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首字词组
兔园兔径兔轮兔管兔头獐脑兔葵燕麦兔崽子兔走鹘落
兔丝兔罝兔缺兔头兔啮兔纤兔鬣兔起鹘落
兔毫兔月兔辉兔楮兔子不吃窝边草兔罟兔起乌沉兔死狗烹
兔角兔三窟兔药兔钩兔子尾巴长不了兔灰兔起凫举 
兔葵兔目兔乌兔起鸟沉兔奚兔儿不吃窠边草兔鹘 
兔苑兔毛兔翰兔魄,兔轮,兔月兔简兔儿爷兔黄 
兔魄兔宫兔册兔毫,兔颖兔缕兔房兔走乌飞 
兔颖兔影兔唇兔客兔竹兔丘兔角牛翼 
兔窟兔褐兔脱兔死犬饥兔毛大伯兔丝燕麦兔卢 
兔子兔园册兔华兔死狐悲兔缺乌沈兔丝子兔阙 

词语解释:兔园  拼音:tù yuán
(1).园囿名。也称 梁园 。在今 河南 商丘县 东。 汉 梁孝王 刘武 所筑。为游赏与延宾之所。《西京杂记》卷二:“ 梁孝王 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 曜华 之宫,筑 兔园 。”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 梁王 不悦,游於 兔园 。” 唐 黄滔 《寄越从事林嵩侍御》诗:“莫恋 兔园 留看雪,已乘驄马合凌霜。” 清 陈学泗 《纪事》诗:“多少 兔园 词客老,空依北斗望 蓬莱 。”
(2).即兔园册。指浅近的书籍。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十一:“已就 丹阳 一小小讲席,岁修不及三百金,背老亲而独游,理兔园故业,青鐙顾影,悴可知已。” 康有为 《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甚乃《学》《庸》《论》《孟》之微言,亦只守兔园坊本之陋説。”
(3).指浅陋之学。 清 龚自珍 《家塾策问二》:“近儒学术精严,十倍 明 儒,动讥 明 人为兔园、为鼠壤矣。”
词语解释:兔丝  拼音:tù sī
(1).植物名。即莬丝子。《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丝。” 高诱 注:“一名女萝也。”《文选·江淹〈古离别〉诗》:“兔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李善 注引《尔雅》:“女萝,兔丝也。” 唐 杜甫 《新婚别》诗:“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2).喻妻室。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閒藤野蔓休缠也。俺自有正兔丝,亲瓜葛。” 明 屠隆 《昙花记·超度沉迷》:“託身在烟峦霞嶠,那管你风情月调,既撇却兔丝了,既撇却兔丝了,岂復惹閒花草!”
词语解释:兔毫  拼音:tù háo
(1).兔毛。《初学记》卷二一引 晋 王羲之 《笔经》:“ 汉 时诸郡献兔毫,出 鸿都 ,惟有 赵国 毫中用。时人咸言兔毫无优劣,管手有巧拙。”
(2).用兔毛制成的笔。亦泛指毛笔。 唐 罗隐 《寄虔州薛大夫》诗:“海鹏终负日,神马背眠槽,会得窥成绩,幽窗染兔毫。” 金 萧贡 《假梅》诗:“莫道 去非 诗破的,兔毫那解写花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 吴兴 自兔毫外,有鼠毫、羊毫二种。” 清 龚自珍 《鹧鸪天》词:“兔毫留住伤心影,输与 杭州 老画师。” 叶圣陶 《六幺令》曲:“兔毫在握,賡续前书尚心热。”
词语解释:兔角  拼音:tù jiǎo
兔不生角,故以“兔角”喻必无之事。《楞严经》卷一:“无则同於龟毛兔角,云何不著?” 前蜀 贯休 《闻赤松舒道士下世》诗:“玄关评兔角,玉器琢鸡冠。”
