一室,静修佛法。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弟半年前听说 圆通 长老在 嵩山 少林寺 闭关,何时来到这里?”
(6).闭关自守的略语。 陈毅 《初游青岛》诗:“晚 清 势衰頽,无復自闭关。”
词语解释:九关  拼音:jiǔ guān
(1).谓九重天门或九天之关。《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王逸 注:“言天门凡有九重,使神虎豹执其关闭。” 王夫之 通释:“九关,九天之关。”《隋书·音乐志中》:“九关洞开,百灵环列。” 宋 范仲淹 《乞修京城札子》:“臣闻天有九关,帝居九重,是王者法天设险,以安万国也。”
(2).指宫阙,朝廷。 宋 陆游 《言怀》诗:“孰云九关远,精意当彻闻。”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三:“赤心自愬縈千折,丹地频惊扣九关。” 清 陈梦雷 《抒哀赋》:“叩九关以竭诚兮,及离思之未远。”
(3).九成的饷银。旧军队给官兵发工资称关饷。 清 李鸿章 《复英西林》:“敝部仅发九关,现仍万分支絀,未知侯相能代展一筹否?”
词语解释:机关  拼音:jī guān
(1).设有机件而能制动的器械。 汉 王充 《论衡·儒增》:“夫刻木为鳶以象鳶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於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復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 元 商衟 《梁州第七·戏三英》套曲:“过街灯照映纱灯戏灯机关妙。” 徐迟 《牡丹》六:“庸俗的卑下的连台本戏,愈来愈无法看下去。故事情节光怪陆离,机关布景又恶劣不堪,实在叫人不能忍受。”
(2).计谋;心机。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三折:“不想 陶学士 被某识破十二字隐语,用些机关,果中其计。”《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那知 孙寡妇 已先参透机关,将个假货送来。”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她不再和 高第 谈心了,怕是走了嘴,泄露了机关。”
(3).办理事务的部门或机构。 闻一多 《一个白日梦》:“心想反正不是机关,便是学校,要不就是营房。” 茅盾 《过年》二:“离他一箭之远,却有他所服务的那机关的白底蓝字的牌子。” 巴金 《新生》第一篇:“我们应该有一个言论机关来发表我们对于时局的态度,和我们底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主张。”
(4).《鬼谷子·权篇》:“故口者,机关也,所以闭情意也。”因以机关指口。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蒙》:“机关不便,不能出言。”
(5).指人体的关节。《素问·厥论》:“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脉篇》:“《素问·痿论》云: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者也。”
词语解释:禅关  拼音:chán guān
(1).禅门。 唐 李白 《化城寺大钟铭》:“方入於禪关,覩天宫峥嶸,闻鐘声琐屑。” 宋 梅尧臣 《会善寺》诗:“琉璃开浄界,薜荔啟禪关。”《红楼梦》第八七回:“﹝ 寳玉 ﹞説着,一面与 妙玉 施礼,一面又笑问道:‘ 妙公 轻易不出禪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
(2).比喻悟彻佛教教义必须越过的关口。 清 龚自珍 《夜坐》诗:“万一禪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3).指入佛门修道者。 清 唐孙华 《晚秋狮子林小集》诗之二:“禪关萧洒松枝麈,处士风流垫角巾。”
词语解释:秦关  拼音:qín guān
(1).指 秦 地关塞。 晋 张华 《萧史曲》:“龙飞逸天路,凤起出 秦 关。” 唐 李白 《登敬亭北二小山》诗:“迴鞭指 长安 ,西日落 秦 关。” 宋 陆游 《谢池春》词:“烟波无际,望 秦 关何处。” 元 揭傒斯 《题李陵送苏武图》诗之一:“今朝送 汉 节,迢递入 秦 关。” 清 刘大櫆 《吴萼千墓志铭》:“ 秦 关 蜀 栈, 粤 岭海嶠,靡不游,游輒有以考其风土俗尚之异,与其山川人物之奇。” 朱德 《攻克石门》诗:“尽歼全师收重镇,不教胡马返 秦 关。”
(2).指 关中 地区。 唐 卢纶 《长安春望》诗:“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鬢客 秦 关。”
词语解释:函关  拼音:hán guān
函谷关 的省称。 隋 杨素 《赠薛播州》诗之二:“ 函关 絶无路, 京洛 化为丘。” 宋 苏舜钦 《己卯冬大寒有感》诗:“丸泥封 函关 ,长缨繫 南越 。” 清 顾炎武 《古北口》诗之二:“山中鹿角都除却,便似 函关 日夜开。”
词语解释:天关  拼音:tiān guān
(1).犹天门。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雍乐》:“迴日轡,动天关。” 唐 孟郊 《杏殇》诗之七:“灵凤不衔诉,谁为叩天关。” 宋 叶适 《赠祈雨妙闍黎》诗:“旁搜潭洞搅龙蛰,鞭雷走电开天关。”
(2).指地势险要的关隘。 唐 杜甫 《后苦寒行》之一:“蛮夷长老畏苦寒, 崑崙 天关冻应折。”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胡书巢 ……《朝天峡》云:‘侧目望天关,阁道更渺茫。’”
(3).指宫廷。 唐 皎然 《览史》诗:“嘉谋匡帝道,高步游天关。”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九:“天关啟钥趋朝后,侍史焚香起草初。” 清 唐孙华 《舟雨遣闷》诗之二:“却笑儒生思献赋,欲持片纸撼天关。”
(4).星名。称角星。《晋书·天文志上》:“二十八舍东方角二星为天关,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
