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宋去声 [gòng,供设,名词][详注1][fèng,隙也][zhòng,厚也][zhòng,种植][zòng,放纵][详注2][fèng][冲着][详注3][音葑《书·蔡仲之命》往即乃封。徐邈读。]徿[méng]


注1:从 仆从。《说文》随行也。《诗·齐风》其从如云。《论语》从我者,其由与。又《韵会》从天子曰法从,侍从。《书·囧命》其侍御仆从。《前汉·扬雄传》赵昭仪,每上甘泉常法从。《注》师古曰:以法言当从耳。一曰从,法驾也。《后汉·百官志》羽林郎掌宿卫侍从。又《集韵》《类篇》似用切,音颂。同宗也。《尔雅·释亲》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释名》从祖父母,言从己亲祖别而下也,亦言随从己祖以为名也。 又《集韵》子用切。与纵同。《礼·曲礼》欲不可从。《论语》从之纯如也。
注2:雍 《广韵》九州名。雍,拥也。东崤,西汉,南裔,北居庸,四山之所拥翳也。《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释文》雍,于用切。○按尔雅释地作雍。又《韵会》国名。《左传·僖二十四年》郜雍曹滕。《注》雍国,在河内山阳县。《释文》雍,于用反。
注3:恐 《广韵》区用切《集韵》《韵会》《正韵》欺用切。疑也,虑也,亿度也。今省作迅。俗从几,误。
共168,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共传共和共事共承共契共禀共贯共合
共话共济共政共用共弊共国共蒂莲共釂
共坐共处共鸣共命共兜共门共少共产党
共欢共生共立共度共主共职共给共默
共有共工共谋共敝共吺共牢共方共首
共相共心共姜共名共亲共气共轨共计
共理共识共鲧共晶共养共御共费共财
共持共被共享共通共命鸟共议共奉共鼓
共人共居共勉共祭共手共振共管共贡
共同共栖共餐共德共聚共存共旋共触

词语解释:共传  拼音:gòng chuán
谓大家都传诵或称说。《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和氏 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唐 杜甫 《奉赠王中允维》诗:“共传收 庾信 ,不比得 陈琳 。”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共传 滇 神出水献,赤龙拔鬚血淋漓。”
词语解释:共话  拼音:gòng huà
在一起谈论。例如:共话美好的未来。
词语解释:共坐  拼音:gòng zuò
古代坐姿的一种。谓坐时微俯视尊者之膝以示恭敬。共,通“ 恭 ”。 汉 贾谊 《新书·容经》:“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俯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词语解释:共欢  拼音:gòng huān
共工 与 驩兜 的并称。 清 唐甄 《潜书·去名》:“ 幽 厉 自成其为 幽 厉 , 共 驩 自成其为 共 驩 ;未闻 幽 厉 ,自号为 尧 舜 , 共 驩 自号为 皋 夔 。虽有 幽 、 厉 、 共 、 驩 无害於人心者,善恶不混故也。”
词语解释:共有  拼音:gòng yǒu
(1).共同具有。 晋 陆机 《豪士赋序》:“夫恶欲之大端,贤愚所共有。”
(2).法律上指共有权,即两人(包括法人)或两人以上对同一财产共同享有的所有权。
词语解释:共相  拼音:gòng xiāng
(1).佛教名词。与自相(不共相)相对,谓几种事物的共通相,即不局限于一法之自体。如色、受等有为法共有无常性,故以无常相为共相(色、受等自体各异,色以质碍为自相,受以领纳为自相)。《俱舍论》卷二三:“一切有为皆非常性,一切有漏皆是苦性,及一切法空非我性,名为‘共相’。”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理是共相,但事上见理却并不限于共相,因为每事现各有别相。”
(2).拉丁文universalia的意译。 西欧 中世纪经院哲学常用名词,意即一般。 陶行知 《答朱端琰之问》:“我们要从具体想到抽象,从我相到共相,从片想到系统。”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第十五章:“科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都想揭开自然之秘,在殊相中见出共相。但是他们出发点不同,目的不同,因而在同一殊相中所见得的共相也不一致。”