词语解释:兔葵  拼音:tù kuí
植物名。《尔雅·释草》作“菟葵”。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草》:“兔葵,苗如龙芮,花白茎紫。” 清 陈维崧 《洞仙歌·途次曹县》:“眢井畔,兔葵开。”
词语解释:兔苑  拼音:tù yuàn
即 兔园 。 唐 罗隐 《所思》诗:“ 梁王 兔苑 荆榛里, 煬帝 鸡臺 梦想中。”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 兔苑 风移,爱甘棠而益茂; 龙池 天近,著温树之重芳。” 明 杨涟 《题柏子园青芸阁》诗:“繁臺 兔苑 今禾黍,日暮凭栏思不禁。”参见“ 兔园 ”。
词语解释:兔园  拼音:tù yuán
(1).园囿名。也称 梁园 。在今 河南 商丘县 东。 汉 梁孝王 刘武 所筑。为游赏与延宾之所。《西京杂记》卷二:“ 梁孝王 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 曜华 之宫,筑 兔园 。”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 梁王 不悦,游於 兔园 。” 唐 黄滔 《寄越从事林嵩侍御》诗:“莫恋 兔园 留看雪,已乘驄马合凌霜。” 清 陈学泗 《纪事》诗:“多少 兔园 词客老,空依北斗望 蓬莱 。”
(2).即兔园册。指浅近的书籍。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十一:“已就 丹阳 一小小讲席,岁修不及三百金,背老亲而独游,理兔园故业,青鐙顾影,悴可知已。” 康有为 《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甚乃《学》《庸》《论》《孟》之微言,亦只守兔园坊本之陋説。”
(3).指浅陋之学。 清 龚自珍 《家塾策问二》:“近儒学术精严,十倍 明 儒,动讥 明 人为兔园、为鼠壤矣。”
词语解释:兔魄  拼音:tù pò
月亮的别称。《参同契》卷上:“蟾蜍与兔魄,日月无双明。” 元 范梈 《赠郭判官》诗:“慈乌夜夜向人啼,几度纱窗兔魄低。” 明 刘基 《怨王孙》词:“兔魄又满,天长鴈短。”《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俄而兔魄将低,鷄声渐动。”
词语解释:兔颖  拼音:tù yǐng
兔毛制的笔。亦泛指毛笔。《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李白 左手将鬚一拂,右手举起 中山 兔颖,向五花牋上,手不停挥,须臾,草就吓蛮书。”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移帐》:“蝇头细细释文,兔颖轻轻点黛。”
词语解释:兔窟  拼音:tù kū
(1).兔子的巢穴。亦喻隐居之地。 宋 程俱 《山中对酒》诗:“何年顾兔窟,桂子落山腹。” 元 袁桷 《客舍书事》诗之六:“犬能搜兔窟,马解避驰车。”
(2).“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之处甚多,避祸有术。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严嵩》:“ 郿坞 久营,兔窟多术,安能根连株拔,风翦霆灭。”
(3).指明月。 清 陈维崧 《月当厅·虎丘中秋柬蘧庵先生用梅溪词韵》:“斜倚广寒,一望兔窟清深。”
词语解释:兔子  拼音:tù zi
(1).兔的通称。 宋 梅尧臣 《和永叔内翰戏答》诗:“固胜兔子固胜鹤,四蹄扑握长啄啄。”
(2).詈词。《红楼梦》第七五回:“你们这起兔子,真是些没良心的忘八羔子!”