(5).星名。北辰。《文选·扬雄〈长杨赋〉》:“ 高祖 奉命,顺斗极,运天关。” 李善 注:“《天官星占》曰:‘北辰一名天关。’又《星经》曰:‘牵牛神一名天关。’”
(6).星名。称春三月的斗星。《太公金匮》:“春三月斗星为天关。”
(7).星名。称冬月的奎星。《太公金匮》:“冬月奎星为天关。”
词语解释:门关  拼音:mén guān
(1).出入必经的国门、关门。《周礼·地官·遗人》:“门关之委积,以养老孤。” 郑玄 注:“门关以养老孤,人所出入,易以取餼廩也。” 贾公彦 疏:“门谓十二国门,关谓十二关门,出入皆有税。”《新唐书·百官志一》:“司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门关出入之籍及阑遗之物。” 宋 曾巩 《司门制》:“门关管键之事,启闭出入之节。总其籍赋,而审其禁令。郎官之任,尔允询求。”
(2).指边防设施。 清 莫友芝 《有感》诗:“海腥吹入 汉 宫墻,无復门关亦可伤!”。
(3).指主管门、关的人。《周礼·地官·掌节》:“门关用符节。” 郑玄 注:“门关,司门、司关也。”
(4).门闩。《墨子·非儒下》:“ 季孙 与邑人争门关。” 孙诒让 间诂:“《説文·门部》云:‘关,以木横持门户也。’”《宋书·徐羡之传》:“帝突走出 昌门 ,追者以门关击之倒地,然后加害。”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铁镜相船法》:“造屋主人不恤匠者,则匠者以法厌主人……以皂角木作门关,如是者凶。”
(5).门户;门扇。 唐 岑参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诗:“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词语解释:柴关  拼音:chái guān
(1).柴门。 唐 刘长卿 《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诗:“ 潯阳 数亩宅,归卧掩柴关。” 元 张可久 《水仙子·湖上小隐》曲:“歌《白石烂》,赋《行路难》,紧闭柴关。” 清 姚鼐 《雨晴出庐江寄诸同学》诗:“邈彼二三子,送我出柴关。”
(2).犹寒舍。 唐 李涉 《山居送僧》诗:“失意因休便买山,白云深处寄柴关。” 明 李东阳 《雪不止迭前韵》:“漫将春雪比冰山,日薄风稀渐改颜。怯势已销红兽炭,欣贫犹拥旧柴关。”
词语解释:关关  拼音:guān guān
(1).鸟类雌雄相和的鸣声。后亦泛指鸟鸣声。《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鳩,在河之洲。” 毛 传:“关关,和声也。” 南朝 宋 鲍照 《代悲哉行》:“翩翩翔禽罗,关关鸣鸟列。”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道情》:“只听得流水潺潺,鸟语关关。”
(2).和谐安适貌。 唐 钱起 《暇日览旧诗因以题咏》:“逍遥心地得关关,偶被功名涴我閒。”
(3).车行声。 明 何景明 《忆昔行》:“明星迢迢车关关,遥向 楚 水辞 燕 山。”
词语解释:松关  拼音:sōng guān
(1).犹柴门。 唐 孟郊 《退居》诗:“日暮静归时,幽幽扣松关。” 清 吴伟业 《赠愿云师》诗:“故人扣松关,匡牀坐酬酢。”
(2).古关名。在 阴山 。 元 耶律楚材 《过夏国新安县》诗:“昔年今日渡 松关 ,车马崎嶇行路难。”原注:“西城 阴山 有 松关 。”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四:“戈船飞渡,而天堑无凭;铁马长驱,而 松关 失险。”
词语解释:三关  拼音:sān guān
(1).古代三个重要关隘的合称。著名者有:(1) 上党关 、 壶口关 、 石陉关 。约在今之 山西 东南部。《后汉书·冯衍传上》:“夫 上党 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奈何举之以资彊敌?” 李贤 注:“三关,谓 上党关 、 壶口关 、 石陘关 。”(2) 阳平关 (今 陕西 沔县 西)、 江关 (今 四川 奉节 东)、 白水关 (今 四川 旧 昭化 西北)。《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三关电扫, 刘禪 入臣。” 李善 注:“蜀有 阳平 、 江关 、 白水关 。”(3) 平靖关 、 武胜关 、 黄岘关 。在今 河南 信阳 南。《南齐书·州郡志下》:“ 泰始 中,立州於 义阳郡 。有三关之隘。”(4) 溢津关 、 瓦桥关 、 淤口关 。在今 河北 雄县 、 霸县 一带。《新五代史·周世宗纪》“﹝六年夏四月﹞辛丑,取 益津关 ,以为 霸州 。癸卯,取 瓦桥关 ,以为 雄州 ” 宋 徐无党 注:“ 世宗 下三关, 瓦桥 、 益津 以建州及见, 淤口关 止置寨,故旧史、实録皆闕不书。”(5) 明 代以 雁门 、 宁武 、 偏头 为外三关,在今 山西 太原 之北;以 居庸 、 紫荆 、 倒马 为内三关,在今 河北 曲阳 之北。《明史·翟鹏传》:“增游兵三支,分驻 雁门 、 寧武 、 偏头 ……又於 宣 、 大 三关间,各设劲兵。”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三关者, 雁武 、 宁武 、 偏头 也。在 太原 之北, 大同 之南。” 清 冯桂芬 《费树臣饮马长城图小影序》:“ 曲阳 在 居庸 、 紫荆 、 倒马 内三关之南,距 倒马 百二十里。”
(2).指人体的三个重要部分,说法不一。(1)指耳、目、口。《淮南子·主术训》:“夫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夫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2)指口、手、足。《黄庭内景经·三关》:“三关之中精气深,九微之内幽且阴。” 梁丘子 注:“据下文,口、手、足为三关。又 元阳子 以明堂、洞房、丹田为三关。”
(3).特指下丹田。《黄庭内景经·脾长》:“闭塞三关握固停。” 梁丘子 注:“脐下三寸为元关,亦曰三关,言固精护气不妄施泄。” 前蜀 杜光庭 《王宗玠宅弘农郡夫人降圣日修大醮词》:“正身心於九室,捡神气於三关。”《西游记》第四一回:“须臾间,气透三关,转明堂,衝开孔窍,叫了一声:‘师父啊!’”