词语解释:共理  拼音:gòng lǐ
指共同治理政事。 唐 白居易 《贺平淄青表》:“臣名参共理,职忝分忧,抃舞欢呼,倍万常品。” 宋 柳永 《木兰花慢》词之三:“凝眸,乃睠东南,思共理,命贤侯。”
词语解释:共持  拼音:gòng chí
(1).共同拿着。 南朝 宋 范云 《对酒》诗:“对酒心自足,故人来共持。”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有月多同赏,无盃不共持。”
(2).共同扶持。《新五代史·杂传·王师范》:“吾幼未能任事,赖诸将共持之尔。”
词语解释:共人  拼音:gòng rén
(1).指敬谨供职的同僚。共,通“ 恭 ”。《诗·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朱熹 集传:“共人,僚友之处者也。” 胡承珙 后笺:“此共人,后儒多指在朝僚友言之。”
(2).指 吴 越 之人。《逸周书·王会》:“共人玄贝。” 孔晁 注:“共人, 吴 越 之蛮。”
词语解释:共同  拼音:gòng tóng
(1).犹言一同。《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与民偕乐,故乐也” 汉 赵岐 注:“言古之贤君,与民共同其所乐,故能乐之。”《百喻经·二鸽喻》:“昔有雌雄二鸽,共同一巢。”《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所以化导兄弟,共同斯志。”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一折:“小生与居士共同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2).大家一起(做)。《前汉书平话》卷上:“ 刘武 受詔牌金帛了,即请 宋公达 、 李德 、 程彦雄 共同商议。”《水浒传》第五八回:“先来拜见 晁头领 ,共同商议。”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六段:“谈论起共同参加过的有意义的大事,感情一下子会加深几十年,不亲的人也会变得十二分亲。”
(3).属于大家的,彼此都具有的。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他们互相握手、拥抱,共同的心情使他们的话象打开闸门的洪水一般。” 胡采 《序〈在和平的日子里〉》:“它的主人公们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有什么共同之点吗?”
词语解释:共和  拼音:gòng hé
(1). 西周 从 厉王 失政,至 宣王 执政,中间十四年,号 共和 。 共和 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 中国 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 的由来,有两说:(1)因 厉王 出奔后 召公 、 周公 二相共同执政。《史记·周本纪》:“ 召公 、 周公 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张守节 正义引 韦昭 曰:“ 彘 之乱,公卿相与和而脩政事,号曰 共和 也。” 宋 欧阳修 《明正统论》:“昔 周厉王 之乱,天下无君, 周公 、 邵公 共行其政十四年,而后 宣王 立,是 周 之统尝絶十四年而復续。然为 周 史者,纪 周 、 召 之年谓之 共和 ,而 太史公 亦列之于《年表》。”(2)因由 共伯和 代理政事。《汉书·古今人表》“ 共伯和 ” 唐 颜师古 注:“ 共 ,国名也; 伯 ,爵也; 和 , 共伯 之名也。共,音恭。而《迁史》以为 周召 二公行政,号曰 共和 ,无所据也。” 宋 王应麟 《诗地理考·共和》:“古史, 共伯和 者, 厉王 时之贤诸侯也,诸侯皆往宗焉,因以名其年,谓之 共和 ,凡十四年。按《汲冢纪年》, 共伯和 干王位,故曰 共和 。”
(2).指共和制。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虽然,在 李自成 之世,则賑飢、济困为不可已;在今之世,则合众、共和为不可已。”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四节:“待到共和局定,聊慰 秋瑾 幽魂。” 瞿秋白 《鞘声》五:“他说,‘ 中国 若行共和必内争大乱’,不知道,十二年来并没有行过丝毫共和,何以乱到如此?”