词语解释:兔径  拼音:tù jìng
指小路,曲径。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田道人》:“旬日之期既迫,皇皇不敢怠,独徘徊兔径。忽有村夫搦其胸,方恐惧,其人乃问曰:‘汝非寻 丹沙泓 庵地者乎?我知之。’”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姬母﹞从兔径扶姬于曲栏,与余晤。”
词语解释:兔罝  拼音:tù jū
(1).捕兔的网。《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毛 传:“兔罝,兔罟也。” 唐 李白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猎客张兔罝,不能掛龙虎。” 清 阎尔梅 《嵩岳庙有感》诗:“残宫草际埋鴟吻,废阁阶前置兔罝。”
(2).指用网捕兔。 晋 皇甫谧 《高士传·矫慎》:“ 慎 同郡 马瑶 隐於 汧山 ,以兔罝为事。”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微贱兔罝之人,犹莫不好德。”
(3).《诗·周南》篇名。《诗序》云:“《兔罝》,后妃之化也。《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 孔颖达 疏:“《笺》云:‘罝兔之人,鄙贱之事,犹能恭敬,则是贤者众多也。’”后因以“兔罝”指在野之贤人。又,诗中有“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之句,因亦以指武臣。 唐 陈子昂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诗序:“皇华昭国,怀凤綍而高寻,白驹追游,邀兔罝而下顾。”此指在野贤人。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文臣督帅,皆躬自临戎,有兔罝赳赳之气。”此指武臣。
词语解释:兔月  拼音:tù yuè
月亮的别名。 北周 庾信 《七夕赋》:“兔月先上,羊灯次安。” 唐 杨师道 《阙题》诗:“羊车詎畏青门闭,兔月今宵照后庭。”
词语解释:兔三窟  拼音:tù sān kū
“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的地方多,易于避祸。 宋 苏轼 《过岭》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词语解释:兔目  拼音:tù mù
指槐树的新叶。《艺文类聚》卷八八引《庄子》:“槐之生也,入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栽树》:“凡栽树,正月为上时,二月为中时,三月为下时,然枣鸡口,槐兔目,桑虾蟇眼。”原注:“此等名目,皆是叶生形容之所象似,以此时栽种者,叶皆即生。” 唐 李贺 《春归昌谷》诗:“春热张鹤盖,兔目官槐小。”
词语解释:兔毛  拼音:tù máo
(1).家兔毛和野兔毛的统称。
(2).细嫩的茶叶上的白毫,借指茶叶。 唐 吕岩 《大云寺茶诗》:“兔毛甌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词语解释:兔宫  拼音:tù gōng
月宫。 宋 朱淑真 《中秋夜家宴咏月》诗:“愿把团圆月,年年对兔宫。”
词语解释:兔影  拼音:tù yǐng
(1).玉兔的影子。即月亮上的阴影。 唐 卢照邻 《江中望月》诗:“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元 萨都剌 《谢人惠木犀》诗:“夜月不留藏兔影,秋风失却挂蟾枝。”
(2).指月影。 唐 黄滔 《课虚责有赋》:“故其越兔影,迈乌光,向无声无臭之间,陶开品汇,於出鬼入神之际,定作圆方。” 明 刘基 《摸鱼儿》词:“新凉夜,兔影澄清汉渚。寥寥鸿雁飞度。”
词语解释:兔褐  拼音:tù hè
(1).兔毛布。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宣州 以兔毛为褐,亚于锦綺,復有染丝织者尤妙,故时人以为兔褐真不如假也。” 宋 陆游 《新裁短褐接客以代戎服或以为慢戏作》诗:“虽云裁兔褐,不拟坐渔扉。”
(2).黄黑色。以其色似褐兔,故名。 宋 黄庭坚 《煎茶赋》:“亦可以酌兔褐之甌,瀹鱼眼之鼎者也。” 宋 杨万里 《丁酉初春和张钦夫榕溪阁五言》:“愿携龙文璧,去瀹兔褐甌。”
词语解释:兔园册  拼音:tù yuán cè
(1).书名。即《兔园册府》,三十卷。 唐 李恽 ( 蒋王 )令僚佐 杜嗣先 仿应科目策,自设问对,引经史为训注而编成。 恽 为 太宗 子,因以 汉 梁孝王 兔园 名其书。见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四》。一说, 唐 虞世南 著,十卷。 五代 时流行民间,为村塾读本。后佚。见 宋 晁公武 《群斋读书志》《新五代史·刘岳传》:“ 道 ( 冯道 )旦入朝,兵部侍郎 任赞 与 岳 在其后。 道 行数反顾, 赞 问 岳 :‘ 道 反顾何为?’ 岳 曰:‘遗下《兔园册》尔。’《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九:“北中村墅多以《兔园册》教童蒙……然《兔园册》乃 徐 庾 文体,非鄙朴之谈,但家藏一本,人多贱之也。”