(4).中医学名词。小儿指纹诊断法的三个部位,又称三指关。即风关、气关、命关。《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四诊总括》:“四诊总括:惟凭面色识因病,再向三关诊热寒。”注:“三关者,手虎口处风、气、命三关也。”
词语解释:潼关  拼音:tóng guān
关隘名。古称 桃林塞 。 东汉 时设 潼关 ,故址在今 陕西省 潼关县 东南,处 陕西 、 山西 、 河南 三省要冲,素称险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河 在 关 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 潼关 。” 唐 杜甫 《北征》诗:“ 潼关 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只要明天从 潼关 附近冲过去,到了 河南 ,官兵就再也包围不住咱们啦。”
词语解释:云关  拼音:yún guān
云雾所笼罩的关隘。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扃岫幌,掩云关,歛轻雾,藏鸣湍。” 唐 李白 《游泰山》诗之三:“平明登 日观 ,举手开云关。” 明 陈子龙 《陟桐岩岭》诗:“千盘上风磴,百折启云关。”
词语解释:故关  拼音:gù guān
古代的关隘。 北周 庾信 《别周尚书弘正》诗:“ 扶风 石桥北, 函谷 故关前。” 唐 耿湋 《送王润》诗:“相送临寒水,苍然望故关。” 唐 温庭筠 《送人东游》诗:“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词语解释:开关  拼音:kāi guān
(1).打开城门、宫门、关隘等的门户。《逸周书·大匡》:“外食不赡,开关通粮。”《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 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臣愿激合勇义之士,设伏开关,出其不意,扫其营以报。”
(2).开启和关闭。《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紧接着便听得外间的门风吹的开关乱响,吓得个 娄主政 骨软筋酥。”
(3).电器装置上接通和截断电路的设备。 浩然 《艳阳天》第一○六章:“ 萧长春 跟 焦振丛 借了一把旧手电,电不足,开关也不好使。”
(4).设在流体管道上控制流量的装置。如:油门开关;气门开关。
词语解释:萧关  拼音:xiāo guān
(1).古关名。故址在今 宁夏 固原 东南,为自 关中 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汉书·武帝纪》:“﹝ 元封 四年冬十月﹞通 回中 道,遂北出 萧关 。”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匈奴传》:‘入 朝郍 萧关 ’, 萧关 在 安定 朝郍县 也。” 唐 卢照邻 《上之回》诗:“ 回中 道路险, 萧关 烽候多。”
(2).指 北宋 崇宁 四年为防御 西夏 而筑的 萧关 ,故址在今 固原 北二百馀里。
(3).古县名。 唐 神龙 元年(公元705年)置。治所在今 固原 北一百八十里。 至德 后地入 吐蕃 , 大中 间收复,置 武州 治此,旋废。
(4).古县名。 唐 中和 四年(公元884年)侨置于 潘原县 (今 甘肃省 平凉市 东),仍为 武州 治所。 五代 周 显德 中废。
词语解释:榆关  拼音:yú guān
(1).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中牟县 南。《史记·楚世家》:“﹝ 悼王 ﹞十一年, 三晋 伐 楚 ,败我 大梁 、 榆关 。” 司马贞 索隐:“此 榆关 当在 大梁 之西也。”
(2).即 古海关 。古称 渝关 、 临榆关 、 临渝关 , 明 改为今名。其地古有 渝水 ,县与关都以水得名。在今 河北省 秦皇岛市 。 唐 于志宁 《中书令昭公崔敦礼碑》:“奉勅往 幽州 ……建节 榆关 ,糜清柳室。” 清 钱谦益 《上高阳师相书》:“恭惟老师以黄阁元老出而视师,更置将率蒐讨军,实 榆关 一墻,屹为 长城 。” 鲁迅 《伪自由书·崇实》:“费话不如少说,只剥 崔颢 《黄鹤楼》诗以吊之……日薄 榆关 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3).泛指北方边塞。 南朝 齐 谢朓 《雩祭歌·白帝歌》:“嘉树离披,榆关命宾鸟;夜月如霜,金风方嫋嫋。”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 武成 二年,有詔进公都督 瓜州 诸军事、 瓜州 刺史。是以名驰 梓岭 ,声振榆关。”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又赋《雨中花》一闋云‘……榆关万里,一去飘然,片云甚处神州?’”
词语解释:抱关  拼音:bào guān
监门。借指小吏的职务。亦借指职位卑微。《史记·魏公子列传》:“ 嬴 乃 夷门 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 嬴 於众人广坐之中。”《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关之怨。”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韩非》:“君子失时,白首抱关。” 宋 苏轼 《次韵胡完夫》:“青山别泪尚斕斑,十载江湖困抱关。” 明 刘基 《又次韵和新罗严上人》:“见説抱关堪避世,稗官犹可学 虞初 。”参见“ 抱关击柝 ”。
词语解释:抱关击柝  拼音:bào guān jī tuò
守门打更的小吏。《荀子·荣辱》:“故或禄天下而不自以为多,或监门御旅,抱关击柝,而不以为寡。” 杨倞 注:“抱关,门卒也,击柝,击木所以警夜者。”《意林》卷六引 晋 顾夷 《义记》:“国无道而尸大位,可耻也;国有道而有抱关击柝,亦耻也。” 宋 王安石 《谢执政启》:“盖闻抱关击柝,所以待士之为贫。”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胥吏》:“天下之吏,既为无赖子所据,而佐贰又为吏之出身,士人目为异途,羞与为伍……非如 孔 孟 之时,委吏乘田,抱关击柝之皆士人也。”
词语解释:贤关  拼音:xián guān
进入仕途的门径。语本《汉书·董仲舒传》:“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颜师古 注:“关,由也。” 唐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几年深道要,一举过贤关。”《明史·职官志二》:“太学天下贤关,礼义所由出,人材所由兴。”
词语解释:汉关  拼音:hàn guān
汉 代的边关。亦泛指边关。 唐 严武 《军城早秋》诗:“昨夜秋风入 汉 关,朔云边雪满 西山 。”
词语解释:玉门关  拼音:yù mén guān