词语解释:共济  拼音:gòng jì
(1).谓共同挽救;共同度过;共同成事。《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孤以不德,阶承统绪,思与贤良共济世道。”《宋书·沉攸之传》:“且我能下彼,彼必不能下我,共济艰难,岂可自厝同异。” 明 张居正 《答河道徐凤竹》:“前得 山东 抚臺 李公 书,谓开 泇口 不如疏 胶河 ,意与公合。故宜会同。且委用属吏、量派夫役,亦必借其力以共济也。”
(2).犹言互相帮助。 唐 杜甫 《诸葛庙》诗:“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清 吴伟业 《阆州行》:“汝有亲弟兄,提携思共济。”
词语解释:共处  拼音:gòng chǔ
共同存在;相处。 毛泽东 《矛盾论》五:“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十二:“至于帝国主义国家,我们也要团结那里的人民,并且争取同那些国家和平共处,做些生意,制止可能发生的战争。”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他有情感上的苦闷,他希望有一个满意的家庭,有一个真了解他的女人共处一生。”
词语解释:共生  拼音:gòng shēng
两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依生存,对彼此都有利,这种生活方式叫做共生。例如白蚁肠内的鞭毛虫帮助白蚁消化木材纤维,白蚁给鞭毛虫提供养料,如果分离,二者都不能独立生存。
词语解释:共工  拼音:gòng gōng
(1).古代传说中的天神,与 颛顼 争为帝,有头触 不周山 的故事。《淮南子·墬形训》:“ 共工 ,景风之所生也。” 高诱 注:“ 共工 ,天神也。人面蛇身,离为景风。”《淮南子·天文训》:“昔者 共工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 之山,天柱折,地维絶。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 共工氏 触皇天之八柱。”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儒》:“ 女媧 销石, 共工 触柱。”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上古时代。 共工 与 颛顼 争帝之一日,晦冥。”有关 共工 的传说不尽相同。参阅《山海经·海外北经》《大荒北经》《史记》 司马贞 补《三皇本纪》。又, 屈原 《天问》 王逸 注, 共工 名为 康回 。
(2).古史传说人物。为 尧 臣,和 驩兜 、 三苗 、 鲧 并称为“四凶”,被流放于 幽州 。《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洲 。”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昔者, 神戎 战 斧遂 ; 黄帝 战 蜀禄 ; 尧 伐 共工 。”
(3).古代官名。工官。本谓供百工之职,后为官名。《书·舜典》:“帝曰:‘俞,咨 垂 ,汝共工。’” 孔 传:“共,谓供其职事。” 孔颖达 疏:“今命此人云:‘汝作共工。’明是帝谓此人堪供此职,非是呼此官名为共工也。”《史记·五帝本纪》:“ 舜 曰:‘谁能驯予工?’皆曰 垂 可。於是以 垂 为共工。”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为司空,共理百工之事。”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
(4).古代官名。 汉 代少府的属官。 王莽 时又改少府为“共工”。《汉书·刘辅传》:“上乃徙繫 辅 共工狱,减死罪一等,论为鬼薪。终於家。” 颜师古 注:“少府之属官也,亦有詔狱。”《后汉书·宋弘传》:“ 弘 少而温顺,哀 平 閒作侍中, 王莽 时为共工。” 李贤 注:“ 王莽 改少府曰共工。”
词语解释:共心  拼音:gòng xīn
相同的心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 孟阳 《七哀》云:‘ 汉祖 想 枌榆 , 光武 思 白水 。’此正对之类也……并贵共心,正对所以为劣也。” 杨明照 校注:“意即 高祖 、 光武 俱为帝王,故云并贵;想 枌榆 、思 白水 ,同是念乡,故云共心。”
词语解释:共识  拼音:gòng shí
共同的认识:经过多次讨论,双方消除了公歧,达成~ㄧ对国家前途的~使他们成为挚友。
词语解释:共被  拼音:gòng bèi