(2).泛指浅近的书籍。 清 钱谦益 《葛端调编次诸家文集序》:“余之告 端调 者,亦犹夫老生腐儒挟兔园之册,坐于左右塾之閒,窃以语其乡人子弟而已。”亦省称“ 兔册 ”。 严复 《救亡决论》:“迨夫观风使至,羣然挟兔册,裹饼饵,逐队唱名,俯首就案,不违功令,皆足求售,谬种流传,羌无一是。”
词语解释:兔轮  拼音:tù lún
月亮的别称。传说月中有玉兔捣药,故称。 唐 元稹 《梦上天》诗:“西瞻若水兔轮低,东望蟠桃海波黑。”
词语解释:兔缺  拼音:tù quē
兔上唇居中皆有纵向缺裂,人之上唇纵裂者因称“兔缺”。《晋书·魏咏之传》:“﹝ 咏之 ﹞生而兔缺。”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七:“ 永乐 中兵部言,幼官袭职者有兔缺,例不当袭。”
词语解释:兔辉  拼音:tù huī
月光。 唐 黄颇 《闻宜春诸举子陪郡主登河梁玩月》诗:“虹影迥分银汉上,兔辉全写玉筵中。”
词语解释:兔药  拼音:tù yào
仙药。 唐 牟融 《赠浙西李相公》诗:“月里昔曾分兔药,人间今喜得椿年。”
词语解释:兔乌
玉兔、金乌的简称。指月和日。古代传说太阳中有金乌,月亮中有玉兔
词语解释:兔翰  拼音:tù hàn
毛笔。 唐 黄滔 《误笔牛赋》:“况乎鸟文黛暗,駮彩花新,兔翰初停,旁起落毛之想;鼠鬚尚对,遥怀食角之因。”
词语解释:兔册  拼音:tù cè
见“ 兔园册 ”。
词语解释:兔园册  拼音:tù yuán cè
(1).书名。即《兔园册府》,三十卷。 唐 李恽 ( 蒋王 )令僚佐 杜嗣先 仿应科目策,自设问对,引经史为训注而编成。 恽 为 太宗 子,因以 汉 梁孝王 兔园 名其书。见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四》。一说, 唐 虞世南 著,十卷。 五代 时流行民间,为村塾读本。后佚。见 宋 晁公武 《群斋读书志》《新五代史·刘岳传》:“ 道 ( 冯道 )旦入朝,兵部侍郎 任赞 与 岳 在其后。 道 行数反顾, 赞 问 岳 :‘ 道 反顾何为?’ 岳 曰:‘遗下《兔园册》尔。’《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九:“北中村墅多以《兔园册》教童蒙……然《兔园册》乃 徐 庾 文体,非鄙朴之谈,但家藏一本,人多贱之也。”
(2).泛指浅近的书籍。 清 钱谦益 《葛端调编次诸家文集序》:“余之告 端调 者,亦犹夫老生腐儒挟兔园之册,坐于左右塾之閒,窃以语其乡人子弟而已。”亦省称“ 兔册 ”。 严复 《救亡决论》:“迨夫观风使至,羣然挟兔册,裹饼饵,逐队唱名,俯首就案,不违功令,皆足求售,谬种流传,羌无一是。”
词语解释:兔唇  拼音:tù chún
唇裂。
词语解释:兔脱  拼音:tù tuō
谓如兔之突围逃走。喻迅速逸去。 明 苏伯衡 《玄潭古剑歌》:“神光兔脱飞雪霜,宝气龙腾贯霄汉。” 清 俞樾 《右台仙馆笔记·秦娘》:“﹝假母﹞入房审视,客固醉卧未醒,而女兔脱,乃始追女。”
词语解释:兔华  拼音:tù huá
明月。 清 陈维崧 《水调歌头·汾西侯仲辂示我九日纪梦词二阕依韵奉和》之二:“天上兔华满,只照别家圆。”
词语解释:兔管  拼音:tù guǎn
(1).毛笔的别称。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慈训》:“追思兔管,不堪拈弄。” 清 陈维崧 《送入我门来·酿酒》词:“闷倚牙屏,慵拈兔管,家乡琐事縈怀。” 陶曾佑 《中国文学之概观》:“洩牢骚於兔管,表意见於蛮笺。”
(2).指诗文。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慈训》:“追想鹊桥初驾,曾将兔管相投,绣虎雕龙,可羡赋中《鸚鵡》。”
词语解释:兔头  拼音:tù tóu
(1).瓜的一种。《广雅·释草》:“兔头,瓜属也。”
(2).敢死队。《梁书·王僧辩传》:“﹝ 侯景 ﹞耀军城东陇上,芟除草芿,开八道向城,遣五千兔头肉薄苦攻。”
词语解释:兔楮  拼音:tù chǔ
笔和纸。犹言笔墨。 唐 高彦休 《唐阙史·郑少尹及第》:“同年有 郭八郎 ,阴隲驱驾,须及於斯,非兔楮可以尽述者。”
词语解释:兔钩
弯月。 唐 崔橹 《过南城县麻姑山》诗:“斜倚兔钩孤影伴,校低仙掌一头来。”
词语解释:兔起鸟沉
月出日落
词语解释:兔魄,兔轮,兔月
月亮的别名
词语解释:兔毫,兔颖
用兔毛制成的笔
词语解释:兔客  拼音:tù kè
谓娈童。 清 芙蓉外史 《闺律》卷三:“凡孌童兔客,以及年少优伶,概不准交接。”
词语解释:兔死犬饥  拼音:tù sǐ quǎn jī
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明 张居正 《答两广刘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鸟尽弓藏,兔死犬饥,故诸将士多张大贼势者,亦未可尽以为然也。”