关名。 汉武帝 置。因 西域 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汉 时为通往 西域 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 甘肃 敦煌 西北 小方盘城 。《汉书·西域传上·鄯善》:“时 汉 军正 任文 将兵屯 玉门关 ,为贰师后距,捕得生口,知状以闻。” 唐 骆宾王 《在军中赠先还知己》诗:“魂迷金闕路,望断 玉门关 。” 明 汪廷讷 《种玉记·妃怨》:“离龙楼倏度 玉门关 ,悵胡天遥隔 昭阳殿 。”
词语解释:无关  拼音:wú guān
(1).没有关楗或不上门闩。语出《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原意是善闭门者,不用门闩,别人也开不了。后以“无关”谓善守其道,则坚不可破。 唐 杨巨源 《送澹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诗:“莫恋本师金骨地,空门无处復无关。” 唐 方干 《题澄圣塔院上方》诗:“若把重门论玄寂,何妨善闭却无关。”
(2).不涉及;没有关系。 晋 张野 《周道祖难释疑论》:“一善一恶,无关冥应。” 清 林昌彝 《砚桂绪录·子部》:“彼依阿淟涊,枉己徇人者,所谓无关得失,且获宠荣於一时,迨势移事去……其为辱也,庸有既乎!”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一月一号》:“但那只是另外那人的,却与我的 毓芳 无关。”
(3).特指没有重大、紧要关系。 冰心 《寄小读者》六:“我们所以为是渺小无关的,他们却以为是惊天动地的事功。”
词语解释:当关  拼音:dāng guān
(1).门吏。《东观汉记·汝郁传》:“诣臺遣两当关扶 郁 入拜郎中。”《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 张铣 注:“ 汉 置当关之职,欲晓即至门呼人使起。”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寄贺迁拜之什》诗:“不见当关呼早起,曾无侍史与焚香。”
(2).守关。 唐 李白 《蜀道难》诗:“ 剑阁 峥嶸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指守关的人。《新唐书·越王贞传》:“ 冲 斩以徇,众惧,遂溃,唯家僮数十从之,乃走 博州 ,为当关刺死。”
词语解释:蓝关  拼音:lán guān
即 蓝田关 。 唐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云横 秦岭 家何在?雪拥 蓝关 马不前。”参见“ 蓝田 ”。
词语解释:蓝田  拼音:lán tián
(1).县名。在 陕西省 渭河平原 南缘、 秦岭 北麓、 渭河 支流 灞河 上游。 秦 置县,以产美玉闻名。 汉 班固 《西都赋》:“陆海珍藏, 蓝田 美玉。”
(2).借指 蓝田 之玉。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玉鞭﹞即 天寳 中异国所献,光可鑑物,节文端严,虽 蓝田 之美,不能过也。”
(3).关名。即 秦 之 峣关 ,在今 陕西省 蓝田县 东南。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 蓝田 十月雪塞关,我兴南望愁羣山。”
(4).山名。在 蓝田县 东。 明 何景明 《宝剑篇》:“又不见 蓝田 寳山空突兀,顽石却指神锋秃。”
词语解释:江关  拼音:jiāng guān
(1).古关名。相传 战国 时 巴 楚 相争,于今 四川省 奉节县 东 长江 北岸 赤甲山 上置关,故名。又名 扞关 。后移于 长江 南岸,为 瞿塘峡 南面屏障,又名 瞿塘关 。
(2). 湖北省 枝城市 的 荆门 与 宜昌县 的 虎牙 二山夹 江 对峙,称 江关 。《后汉书·岑彭传》:“ 刘歆 长驱入 江关 ,令军中无得虏掠。” 陈衍 《张广雅督部电召来鄂》诗:“昔岁 沅 湘 单舸还,苍茫风雪下 江关 。”
(3).犹言海内。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一:“ 庾信 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4).指 江 南。 清 龚自珍 《寒月吟》:“ 江 关断消息,生死知无因。”
词语解释:叩关  拼音:kòu guān
(1).谓叩击城门请求进入。 春秋 战国 时列国都于边界设关,检查行客,客至必先进见关人。《周礼·地官·司关》:“凡四方之宾客敂关,则为之告。”敂,同“ 叩 ”。《汉书·梅福传》:“昔 秦武王 好力, 任鄙 叩关自鬻。”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许壮烈》:“会 安南 国王 黎维祁 为其邻 清化 主 阮光平 所逐,叩关请兵。”后亦称叩门为“叩关”。 唐 李白 《梁甫吟》:“閶闔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閽者怒。” 郁达夫 《赠宋某》诗:“驱车 鶯鹤亭 前过,为乞新茶一叩关。”
(2).攻打关卡。《文选·贾谊〈过秦论〉》:“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 秦 。” 李善 注:“ 孔安国 《论语》注曰:‘叩,击也。’”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近惟 英 夷,实乃巨诈,拒之则叩关,狎之则蠹国。”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五六章:“外国的兵舰大炮,不时的来叩关,来轰炸。”
词语解释:散关  拼音:sàn guān
即 大散关 。在 陕西省 宝鸡市 西南 大散岭 上。当 秦岭 咽喉,扼 川 陕 间交通,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 魏 曹操 《秋胡行》之一:“晨上 散关 山,此道当何难!” 宋 陆游 《观长安城图》诗:“ 三秦 父老应惆悵,不见王师出 散关 。” 清 吴伟业 《圆圆曲》:“ 斜谷 云深起画楼, 散关 月落开粧镜。”参见“ 大散关 ”。
词语解释:大散关  拼音:dà sàn guān
关名。在 陕西 宝鸡 西南的 大散岭 上。也称 散关 。 宋 陆游 《书愤》诗:“楼船夜雪 瓜洲渡 ,铁马秋风 大散关 。”
词语解释:双关  拼音:shuāng guān
(1).指两扇门。 唐 皮日休 《初夏即事寄鲁望》诗:“归来闭双关,亦忘枯与荣。”
(2).比喻心中疑团。《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却説 十三妹 ……忽然听得那先生説了这等一番言词,字字打到自己心坎儿里,且是打了一个双关儿透,不觉长叹一声。”
(3).两手围拢。《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 月娘 恰烧毕了香……就往屋里走。被 西门庆 双关抱住。”《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张金凤 双关紧抱,把脸儿靠住了那姑娘的腿,赖住不动。”