同被而寝。亦谓亲如兄弟。《飞燕外传》:“ 昭仪 拜乃泣曰:‘姊寧忘共被,夜长苦寒不成寐,使 合德 雍姊背邪?’”《晋书·祖逖传》:“与司空 刘琨 俱为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同寝。” 唐 杨炯 《从弟去溢墓志铭》:“ 姜肱 没齿,无因共被之欢; 钟毓 生年,非復同车之乐。” 唐 杜甫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仇兆鳌 注:“共被同行,所谓如弟兄也。 汉 姜肱 兄弟同被而寝。 晋 祖逖 、 刘琨 情好绸繆,共被同寝。”
词语解释:共居  拼音:gòng jū
(1).同住,一起生活。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汝南戴幼起》:“有 薛孟尝 者,与弟子共居。”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2).一同存在。多指抽象事物。 毛泽东 《矛盾论》五:“在一定条件之下,矛盾的东西能够统一起来,又能够互相转化;无此一定条件,就不能成为矛盾,不能共居,也不能转化。”
词语解释:共栖  拼音:gòng qī
两种不同的生物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如海葵附着在有寄居虾匿居的贝壳壳口周围,利用寄居虾作为运动工具,并以它的食馀之物为食;寄居虾可受到海葵刺细胞的保护。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已记录有海蜇与小虾,窗贝与小蟹共栖的现象。
词语解释:共事  拼音:gòng shì
(1).在一起做事。 汉 晁错 《募民实塞疏》:“幼则同游,长则共事。” 宋 欧阳修 《富贵贫贱说》:“故与小人共事者,难於和同。”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多疑之人不可与共事。” 徐迟 《火中的凤凰》:“也还有人,对统一战线不能深刻理解,看到自己要和某些人共事,心有未甘。”
(2).共同议事。《汉书·楚元王刘交传》:“今将军当盛位,帝春秋富,宜纳宗室,又多与大臣共事,反诸 吕 道,如是则可以免患。”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共议事也。’每事皆与参共知之。”
(3).指夫妇共同生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太平广记》卷三二二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周义》:“ 义 乃上牀,谓妇曰:‘与卿共事虽浅,然情相重。’”
(4).特指男女同居。亦指非夫妻关系而同居者。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八:“ 吴兴 沉霸 ,梦女子来就寝。同伴密察,唯见牝狗每见 霸 眠,輙来依牀;疑为魅,因杀而食之。 霸 后梦青衣人责之曰:‘我本以女与君共事,若不合怀,自可见语。’”《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夫若邪婬抛女子,来生妻子不忠良,见夫出后便私行,只是街头觅共事。”
词语解释:共政  拼音:gòng zhèng
共掌政事。《续资治通鉴·南宋理宗端平二年》:“ 了翁 在朝凡六月,前后二十餘疏,皆当世急务。帝将引以共政,而忌者相与合谋排摈之,且言 了翁 知兵体国,乃命出视师。”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四节:“和 商 王一同掌握国家大权的还有其他一些大族的族长…… 商 王 盘庚 曾经对当时的贵族统治阶级讲话,指出他们的祖先和 商 的先王有‘胥及逸勤’的‘共政’关系。”
词语解释:共鸣  拼音:gòng míng
(1).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例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
(2).由别人的某种思想感情引起相同的思想感情。 巴金 《家》三三:“不是有两颗心跟你的心共鸣吗?” 吴伯箫 《春秋多佳日》:“这是诗人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读者共鸣的地方。” 秦牧 《艺海拾贝·并蒂莲的美感》:“一切艺术所以能够感动人,只是因为被感动的人从这种艺术里面引起某种程度的思想上的共鸣。”
词语解释:共立  拼音:gòng lì
古代站立姿势的一种。谓身体微曲以示恭敬。共,通“ 恭 ”。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閒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词语解释:共谋  拼音:gòng móu
共同谋划(多指干坏事)
词语解释:共姜  拼音:gòng jiāng