词语解释:兔死狐悲  拼音:tù sǐ hú bēi
比喻因同类的灭亡感到悲伤。 元 汪元亨 《折桂令·归隐》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三国演义》第八九回:“ 获 ( 孟获 )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红楼梦》第五七回:“ 黛玉 听了,‘免死狐悲,物伤其类’,不免也要感嘆起来了。” 郁达夫 《十三夜》:“在 抱朴庐 吃了一次午餐,听了许多故人当未死前数日的奇异的病症,心里倒也起了一种兔死狐悲的无常之感。”
词语解释:兔头獐脑  拼音:tù tóu zhāng nǎo
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暴敛横征,野皆狼心狗行之吏;卖官鬻爵,朝尽兔头麞脑之人。”
词语解释:兔啮  拼音:tù niè
(1).兔子咬过的草。《淮南子·说林训》:“兔啮为螚。” 高诱 注:“兔所啮草,灵在其心中,化为螚,一説,兔啮,虫名。”
(2).病名。足跟部的痈疽。其状如为兔所啮,故名。《灵枢经·痈疽》:“发於脛,名曰兔啮,其状赤至骨,急治之;不治,害人也。”
词语解释:兔子不吃窝边草  拼音:tù zi bù chī wō biān cǎo
见“ 兔儿不喫窠边草 ”。
词语解释:兔儿不吃窠边草  拼音:tù ér bù chī kē biān cǎo
喻歹徒不为害邻里。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动物》:“《通俗编》:‘鸕鷀不打脚下塘。’《全唐诗》録 唐 谚云:‘兔儿不喫窠边草。’义与之同。”今多作“兔子不吃窝边草”。 罗旋 《南国烽烟》序篇:“人家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你对本房人都不能手下留情么?”
词语解释:兔子尾巴长不了  拼音:tù zi wěi bā cháng bù liǎo
比喻无法长久维持。 夏衍 《法西斯细菌》第三幕:“最初的两年,东碰西碰,什么地方也呆不长, 北京 人打话,‘兔子尾巴长不了’。”
词语解释:兔奚  拼音:tù xī
植物名。即款冬。《急就篇》卷四“款东贝母薑狼牙” 唐 颜师古 注:“款东,即款冬也……一名兔奚。”《尔雅·释草》作“菟蒵”。
词语解释:兔简  拼音:tù jiǎn
笔和纸。指文章。 金 刘仲尹 《冬日》诗:“鳩栖任笑谋生拙,兔简难忘照眼清。”
词语解释:兔缕  拼音:tù lǚ
兔丝的别名。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题达上人药圃》诗之二:“教疏兔缕金絃乱,自拥龙芻紫汞肥。”自注:“兔丝别名。”
词语解释:兔竹  拼音:tù zhú
中药。黄精的别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黄精一名兔竹,一名救穷,一名垂珠。”
词语解释:兔毛大伯  拼音:tù máo dà bó
谓土财主。 元 刊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四折:“寃家债主元来是,我那兔毛大伯有钞使。全压着 郭巨 埋儿,也强如 明达 卖子。”
词语解释:兔缺乌沈  拼音:tù quē wū shěn
犹兔走乌飞。 唐 罗邺 《冬日寄献庾员外》诗:“却思紫陌觥筹地,兔缺乌沉欲半年。”
词语解释:兔葵燕麦  拼音:tù kuí yān mài
形容景象荒凉。 唐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绝句》引:“重游 玄都 ,荡然无復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於春风耳。” 宋 程先 《锁窗寒》词:“但兔葵燕麦,风前摇荡,径花成土。” 清 方文 《宿姜开先衍园》诗:“瑶草琼花何处覔?兔葵燕麦不胜情。”
词语解释:兔纤  拼音:tù xiān
兔肉制成的食品,略似今之肉松。《释名·释饮食》:“鸡纤,细擗其腊令纤,然后渍以酢也。兔纤亦如之。”
词语解释:兔罟  拼音:tù gǔ
捕兔的网。《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 毛 传:“兔罝,兔罟也。”
词语解释:兔灰  拼音:tù huī
灰色的一种。类灰兔之毛色。如:把咱们的兔灰儿马换给她。
词语解释:兔儿不吃窠边草  拼音:tù ér bù chī kē biān cǎo
喻歹徒不为害邻里。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动物》:“《通俗编》:‘鸕鷀不打脚下塘。’《全唐诗》録 唐 谚云:‘兔儿不喫窠边草。’义与之同。”今多作“兔子不吃窝边草”。 罗旋 《南国烽烟》序篇:“人家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你对本房人都不能手下留情么?”