(4).修辞格之一。用词造句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 宋 范仲淹 《〈赋林衡鉴〉序》:“兼明二物者,谓之双关。”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科场对》:“ 谢金圃 ( 墉 )、 吴玉纶 、 德定圃 ( 保 )、 沉云椒 ( 初 )典试,颇不满於众口,作对云:‘ 谢金圃 抽身便讨, 吴玉纶 倒口就吞, 德定圃 人傍呆立, 沉云椒 衣里藏刀。’双关拆字,巧不可阶。”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双关》:“双关是用了一个语词,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例如 鲁迅 《哀范君三章》:‘风雨飘摇日,予怀 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鸡和虫都不值得重视,用来比争权夺利的可鄙人物。当时自由党主持人 何几仲 ,排挤 范爱农 ,为 范爱农 所鄙视,所以说白眼看鸡虫。鸡虫是‘几仲’的谐音,这里是一语双关。” 巴金 《家》二一:“这句话的语意虽是双关,她却是无心说出来的。”
(5).围棋术语。 唐 王绩 《围棋长篇》:“双关防易断,隻眼畏难全。”
词语解释:东关  拼音:dōng guān
(1).关隘名。 三国 吴 诸葛恪 筑。为 魏 、 晋 、 南北朝 时的要冲。故址在今 安徽省 含山县 西南 濡须山 上。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 东关 无一战之劳,涂中罕千金之费。” 唐 李涉 《送王六觐巢县叔父》诗之一:“ 巢 岸南分战鸟山,水云程尽到 东关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一·山川要险》
(2).复姓。 春秋 晋 有 东关嬖五 。
词语解释:过关  拼音:guò guān
(1).通过关口。《三国演义》第二七回:“ 关公 曰:‘汝不容我过关乎?’ 秀 ( 孔秀 )曰:‘汝要过去,留下老小为质。’”
(2).比喻达到一定的标准或要求而获得通过和认可。《负曝闲谈》第三十回:“ 江 家兄弟十分无奈,每人乾了一小杯,作为过关。”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的确,以往在这样的会上,有的人过不了关,有的人费了很大的周折才能过关。” 马南邨 《燕山夜话·不吃羊肉吃菜羹》:“有一些学校的语文老师,总以为教学生熟读几篇‘范文’,记住一些做文章的公式……似乎就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过关。”
词语解释:两关  拼音:liǎng guān
(1). 玉门关 和 阳关 的合称。《汉书·西域传序》:“其后驃骑将军击破 匈奴 右地,降 浑邪 、 休屠王 ,遂空其地,始筑 令居 以西,初置 酒泉郡 ,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 武威 、 张掖 、 敦煌 ,列四郡,据两关焉。”
(2).泛指西北边塞。《隋书·史祥传》:“昔岁劳公问罪 河 朔,贼尔日塞两关之路,据仓阻 河 ,百姓胁从,人亦众矣。” 明 袁宏道 《感事》诗:“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3).指 南口 、 北口 。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六:“ 居庸 千古翠屏环,飞骑将军驻两关。”
词语解释:鬼门关  拼音:guǐ mén guān
(1).古关名。在今 广西 北流 、 玉林 之间,其地有两山对峙,形同关隘,甚险恶,中间通道,为古代通往 钦 、 廉 、 雷 、 琼 及 交趾 的要冲。《旧唐书·地理志四》:“﹝ 鬼门关 ﹞其南尤多瘴癘,去者罕得生还。谚曰:‘ 鬼门关 ,十人九不还。’” 宋 黄庭坚 《竹枝词》之一:“ 鬼门关 外莫言远,五十三驛是 皇州 。”
(2).迷信传说中的阴世、阳间之交界外;死亡的边缘。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四折:“在鬼门关夺转这冻形骸。”《西游记》第十回:“忽见一座城,城门上掛着一面大牌,上写着‘幽门地府鬼门关’七个大金字。” 郭鹏 《刘亚生》:“像他这样站在鬼门关上开玩笑的人,真是少见!”
(3).比喻险恶的境地。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我与你踢倒鬼门关,打开这 槐安 路,把一枕 南柯 省悟。再休被利锁名韁相缠住。”《老残游记》第十四回:“这一卖, 翠环 可就够他难受了……眼看着一个老实孩子送到鬼门关里头去,实在可怜。” 老舍 《蜕》第二:“即使 天津 是鬼门关,他们也得闯出来,做个自由人。”
词语解释:扣关  拼音:kòu guān
(1).敲击关门或城关而有所求。《后汉书·西域传序》:“ 西域 内附日久,区区东望,扣关者数矣。” 宋 叶适 《厉领卫墓志铭》:“君在 安丰 ,尝奏 淮北 飢民扣关求救接。”
(2).敲门求见。 唐 韦应物 《移疾会诗客元生与释子法朗因贻诸祠曹》诗:“释子来问讯,诗人亦扣关。”
词语解释:启关  拼音:qǐ guān
(1).谓开门。关,门闩。《周礼·春官·巾车》:“及墓,嘑启关陈车。” 郑玄 注:“关,墓门也。” 唐 韩偓 《寄邻庄道侣》诗:“闻説经旬不启关,药窗谁伴醉开颜。” 宋 洪迈 《夷坚支志庚·天池庙主》:“﹝团练﹞至未时出启关,醉容溢面。”
(2).打开关隘之门。《战国策·秦策二》:“ 楚 之相 秦 者 屈盖 ,为 楚 和於 秦 , 秦 启关而听 楚 使。”
词语解释:楚关  拼音:chǔ guān
楚国 关塞。泛指 楚 境。 南朝 宋 鲍照 《〈凌烟楼铭〉序》:“东临 吴 甸,西眺 楚 关。奔 江 永写,鳞岭相葺。” 唐 孟浩然 《早春润州送从弟还乡》诗:“兄弟游 吴国 ,庭闈恋 楚 关。”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十:“帝宠贤王入 楚 关,扫清 江 汉 始应还。”
词语解释:西关  拼音:xī guān
(1).关隘名。在今 安徽省 含山县 西南 七宝山 上,隔 濡须水 与 东关 对峙。 三国 时为 吴 魏 间军事要冲。
(2).关隘名。在今 河南省 信阳市 西南。本名 平靖关 ,与 黄岘 、 武阳 合称“义阳三关”。 平靖 在西,故习称“西关”。《魏书·世宗宣武帝纪》:“进攻 黄峴 、 西关 , 衍 将 马仙琕 弃 西关 , 李元履 弃 黄峴 遁走。”
(3).关隘名。指 函谷关 。《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身执略兮入 西关 ,歷险阻兮之 羌蛮 。” 唐 李白 《古风》之三六:“东海汎碧水, 西关 乘紫云。”
(4).关隘名。指 居庸关 。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境。
词语解释:武关  拼音:wǔ guān