周 时 卫 世子 共伯 之妻。 共伯 早死,她不再嫁。后常用为女子守节的典实。《诗·鄘风·柏舟序》:“柏舟, 共姜 自誓也。 卫 世子 共伯 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絶之。” 明 朱权 《荆钗记·议亲》:“闷怀耿耿, 共姜 誓盟,慕贞洁甘守孤零。” 清 陈维崧 《寿楼春·为白琅季节母吴孺人赋》词:“叹碧海天青,蟾孤兔老,六十载 共姜 。”
词语解释:共鲧  拼音:gòng gǔn
共工 与 鲧 的并称。鲧,也写作“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三:“何以废 共 鮌 , 重华 为之来。”
词语解释:共享  拼音:gòng xiǎng
共同分享。例如:邀请邻居共享感恩节晚餐。
共同或在一起享受或庆祝。例如:共享欢乐;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说说笑笑,共享天伦之乐。
词语解释:共勉  拼音:gòng miǎn
共同勉励。 陶铸 《松树的风格》:“现在把当时的感觉写出来,一方面还了《新观察》的债;另方面与大家共勉。” 孙犁 《秀露集·万国儒〈欢乐的离别〉小引》:“以上云云,是我写出来,同他,同所有文艺伙伴们共勉的。”
词语解释:共餐  拼音:gòng cān
和…一起吃。例如:拒不与他的老仇人一起共餐。
词语解释:共承  拼音:gòng chéng
恭敬地承奉。共,通“ 恭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汉书·孔光传》:“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颜师古 注:“共读曰恭。”
词语解释:共用  拼音:gòng yòng
共同使用。如:他们两家共用一口井。
(1).谓为国所用而死。共,通“ 供 ”。《左传·文公二年》:“死而不义,非勇也。共用之谓勇。” 杜预 注:“共用,死国用,共,音恭。” 孔颖达 疏:“以死共国家之用,是之谓勇。”
(2).供使用。《国语·楚语下》:“公货足以宾献,家货足以共用。”
词语解释:共命  拼音:gòng mìng
命运与共。 郭沫若 《念奴娇·怀念周总理》词:“光明磊落,与导师,协力、同心、共命。”
敬从命令。共,通“ 恭 ”。《国语·鲁语下》:“子计其利者,小国共命。” 韦昭 注:“共,敬从也。”
词语解释:共度  拼音:gòng dù
共同度过。例如:领导和群众共度佳节。
词语解释:共敝  拼音:gòng bì
亦作“ 共弊 ”。 《论语·公冶长》:“ 子路 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谓甘愿始终共享车马衣裘等物。后用为同甘共苦的典实。《北齐书·唐邕传》:“﹝ 显祖 ﹞尝解所服青鼠皮裘赐 邕 ,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弊。’” 唐 张籍 《赠殷山人》诗:“同袍还共弊,连轡每推先。”
词语解释:共名  拼音:gòng míng
一类事物共有的名称。相当于类概念中的属概念。与“别名”相对。如“动物”是共名。“马”是别名。《荀子·正名》:“故万物虽众,有时而欲徧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鸟兽也者,大别名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以大名冠小名例》:“《荀子·正名篇》曰:‘物也者,大共名也;鸟兽也者,大别名也。’是正名百物,有共名别名之殊。”
词语解释:共晶  拼音:gòng jīng
一种合金或固溶体,其所含组分的比例是这样的,即在具有这样的组分比例时其熔点可能最低
词语解释:共通  拼音:gòng tōng
通于或适于各方面的;共同。 刘显志 《论中国教育之主义》:“极端言之,即一家族以外之社会的共通事业,亦非所问也。”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他们三位﹞有个共通的意思,就是过去使尽力气也是不成,现在可好了,使一分力气就有一分成绩。” 马南邨 《燕山夜话·学问不可穿凿》:“这种态度,和任何穿凿附会的作风,决没有丝毫共通之处。只有用这样实事求是的态度……才有成功的希望。”
词语解释:共祭  拼音:gòng jì
周 代大祝掌管的九祭之一。《周礼·春官·大祝》:“九曰共祭。” 郑玄 注:“共,犹授也。王祭食,宰夫授祭。” 孙诒让 正义:“共,即供之借字。《广雅·释詁》云:‘供,进也。’言进而授之……宰夫当作膳夫。《膳夫》云‘以乐侑食,膳夫授祭’是也。”
词语解释:共德  拼音:gòng dé
大德。共,通“ 洪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臣闻之:‘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无乃不可乎?” 杨伯峻 注:“共读为洪,大也。旧读共为恭,不妥。”
词语解释:共契  拼音:gòng qì