词语解释:兔儿爷  拼音:tù ér yé
(1).指月中的玉兔。《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那对鸡冠花儿,算是月亮里的娑罗树;那两枝子白花藕,是兔儿爷的剔牙杖儿。”
(2).中秋节应景的一种兔头人身的小玩具。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兔儿爷摊子》:“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老舍 《四世同堂》十四:“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多少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
词语解释:兔房  拼音:tù fáng
传说中玉兔捣药之屋。借指仙家药室。 明 徐渭 《水仙》诗:“兔房秋杵药,鮫室夜珠梭。”
词语解释:兔丘  拼音:tù qiū
植物名。即兔丝。《广雅·释草》:“兔丘,兔丝也。”参见“ 兔丝 ”。
词语解释:兔丝  拼音:tù sī
(1).植物名。即莬丝子。《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丝。” 高诱 注:“一名女萝也。”《文选·江淹〈古离别〉诗》:“兔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李善 注引《尔雅》:“女萝,兔丝也。” 唐 杜甫 《新婚别》诗:“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2).喻妻室。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閒藤野蔓休缠也。俺自有正兔丝,亲瓜葛。” 明 屠隆 《昙花记·超度沉迷》:“託身在烟峦霞嶠,那管你风情月调,既撇却兔丝了,既撇却兔丝了,岂復惹閒花草!”
词语解释:兔丝燕麦  拼音:tù sī yān mài
喻有名无实。《魏书·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言兔丝有丝之名而不可以织,燕麦有麦之名而不可以食。古歌曰:‘田中兔丝,如何可络!道边燕麦,何尝可穫!’《诗》云:‘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皆谓有名无实也。”
词语解释:兔丝子  拼音:tù sī zǐ
中药名。莬丝子的成熟种子。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予族子 相 ,少服兔丝子凡数年,所服至多,饮食倍常,气血充盛。”
词语解释:兔崽子  拼音:tù zǎi zǐ
幼兔。多用作詈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我女儿虽是生得十分丑陋,也不至於给兔崽子做老婆!” 老舍 《二马》第五段三:“你,兔崽子!你敢瞪我!敢指着脸子教训我!” 巴金 《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谈到打垮敌人、敌人狼狈逃窜的时候,他又会骂着兔崽子哈哈笑起来。”
词语解释:兔鬣  拼音:tù liè
犹言兔毫。指毛笔。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慈训》:“你父亲恩隆凤炬,全仗鼠鬚;宠锡龙章,多凭兔鬣。”
词语解释:兔起乌沉  拼音:tù qǐ wū chén
谓月出日落。《参同契》卷上“昏明顺寒暑” 后蜀 彭晓 注:“兔起乌沉,升降於三百八十四日。”
词语解释:兔起凫举  拼音:tù qǐ fú jǔ
喻行动快速。
词语解释:兔鹘  拼音:tù hú