地名。在 陕西 商南县 西北。 楚怀王 三十年, 秦昭襄王 遗书诱 楚王 ,约会于此,执以入 秦 。公元前207年 刘邦 由此入 秦 。 汉 扬雄 《剧秦美新》:“会 汉祖 龙腾 丰 沛 ,奋迅 宛 叶 自 武关 与 项羽 戮力 咸阳 。” 唐 杜牧 《题武关》诗:“碧溪留我 武关 东,一笑 怀王 跡自穷。”《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年》:“ 秦惠王 使人告 楚怀王 ,请以 武关 之外易 黔中 地。” 胡三省 注:“ 武关 ,《左传》之 少习 ,地在 汉 弘农郡 析县 西百七十里,道通 南阳 。《晋太康地志》曰: 武关 当 冠军 西。《括地志》曰: 武关 在 商州 上洛县 东;。 武关 之外,盖 秦丹 、 析 、 商於 之地。”
词语解释:京关  拼音:jīng guān
京都。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故函夏以为宝饰,京关以为戎储。” 宋 秦观 《满庭芳·咏茶》词:“北苑研膏,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宣和遗事》前集:“向晚出京关,细雨微风拂面寒。”
词语解释:北关  拼音:běi guān
南宋首都临安城的北门。例如: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词语解释:帝关  拼音:dì guān
天帝、天子的宫门。 南朝 梁 江淹 《倡妇自悲赋》:“於是怨帝关之遂岨,悵平原之何极。” 唐 张乔 《哭陈陶》诗:“神理今难问,予将叫帝关。”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四:“‘冰’字 唐 书音作去声。 欧阳文忠公 诗乃有‘独宿冰厅梦帝关。’,冰字作平声用。”
词语解释:灵关  拼音:líng guān
(1).山名。在今 四川 宝兴 南。《文选·左思〈蜀都赋〉》:“廓 灵关 而为门,包 玉垒 而为宇。” 刘逵 注:“ 灵关 ,山名,在 成都 西南 汉寿 界。”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杜宇 称帝……乃以 褒斜 为前门, 熊耳 、 灵关 为后户。” 南朝 齐 谢朓 《谢隋王赐紫梨启》:“味出 灵关 之阴,旨玠 玉津 之澨。”
(2).指险要的关隘。 南朝 梁 吴均 《边城将》诗之二:“僕本边城将,驰射灵关下。” 唐 王勃 《三国论》:“乃知德之不修,栈道灵关不足恃也。” 明 刘基 《龙虎台赋》:“杰彼神臺,在京之郊,金城内阻,灵关外包。”
(3).道教语。指仙界的关门。 唐 吴筠 《高士咏·河上公》:“灵关畅玄旨,万乘趋道风。”《云笈七籤》卷九:“登七宝於 玄圃 ,攀飞梯於灵关。”
(4).道教语。指人体内部器官的重要部位。《黄庭内景经·仙人》:“火兵符图备灵关。” 梁丘子 注:“诸图可以守备灵关,即三关四关等身中具有之。”《云笈七籤》卷五一:“迴降我形,安镇灵关,拘魂御魄,万神自欢。”
词语解释:河关  拼音:hé guān
河流和关隘。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离居殊年载,一别阻河关。” 唐 王维 《赠祖三咏》诗:“虽有近音信,千里阻河关。”
词语解释:牙关  拼音:yá guān
上下颌之间的关节。亦指口腔。《红楼梦》第一一○回:“ 贾母 的牙关已经紧了。” 茅盾 《追求》五:“一句老话,‘还是教育界好些’,已经冲到牙关,又被他捺住了。”
词语解释:竹关  拼音:zhú guān
竹门。借指简陋的居室。 唐 张籍 《经王处士原居》诗:“旧宅谁相近,唯僧近竹关。庭閒云满井,窗晓雪通山。”
词语解释:铁关  拼音:tiě guān
宫禁的城门。 唐 崔液 《上元夜》诗之一:“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词语解释:严关  拼音:yán guān
险要的关门;险要的关隘。《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四·隋五郊歌》:“严关重闭,星迴日穷。” 清 林则徐 《出嘉峪关感赋》诗之一:“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词语解释:幽关  拼音:yōu guān
(1).深邃的关隘;紧闭的关门。 南朝 梁 何逊 《答丘长史》诗:“伊我念幽关,夫君思赞务。” 唐 韩琮 《颍亭》诗:“ 潁 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关。”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大觉寺》词:“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篆香清梵有无间。”
(2).道家谓两肾之间。《黄庭内景经·黄庭》:“玄泉幽关高崔巍。” 梁丘子 注:“两肾间为幽关。”
(3).犹玄关。指入道之门。《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玄关幽揵” 李善 注引 晋 戴逵 《栖林赋》:“幽关忽其离揵,玄风暖以云頽。”
词语解释:闲关  拼音:xián guān
亦作“间关”。
(1).形容转动自如。《诗·小雅·车舝》:“閒关车之舝兮,思孌季女逝兮。” 毛 传:“閒关,设舝貌。” 严杰 《经义丛抄》载 清 阮福 《间关考》:“閒关二字是为迭韵,乃言貌而不言声者也。盖车之设舝,则婉转如意,亦犹人之周流四方,动而不息……至 宋 始以閒关为设舝声,此沿 白 诗而误也。”
(2).犹辗转。《汉书·王莽传下》:“ 王邑 昼夜战,罢极,士死伤略尽,驰入宫,间关至 渐臺 。” 颜师古 注:“间关犹言崎嶇展转也。”《后汉书·荀彧传论》:“ 荀君 乃越 河 冀 ,閒关以从 曹氏 。” 李贤 注:“閒关犹展转也。” 清 吴伟业 《遣闷》诗之四:“一女家破归间关,良人在北愁戍边。” 陈毅 有《间关抵延值花朝林老六旬大庆》诗。
(3).曲折。 汉 牟融 《理惑论》:“道之言导……视之无形,听之无声,四表为大,綩綖其外,毫釐为细,间关其内。故谓之道。” 南朝 梁简文帝 《山斋》诗:“玲瓏绕竹涧,间关通槿藩。”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之十一:“出没看楼殿,间关望綺罗。”
(4).形容鸟鸣宛转。 北魏 李骞 《释情赋》:“鸟间关以呼庭,花芬披而落牖。” 唐 白居易 《琵琶引》:“间关鶯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明 张景 《飞丸记·丸里缄怀》:“任芳春百鸟间关,院深沉谁想顾盼。”
词语解释:城关  拼音:chéng guān
(1).城门。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蓟门》:“今都城 德胜门 外有土城关,相传是古 蓟门 遗址,亦曰 蓟邱 。”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城关待我闭,春漏听三商。”
(2).城郭之间的地方。亦泛指城区。 王振武 《最后一篓春茶》:“他, 老茶 师傅,都回城关去了。”
词语解释:八关  拼音:bā guān