相契合;一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神理共契,政序相参。”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 竺法兰 ﹞自言诵经论数万章,为 天竺 学者之师。时 蔡愔 既至彼国, 兰 与 摩腾 共契游化。”
词语解释:共弊  拼音:gòng bì
见“ 共敝 ”。
词语解释:共敝  拼音:gòng bì
亦作“ 共弊 ”。 《论语·公冶长》:“ 子路 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谓甘愿始终共享车马衣裘等物。后用为同甘共苦的典实。《北齐书·唐邕传》:“﹝ 显祖 ﹞尝解所服青鼠皮裘赐 邕 ,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弊。’” 唐 张籍 《赠殷山人》诗:“同袍还共弊,连轡每推先。”
词语解释:共兜  拼音:gòng dōu
亦作“ 共吺 ”。 共工 和 驩兜 的合称。泛指凶逆之臣。 唐 韩愈 《寄三学士》诗:“昨者京师至,嗣皇传冕旒。赫然下明詔,首罪诛 共 吺 。” 宋 黄庭坚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政须众贤和,乃可疎 共 吺 。”
词语解释:共主  拼音:gòng zhǔ
共同崇奉的宗主。亦指天子、帝王。《史记·楚世家》:“夫弑共主,臣世君,大国不亲。” 司马贞 索隐:“共主,世君,俱是 周 自谓也。共主,言 周 为天下共所宗主也;世君言 周 室代代君於天下。” 清 管同 《范增论上》:“ 楚 固列国,非天下之共主。” 秦牧 《花城·社稷坛抒情》:“可怜的共主象傀儡似地住在京都。”
词语解释:共吺  拼音:gòng dōu
见“ 共兜 ”。
词语解释:共兜  拼音:gòng dōu
亦作“ 共吺 ”。 共工 和 驩兜 的合称。泛指凶逆之臣。 唐 韩愈 《寄三学士》诗:“昨者京师至,嗣皇传冕旒。赫然下明詔,首罪诛 共 吺 。” 宋 黄庭坚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政须众贤和,乃可疎 共 吺 。”
词语解释:共亲  拼音:gòng qīn
供养双亲。共,通“ 供 ”。 汉 王充 《论衡·答佞》:“察共亲之节,明事君之操。”
词语解释:共养  拼音:gòng yǎng
即供养。亦指供养的物品。共,通“ 供 ”。《管子·形势解》:“尽力共养,子妇之则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死,不治。适其共养,此不当医治。”《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 秦 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
词语解释:共命鸟  拼音:gòng mìng niǎo
梵语“耆婆耆婆迦”(Jīvajīvaka)义译。又译作“命命鸟”或“生生鸟”。佛经所称的雪山神鸟,一身两头,人面禽形,自鸣其名。后世诗文亦常从“共命”二字取义用之。 唐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莲花交响共命鸟,金膀双迴三足乌。” 清 唐孙华 《追挽张烈妇》诗:“愿为共命鸟,永託连理枝。”
词语解释:共手  拼音:gòng shǒu
犹拱手。两手在胸前相迭合,表示恭敬。共,通“ 拱 ”。《荀子·赋》:“圣人共手,时几将矣。” 俞樾 《诸子平议·荀子》:“此二句乃望之之辞,言圣人于此,亦拱手而待之耳。”
词语解释:共聚  拼音:gòng jù
由几种单体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如丁二烯和苯乙烯聚合成丁苯橡胶。共聚产品叫共聚物
词语解释:共禀  拼音:gòng bǐng
谓同受节度。《汉书·西域传上·大月氏国》:“ 大夏 本无大君长,城邑往往置小长,民弱畏战,故 月氏 徙来,皆臣畜之,共禀 汉 使者。” 颜师古 注:“同受节度也。”一说,共,同“ 供 ”;禀为廪给之义,故“共禀”谓供给粮食。参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汉书二一·共禀》
词语解释:共国  拼音:gòng guó
谓同治国事。《史记·燕召公世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唐 方干 《途中逢孙辂因得李频消息》诗:“正忆同袍者,堪逢共国人。”
词语解释:共门  拼音:gòng mén
谓权力由君臣共掌。《韩非子·有度》:“威不贷错,制不共门。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
词语解释:共职  拼音:gòng zhí
供奉,贡献。共,通“ 供 ”。《左传·昭公四年》:“小国共职,敢不荐守?”《国语·鲁语上》:“不腆先君之币器,敢告滞积,以紓执事;以救弊邑,使能共职。”《东周列国志》第二四回:“ 周惠王 大喜曰:‘ 楚 不共职久矣,今效顺如此,殆先王之灵乎?’”