(1). 契丹 、 女真 人称束带为兔鹘。亦称吐鹘。《宋史·舆服志六》:“上项带(指透碾云龙玉带和连珠环玉束带),国言谓之‘兔鶻’,皆其故主 完颜守绪 常服之物也。” 宋 洪皓 《松漠纪闻·补遗》:“ 契丹 重骨咄犀…… 天祚 以此作兔鶻。”
(2).一种局部羽毛带赫色的白鹰。《红楼梦》第二六回:“这脸上是前日打围,在 铁网山 叫兔鶻梢了一翅膀。”
词语解释:兔黄  拼音:tù huáng
灰黄色。
词语解释:兔走乌飞  拼音:tù zǒu wū fēi
谓日月运行,光阴流逝。兔,月中玉兔;乌,日中金乌。 唐 庄南杰 《伤歌行》:“兔走乌飞不相见,人事依稀速如电。” 宋 晏殊 《清平乐》词之一:“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臺?” 明 朱权 《荆钗记·庆诞》:“兔走乌飞,星移物换。” 明 唐寅 《春日花前咏怀》:“我且花前沉醉,管甚箇兔走乌飞,白髮蒙头。”
词语解释:兔角牛翼  拼音:tù jiǎo niú yì
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莫知其所终,若之何其无命也?莫知其所始,若之何其有命也?若然,始者果不可知,即万论若兔角牛翼矣。”
词语解释:兔卢  拼音:tù lú
兔丝的一种。《急就篇》卷四:“雷矢雚菌藎兔卢。” 颜师古 注:“兔卢即兔丝也,色黄而细者为兔丝……麤而色浅者为兔卢。”
词语解释:兔阙  拼音:tù quē
月宫。 明 高启 《次韵酬张院长见贻太湖中秋玩月之作》:“兔闕何年丹桂种,龙宫今夜白莲浮。”
词语解释:兔走鹘落  拼音:tù zǒu hú luò
见“ 兔起鶻落 ”。
词语解释:兔起鹘落  拼音:tù qǐ hú luò
谓兔子刚出窝,鹘立即降落捕捉。极言动作敏捷。亦比喻作书画或写文章下笔迅捷。 宋 苏轼 《文与可画篔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鶻落,少纵则逝矣。” 明 归有光 《〈尚书别解〉序》:“余读……有所见,用著于録,意到即笔不得留,昔人所谓兔起鶻落时也。” 清 钱谦益 《观管夫人画竹并书松雪公修竹赋敬题短歌》:“ 仲姬 作书如写竹,雨叶风枝披简牘;况復追趋 松雪 翁,兔起鶻落谁能逐?” 吴梅 《题天香石砚室棋谱》诗:“兔起鶻落龙蛇走,千古河山战一枰。”亦作“ 兔走鶻落 ”。 明 宋濂 《佛光普照大师塔铭》:“ 至正 壬午,行宣政院命 长明 之 瑞云山 清凉寺 ,学徒奔凑,机锋相加,如兔走鶻落,瞬日輒失。”
词语解释:兔起鹘落  拼音:tù qǐ hú luò
谓兔子刚出窝,鹘立即降落捕捉。极言动作敏捷。亦比喻作书画或写文章下笔迅捷。 宋 苏轼 《文与可画篔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鶻落,少纵则逝矣。” 明 归有光 《〈尚书别解〉序》:“余读……有所见,用著于録,意到即笔不得留,昔人所谓兔起鶻落时也。” 清 钱谦益 《观管夫人画竹并书松雪公修竹赋敬题短歌》:“ 仲姬 作书如写竹,雨叶风枝披简牘;况復追趋 松雪 翁,兔起鶻落谁能逐?” 吴梅 《题天香石砚室棋谱》诗:“兔起鶻落龙蛇走,千古河山战一枰。”亦作“ 兔走鶻落 ”。 明 宋濂 《佛光普照大师塔铭》:“ 至正 壬午,行宣政院命 长明 之 瑞云山 清凉寺 ,学徒奔凑,机锋相加,如兔走鶻落,瞬日輒失。”
词语解释:兔死狗烹  拼音:tù sǐ gǒu pēng
兔子死后,猎狗被烹食。多比喻统治者杀害功臣。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遂去,自 齐 遗 大夫种 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 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范文澜 《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四:“所谓兔死狗烹,统治阶级是惯用这个毒计来巩固自己的权位的。”