指八个关口。(1)指 汉 末为镇压 黄巾 起义特设的八关都尉所辖的八关。《后汉书·灵帝纪》:“﹝ 中平 元年﹞,置八关都尉官。” 李贤 注:“八关谓 函谷 、 广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辕 、 旋门 、 小平津 、 孟津 也。”(2)指 明 末 腾越州 西南边境内的八关。 明 万历 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 云南 巡抚 陈用宾 筑,名为 神护 、 万仞 、 巨石 、 铜壁 、 铁壁 、 虎踞 、 天马 、 汉龙 。关址距当时边界或数十里或百余里不等。 清 季 中 英 勘定 滇 缅 边界, 虎踞 、 天马 、 汉龙 三关划属 缅甸 。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八关自其西北斜抵东南。西四关属 蛮哈 守备,自西北而东南:一曰 神护 ,二曰 万仞 ,三曰 巨石 ,四曰 铜壁 。东四关属 陇把 守备,自西北而东南:一曰 铁壁 ,二曰 虎踞 ,三曰 天马 ,四曰 汉陇 。”
词语解释:水关  拼音:shuǐ guān
(1).水上关口。 唐 杜甫 《峡口》诗之一:“开闢当天险,防隅一水关。” 仇兆鳌 注引 王洙 曰:“峡口有关,断以铁锁。” 唐 沉亚之 《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诗:“水关开夜锁,雾櫂起晨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过水关,则老柳之下,横一画橈。”
(2).特指旧时穿城壁以通城内外水的闸门。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水关》:“土人曰水关,是水所从入城之关也。”《清会典事例·工部·京师城垣规制》:“﹝ 北京城 ﹞ 正阳门 东西、 崇文门 东、 宣武门 西、 朝阳门 南、 东直门 南、 德胜门 西,各设水关一。”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 市河 ﹞又自 便益门 弔桥起,绕城东北。一从新城 拱宸门 水关至 挹江门 水关,出 针桥 而接 运河 。一从旧城北水关至南水关,出 嚮水桥 而东接 运河 。”
词语解释:边关  拼音:biān guān
亦作“邉关”。 边境上的关口。《史记·南越列传》:“﹝ 南越王 ﹞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 南朝 陈后主 《雨雪曲》:“ 长城 飞雪下,边关地籟吟。” 明 冯梦龙 《双雄记·边关推饮》:“春作 苏城 无事客,夏困 桁阳 ,秋向邉关謫。” 郭小川 《秋歌》之二:“看呀看,近处的村镇、远处的边关。”
词语解释:南关  拼音:nán guān
(1).南方的关塞。《史记·秦始皇本纪》“上自 南郡 由 武关 归” 裴骃 集解引 汉 应劭 曰:“ 武关 , 秦 南关,通 南阳 。” 南朝 梁 江淹 《望荆山》诗:“南关绕 桐柏 , 西岳 出 鲁阳 。” 唐 司空曙 《送郑况往淮南》诗:“ 西楚 见南关,苍苍落日间。”
(2). 明 谓 海西女真 哈达部。该部分布在今 辽宁 开原 南 哈达河 畔,因靠近 明 当时所设马市 广顺关 (俗称 南关 ),故有此称。
词语解释:豹关  拼音:bào guān
《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王逸 注:“天门九重,使神虎豹执其开闭,主啄天下欲上之人而杀之。”后因以“豹关”指门庭森严。 明 刘基 《蓦山溪·晚春》词:“登高凝睇,欲寄一封书,鸿路阻,豹关深,日暮空肠断。”
词语解释:交关  拼音:jiāo guān
(1).结交;结识。 汉 王褒 《僮约》:“不得辰出夜入,交关侔偶。”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遨集京邑,交关贵游。”《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他是个秀才娘子,等閒也不出来,你又非亲非族,一面不相干,打从那里交关起?”
(2).往来;交通。《后汉书·西羌传·羌无弋爰剑》:“初开 河西 ,列置四郡,通道 玉门 ,隔絶 羌 胡 ,使南北不得交关。”《南史·张敬儿传》:“ 敬儿 又遣使与 蛮 中交关。”
(3).串通;勾结。《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收文书,得吏人与 郎 交关谤毁者数千章。”《明史·吴执御传》:“又劾首辅 周延儒 揽权,其姻亲 陈于泰 及幕客 李元功 等交关为奸利。”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盐商捐输皆虚伪》:“所谓报效急公,累百十万,皆与盐院运使交关,相率为伪。”
(4).犹交易。《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遣使南通 孙权 ,往来赂遗”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多持货物,誑诱边民。边民无知,与之交关。”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汪凤》:“请以百緡而交关焉。”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自禁私钱,百姓惩创;卖买交关,文文拣择。”《天雨花》第四八回:“ 孝贞 暗道事急矣,想必交关已做成。”
(5).交错混杂。 唐 李端 《鲜于少府宅看花》诗:“迴落报荣衰,交关鬭红紫。”《朱子语类》卷六二:“天理、人欲,毕竟须为分别,勿令交关。”
(6).开合的关钮,犹今之铰链。 唐 李贺 《屏风曲》:“蜨栖石竹银交关,水凝緑鸭琉璃钱。”
(7).相涉;关连。《朱子全书》卷十二:“ 曾子 説忠恕,如説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一般,自有交关妙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这两个皮包,是我性命交关的东西。” 毛泽东 《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这是他们自己性命交关的大问题,我们不得不尽最后的忠告。”
(8).方言。许多。《海上花列传》第三一回:“耐倒是请教 高大少爷 做两首出来,替耐扬扬名,比俚哚好交关哚!” 彭家煌 《Dismeryer先生》:“找了交关人写介绍信,不行。”
(9).方言。非常,很。甬剧《两兄弟》第一场:“你屋里阿叔阿伯兄弟六七个,都交关要好。” 茹志鹃 《她从那条路上来》十一:“她挑了一些药,用纸包成一包,说:‘这种交关灵嘞!一吃就好。’”
词语解释:通关  拼音:tōng guān
(1).交往联系。《史记·燕召公世家》:“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后汉书·乐恢传》:“后 永 ( 焦永 )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繫, 恢 独曒然不污於法。” 李贤 注:“为交通关涉也。”
(2).开通关禁。《汉书·晁错传》:“陛下配天象地,覆露万民……通关去塞,不孽诸侯。”
(3).谓筵席上某个人依次与在座的人豁拳喝酒。《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通桌的陪花,从主人起,五啊六啊,每人豁了一个通关。”《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四回:“ 雨堂 的拳本来不济,打了两桌十二个人的通关,倒输了八个直落五,不觉酩酊大醉。” 端木蕻良 《曹雪芹》第四八章:“那杆儿头,就是图这个脸面,要的,就是能打个通关。”