词语解释:共牢  拼音:gòng láo
古婚礼时,夫妇共食一牲。牢,祭祀用的牺牲。《礼记·昏义》:“壻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孔颖达 疏:“共牢而食者,在夫之寝,壻东面,妇西面,共一牲牢而同食,不异牲。”《天雨花》第二九回:“ 左公 道:‘他每日自具美食,不与他人则可,在贤壻乃是夫妻,自必共牢而食。’”
词语解释:共气  拼音:gòng qì
犹同气。指同胞兄弟。《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纯孝擗其俱毁,共气摧其同欒。” 张铣 注:“共气,谓贵妃兄弟也。”
词语解释:共御  拼音:gòng yù
亦作“ 共御 ”。 谓恭肃己身以抵御不祥。共,通“ 恭 ”。《左传·昭公十二年》:“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 杜预 注:“桃弧、棘矢,以御不祥。”《汉书·五行志中之下》:“能攘木鸟之妖,致百年之寿,所谓‘六沴作见,若是共御,五福乃降,用章于下’者也。” 颜师古 注:“共,读曰恭。御,读曰御。言恭己以御灾也。”一说犹进奉,贡献。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一义而误解例》:“ 昭 十二年《传》:‘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按:共、御二字同义。御与‘御’通。《广雅·释詁》:‘供奉献御,进也。’‘共御’犹曰共奉献御。质言之,则止是以共王事耳。御亦共也, 杜 注曰:‘以御不祥’,失之。”
词语解释:共议  拼音:gòng yì
共同商讨。例如:共议兴国大计。
词语解释:共振  拼音:gòng zhèn
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词语解释:共存  拼音:gòng cún
共同存在。 宋 叶适 《黄文叔周礼序》:“洗涤三坏之腥秽,而一以性命道德起后世之公心,虽未能表是书而独行,犹将合他经而共存也,其功大矣!”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民主党派保留下来,长期共存,对它的成员给予安排。”如: 罗盛教 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 朝鲜 人民永远共存。
词语解释:共贯  拼音:gòng guàn
贯通;连贯。《汉书·董仲舒传》:“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何逸劳之殊也?”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斯则当 尧 之世,小人君子比肩齐列,善恶无分,贤愚共贯。” 郭沫若 《论古代文学》:“北方文化系 殷 民族奠定的,南方文化系 殷 民族传播的,故南北共贯。”
词语解释:共蒂莲  拼音:gòng dì lián
并蒂莲。 唐 黄滔 《壶公山》诗:“村家蒙枣栗,俗骨爽猿蝉。谷语昇乔鸟,陂开共蔕莲。”
词语解释:共少  拼音:gòng shǎo
共享少许东西,谓上下同甘苦。 唐 杜甫 《园人送瓜》诗:“食新先战士,共少及溪老。” 仇兆鳌 注:“《北齐书》: 兰陵王 长恭 为将,每得一瓜,必与将士共之。”
词语解释:共给  拼音:gòng gěi
供给。谓供应必需的财物。共,通“ 供 ”。《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汉书·萧望之传》:“边郡数被兵,离飢寒,夭絶天年,父子相失,令天下共给其费。”《后汉书·独行传·缪肜》:“共给车马衣资, 肜 不受而归乡里。”
词语解释:共方  拼音:gòng fāng
同一方向。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学则连业,游则共方。”
词语解释:共轨  拼音:gòng guǐ
犹同轨。《隋书·薛道衡传》:“拨乱反正,济国寧人,六合八紘,同文共轨,神功也。”
词语解释:共费
供给经费
词语解释:共奉  拼音:gòng fèng
供奉,敬奉。《周礼·春官·小宗伯》:“毛六牲,辨其名物,而颁之于五宫,使共奉之。”《周礼·春官·典瑞》:“凡玉器出,则共奉之。”
词语解释:共管  拼音:gòng guǎn
国际共管的简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共同统治或管理某一地区、国家或某一国家的部分领土。 孙中山 《学生当赞成国民会议》:“列强对于 中国 ,从前瓜分不成,现在便主张共管。”
词语解释:共旋  拼音:gòng xuán
与另一旋转体一起旋转或按同一速率旋转
词语解释:共合  拼音:gòng hé
(1).犹言结合。《百喻经·索无物喻》:“其人答言,与我‘无物’,必应有无物。其一人言,‘无物’者,二字共合,是为假名。”
(2).共计。《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席间八位名士,带挈 杨执中 的蠢儿子 杨老六 也在船上,共合九人之数。”
词语解释:共釂  拼音:gòng jiào
谓共饮。 宋 陆游 《玻璃江》诗:“金樽共釂不知晓,月落烟渚天横参。”
词语解释:共产党  拼音:gòng chǎn dǎng