(4).中医指疏通关窍。 清 蒲松龄 《草木传·番鳖造反》:“你速去逐水府二便齐下,拿住他冬葵子破血通关。”《红楼梦》第九五回:“岂知汤药不进,连用通关之剂,并不见效。”
词语解释:有关  拼音:yǒu guān
(1).有关系。 茅盾 《一个女性》七:“她又深信自己过去的种种似乎都和 张彦英 直接间接有关。这便是所谓命运罢!”《人民日报》1984.1.22:“同时讨论研究了一批严重违纪和搞不正之风的事件和案件,并提出意见,由省委和有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
(2).关涉,涉及。《花城》1981年第2期:“﹝ 苏永舜 ﹞接着便和 容志行 一起研究有关战术上的问题。”
词语解释:斩关  拼音:zhǎn guān
砍断门闩。泛指攻破城门。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臧紇 斩 鹿门 之关以出,奔 邾 。”《后汉书·坚鐔传》:“ 鐔 乃引军赴 宛 ,选敢死士夜自登城,斩关而入。” 宋 苏洵 《权书上·攻守》:“夫盗之於人抉门斩关而入者有焉,他户之不扃键而入者有焉。”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盗女》:“忽闻门外马嘶人沸,列炬若昼,一女子率众官军斩关逕入。”
词语解释:梅关  拼音:méi guān
古关名。 宋 时在 江西 大庾岭 上所置。为 江西 、 广东 二省分界处。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山语·梅岭》:“自驛至岭头六十里为 梅关 。从 大庾县 西南者,望关门两峯相夹,一口哆悬,行者屈曲穿空,如出天井。” 陈毅 《偷渡梅关》诗:“攀藤附葛君须记,万载 梅关 著劫灰。”
词语解释:石关  拼音:shí guān
(1). 汉 宫观名。在 甘泉宫 中。
(2).石门。 明 刘基 《次韵退和音上人》:“絶顶浮云锁石关,曲途危磴阻躋攀。”
词语解释:荆关  拼音:jīng guān
(1).柴门。 南朝 宋 谢庄 《山夜忧》诗:“迴舲袥绳户,收棹掩荆关。”
(2). 荆门山 。泛指险要之地。 唐 李白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诗:“ 寿阳 信天险,天险横 荆关 。”
(3). 五代 画家 荆浩 、 关仝 师徒以擅画山水齐名,故并称“荆关”。 宋 梅尧臣 《观邵不疑学士所藏名书古画》诗:“山水树石硬, 荆关 艺能至。” 金 元好问 《王都尉山水》诗:“自是秦楼画眉手,不能辛苦作 荆关 。”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 荆浩 一称 洪谷子 , 关仝 尝北面者也,故世称 荆 关 。”
词语解释:反关  拼音:fǎn guān
(1).指在门外关上门。《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吴氏 ……把甜心美语稳住儿子,又寻了些果子与了他,把丫鬟同他反关住在房里了。”
(2).中医诊断学上的一种脉象。《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下》:“脉有反关,动在臂后,别由列缺,不干证候。”注:“反关脉者,脉之不行於寸口,出列缺络,入臂后手阳明大肠之经也。以其不顺行於关上,故曰反关。”
词语解释:长关  拼音:cháng guān
(1).长的门闩。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下了长关,彻了大锁。”
(2).广布的哨卡。《六韬·奇兵》:“长关远候,暴疾谬遁者,所以降城服邑也。”
词语解释:九重关  拼音:jiǔ zhòng guān
帝王居处。指朝廷。 宋 王庭珪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诗:“囊封初上九重关,是日清都虎豹闲。”参见“ 九关 ”。
词语解释:九关  拼音:jiǔ guān
(1).谓九重天门或九天之关。《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王逸 注:“言天门凡有九重,使神虎豹执其关闭。” 王夫之 通释:“九关,九天之关。”《隋书·音乐志中》:“九关洞开,百灵环列。” 宋 范仲淹 《乞修京城札子》:“臣闻天有九关,帝居九重,是王者法天设险,以安万国也。”
(2).指宫阙,朝廷。 宋 陆游 《言怀》诗:“孰云九关远,精意当彻闻。”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三:“赤心自愬縈千折,丹地频惊扣九关。” 清 陈梦雷 《抒哀赋》:“叩九关以竭诚兮,及离思之未远。”
(3).九成的饷银。旧军队给官兵发工资称关饷。 清 李鸿章 《复英西林》:“敝部仅发九关,现仍万分支絀,未知侯相能代展一筹否?”
词语解释:近关  拼音:jìn guān
(1).离都城近的边关。《左传·襄公十四年》:“﹝ 蘧伯玉 ﹞遂行,从近关出。” 孔颖达 疏:“ 卫 都不当竟(境)中,其界有远有近,欲速出竟,故从近关出也。”
(2).指出奔避难经由之处。亦指出奔。 晋 欧阳建 《临终诗》:“古人达机兆,策马游近关。”《周书·艺术传·姚僧垣》:“吾观此形势,祸败不久。今时上策,莫若近关。”
(3).指远行途中的第一关。 南朝 宋 鲍照 《采菱歌》之五:“烟曀 越 嶂深,箭迅 楚 江急。空抱琴中悲,徒望近关泣。” 唐 王维 《留别丘为》诗:“一步一迴首,迟迟向近关。”
词语解释:下关  拼音:xià guān
人体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胃经穴歌》:“下关头维对人迎。”《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胃经分寸歌》:“下关耳前动脉行。”注:“从颊车上行,耳前动脉,侧卧合口有空取之,下关穴也。”
下闩,闭门。 唐 韩偓 《浣溪沙》词:“深院下关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
词语解释:春关  拼音:chūn guān
唐 宋 时举进士,登记入选,谓之春关。发给的凭证,亦称春关。 唐 姚合 《酬卢汀谏议》诗:“遥贺来年二三月,綵衣先辈过春关。”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进士下篇》:“籍而入选,谓之‘春关’。” 宋 范成大 《送陈天予大监同年使闽》诗:“春关十载记英游,蚤喜时才近采旒。”参阅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宋史·选举志一》
词语解释:远关  拼音:yuǎn guān
远处之关;边关。 唐 杜甫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诗之四:“幽独移佳境,清深隔远关。” 仇兆鳌 注:“《入蜀记》: 瞿唐关 西门,正对 灧澦堆 ,自关而东即 少陵 东屯 故居。”
共242,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