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它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目的是领导无产阶级和其他一切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词语解释:共默  拼音:gòng mò
拱手而默无所言。共,通“ 拱 ”。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 汪继培 笺:“共,读为拱。《汉书·鲍宣传》云:‘以拱默尸禄为智。’《后汉书·左雄传》云:‘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
词语解释:共首  拼音:gòng shǒu
山名。 共伯 隐居地。属旧 共县 (今 河南省 辉县 )。《庄子·让王》:“ 许由 娱於 潁 阳,而 共伯 得乎 共首 。”《吕氏春秋·慎人》:“ 许由 虞乎 潁 阳,而 共伯 得乎 共首 。” 高诱 注:“ 共 ,国;伯,爵也。弃其国,隐於 共首山 而得其志也。”又《吕氏春秋·开春》 高 注谓 共伯 为 夏 时诸侯。
词语解释:共计  拼音:gòng jì
一共,总计。《水浒传》第五八回:“ 梁山泊 点起五军,共计二十个头领,马步军兵二千人马。”如:我们共计收到观众来信五十一封。
词语解释:共财  拼音:gòng cái
共有财富。《礼记·祭法》:“ 黄帝 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 孔颖达 疏:“共财者,谓山泽不鄣,教民取百物以自赡也。” 汉 班固 《白虎通·封公侯》:“王者始起,封诸父昆弟,示与己共财之义。故可以共土也。”《后汉书·樊宏传》:“ 重 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
词语解释:共鼓  拼音:gòng gǔ
传说始作舟楫者。《说文·舟部》:“舟,船也。古者 共鼓 、 货狄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 徐锴 繫传:“ 共鼓 、 货狄 二人, 黄帝 臣也。” 段玉裁 注:“ 共鼓 、 货狄 , 黄帝 、 尧 、 舜 閒人。” 茆泮林 辑《世本·作》:“ 共鼓 、 货狄 作舟。”
词语解释:共贡  拼音:gòng gòng
以贡品奉献。共,通“ 供 ”。《史记·燕召公世家》:“使 燕 共贡天子,如 成周 时职。”
词语解释:共触  拼音:gòng chù
指 共工 头触 不周山 的传说。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星辰昼夜以明灭,乌兔东西而往復,则有龟负龙擎,文籍其阳九阴六; 共 触 愚 移,倾缺其天枢地轴。”参见“ 共工 ”。
词语解释:共工  拼音:gòng gōng
(1).古代传说中的天神,与 颛顼 争为帝,有头触 不周山 的故事。《淮南子·墬形训》:“ 共工 ,景风之所生也。” 高诱 注:“ 共工 ,天神也。人面蛇身,离为景风。”《淮南子·天文训》:“昔者 共工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 之山,天柱折,地维絶。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 共工氏 触皇天之八柱。”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儒》:“ 女媧 销石, 共工 触柱。”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上古时代。 共工 与 颛顼 争帝之一日,晦冥。”有关 共工 的传说不尽相同。参阅《山海经·海外北经》《大荒北经》《史记》 司马贞 补《三皇本纪》。又, 屈原 《天问》 王逸 注, 共工 名为 康回 。
(2).古史传说人物。为 尧 臣,和 驩兜 、 三苗 、 鲧 并称为“四凶”,被流放于 幽州 。《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洲 。”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昔者, 神戎 战 斧遂 ; 黄帝 战 蜀禄 ; 尧 伐 共工 。”
(3).古代官名。工官。本谓供百工之职,后为官名。《书·舜典》:“帝曰:‘俞,咨 垂 ,汝共工。’” 孔 传:“共,谓供其职事。” 孔颖达 疏:“今命此人云:‘汝作共工。’明是帝谓此人堪供此职,非是呼此官名为共工也。”《史记·五帝本纪》:“ 舜 曰:‘谁能驯予工?’皆曰 垂 可。於是以 垂 为共工。”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为司空,共理百工之事。”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
(4).古代官名。 汉 代少府的属官。 王莽 时又改少府为“共工”。《汉书·刘辅传》:“上乃徙繫 辅 共工狱,减死罪一等,论为鬼薪。终於家。” 颜师古 注:“少府之属官也,亦有詔狱。”《后汉书·宋弘传》:“ 弘 少而温顺,哀 平 閒作侍中, 王莽 时为共工。” 李贤 注:“ 王莽 改少府曰共工。”
共168,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